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荊州中學2025年高二下學期六月月考地理卷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共15小題,每題3分,滿分45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C A B C A D C A A D D B B A1.C 2.C 3.A1.春季干旱,露水不易凝結,A錯誤;夏季氣溫高,水汽蒸發量大不易凝結形成露水,B錯誤;秋季溫差大,水氣易凝結形成露珠,C正確;冬季氣溫低,且氣候干旱不易形成露水,D錯誤。故選C。2.從圖中可以看出,③、④曲線都是白天高,對應準噶爾盆地沙漠的荒漠氣溫、地衣葉狀體溫度,其中③高,對應地衣葉狀體溫度,④為氣溫;①日出前后最大,日出前后溫度低,近地面的水氣遇冷凝結成露水附著在地衣等植物體表面,從而增加了地衣的含水量,日出后,溫度升高,地衣水分蒸發,所以①對應地衣含水量,②日出后達到最大,然后隨著氣溫升高,迅速降低,直至地衣休眠,光合與呼吸為0,對應地衣氣體代謝(光合與呼吸)日變化,故C正確。3.由上題分析可知,②對應地衣氣體代謝(光合與呼吸)日變化,日出后達到最大,然后隨著氣溫迅速升高,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迅速降低直至停止(當環境干燥時,這些植物體內的水分迅速蒸發喪失,全株風干休眠),A正確。4.B 5.C 6.A4.根據材料“土壤有機碳主要由土壤中動植物殘體、腐殖質和土壤微生物體碳量構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土壤中腐殖質和土壤微生物體碳量均來自植物,所以植物是土壤有機碳的直接和主要來源;我國熱帶沿海濕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密度大,主要是因為受當地氣候影響,水熱條件優越,植被茂密、結構復雜、生長,為土壤提供殘體多,所以植被是有機碳主要的、直接影響因素。B正確,C錯誤;而潮汐、洋流對沿海濕地表層土壤有機碳有一定影響,但影響相對較小,A、D錯誤。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沿海濕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密度最易受潮汐影響的區域潮汐強度必然較大,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杭州灣呈三角形(喇叭形),口大內小,且與同樣形狀的錢塘江口相連,深入陸地,導致海灣長度大,當潮水從外海涌來時,水位不斷推高,且由于海灣長度長,疊加效果更明顯,所以形成了顯著的潮汐現象 ,潮汐影響大,C正確。6.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調節入海徑流可以控制河口鹽度,適宜的鹽度條件有利于植被生長和有機質的積累,從而增強北方沿海河口濕地的碳儲存能力,A正確;調節入海徑流無法影響海浪強度,故無法減輕海浪侵蝕,B錯誤;調節入海徑流會對灘涂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對灘涂養殖規模影響較小,且灘涂養殖不影響河口濕地的碳儲存能力,C錯誤;調節入海徑流可能對河口植被數量產生影響,當地氣候條件不變,水熱條件穩定,植被種類影響小,且改變植被種類可能提高土壤有機碳,也有可能降低土壤有機碳,D錯誤,所以選B。7. D 8. C 9. A7. 長白山緯度較高,西北坡為冬季風迎風坡,受冬季風影響最大,地表積雪容易被吹散,導致該坡季節性雪斑廣泛分布,D正確;季節性雪斑是有風力作用形成的,與光照、年降水量、冬季氣溫高低無關,ABC正確。故選D。8. 氣候變暖,苔原帶向更高海拔拓展,下方自然帶植被入侵,因此苔原帶的上緣和下緣均上升。由于海拔上升,山體面積減小,因此苔原帶面積縮小,C正確。9.氣候變暖,苔原帶雪期縮短,積雪厚度下降,低溫凍害加劇(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積雪的覆蓋),蒸發加強,土壤濕度下降,微生物分解加快,土壤肥力下降,A正確。10.A 11.D 12.D10.由圖可知,甲在18:00--20:00活力最高,18:00為下班以后,故該區可能為娛樂購物場所,A正確;文化創意、辦公教育應在上班時間活力較高,BC錯誤;高端住房屬于少數消費群體,數量少,人員出入頻繁低,活力指數不高,D錯誤。故選A。11.青少年在社交方面較少,主要場所為學校,在學校停留時間長,常住學校,通勤率低,生活活動單一活力較穩定,D正確,ABC錯誤。故選D。12.流通頻繁,對交通運輸需求較大,地鐵對其影響大,A錯誤;人口容量大、人口增長速度與地鐵影響高低關系不大,BC錯誤;人口密度小,說明人口流量小,人口數量少,地鐵對其影響較低,D正確。故選D。13. B 14. B 15. A13.合材料信息可知,云南省X市地處橫斷山脈腹地,地形復雜多樣,垂直差異大,氣候類型多樣,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條件,多樣的氣候和復雜的地形也使得當地民族文化多元化,農產品資源優質,B正確;土壤和水源是在地形與氣候基礎上影響農業生產的要素,不是農業優勢要素形成的基礎條件,ACD錯誤。故選B。14.結合所學知識,農特產品+線上認養模式,消費者可以參與到農產品的種植過程中,增加了對產品的了解和關注,能夠增強品牌效應,B正確;這種銷售模式并不能降低種植成本和運輸成本,也沒有延長產業鏈條,ACD錯誤。15.結合材料信息可知,X市積極推行線上線下銷售模式,產品的運輸和配送需要現代物流企業的支持,布局現代物流企業有利于保障農產品的銷售和運輸,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A正確;農機裝備企業、醫療器械企業與X市當前的農業發展模式關聯不大,BD錯誤;化肥生產企業可能會對環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不利于可持續發展,C錯誤。二、綜合題(三題,共55分)16.(16分)(1)海水淺,海底泥沙容易利用;海域風浪小,適合工程展開;沙質海岸,泥沙豐富。(6分)(2)不斷向東南方向推進。原因:增加建設用地,提升城市的發展潛力;吸引外來投資,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成為國際合作的窗口。(6分)(3)近岸局部海域污染嚴重,海洋生態系統功能退化,海洋生態災害頻發。(4分)17.(19分) (1)距海近,降水豐富(或水熱組合好);河網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經濟發達,工業基礎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場。(6分)(2)北方耕地面積大(北方多平原),糧食播種面積大,產量大,商品率高;北方地區(黃淮區和東北區)糧食增產明顯;南方地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糧食播種面積減小;南方地區工業化、城鎮化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積減少。(6分)(3)保護耕地;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做好糧食儲備工作;拓寬糧食進口渠道等。(7分)18.(20分) (1)國內鋰資源數量有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資源獲取形勢嚴峻;中國鋰資源消費需求量大,增長快;自給率低,對外依存度高;進口來源集中,且路途較遠,資源供應存在風險。(8分)(2)臺吉乃爾鹽湖位于青藏高原,開采的自然條件惡劣;伴生礦種多,開發分離技術難度大;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薄弱;生態脆弱,易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6分)(3)加強國內鋰礦資源勘探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改進鹽湖提煉鋰技術;促進鋰產品回收循環利用;加強鋰礦資源戰略儲備;開辟國際鋰礦供應新源地,保障鋰礦多元化供給。(6分)荊州中學2025年高二下學期六月月考地理試卷(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一、單項選擇題(共15小題,每題3分,滿分45分)新疆的自然環境比較復雜,遠離海洋,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干旱的大陸性氣候特征,為地衣類群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生存環境。地衣作為新疆地區的重要地被類群,對改善新疆干旱及半干旱生態環境和天然草場環境發揮重要作用。地衣類生物組織結構簡單,其體內水分與環境水分同步變化,在環境變得高溫干燥時,全株風干休眠。下圖為新疆某區域氣溫、地衣含水量、地衣葉狀體溫度和地衣氣體代謝(光合與呼吸)日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露水是地衣類生物的主要水源,推測此區域地衣類生物生長最旺盛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①、②、③、④代表的曲線依次是( )A.地衣含水量、地衣氣體代謝、氣溫、地衣葉狀體溫度B.地衣氣體代謝、地衣含水量、地衣葉狀體溫度、氣溫C. 地衣含水量、地衣氣體代謝、地衣葉狀體溫度、氣溫D.地衣氣體代謝、地衣含水量、氣溫、地衣葉狀體溫度3.當地時間12時前后,地衣類生物( )A.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停止B. 無光合作用,有呼吸作用 C.有光合作用,無呼吸作用D.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代謝量相同 土壤有機碳主要由土壤中動植物殘體、腐殖質和土壤微生物體碳量構成。植被、氣候、潮汐、陸地徑流等因素是我國沿海濕地(平均低潮水位和高潮水位之間的區域)表層土壤(0~20cm)有機碳密度的主要影響因素。下圖示意我國沿海濕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密度的空間分布。據此完成4~6題。4.影響我國熱帶沿海濕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密度空間分布特征最大的直接因素是( )A.潮汐 B.植被 C.氣候 D.洋流5.沿海濕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密度最易受潮汐影響的區域是( )A.渤海灣 B.北部灣 C.杭州灣 D.泉州灣6.調節入海徑流可以增強北方沿海河口濕地的碳儲存能力的主要原因是( )A.控制河口鹽度 B.減輕海浪侵蝕 C.減少灘涂養殖 D.改變植被種類長白山苔原帶(海拔約2000—2500m)是亞歐大陸最典型的高山苔原帶,西北坡的山谷或山間盆地季節性雪斑(斑塊狀積雪)分布廣泛。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長白山苔原帶的分布變化顯著,其內部原生灌木數量明顯減少。下圖示意長白山位置。據此完成7~9題。7.長白山苔原帶西北坡山谷或山間盆地季節性雪斑分布廣泛,主要原因是該坡( )A.年日照數最少 B.年降水量最多C.冬季氣溫最低 D.冬季風影響最大8.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長白山苔原帶將( )A.上緣上升,面積擴大 B.上緣下降,面積擴大C.下緣上升,面積縮小 D.下緣下降,面積縮小9.下列關于長白山苔原帶原生灌木數量減少的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A.蒸發加強,土壤濕度下降 B.降水增多,地表積雪厚度增加C.雪期延長,低溫凍害加劇 D.微生物分解慢,土壤肥力降低一天中,區域的居民活動類型(工作、學習和休閑)越豐富,活動地點總數越多,區域之間人口流動越頻繁,其活力越高。我國N市基于大數據測算城市活力,下圖示意該城市工作日兩種高活力類型。結合材料完成10~12題。10.判斷甲工作日限定的最可能是哪類功能區( )A.娛樂購物 B.文化創意 C.辦公教育 D.高端住房11.乙是青少年,判斷青少年活力度較穩定的原因( )A.活動類型多樣 B.停留時間短 C.通勤頻率高 D.活動地點和目的較單一12.地鐵修建會帶動沿線區域發展,某處活力程度較高,但受地鐵影響較低,其可能原因是沿線地區( )A.流通頻繁 B.人口增長緩慢 C.人口容量大 D.人口密度小云南省X市地處橫斷山脈腹地,農村經濟長期落后。近年來,當地充分依托農業優勢要素,積極推行“企業+基地+農戶+優質農特產品”的生產模式以及線下、線上的銷售模式,引領農民脫貧致富。如圖示意X市農業發展模式。據此完成13~15題。13.X市農業優勢要素形成的基礎條件是( )A.土壤與水源 B.地形與氣候 C.地形與水源 D.氣候與土壤14.X市采用農特產品+線上認養的銷售模式可以( )A.延長產業鏈條 B.增強品牌效應 C.降低種植成本 D.降低運輸成本15.為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X市宜重點布局( )A.現代物流企業 B.醫療器械企業C.化肥生產企業 D.農機裝備企業二、綜合題(三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天津港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港區位置從三會海口(軍糧城)的運河階段到直沽的漕運樞紐,1860年后港區中心移至紫竹林一帶,后被塘沽取代,20世紀80年代以來,天津港開始港區建設性開挖,通過吹沙填海造陸方式(用挖泥船的泵,通過管線把圈外海底的泥水混合物,一起吹進目標圈內,海水外流出圈,沙留圈內,漸漸地圈內的海面就被不斷吹進的沙填成了陸地)向深水區發展,21世紀填海造陸規模進一步擴大,大規模擴建塘沽新港,發展濱海新區。材料二 圖1是天津及渤海灣區域簡圖,圖2是天津港區位置變化示意圖,圖3是天津港填海造陸位置簡圖。(1)簡析天津港可通過吹沙填海造陸方式擴建的自然優勢條件。(6分)(2)描述1860年后港口位置的變化特征,并從社會經濟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3)從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闡述渤海灣地區不適宜過度填海造陸的原因。(4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材料一 按照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20年我國力爭全國建成8億畝高標準基本農田,為國家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下圖為我國商品糧基地分布圖。材料二 不同生態區的耕地面積、經濟水平發展變化會對我國糧食生產空間格局的變化造成重大影響。1985~2015年,中國糧食生產空間格局發生重大變化,逐步形成了“北糧南運”的格局,這對我國不同生態區的土地利用、資源分配、生態環境等方面造成了一定影響。下圖示意中國各區糧食產量變化。(1)與丙相比,甲(東北區)商品糧基地發展農業的區位優勢有哪些?(6分)(2)分析我國1985年后逐漸出現“北糧南運”的主要原因。(6分)(3)目前我國糧食安全問題不容樂觀,應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糧食安全?(7分)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鋰是一種重要的新型戰略資源,因在新能源領域應用廣泛受到各國高度關注。全世界鋰礦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亞、阿根廷三國,約占世界儲量75%。中國是最大的鋰消費國,2022年中國85%的鋰原料需要進口,60%來自澳大利亞。鹽湖鋰是通過抽取引流鹵水,曬制、提取鋰礦資源,鹵水中與鋰伴生的硼、鉀、鎂、鈉等元素眾多。青海臺吉乃爾湖區的鋰資源占我國鹽湖鋰資源總量的63%,開發潛力巨大,但因鋰資源開發條件等原因,開采規模增長緩慢。下圖為臺吉乃爾湖區地理位置。(1)說明中國鋰資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風險。(8分)(2)分析臺吉乃爾鹽湖鋰礦資源開采規模增長緩慢的原因。(6分)(3)簡述我國為保障鋰礦資源供應安全可采取的措施。(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荊州中學2025年高二下學期六月月考地理卷參考答案.docx 荊州中學2025年高二下學期六月月考地理卷月考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