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3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期末章節復習練--蘇教版化學必修第一冊(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3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期末章節復習練--蘇教版化學必修第一冊(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3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由于氯氣不便于保存,生活中常用的含氯消毒劑是“84”消毒液或漂白粉。下列關于工業生產的說法正確的是
A.工業上利用H2和Cl2的混合氣體在光照下反應來制取鹽酸
B.工業上以氯氣和澄清石灰水為原料制造漂白粉
C.工業上將氯氣溶于NaOH溶液中制備漂白粉
D.漂白粉要干燥和密封保存
2.下列各組離子中能大量共存,溶液呈現無色,且加入一小塊鈉后仍然能大量共存的是
A.K+、MnO4-、SO42-、H+ B.Ba2+、Na+、HCO3—、NO3—
C.Na+、NO3—、K+、Cl D.Ca2+、NO3—、Cl 、CO32—
3.石墨烯是用微機械剝離法從石墨中分離出的單層石墨,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石墨烯是有機物
B.石墨烯由分子構成
C.石墨與金剛石互為同素異形體
D.石墨能導電,所以石墨是電解質
4.配制溶液時,固體溶解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離子為
B.NaCl灼燒時火焰呈現淺紫色
C.溶液中含有個
D.配制該溶液,可以在1L水中溶解58.5gNaCl
5.觀察是研究物質性質的一種基本方法。某同學將一小塊金屬鈉露置于空氣中,觀察到下列現象:銀白色變灰暗變白色出現液滴白色固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了過氧化鈉
B.④只發生物理變化
C.③是碳酸鈉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了溶液
D.②變白色主要是因為生成了氫氧化鈉
6.(NH4)2SO4在強熱條件下分解,生成NH3、SO2、N2、H2O,反應中被氧化的氮和未發生氧化還原的氮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1∶3 B.2∶3 C.1∶2 D.4∶3
7.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下列方法最合理的是( )
A.加入稀鹽酸 B.通入過量的
C.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 D.加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
8.下表中,對化學反應類型判斷錯誤的是
選項 化學方程式 反應類型
A 分解反應,或氧化還原反應
B 置換反應,或氧化還原反應
C 復分解反應,或非氧化還原反應
D 化合反應,或氧化還原反應
A.A B.B C.C D.D
二、填空題
9.焰色反應是化學變化嗎?為什么?
10.實驗室制備氯氣凈化氯氣的方法:用 除去HCl,再用 除去水蒸氣。
11.氧化還原反應在工業生產、環保及科研中有廣泛的應用,請根據以下信息,結合所掌握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I.酸性在生活、衛生醫療中常用作消毒劑。
(1)已知溶液與酸性溶液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若生成的氧化產物和數量均為1個,則轉移電子的數目是 個。
(2)測定樣品的純度可用標準溶液進行滴定,配平上述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Ⅱ.釩性能優良,用途廣泛,有金屬“維生素”之稱。
(3)將廢釩催化劑(主要成分為)與稀硫酸、溶液混合,充分反應后生成,該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個數之比為 。
(4)能與鹽酸反應生成和一種黃綠色氣體,該黃綠色氣體能與溶液反應而被吸收,則、、的還原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5)偏釩酸銨在加熱條件下反應會生成、和。在氮氣氛圍中,碳高溫條件下還原氮氣制備,還生成一種具有還原性的氣體,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12.現有以下物質:
①NaCl晶體;②干冰;③ 液態的醋酸;④ 銅;⑤ BaSO4固體;⑥ 蔗糖;⑦ 酒精;⑧ 熔融的KNO3;⑨HCl。請回答下列問題(填序號)
(1)以上物質能導電的是 。
(2)以上物質屬于電解質的是 。
(3)以上物質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
(4)物質⑨HCl具有 (填寫“氧化性”、“還原性”或者“氧化性和還原性”),理由是 。物質④銅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應該只能表現 (填“氧化性”和“還原性”),寫出一個關于HCl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該反應中HCl表現了Cu所不具有的性質 。
三、計算題
13.現有由等質量的和組成的混合物a g,與100mL鹽酸反應。(題中涉及的氣體體積均換算成標準狀況下的氣體體積)
(1)該混合物中與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2)若混合物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則鹽酸中HCl的物質的量為 mol。
(3)若鹽酸過量,則生成的體積為 L.
(4)如果反應后溶液中仍有,要計算生成的體積,還需要知道 。
(5)若和不是以等質量混合,則a g混合物與足量的鹽酸完全反應時生成的體積[]范圍是 。
四、解答題
14.海帶灰中富含以I-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實驗室提取I2的途徑如圖所示:
干海帶海帶灰濾液I2
(1)灼燒海帶所用的主要儀器名稱是 (填序號)。
a.坩堝 b.試管 c.蒸發皿 d.燒杯
(2)向酸化的濾液中加過氧化氫溶液,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3)反應結束后,加入CCl4作萃取劑,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從碘水中提取碘,主要操作步驟如圖所示:
Ⅰ、Ⅱ、Ⅲ3步實驗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填“Ⅰ”“Ⅱ”或“Ⅲ”)。
15.有兩個實驗小組的同學為探究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硫的反應,都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通入SO2氣體,將帶火星的木條插入試管C中,木條復燃。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第1小組同學認為Na2O2與SO2反應生成了Na2SO3和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請設計一種實驗方案,證明Na2O2與SO2反應生成的白色固體中含有Na2SO3: 。
(3)第2小組同學認為Na2O2與SO2反應除了能生成Na2SO3與O2外,還有Na2SO4生成。提出有Na2SO4生成這一猜想的理由是 。為檢驗是否有Na2SO4生成,他們設計了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請簡要說出兩點理由:① ;② 。
16.海洋植物如海帶、海藻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離子的形式存在。實驗室里從海洋植物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圖:
某化學興趣小組將上述流程②③設計成如圖所示的實驗。
已知流程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KI=2KCl+I2。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提取過程①③中實驗操作的名稱:① ,③ 。
(2)四氯化碳是 色、密度比水 的液體。F中下層液體的顏色為 色,上層液體中溶質的主要成分為 。
(3)從F中得到固態碘還需進行的操作是 。
(4)在灼燒過程中,將使用到的實驗儀器(除泥三角外)有 (填序號)。
A.試管 B.瓷坩堝 C. 坩堝鉗 D.蒸發皿 E. 酒精燈
《專題3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C C A D C B A
1.D
【詳解】A.H2和Cl2的混合氣體在光照下易發生爆炸,工業上利用H2在Cl2中燃燒來制取鹽酸,故A錯誤;
B.工業上以氯氣和石灰乳為原料制造漂白粉,故B錯誤;
C.工業上以氯氣和石灰乳為原料制造漂白粉,故C錯誤;
D.如果漂白粉露置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緩慢變質而失效,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故D正確;
答案選D。
2.C
【分析】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所以該題隱含了離子在堿性溶液中共存的條件。
【詳解】A、MnO4-為紫色,不符合題意,且H+與堿性溶液中不能共存;
B、Na與水反應生成的NaOH與HCO3-反應,有CO32-生成,不能共存;
C、可以共存;
D、Ca2+與CO32-生成沉淀不能共存。
故答案選C。
3.C
【詳解】A、有機物一般指碳、氫化合物,而石墨烯是單層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種單質,不含氫元素,故石墨烯不屬于有機物,A錯誤;
B、石墨的每一層都是由碳原子構成,不存在分子,故石墨烯也是由原子構成的,B錯誤;
C、石墨和金剛石都是碳元素的單質,二者互為同素異形體,C正確;
D、電解質指在水中或者在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石墨是單質,不屬于電解質的范疇,D錯誤;
故選C。
4.A
【詳解】A.因為Cl-的半徑大于Na+,所以a為Cl-,b為Na+,故A符合題意;
B.鈉元素的焰色反應為黃色,所以B不符合題意;
C.溶液體積未知,無法求物質的量,也就無法求鈉離子的數目,故C不符合題意;
D.水的體積不等于溶液的體積,應該是58.5g的氯化鈉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物質的量濃度為1mol/L,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為:A。
5.D
【詳解】A.①Na在空氣中被空氣中氧氣氧化生成氧化鈉,不是過氧化鈉,A錯誤;
B.④中NaOH溶液吸收空氣中的CO2反應產生Na2CO3和水,溶液失去水,變為碳酸鈉,因此發生的變化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B錯誤;
C.③是氫氧化鈉吸水潮解,NaOH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了NaOH溶液,C錯誤;
D.②變白色主要是因為Na2O與空氣中的水反應生成了NaOH,D正確;
故合理選項是D。
6.C
【分析】該反應中,NH4+→N2氮元素的化合價由-3價→0價,生成一個氮氣分子需要2個銨根離子失去6個電子,生成一個二氧化硫分子需要硫酸根離子得到2個電子,所以其最小公倍數是6,反應的方程式為3(NH4)2SO43SO2↑+N2↑+4NH3↑+6H2O,結合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分析解答。
【詳解】反應的方程式為3(NH4)2SO43SO2↑+N2↑+4NH3↑+6H2O,該方程式中銨根離子和氨氣分子中氮原子的化合價都是-3價,化合價不變,所以則該反應中化合價發生變化和未發生變化的N原子數之比為1×2∶4×1=1∶2,因此該反應中被氧化和未被氧化的N原子質量之比為1∶2,故選C。
7.B
【詳解】A.加入稀鹽酸,兩種鹽均能反應,被消耗且引入了,達不到除雜目的,A項不合理;
B.通入過量的,能與和反應生成,把除去的同時又不引入新的雜質,B項合理;
C.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NaOH與反應生成,被消耗且達不到除雜目的,C項不合理;
D.加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能與反應,被消耗且會引入新的雜質,D項不合理;
答案選B。
8.A
【詳解】A.反應為分解反應,但是元素的化合價沒變化,不是氧化還原反應,A錯誤;
B.反應中,一種單質置換另一種單質,為置換反應,也為氧化還原反應,B正確;
C.反應中,兩種化合物交換陰陽離子,沒復分解反應,元素的化合價沒有變化,為非氧化還原反應,C正確;
D.反應,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為化合反應,由元素化合價變化,為氧化還原反應,D正確;
故選A。
9.焰色試驗可用來鑒別一些金屬元素,這種鑒別物質的方法屬于物理方法,而不是化學方法,是內層電子受激輻射,發生了電子躍遷
【詳解】焰色反應,也稱作焰色測試及焰色試驗,是某些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灼燒時使火焰呈現特殊顏色的反應;焰色試驗可用來鑒別一些金屬元素,這種鑒別物質的方法屬于物理方法,而不是化學方法,是內層電子受激輻射,發生了電子躍遷。
10. 飽和食鹽水 濃硫酸
【詳解】實驗室制備氯氣中含有雜質氣體HCl和水蒸氣,HCl易溶于水,且氯氣和水能反應,則需要用飽和食鹽水抑制氯氣的溶解同時吸收HCl,氯氣是酸性氣體,需要酸性干燥劑濃硫酸吸收水蒸氣,則凈化氯氣的方法:用飽和食鹽水除去HCl,再用濃硫酸除去水蒸氣。
11.(1)8
(2)
(3)1:1
(4)>Cl->VO2+
(5)
【詳解】(1)碘化合價由-1升高為0、+5,則生成的氧化產物和數量均為1個時,轉移電子的數目是1×2+6=8;
(2)錳化合價由+7變為+2、硫化合價由+2變為+6,結合電子守恒、質量守恒,反應為:;
(3)與稀硫酸、溶液混合,充分反應后生成,V化合價由+5變為+4,V2O5為氧化劑,為還原劑,硫化合價由+4變為+6,結合電子守恒,該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個數之比為1:1;
(4)根據題意可知可以將HCl氧化為Cl2,該過程中Cl-為還原劑,VO2+為還原產物,所以還原性Cl->VO2+;氯氣可以氧化Na2SO3,該過程中Na2SO3為還原劑,Cl-為還原產物,所以還原性>Cl-,綜上所述還原性:>Cl->VO2+;
(5)根據題意可知高溫條件下可與C、N2反應生成VN,根據元素守恒,另外一種具有還原性的氣體應是CO,化學方程式為。
12. ④、⑧ ①、③、⑤、⑧、⑨ ②、⑥、⑦ 氧化性和還原性 H的化合價+1可以降低,Cl的化合價-1可以升高; 還原性 Zn +2HCl=ZnCl2 +H2↑
【詳解】(1)固體導電的應該是金屬單質或石墨,溶液導電的應該是電解質溶液,液態狀態導電的是離子化合物,所以答案為④、⑧;
(2)電解質包含的是酸、堿、鹽(不包括單質和混合物),所以答案為①、③、⑤、⑧、⑨;(3)屬于非電解質的應該除了電解質之外的所有化合物(依然不包括單質和混合物),答案為②、⑥、⑦;
(4)HCl中H的化合價可以降低,Cl的化合價可以升高,所以HCl有氧化性和還原性;金屬單質沒有負化合價,所以金屬只有還原性;HCl表現Cu沒有的性質,就是HCl表現氧化性。
【點睛】電解質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例如酸、堿、鹽、活潑金屬氧化物等,凡在上述情況下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例如非金屬氧化物、一些氫化物和一些有機物如蔗糖和酒精等.注意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既要排除單質又要排除混合物。
13. 25:21 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分析】根據n==計算,結合NaHCO3和KHCO3組成的混合物與鹽酸恰好反應,由HCO3-+H+=CO2↑+H2O,可知n(HCl)=n(NaHCO3)+(KHCO3),再依據原子守恒即可解題。
【詳解】(1)該混合物中和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2)如果混合物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
(3)若鹽酸過量,則,故;
(4)碳酸氫鹽與鹽酸按1:1反應,鹽酸不足量,碳酸氫鹽有剩余,應根據HCl的物質的量計算二氧化碳的體積,所以要計算生成CO2的體積,還需要知道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5)假設混合物全部為,則1,假設混合物全部為,則,故。
【點睛】考查混合物的計算及化學計量在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中的應用等,準確利用公式并結合原子守恒解題關鍵,本題突破點是NaHCO3和KHCO3與鹽酸恰好反應時均可用HCO3-+H+=CO2↑+H2O表示。
14. a 2H++2I-+H2O2=I2+2H2O Ⅲ
【詳解】(1)灼燒海帶時所用的主要儀器名稱是坩堝;
(2)加入和的作用為將氧化為,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振蕩、靜置分層操作均合理,而分離時應先讓下層液體從分液漏斗的下口流出,然后將上層液體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操作Ⅲ不合理。
15. 2Na2O2+2SO2=2Na2SO3+O2 取少量反應后的白色固體,加入足量稀硫酸(或稀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若品紅溶液褪色,說明白色固體中含有Na2SO3 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 不合理 稀硝酸能BaSO3將氧化為BaSO4 若反應后的固體中還殘留Na2O2,它溶于水后能將SO氧化成SO
【分析】(1)第1小組同學認為Na2O2與SO2反應生成了Na2SO3和O2。
(2)證明含有主要是與反應生成的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
(3)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因此二氧化硫可能被過氧化鈉氧化生成硫酸鈉,主要驗證是否在。殘留的或加入的稀都能氧化為。
【詳解】(1)第1小組同學認為Na2O2與SO2反應生成了Na2SO3和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Na2O2 + 2SO2= 2Na2SO3+O2;故答案為:2Na2O2+2SO2=2Na2SO3+O2。
(2)證明含有即證明含有,與反應生成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故答案為:取少量反應后的白色固體,加入足量稀硫酸(或稀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若品紅溶液褪色,說明白色固體中含有Na2SO3。
(3)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因此二氧化硫可能被過氧化鈉氧化生成硫酸鈉,該項實驗的目的是檢驗是否有生成,即檢驗是否存在。但易被反應后固體中殘留的或加入的稀氧化為,所以該實驗方案不合理;故答案為: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不合理;稀硝酸能BaSO3將氧化為BaSO4;若反應后的固體中還殘留Na2O2,它溶于水后能將SO氧化成SO。
【點睛】實驗探究是常考題型,主要考查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氧氣,剩余的過氧化鈉還會氧化亞硫酸鈉。
16. 過濾 萃取 無 大 紫紅(或紫) KCl 分液、蒸餾 BCE
【分析】(1)操作①為分離固體與液體混合物;操作③是從碘水中提取碘,據此分析解答;
(2)依據四氯化碳的物理性質,結合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分析解答;
(3)F中為相互不溶的兩種液體,分離后得到碘的CCl4溶液,據此分析解答;
(4)物質的灼燒用到的核心儀器是坩堝,據此分析用到儀器。
【詳解】(1)操作①前為懸濁液,后為溶液,可知操作①為分離固體與液體的操作,即過濾;碘在有機溶劑中溶解度遠大于水,可以用萃取法從碘水中提取碘,所以操作③為萃取;
(2)四氯化碳是無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的液體,是良好的有機溶劑,碘易溶于四氯化碳,所以F中現象為:溶液分層,下層液體為紫紅(或紫)色,上層液體中溶質的主要為氯化鉀(KCl),為無色;
(3)F中為相互不溶的兩種液體,可用分液的方法分離;分液后得到碘的CCl4溶液,然后用蒸餾的方法得到I2;
(4)給固體物質加熱灼燒時用泥三角、三腳架、坩堝、坩堝鉗和酒精燈,以及玻璃棒,故選BCE。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横山县| 万全县| 福州市| 准格尔旗| 清苑县| 砚山县| 茌平县| 和龙市| 民乐县| 周至县| 秦皇岛市| 江源县| 东阳市| 无棣县| 大田县| 舒城县| 余干县| 新乡市| 定远县| 和静县| 九龙县| 兖州市| 集贤县| 武功县| 尉氏县| 来宾市| 棋牌| 耒阳市| 吉木乃县| 鄢陵县| 麻城市| 金塔县| 乌兰浩特市| 安国市| 馆陶县| 鸡泽县| 牟定县| 万年县| 阿坝| 开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