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平涼一中 2024-25 學年度第二學期中期考試試題高二 地理考試時間:75min 總分:100 分一、選擇題 (每道小題只有一個答案正確,每題 2 分,共 50 分。請將你選的答案用 2B 鉛筆涂在答題卡上)讀圖,完成下面 1~2 小題。1.若圖中陰影區為 3 月 20 日,非陰影區為 3 月 21 日,正確表示此時正午太陽光線的箭頭是( )A.甲B.乙C.丙D.丁2.此時,國際標準時間(格林尼治時間)為( )A.3 月 20 日 17 時B.3 月 20 日 23 時C.3 月 21 日 5 時D.3 月 21 日 12 時鹽穴壓縮空氣儲能是一種利用地下鹽穴儲氣的大規模儲能發電技術,在用電低谷時,利用電能將空氣壓縮到地下鹽穴中,用電高峰時再釋放壓縮空氣發電,從而提升電網調節能力。2022 年 5 月 26日,空氣儲能國家實驗示范項目、我國首個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在江蘇金壇成功并網投運,該電站每個周期可存儲 30 萬度的電能,相當于 6 萬居民一天的用電量。下圖為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 3~4 小題。3.一天中最適宜將空氣壓縮到地下鹽穴內儲存的時間段是( ) A.6:00-12:00 B.12:00-18:00C.18:00-24:00 D.22:00-次日 8:004.與光伏發電相比,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發電的主要優勢在于( )A.建設難度較小 B.程序更簡潔C.發電量較穩定 D.不占用土地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數可反映都市圈內“生產性服務業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業在外圍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點,指數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下圖示意 2008-2020 年我國四大區域都市圈功能分工水平時間變化與區域差異。據圖文材料完成下面 5~6 小題。5.圖中 a、b、c、d 曲線分別代表我國四大區域( )A.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B.西部地區、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C.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部地區、東北地區D.東北地區、東部地區、西部地區、中部地區 6.2008-2020 年期間,a 區域都市圈內部( )①各城市間的信息流大幅提高 ②中心城市輻射能力顯著降低③中心城市制造業多樣化增強 ④城市間功能互補性明顯增強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下圖為貴州省三都縣奇特的地質景觀“產蛋崖”。每隔數十年產蛋崖就會掉落出一些石蛋(左圖),石蛋大小不等。專家推測這些石蛋形成于五億年前的海洋中,由碳酸鈣分子結核壓實而成。右圖表示地殼物質循環圖,其中①②③④表示巖漿和三大類巖石。讀圖,完成 7~8 題。7.圖中數字表示的巖石類型與石蛋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8.地質景觀中,石蛋形成的地質過程是( )A.海相沉積-風化侵蝕-地殼抬升 B.海相沉積-地殼抬升-風化侵蝕C.地殼抬升-風化侵蝕-海相沉積 D.風化侵蝕-地殼抬升-海相沉積中國工業布局受政治、資源、市場等因素影響而不斷變化。依據國家區域發展新格局,要依托黃金水道,發揮長三角的龍頭作用,建設長江經濟帶。據此完成下面 9~10 小題。9.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川渝地區發展經濟的地理優勢有( )①土地廣闊,價格較低 ②政策支持 ③礦產、能源、水力資源豐富 ④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0.近年來,長三角與川渝地區物資往來數量不斷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①空間位置鄰近 ②黃金水道的作用 ③經濟發展水平相當 ④經濟互補性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火爆春節期間的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鬧海》中,陳塘關依山傍海,常年受洪水威脅。片中設定陳塘關地處“東海之濱”,夏季暴雨頻發,山洪裹挾巨石沖毀村莊,海水倒灌淹沒農田。片中“鬧海”場景中,海水劇烈翻涌形成數十米高的巨浪,淹沒沿岸村落。據此完成下面 11~12 小題。11.陳塘關所在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與我國以下哪個地區最為相似( )A.東南沿海—季風氣候,低ft丘陵廣布,臺風引發風暴潮B.華北平原—地勢低平,河流泛濫,春旱夏澇交替C.黃土高原—降水集中,土質疏松,水土流失嚴重D.四川盆地—多陰雨,地表崎嶇,滑坡泥石流頻發12.影片中,龍王驅使蝦兵蟹將“填海造陸”,導致近海珊瑚大面積死亡,漁業資源枯竭。這一行為對地理環境的主要影響是( )A.減少陸地面積,緩解人地矛盾 B.減少海浪侵蝕,保護沿岸村落C.改善海水水質,促進海洋漁業發展 D.破壞海岸帶生態系統,降低生物多樣性疏勒河是我國第四大內流河,下圖為疏勒河流域圖。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面 13~15 小題。13.疏勒河的總體流向為( )A.自西北向東南 B.自東南向西北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14.請推測疏勒河的主要補給水源( )A.大氣降水 B.季節性積雪融水 C.地下水 D.高ft冰雪融水15.關于疏勒河流域的說法錯誤的是( )A.昌馬峽以上河段河流水位高 B.昌馬峽以上河段汛期水位日變化小C.昌馬峽以下河段流速慢但含沙量更大 D.昌馬峽以下河段徑流量季節變化大排污交易權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權利,即排污權(這種權利通常以排污許可證的形式表現),并允許這種權利像商品那樣被買入和賣出,以此對污染物的排放進行控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 16~18 小題。16.“排污交易”依據的制度是( )A.排污收費制度 B.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C.“三同時”制度 D.環境影響評價制度17.“排污交易”對下列企業有利的是( )A.造紙 B.鋼鐵 C.有色冶金 D.微電子18.“排污交易”運用了環境保護政策中的哪種手段( )A.法律 B.教育 C.經濟 D.行政三江平原不僅是我國東北的生態安全屏障,更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昔日的“北大荒”變成過“北大倉”,然而生態破壞嚴重,濕地面積驟減,災害頻發。之后,經過多年的恢復與保護,如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名副其實的“北大康”。完成下面 19~20 小題。19.“北大荒”變成“北大倉”,體現了自然環境的( )A.調節服務 B.文化服務 C.支撐服務 D.供給服務20.關于可持續利用自然環境服務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人類獲取自然環境不同服務時是不會沖突的B.廢棄物排放可能降低自然環境支撐服務功能C.獲取自然環境服務需控制在其允許的范圍內D.人類經濟活動可能打破自然環境的穩定狀態“冰上絲綢之路”作為連接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藍色經濟通道,是“一帶一路”向北極的延伸。中國將北極地區納入到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北極國家之間的貿易聯系。 2001-2020 年,中國與北極國家的貿易總額由1075.57 億美元增至8097.95 億美元,年均增速高達11.21。圖示意 2001-2020 年中國與北極國家的進口總額、出口總額、貿易總額、貿易差額變化。據此完成下面 21~23 小題。 21.2001-2020 年,中國與北極國家貿易變化最穩定的是( )A.進口總額 B.出口總額B.貿易總額 D.貿易差額22.推測“冰上絲綢之路”中國向北極國家出口的主要產品是( )A.初級農礦產品B.勞動密集型產品C.精密儀表成品D.資本密集型產品23.2001-2020 年中國與北極國家的進出口貿易變化,反映出( )A.北極通航時間變短,貿易運作效率有所下降B.貿易總額增長較快,長期存在貿易逆差現象C.北極國家經濟落后,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高D.傳統航道受到擠壓,世界貿易向新市場轉移讀人類文明進程與人口、資源、環境變化示意圖.據圖完成下面 24~25 小題。24.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四個階段中,人類只是被動地適應環境的是( )A.采集漁獵時代B.農業社會C.工業社會D.生態文明時代25.在生態文明時代,資源曲線呈上升趨勢,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數量的下降 B.科技的進步C.環境質量的改善 D.資源質量的提高二、綜合題(50 分)2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8 分)材料一 舟山群島位于杭州灣外緣的東海洋面上,區內多山地丘陵。2023 年,舟山群島常住人口117 萬,而杭州市常住人口 1252 萬人 材料二 上海郊區農業從傳統的第一產業向“一三聯動”都市農業加快轉型。材料三 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港) 滬一崇(明)一蘇大通道三大工程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等工程相繼啟動,長三角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日益完善 長三角在交通一體化 生態環境保護 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形成優勢互補 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下圖圖為長三角周邊區域示意圖 (1)從地形角度分析舟山群島環境承載力小的原因 (4 分)(2)上海郊區農業生產中,蔬菜 花卉種植及水產養殖比重較高 試分析原因 (6 分)(3)簡述交通對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產業分工格局形成的影響 (4 分)(4)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說明上海對嘉興市輻射帶動作用的體現 (4 分)2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稀土有著“工業維生素”的美稱,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約 98來自碳酸巖型稀土礦床。富稀土的上地幔經過部分熔融,形成了碳酸巖型初始巖漿,巖漿在上侵過程中又經歷了復雜的演化過程,形成稀土礦床。2022 年,全球稀土總儲量約為 1.3 億噸,中國稀土儲量 4400 萬噸,占全球總儲量的 33.8。近年來,隨著我國稀土資源的開采和消耗,國內已探明稀土礦儲量相比 2010 年減少了 。圖為 2018-2024 年我國稀土資源出口量統計圖。(1)簡述板塊運動為碳酸巖型稀土礦床的形成提供的條件。(4 分)(2)分析目前我國稀土產業面臨的挑戰。(6 分)(3)請從國家安全角度,為我國稀土資源的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議。(6 分)28.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 分)材料 2018 年 1 月,我國正式啟動“洋垃圾”入境新規,停止進口包括廢塑料、未分類的廢紙、廢紡織原料等垃圾在內的 24 種“洋垃圾”。到 2019 年底,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棄物。下圖為固體廢棄物致病途徑示意圖。(1)在日常生活中,固體廢棄物的主要來源有_ 、工業、農業、建筑業等,自然環境對固體廢棄物具有一定的 _ 能力,能夠使固體廢棄物回歸 。(6 分)(2)簡述固體廢棄物污染致人體生病的主要途徑。(4 分)簡析我國停止進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和所采取的主要措施。(6 分)平涼一中 2024-25 學年度第二學期中期考試地理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 (只有一個答案正確,每題 2.5 分,共 50 分。請將你選的答案用 2B 鉛筆涂在答題卡上)1~5 CCDCA 6~10 CDBBD11~15 ADBDB 16~20 ADCDA21~25 ABDAB二、綜合題(50 分)26.【答案】 (18 分)(1)山地多平原面積小,耕地資源少;山地河流短小流急,淡水資源少。(4 分)(2)蔬菜、花卉種植及水產養殖單位面積產值較高;城市郊區土地價格較高;城市市場對蔬菜、花卉、水產品等需求量大。蔬菜、花卉、水產品不便于運輸,且運輸過程中損耗較大。(6 分)(3)促進生產要素流動;產業間交流;促進產業集聚;促進產業分工協作(4 分)(4)承接上海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利用比較優勢,促進產業的合理分工與協作;借助上海資金、技術優勢,發展高科技產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借助上海市場優勢,打造產業鏈,促進產業的集聚。(4 分)27.【答案】(16 分)(1)板塊運動使地幔物質上涌,部分富稀土的上地幔巖石會發生部分熔融,形成碳酸巖型初始巖漿;板塊運動使巖石圈發生變形和破裂,巖漿能夠沿著這些構造薄弱帶向上侵入,在上侵過程中稀土元素進步一步富集,最終形成碳酸巖型稀土礦床。(4 分)(2)資源儲量減少;產業鏈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開采和初加工環節,產品附加值較低;生產稀土的國家增多,競爭壓力增大;環境污染嚴重,治理成本高。(6 分)(3)建立稀土戰略儲備,保障關鍵領域供應;嚴格管控開采,推廣綠色技術,減少環境破壞;限制初級產品出口,扶持高端產業鏈;加強國際合作,投資海外資源;發展循環經濟,提升廢料回收率。(6 分)28.【答案】(16 分)(1) 居民生活 自凈 土壤 (6 分)(2)直接接觸固體廢棄物;呼吸被污染的空氣;進食被污染的食品;飲用被污染的水體。(4 分)(3) 主要原因:“洋垃圾”中常摻雜著高污染固體廢棄物與危險廢棄物,會污染環境(水源、土地和大氣),破壞生態;污染食物(糧食、蔬菜、水產品和畜產品等),有些生活垃圾帶有病菌,可能會危及公眾健康;以極低的價格流通,擾亂我國經濟秩序。(2 分)主要措施:逐步停止進口“洋垃圾”;對污染來源實行達標排放和污染治理;依法行政,加強對走私“洋垃圾”的打擊力度;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加強群眾監督。(4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