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地理期中試卷 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D C B A C C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D D A B A B D D題號 21 22 23 24答案 B D A C詳解1.A 2.C(解析略)3.D 4.C 5.B【解析】3.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第一產業比重圖示五個城市2022年均比2010年小,故第一產業比重下降,A錯誤;第二產業比重圖示五個城市2022年均比2010年小,故第二產業比重下降,B錯誤;第三產業比重圖示五個城市2022年均比2010年大,說明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且第三產業超過第二產業或與第二產業相當,說明產業層次趨于優化,C錯誤,D正確。所以選D。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鄭州從2010年到2022年,第一、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且第三產業比重最大,第一產業比重最小,說明鄭州沒有吸納一、二產業集聚,反而是一、二產業分散轉移,A錯誤;鄭州通過產業轉移、交通聯系、科技與信息以及人口流動等方式,促使周圍城市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且各城市因與鄭州距離、交通等聯系強弱的差異,以及各自發展條件的不同,產業類型和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所以,通過鄭州的輻射作用實現不同城市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協同發展,B錯誤,C正確,且圖中各城市三次產業比重即變化各不相同,所以未實現產業同步轉型,D錯誤。5.根據所學知識結合題目可知,促進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必須發揮鄭州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圖示五個城市之間的聯系,所以必須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實現彼此之間高速、高效的互聯互通,①正確;且隨著都市圈的發展,各城市規模和產業活動強度的擴大,環境問題也會加重,故還應該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的共同治理,④正確;城市規模應該適應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擴張過快缺少產業支撐,容易出現城市經濟結構失衡,不利于城市發展,②錯誤;由于城鄉經濟水平和自然環境差異,環境承載力差異較大,故城鄉人口分布不可能均勻分布,③錯誤。①④正確,所以選B。6.A 7.C【解析】6.礦產資源作為榆林市發展的基石,為榆林市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且圖中顯示的清潔能源發電、生物醫藥業等也是在當地自然資源的基礎上規劃的,A正確;長期以來,榆林市的發展以資源產業為主,產業部門并不齊全,現代技術也并不先進,BC錯誤;由圖可知轉型之后產業門類眾多,轉型之前以重化工業為主的資源產業的配套設施未必適用于新興產業,D錯誤。故選A。7.榆林市不應再進一步強化傳統能源產業的地位,應該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降低對單一產業的依賴,A錯誤;原本的資源經濟也不是封閉的,而是將資源銷往國內外市場,B錯誤;由圖示信息可知,在其產業轉型優化升級路徑中,多種產業門類共同發展,同一產業下的產業鏈得以延長,C正確;榆林市資源條件好,并以工業發展為基礎,應在原來工業發展的基礎上進行開拓創新,而不是替代原有產業,D錯誤。故選C。8.C 9.A【解析】8.日韓屬于發達國家,農業產值占國家總產值比重較小,A錯誤;日韓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小,B錯誤;日韓對中國農產品零關稅覆蓋率較低,主要是為了保護本國農業,促進國內糧食生產,提高糧食自給率,保障糧食安全,C正確;零關稅是RCEP協定的趨勢,目的不是為了保持高關稅增加國家經濟收入,D錯誤。故選C。9.東盟各國勞動力豐富且廉價,對于中國低端制造業來說,勞動力成本是重要的成本因素,遷移到東盟各國可降低勞動力成本,A正確;雖然東盟部分國家有一定原材料,但不是吸引中國低端制造業大量遷移的主要因素,B錯誤;題干未提及東盟各國針對中國低端制造業遷移有特殊政策支持,C錯誤;土地因素不是中國低端制造業大量遷往東盟各國的主要原因,D錯誤。故選A。10.D 11.D【解析】10.據圖分析可知,與韓江、榕江相比,練江流域流程短,年徑流量較小,但沿線地區城鎮較多,隨著經濟發展,流域用水需求增大,水源供需矛盾突出,需從流量豐富的韓江、榕江流域調水,D正確。練江流域距海較近,降水量較大,A錯誤;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該地區喀斯特地貌較少,C錯誤。灌溉農業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降水少的地區需要引水灌溉,該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多,B錯誤。故選D。1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關埠引水工程大部分路段采用隧洞輸水,可以克服不利的地形因素,使得水流在隧洞內可以自流,降低輸水過程中因大量抽水而造成的能耗成本,同時可以縮短輸水線路長度,減少對土地的占用,③④正確。采用封閉的隧洞輸水,不便于對沿線地區輸送水源,①錯誤;開挖隧洞需要穿過山體或山體底部,無法避開山地地形,②錯誤。故選D。12.B 13.D【解析】12.由所學知識可知,該地夏季降水較多,且冰雪融水量大,水能資源豐富;冬季降水少,氣溫低,冰雪融水量小,水能資源不足,因此冬季是該流域光伏發電補充水力發電的最主要季節,B正確。13.建設水光互補系統主要是為了穩定供電,并不是推動高耗能產業迅速發展,高耗能產業的發展還受到其他眾多因素的制約,如產業政策、市場需求等,①錯誤;水光互補系統是清潔能源發電系統,會減少碳排放量,而不是大幅增加,②錯誤;水光互補綜合利用了水力和太陽能資源,促進了自然資源的高效利用,水力發電和光伏發電互補,可以調節電力供應,增強供電網絡的穩定性,③④正確。故選D。14.D 15.A【解析】14.企業的最終目的是獲取更高的利潤,主要從降低成本和擴大市場的角度考慮。該企業選擇在匈牙利建設生產基地能起到促進產業協調、加強技術合作,但不是目的,所以,A、C錯誤;匈牙利經濟發達,生產成本高,B錯誤;根據匈牙利的地理位置,以及是歐洲汽車工業中心,該企業看中的主要是歐洲市場,D正確。故選D。15.鋰礦作為重要的礦產資源,該企業在匈牙利投資開發鋰礦,對于國家來說主要是拓展了礦產資源的來源,有利于維護國家資源安全,A正確。投資鋰礦開發項目確實可以帶來經濟效益,但題目問的是“對我國的重要意義”,經濟效益雖然是重要因素,但相比資源安全和國家戰略,經濟效益的優先級較低,B錯誤。投資海外資源項目可以增強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但相比于資源安全,這更多是一個附帶效應,而不是主要目的,C錯誤。匈牙利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國,投資鋰礦項目可以加強與該國的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然而,這更多是項目的外部效應,而不是對我國的核心意義,D錯誤。故選A。16.B 17.A【分析】16.讀圖可知,該區域濕地面積大幅度減小,再結合濕地的生態功能可推知該區域蒸發減少,降水量減少,①錯誤;調節氣候的功能減弱,氣溫變化幅度增大,②正確;加速土地退化,③正確;生物多樣性減少,④正確。②③④正確,故選B。17.據圖可知,該區域濕地的面積變化與農田、建設用地的面積變化呈負相關,說明當地濕地面積減少主要因為開墾耕地及建設用地占用,因此當地實現可持續利用自然環境服務功能必須因地制宜,積極進行退耕還濕,發揮濕地的生態功能,A正確;大力減少人工濕地成本高,而且其生態功能較弱,B錯誤;不適合大幅減少減少建設用地,C錯誤;該地濕地減少的原因不是因為高耗水工業的發展,D錯誤。故選A。18.B 19.D【解析】18.由材料可知,架空式糧食氣膜倉單倉就能儲糧7500噸,主要特點有存儲量大、保溫隔熱性強、防水防潮性高的特點,①②④正確;由圖可知,糧食氣膜倉不透明,因此,透光效果差,③錯誤。因此,ACD錯誤,B正確。故選B。19.中央儲備糧庫可以藏糧于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D正確;不會提高糧食產量,A錯誤;沒有擴大種植面積,B錯誤;也未能提升作物質量,C錯誤。故選D。20.D 21.B【解析】20.材料明確指出該工程是“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態綜合修復工程”,通過人工濕地凈化微污染水源,使其達到農業灌溉和生態用水標準,核心目標是提升水質并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D正確;根據材料可知,減輕雨季洪澇災害、滿足城市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擴大水產養殖規模均非該工程主旨,ABC錯誤。故選D。21.表流濕地通過植物根系和微生物作用去除懸浮物、有機物;潛流濕地則利用土壤層過濾氮、磷等營養物質。兩者組合可實現水質分階段凈化,提升處理效率,B正確。優化水生生物食物鏈、增加濕地景觀層次性、降低濕地環境維護成本雖有一定合理性,但非組合設計的核心功能,ACD錯誤。故選B。22.D 23.A 24.C【解析】22.90%以上的鎵是生產氧化鋁的副產品,而鋁土礦我國并不一定豐富,大量生產氧化鋁的原料來源鋁土礦部分可能來自于國外,我國鋁土資源不一定豐富,①錯誤;金屬鎵產量大說明大量生產氧化鋁,生產氧化鋁需要大量的電力能源作為動力基礎,我國電力相對充足且廉價,我國鎵消費量占世界鎵消費量比也較大,說明我國對鎵的市場需求量大,所以金屬鎵產量全球占比大,②③④正確,故選D。23.鎵是生產氧化鋁的副產品,而鋁礦屬于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有所金屬資源礦產最豐富的區域是西南地區,A正確;西北地區、東北地區、東南地區不是我國主要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主產區,不是鎵主產區,BCD錯誤。故選A。24.由材料可知,我國金屬鎵儲量大,是重要的鎵金屬主要分布國。鎵為非可再生資源,對鎵等相關物項進行出口管制主要是主為增強稀散金屬鎵資源的安全和宏觀調控,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C正確;我國對鎵等相關物項進行出口管制與減少能耗和環境污染無關,B錯誤;延長鎵礦產業鏈和提高鎵出口產品價格不是進行出口管制的主要目的,排除AD。故選C。25.(1)問題:水土流失加劇;成因:開采易破壞表層土壤與植被,導致水土流失加劇。(2分)問題:水體污染;成因:稀土開采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未經有效處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2分)問題:土地退化;成因:長期的稀土開采使土地結構改變,土地退化。(2分)(2)生態農業;林下經濟產業;生態旅游業。(任答2點,4分)(3)統籌規劃,系統治理;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生態效益與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6分)26.(1)地處長江經濟帶,位于中西接合部;擁有良好的自然條件和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中部地區人才與智力資源最密集的地區。(6分)(2)城內交通通達度高,地租水平高,故集聚了較多的大型商場;城郊以居住用地為主,人口較多,布局較大的市場,便于居民就近購物消費;城外地租水平較低,交通干線附近集聚了占地面積較大、對交通依賴性較強的物流業。(6分)(3)加強區域間資源的優勢互補,形成良性競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體系,形成互聯互通格局;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區域工業技術水平和勞動力素質。(6分)27.(1)緯度高,氣溫低,水稻生長周期長,養分積累時間長;緯度高,夏季晝長,光照時間長,有機質積累多;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冬季寒冷漫長,害蟲不易越冬,病蟲害少。(任答3點,6分)(2)可以減少風力、流水等對土壤的直接侵蝕;秸稈腐爛,歸還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免耕播種技術減少土壤表層擾動,減輕水土流失;增強土壤透氣性、透水性。(任答3點,6分)(3)我國人多地少,后備耕地資源不足,糧食供給壓力大;有些地區過度占用耕地及耕地污染、退化問題嚴重,糧食安全風險大;保護好耕地資源,確保耕地數量和生產能力,利于保障糧食安全。(6分)答案第1頁,共2頁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二地理試卷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24題,48分)讀我國某區域自然要素聯系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該區域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寒區 B.西北干旱區 C.北方半濕潤地區 D.南方地區2.該示意圖體現的區域特征是( )A.開放性 B.穩定性 C.整體性 D.差異性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2023年,鄭州都市圈獲批成為我國第10個國家級都市圈。下圖表示都市圈內鄭州、開封、許昌、新鄉、焦作五城市2010年和2022年產業結構的變化。完成下面小題。3.與2010年相比,2022年圖示五城市( )A.第一產業比重上升 B.第二產業比重上升C.第三產業比重下降 D.產業結構趨于優化4.鄭州都市圈中,鄭州的輻射作用主要體現在( )A.吸納一二產業集聚 B.促進產業同質發展C.推動產業分工協作 D.實現產業同步轉型5.為促進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圖示五城市應積極推進( )①基礎設施互聯互通②城市規模快速擴張③城鄉人口均勻分布④生態環境共保聯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陜西省榆林市是我國能源化工“金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近年來該市在探索產業轉型優化升級,下圖示意其產業轉型優化升級路徑。據此回答下面小題。6.榆林市的產業轉型優化升級主要得益于( )A.資源稟賦優越 B.現代技術先進 C.產業部門齊全 D.配套設施完善7.榆林市產業轉型優化升級的路徑可以概括為( )A.夯實傳統部門,鞏固能源地位 B.突破封閉經濟,實現開放發展C.培育多元產業,縱向延伸價值 D.重視現代服務,替代重化工業由東盟(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15個成員國制定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后,各國之間關稅大幅下降,大部分商品實現零關稅,其中,中國對日本和韓國農產品零關稅覆蓋率分別為83.8%和85.4%,而日本和韓國對中國農產品零關稅覆蓋率只有55.7%和61.7%。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日韓對中國農產品零關稅覆蓋率較低的原因是( )A.日韓農業產值占國家總產值比重大 B.日韓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大C.促進國內糧食生產,提高糧食自給率 D.保持高關稅水平,增加國家經濟收入9.協定正式生效后,中國低端制造業可能大量遷往東盟各國,是因為這些國家( )A.勞動力廉價 B.原材料豐富 C.政策支持 D.土地廣闊粵東三江(韓江、榕江、練江)連通工程(如下圖所示),以韓江作為主要水源,以榕江作為水系連通通道及第二水源,通過河道、隧洞和管道等方式將水調往練江。其中,關埠引水工程全長35.26km,隧洞輸水長度超過30km。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練江流域需從韓江、榕江調水,主要是因為練江流域( )A.距海較遠,降水少 B.灌溉農業較為發達C.喀斯特地貌易滲漏 D.水源供需矛盾突出11.關埠引水工程隧洞輸水路段占比大,主要好處有( )①便于對沿線地區輸送水源 ②避開山地地形 ③縮短輸水線路長度 ④降低輸水過程能耗成本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拉薩河是雅魯藏布江最大的支流,干流全長約568km,落差達1.8km,平均坡降為2.9‰。拉薩市多年平均太陽輻射量為7473.3MJ/m2,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約為3010h。該流域大部分為山地,平均海拔約為4500m。近年來,拉薩河流域結合水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的優勢,建設水光互補的綜合電力系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拉薩河流域光伏發電補充水力發電的最主要季節是( )A.夏季 B.冬季 C.春季 D.秋季13.拉薩河流域建設水光互補的綜合電力系統對該流域城市發展的影響主要有( )①推動高耗能產業的迅速發展②大幅增加碳排放量③促進自然資源的高效利用④增強供電網絡穩定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匈牙利是歐盟中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也是歐洲重要汽車工業中心。2017年,中國M企業在匈牙利建設高端新能源巴士生產基地。2023年,匈牙利發現了具有開發前景的鋰礦,中國M企業投資鋰礦開發項目。下圖示意匈牙利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題。14.該企業選擇在匈牙利建設生產基地的最主要目的是( )A.促進產業協作 B.降低生產成本 C.加強技術合作 D.開拓歐洲市場15.該企業投資鋰礦開發項目對我國的重要意義是( )A.維護國家資源安全 B.獲取更高經濟效益C.增強國家的影響力 D.加強一帶一路建設讀東北某區域土地利用類型面積變化圖(濕地和農田對應左側縱坐標,建設用地對應右側縱坐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該區域用地類型面積的變化對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影響是( )①降水量增加②氣溫變化幅度增大③土壤退化明顯④生物多樣性減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7.當地實現可持續利用自然環境服務功能,最需要 ( )A.積極進行退耕還濕 B.大力建設人工濕地C.大幅減少建設用地 D.關停高耗水工業2023年9月,作為全球首創的架空式糧食氣膜倉(下圖)在中央儲備糧庫使用。完成下面小題。18.架空式糧食氣膜倉主要特點有( )①存儲量大②保溫隔熱性強③透光效果好④防水防潮性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9.中央儲備糧庫可以( )A.提高糧食產量 B.擴大種植面積C.提升作物質量 D.保障糧食安全2023年1月,天津市津南區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態綜合修復工程全部完工,下圖為該工程微污染水處理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20.天津市津南區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態綜合修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減輕雨季洪澇災害 B.滿足城市居民生產生活用水C.擴大水產養殖規模 D.改善水質提高水資源利用率21.工程中采用“表流濕地+潛流濕地”組合的主要作用是( )A.優化水生生物食物鏈 B.分階段去除不同污染物C.增加濕地景觀層次性 D.降低濕地環境維護成本金屬鎵是現代半導體工業的重要原料,多以微小的含量伴生在鋁土礦中,不具備單獨開采價值,90%以上的鎵是生產氧化鋁的副產品。我國氧化鋁產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成就了大規模生產金屬鎵的天然優勢。下圖示意2019~2022年中國鎵產量與消費量世界占比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我國金屬鎵產量全球占比大的原因有( )①鋁土資源豐富 ②電力充足廉價 ③氧化鋁產量大 ④市場需求量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推測我國鎵主產區可能位于( )A.西南地區 B.西北地區 C.東北地區 D.東南地區24.自2023年8月1日起,我國依法對鎵相關物項進行出口管制,其最主要目的是( )A.延長鎵礦下游產業鏈 B.減少能耗和環境污染C.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 D.提高鎵出口產品價格二、綜合題(共52分)2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尋烏縣位于江西省東南部,是贛江、東江、韓江三江發源地,屬于南方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尋烏縣稀土資源豐富,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稀土開采不斷,但由于生產工藝落后和忽視生態環境保護,導致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遺留下大面積的礦廢棄地。由此,尋烏縣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產業,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下圖為尋烏縣山脈、河流與稀土分布示意圖。(1)分析尋烏縣長期開采稀土資源帶來的主要環境問題及其原因。(6分)(2)指出尋烏縣在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修復基礎上因地制宜可發展的產業。(4分)(3)簡述尋烏縣在礦廢棄地綜合治理與發展生態產業方面的推廣經驗。(6分)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材料一:江西省的省級行政中心南昌與武漢、長沙、合肥三個省級行政中心城市共同組成了長江中游城市群。它們相連正好呈現四邊形形狀,被形象地稱為“中四角”。下圖為長江經濟帶及“中四角”地理位置示意圖。材料二:南昌市從古至今都是南方重要的商貿城市,是沿海地區商貿輻射中西部的中轉樞紐。市內大型商業蓬勃發展,形成了“城中大商場,城區大市場,城外大物流”的格局。(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四角”城市群發展的區位優勢。(6分)(2)從城市空間結構的角度,分析南昌市形成“城中大商場,城區大市場,城外大物流”格局的原因。(6分)(3)為中四角城市群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6分)2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2024年5月,正是東北春播時節,免耕播種機轟鳴作響,廣袤的黑土地上生機無限。截至5月中旬,吉林省已完成玉米播種面積的99.24%;水稻秧苗長勢良好,1200多萬畝水田插秧將全面啟動。“梨樹模式”(圖一)是吉林省梨樹縣(圖二)成功探索出的一種新型保護性耕作模式,其核心是秸稈覆蓋返田地,通過免耕播種機具一次作業即可完成清理秸稈、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壓實土壤)等工序。目前梨樹縣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3.6%,實現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圖一圖二(1)從氣候角度分析東北地區大米口感好、品質優的原因。(6分)(2)說明“梨樹模式”秸稈覆蓋返田對黑土耕地保護的重要作用。(6分)(3)簡述現階段我國實施“藏糧于地”戰略的必要性。(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二地理期中考試 參考答案.docx 高二地理期中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