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上學期湘潭縣一中高一五月月考試卷地理科目命題人:班級 姓名 考號一.選擇題(下列各題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選出那一項。共16題,總48分)美國“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上拍攝到15張類似“蘑菇”的照片,下圖為火星“蘑菇”照片,下表為地球與火星數據比較。據此完成1-2題。項目 地球 火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08km) 1.496 2.279赤道半徑(km) 6378 3395公轉周期 1年 1.9年自轉周期 23時56分4秒 24時37分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的夾角 23°26′ 23°59′1.科學界大多認為圖中白色球狀物不是火星土壤生長出的“蘑菇”,其主要依據是火星A.無大氣層 B.表面光照太強C.無液態水 D.表面溫度太高2.易對地球上接收火星“蘑菇”照片信號產生干擾的是A.太陽活動 B.火山活動C.太陽輻射 D.臭氧層空洞我國南方某中學,北部區域以教學樓、綠化地為主,地勢較高;南部區域以操場、籃球場等運動場地為主,其中操場中央設置了大草坪,地勢較低。該學校過去的雨水排水方式較為傳統,通過雨水收集口收集雨水排入城市河道,雨季受淹嚴重。近幾年,該學校根據導滲管原理(將雨水導到其他區域)采用了新的排水方式(下圖),受淹現象得以緩解。據此完成3-4題。3.該學校受淹最嚴重的區域是( )A.南部籃球場 B.南部大草坪C.北部教學樓 D.北部綠化地4.新的排水方式對該區域水循環的主要影響是( )A.增加下滲量 B.增加地表徑流量C.減少蒸發量 D.減少地下徑流量泰加林(下圖)是地球上最為廣闊的喬木森林帶,我國境內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北部和新疆阿爾泰山。大興安嶺北部的泰加林面積較大,水平生長的側根發達,主根難以深入地下。林下往往形成較厚的枯枝落葉層。據此完成5-6題。5.大興安嶺的泰加林主根難以深入地下的主要原因是該地( )A.凍土廣布 B.氣溫較低 C.地形復雜 D.水源缺乏6.泰加林林下枯枝落葉層較厚,主要是因為( )A.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 B.樹木茂盛,枯枝落葉量大C.凍土沼澤廣布,土層水分多 D.氣溫低,枯枝落葉不易分解北京市密云水庫庫容約4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30米。水庫周邊地形復雜,西、北和東三面環山,呈現向西南開口的馬蹄形地形。研究表明,水庫周邊易受山谷風和湖陸風的共同影響。下圖示意密云水庫周邊等高線及某校地理小組記錄的水庫附近夏季某日氣溫和氣壓變化。據此完成7-8題。7.根據該地理小組的記錄,推測當日天氣( )A.上午多云 B.午后陰雨 C.全天晴朗 D.夜晚多大風8.與①處相比,④處正午前后風速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異 B.湖泊面積 C.人類活動 D.大氣環流非洲某內陸國計劃建設首都至最大衛星城之間的通勤鐵路,并對外招商,吸引了眾多投資者關注。該通勤鐵路設計全長26千米,設有11個車站,預期客流量很大。為降低建設成本,設計線路大部分位于地面。據此完成9-10題。9.影響該通勤鐵路選線建設的主導因素是( )A.政策 B.運輸需求 C.資金 D.技術10.與通勤鐵路備受投資者關注關聯較小的是( )A.地面建設工程難度小 B.線路較短工程量小C.客流量大成本回收快 D.緩解城市交通壓力2019年6月23日,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試運營。下圖示意蘭州市遠景規劃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目前僅1號線已建成開通。地鐵1號線客流量雖大,站內卻沒有空調。地鐵采用蒸發冷卻式的通風降溫體系,利用水的熱量交換制冷,無需人工冷源,節能環保。據此完成11-12題。11.由圖中軌道交通線路規劃的走向可以推斷出蘭州的( )A.城市人口數量 B.城市形態 C.城市功能分區 D.經濟狀況12.蘭州地鐵1號線采用蒸發冷卻式的通風降溫體系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空氣流速 B.光照強度 C.晝夜溫差 D.空氣濕度內陸港是現代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布局通常呈現。依據港區內部不同區域的功能特點和物流流程,內陸港的規劃通常以鐵路中心站或內河碼頭為核心,初期內陸港逐漸發展成圈層結構,以適應多樣化的物流需求和提高整體運營效率,中期港口和臨近城市協同發展,后期逐漸融入區域一體化進程,帶動區域經濟騰飛。下圖示意內陸港空間布局演變過程,據此完成13-14題。13.影響內陸港規模大小和發展最主要的因素是( )A.腹地(服務范圍)交通運輸方式的多樣性 B.腹地大小和發展水平C.腹地交通運輸方式的便捷度 D.內陸港與海港之間的距離14.內陸港空間布局演變過程中,“港口區域化”階段的表現主要體現在( )①.形成有序的物流組織和空間布局 ②.關注“港口系統”而非單個港口③.生產流程和運營管理分散至腹地網絡 ④.強化港口與城市的銜接聯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近年來,我國部分縣城出現“人口蓄水池效應”。調查發現,某中部縣城在2015-2024年間常住人口年均增長,明顯高于同期全國城鎮人口增速。此類縣城人口增長呈現“中年返鄉主導、年輕人口外流并存”的特征。完成15-16題。15.縣城發揮"人口蓄水池"效應的主要原因是( )A.縣域產業升級速度快于中心城市 B.作為城鄉過渡帶具有居間優勢C.基礎設施水平高于周邊農村地區 D.戶籍政策較中心城市更為寬松16.短期內,縣城“蓄水池效應”最可能引發的顯著變化是( )A.城市逐漸出現“空心化”趨勢 B.縣域內建制鎮數量大規模增加C.縣域內耕地撂荒現象徹底消失 D.縣城商品房用地面積快速擴張大二.綜合題(共3大題,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剛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擁有僅次于南美亞馬遜雨林的世界第二大熱帶雨林,大部分地區無人居住。剛果盆地沼澤區域有大量泥炭存在,泥炭地被認為是最大的陸地碳儲庫。在被水覆蓋的區域,植物(碳)在缺氧條件下被儲存。但泥炭沼澤干涸時,會向大氣中釋放大量溫室氣體。有專家認為,剛果盆地的泥炭正接近從碳匯到碳源的臨界點(碳匯是指從空氣中清除碳的過程、活動和機制;碳源是指向大氣中釋放碳的過程、活動和機制)。近年來,中國與剛果盆地地區國家的碳匯合作不斷加強。圖示意剛果盆地局部地區等高線。 (1).說明剛果盆地內大部分地區無人居住的自然原因。6分(2).簡析剛果盆地泥炭沼澤的形成過程。6分(3).試對“剛果盆地的泥炭正接近碳匯到碳源的臨界點”這一論點做出合理解釋。4分(4).推測剛果河河口沒有形成明顯三角洲的原因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冷漿田的主要特點是地下水接近甚至出露地表,土壤處于浸水狀態,含水量達到飽和。下圖是湖南省某地7月份地下水位及地下水埋藏深度等值線圖(單位:m)。該地夏季種植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偏低,且稻米質量較差。該地農民計劃通過開挖溝渠,對冷漿田進行排水,以提高耕地質量。下圖為該地等高線和等地下水埋藏深度圖。(1).在乙處用—→畫出地下水運動方向;設計一條溝渠為圖中冷漿田排水,用實線在圖中標注溝渠位置。4分(2).分析圖中冷漿田形成的原因。4分(3).說明該地冷漿田水稻產量低、質量差的原因。6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山西省運城鹽湖總面積132平方千米,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處約為6米,在特定天氣、季節里會呈現出七彩斑斕的景象。該鹽湖,古稱河東鹽池,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也是世界上開發利用最早的鹽池,擁有4600年以上的食鹽開采史。新中國成立后,運城鹽湖又成了鹽化工廠的生產基地,洗衣粉、化肥的原料從這里被開采出來。數千年的鹽湖開發,使運城成為華夏民族和古代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該城散落著大量的歷史遺存,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達102處,數量居全國地級市第一,被譽為“國寶第一市”。2020年,運城以壯士斷腕般的決心,停止鹽務生產,揮手告別粗放型開發模式,開啟全面實施“退鹽還湖”工程,邁上“文化+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的新道路。下圖為運城市及運城鹽湖分布圖。(1).推測運城鹽湖長期開采帶來的主要環境問題。2分(2).分析運城“文化+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的區位條件。8分(3).簡述運城“文化+生態+旅游”的融合對區域發展的推動作用。6分答案選擇題1 2 3 4 5 6 7 8C A A A A D C A9 10 11 12 13 14 15 16B D B D B C B D1.據科學家探索研究,火星有稀薄大氣層,A錯誤;火星距離太陽比地球距離太陽遠,表面光照太強說法錯誤,B錯誤;據科學家研究,火星上無液態水存在,因此不會有“蘑菇”,C正確;火星距離太陽比地球距離太陽遠,表面溫度應該比地球低,D錯誤。故選C。2.太陽活動的耀斑會擾亂地球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對地球上接收火星“蘑菇”照片信號產生干擾,A正確;火山活動是地球上的自然現象,不會干擾宇宙空間信號的傳輸,B錯誤;太陽輻射為地球提供熱量,不會干擾信號傳播,C錯誤;臭氧層空洞指臭氧層變薄的現象,不會干擾信號傳播,D錯誤。故選A。3.結合題干可知,學校南部地勢較低,籃球場地面硬化,下滲少,受淹最嚴重,A正確; 南部大草坪雖然地勢較低,但是下滲多,不易受淹,B錯誤;.北部教學樓地勢較高,不易受淹,C錯誤;北部綠化地地勢較高,不易受淹,D錯誤;故選A。4.由圖可知,新的排水系統通過大草坪和導滲管,增加雨水的下滲量,增加地下徑流,減少地表徑流,達到減少水淹的目的,A正確,BD錯誤;會增大蒸發量,C錯誤;故選A。5.讀圖結合經緯網可知該地緯度高,氣溫低,地下有永久凍土發育,植物根系難以向下深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土壤的凍土層阻隔,A正確,氣溫低不是直接和主要的原因,B錯誤;地形不會使得根難以下扎。C錯誤;該地區位于濕潤,半濕潤區,水源并不缺乏,D錯誤;故選A。6.泰加林帶林下枯枝落葉層較厚,主要是因為氣溫低,微生物運動不活躍,枯枝落葉不易分解,D正確;有機質含量高是結果,A錯誤;該地植被生長速度慢,枯枝落葉較其他林區少,B錯誤;土層水分多,有利于分解,與題意不符,C錯誤。所以正確答案是D。7.由所學知識可知,陰雨和大風天氣對湖陸風影響較大,圖中一天中氣壓隨氣溫變化,說明一天中天氣變化不明顯,氣溫升高和降低較快,晝夜溫差大,說明云量小,全天以晴朗為主,C正確,ABD錯誤。故選C。8.結合材料分析可知,湖的四周容易發生湖陸風和山谷風,正午前后受山脈影響盛行谷風和湖風,④位于湖西為山區,且坡度大,易形成谷風和湖風疊加,風力大,而南側①處為平坦的地面,只有湖風,風力弱,A正確;湖泊面積差異不大,B錯誤;①處為平地,人類活動更活躍,應加劇湖陸風,和題干矛盾,C錯誤;①④位置相近,受大氣環流影響差異小,D錯誤。故選A。9.該通勤鐵路是首都至最大衛星城之間的通勤鐵路,預期客流量很大。所以影響該通勤鐵路選線建設的主導因素是運輸需求,滿足兩個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需要,B正確。該通勤鐵路設計全長只有26千米,跟政策、資金和技術關系不大,B正確,ACD錯誤,故選B。10.與通勤鐵路備受投資者關注關聯較小的是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因為這是政府首要關心的問題,而不是企業,企業更多關心的是建設工程難度、線路較短工程量小、客流量大成本回收快的問題,最核心的就是關注自己的投資和利潤,D正確,ABC錯誤,故選D。11.讀圖可知,地鐵軌道線多呈東西方向延伸,南北地鐵軌道跨度較小,且1號線最先開通(目前僅1號線開通),客流量大,因此可以推斷蘭州城市形態大致東西延伸,呈條帶狀,B正確;僅根據圖中軌道交通線路規劃的走向不能判斷蘭州的城市人口數量、城市功能分區和經濟狀況,ACD錯誤。故選B。12.水汽蒸發會吸收熱量,從而導致降溫,但空氣的干濕度會影響降溫幅度,空氣越干燥,吸收水汽的能力越強,能使空氣降溫的潛力越大。蘭州氣候較干旱,空氣濕度小,采用蒸發冷卻式的通風降溫的效果較好,因此蘭州地鐵1號線采用蒸發冷卻式的通風降溫體系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空氣濕度,而與空氣流速、光照強度和晝夜溫差無關,D正確,ABC錯誤,故選D。13.內陸港規模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可支撐物流吞吐的經濟腹地,腹地范圍越大、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貨源越充足,內陸港規模往往越大,B正確;內陸港與海港之間的距離、 腹地交通運輸方式的多樣性、便捷度有一定的影響,但并非最主要的因素,ACD錯。故選B。14.由圖可知,內陸港空間布局演變過程中,“港口區域化”階段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將港口的運作從單一的港口擴展到一個港口系統,關注的是“港口系統”而非單個港口,生產流程和運營管理分散至腹地網絡,形成了區域化的港口體系,②③正確。內陸港功能布局的圈層結構階段形成了有序的物流組織和空間布局,港城關系階段強化了港口與城市的銜接聯動,①④錯。故選C。15.由材料可知,縣城發揮“人口蓄水池”效應,人口增長呈現“中年返鄉主導、年輕人口外流并存”的特征,說明縣城是連接城市和農村的紐帶,生活成本低于城市、公共服務優于農村,吸引返鄉中年人口和農村遷入人口,具有居間優勢,B正確。中心城市產業升級速度通常快于縣城,A錯誤;縣城人口增長主要源于經濟和社會因素,與基礎設施水平、戶籍政策關系不大,CD錯誤。故選B。16.短期內縣城人口增加,對住房的需求加大,商品房數量增多,面積擴張,D正確;縣城只是接納部分返鄉的中老年人,無材料證明可以大量吸引大城市人口,大城市不會出現“空心化”趨勢,A錯誤;“蓄水池效應”為短期影響,不會改變現有的行政區劃,B錯誤;縣城人口增加但是很少會從事種植業,無法徹底解決撂荒現象,C錯誤。故選D二.綜合題:17.(1)氣候濕熱,降水多;多沼澤、河流,地表破碎,聯系不便;多蚊蟲細菌。(2)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區,沼澤植被茂盛;植被殘體多;植被殘體被水覆蓋,隔絕空氣,不易被分解,經過長時間演化形成泥炭。(3)氣候變暖,蒸發加劇;氣候異常,降水減少;植被破壞,涵養水源能力下降;人類對沼澤的不合理利用。(任答2點)(4)①剛果河由于地處熱帶雨林,河流含沙量很少。②剛果河流經剛果盆地,地勢低平,河流流速緩慢,泥沙沉積。③入海口,地勢較陡,流速加快,泥沙不容易在河口沉積。18.(1)(2)降水豐富,大量地表水滲入地下;地處谷底,流水(地下水)匯聚;地勢低,海拔接近地下水位。(任答2點)(3)土壤處于浸水狀態,透氣性差(容易缺氧);夏季地下水溫度偏低,導致土壤溫度低;受水體調節,晝夜溫差小;山地遮擋陽光,光照不足。(任答3點)19.(1)水資源枯竭;水體污染;土壤鹽堿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任答2個)(2)運城擁有4600年以上的食鹽開采史,散落著大量的歷史遺存,文化資源豐富;鹽湖在特定天氣、季節里會呈現出七彩斑斕的景象,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吸引力;地處山西省南部,交通便利,有利于游客的到達和旅游資源的開發;2020年全面實施“退鹽還湖”工程,政府政策支持“文化+生態+旅游”融合發展。(其他答案合乎材料,言之成理也可以)(3)旅游業的發展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餐飲、住宿、交通等,促進區域經濟增長;能夠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緩解區域就業壓力;通過“文化+生態+旅游”的融合發展,能夠提升運城的區域形象,增強其知名度和吸引力;通過“退鹽還湖”工程,能夠恢復和保護鹽湖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任答3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上學期湘潭縣一中高一五月月考試卷地理.docx 地理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