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海山教育聯盟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知識類拓展評估 科學試題卷1.(2025七下·浙江月考)酒精燈是實驗室常用的儀器,下列關于酒精燈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添加酒精 B.點燃酒精燈C.熄滅酒精燈 D.存放酒精燈2.(2025七下·浙江月考)下列有關青春期學生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的說法正確的是()A.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女會出現第一性征B.大腦興奮性強,容易接受新事物C.遺精是一種不正常的生理現象,要及時治療D.身體已經發育完善,喝酒對人危害不大3.(2025七下·浙江月考)筆、墨、紙、硯并稱文房四寶,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下列性質中屬于炭黑化學性質的是()A.熔點高 B.可燃性C.難溶于水 D.常溫下是固體4.(2025七下·浙江月考)此刻的你正揮動著水筆認真作答,在這個過程中,水筆的墨水中沒有改變的是()A.質量 B.體積 C.密度 D.長度5.(2025七下·浙江月考)2020年12月17日,我國已成功從月球上獲得月壤,月壤中含有豐富的氦-3,其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1個中子構成的,氦-3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A. B. C. D.6.(2025七下·浙江月考)在以下地表形態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A.巖層彎曲 B.巖層斷裂C.河口三角洲 D.火山7.(2025七下·浙江月考)西湖大學研發的柔性鈣鈦礦-銅銦鎵硒疊層太陽電池,適用于建筑、可穿戴設備等領域。鈣鈦礦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CaTiO3,其中 Ti的化合價為A.+2 B.-2 C.+4 D.-48.(2025七下·浙江月考)病毒種類繁多,增殖速度快,給人類以及各種飼養動物和栽培作物帶來了極大危害,下列病毒增殖過程排列順序正確的是()A.③②①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③②④①⑤9.(2025七下·浙江月考)某同學制作的試劑標簽如下所示,其中化學式書寫正確的是()A. B.C. D.10.(2025七下·浙江月考)如圖表示菜豆種子的結構示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菜豆種子是由子房發育而來B.菜豆種子的胚是由①②③④組成C.在種子萌發過程中,②最先突破種皮D.種子萌發過程中,③發育成莖和葉11.(2025七下·浙江月考)如圖為某植物體內細胞的生理活動過程,①②③表示不同的細胞生理活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是細胞生長,植物體的由小長大,只與此生理活動有關B.②表示細胞的分裂,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細胞核的變化最為明顯C.③表示細胞的分化,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沒有變化D.圖中①②③三個過程形成的細胞,細胞中遺傳物質都改變12.(2025七下·浙江月考)生物通過生殖繁衍后代,從而使種族得到延續發展。下列有關生物生殖和發育敘述合理的是()A.青蛙發育過程中,生活方式和形態結構沒有多大區別B.鳥的生殖發育都要經過求偶、交配、產卵行為C.細菌的繁殖能力很強,通常用孢子進行繁殖D.桃樹開花后只通過自花傳粉才能受精13.(2025七下·浙江月考)某同學有一個最多能裝5千克花生油的塑料桶,裝滿水后,則桶內水的質量()。(已知)A.大于5千克 B.小于5千克C.一定等于5千克 D.可能等于5千克14.(2025七下·浙江月考) 推理是科學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A.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則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則分子的體積一定比構成它的原子體積大C.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則物理變化中一定也有化學變化D.化學變化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則有能量變化的一定是化學變化15.(2025七下·浙江月考)如圖是某同學學習科學知識后進行的歸納,你認為相應圖示表示錯誤的是()A.地球的圈層結構從里到外:B.地殼中元素的含量:C.子房的結構:D.熱傳遞中熱量傳遞的方向:16.(2025七下·浙江月考)如圖所示,把溫度計從酒精中取出后讀數會下降,原因是 ,用扇子扇后,讀數下降得更快,原因是 。17.(2025七下·浙江月考)被譽為“華夏一絕”的天臺山華頂云錦杜鵑競相綻放,吸引了眾多游客專程前來,一睹“千年花魂”的絕代風華。(1)我國的杜鵑花有650多種,杜鵑花有紅色、白色、紫色等多種顏色,若使同一棵樹上開不同顏色的杜鵑花,可采用營養繁殖中的 技術。(2)云頂杜鵑綴滿繁花,吸引了不少的蝴蝶,蝴蝶的一生要經歷( )發育過程。A.卵→蛹→幼蟲→成蟲B.卵→幼蟲→蛹→成蟲C.卵→幼蟲→成蟲(3)杜鵑和杜鵑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們屬于不同的生物,杜鵑的兩翼是飛行器官,主要由上皮組織、結締組織、 和神經組織構成。18.(2025七下·浙江月考)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影片中哪吒肉身被毀后,太乙真人以藕粉為原料用七色寶蓮為他重塑肉身。(1)哪吒的誕生過程:父親李靖提供精子,母親殷夫人提供卵細胞,兩者在圖2中 結合成受精卵。哪吒在殷夫人子宮內經過了三年的發育,通過 從母體獲得養料和氧氣,并將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排入母體的血液。(2)“藕斷絲連”的藕絲(如圖3)作用和人體血液作用相似,能運輸營養物質,藕絲屬于輸導組織,則藕屬于 (填結構層次)。19.(2025七下·浙江月考)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物質科學的重要思維方式。(1)圖1表示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關系,字母a表示 。(2)圖2表示鈉在氯氣中燃燒形成氯化鈉的電子得失情況。鈉、氯氣、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 。20.(2025七下·浙江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試根據右圖回答相應問題:(1)圖1是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則銫屬于 (選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2)圖2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種不同元素,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序數:Z>Y B.核外電子數:X=Y C.Y和Z處于同一周期21.(2025七下·浙江月考)生活中處處有科學:(1)液化石油氣是在常溫下通過 的方法使氣體液化的。(2)嚴寒的冬天,清晨某同學來到班級時發現教室窗戶玻璃的 (選填“內”或“外”或“內和外”)側有一層薄薄的小冰晶,這是水蒸氣凝華而成。(3)凍豆腐是涮火鍋必備食材,豆腐經冷凍再解凍以后,內部會出現許多小孔,小孔產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 (選填“先凝固后汽化”、“先汽化后凝華”或“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22.(2025七下·浙江月考)2024年3月16日,中國石油第一個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裝置在玉門油田投產。(1)氫能是一種清潔能源,目前制氫的方法有很多。制得的H2中通常含有CO,其中CO氣體屬于( )。A.單質 B.化合物 C.混合物(2)H2的沸點比CO的沸點低,可以利用液氮的低溫將CO液化分離,該過程是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3)石油煉制可獲得甲烷(CH4)等有機物,它的部分同系列物質如下表,其中丙烷 (C3H8)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根據表中信息,請你推斷丁烷的化學式: 。名稱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化學式 23.(2025七下·浙江月考)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離不開水。為探究水的組成及變化,某小組同學設計如圖1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1)如圖1水電解時,甲玻璃管中產生氣泡的位置在 處(選填“a”、“b”或“c”)。(2)切斷電源后,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在乙玻璃管尖嘴口的氣體,觀察到的現象是 。(3)請你把圖2中水電解過程的模型圖補充完整。(4)水電解實驗說明,水是由 組成的。24.(2025七下·浙江月考)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某校興趣小組選用小麥種子,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了系列探究活動。如表為“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實驗設計,請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實驗組別 種子的數量(粒) 種子所處的環境(其他外界條件均適宜并相同)A 20 培養皿底部墊有被水浸濕的紗布,溫度:B 20 培養皿底部墊有干燥的紗布,溫度:C 20 培養皿底部墊有被水浸濕的紗布,溫度:D 20 培養皿中的種子被水淹沒,溫度(1)實驗過程中,選擇的小麥種子自身應滿足 條件(寫一點即可)。(2)通過比較B組和C組種子萌發情況,某同學得出“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水分”。這一結論不科學的原因是 。(3)用A組與D組進行對照,探究目的是 。(4)如果要探究“種子萌發是否需要光照”,請你簡要設計補充實驗方案 。25.(2025七下·浙江月考)某同學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如下:(1)在安裝器材時出現圖1所示的情形,應調節 (選填“鐵桿a”或“鐵桿b”)更合理。(2)從水溫達到90℃開始,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數據記錄如下表。請在圖2中繪制出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時間/ min 0 1 2 3 4 5 6 7水溫/℃ 90 92 94 96 98 98 98 98(3)水沸騰時,氣泡現象為圖3中的 ,(選填“①”或“②”),該同學在沸騰的水中撒了少量食鹽,發現水停止了沸騰,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是 。26.(2025七下·浙江月考)今年春節期間,某同學購買了一個實心且材質均勻的臺州生肖蛇“臺臺”飾品(如圖1所示)。為了鑒別該飾品是由何種物質制成的,該同學打算通過測量其密度的方法來判斷。(1)測量前,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調到稱量標尺的零刻度線處,觀察到指針偏向如圖2所示的位置,她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直到天平平衡。(2)用調節好的天平測該飾品的質量,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3所示,則質量為 。(3)在燒杯中加入適量水,用細線吊著飾品浸沒于水中,標記出水面位置(如圖4所示),然后取出飾品;往量筒中加入40mL水,再將量筒中的水緩慢倒入燒杯,使燒杯中水面上升至標記處,測出量筒中剩余水量,則飾品的體積為 cm3(4)測出該飾品的密度后,由下表可知,該飾品最可能是由 制成的。物質 PVC 塑料 PU 樹脂 PP 塑料密度27.(2025七下·浙江月考)為探究原子的結構,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α粒子帶正電荷)轟擊金箔實驗,發現以下現象:現象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現象2:少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現象3: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1)根據盧瑟福實驗的現象,圖1所示的四條運動軌跡中,不可能出現的是 (填字母)。(2)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依據是圖2中的 點(用字母表示)。(3)根據構建的原子結構模型圖,請你解釋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的原因是 。(4)在認識原子結構模型的基礎上,某同學制作了甲烷分子模型,設計了相應的評價量表:“甲烷分子結構模型制作”評價量表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不合理 同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調指標二 形態規整、能很好體現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 形態規整、不能體現分子的立體結構 形態扭曲與實際不符右圖為該同學用超輕黏土制作的甲烷分子模型,根據評價量表,將“指標二”評定為“合格”。要使該模型的“指標二”達到“優秀”,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28.(2025七下·浙江月考)右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后回答下列問題:(1)甲村的主要地形是 (選填“平原”或“高原”)。(2)山體部位A的名稱為: (選填“山谷”或“山脊”),判斷理由是 。(3)為更容易地到達山頂D,你選擇的路線是 。(選填“AD”或“BD”)(4)某工程隊需要選擇一個最適合建大壩的位置,應該在圖中 建造。(請在圖中用“//”標出)29.(2025七下·浙江月考)在學校開展的實踐活動中,某同學利用發酵技術制作發糕,制作步驟過程如下圖。經同學們品嘗后,評價結果如下表。發面溫度( 感官評價(各項滿分均為100分)松軟度 風味 色澤23 84 85 8328 92 93 9233 90 92 86根據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酵母菌與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2)步驟②中不能用開水替代溫水的原因是 。(3)根據評價表,步驟④中最適宜的發面溫度為 ℃。30.(2025七下·浙江月考)相對原子質量(即原子量)是原子實際質量與基準相比后得出的比值。基準的確定經歷了幾代科學家的研究,下列是其歷程的部分資料:(1)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____。A.O-16 B.Cl-35.5 C.Ag-108(2)若氧原子質量為a,氫原子質量為b,根據材料二,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3)在克魯克斯的假設中,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如 6O、 7O和 8O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6、17、18,這是因為原子結構中 不同造成的。(寫出微粒的名稱)。(4)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它對科學的發展沒有價值B.只要方法正確、儀器精確,實驗結果就不會存在誤差C.若干年后,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31.(2025七下·浙江月考)黃巖蜜桔是臺州聞名的地方柑桔良種。蜜桔富含類黃酮(化學式為( 它具有抗氧化、抗腫瘤等作用。(1) C15H10O2分子中碳、氫、氧原子個數比是: 。(2)類黃酮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保留1位小數)(3)222g類黃酮中氫元素的質量為 。(4)四苯乙烯是一種具有熒光特性的有機物,化學式為C30H20O4,它和類黃酮的元素組成及各元素含量均相同,但它們的化學性質差異很大。請你從微觀角度解釋原因 。32.(2025七下·浙江月考)某同學在家參照課本完成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往一端封閉的細玻璃管內注入100mL清水,再沿管內壁緩緩注入相同體積的染成紅色的酒精,當將玻璃管豎直靜置時,兩種液體間有較明顯的分界面。用手指堵住管口,將玻璃管反復顛倒幾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將混合后的液體倒入量筒中,再次測量體積(如圖2所示)。(1)請用分子的觀點解釋圖1中的現象: 。(2)請計算加入的酒精的質量。(3)根據圖2所示的數據,求混合后液體的密度。(4)兩種液體充分混合后倒入量筒中,有部分液體殘留在管內,則液體的密度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常用儀器的名稱【解析】【分析】 酒精燈是以酒精為燃料的加熱工具,廣泛用于實驗室,工廠,醫療,科研等。由于其燃燒過程中不會產生煙霧,因此也可以通過對器械的灼燒達到滅菌的目的。又因酒精燈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可以對其他實驗材料加熱。它的加熱溫度達到400—1000℃以上。且安全可靠。酒精燈又分為掛式酒精噴燈和坐式酒精噴燈以及本文所提到的常規酒精燈,實驗室等一般以玻璃材質最多。【解答】A.添加酒精用漏斗正確;B.點燃酒精燈應該用火柴,不能用一盞酒精燈去點燃另一盞酒精燈,B錯誤;C.熄滅酒精燈用燈帽,C錯誤;D.存放酒精燈要把燈帽蓋上,D錯誤;故答案為:A2.【答案】B【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 第二性征亦稱“副性征”,指男女兩性除了生殖器官以外的外貌特征區別,體現出男女在身高、體態、相貌等方面的差異,第二性征在進入青春期后才出現。 男性的第二性征,主要標志是:體格高大。一般比女子個子高;肌肉發達,肩寬體壯;喉結突出,聲音雄壯;體表常有多而濃密的汗毛,長胡須;乳房不發育等。 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標志是:體格較男性矮小,而苗條;皮下脂肪多,而顯得豐滿;皮膚細嫩,汗毛細小;骨盆寬大,臀部大;乳腺發達,乳房大;月經初潮;喉結不突出。嗓音細潤如水;不長胡須等。【解答】A.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女會出現第二性征,A錯誤;B. 大腦興奮性強,容易接受新事物 ,B正確;C. 遺精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及時治療,C錯誤;D. 身體并沒有發育完善,喝酒對人危害較大,D錯誤;故答案為:B3.【答案】B【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助燃性是能夠支持燃燒的性質,可燃性是能夠燃燒的性質。助燃性和可燃性二者不能兼得,有助燃性的沒有可燃性,有可燃性的沒有助燃性,而它們又是相互依存的,要想燃燒就必須要有具有助燃性和可燃性的兩種物質。【解答】筆、墨、紙、硯并稱文房四寶,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下列性質中屬于炭黑化學性質的是可燃性;ACD都是物理性質;故答案為:B4.【答案】C【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通常用符號ρ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ρ = m/V,其中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密度的單位包括 千克/米3(kg/m3)和 克/厘米3(g/cm3),1克/厘米3等于1000千克/米3。【解答】 此刻的你正揮動著水筆認真作答,在這個過程中,水筆的墨水中沒有改變的是密度,質量和體積還有長度都在減小;故答案為:C5.【答案】A【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原子是化學元素的基本粒子,包含由帶一個基本電荷的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的原子核以及與質子數相同的核外電子,因此原子一般是中性的。不帶電的原子可以通過得失電子變成帶正電的陽離子或帶負電的陰離子。元素根據原子核中質子數來區分,具有相同質子數但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稱為同一元素的同位素。絕大多數原子質量在原子核中,質子質量大約是電子質量的1836倍。【解答】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數和不帶電的中子數構成,核外電子數等于質子數,所以原子電中性;A正確;故答案為:A6.【答案】C【知識點】地殼變動的證明;地形變化的原因【解析】【分析】地球的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影響地球表面形態的重要力量:內力作用:主要來源于地球內部的能量,如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這些力量導致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成山脈、盆地等地貌特征。 外力作用:主要來源于地球外部,尤其是太陽輻射能。外力通過風、流水、冰川等作用對地表進行風化、侵蝕和堆積,逐漸改變地表形態,使其趨于平坦。 這兩種力量共同作用,塑造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地球表面。【解答】ABD都是地球內力的作用,C是地球外力流水的作用;故答案為:C7.【答案】C【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之和為零進行判斷。【解答】該元素為+2價,氧元素為-2價,則有,解得x=+4,即鈦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故答案為:C。8.【答案】B【知識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它的復制、轉錄、和轉譯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細胞中進行,當它進入宿主細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動,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個體極其微小,絕大多數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解答】 病毒種類繁多,增殖速度快,給人類以及各種飼養動物和栽培作物帶來了極大危害,下列病毒增殖過程排列順序正確的是③①②④⑤;故答案為:B9.【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分析】化學式的書寫規則包括以下幾點:化合價原則:根據化合價確定元素符號和原子個數,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元素符號順序:書寫元素符號時,應按照字母順序從左到右書寫,如H、C、N、O等。 元素符號位置:元素符號通常寫在化學式的前面,表示該物質由該元素組成。 狀態標注: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需要注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 化學符號規則:首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稀有氣體和金屬單質用元素符號表示。這些規則有助于準確描述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的組成。【解答】A.銅片的化學式為Cu,A錯誤;B.液氧的化學式為O2,B錯誤;C. 氧化鎂的化學式為MgO。C錯誤;D. 硫酸銅CuSO4, D 正確;故答案為:D10.【答案】A【知識點】種子的結構【解析】【分析】胚的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胚芽:位于胚的頂端,是未來植物莖葉系統的原始體,將來發育成為植物的地上部分。胚軸:位于胚芽和胚根之間,連接子葉,形成根莖相連的部分。胚根:位于胚的底部,發育成植物的根系。子葉:為胚提供營養,支持胚的初期生長。【解答】A. 菜豆種子是由胚珠發育而來,A錯誤;B. 菜豆種子的胚是由①胚軸②胚根③胚芽④子葉組成,B正確;C. 在種子萌發過程中,②胚根最先突破種皮 ,發育成根,C正確;D. 種子萌發過程中,③胚芽發育成莖和葉,D正確;故答案為:A11.【答案】B【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組織;結構與層次【解析】【分析】細胞分裂是細胞繁殖的過程,包括細胞核分裂和細胞質分裂。 細胞生長是指細胞體積的增大,通常通過細胞分裂增加細胞數量。 細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向不同方向變化。【解答】A. ①是細胞生長,植物體的由小長大,只與此生理活動有關 是錯誤的,還和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有關,A錯誤;B. ②表示細胞的分裂,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細胞核的變化最為明顯 ,B正確;C. ③表示細胞的分化,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變化,C錯誤;D. 圖中①②③三個過程形成的細胞,細胞中遺傳物質都不改變,D錯誤;故答案為:B12.【答案】B【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 變態發育指動物在胚后發育過程中,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所出現的一系列顯著變化,幼體與成體差別很大,而且改變的形態又是集中在短時間內完成的,這種胚后發育叫變態發育。 兩棲類的變態發育要經過四個時期,如青蛙: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蛙的幼體和成體的根本區別是呼吸方式不同。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皮膚也能輔助呼吸。 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體,生物學家把這種生物歸入“裂殖菌類”。細菌細胞的細胞壁非常像普通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但沒有葉綠素。 細菌分裂生殖;【解答】A. 青蛙發育過程中,生活方式和形態結構有很大的區別,A錯誤;B. 鳥的生殖發育都要經過求偶、交配、產卵行為 ,B正確;C. 細菌的繁殖能力很強,通常用分裂生殖進行繁殖,C錯誤;D. 桃樹開花后可以通過自花傳粉,也可以通過異花傳粉能受精,D錯誤;故答案為:B13.【答案】A【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質單位體積所擁有的質量,常用ρ表示。密度的量綱是L-3M,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kg/m3。密度是一個較為普遍的概念,常見的物理量有質量密度、電荷密度、能流密度等。絕大多數情況下密度默認指的是質量密度。質量密度ρ的計算公式是ρ=,其中m是質量,V是體積。【解答】 某同學有一個最多能裝5千克花生油的塑料桶,(已知 ,說明相同質量下,油的體積比水大, 所以在體積相同時,密度越大的物體,質量越大,所以裝滿水后,則桶內水的質量 大于5千克 ;故答案為:A14.【答案】B【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解析】【分析】物理變化是沒有新物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所以物理變化中一定不發生化學變化,發生了化學變化,就會有新物質生成,就成了化學變化了,就不屬于物理變化了。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而化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從微觀范圍看,單質由同種原子構成,化合物由不同種原子構成;【解答】A. 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則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是錯誤的,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氣和臭氧的混合物,A錯誤;B.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則分子的體積一定比構成它的原子體積大 ,B正確;C. 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則物理變化中一定沒有化學變化,C錯誤;D. 化學變化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則有能量變化的可能是化學變化,也可能是物理變化,D錯誤;故答案為:B15.【答案】D【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地球內部的結構【解析】【分析】 熱傳遞(或稱傳熱)是物理學上的一個物理現象,是指由于溫度差引起的熱能傳遞現象。 熱傳遞中用熱量量度物體內能的改變。 熱傳遞主要存在三種基本形式: 熱傳導 、 熱輻射 和 熱對流。 只要在物體內部或物體間有溫度差存在,熱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種方式中的一種或多種從高溫到低溫處傳遞。【解答】A 地球的圈層結構從里到外是地核地幔和地殼,A正確;B.地殼中元素的含量,從高到低是氧硅鋁鐵鈣,B正確;C.子房的結構是里面是種子,外面是子房壁,C正確;D. 熱傳遞中熱量傳遞的方向: 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D錯誤;故答案為:D16.【答案】酒精蒸發吸熱;酒精表面上方空氣流速加快,酒精蒸發加快,吸熱更多【知識點】蒸發及其現象;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蒸發是一種發生在液體表面的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的汽化現象;蒸發隨著液體溫度的升高,液體表面積的增大和液體表面空氣流速的增大而加快;【解答】 如圖所示,把溫度計從酒精中取出后讀數會下降,原因是酒精蒸發吸熱,用扇子扇后,讀數下降得更快,原因是酒精表面上方空氣流速加快,酒精蒸發加快,吸熱更多。故答案為:酒精蒸發吸熱;酒精表面上方空氣流速加快,酒精蒸發加快,吸熱更多17.【答案】(1)嫁接(2)B(3)肌肉組織【知識點】組織;動物的生長時期;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 營養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種,不通過有性途徑,而是利用營養器官:根、葉、莖等繁殖后代。營養繁殖能夠保持某些栽培物的優良性征,而且繁殖速度較快。主要有分根、壓條、葉插、芽葉插、扦插、嫁接等。 嫁接,就是把一只植株的芽或枝接在另一株植物體上,使接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的一種繁殖方式。接上去的芽或枝叫作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砧木。嫁接成功的關鍵將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解答】(1) 我國的杜鵑花有650多種,杜鵑花有紅色、白色、紫色等多種顏色,若使同一棵樹上開不同顏色的杜鵑花,可采用營養繁殖中的嫁接技術。后代的性狀和接穗相同;(2) 云頂杜鵑綴滿繁花,吸引了不少的蝴蝶,蝴蝶的一生要經歷 卵→幼蟲→蛹→成蟲 發育過程。(3) 杜鵑和杜鵑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們屬于不同的生物,杜鵑的兩翼是飛行器官,主要由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構成。故答案為:(1)嫁接(2)B(3)肌肉組織18.【答案】(1)輸卵管;胎盤和臍帶(2)器官【知識點】器官和系統;結構與層次;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生物體的層次結構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層次:細胞:生物體的基本單位,負責生命活動。組織:由相似的細胞及細胞間質組成,連接細胞與器官。器官:由多種組織結合而成,具有特定形態和功能。系統: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個體:單一的生物體,能夠獨立進行生命活動。【解答】(1) 哪吒的誕生過程:父親李靖提供精子,母親殷夫人提供卵細胞,兩者在圖2中輸卵管結合成受精卵。哪吒在殷夫人子宮內經過了三年的發育,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養料和氧氣,并將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排入母體的血液。(2)“藕斷絲連”的藕絲(如圖3)作用和人體血液作用相似,能運輸營養物質,藕絲屬于輸導組織,則藕屬于器官,是由多種組織構成的結構。故答案為:(1)輸卵管;胎盤和臍帶(2)器官19.【答案】(1)原子(2)氯化鈉【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解析】【分析】 構成物質的微粒包括原子、分子和離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的微粒,是化學元素的基本單位,每種元素都由一種特定類型的原子組成,其化學性質由其原子的結構和排列決定。分子是由兩個或更多個原子以共價鍵相連形成的結構單元。【解答】(1) 圖1表示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關系,字母a表示 原子,因為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得失電子變成了離子;(2) 圖2表示鈉在氯氣中燃燒形成氯化鈉的電子得失情況。鈉、氯氣、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氯化鈉;故答案為:(1)原子(2) 圖2表示鈉在氯氣中燃燒形成氯化鈉的電子得失情況。鈉、氯氣、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20.【答案】(1)金屬;55(2)A;C【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同一周期是同一行,同一列是同一族;在同一周期,從左到右,核電荷數依次增加;同一列的元素,最外層的電子數相同,個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解答】(1)圖1是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則銫屬于金屬元素,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55;核電荷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55;(2) 圖2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種不同元素,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原子序數:Z>Y ;B最外層電子數相同:X=Y;C Y和Z處于同一周期 ,同一行屬于同一周期;故答案為:(1)金屬;55(2)AC21.【答案】(1)壓縮體積(2)內(3)先凝固后熔化【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液化及液化現象;升華及升華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物態變化是指物質從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六種類型:熔化:固態物質轉變為液態(如冰融化成水)。 凝固:液態物質轉變為固態(如水凝固成冰)。 汽化:液態物質轉變為氣態(如水蒸發成水蒸氣)。 液化:氣態物質轉變為液態(如水蒸氣冷凝成水)。 升華:固態物質直接轉變為氣態(如干冰升華)。 凝華:氣態物質直接轉變為固態(如霜的形成)。【解答】(1) 液化石油氣是在常溫下通過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的。(2)嚴寒的冬天,清晨某同學來到班級時發現教室窗戶玻璃的內側有一層薄薄的小冰晶,這是水蒸氣凝華而成。凝華是指物體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3)凍豆腐是涮火鍋必備食材,豆腐經冷凍再解凍以后,內部會出現許多小孔,小孔產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因為相同質量的冰比水的體積大;故答案為:(1)壓縮體積(2)內(3)先凝固后熔化22.【答案】(1)B(2)物理(3)9: 2;C4H10【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例如冰融化成水、汽油揮發等。 化學變化:物質發生變化時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例如木條燃燒、鐵生銹等。 聯系: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而物理變化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解答】(1) 氫能是一種清潔能源,目前制氫的方法有很多。制得的H2中通常含有CO,其中CO氣體屬于化合物;(2) H2的沸點比CO的沸點低,可以利用液氮的低溫將CO液化分離,該過程是物理變化;(3) 石油煉制可獲得甲烷(CH4)等有機物,它的部分同系列物質如下表,其中丙烷 (C3H8)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3×12:8=9:2;,根據表中信息,請你推斷丁烷的化學式:C4H10;符合CnH2n+2的規律;故答案為:(1)B(2)物理(3)9:2;C4H1023.【答案】(1)C(2)帶火星地木條復燃(3)(4)氫元素和氧元素(或氫和氧)【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 電解水實驗是一個測試水的組成的實驗。根據電解時生成物的情況,電解可分為電解水型、分解電解質型、放氫生堿型、放氧生酸型等幾種類型。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通電生成氫氣、氧氣。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分,可構成新的分子。【解答】(1) 如圖1水電解時,甲玻璃管中產生氣泡的位置在c處,因為氣體在電極處產生的;(2) 切斷電源后,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在乙玻璃管尖嘴口的氣體,觀察到的現象是帶火星地木條復燃;說明乙處的氣體是氧氣;(3)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成新的分子;(4) 水電解實驗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或氫和氧)組成的。故答案為:(1)C(2)帶火星地木條復燃(3)(4)氫元素和氧元素(或氫和氧)24.【答案】(1)飽滿或胚完整或不處于休眠期等(2)沒有控制溫度相同(或沒有控制單一變量或存在溫度和水分兩個變量)(3)種子萌發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氣(4)取與 A組相同的飽滿、大小均勻的小麥種子20粒,置于底部墊有被水浸濕的紗布的培養皿中,溫度控制在 20℃,放在黑暗環境中,其他環境條件均于A相同,相同時間內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與A組比較,得出結論。【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 種子的萌發的外界條件,除了種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發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氧氣。【解答】(1) 實驗過程中,選擇的小麥種子自身應滿足飽滿或胚完整或不處于休眠期等條件(寫一點即可)。(2)通過比較B組和C組種子萌發情況,某同學得出“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水分”。這一結論不科學的原因是沒有控制溫度相同(或沒有控制單一變量或存在溫度和水分兩個變量);(3) 用A組與D組進行對照,探究目的是 種子萌發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氣;(4)如果要探究“種子萌發是否需要光照”,請你簡要設計補充實驗方案:取與 A組相同的飽滿、大小均勻的小麥種子20粒,置于底部墊有被水浸濕的紗布的培養皿中,溫度控制在 20℃,放在黑暗環境中,其他環境條件均于A相同,相同時間內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與A組比較,得出結論。故答案為:(1)飽滿或胚完整或不處于休眠期等(2)沒有控制溫度相同(或沒有控制單一變量或存在溫度和水分兩個變量)(3)種子萌發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氣(4)取與 A組相同的飽滿、大小均勻的小麥種子20粒,置于底部墊有被水浸濕的紗布的培養皿中,溫度控制在 20℃,放在黑暗環境中,其他環境條件均于A相同,相同時間內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與A組比較,得出結論。25.【答案】(1)鐵桿a(2)(3)②;撒鹽后使液體的沸點升高/鹽溶解吸熱使水溫度下降【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解析】【分析】沸騰是發生在液體表面和內部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的條件是達到沸點,繼續吸熱;【解答】(1)在安裝器材時出現圖1所示的情形,應調節鐵桿a更合理。因為酒精燈需要采用外焰進行加熱;(2)(3)水沸騰時,氣泡現象為圖3中的②,該同學在沸騰的水中撒了少量食鹽,發現水停止了沸騰,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是撒鹽后使液體的沸點升高/鹽溶解吸熱使水溫度下降。達不到沸騰的條件,所以停止沸騰;故答案為:(1)鐵桿a(2)(3)②;撒鹽后使液體的沸點升高/鹽溶解吸熱使水溫度下降26.【答案】(1)右(2)33g(3)30(4)PU【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液體密度的測量;設計實驗測密度【解析】【分析】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計算密度公式是ρ=m/V ;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還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質量m的單位是:千克;體積V的單位是米3。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密度知識的應用:(1)鑒別物質:用天平測出質量m和用量筒測出體積V就可據公式: ρ=m/V 求出物質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質量:m=ρV。(3)求體積:V =m/ρ 。【解答】(1) 測量前,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調到稱量標尺的零刻度線處,觀察到指針偏向如圖2所示的位置,她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直到天平平衡。稱量前,天平不平衡,調平衡時用平衡螺母,平衡螺母的移動方向和指針的偏轉方向相反’(2) 用調節好的天平測該飾品的質量,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3所示,則質量=30g+3g=33g;(3) 在燒杯中加入適量水,用細線吊著飾品浸沒于水中,標記出水面位置(如圖4所示),然后取出飾品;往量筒中加入40mL水,再將量筒中的水緩慢倒入燒杯,使燒杯中水面上升至標記處,測出量筒中剩余水量,則飾品的體積=40mL-10mL=30cm3(4) 測出該飾品的密度=質量/體積=33g/30cm3=1.1g/cm3,所以最可能是PU樹脂;故答案為:(1)右(2)33g(3)30(4)PU27.【答案】(1)C(2)C(3)原子核質量大,體積小(4)調整四個氫原子的位置,使其能更好地體現正四面體結構【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原子是化學元素的基本粒子,包含由帶一個基本電荷的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的原子核以及與質子數相同的核外電子,因此原子一般是中性的。不帶電的原子可以通過得失電子變成帶正電的陽離子或帶負電的陰離子。元素根據原子核中質子數來區分,具有相同質子數但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稱為同一元素的同位素。絕大多數原子質量在原子核中,質子質量大約是電子質量的1836倍。【解答】(1) 根據盧瑟福實驗的現象,圖1所示的四條運動軌跡中,不可能出現的是C(填字母)。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2)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依據是圖2中的C點(用字母表示)。大部分的粒子都是沿直線傳出;(3)根據構建的原子結構模型圖,請你解釋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的原因是 原子核質量大,體積小;(4)右圖為該同學用超輕黏土制作的甲烷分子模型,根據評價量表,將“指標二”評定為“合格”。要使該模型的“指標二”達到“優秀”,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調整四個氫原子的位置,使其能更好地體現正四面體結構;故答案為:(1)C(2)C(3)原子核質量大,體積小(4)調整四個氫原子的位置,使其能更好地體現正四面體結構28.【答案】(1)平原(2)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3)BD(4)【知識點】地形的類型;地形圖;地形變化的原因【解析】【分析】五大地形指地球上的五種主要地貌,分別是:平原:地勢低平,起伏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55米,坡度在5°以下。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起伏較小。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表形態起伏較大,相對高差200米以上。高原:海拔較高,地勢開闊平坦,起伏小。盆地:四周被高地環繞,地勢較低,通常是河流沉積形成的平坦地區。【解答】(1) 甲村的主要地形是平原; 平原是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的一個較大區域(2)山體部位A的名稱為:山脊,判斷理由是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3) 為更容易地到達山頂D,你選擇的路線是BD,因為等高線比較稀疏,地勢平坦;(4)B處是山谷水流的匯聚地;故答案為:(1)平原(2)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3)BD(4)29.【答案】(1)有細胞核(2)防止高溫下殺死酵母菌(3)28【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 酵母是一種單細胞真菌,有成型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微小單細胞微生物,能將糖發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于整個自然界,是一種典型的異養兼性厭氧微生物,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夠存活,是一種天然發酵劑。【解答】(1) 酵母菌與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有細胞核;(2) 步驟②中不能用開水替代溫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溫下殺死酵母菌;(3) 根據評價表,步驟④中最適宜的發面溫度為28℃。因為該溫度下米阿寶的松軟度,風味和色澤都比較好;故答案為:(1)有細胞核(2)防止高溫下殺死酵母菌(3)2830.【答案】(1)B(2)b /a(3)中子數(4)C;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相對原子質量是指一種原子的質量與碳-12原子質量的比值。具體計算公式為:相對原子質量 = 某種原子的質量 / 碳-12原子質量的(1/12)。【解答】(1) 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 C。不是氫元素的整數倍;(2) 若氧原子質量為a,氫原子質量為b,根據材料二,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3) 在克魯克斯的假設中,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如 6O、 7O和 8O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6、17、18,這是因為原子結構中中子數不同造成的。 6O、 7O和 8O是同位素,他們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4) 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 ;故答案為:(1)B(2)b /a(3)中子數(4)CD31.【答案】(1)15: 10: 2(2)14.4%(3)10g(4)構成兩種物質的分子不同, 分子是決定它們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 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化學式中基礎計算類型之一,其核心公式為(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100%,其結果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特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含量比例。 根據化學式,將每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該元素原子的個數,得到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總和。【解答】(1) C15H10O2分子中碳、氫、氧原子個數比是: 15: 10: 2;(2) 類黃酮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14.4%。(保留1位小數)(3) 222g類黃酮中氫元素的質量=222g×=10g;(4) 四苯乙烯是一種具有熒光特性的有機物,化學式為C30H20O4,它和類黃酮的元素組成及各元素含量均相同,但它們的化學性質差異很大。請你從微觀角度解釋原因 構成兩種物質的分子不同, 分子是決定它們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故答案為:(1)15: 10: 2(2)14.4%(3)10g(4)構成兩種物質的分子不同, 分子是決定它們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32.【答案】(1)分子之間有空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進入彼此的空隙中,使總體積減小(2)解:(3)解: ,(4)不變【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液體密度的測量;設計實驗測密度【解析】【分析】 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計算密度公式是ρ=m/V ;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還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質量m的單位是:千克;體積V的單位是米3。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密度知識的應用:(1)鑒別物質:用天平測出質量m和用量筒測出體積V就可據公式: ρ=m/V 求出物質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質量:m=ρV。(3)求體積:V =m/ρ 。【解答】(1)分子之間有空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進入彼此的空隙中,使總體積減小;(2)解: ;(3)解: ,;(4) 兩種液體充分混合后倒入量筒中,有部分液體殘留在管內,則液體的密度不變,因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故答案為:(1)分子之間有空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進入彼此的空隙中,使總體積減小(2)1 / 1浙江省海山教育聯盟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知識類拓展評估 科學試題卷1.(2025七下·浙江月考)酒精燈是實驗室常用的儀器,下列關于酒精燈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添加酒精 B.點燃酒精燈C.熄滅酒精燈 D.存放酒精燈【答案】A【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常用儀器的名稱【解析】【分析】 酒精燈是以酒精為燃料的加熱工具,廣泛用于實驗室,工廠,醫療,科研等。由于其燃燒過程中不會產生煙霧,因此也可以通過對器械的灼燒達到滅菌的目的。又因酒精燈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可以對其他實驗材料加熱。它的加熱溫度達到400—1000℃以上。且安全可靠。酒精燈又分為掛式酒精噴燈和坐式酒精噴燈以及本文所提到的常規酒精燈,實驗室等一般以玻璃材質最多。【解答】A.添加酒精用漏斗正確;B.點燃酒精燈應該用火柴,不能用一盞酒精燈去點燃另一盞酒精燈,B錯誤;C.熄滅酒精燈用燈帽,C錯誤;D.存放酒精燈要把燈帽蓋上,D錯誤;故答案為:A2.(2025七下·浙江月考)下列有關青春期學生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的說法正確的是()A.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女會出現第一性征B.大腦興奮性強,容易接受新事物C.遺精是一種不正常的生理現象,要及時治療D.身體已經發育完善,喝酒對人危害不大【答案】B【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 第二性征亦稱“副性征”,指男女兩性除了生殖器官以外的外貌特征區別,體現出男女在身高、體態、相貌等方面的差異,第二性征在進入青春期后才出現。 男性的第二性征,主要標志是:體格高大。一般比女子個子高;肌肉發達,肩寬體壯;喉結突出,聲音雄壯;體表常有多而濃密的汗毛,長胡須;乳房不發育等。 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標志是:體格較男性矮小,而苗條;皮下脂肪多,而顯得豐滿;皮膚細嫩,汗毛細小;骨盆寬大,臀部大;乳腺發達,乳房大;月經初潮;喉結不突出。嗓音細潤如水;不長胡須等。【解答】A.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女會出現第二性征,A錯誤;B. 大腦興奮性強,容易接受新事物 ,B正確;C. 遺精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及時治療,C錯誤;D. 身體并沒有發育完善,喝酒對人危害較大,D錯誤;故答案為:B3.(2025七下·浙江月考)筆、墨、紙、硯并稱文房四寶,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下列性質中屬于炭黑化學性質的是()A.熔點高 B.可燃性C.難溶于水 D.常溫下是固體【答案】B【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助燃性是能夠支持燃燒的性質,可燃性是能夠燃燒的性質。助燃性和可燃性二者不能兼得,有助燃性的沒有可燃性,有可燃性的沒有助燃性,而它們又是相互依存的,要想燃燒就必須要有具有助燃性和可燃性的兩種物質。【解答】筆、墨、紙、硯并稱文房四寶,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下列性質中屬于炭黑化學性質的是可燃性;ACD都是物理性質;故答案為:B4.(2025七下·浙江月考)此刻的你正揮動著水筆認真作答,在這個過程中,水筆的墨水中沒有改變的是()A.質量 B.體積 C.密度 D.長度【答案】C【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通常用符號ρ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ρ = m/V,其中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密度的單位包括 千克/米3(kg/m3)和 克/厘米3(g/cm3),1克/厘米3等于1000千克/米3。【解答】 此刻的你正揮動著水筆認真作答,在這個過程中,水筆的墨水中沒有改變的是密度,質量和體積還有長度都在減小;故答案為:C5.(2025七下·浙江月考)2020年12月17日,我國已成功從月球上獲得月壤,月壤中含有豐富的氦-3,其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1個中子構成的,氦-3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A. B. C. D.【答案】A【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原子是化學元素的基本粒子,包含由帶一個基本電荷的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的原子核以及與質子數相同的核外電子,因此原子一般是中性的。不帶電的原子可以通過得失電子變成帶正電的陽離子或帶負電的陰離子。元素根據原子核中質子數來區分,具有相同質子數但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稱為同一元素的同位素。絕大多數原子質量在原子核中,質子質量大約是電子質量的1836倍。【解答】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數和不帶電的中子數構成,核外電子數等于質子數,所以原子電中性;A正確;故答案為:A6.(2025七下·浙江月考)在以下地表形態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A.巖層彎曲 B.巖層斷裂C.河口三角洲 D.火山【答案】C【知識點】地殼變動的證明;地形變化的原因【解析】【分析】地球的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影響地球表面形態的重要力量:內力作用:主要來源于地球內部的能量,如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這些力量導致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成山脈、盆地等地貌特征。 外力作用:主要來源于地球外部,尤其是太陽輻射能。外力通過風、流水、冰川等作用對地表進行風化、侵蝕和堆積,逐漸改變地表形態,使其趨于平坦。 這兩種力量共同作用,塑造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地球表面。【解答】ABD都是地球內力的作用,C是地球外力流水的作用;故答案為:C7.(2025七下·浙江月考)西湖大學研發的柔性鈣鈦礦-銅銦鎵硒疊層太陽電池,適用于建筑、可穿戴設備等領域。鈣鈦礦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CaTiO3,其中 Ti的化合價為A.+2 B.-2 C.+4 D.-4【答案】C【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之和為零進行判斷。【解答】該元素為+2價,氧元素為-2價,則有,解得x=+4,即鈦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故答案為:C。8.(2025七下·浙江月考)病毒種類繁多,增殖速度快,給人類以及各種飼養動物和栽培作物帶來了極大危害,下列病毒增殖過程排列順序正確的是()A.③②①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③②④①⑤【答案】B【知識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它的復制、轉錄、和轉譯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細胞中進行,當它進入宿主細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動,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個體極其微小,絕大多數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解答】 病毒種類繁多,增殖速度快,給人類以及各種飼養動物和栽培作物帶來了極大危害,下列病毒增殖過程排列順序正確的是③①②④⑤;故答案為:B9.(2025七下·浙江月考)某同學制作的試劑標簽如下所示,其中化學式書寫正確的是()A. B.C. D.【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分析】化學式的書寫規則包括以下幾點:化合價原則:根據化合價確定元素符號和原子個數,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元素符號順序:書寫元素符號時,應按照字母順序從左到右書寫,如H、C、N、O等。 元素符號位置:元素符號通常寫在化學式的前面,表示該物質由該元素組成。 狀態標注: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需要注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 化學符號規則:首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稀有氣體和金屬單質用元素符號表示。這些規則有助于準確描述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的組成。【解答】A.銅片的化學式為Cu,A錯誤;B.液氧的化學式為O2,B錯誤;C. 氧化鎂的化學式為MgO。C錯誤;D. 硫酸銅CuSO4, D 正確;故答案為:D10.(2025七下·浙江月考)如圖表示菜豆種子的結構示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菜豆種子是由子房發育而來B.菜豆種子的胚是由①②③④組成C.在種子萌發過程中,②最先突破種皮D.種子萌發過程中,③發育成莖和葉【答案】A【知識點】種子的結構【解析】【分析】胚的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胚芽:位于胚的頂端,是未來植物莖葉系統的原始體,將來發育成為植物的地上部分。胚軸:位于胚芽和胚根之間,連接子葉,形成根莖相連的部分。胚根:位于胚的底部,發育成植物的根系。子葉:為胚提供營養,支持胚的初期生長。【解答】A. 菜豆種子是由胚珠發育而來,A錯誤;B. 菜豆種子的胚是由①胚軸②胚根③胚芽④子葉組成,B正確;C. 在種子萌發過程中,②胚根最先突破種皮 ,發育成根,C正確;D. 種子萌發過程中,③胚芽發育成莖和葉,D正確;故答案為:A11.(2025七下·浙江月考)如圖為某植物體內細胞的生理活動過程,①②③表示不同的細胞生理活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是細胞生長,植物體的由小長大,只與此生理活動有關B.②表示細胞的分裂,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細胞核的變化最為明顯C.③表示細胞的分化,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沒有變化D.圖中①②③三個過程形成的細胞,細胞中遺傳物質都改變【答案】B【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組織;結構與層次【解析】【分析】細胞分裂是細胞繁殖的過程,包括細胞核分裂和細胞質分裂。 細胞生長是指細胞體積的增大,通常通過細胞分裂增加細胞數量。 細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向不同方向變化。【解答】A. ①是細胞生長,植物體的由小長大,只與此生理活動有關 是錯誤的,還和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有關,A錯誤;B. ②表示細胞的分裂,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細胞核的變化最為明顯 ,B正確;C. ③表示細胞的分化,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變化,C錯誤;D. 圖中①②③三個過程形成的細胞,細胞中遺傳物質都不改變,D錯誤;故答案為:B12.(2025七下·浙江月考)生物通過生殖繁衍后代,從而使種族得到延續發展。下列有關生物生殖和發育敘述合理的是()A.青蛙發育過程中,生活方式和形態結構沒有多大區別B.鳥的生殖發育都要經過求偶、交配、產卵行為C.細菌的繁殖能力很強,通常用孢子進行繁殖D.桃樹開花后只通過自花傳粉才能受精【答案】B【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 變態發育指動物在胚后發育過程中,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所出現的一系列顯著變化,幼體與成體差別很大,而且改變的形態又是集中在短時間內完成的,這種胚后發育叫變態發育。 兩棲類的變態發育要經過四個時期,如青蛙: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蛙的幼體和成體的根本區別是呼吸方式不同。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皮膚也能輔助呼吸。 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體,生物學家把這種生物歸入“裂殖菌類”。細菌細胞的細胞壁非常像普通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但沒有葉綠素。 細菌分裂生殖;【解答】A. 青蛙發育過程中,生活方式和形態結構有很大的區別,A錯誤;B. 鳥的生殖發育都要經過求偶、交配、產卵行為 ,B正確;C. 細菌的繁殖能力很強,通常用分裂生殖進行繁殖,C錯誤;D. 桃樹開花后可以通過自花傳粉,也可以通過異花傳粉能受精,D錯誤;故答案為:B13.(2025七下·浙江月考)某同學有一個最多能裝5千克花生油的塑料桶,裝滿水后,則桶內水的質量()。(已知)A.大于5千克 B.小于5千克C.一定等于5千克 D.可能等于5千克【答案】A【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質單位體積所擁有的質量,常用ρ表示。密度的量綱是L-3M,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kg/m3。密度是一個較為普遍的概念,常見的物理量有質量密度、電荷密度、能流密度等。絕大多數情況下密度默認指的是質量密度。質量密度ρ的計算公式是ρ=,其中m是質量,V是體積。【解答】 某同學有一個最多能裝5千克花生油的塑料桶,(已知 ,說明相同質量下,油的體積比水大, 所以在體積相同時,密度越大的物體,質量越大,所以裝滿水后,則桶內水的質量 大于5千克 ;故答案為:A14.(2025七下·浙江月考) 推理是科學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A.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則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則分子的體積一定比構成它的原子體積大C.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則物理變化中一定也有化學變化D.化學變化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則有能量變化的一定是化學變化【答案】B【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解析】【分析】物理變化是沒有新物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所以物理變化中一定不發生化學變化,發生了化學變化,就會有新物質生成,就成了化學變化了,就不屬于物理變化了。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而化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從微觀范圍看,單質由同種原子構成,化合物由不同種原子構成;【解答】A. 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則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是錯誤的,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氣和臭氧的混合物,A錯誤;B.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則分子的體積一定比構成它的原子體積大 ,B正確;C. 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則物理變化中一定沒有化學變化,C錯誤;D. 化學變化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則有能量變化的可能是化學變化,也可能是物理變化,D錯誤;故答案為:B15.(2025七下·浙江月考)如圖是某同學學習科學知識后進行的歸納,你認為相應圖示表示錯誤的是()A.地球的圈層結構從里到外:B.地殼中元素的含量:C.子房的結構:D.熱傳遞中熱量傳遞的方向:【答案】D【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地球內部的結構【解析】【分析】 熱傳遞(或稱傳熱)是物理學上的一個物理現象,是指由于溫度差引起的熱能傳遞現象。 熱傳遞中用熱量量度物體內能的改變。 熱傳遞主要存在三種基本形式: 熱傳導 、 熱輻射 和 熱對流。 只要在物體內部或物體間有溫度差存在,熱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種方式中的一種或多種從高溫到低溫處傳遞。【解答】A 地球的圈層結構從里到外是地核地幔和地殼,A正確;B.地殼中元素的含量,從高到低是氧硅鋁鐵鈣,B正確;C.子房的結構是里面是種子,外面是子房壁,C正確;D. 熱傳遞中熱量傳遞的方向: 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D錯誤;故答案為:D16.(2025七下·浙江月考)如圖所示,把溫度計從酒精中取出后讀數會下降,原因是 ,用扇子扇后,讀數下降得更快,原因是 。【答案】酒精蒸發吸熱;酒精表面上方空氣流速加快,酒精蒸發加快,吸熱更多【知識點】蒸發及其現象;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蒸發是一種發生在液體表面的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的汽化現象;蒸發隨著液體溫度的升高,液體表面積的增大和液體表面空氣流速的增大而加快;【解答】 如圖所示,把溫度計從酒精中取出后讀數會下降,原因是酒精蒸發吸熱,用扇子扇后,讀數下降得更快,原因是酒精表面上方空氣流速加快,酒精蒸發加快,吸熱更多。故答案為:酒精蒸發吸熱;酒精表面上方空氣流速加快,酒精蒸發加快,吸熱更多17.(2025七下·浙江月考)被譽為“華夏一絕”的天臺山華頂云錦杜鵑競相綻放,吸引了眾多游客專程前來,一睹“千年花魂”的絕代風華。(1)我國的杜鵑花有650多種,杜鵑花有紅色、白色、紫色等多種顏色,若使同一棵樹上開不同顏色的杜鵑花,可采用營養繁殖中的 技術。(2)云頂杜鵑綴滿繁花,吸引了不少的蝴蝶,蝴蝶的一生要經歷( )發育過程。A.卵→蛹→幼蟲→成蟲B.卵→幼蟲→蛹→成蟲C.卵→幼蟲→成蟲(3)杜鵑和杜鵑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們屬于不同的生物,杜鵑的兩翼是飛行器官,主要由上皮組織、結締組織、 和神經組織構成。【答案】(1)嫁接(2)B(3)肌肉組織【知識點】組織;動物的生長時期;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 營養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種,不通過有性途徑,而是利用營養器官:根、葉、莖等繁殖后代。營養繁殖能夠保持某些栽培物的優良性征,而且繁殖速度較快。主要有分根、壓條、葉插、芽葉插、扦插、嫁接等。 嫁接,就是把一只植株的芽或枝接在另一株植物體上,使接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的一種繁殖方式。接上去的芽或枝叫作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砧木。嫁接成功的關鍵將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解答】(1) 我國的杜鵑花有650多種,杜鵑花有紅色、白色、紫色等多種顏色,若使同一棵樹上開不同顏色的杜鵑花,可采用營養繁殖中的嫁接技術。后代的性狀和接穗相同;(2) 云頂杜鵑綴滿繁花,吸引了不少的蝴蝶,蝴蝶的一生要經歷 卵→幼蟲→蛹→成蟲 發育過程。(3) 杜鵑和杜鵑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們屬于不同的生物,杜鵑的兩翼是飛行器官,主要由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構成。故答案為:(1)嫁接(2)B(3)肌肉組織18.(2025七下·浙江月考)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影片中哪吒肉身被毀后,太乙真人以藕粉為原料用七色寶蓮為他重塑肉身。(1)哪吒的誕生過程:父親李靖提供精子,母親殷夫人提供卵細胞,兩者在圖2中 結合成受精卵。哪吒在殷夫人子宮內經過了三年的發育,通過 從母體獲得養料和氧氣,并將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排入母體的血液。(2)“藕斷絲連”的藕絲(如圖3)作用和人體血液作用相似,能運輸營養物質,藕絲屬于輸導組織,則藕屬于 (填結構層次)。【答案】(1)輸卵管;胎盤和臍帶(2)器官【知識點】器官和系統;結構與層次;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生物體的層次結構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層次:細胞:生物體的基本單位,負責生命活動。組織:由相似的細胞及細胞間質組成,連接細胞與器官。器官:由多種組織結合而成,具有特定形態和功能。系統: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個體:單一的生物體,能夠獨立進行生命活動。【解答】(1) 哪吒的誕生過程:父親李靖提供精子,母親殷夫人提供卵細胞,兩者在圖2中輸卵管結合成受精卵。哪吒在殷夫人子宮內經過了三年的發育,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養料和氧氣,并將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排入母體的血液。(2)“藕斷絲連”的藕絲(如圖3)作用和人體血液作用相似,能運輸營養物質,藕絲屬于輸導組織,則藕屬于器官,是由多種組織構成的結構。故答案為:(1)輸卵管;胎盤和臍帶(2)器官19.(2025七下·浙江月考)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物質科學的重要思維方式。(1)圖1表示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關系,字母a表示 。(2)圖2表示鈉在氯氣中燃燒形成氯化鈉的電子得失情況。鈉、氯氣、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 。【答案】(1)原子(2)氯化鈉【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解析】【分析】 構成物質的微粒包括原子、分子和離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的微粒,是化學元素的基本單位,每種元素都由一種特定類型的原子組成,其化學性質由其原子的結構和排列決定。分子是由兩個或更多個原子以共價鍵相連形成的結構單元。【解答】(1) 圖1表示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關系,字母a表示 原子,因為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得失電子變成了離子;(2) 圖2表示鈉在氯氣中燃燒形成氯化鈉的電子得失情況。鈉、氯氣、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氯化鈉;故答案為:(1)原子(2) 圖2表示鈉在氯氣中燃燒形成氯化鈉的電子得失情況。鈉、氯氣、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20.(2025七下·浙江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試根據右圖回答相應問題:(1)圖1是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則銫屬于 (選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2)圖2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種不同元素,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序數:Z>Y B.核外電子數:X=Y C.Y和Z處于同一周期【答案】(1)金屬;55(2)A;C【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同一周期是同一行,同一列是同一族;在同一周期,從左到右,核電荷數依次增加;同一列的元素,最外層的電子數相同,個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解答】(1)圖1是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則銫屬于金屬元素,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55;核電荷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55;(2) 圖2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種不同元素,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原子序數:Z>Y ;B最外層電子數相同:X=Y;C Y和Z處于同一周期 ,同一行屬于同一周期;故答案為:(1)金屬;55(2)AC21.(2025七下·浙江月考)生活中處處有科學:(1)液化石油氣是在常溫下通過 的方法使氣體液化的。(2)嚴寒的冬天,清晨某同學來到班級時發現教室窗戶玻璃的 (選填“內”或“外”或“內和外”)側有一層薄薄的小冰晶,這是水蒸氣凝華而成。(3)凍豆腐是涮火鍋必備食材,豆腐經冷凍再解凍以后,內部會出現許多小孔,小孔產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 (選填“先凝固后汽化”、“先汽化后凝華”或“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答案】(1)壓縮體積(2)內(3)先凝固后熔化【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液化及液化現象;升華及升華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物態變化是指物質從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六種類型:熔化:固態物質轉變為液態(如冰融化成水)。 凝固:液態物質轉變為固態(如水凝固成冰)。 汽化:液態物質轉變為氣態(如水蒸發成水蒸氣)。 液化:氣態物質轉變為液態(如水蒸氣冷凝成水)。 升華:固態物質直接轉變為氣態(如干冰升華)。 凝華:氣態物質直接轉變為固態(如霜的形成)。【解答】(1) 液化石油氣是在常溫下通過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的。(2)嚴寒的冬天,清晨某同學來到班級時發現教室窗戶玻璃的內側有一層薄薄的小冰晶,這是水蒸氣凝華而成。凝華是指物體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3)凍豆腐是涮火鍋必備食材,豆腐經冷凍再解凍以后,內部會出現許多小孔,小孔產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因為相同質量的冰比水的體積大;故答案為:(1)壓縮體積(2)內(3)先凝固后熔化22.(2025七下·浙江月考)2024年3月16日,中國石油第一個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裝置在玉門油田投產。(1)氫能是一種清潔能源,目前制氫的方法有很多。制得的H2中通常含有CO,其中CO氣體屬于( )。A.單質 B.化合物 C.混合物(2)H2的沸點比CO的沸點低,可以利用液氮的低溫將CO液化分離,該過程是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3)石油煉制可獲得甲烷(CH4)等有機物,它的部分同系列物質如下表,其中丙烷 (C3H8)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根據表中信息,請你推斷丁烷的化學式: 。名稱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化學式 【答案】(1)B(2)物理(3)9: 2;C4H10【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例如冰融化成水、汽油揮發等。 化學變化:物質發生變化時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例如木條燃燒、鐵生銹等。 聯系: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而物理變化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解答】(1) 氫能是一種清潔能源,目前制氫的方法有很多。制得的H2中通常含有CO,其中CO氣體屬于化合物;(2) H2的沸點比CO的沸點低,可以利用液氮的低溫將CO液化分離,該過程是物理變化;(3) 石油煉制可獲得甲烷(CH4)等有機物,它的部分同系列物質如下表,其中丙烷 (C3H8)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3×12:8=9:2;,根據表中信息,請你推斷丁烷的化學式:C4H10;符合CnH2n+2的規律;故答案為:(1)B(2)物理(3)9:2;C4H1023.(2025七下·浙江月考)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離不開水。為探究水的組成及變化,某小組同學設計如圖1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1)如圖1水電解時,甲玻璃管中產生氣泡的位置在 處(選填“a”、“b”或“c”)。(2)切斷電源后,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在乙玻璃管尖嘴口的氣體,觀察到的現象是 。(3)請你把圖2中水電解過程的模型圖補充完整。(4)水電解實驗說明,水是由 組成的。【答案】(1)C(2)帶火星地木條復燃(3)(4)氫元素和氧元素(或氫和氧)【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 電解水實驗是一個測試水的組成的實驗。根據電解時生成物的情況,電解可分為電解水型、分解電解質型、放氫生堿型、放氧生酸型等幾種類型。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通電生成氫氣、氧氣。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分,可構成新的分子。【解答】(1) 如圖1水電解時,甲玻璃管中產生氣泡的位置在c處,因為氣體在電極處產生的;(2) 切斷電源后,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在乙玻璃管尖嘴口的氣體,觀察到的現象是帶火星地木條復燃;說明乙處的氣體是氧氣;(3)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成新的分子;(4) 水電解實驗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或氫和氧)組成的。故答案為:(1)C(2)帶火星地木條復燃(3)(4)氫元素和氧元素(或氫和氧)24.(2025七下·浙江月考)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某校興趣小組選用小麥種子,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了系列探究活動。如表為“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實驗設計,請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實驗組別 種子的數量(粒) 種子所處的環境(其他外界條件均適宜并相同)A 20 培養皿底部墊有被水浸濕的紗布,溫度:B 20 培養皿底部墊有干燥的紗布,溫度:C 20 培養皿底部墊有被水浸濕的紗布,溫度:D 20 培養皿中的種子被水淹沒,溫度(1)實驗過程中,選擇的小麥種子自身應滿足 條件(寫一點即可)。(2)通過比較B組和C組種子萌發情況,某同學得出“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水分”。這一結論不科學的原因是 。(3)用A組與D組進行對照,探究目的是 。(4)如果要探究“種子萌發是否需要光照”,請你簡要設計補充實驗方案 。【答案】(1)飽滿或胚完整或不處于休眠期等(2)沒有控制溫度相同(或沒有控制單一變量或存在溫度和水分兩個變量)(3)種子萌發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氣(4)取與 A組相同的飽滿、大小均勻的小麥種子20粒,置于底部墊有被水浸濕的紗布的培養皿中,溫度控制在 20℃,放在黑暗環境中,其他環境條件均于A相同,相同時間內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與A組比較,得出結論。【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 種子的萌發的外界條件,除了種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發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氧氣。【解答】(1) 實驗過程中,選擇的小麥種子自身應滿足飽滿或胚完整或不處于休眠期等條件(寫一點即可)。(2)通過比較B組和C組種子萌發情況,某同學得出“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水分”。這一結論不科學的原因是沒有控制溫度相同(或沒有控制單一變量或存在溫度和水分兩個變量);(3) 用A組與D組進行對照,探究目的是 種子萌發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氣;(4)如果要探究“種子萌發是否需要光照”,請你簡要設計補充實驗方案:取與 A組相同的飽滿、大小均勻的小麥種子20粒,置于底部墊有被水浸濕的紗布的培養皿中,溫度控制在 20℃,放在黑暗環境中,其他環境條件均于A相同,相同時間內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與A組比較,得出結論。故答案為:(1)飽滿或胚完整或不處于休眠期等(2)沒有控制溫度相同(或沒有控制單一變量或存在溫度和水分兩個變量)(3)種子萌發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氣(4)取與 A組相同的飽滿、大小均勻的小麥種子20粒,置于底部墊有被水浸濕的紗布的培養皿中,溫度控制在 20℃,放在黑暗環境中,其他環境條件均于A相同,相同時間內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與A組比較,得出結論。25.(2025七下·浙江月考)某同學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如下:(1)在安裝器材時出現圖1所示的情形,應調節 (選填“鐵桿a”或“鐵桿b”)更合理。(2)從水溫達到90℃開始,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數據記錄如下表。請在圖2中繪制出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時間/ min 0 1 2 3 4 5 6 7水溫/℃ 90 92 94 96 98 98 98 98(3)水沸騰時,氣泡現象為圖3中的 ,(選填“①”或“②”),該同學在沸騰的水中撒了少量食鹽,發現水停止了沸騰,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是 。【答案】(1)鐵桿a(2)(3)②;撒鹽后使液體的沸點升高/鹽溶解吸熱使水溫度下降【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解析】【分析】沸騰是發生在液體表面和內部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的條件是達到沸點,繼續吸熱;【解答】(1)在安裝器材時出現圖1所示的情形,應調節鐵桿a更合理。因為酒精燈需要采用外焰進行加熱;(2)(3)水沸騰時,氣泡現象為圖3中的②,該同學在沸騰的水中撒了少量食鹽,發現水停止了沸騰,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是撒鹽后使液體的沸點升高/鹽溶解吸熱使水溫度下降。達不到沸騰的條件,所以停止沸騰;故答案為:(1)鐵桿a(2)(3)②;撒鹽后使液體的沸點升高/鹽溶解吸熱使水溫度下降26.(2025七下·浙江月考)今年春節期間,某同學購買了一個實心且材質均勻的臺州生肖蛇“臺臺”飾品(如圖1所示)。為了鑒別該飾品是由何種物質制成的,該同學打算通過測量其密度的方法來判斷。(1)測量前,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調到稱量標尺的零刻度線處,觀察到指針偏向如圖2所示的位置,她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直到天平平衡。(2)用調節好的天平測該飾品的質量,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3所示,則質量為 。(3)在燒杯中加入適量水,用細線吊著飾品浸沒于水中,標記出水面位置(如圖4所示),然后取出飾品;往量筒中加入40mL水,再將量筒中的水緩慢倒入燒杯,使燒杯中水面上升至標記處,測出量筒中剩余水量,則飾品的體積為 cm3(4)測出該飾品的密度后,由下表可知,該飾品最可能是由 制成的。物質 PVC 塑料 PU 樹脂 PP 塑料密度【答案】(1)右(2)33g(3)30(4)PU【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液體密度的測量;設計實驗測密度【解析】【分析】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計算密度公式是ρ=m/V ;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還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質量m的單位是:千克;體積V的單位是米3。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密度知識的應用:(1)鑒別物質:用天平測出質量m和用量筒測出體積V就可據公式: ρ=m/V 求出物質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質量:m=ρV。(3)求體積:V =m/ρ 。【解答】(1) 測量前,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調到稱量標尺的零刻度線處,觀察到指針偏向如圖2所示的位置,她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直到天平平衡。稱量前,天平不平衡,調平衡時用平衡螺母,平衡螺母的移動方向和指針的偏轉方向相反’(2) 用調節好的天平測該飾品的質量,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3所示,則質量=30g+3g=33g;(3) 在燒杯中加入適量水,用細線吊著飾品浸沒于水中,標記出水面位置(如圖4所示),然后取出飾品;往量筒中加入40mL水,再將量筒中的水緩慢倒入燒杯,使燒杯中水面上升至標記處,測出量筒中剩余水量,則飾品的體積=40mL-10mL=30cm3(4) 測出該飾品的密度=質量/體積=33g/30cm3=1.1g/cm3,所以最可能是PU樹脂;故答案為:(1)右(2)33g(3)30(4)PU27.(2025七下·浙江月考)為探究原子的結構,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α粒子帶正電荷)轟擊金箔實驗,發現以下現象:現象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現象2:少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現象3: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1)根據盧瑟福實驗的現象,圖1所示的四條運動軌跡中,不可能出現的是 (填字母)。(2)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依據是圖2中的 點(用字母表示)。(3)根據構建的原子結構模型圖,請你解釋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的原因是 。(4)在認識原子結構模型的基礎上,某同學制作了甲烷分子模型,設計了相應的評價量表:“甲烷分子結構模型制作”評價量表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不合理 同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調指標二 形態規整、能很好體現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 形態規整、不能體現分子的立體結構 形態扭曲與實際不符右圖為該同學用超輕黏土制作的甲烷分子模型,根據評價量表,將“指標二”評定為“合格”。要使該模型的“指標二”達到“優秀”,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答案】(1)C(2)C(3)原子核質量大,體積小(4)調整四個氫原子的位置,使其能更好地體現正四面體結構【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原子是化學元素的基本粒子,包含由帶一個基本電荷的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的原子核以及與質子數相同的核外電子,因此原子一般是中性的。不帶電的原子可以通過得失電子變成帶正電的陽離子或帶負電的陰離子。元素根據原子核中質子數來區分,具有相同質子數但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稱為同一元素的同位素。絕大多數原子質量在原子核中,質子質量大約是電子質量的1836倍。【解答】(1) 根據盧瑟福實驗的現象,圖1所示的四條運動軌跡中,不可能出現的是C(填字母)。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2)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依據是圖2中的C點(用字母表示)。大部分的粒子都是沿直線傳出;(3)根據構建的原子結構模型圖,請你解釋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的原因是 原子核質量大,體積小;(4)右圖為該同學用超輕黏土制作的甲烷分子模型,根據評價量表,將“指標二”評定為“合格”。要使該模型的“指標二”達到“優秀”,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調整四個氫原子的位置,使其能更好地體現正四面體結構;故答案為:(1)C(2)C(3)原子核質量大,體積小(4)調整四個氫原子的位置,使其能更好地體現正四面體結構28.(2025七下·浙江月考)右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后回答下列問題:(1)甲村的主要地形是 (選填“平原”或“高原”)。(2)山體部位A的名稱為: (選填“山谷”或“山脊”),判斷理由是 。(3)為更容易地到達山頂D,你選擇的路線是 。(選填“AD”或“BD”)(4)某工程隊需要選擇一個最適合建大壩的位置,應該在圖中 建造。(請在圖中用“//”標出)【答案】(1)平原(2)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3)BD(4)【知識點】地形的類型;地形圖;地形變化的原因【解析】【分析】五大地形指地球上的五種主要地貌,分別是:平原:地勢低平,起伏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55米,坡度在5°以下。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起伏較小。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表形態起伏較大,相對高差200米以上。高原:海拔較高,地勢開闊平坦,起伏小。盆地:四周被高地環繞,地勢較低,通常是河流沉積形成的平坦地區。【解答】(1) 甲村的主要地形是平原; 平原是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的一個較大區域(2)山體部位A的名稱為:山脊,判斷理由是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3) 為更容易地到達山頂D,你選擇的路線是BD,因為等高線比較稀疏,地勢平坦;(4)B處是山谷水流的匯聚地;故答案為:(1)平原(2)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3)BD(4)29.(2025七下·浙江月考)在學校開展的實踐活動中,某同學利用發酵技術制作發糕,制作步驟過程如下圖。經同學們品嘗后,評價結果如下表。發面溫度( 感官評價(各項滿分均為100分)松軟度 風味 色澤23 84 85 8328 92 93 9233 90 92 86根據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酵母菌與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2)步驟②中不能用開水替代溫水的原因是 。(3)根據評價表,步驟④中最適宜的發面溫度為 ℃。【答案】(1)有細胞核(2)防止高溫下殺死酵母菌(3)28【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 酵母是一種單細胞真菌,有成型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微小單細胞微生物,能將糖發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于整個自然界,是一種典型的異養兼性厭氧微生物,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夠存活,是一種天然發酵劑。【解答】(1) 酵母菌與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有細胞核;(2) 步驟②中不能用開水替代溫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溫下殺死酵母菌;(3) 根據評價表,步驟④中最適宜的發面溫度為28℃。因為該溫度下米阿寶的松軟度,風味和色澤都比較好;故答案為:(1)有細胞核(2)防止高溫下殺死酵母菌(3)2830.(2025七下·浙江月考)相對原子質量(即原子量)是原子實際質量與基準相比后得出的比值。基準的確定經歷了幾代科學家的研究,下列是其歷程的部分資料:(1)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____。A.O-16 B.Cl-35.5 C.Ag-108(2)若氧原子質量為a,氫原子質量為b,根據材料二,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3)在克魯克斯的假設中,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如 6O、 7O和 8O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6、17、18,這是因為原子結構中 不同造成的。(寫出微粒的名稱)。(4)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它對科學的發展沒有價值B.只要方法正確、儀器精確,實驗結果就不會存在誤差C.若干年后,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答案】(1)B(2)b /a(3)中子數(4)C;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相對原子質量是指一種原子的質量與碳-12原子質量的比值。具體計算公式為:相對原子質量 = 某種原子的質量 / 碳-12原子質量的(1/12)。【解答】(1) 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 C。不是氫元素的整數倍;(2) 若氧原子質量為a,氫原子質量為b,根據材料二,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3) 在克魯克斯的假設中,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如 6O、 7O和 8O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6、17、18,這是因為原子結構中中子數不同造成的。 6O、 7O和 8O是同位素,他們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4) 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 ;故答案為:(1)B(2)b /a(3)中子數(4)CD31.(2025七下·浙江月考)黃巖蜜桔是臺州聞名的地方柑桔良種。蜜桔富含類黃酮(化學式為( 它具有抗氧化、抗腫瘤等作用。(1) C15H10O2分子中碳、氫、氧原子個數比是: 。(2)類黃酮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保留1位小數)(3)222g類黃酮中氫元素的質量為 。(4)四苯乙烯是一種具有熒光特性的有機物,化學式為C30H20O4,它和類黃酮的元素組成及各元素含量均相同,但它們的化學性質差異很大。請你從微觀角度解釋原因 。【答案】(1)15: 10: 2(2)14.4%(3)10g(4)構成兩種物質的分子不同, 分子是決定它們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 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化學式中基礎計算類型之一,其核心公式為(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100%,其結果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特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含量比例。 根據化學式,將每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該元素原子的個數,得到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總和。【解答】(1) C15H10O2分子中碳、氫、氧原子個數比是: 15: 10: 2;(2) 類黃酮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14.4%。(保留1位小數)(3) 222g類黃酮中氫元素的質量=222g×=10g;(4) 四苯乙烯是一種具有熒光特性的有機物,化學式為C30H20O4,它和類黃酮的元素組成及各元素含量均相同,但它們的化學性質差異很大。請你從微觀角度解釋原因 構成兩種物質的分子不同, 分子是決定它們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故答案為:(1)15: 10: 2(2)14.4%(3)10g(4)構成兩種物質的分子不同, 分子是決定它們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32.(2025七下·浙江月考)某同學在家參照課本完成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往一端封閉的細玻璃管內注入100mL清水,再沿管內壁緩緩注入相同體積的染成紅色的酒精,當將玻璃管豎直靜置時,兩種液體間有較明顯的分界面。用手指堵住管口,將玻璃管反復顛倒幾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將混合后的液體倒入量筒中,再次測量體積(如圖2所示)。(1)請用分子的觀點解釋圖1中的現象: 。(2)請計算加入的酒精的質量。(3)根據圖2所示的數據,求混合后液體的密度。(4)兩種液體充分混合后倒入量筒中,有部分液體殘留在管內,則液體的密度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答案】(1)分子之間有空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進入彼此的空隙中,使總體積減小(2)解:(3)解: ,(4)不變【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液體密度的測量;設計實驗測密度【解析】【分析】 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計算密度公式是ρ=m/V ;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還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質量m的單位是:千克;體積V的單位是米3。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密度知識的應用:(1)鑒別物質:用天平測出質量m和用量筒測出體積V就可據公式: ρ=m/V 求出物質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質量:m=ρV。(3)求體積:V =m/ρ 。【解答】(1)分子之間有空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進入彼此的空隙中,使總體積減小;(2)解: ;(3)解: ,;(4) 兩種液體充分混合后倒入量筒中,有部分液體殘留在管內,則液體的密度不變,因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故答案為:(1)分子之間有空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進入彼此的空隙中,使總體積減小(2)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海山教育聯盟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知識類拓展評估 科學試題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海山教育聯盟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知識類拓展評估 科學試題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