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蘭州市外國語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化學試卷( 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第 I 卷(選擇題,共 48 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 1 N 14 O 16 Cu 64 Ag 108一、單選題 (本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48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化學與生活、生產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天舟五號使用的氮化硅陶瓷屬于新型陶瓷B.無人駕駛的電動澆冰車所采用芯片的主要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C.第9屆亞冬會比賽用的滑雪板采用了大量先進復合材料、鈦合金等,其中鈦合金屬于金屬材料D.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經高溫燒結而成2.下列變化中屬于吸熱反應的是( )①干冰升華 ②將膽礬加熱變為白色粉末 ③苛性鈉固體溶于水④氯酸鉀分解制氧氣 ⑤生石灰跟水反應生成熟石灰A.①②④ B.②④ C.③⑤ D.①②3.檢驗下列物質所選用的試劑或用品錯誤的是( )選項 待檢驗物質 所用試劑A 氣體 品紅溶液B 食鹽中的 稀硫酸、碘化鉀淀粉試紙C 溶液中的 溶液、稀硝酸D 溶液中的 溶液、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A.A B.B C.C D.D4.在一定條件下,某可逆反應,在四種不同情況下的反應速率如下,其中反應進行得最快的是( )A. B.C. D.5.氫能是一種理想的綠色能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可利用的分解反應制B.可用如上圖表示在中燃燒的能量變化C.光解海水制氫既經濟又符合資源可持續利用D.等質量的燃燒生成H2O(g)比生成H2O(l)放出的熱量多6.X、Y、Z、M、N代表五種金屬。有以下化學反應:①水溶液中:X + Y2+ = X2++ Y②Z + 2H2O(冷) = Z(OH)2+H2↑③M、N為電極與N鹽溶液組成原電池,發生的電極反應為:M-2e-=M2+④Y可以溶于稀H2SO4中,M不被稀H2SO4氧化則這五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 )M<N<Y<X<Z B.N<M<X<Y<ZC.N<M<Y<X<Z D.X<Z<N<M<Y7.合成氨是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地球上因糧食不足而導致的饑餓問題,它是化學科學和技術對社會發展與進步作出的巨大貢獻。圖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流程中發生氮的固定這一過程的設備有①③④B.設備②中利用氨易液化的性質實現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分離C.工業生產中為了盛裝大量濃硝酸,可選擇鋁作為罐體材料D.為避免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污染環境,可使用溶液吸收、催化還原等尾氣處理方法8.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不相符的是( )(a)圖可表示Ba(OH)2·8H2O晶體與NH4Cl晶體反應的能量變化通過(b)圖可知石墨比金剛石穩定C.由(d)圖可知,A比C的能量高D.由(c)圖可知, O2(g)和SO2(g)反應生成SO3(g)是吸熱反應9.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足量Fe和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Fe+ 8H++2 =3Fe3++2NO↑+4H2OB.用氫氟酸雕刻玻璃:C.用足量氨水吸收廢氣中的D.實驗室用溶液吸收尾氣:10.在25℃和101kPa條件下,發生反應P4(s)+3O2(g)=P4O6(s) H,已知部分化學鍵的鍵能數據分別為:P-P 198kJ/mol,P-O 360kJ/mol,O=O 498kJ/mol。白磷(P4)和六氧化四磷(P4O6)的分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相同條件下,P-O鍵比P-P鍵更容易斷裂B.斷開白磷中1molP-P鍵放出198kJ能量C.1molP4O6(s)的能量比1molP4(s)和3molO2(g)的總能量低D.上述反應生成1molP4O6(s)時吸收1638kJ能量11.下列關于化學反應速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反應4NH3(g)+5O2(g)4NO(g)+6H2O(g)在2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1min后,NH3減少了0.12mol,則1min末的化學反應速率為v(NO)=0.06mol·L-1·min-1②H2(g)+S(s)H2S(g)恒壓下充入He,化學反應速率不變③增大壓強,一定能加快化學反應速率④一定量的鋅與過量的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為減緩反應速率,可向其中加入CH3COONa溶液⑤煅燒黃鐵礦時將礦石磨成粉末可以加快反應速率⑥用鐵片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時,改用98%的濃硫酸可以加快產生氫氣的速率⑦光是影響某些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之一A.①②⑦ B.①②⑤ C.④⑤⑦ D.③④⑥12.某種鋰離子電池如圖所示,電解質為含的導電固體,電池總反應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加入適量稀硫酸可以增加電解質的導電性B.外電路電子流動方向:a→燈泡→bC.電池工作時,向b極移動D.該電池的正極反應式為:13.“價-類二維圖”是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模型和工具。下圖是部分含氮、硫元素的“價-類二維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坐標軸右側區域代表的是硫及其化合物B.c、d和i、j均屬于酸性氧化物C.g→h→i→j→k的轉化均能一步實現D.k的濃溶液可與c發生反應14.將銅與一定濃度的硝酸充分反應全部溶解,產生和混合氣體共(已折算為標準狀況)。向反應液中滴加的溶液,消耗時恰好使溶液中的全部轉化為沉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中轉移電子數為B.反應中被還原的的物質的量為C.的濃度為D.生成的和相同條件下體積比為1∶115.HI受熱發生反應:2HI(g)H2(g)+I2(g)。一定溫度時,向1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 HI,體系中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min時,HI的轉化率為18%B.120min時,C.加入高效催化劑,達到平衡時t >120minD.0~40min內,16.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MFC)可以將廢水中的降解為N2。某課題組設計出如圖所示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進行同步硝化和反硝化脫氮研究,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好氧電極b上發生的反硝化反應為2+10e-+12H+=N2↑+6H2OB.好氧電極b上的副反應為O2+4e-+4H+=2H2OC.交換膜c為質子交換膜,質子從電極a區域通過質子交換膜移向電極b區域D.理論上每消耗1molC6H12O6,可以處理的物質的量為4.8mol第 II 卷(非選擇題,共 52 分)非選擇題:共 4 道大題,每個試題都必須作答。共 52 分。二、填空題17.(每空2分,共12分)非金屬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回答下列問題:(1)下列物質能使品紅試液褪色的是_______(填字母)。A. B.稀硝酸 C. D.(2)常用作保護氣(如填充燈泡、焊接保護等)的物質的電子式 。寫出實驗室制取氨氣的化學方程式: 。(3)實驗室中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瓶中,硝酸保存在棕色瓶中的原因: (請用方程式解釋。)(4)使用濃硝酸進行實驗:反應劇烈進行,銅絲逐漸變細,溶液變綠,試管上方出現紅棕色氣體。銅與濃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以上反應中表現酸性與氧化性硝酸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18.(每空2分,共10分)硫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應用廣泛。(1)不慎灑落的汞可用硫黃處理,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工業上采用接觸法制硫酸,硫鐵礦(主要成分為)在沸騰爐中和氧氣在高溫條件下充分混合發生反應生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濃硫酸是實驗室中常見的干燥劑,下列氣體不能用濃硫酸干燥的是_______(填標號)。A. B. C. D.(4)制硫酸產生的尾氣中含有,工業上有多種方法可以減少的排放。①有學者提出利用、等離子的作用,在常溫下將氧化成而實現的回收利用,寫出將氧化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②分別用等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和NaOH溶液吸收,當生成等物質的量的時,消耗兩種吸收液體積之比 。19.(每空2分,共16分)回答下列問題:(1)某溫度時,在一個2 L的密閉容器中,A、B、C三種氣體物質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根據圖中數據,試填寫下列空白:①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從開始至2 min,B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③平衡時,C的物質的量為④A的轉化率為 。(2)NO2(紅棕色)和N2O4(無色)之間發生反應:。將一定量N2O4氣體充入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控制反應溫度為T。①下列可以說明該反應達到平衡的是_______(填標號)。A.1:2 B.容器內氣體的顏色不再變化C.混合氣體的壓強不再變化 D.②下列措施能使該反應速率加快的是 (填標號)。增大容器體積 B.加入合適的催化劑 C.恒容條件下充入He(3)向2 L密閉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合成氨反應,2 min時達到平衡。測得平衡混合氣體中NH3的體積分數為25%,則:①0~2 min內,v(NH3)= 。②平衡時容器的壓強與起始時的壓強之比為 。20.(每空2分,共14分) 電池廣泛用于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等方面。請回答下列問題。(1)鉛蓄電池在放電時發生的總反應式為①鉛蓄電池的負極材料是 ,工作時,電解質溶液中陰離子移向 極。②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2)如圖為電池的原理結構示意圖,這種電池可用作水下動力電源。該電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①該電池的正極反應式為 。②當電極上析出時,電路中轉移的電子為 。(3)甲烷燃料電池裝置如圖所示,電池總反應為CH4+2O2+2OH-=CO32-+3H2O。現用此燃料電池電解飽和食鹽水。通入甲烷的電極為電池的 (填“正極”或“負極”),正極電極反應式是 。BBDCCCADDCCABCDD(1)CD(2)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3)4HNO34NO2↑+2H2O+O2↑Cu+4HNO3 (濃)=Cu(NO3)2+2NO2↑+2H2O 1:118.(1)(2)(3)C(4)①② 1:219.(1) ① 3AB+3C ② ③2.4mol ④50%(2) ① BC ②B(3) 4:520.(1) 負 Pb-2e-+SO42-=PbSO4(2) 0.02(3) 負 O2+4e-+2H2O=4OH-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