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5微觀結構與物質的多樣性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在飲用水中添加含鈣、鎂、鋅、硒等的礦物質,可以改善人體營養,增強體質。其中的“鈣、鎂、鋅、硒”是指A.分子 B.原子 C.離子 D.元素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滿足最外層8電子穩定結構的是( )A.BeCl2 B.CH4 C.BF3 D.PCl33.下列用電子式表示的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正確的是A.B.C.D.4.按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劃分成5個區。以下元素中屬于ds區的是A.鈣 B.鎳 C.鋅 D.硒5.某同學采用硫鐵礦焙燒后的燒渣(主要成分為Fe2O3、SiO2、Al2O3)制取七水合硫酸亞鐵(FeSO4 7H2O),設計了如圖流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溶液1中的陽離子可與NH、I﹣、SO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B.固體1為SiO2,試劑X為FeC.向固體2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Al(OH)3+OH﹣═AlO+2H2OD.從溶液2得到FeSO4 7H2O產品的過程中,須控制條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6.短周期元素A、B、C原子序數依大增大,A3-與B2-、C+電子層結構相同,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三種元素可組成CAB2和CAB3型化合物B.離子半徑:C+>B2->A3-C.H2B在同主族元素氣態氫化物中最穩定D.B的某種單質可用于殺菌消毒7.下列各組微粒,沒有按照半徑由小到大順序排列的是A.Cl、Na、F、K B.F、Cl、Na、KC.Ca2+、K+、Cl-、S2- D.Na+、K+、Cl-、Br-8.某元素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絕對值之差為4,該元素的離子與跟其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離子形成的化合物是( )A.K2S B.MgO C.MgS D.NaF二、填空題9.化學鍵與物質的性質(1)化學鍵與熔、沸點之間的關系①有些物質熔化時,需要破壞化學鍵,消耗較多的能量,所以它們的熔、沸點 ,如氯化鈉、金剛石、二氧化硅等。②有些物質熔化時,不需要破壞化學鍵,消耗較少的能量,所以它們的熔、沸點 ,如氧氣、氮氣、一氧化碳等。(2)化學鍵與物質的穩定性的關系有些物質中的化學鍵很強,很難被破壞,化學性質 ,如氮氣等。(3)極性鍵與非極性鍵不同元素的兩個原子形成共價鍵時,它們吸引共用電子的能力不同,共用電子將偏向吸引電子能力較強的一方,所形成的共價鍵是極性共價鍵,簡稱 。同種元素的兩個原子形成共價鍵時,它們吸引共用電子的能力相同,所形成的共價鍵是非極性共價鍵,簡稱 。10.離子化合物MgO2可被用于治療消化道疾病,各原子均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寫出MgO2的電子式 。11.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據表中給出的10種元素(其中X、Y分別表示某種化學元素),按要求作答。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2 N O F X3 Na Y Al Si S Cl(1)X、Y兩種元素符號分別是 和 。(2)Mg的原子序數為 。(3)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 。(4)表中失電子能力最強的原子是 。(5)表中某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4,其元素符號是 。(6)F與N相比,原子半徑較小的是 。(7)O2與S單質相比,更難與H2化合的是 。(8)NH3中N元素的化合價為 ,其水溶液呈 (填“酸性”或“堿性”)。(9)Cl2與水反應的生成物中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填“HCl”或“HClO”),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0)下列各項比較,符合相關性質遞變規律的是 (填標號)。A.氧化性:O2>N2 B.金屬性:NaC.酸性:H2SO4>HClO4 D.堿性:NaOH12.同位素的概念(1)定義: 相同而 不同的同一種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2)分類:同位素分為穩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3)氫元素的三種同位素名稱符號質子數中子數(4)常見核素及其用途①考古中推斷生物體的存在年代: 。②核反應堆的燃料: 。③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原子: 。④確定磷在植物中的作用部位: 。⑤制造氫彈: 。三、計算題13.將一定質量的鎂、鋁合金投入100mL一定物質的量濃度HCl中,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的溶液中滴加5mol/L NaOH溶液到過量,生成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的NaOH溶液體積關系如圖。原合金中Mg質量 ,Al質量 ,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四、解答題14.X、Y、Z、W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且原子序數均小于18。X原子的最外層上有4個電子,X、Z的核電荷數之比為2:3,金屬單質W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化合物可與水反應生成Y單質。完成下列問題:(1)X為 (填元素符號,下同),Y為 。(2)Z的簡單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3)金屬單質W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化合物與水反應生成Y單質的化學方程式為 。15.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八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徑的相對大小、最高正價或最低負價的變化如圖所示,根據判斷出的元素回答問題:(1)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元素y的一種核素可測定文物年代,該核素的符號為 。(3)在上述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的是 (填元素名稱),該元素的單質在氧氣中點燃生成的淡黃色固體為 (填化學式)。(4)元素g與元素h相比,非金屬性較強的是 (填元素符號),下列表述中能證明這一事實的是 (填序號)。a.常溫下g的單質和h的單質狀態不同b.h的氣態氫化物比g的氣態氫化物穩定c.h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比g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強(5)f、h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電離方程式為: 。16.某同學做同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實驗時,自己設計了一套實驗方案,并記錄了有關實驗現象(見表,表中的“實驗方案”與“實驗現象”前后不一定是對應關系)。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①將新制氯水滴加到NaBr溶液中,振蕩靜置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處游動,隨后消失②將一小塊金屬鈉放入冷水中 B.溶液變為橙紅色③將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蕩靜置 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處游動,并伴有輕微的爆炸聲,很快消失④將一小塊金屬鉀放入冷水中 D.溶液變為橙色請你幫助該同學整理并完成實驗報告。(1)實驗目的: 。(2)實驗用品:①試劑:金屬鈉、金屬鉀、新制氯水、溴水、0.1 mol·L-1NaBr溶液、0.1 mol·L-1NaI溶液、CCl4溶液等。②儀器: 、 、 、鑷子、小刀、玻璃片等。(3)實驗內容(請把表中與實驗方案對應的實驗現象的標號和化學方程式補寫完整):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① D Cl2+2NaBr=2NaCl+Br2② A 2Na+2H2O=2NaOH+H2↑③④(4)實驗結論: 。《專題5微觀結構與物質的多樣性》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D B C A B A A1.D【詳解】某礦泉水中含鈣、鎂、鋅、硒等礦物質,這里的“鈣、鎂、鋅、硒”指的是元素;故選:D。2.D【詳解】A. BeCl2中Be的最外層有4個電子,不滿足最外層8電子結構,故A不符合題意;B. CH4中H的最外層有2個電子,不滿足最外層8電子結構,故B不符合題意;C. BF3中 B最外層有6個電子,不滿足最外層8電子結構,故C不符合題意;D. PCl3中P和Cl最外層均為8電子結構,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B【詳解】A.書寫電子式時,離子化合物中陰離子不能合并書寫,選項A錯誤;B. 氧化鉀是氧離子和鉀離子之間通過離子鍵形成的離子化合物,形成過程為:,選項B正確;C.的形成過程的正確表示方法為,選項C 錯誤;D.為離子化合物,電子式應寫為,選項D錯誤;答案選B。【點睛】本題考查了離子鍵、共價鍵的判斷及用電子式書寫化合物的性質過程,明確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學鍵是解本題關鍵,難點是用電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注意化合物中原子或者離子不能合寫。4.C【詳解】A.Ca的外圍電子排布為4s2,屬于s區元素,故A不符合;B.Ni的外圍電子排布為3d74s2,屬于d區元素,故B不符合;C.Zn的外圍電子排布為3d104s2,屬于ds區元素,故C符合;D.Se的外圍電子排布為4s24p4,屬于p區元素,故D不符合。答案選C。5.A【分析】燒渣中加入足量酸,因為最終制取的是七水合硫酸亞鐵,所以加入的酸是稀硫酸,Fe2O3、Al2O3和稀硫酸生成可溶性硫酸鹽,SiO2不溶于稀硫酸,過濾后得到的固體1為SiO2,濾液1中含有硫酸鐵、硫酸鋁和硫酸;加入NaOH溶液控制溶液的pH得到固體2和溶液2,溶液2中含有亞鐵離子,則試劑X能還原鐵離子生成亞鐵離子且不能引進新的雜質,則X為Fe,固體2為氫氧化鋁和過量的Fe,將溶液2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得到FeSO4 7H2O。【詳解】A.通過以上分析知,溶液1中含有鐵離子、鋁離子和氫離子,鐵離子和碘離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錯誤;B.通過以上分析知,固體1為SiO2,試劑X為Fe,故B正確;C.固體2中含有氫氧化鋁,氫氧化鋁能和NaOH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離子方程式為Al(OH)3+OH﹣═AlO+2H2O,故C正確;D.亞鐵離子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而且受熱易失去結晶水,所以從溶液2得到FeSO4 7H2O產品的過程中,須控制條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故D正確;答案選A。6.B【分析】三種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3-與B2-、C+的電子層結構相同,A、B在第二周期,C為第三周期,則A為N元素,B為O元素,C為Na元素,據此分析。【詳解】根據上述分析,A為N元素,B為O元素,C為Na元素。A.三種元素可組成NaNO2和NaNO3,故A正確;B.電子排布相同的離子,原子序數越大,半徑越小,則離子半徑:A3->B2->C+,故B錯誤;C.O為同主族元素中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則對應的氫化物最穩定,故C正確;D.O元素的單質臭氧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于殺菌消毒,故D正確;故選B。7.A【詳解】A.同周期從左到右半徑減小Na>Cl,半徑大小為F>Cl>Na>K;B.F位于第二周期,Cl、Na位于第三周期且Na排在Cl的前面,K位于第四周期,故四者的原子半徑由小到大的順序為FC.四者核外電子排布完全一樣,且核電荷數依次減小,則離子半徑依次增大;D.Na+有兩個能層,K+和Cl-有三個能層且K元素的核電荷數大,故K+的半徑小于Cl-的,Br-有四個能層,故四者的離子半徑按照由小到大的順序為Na+答案選A。8.A【分析】元素最高正價與負價的絕對值之差為4,根據最高正價+|最低負價|=8,可知該元素最高正價為+6,應為S元素,硫離子核外有18個電子,所以另一離子也應含有18個電子,據此判斷。【詳解】元素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絕對值之差是4,令該元素最高正價為x,根據最高正價+|最低負價|=8,則:x-(8-x)=4,解得x=6,即該元素最高正價為+6,應為S元素,硫離子核外有18個電子,該元素的離子與另一種離子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則另一離子也應含有18個電子,為陽離子,則A符合,答案選A。。9.(1) 較高 較低(2)很穩定(3) 極性鍵 非極性鍵【解析】略10.【詳解】MgO2為離子化合物,各原子均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在該化合物中,Mg2+與之間以離子鍵結合,在陰離子中2個O原子之間以共價單鍵結合,該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為。11.(1) Ne Mg(2)12(3)VIA族(4)Na(5)Si(6)F(7)S單質(8) -3價 堿性(9) HClO Cl2+H2OHCl+HClO(10)A【分析】由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可知,X為Ne,Y為Mg。【詳解】(1)X、Y兩種元素符號分別是Ne和Mg。(2)Mg的原子序數為12。(3)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IA族。(4)元素金屬性越強,原子失電子能力越強,因此失電子能力最強的原子是鈉原子。(5)Si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4。(6)同周期元素原子,隨著原子序數的逐漸增加,原子半徑逐漸小,所以F和N相比,原子半徑較小的是F。(7)同一主族中,從下往上,元素非金屬性逐漸減弱,所以O與S相比,O非金屬性更強,所以更難與H2化合的是硫單質。(8)NH3中氫元素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氮元素化合價為-3價,其水溶液呈堿性。(9)Cl2與水反應的生成物中具有漂白作用的是HClO,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可以使有色布條,品紅褪色,并能使石蕊溶液變為無色液體,具有漂白作用;該反應方程式為Cl2+H2OHCl+HClO。(10)A.同一周期中,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的遞增,單質的氧化性增強,因此氧化性O2>N2,故A符合題意;B.同一周期中,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元素的金屬性遞減,因此金屬性Na>Mg,故B不符合題意;C.同一周期中,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最高價氧化物所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強,因此酸性HClO4>H2SO4,故C不符合題意;D.同一周期中,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最高價氧化物所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降低,因此堿性NaOH>Mg(OH)2,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2. 質子數 中子數 氕 氘 氚 H D T 1 1 1 0 1 2 、【解析】略13. 4.8g 2.7g 8 mol/L【詳解】由圖可知,從開始至加入氫氧化鈉溶液20mL,沒有沉淀產生,說明原溶液中鹽酸溶解鎂、鋁后有剩余,此時發生的反應為鹽酸與氫氧化鈉的中和反應,繼續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得到最大量沉淀為Mg(OH)2和Al(OH)3,二者質量為19.4g,再繼續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到沉淀不再溶解時,沉淀為Mg(OH)2,質量為11.6g,故Al(OH)3質量為7.8g,由元素守恒可知:n(Al)=n(Al(OH)3)=0.1mol,n(Mg)=n(Mg(OH)2)=0.2mol,m(Al)=2.7g,m(Mg)=4.8g;加入20mL氫氧化鈉溶液恰好中和了鹽酸,此時溶液的溶質為AlCl3、MgCl2、NaCl,根據鈉元素守恒:n(NaCl)=n(NaOH)=0.02L×5mol/L=0.1mol,n(HCl)=3n(AlCl3)+2n(MgCl2)+n(NaCl)=0.8mol,c(HCl)=0.8mol÷0.1L=8 mol/L,故答案為:4.8g;2.7g;8 mol/L。【點睛】本題以圖象題的形式考查混合物的計算,故要分析圖象各階段的發生的反應是解題關鍵,解題的突破在沉淀的溶解過程,可結合消耗的NaOH計算出溶解的Al(OH)3的物質的量,另外當所得沉淀量最多時,溶液里只存在Na+和Cl-,可結合守恒法計算n(Cl-)。14. C O【分析】金屬單質W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化合物可與水反應生成Y單質,則W為鈉元素,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過氧化鈉可與水反應生成氧氣,則Y為氧元素,X、Y、Z、W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且原子序數均小于18,X原子的最外層上有4個電子,則X的原子核外有6個電子,X為碳元素,X、Z的核電荷數之比為2:3,Z的核電荷數為9,Z為氟元素。【詳解】(1)X為C,Y為O。(2)Z的簡單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F-。(3)金屬單質W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化合物與水反應生成Y單質,即過氧化鈉可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15.(1)第三周期第VIA族(2)C(3) 鈉 Na2O2(4) Cl bc(5)MgCl2=Mg2++2Cl-【分析】根據原子序數和原子半徑及化合價分析得到,x為H元素,y為C元素,z為N元素,d為O元素,e為Na元素,f為Mg元素,g為S元素,h為Cl元素。【詳解】(1)g為S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IA族;(2)元素y為C元素,它的一種核素可測定文物年代,該核素是質量數為14的碳原子,該核素的符號為C;(3)由題圖可知,在上述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的是e元素,e元素為鈉元素;Na在氧氣中點燃生成的淡黃色固體為Na2O2;(4)同周期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因此元素g與元素h相比,非金屬性較強的是Cl;a.常溫下g的單質和h的單質狀態不同,單質狀態與非金屬性強弱無關,a項不選;b.根據非金屬性越強,其氣態氫化物越穩定,由h的氣態氫化物比g的氣態氫化物穩定,可得出h非金屬性比g強,b項選;c.根據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強,由h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比g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強,可得出h非金屬性比g強,c項選;答案選bc;(5)f、h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為MgCl2,其電離方程式為MgCl2=Mg2++2Cl-。16. 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試管 燒杯 膠頭滴管 B Br2+2NaI=2NaBr+I2 C 2K+2H2O=2KOH+H2↑ 同主族元素性質相似;自上而下元素原子失電子能力增強,得電子能力減弱【詳解】(1)該同學的實驗涉及了鹵素的置換反應和堿金屬鈉、鉀與水的反應,實驗目的是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2)②結合實驗方案和實驗現象可推測出所用到的儀器有試管、燒杯、膠頭滴管、鑷子、小刀、玻璃片等。(3)將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單質溴氧化碘離子,生成碘單質,溶液變為橙紅色,方程式為Br2+2NaI=2NaBr+I2;鉀的金屬性強于鈉,將一小塊金屬鉀放入冷水中,鉀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處游動,并伴有輕微的爆炸聲,很快消失,方程式為2K+2H2O=2KOH+H2↑;(4)根據實驗現象可知其實驗結論為同主族元素性質相似;自上而下元素原子失電子能力增強,得電子能力減弱,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