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末綜合模擬試題 2024-2025學年下期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新教材)一、單選題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將于3月25日至28日在海南博鰲舉行,主題為“在世界變局中共創亞洲未來”。此次年會旨在推動亞洲各國加強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并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以下關于亞洲的地理位置說法正確的是( )A.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 B.地域遼闊,跨經度最廣C.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D.南回歸線穿過2.下列有關亞洲敘述正確的是( )A.亞洲的人口遠超其他大洲 B.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很高C.中國是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D.除熱帶外,亞洲橫跨溫熱兩帶“階梯井”是古印度文明的標志性建筑,通常位于地面以下,井口較大,隨著井筒向下延伸逐漸變窄。在雨季,雨水通過井口流入井筒,由于井筒的容積較大,可以收集大量的雨水,形成一個地下水庫。下圖為孟買的“階梯井”景觀圖和孟買的氣候資料。完成下面小題。3.據氣候資料推測,孟買的“階梯井”每年蓄水的時間最有可能是( )A.1-3月份 B.4-6月份 C.7-9月 D.10-12月份4.孟買“階梯井”的蓄水量季節和年際變化特別大,影響階梯井蓄水量變化的主要是( )A.西南季風 B.東北季風 C.東南季風 D.西北季風歐洲西部是世界上冬奧會舉辦次數最多的地區,2026年2月6日至22日第25屆冬奧會將在意大利米蘭舉辦。讀“冬奧會舉辦地分布圖和意大利氣候資料圖”,完成下面小題。5.意大利開展雪上運動項目的有利條件是( )①多山地,適合建滑雪場②冬季降雪較多,積雪量大③開展冰雪運動歷史悠久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6.家住中國的君君打算到時去觀看冬奧會,他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歐洲西部居民飲食結構深受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影響,下邊框圖中,各數碼與其填入的內容,不恰當的是( )A.①地形以平原為主 B.②溫帶海洋性氣候廣布C.③經濟發達 D.④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資源豐富,但因各種原因,發展速度和水平都落后于其他大洲。讀非洲地形及主要礦產資源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7.撒哈拉以南非洲雖然物產富饒,但卻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區域,原因是( )①曾經長期受殖民統治②經濟基礎脆弱③受教育水平低④人口增長緩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為促進經濟發展,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國家可以采取的措施( )①依賴礦產資源開發②加快基礎設施建設③積極參加國際合作④加強區域內協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墨累—達令盆地是澳大利亞典型的混合農業區,集約牧羊與小麥種植混合經營,牧場和農田交錯分布。下圖為綿羊—小麥混合經營帶農事安排。據此完成下列小題。9.一年中,農業生產最繁忙的月份是( )A.1月 B.5月 C.8月 D.11月10.開展綿羊—小麥混合經營的好處是( )①合理安排農事②增加從業人員數量③市場適應性強④促進農田生態系統良性循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讀甲、乙兩國輪圖,完成下面小題。11.下列關于兩國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都位于東半球 B.西部為高大的山脈C.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D.以白種人為主12.下列有關兩國經濟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支柱產業是農業 B.農業機械化程度高C.農產品以熱帶作物為主 D.工業集中分布在東北部青年以舞傳情,兩國地標亮起國旗色,2024年8月15日巴西舉行多項慶祝活動,慶祝同中國建交50周年。巴中建交50年以來,“上到太空,下至大豆”取得多項外交成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上到太空,下至大豆”,在中巴合作中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上到太空”是指中國在航天航空領域可以給巴西提供技術支持B.巴西擁有資金和資源優勢C.中國擁有資金和資源優勢D.“下至大豆”是指中國出口大豆到巴西14.中國和巴西還將研發巴西首顆地球同步衛星,監測“地球之肺”亞馬孫雨林,預報極端天氣。下列關于“地球之肺”的亞馬孫雨林的生態效益的描述,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①調節氣候,減少極端天氣的出現 ②調節生態平衡,影響生物多樣性③凈化空氣 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025年3月1日,我國在南極秦嶺站建設的首個規模化新能源系統正式交付使用,至此秦嶺站的清潔能源占比可超過60%,每年減少百噸以上化石燃料消耗,這標志著中國極地科考邁入綠色能源新時代。下圖示意秦嶺站附近的光伏電板。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5.秦嶺站光伏發電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A.3月—5月 B.6月—8月 C.9月—11月 D.12月一次年2月16.秦嶺站新能源系統使用的新能源,除太陽能外還有( )A.風能 B.核能 C.水能 D.地熱能17.秦嶺站建設新能源系統的意義是( )A.加強對極地氣候的認識 B.推進對南極環境的保護C.探索對極地海洋的開發 D.加大對南極礦產的勘探二、解答題18.科技興農優勢互補,農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美國和巴西是美洲大陸的兩個重要農業大國,結合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1:現在很多美國中等規模的農場都用直升機進行田間管理,聯合收割機、四輪驅動拖拉機、風鉆機、農用軌道拖車、捆草機、播種機等應有盡有。大部分農場使用了GPS(全球定位系統)設備。自動駕駛和GPS可以使拖拉機由電腦控制自動播種作業。(1)A是美國的海外州 ,巴西的首都是 ,美國和巴西兩國海陸位置的相同點是 。(2)材料反映出美國農業生產的突出特點是 ,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國,請結合地圖分析美國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自然條件: 。(至少兩點)(3)美國是世界發達的農業大國,但每年還要從巴西大量進口咖啡、蔗糖等農產品,這是因為 。巴西依托本國的農業因地制宜發展了多種工業,結合巴西的工農業分布圖,分析圣保羅發展紡織工業的有利條件: 。(至少兩點)(4)密西西比河和亞馬孫河都流經平原地區,密西西比河是美國南北航運的大動脈,亞馬孫河作為世界流域面積最 、水量最 的河流,有著優越的航運條件,但其航運價值卻不大,這是因為 。材料二:美國和巴西都有茂密的森林,美國森林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區,巴西森林主要分布在亞馬孫平原。2019年巴西亞馬孫熱帶雨林火災頻發,火災導致該國大面積的熱帶雨林被毀。(5)雨林有哪些生態效益 (至少兩點)預防森林火災的措施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單選)。A運用遙感加強監測 B.建立火情預警系統C.提高公民防火意識 D.砍伐森林,減少森林面積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聯合國機構聯合報告《非洲糧食安全和營養區域概況》顯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約有20%的人口處于食物不足狀態。圖1、圖2為某地理興趣小組搜集的相關資料,對本區的“人口—糧食—環境問題”進行探究學習。(1)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位于 (溫度帶),你的判斷理由是 。(2)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 ,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分 兩季。該氣候濕潤氣流勢力弱易產生 (災害),糧食產量不穩定。(3)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引發了當地“人口—糧食—環境”的惡性循環。如圖為該地區人地關系示意圖,請在圖中①②③④位置填寫相應的字母。A.土地荒漠化 B.草場退化 C.糧食短缺 D.開墾草原① ② ③ ④(4)解決“人口—糧食—環境”問題的根本措施是 。為促進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中國以大國形象的責任擔當,為其提供資金、技術與建設援助,中、非之間互助合作稱為“ ”(南南合作/南北對話)。(5)請為非洲未來經濟發展獻計獻策。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C A B D A C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答案 D B A D D A B1.A 2.A【解析】1.亞洲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A正確。亞洲地域遼闊,跨緯度最廣,跨經度最廣的是南極洲,B錯誤。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C錯誤。亞洲沒有被南回歸線穿過,D錯誤。故選A。2.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60%,A正確。亞洲大部分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低,B錯誤。俄羅斯是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C錯誤。亞洲跨了寒、溫、熱三個熱量帶,D錯誤。故選A。【點睛】亞洲地域遼闊,為了便于認識,按照地理方位,可以把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6個地區。3.C 4.A【解析】3.孟買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從其氣候資料圖可以看出,熱帶季風氣候有明顯的旱雨兩季;雨季降水豐富,才會有大量雨水流入階梯井進行蓄水。孟買的雨季是6-9月,7-9月在雨季范圍內,C正確;1-3月份、4-6月份在雨季來臨之前,降水少,10-12月份雨季已過,降水也少,ABD錯誤;故選C。4.孟買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其降水主要是由西南季風帶來的。西南季風勢力的強弱和進退早晚不穩定。當西南季風勢力強、來得早退得晚時,降水多,階梯井蓄水量大;當西南季風勢力弱、來得晚退得早時,降水少,階梯井蓄水量小,所以導致階梯井蓄水量季節和年際變化特別大,所以影響階梯井蓄水量變化的主要是西南季風,A正確;東北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是干燥的,帶來降水少,B錯誤;東南季風主要影響東亞地區,C錯誤;西北季風主要影響東亞冬季等地區,與孟買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A。【點睛】印度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為印度帶來降水的主要是西南季風,但西南季風很不穩定,有的年份來得早、退的晚,雨季長,造成洪澇災害;有的年份來得晚、退的早,雨季短,造成旱災。5.B 6.D【解析】5. 意大利北部、中部多山地,冬季受西風帶影響,降雪較多,積雪量大,適合建滑雪場,利于開展雪上運動項目,①②正確;題干沒有說明意大利冰雪運動歷史悠久,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以地中海氣候為主,③④錯誤,B正確,ACD錯誤;故選B。6. 歐洲西部①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草場廣布;②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廣,終年溫和濕潤,非常適宜牧草的生長,牧草多汁;發達國家集中,③經濟發達,農業生產水平高,ABC不符合題意;是因為高度機械化、自動化,所以耗用勞動力少,而非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④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歐洲西部位于中緯度大陸西岸,地形以平原為主,山脈多東西走向,地勢南北高,中部低,有利于大西洋暖濕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以全年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適宜多汁牧草生長,草場廣布,畜牧業發達,因此居民多喜愛乳制品。7.A 8.C【解析】7.撒哈拉以南非洲曾經長期受殖民統治,這是導致其貧窮的重要歷史原因。殖民者對該地區進行了長期的掠奪,使得當地的資源被大量運往國外,而自身卻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①正確。由于長期的殖民統治,使得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基礎脆弱,經濟結構單一,主要以出口初級農礦產品為主,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②正確。該地區受教育水平低,勞動力素質不高,這也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的升級,③正確。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地區,人口增長迅速,④錯誤。故選A。8.僅僅依賴礦產資源開發是不可持續的,因為礦產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過度依賴會面臨資源枯竭等問題,而且單純出口礦產資源附加值低,不利于經濟的長遠發展,①錯誤。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投資,促進經濟發展,②正確。積極參加國際合作,能夠在國際貿易和經濟交流中獲取更多的技術、資金和市場,促進自身經濟發展,③正確。加強區域內協調,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區域經濟的共同發展,④正確。故選C。【點睛】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原料倉庫”之一。這里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分布集中。金剛石、黃金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前列,石油、銅、鋁土等礦產資源的儲量也很可觀。這里非常適合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出產的咖啡、油棕、可可、香蕉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9.B 10.B【解析】9.讀圖可知,1月份是犁地播種農忙,是牧場放牧的農閑時期,5月份既是犁地播種農忙時期,也是配種和剪羊毛的農忙時期,是最忙時間,故B正確;8月份是生產季節的農閑時期和剪羊毛農忙時期,11月是收割農忙時期,但也是麥田放牧的農閑時期,所以1月、8月、11月都是種植業和畜牧業錯峰農忙時期,不是最忙時間,ACD不正確。故選B。10.混合經營實際上增加了農業活動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合理安排農事,①正確;。小麥種植和放牧錯峰混合經營可以通過輪作、不會增加從業人員數量,②錯誤;休耕等方式改善土壤結構,從而豐富農產品的種類,市場適應性強,③正確。通過合理的輪作和放牧管理,混合經營有助于減少土壤侵蝕,保護生態環境,④正確。故選B。【點睛】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農業是將飼養牲畜和谷物生產有機結合起來的谷物和牲畜混合農業,這種類型的混合農業,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以及新西蘭等地,種植小麥、玉米等谷物以及牧草和飼料作物,飼養的牲畜主要是牛、豬、羊等.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市場的供應國,還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產國和出口國。11.D 12.B【解析】11.讀圖分析,甲是美國,乙是澳大利亞,美國位于西半球,A錯誤;澳大利亞西部為高原,B錯誤;澳大利亞以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為主,C錯誤;兩地以白種人為主,D正確;故選D。12.兩國支柱產業是服務業,A錯誤;兩國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均為農產品出口大國,B正確;美國以溫帶氣候為主,熱帶作物產量少,部分依靠進口,C錯誤;美國工業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北部地區、太平洋沿岸的狹窄平原和谷地,澳大利亞工業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D錯誤;故選B。【點睛】澳大利亞的工業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的東南沿海地區,悉尼是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原因:澳大利亞工業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因是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港口眾多,交通便利。13.A 14.D【解析】13.中國在航天航空領域發展迅速,取得了眾多先進的技術成果,相比巴西在航天航空領域具有技術優勢,所以“上到太空”是指中國在航天航空領域可以給巴西提供技術支持,A正確;巴西資源豐富,但在資金方面并不具有明顯優勢,與發達國家相比,巴西仍屬于發展中國家,在資金和技術等方面有提升空間,B錯誤;中國資金相對較為充裕,但在資源方面,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鐵礦石等,中國并不是在資源方面全面具有優勢,C錯誤;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下至大豆”是指巴西出口大豆到中國,而不是中國出口大豆到巴西,D錯誤;故選A。14.亞馬孫雨林通過蒸騰作用等方式調節氣候,增加空氣濕度,減少極端天氣的出現,①正確;雨林是眾多生物的棲息地,對于調節生態平衡、維持生物多樣性起著關鍵作用,一旦雨林遭到破壞,許多生物將失去生存環境,影響生物多樣性,②正確;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亞馬孫雨林面積廣闊,能夠凈化空氣,被稱為“地球之肺”,③正確;雨林的植被可以減緩雨水對地面的沖刷,其龐大的根系能夠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減少水土流失,④正確。綜上,D①②③④都正確,ABC錯誤;故選D。【點睛】巴西位于南美洲東部,東臨大西洋,是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北部主要是亞馬孫平原,南部主要是巴西高原。巴西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15.D 16.A 17.B【解析】15.南極地區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暖季,氣溫相對較高且有極晝現象,太陽輻射較強;因此,秦嶺站光伏發電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2月~次年2月,D正確,ABC錯誤;故選D。16.南極地區降水稀少,大風天氣較多,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所以在南極地區可以大規模使用的新能源除太陽能外還有風能,A正確;南極地區地熱能、核能、水能等能源不豐富,BCD錯誤。故選A。17.新能源系統(如光伏發電)的投入使用減少了化石燃料消耗,降低碳排放和環境污染,直接助力南極生態環境保護,B正確;A、C、D選項與新能源系統的直接關聯較弱,更多涉及科研或資源開發領域,ACD排除;故選B。【點睛】南極地區由于的平均海拔2350米,冰層的平均厚度達2000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南極因為常年受極地高壓的影響,近地面地區氣壓高,風是由高氣壓處吹向低氣壓處,且受極地東風的影響很大,多產生大風,素有“風庫”之稱。18.(1) 阿拉斯加州 巴西利亞 都瀕臨大西洋(2) 機械化水平高 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密西西比河,灌溉水源較充足;(2條即可)(3) 美國主要位于北溫帶,熱帶面積狹小,對熱帶經濟作物的需求量大 該城市附近種植棉花,原料豐富;該地水陸交通運輸便利;(4) 廣 大 位于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熱,人口稀疏且經濟落后,貨運量小。(5) 調節全球氣候;釋放新鮮空氣;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 D【分析】本題以美國地形圖和巴西礦產資源和工業分布圖作為材料,涉及美國的領土組成、農業、巴西的位置、工業等知識,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以及對美國和巴西基礎知識的掌握。【詳解】(1)讀圖可知,A位于北美洲的西北部,被北極圈穿過,是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位于巴西高原上。美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巴西東臨大西洋,因此美國和巴西海陸共同點是都瀕臨大西洋。(2)根據材料“美國中等規模的農場都用直升飛機進行田間管理”等可以看出美國農業的機械化程度高。從氣候角度看,美國大部分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溫和,降水豐富,水熱條件好;從地形角度看,美國的農業種植區大部分在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開闊,耕地面積大,有利于農業生產;從水源角度看,美國的水源灌溉主要來自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因此水源充足;從土壤角度看,美國中央大平原的土壤較為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3)美國大部分國土位于北溫帶,屬于溫帶氣候,熱帶面積狹小,熱帶農作物產量小,且美國市場廣闊,對咖啡、天然橡膠等熱帶農產品的需求量大,因此需要大量進口熱帶農產品。讀圖可知,從原料來源看,圣保羅靠近棉花產地,原材料充足;從交通條件看,圣保羅瀕臨海洋,水陸運輸便利;從勞動力和消費市場看,圣保羅附近城市和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消費市場廣闊。(4)亞馬孫河的支流眾多,主要流經全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區,所以亞馬孫河成為世界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巴西的亞馬孫河位于亞馬孫平原,地勢平坦,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氣候濕熱,人口稀少,經濟不發達,所以河流航運價值低。而密西西比河流經美國中部平原,人口密集,經濟發達,運輸量大,航運價值高。(5)雨林的生態效益有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新鮮空氣,從而凈化空氣,調節全球氣候、保持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等。砍伐森林減少森林面積會破壞生態環境,不是預防森林火災的措施,D符合題意;運用遙感加強監測、建立火情預警系統和提高公民防火意識都有助于預防森林火災,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19.(1) 熱帶 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2) 熱帶草原氣候 干濕 旱災(3) C D B A(4) 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南南合作(5)因地制宜發展民族工業;發展旅游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國際合作。(2條即可)【分析】本題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為材料,設置五個小題,涉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圍、氣候類型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詳解】(1)赤道穿過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 3/4 的面積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地區。(2)受緯度因素的影響,撒哈拉以南非洲氣候類型以熱帶氣候為主,其中分布最廣的氣候是全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的熱帶草原氣候,濕潤氣流勢力弱,降水少,容易產生干旱災害。(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速度快,人口自然增長率高,導致C糧食短缺,所以人們過度放牧、D開墾草原,導致土壤肥力下降、B草場退化,進一步造成A土地荒漠化, 又加重了糧食短缺,形成惡性循環。(4)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高,受人口增長速度快的影響導致“人口—糧食—環境”問題的出現,因此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一般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叫作南南合作,我國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均屬于發展中國家,中、非之間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5)長期的殖民統治,使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要想改變這種局面該地區可以采取發展旅游業、努力發展民族工業、努力實現產業多樣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國際合作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