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平涼一中 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試題(卷) 高二化學時間:75min 總分:100分 命題教師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C: 12 Cl: 35.5 Na: 23 S: 32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4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2 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利用超分子可分離 C60和 C70。將 C60、C70混合物加入一種空腔大小適配 C60的杯酚中進行分離的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流程體現了超分子具有“分子識別”的特征B.杯酚分子中存在大 π 鍵C.杯酚與 C60形成氫鍵D.C60與金剛石晶體類型不同2. HCl 與 NH3相遇,可產生白煙,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HCl NH3 NH4Cl。下列有關化學用語或圖示表達正確的是( )A. 基態 N 原子價層 電子排布式:B. NH4Cl 的電子 式:C. NH3的 VSEPR 模型:D. HCl 分子中 鍵的形成:3. 物質結構決定物質性質。下列性質差異與結構因素匹配錯誤的是( )性質差異 結構因素缺角的明礬晶體在其飽和溶液中慢慢變為完整的A 晶體具有自范性規則晶體B 石墨和金剛石硬度差別大 石墨中碳碳鍵鍵能小于金剛石中碳碳鍵鍵能F 的電負性強于 Cl,FCH2COOH 中 O-HC 酸性:FCH2COOH>ClCH2COOH鍵的極性更強細胞膜是磷脂雙分子層,雙分子膜以頭向外尾向D 磷脂分子頭部親水,尾部疏水內的方式排列A. A B. B C. C D. D4. 赤血鹽(K3[Fe(CN)6])可用于檢驗 Fe2+,也可用于藍圖印刷術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基態 K+核外有 18 種不同運動狀態的電子 B. 電負性:C>N>K>FeC. Fe2+的價電子排布式為 3d54s1 D. 4 種元素分布在元素周期表的 s、p、ds 區5. 軟包電池的關鍵組件是一種離子化合物,其結構如圖。X、Y、Z、W、M、Q 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 元素基態原子最外層電子是次外層電子數的一半,W 和 Q 同主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簡單離子半徑:Q>W>M>X B. 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M>W>QC. 第一電離能:W>Z>Y D. W3是含有極性鍵的極性分子6. 某配合物 W 的化學式為 TiCl H2O 5 Cl2 H2O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A. 中心離子 Ti4+ 提供空軌道 B. 0.01mol L 1的 W 溶液中 Cl 0.02mol L 1C. 基態鈦原子的價層電子數為 2 D. 配體 H2O 中氫原子提供孤電子對7.下列實驗中,所采取的分離方法或對應原理不正確的是( )選項 目的 分離方法 原理A 除去淀粉膠體中的 NaCl 過濾 淀粉膠體不能透過濾紙,NaCl 則可以透過B 除去 Cl2中的 HCl 洗氣 Cl2在飽和食鹽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 HCl 易溶除去粗苯甲酸晶體中的 苯甲酸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沙子在水中C 重結晶沙子 溶解度小D 分離食用油和汽油 蒸餾 食用油和汽油的沸點不同8. 如圖為實驗室制取乙炔并驗證其性質的裝置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①中反應方程式為 CaC2 2H2O Ca(OH)2 HC CHB. ②中溶液里會有黑色沉淀生成C. 反應結束時,③中液體出現分層現象 D. 實驗時可用長頸漏斗代替分液漏斗9. 有機物 W(相對分子質量為 46)的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氫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 W 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W 的官能團是羥基 B. W 分子中的烴基是 C2H5C. W 的同分異構體只有一種 D. W 分子中不存在“C-C”鍵10. 1 mol 某烷烴在氧氣中充分燃燒,需要消耗氧氣 246.4 L(標準狀況),它在光照的條件下與氯氣反應,生成 4 種不同的一氯取代物,則該該烷烴是( )A.(CH3)2CHCH2CH3 B.C.CH3CH2CH2CH2CH3 D.11. 某物質 W(摩爾質量為Mg mol 1)的晶胞結 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 W 的化學式為 X2Y B. 熔融狀態下 W 一定能導電4MC. 每個晶胞的質量為 g D. X、Y 配位數分別為 2、4NA1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①CH3-CH=CH2和 CH2=CH2的最簡式相同②CH≡CH 和 C6H6含碳量相同③丁二烯和丙烯互為同系物④正戊烷、異戊烷、新戊烷的沸點逐漸降低⑤在氧氣中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機化合物一定是烴⑥能夠快速、微量、精確地測定相對分子質量的物理方法是核磁共振氫譜法A.①⑤ B.②③ C.③⑤⑥ D.④⑥13.下列物質屬于芳香烴,但不是苯的同系物的是( )① ② ③④ ⑤ ⑥A.③④ B.②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⑤⑥14. 設 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標準狀況下,1L 庚烷完全燃燒所生成的氣態產物的分子數為(7/22.4)NAB.1 mol 甲基(—CH3)所含的電子總數為 9NAC.0.5mol 1, 3-丁二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數為 NAD.1 mol 碳正離子(CH +3 )所含的電子總數為 8 NA二、填空題 (本題有 4 個小題,共 58 分 )15. (14 分)酸堿是化學中的重要概念,其概念也在不斷擴展。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 HF、HCl、HBr、HI 是常見的酸,按照沸點由高到低的順序為。(2) 已知 Sn 與 C 同族,按照酸堿電子理論,SnCl2也屬于酸,其空間構型為, 中心原子的雜化方式為 ,可采用 實驗獲得 SnCl2的鍵長和鍵角數據。(3) 富馬酸、馬來酸(結構分別如圖 A、B 所示)和乙酸是有機化學中常用的合成原料。①極性:富馬酸 馬來酸(填“>”、“<”或“=”)。②1 個富馬酸分子中含有 個 σ鍵 。③乙酸易溶于水,難溶于二硫化碳,原因為:。16. (16 分)請按要求作答:(1)請根據官能團的不同對下列有機化合物進行分類:;① ; ② ; ③ ; ④⑤ ; ⑥ ; ⑦I. 酚: 酮: 醛: 羧酸:Ⅱ .① 的官能團的名稱為 ④的 官能團的名稱為種 (要 考慮立體異構 )。(填序號);;Ⅲ. 請用系統命名法對⑦號進行命名,其名稱為: 。(2)分子式為 C4H8且屬于烯烴的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有17.(16 分)青蒿素(分子結構如圖所示)是我國科學家從傳統中藥中發現的治療瘧疾的有機化合物。(1)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記載“青蒿一握,以水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其中涉及到的操作是_______(填字母)。A.過濾 B.煮沸 C.分液 D.蒸餾(2)青蒿素的分子式為 。(3)下列關于青蒿素的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a. 屬于芳香族化合物 b. 分子中含有苯環c. 在一定條件下,青蒿素能與 NaOH 溶液發生反應 d. 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4)屠呦呦團隊發現青蒿素可以用有機溶劑 A 提取。使用現代分析儀器對有機物 A 的分子結構進行測定,,相關結果如下:① 根據圖 1 ,A 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②根據圖 2,推測 A 可能所屬的有機物類別為 ,其分子式為 。③根據以上結果和圖 3,推測 A 的結構簡式為 。④A 的同分異構體還有 種(不包括 A 本身,且不考慮立體異構)。18. (12 分)德國化學家凱庫勒認為:苯分子是由 6 個碳原子以單雙鍵相互交替結合而成的環狀結構。為了驗證凱庫勒有關苯環的觀點,甲同學設計了如圖實驗方案。①按如圖所示的裝置圖連接好各儀器;②檢驗裝置的氣密性;③在 A 中加入適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體,再加入少量鐵粉,塞上橡皮塞,打開止水夾 K1、K2、K3;④待 C 中燒瓶收集滿氣體后,將導管 b 的下端插入燒杯里的水中,擠壓預先裝有水的膠頭滴管的膠頭,觀察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1) 儀器 a 的名稱是 ,A 中所發生的有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 能證明凱庫勒觀點錯誤的實 。驗現象是。(3) 裝置 B 的作用是(4) 反應完畢后,將裝置 A 內反應后的液體依次進行下列實驗操作就可得到較純凈的溴苯:①蒸餾;②水洗;③用干燥劑干燥;④用 10%NaOH 溶液洗;⑤水洗,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得到純凈的溴苯為 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5) 上題中加入 10%NaOH 溶液的目的是 。平涼一中 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題(卷)高二化學答案一、選擇題答題卡 (本大題共 14 小題,每小題 3分,共 42 分)題號 1 2 3 4 5 6 7答案 C D B A C B A題號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D D B C C B A二、填空題 (本題有 4 個小題,共 58 分,除個別標注外,其余每空 2 分)15. (14 分)(1)HF>HI>HBr>HCl ;(2)①. V 形; ②. sp2 ; ③. X 射線衍射;(3)①. < ; ②. 11; ③. 乙酸和水都為極性分子,二硫化碳為非極性分子,相似相溶;且乙酸和水分子間可以形成氫鍵,故乙酸易溶于水。16. (16 分)(1)③; ②; ⑤; ⑥; 羥基; 碳溴鍵; 2,3-二甲基-1-丁烯;(2)4。17. ( 16 分) (1)A ; (2)C15H22O5 ; (3)c ; (4) 74 ; 醚; C4H10O ;CH3CH2OCH2CH3; 6。18. (12 分)(1) ①. 圓底燒瓶(1 分);②. ;(2)C 中會產生“噴泉”現象;(3)除去溴化氫氣體中的溴蒸氣和苯;(4)①:②④⑤③①; ②. 無(1分);(5)將未在水中溶解的 Br2轉化為易溶于水的物質。{#{QQABCYgQgggIABIAABhCQQn4CkAQkBCCCYoGgEAcMAIAQBFABA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化學zz.pdf 化學期中考試試題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