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8有機化合物的獲得與應用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可以用分液漏斗進行分離的混合物是A.正己烷和水 B.酒精和碘水C.乙酸和乙酸乙酯 D.乙酸和乙醇2.羧酸和醇反應生成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90,該反應的反應物是① 和CH3CH2OH② 和CH3CH2—18OH③ 和CH3CH2—18OH④ 和CH3CH2OH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3.下列化合物中,與CH3CH(CH3)CH2CH3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A.CH4 B.CH3CH3 C.CH3CH2CH3 D.CH3CH2CH2CH2CH34.關于硬脂酸甘油酯和油酸甘油酯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兩者都能發生水解反應 B.兩者都屬于酯類化合物C.兩者都可以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 D.兩者水解產物中都有丙三醇5.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已知洗衣凝珠水溶膜成分為聚乙烯醇,該高分子中的羥基增大了材料的親水性B.尼龍66可通過縮聚反應得到C.PLA吸管成分聚乳酸在堿性條件下可發生降解反應D.木材黏合劑俗稱“白乳膠”,合成該高分子的單體是6.分子式為的烴的可能結構共有A.3種 B.5種 C.6種 D.8種7.淀粉水解及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檢驗其水解產物,進行的主要操作是①加熱;②滴入稀硫酸;③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④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以上各操作的先后順序是A.②①③④① B.②①④③①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8.下列物質的一氯代物的同分異構體數目相同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二、填空題9.縮合聚合反應定義:指由單體通過 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應,簡稱 。10.用含淀粉的物質制備陳醋(醋酸)的主要過程,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1) ;(2)C6H12O62CH3CH2OH+2CO2↑;(2) ;(3)2CH3CHO+O22CH3COOH。檢驗所釀的陳醋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是: 。11.實驗探究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實驗1】 用棉簽蘸取酒精,涂抹在手上 手感覺到涼【實驗2】 向兩支試管中加入適量水,然后分別加入體積相近的汽油和酒精,振蕩試管 汽油和水分層,酒精和水不分層【實驗3】 用坩堝鉗夾取一片聚乙烯塑料,置于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至燃燒 聚乙烯塑料受熱熔化并劇烈燃燒,發出明亮的火焰,并伴有濃煙【實驗4】 向試管中加入適量碘水,再滴入適量植物油,振蕩后靜置 植物油(上)層呈紫紅色,水(下)層無色12.寫出下列有機物中所含有官能團的名稱。、三、計算題13.一種牛奶的營養成分表如圖所示。仔細閱讀,分析牛奶能為人體提供哪些營養物質。已知每克糖類、油脂、蛋白質在人體內被氧化產生的熱量分別約為16.7kJ、37.7kJ、16.7kJ,請計算一盒250mL的牛奶所能提供的熱量 。營養成分平均含量(每100mL) 蛋白質 3.6g 脂肪 1.3g 糖類 5.7g 鈣 105mg 鈉 53mg四、解答題14.乙烯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已知乙烯能發生如下轉化:試回答下列問題。(1)B、C、D的結構簡式分別是:B C D 。(2)B、C、D中官能團名稱分別是:B C D 。(3)反應①和②的反應類型分別是:① ② 。(4)寫出B與D反應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 。15.為檢驗淀粉水解的情況,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試管甲和試管丙均在加熱,試管乙不加熱,待試管中的溶液冷卻后再進行后續實驗。實驗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加熱,沒有磚紅色沉淀出現。實驗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幾滴碘水,溶液變為藍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實驗時,溶液不變藍色。實驗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溶液調節至堿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a.淀粉和纖維素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完全水解后的產物都是葡萄糖b.淀粉、纖維素屬于高分子化合物c.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可發生水解d.糖類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團(2)甲和丙采用 加熱,淀粉水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3)設計甲和乙是為了探究 對淀粉水解的影響,設計甲和丙是為了探究 對淀粉水解的影響。(4)實驗1失敗的原因是 。(5)實驗3中溶液的顏色無明顯變化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16.葡萄糖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物質。在富氧條件下,它在人體內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條件下,則被氧化生成一種有機物A。已知:①②將A進行如圖所示的轉化,其中C和C′互為同系物,C′是甲酸(HCOOH)。回答下列問題:(1)A中的官能團是 。(2)A→B的反應類型為 。(3)C和D (填序號)。①互為同系物 ②互為同分異構體 ③是同類物質 ④互為同素異形體(4)寫出A→B的化學方程式 。(5)相同物質的量的A、B、分別與足量的NaOH反應,消耗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專題8有機化合物的獲得與應用》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C D C D B B C1.A【詳解】A.正己烷不溶于水,能用分液漏斗分離,A正確;B.酒精和碘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離,B錯誤;C.乙酸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分液,C錯誤;D.乙酸和乙醇互溶,不能分液,D錯誤;故選A。2.C【詳解】 和CH3CH2OH反應后生成 ,相對分子質量為88,①不符合; 和CH3CH2—18OH反應后生成 ,相對分子質量為90,②符合; 和CH3CH2—18OH反應后生成 ,相對分子質量為92,③不符合; 和CH3CH2OH反應后生成 ,相對分子質量為90,④符合。正確的組合是②④。故選:C。3.D【分析】同分異構體指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的化合物,據此分析解題。【詳解】A.CH4與CH3CH(CH3)CH2CH3的分子式不相同,不是互為同分異構體,A不符合題意;B.CH3CH3與CH3CH(CH3)CH2CH3的分子式不相同,不是互為同分異構體,B不符合題意;C.CH3CH2CH3與CH3CH(CH3)CH2CH3的分子式不相同,不是互為同分異構體,C不符合題意; D.CH3CH2CH2CH2CH3與CH3CH(CH3)CH2CH3的分子式相同,且結構不同,是互為同分異構體,D符合題意;故選D。4.C【詳解】A.硬脂酸甘油酯和油酸甘油酯均屬于油脂,油脂都能發生水解反應,故A正確;B.硬脂酸甘油酯和油酸甘油酯均屬于油脂,油脂屬于酯類,故B正確;C.硬脂酸甘油酯是飽和的酯類,該結構中無碳碳雙鍵,不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而油酸甘油酯是不飽和的酯類,該結構中有碳碳雙鍵,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故C錯誤;D.硬脂酸甘油酯堿性條件下水解,即+3NaOH3C17H35COONa+(丙三醇),油酸甘油酯堿性條件下水解,即+3NaOH3C17H33COONa+(丙三醇),則兩者水解產物中都有丙三醇,故D正確;答案為C。5.D【詳解】A.由結構簡式可知,聚乙烯醇分子中含有的羥基能與水分子形成氫鍵,為親水基,親水基可以增大材料的親水性,故A正確;B.由結構簡式可知,尼龍66是己二酸和己二胺一定條件下發生縮聚反應而得的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確;C.由結構簡式可知,聚乳酸分子中含有的酯基在堿性條件下可發生水解,從而降解而減少白色污染的發生,故C正確;D.由結構簡式可知,合成白乳膠的單體是,故D錯誤;故選D。6.B【詳解】根據分子式可知,該烴為鏈狀烷烴,沒有不飽和度,滿足條件的烷烴有:CH3CH2CH2CH2CH2CH3、CH3CH2CH2CH(CH3)2 、CH3CH2CH(CH3)CH2CH3 、CH3CH2C(CH3)3 、(CH3)2CHCH(CH3)2 ,共5種,故選B。7.B【詳解】淀粉水解及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檢驗其水解產物時,需先讓其水解,然后檢驗水解產物。淀粉發生水解時,應先加稀硫酸、然后加熱;檢驗水解產物葡萄糖時,應先加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最后加熱促進反應的進行。因此,實驗操作的先后順序為②①④③①,故選B。8.C【詳解】根據等效氫法可知,①有7種不同位置的H原子,標注為:;②有4種不同位置的H原子,標注為:;③有4種不同位置的H原子,標注為:;④7種不同位置的H原子,標注為:有。綜上所述可知:物質②③一氯代物均為4種,物質①④一氯代物均為7種,故合理選項是C。9. 相互縮合 縮聚反應【解析】略10.(1)(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2)2CH3CH2OH+O22CH3CHO+2H2O(3)取適量樣品于試管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碘水,若變藍,則含有淀粉,反之則沒有【詳解】(1)淀粉為多糖,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的化學方程式為:(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2)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乙醇被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3CH2OH+O22CH3CHO+2H2O。(3)淀粉遇碘變藍,因此檢驗所釀的陳醋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是:取適量樣品于試管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碘水,若變藍,則含有淀粉,反之則沒有。11. 酒精易揮發,吸收熱量 汽油不溶于水,酒精易溶于水 聚乙烯塑料易燃燒 單質碘易溶于植物油【解析】略12. 羥基 羧基 雙鍵 羥基【解析】略13.510.8kJ【詳解】糖類、油脂、蛋白質在人體內被氧化產生的熱量分別約為16.7kJ/g、37.7kJ/g、16.7kJ/g,每100g牛奶中含糖類5.7g、脂肪1.3g、蛋白質3.6g,則一盒250mL的牛奶所能提供的熱量為:(5.7g×16.7kJ/g +1.3g×37.7kJ/g +3.6g×16.7kJ/g)×=510.8kJ。答案為:510.8kJ。【點睛】解題時注意每盒是 250mL。14.(1) CH3CH2OH CH3CHO CH3COOH(2) 羥基 醛基 羧基(3) 加成反應 氧化反應(4)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分析】乙烯和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得到B,則B為乙醇,乙醇在銅、加熱條件下與氧氣反應得到C,則C為乙醛,乙醇和D在濃硫酸加熱下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則D為乙酸、據此回答;【詳解】(1)據分析,B、C、D的結構簡式分別是:B: CH3CH2OH ,C為CH3CHO ,D為CH3COOH。(2)由結構簡式知: B、C、D中官能團名稱分別是:B:羥基,C:醛基,D:羧基。(3)反應①為乙烯和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得到乙醇,反應②為乙醇在銅作催化劑、加熱條件下與氧氣反應得到乙醛,則反應類型分別是:①加成反應②氧化反應。(4)B與D反應,即乙醇和乙酸通過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化學方程式: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15.(1)(2) 水浴(3) 溫度 催化劑(4)沒有加入堿中和作為催化劑的稀硫酸(5)【分析】通過對比實驗研究某一因素對實驗的影響,應該要注意控制研究的變量以外,其它量要相同,以此進行對比;淀粉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完全水解后的產物是葡萄糖,葡萄糖能和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紅色沉淀;【詳解】(1)a.淀粉和纖維素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完全水解后的產物都是葡萄糖,正確;b.淀粉、纖維素的相對分子質量很大,都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正確;c.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為麥芽糖,正確;d.葡萄糖和果糖中含有不一樣的官能團,錯誤;故選abc;(2)試管甲和試管丙均在加熱,溫度低于水的沸點,故可以選擇水浴加熱;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化學方程式為:;(3)試管甲和試管乙均加入2g淀粉和20mL20%的稀硫酸,試管甲用60~80℃的水浴加熱5~6min,試管乙不加熱,所以設計甲和乙是為了探究溫度對淀粉水解的影響,試管丙加入2g淀粉,與甲對比,未加20mL20%的稀硫酸,試管甲和丙均用60~80℃的水浴加熱5~6min,所以設計甲和丙是為了探究催化劑對淀粉水解的影響,故答案為:溫度;催化劑;(4)淀粉水解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硫酸,溶液呈酸性,檢驗葡萄糖的反應需在堿性條件下進行,因此淀粉與少量稀硫酸加熱一段時間后,需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中和稀硫酸,使溶液呈堿性,然后再加入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答案為:沒有加入堿中和作為催化劑的稀硫酸;(5)實驗3中溶液的顏色無明顯變化是因為碘單質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碘化鈉、次碘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16. 羥基(或)和羧基(或) 氧化反應 ③ 1∶1∶2【詳解】(1)由兩分子A發生酯化反應生成的產物的結構簡式可知,只需將產物均分成結構相同的兩部分即可得到A的結構簡式為,其具有的官能團分別是羥基()和羧基()。故答案為:羥基(或)和羧基(或);(2)根據信息①中的第一步可知,在Cu存在時A與氧氣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B的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氧化反應;(3)根據信息①中的第二步可知,如果碳氧雙鍵左側的碳碳單鍵斷裂,生成物應是HCOOH和,如果碳氧雙鍵右側的碳碳單鍵斷裂,生成物應是和(),由信息②可知,是HCOOH,且與C互為同系物,則C為,D為碳酸,D′為。和D′具有相同的官能團(),二者均屬于羧酸類物質。故答案為:③;(4)A→B的化學方程式:,在書寫A→B的化學方程式時,一定要注意除有機物生成外,還有小分子生成。故答案為: ;(5)A()、B()、D′分子中能與NaOH反應的官能團均只有羧基,所以三者消耗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2。故答案為:1∶1∶2;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