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7氮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下列物質中,屬于酸性氧化物但不溶于水的是A.CO2 B.SiO2 C.SO3 D.NO2.下列反應中,不屬于氮的固定的是A.N2和H2在一定條件下合成NH3B.豆科植物把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化合態的氮C.雷電時,空氣中的N2與O2反應生成NOD.由NH3制碳酸氫銨和尿素3.濃硝酸、濃鹽酸和濃硫酸分別暴露在空氣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質量都減少,質量分數都減少 B.濃硫酸質量增大,質量分數減少C.濃硝酸質量減少,質量分數增大 D.濃硝酸、濃鹽酸質量增大,質量分數減少4.同學們進行下圖所示實驗:先在培養皿中央的NaOH固體上滴幾滴濃氨水,立即用一個表面皿扣在上面。下列對實驗現象所作的解釋不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現象 解釋A 濃鹽酸附近產生白煙 NH3與反應生成NH4Cl固體B 濃硫酸附近無白煙 NH3與濃硫酸不發生反應C 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NH3與水反應生成的NH3 H2O顯堿性D CuSO4溶液變渾濁 反應生成Cu(OH)2沉淀A.A B.B C.C D.D5.如圖所示,夾子開始處于關閉狀態,將液體A滴入試管②中與氣體B充分反應,打開夾子,可發現試管①中的水立刻沸騰了。則液體A和氣體B的組合不可能是下列選項中的A.氫氧化鈉溶液、二氧化碳 B.水、氨氣C.氫氧化鈉溶液、一氧化氮 D.水、二氧化氮6.將17.9g由Cu、Al、Fe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合金質量減少了2.7 g。另取等質量的合金溶于過量稀HNO3中,生成了6.72 L NO(標準狀況下),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則沉淀的質量為A.22.1 g B.25.4 g C.33.2g D.30.2 g7.過氧化鈣用于改善地表水質,也可用于應急供氧。實驗室模仿工業生產過氧化鈣的主要流程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aO2 8H2O中氧的化合價只有-1價B.實驗室可以用“副產品”直接加熱制備氨氣C.“溶解”和“過濾”均需用到的玻璃儀器為漏斗、燒杯和玻璃棒D.該反應原理為CaCl2+2NH3+H2O2+8H2O=CaO2 8H2O↓+2NH4Cl8.在實驗室里,某學習小組設計了下列制取純凈干燥氨的方案,簡易、可行的方案是A.加熱氯化銨固體,再通過堿石灰B.在氮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中加入鐵觸媒,并加熱至,再通過堿石灰C.加熱濃氨水,再通過濃硫酸D.在生石灰中加入濃氨水,再通過堿石灰二、填空題9.將銅與一定濃度的硝酸溶液反應,銅完全溶解,產生NO和的混合氣體共(已換算成標準狀況,不考慮與的轉化)。請回答下列問題:(1)產生NO的體積為 L標準狀況)。(2)待反應結束后,向溶液中加入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全部轉化為沉淀,則原硝酸溶液的濃度為 (不必化簡)。(3)欲使銅與硝酸溶液反應生成的氣體在NaOH溶液中全部轉化為,至少需要 。10.NO2與O2的混合氣體被水完全吸收轉化為HNO3的化學方程式: ,NO與O2的混合氣體被水完全吸收轉化為HNO3的化學方程式: 。11.氮肥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化肥。硫酸銨是農業生產中常用的一種銨態氮肥。(1)硫酸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2)測得某硫酸銨肥料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0%,則該樣品中可能混有_________。A.碳酸氫銨 B.硝酸銨C.氯化銨 D.磷酸氫二銨[(NH4)2HPO4](3)如何檢驗某種化學肥料是銨態氮肥 。12.人類可以主動參與氮循環,合成氨工業就是參與的手段之一。以天然氣為原料合成氨是新的生產氮肥的方法,它具有污染小、成本低等諸多優點,其過程大體如圖所示:(1)寫出用天然氣制備氫氣的化學方程式: 。(2)寫出合成尿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寫出O2與NH3反應生成NH4NO3和H2O的化學方程式: 。(4)每生產1molNH4NO3最少需要NH3 mol,而要生產這些NH3又最少需要CH4 mol。三、計算題13.將銅與一定濃度的硝酸反應,銅完全溶解,產生標準狀況下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混合氣體共。請回答下列問題:(1)產生一氧化氮的體積為 L(標準狀況下)。(2)待反應結束后,向溶液中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全部轉化為沉淀,則原硝酸的濃度為 (不必化簡)。(3)欲使銅與硝酸反應生成的氣體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全部轉化為硝酸鈉,至少需要氧氣 。四、解答題14.氨的實驗室制法(1)實驗裝置(2)反應原理: 。(3)凈化裝置(4)收集方法: 收集。(5)驗滿方法①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試紙變 。②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置于試管口,有 產生。(6)尾氣處理可在導管口放一團用 浸濕的棉花球。15.利用如圖可以從不同角度研究含氮物質的性質及轉化關系。圖中甲~己均為含氮化合物。回答下列問題:(1)甲是常見的堿性氣體,其與氯化氫氣體反應的現象是 ;根據甲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判斷其具有 性。(2)根據戊所屬物質類別可知其屬于 (填“電解質”或“非電解質”);戊的濃溶液與紅熱的炭反應時,戊為 (填“氧化劑”或“還原劑”)。(3)紅棕色氣體丁與H2O反應可轉化為乙和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6.氮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圖中A~J分別代表相關反應的一種物質。已知A分解得到等物質的量的B、C、D,圖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標出。請填寫以下空白: (1)A的化學式 。(2)寫出反應①②的化學方程式:① ,② 。(3)J與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專題7氮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D B B C B D D1.B【詳解】CO2、SO3能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屬于酸性氧化物,且可溶于水;SiO2能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但二氧化硅不溶于水,而NO與堿不反應,不是酸性氧化物,故選B。2.D【詳解】A.氮的固定是指從游離態轉化成化合態的過程,N2和H2在一定條件下合成NH3屬于氮的固定,故A不選;B.豆科植物把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化合態的氮,該過程中N從游離態轉化成化合態,屬于氮的固定,故B不選;C.雷電時,空氣中的N2與O2反應生成NO,該過程中N從游離態轉化成化合態,屬于氮的固定,故C不選;D.由NH3制碳酸氫銨和尿素,該過程中沒由游離態N參與,不屬于氮的固定,故D選;正確答案是D。3.B【詳解】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而使溶液質量增大,A錯誤;B.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而使溶劑質量增大,從而溶質質量分數變小,B正確;C.濃硝酸具有揮發性,易揮發出溶質而導致溶質質量減小,質量分數減小,C錯誤;D.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易揮發出溶質氯化氫而導致溶液質量減小,濃硝酸具有揮發性,易揮發出溶質而導致溶液質量減小,D錯誤;故選B。4.B【詳解】A.氨氣與揮發性酸鹽酸反應生成白色固體氯化銨,現象產生大量白煙,故A正確;B.濃硫酸附近無白煙,是因為濃硫酸難揮發,并不是因為氨氣與濃硫酸不反應,二者可以反應生成硫酸銨,故B錯誤;C.氨氣與水反應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電離產生氫氧根離子,溶液顯堿性,所以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故C正確;D.氨氣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銨和氫氧化銅沉淀,現象硫酸銅溶液變渾濁,故D正確;故選:B。5.C【解析】水的沸點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小水的沸點越低,壓強越大水的沸點越高;將液體A滴入試管②與氣體B充分反應,打開夾子,可發現試管①內的水立刻沸騰了,說明試管②中氣體的壓強減小,以此解答該題。【詳解】A. 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打開夾子時①中的氣體進入②中,從而使得①中的壓強減小,水的沸點降低,水沸騰了,A不符合題意;B. 氨氣易溶于水,①中的壓強減小,水的沸點降低,水沸騰,B不符合題意;C. 一氧化氮和氫氧化鈉不反應,打開夾子時①中的壓強不變,水的沸點不變仍然是100℃,所以水不能沸騰,C符合題意;D. 水和二氧化氮反應,使試管②中氣體的壓強減小,打開夾子時①中的氣體進入②中,從而使得①中的壓強減小,水的沸點降低,水沸騰,D不符合題意;故合理選項是C。【點睛】本題綜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識,根據題中的現象分析出氣壓的變化,凡是氣體因溶解或反應而消耗,就會使氣體壓強減小,水發生沸騰現象,題目側重考查學生的分析、實驗能力。6.B【詳解】將17.9克由Cu、Al、Fe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只有鋁參與反應,則合金質量減少的2.7克為Al,物質的量為,將合金溶于過量稀硝酸中,分別生成Al3+、Fe3+、Cu2+離子,根據電子守恒,金屬共失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3=0.9mol,其中0.1mol鋁完全反應失去0.3mol電子,則Cu、Fe完全反應失去電子為0.9mol-0.3mol=0.6mol,反應中Cu、Fe失去電子的物質的量等于生成堿的氫氧根離子的物質的量,則n(OH-)=0.6mol,所以反應后氫氧化銅、氫氧化鐵的質量為17.9g-2.7g+0.6mol×17g/mol=25.4g,答案選B。7.D【詳解】A.CaO2 8H2O中氧的化合價有-1、-2價,故A錯誤;B.副產品為氯化銨,直接加熱氯化銨不能制備氨氣,故B錯誤;C.“溶解”和“過濾”均需用到的玻璃儀器為燒杯和玻璃棒,溶解不需要漏斗,故C錯誤;D.氯化鈣、雙氧水、氨氣反應生成過氧化鈣和氯化銨,該反應原理為CaCl2+2NH3+H2O2+8H2O=CaO2 8H2O↓+2NH4Cl,故D正確;選D。8.D【詳解】A.加熱氯化銨固體,產生的氨氣和氯化氫氣體在試管口又生成氯化銨固體,不能得到氨氣,A不符合題意;B.氮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通過鐵觸媒,并加熱至500℃,可得到氨氣,但操作復雜,消耗能量高,實驗室里不具有簡易和可行性,B不符合題意;C.濃硫酸能吸收氨氣,不能得到純凈干燥氨氣,C不符合題意;D.在生石灰中加入濃氨水,得到氨氣,產生的氣體通過堿石灰能干燥氨氣,能制取純凈干燥氨氣, D符合題意;故選D。9.【詳解】(1)該過程發生兩個反應:,。設生成的NO和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y,則,,解得,,標準狀況下,故答案為:5.824;(2)在反應過程中,一部分表現酸性,另一部分表現氧化性。由溶液中的恰好全部轉化為沉淀,得表現酸性的和與Cu反應后可能剩余的的總物質的量,表現氧化性的的物質的量,故原硝酸溶液中的物質的量,則,故答案為:;(3)通入氧氣的目的是將和全部轉化為。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則,故答案為:0.25510. 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詳解】根據得失電子守恒以及原子守恒,NO2與O2的混合氣體與水反應生成HNO3的化學方程式:4NO2+O2+2H2O=4HNO3;根據得失電子守恒以及原子守恒,NO與O2的混合氣體與水反應生成HNO3的化學方程式:4NO+3O2+2H2O=4HNO3。11.(1)21.2%(2)A(3)取少量氮肥,與Ca(OH)2固體混合后放入一支試管中進行加熱,并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若看到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為藍色,就證明反應產生了NH3,該氮肥是銨態氮肥。【詳解】(1)硫酸銨化學式是(NH4)2SO4,其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是;(2)純凈(NH4)2SO4中氮元素含量是21.2%,若測得某硫酸銨肥料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0%,混合肥料中氮元素含量低于硫酸銨的氮的含量21.2%,說明其中混有的肥料中N元素的含量低于20%。A.碳酸氫銨化學式是NH4HCO3,其中氮元素含量是<20%,A符合題意;B.硝酸銨化學式是NH4NO3,其中氮元素含量是:>20%,B不符合題意;C.氯化銨化學式是NH4Cl,其中氮元素含量是:>20%,C不符合題意;D.磷酸氫二銨化學式是[(NH4)2HPO4],其中氮元素含量是:>20%,D不符合題意;故合理選項是A;(3)銨態氮肥中含有,與OH-混合加熱,會產生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NH3,NH3能夠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為藍色,據此檢驗。其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氮肥,與Ca(OH)2固體混合后放入一支試管中進行加熱,并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若看到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為藍色,就證明反應產生了NH3,該氮肥是銨態氮肥。12.(1)(2)(3)(4) 2 0.75【詳解】(1)甲烷和水蒸氣在催化劑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根據流程圖,二氧化碳和氨氣在一定條件下生成尿素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O2與NH3反應生成NH4NO3和H2O,氧元素化合價由0降低為-2、N元素化合價由-3升高為+5,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根據反應方程式,每生產1molNH4NO3最少需要2molNH3;根據氫元素守恒,要生產2molNH3,需要3mol氫氣,根據,生產3mol氫氣,最少需要0.75molCH4。13.(1)5.824(2)(3)0.255【詳解】(1)該過程發生兩個反應:,,根據已知條件可知,銅的物質的量為,生成氣體的總的物質的量為,設生成的和的物質的量分別為,則,解得,故標準狀況下;(2)在反應過程中,一部分表現酸性,另一部分表現氧化性,由溶液中的恰好全部轉化為沉淀,則表現酸性的的物質的量為,表現氧化性的的物質的量為,故原硝酸溶液中的物質的量,則;(3)通入氧氣的目的是將和全部轉化為。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則。14.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向下排空氣法 藍色 白煙 水或稀硫酸【解析】略15. 產生白煙 還原性 電解質 氧化劑 3NO2+H2O=NO+2HNO3【分析】根據圖中所給信息,氫化物甲中N元素為-3價,即甲為;乙中N為+2價,為NO;丁中N為+4價,為或者,根據題中信息可知丁為;戊為N元素的+5價的酸,為。【詳解】(1)氨氣與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銨固體,產生大量白煙;甲中N元素化合價為-3,價,為N的最低價,具有還原性,故填產生白煙、還原性;(2) 溶于水能電離成氫離子和硝酸根離子,滿足電解質的定義,屬于電解質;濃硝酸具有強氧化性,紅熱的炭具有還原性,故填電解質、氧化性;(3)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和NO,其反應方程式為,故填。16. NH4HCO3 2Mg+CO22MgO+C 4NH3+5O24NO+6H2O C+4HNO3(濃) CO2↑+4NO2↑+2H2O【分析】A分解得到等物質的量的B、C、D,且A與堿反應生成D,C能和過氧化鈉反應,則C為:水或二氧化碳,鎂條能在B中燃燒,則B為:二氧化碳或氧氣,因為A受熱分解生成B、C、D,則B為:二氧化碳,C為:水,水和過氧化鈉反應生成NaOH和O2,D能在催化劑條件下反應生成H,則D為:NH3,G為:O2,H為:NO,I為:NO2,J為:HNO3,鎂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化鎂和碳,碳和濃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推知E為:MgO,F為:C,A為:NH4HCO3,據此分析答題。【詳解】(1)通過以上分析知,A為:NH4HCO3,答案為NH4HCO3;(2)反應①為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和碳,反應方程式為: 2Mg+CO22MgO+C;反應②在催化劑、加熱條件下,氨氣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應方程式為:4NH3+5O24NO+6H2O,答案為:2Mg+CO22MgO+C;4NH3+5O24NO+6H2O;(3)碳和濃硝酸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反應方程式如下:C+4HNO3(濃)CO2↑+4NO2↑+2H2O,答案為:C+4HNO3(濃)CO2↑+4NO2↑+2H2O;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