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學(鹽城卷)(滿分120分,考試用時12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30分。1.江海大地河網密布,水資源豐富。下列有利于構建人水和諧新鹽城的是A.直接向河流中排放生活廢水 B.及時清理河道垃圾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業用水 D.過度繁殖水生植物2.空氣的組成成分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是A.O2 B.N2 C.CO2 D.稀有氣體3.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A.銅 B.氯化鈉 C.水 D.金剛石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連云港擁有豐富的海水資源,通過晾曬海水可以獲得NaCl等物質。電解熔融NaCl制取Na的化學方程式為。元素周期表中鈉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4.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A.氯元素:Cl2 B.兩個鈉原子:Na2C.構成NaCl的離子:Na+、Cl- D.H2O中氫元素的化合價:5.下列有關鈉元素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屬于非金屬元素 B.原子序數為11C.相對原子質量為22.99g D.Na+中有11個電子6.電解熔融NaCl制取Na的化學反應屬于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7.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過程中,下列裝置和操作正確的是 A.取樣 B.溶解 C.過濾 D.測pH8.研發了多種用于石油化工生產的催化劑的科學家是A.閔恩澤 B.門捷列夫 C.道爾頓 D.張青蓮9.“拉風箱,夯鐵錘”,三國名士嵇康留下“柳下鍛鐵”的典故。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A.風箱拉動過程為燃燒增加了可燃物B.拉風箱時火爐中的溫度維持在煤的著火點之上C.火爐中的藍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燒產生的D.“鍛鐵”的目的是降低生鐵中的含碳量10.推理與歸納是化學學習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A.同種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所以質子數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種元素B.金剛石和石墨的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們的性質一定相同C.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物質是鹽,所以鹽中一定含有金屬元素D.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11.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錯誤的是A.干冰易升華——作制冷劑 B.石墨有導電性——作電極C.氧氣能支持燃燒——作燃料 D.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作干燥劑12.同學們在學習了溶液的內容后,在家里按照下圖所示流程,自制了一根“棒棒糖”。下列對制作流程的分析(不考慮水的蒸發)正確的是溫度/℃ 10 20 60蔗糖溶解度/g 181 202 486A.溶解過程中,攪拌可以增大蔗糖的溶解度B.丙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蔗糖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小:丙>乙>丁D.丁中析出蔗糖的質量為19g13.以水滑石為載體,光照下使甲烷和水催化產生氫氣的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物的分子個數比為1:1B.生成物的質量比為11:4C.反應后氫原子的數目減少D.反應過程中水發生了還原反應14.科學探究是獲取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本質的重要實踐活動。下列探究能達成目的的是①證明木炭中含碳元素②比較反應速率③驗證碳酸受熱易分解④探究中和反應放熱A.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5.已知:。將硫化亞銅(Cu2S)和銅粉的固體混合物在空氣中灼燒,充分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1.6g,所得固體在高溫條件下與CO充分反應,生成13.2gC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參加反應的O2的質量為1.6gB.灼燒后生成的SO2的質量為3.2gC.原混合物中Cu2S和Cu的質量比為5:2D.最終得到銅的質量為12.8g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16.(10分)茶韻悠長唐代陸羽煎茶“清湯綠葉,味鮮醇,香撲鼻”。《茶經》中記載“風能興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銅鑄之”。(1)“香撲鼻”,說明分子在_________。(2)“火能熟水”說明燃燒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熱量。(3)“漉水囊”可將茶葉與茶水分離,類似于基本實驗中的_________操作。妙手回春爐甘石始載于《外丹木草》,主要成分為碳酸鋅(ZnCO3)和堿式碳酸鋅[Zn2(OH)2CO3],炮制后主要成分為氧化鋅(ZnO),可作為外用藥使用。(4)鋅元素屬于人體必需的__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5)氧化鋅、碳酸鋅、堿式碳酸鋅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藥效高低與鋅元素的含量相關,含量越高,抑菌活性效果越好。相同質量的三種物質,抑菌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6)堿式碳酸鋅加熱后分解為三種氧化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匠心巧工南宋詩人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蜀中有夾瓷盞……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竅,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如圖是夾瓷盞的結構剖面圖。(7)夾瓷盞是一種古代器物,通常由內外兩層瓷胎夾著一層金屬箔制成。陶瓷屬于_________材料(選填“高分子材料”、或“無機非金屬材料”)。(8)夾瓷盞的燈芯可用棉線或動物的毛發撮合制作,鑒別棉線和動物的毛發可用________的方法。(9)關于夾瓷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填序號)。A.參加燃燒的反應物只有油B.夾層中的空氣或清水,降低燈油的溫度,減少燈油的損耗C.“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說明使用過程中下層盞中的水需要定期補充17.(9分)氧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制氧氣①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a,b。②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O2,發生裝置應選用(填字母序號),能用C裝置收集O2的原因是。③用加熱KMnO4制取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若選用D裝置收集一瓶O2,其驗滿的方法是。(2)家庭自制氧氣興趣小組設計用如E裝置的自制“制氧機”獲得O2。①使用時,在左瓶中依次加入適量水、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左瓶中黑色粉末翻騰、液體渾濁,瓶壁溫熱;右瓶水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右瓶中水的作用是(寫一個即可)。②使用完,左瓶中的MnO2可用過濾、、烘干等操作回收。18.(10分)某實驗小組設計如下實驗對過氧化氫分解進行探究。(1)探究影響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①對比實驗,探究H2O2濃度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②對比實驗甲和丙,探究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③實驗丁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④利用圖1裝置完成實驗甲、丁、戊,測得反應過程中錐形瓶內氣體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推測實驗甲對應的是(填a、b或c),能證明H2O2溶液濃度對H2O2分解反應速率有影響的證據是。(2)探究硫酸銅中影響H2O2分解速率的粒子①硫酸銅等物質對H2O2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實驗小組同學猜想硫酸銅中影響H2O2分解速率的粒子,可能是Cu2+,也可能是(填離子符號)。②實驗小組同學進行如下實驗:實驗a和b中試管內都幾乎看不到氣泡,插入試管的帶火星木條都不復燃。實驗c中試管內有很多氣泡,插入試管的帶火星木條復燃。由此可推知,硫酸銅中影響H2O2分解速率的粒子是。③關于催化劑,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一個化學反應只能有一種催化劑b.催化劑在化工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數化工生產都有催化劑參與c.閔恩澤院士研發了多種用于石油化工生產的催化劑,為我國煉油催化劑制造技術奠定了基礎19.(11分)腐是中華傳統美食,興趣小組開展自制豆腐的實踐活動。(1)豆腐制作過程如下:挑選黃豆→水浸→磨漿→過濾→煮漿→點鹵→壓制成型→切塊。①種植大豆過程中,施加的肥料磷酸二氫鉀(KH2PO4)屬于肥(填氮、磷、鉀或復合)。②“水浸”時,需用軟水。我們常用(填物質名稱)來區分硬水和軟水。(2)點鹵時,需要用鹽類凝固劑,一般使用石膏(主要成分為CaSO4)或鹽鹵(主要成分為MgCl2)。查閱資料:a. 20℃時,CaSO4的溶解度是0.255g,MgCl2的溶解度是54.6g。b. 飽和CaSO4溶液與1%的NaOH溶液不反應。為了探究某傳統豆腐制作過程中的鹽類凝固劑是哪一種,同學們從豆腐作坊取來一包凝固劑,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 操作 現象 結論Ⅰ 取2g凝固劑于燒杯中,加入20mL水,用玻璃棒攪拌 該包凝固劑是氯化鎂Ⅱ 取少量實驗Ⅰ的鹵水于試管中,滴加1%的氫氧化鈉溶液 有同學提出,還可以選擇其他試劑鑒別是哪一種凝固劑,下列試劑可選用的是(填字母)。A.KNO3溶液 B.NaCl溶液 C. Ba(NO3)2溶液 D.稀鹽酸(3)海水蘊藏著豐富的資源,下圖是從海水中提取氯化鎂的流程。①從海水中提取粗鹽時,采用的結晶方法是;用海水提取粗鹽后的母液來制取MgCl2比海水更好,其理由是。②步驟Ⅰ中,為了降低工業生產的成本,試劑X應選擇表格中的。試劑 NaOH Ba(OH)2 Ca(OH)2 KOH價格(元/噸) 2400 5300 850 5500③步驟Ⅱ中,在獲取的Mg(OH)2中加入試劑Y(填化學式)進行酸化。④熱重分析法是程序控制溫度下測量物質的質量與溫度的關系的一種實驗技術。MgCl2 6H2O晶體直接在空氣中灼燒的熱重曲線如圖。MgCl2 6H2O在空氣中受熱脫水時,先失去部分水,過程中有堿式氯化鎂[Mg(OH)Cl]生成。試通過計算確定500℃時固態物質的化學式:。(寫出計算過程)參考答案1. B【解析】A、生活廢水中含有有害物質,直接向河水中排放會造成水體污染,不合題意;B、及時清理河道垃圾可以防止水體污染,符合題意;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業用水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不合題意;D、過度繁殖水生植物會造成水體污染,不合題意。故選:B。2. B【解析】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占78%、氧氣占21%、稀有氣體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氣體和雜質占0.03%。A、O2占21%,不是體積分數最大的氣體,故選項錯誤;B、N2占78%,是體積分數最大的氣體,故選項正確;C、CO2占0.03%,不是體積分數最大的氣體,故選項錯誤;D、稀有氣體占0.94%,不是體積分數最大的氣體,故選項錯誤。故選B。3. C【解析】A、銅屬于金屬單質,是由銅原子直接構成的,故A錯誤;B、氯化鈉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故B錯誤;C、水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故C正確;D、金剛石屬于固態非金屬單質,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故D錯誤。故選C。4.C5.B6.B【解析】4.A、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必須小寫,故氯元素表示為:Cl,不符合題意;B、原子用元素符號表示,多個原子就是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上相應的數字,故兩個鈉原子表示為:2Na,不符合題意;C、氯化鈉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該離子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上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號在后,帶一個電荷時,1通常省略,多個離子,就是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上相應的數字;故填:Na+、Cl-,符合題意;D、水中氫元素顯+1價,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學式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標在數字前面。故水中氫元素的化合價表示為:,不符合題意。故選C;5.A、由“金”字旁可知,鈉元素屬于金屬元素,不符合題意;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故鈉的原子序數為11,符合題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單位為“1”,常省略不寫,故鈉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2.99,不符合題意;D、在原子中,質子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鈉離子是鈉原子失去最外層1個電子后形成的,故鈉離子中含有11-1=10個電子,不符合題意。故選B;6.A、化合反應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不符合題意;B、由化學方程式可知,電解熔融氯化鈉制取鈉的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符合題意;C、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不符合題意;D、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不符合題意。故選B。7. B【解析】A、取用固體粉末狀試劑時,瓶塞要倒放,應用藥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觸試劑,圖中瓶塞沒有倒放,圖中所示操作錯誤;B、溶解操作應在燒杯中進行,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圖中所示操作正確;C、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圖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未靠在燒杯內壁,圖中所示操作錯誤;D、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不能將pH試紙伸入待測液中,以免污染待測液,圖中所示操作錯誤。故選B。8. A【解析】A、閔恩澤主要貢獻是為我國煉油催化劑制造技術奠定了基礎,該選項符合題意;B、門捷列夫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了元素周期表,該選項不符合題意;C、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張青蓮對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了貢獻,該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9. A【解析】A、風箱拉動過程中,增加空氣的流通,提供更多的氧氣(助燃物),而非可燃物,故選項說法不合理;B、拉風箱可以增加氧氣的流通,使煤燃燒更充分,從而維持火爐中的溫度在煤的著火點之上,故選項說法合理;C、煤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燒產生藍色火焰,因此火爐中的藍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燒產生的,故選項說法合理;D、生鐵和鋼都是鐵的合金,生鐵中的含碳量在2%~4.3%之間,鋼的含碳量在0.03~2%之間,所以,生鐵和鋼的本質區別是含碳量不同,“鍛鐵”的目的是利用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降低生鐵中的含碳量,故選項說法合理。故選A。10. A【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同種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質子數相同的原子也一定是同種元素。符合題意;B、金剛石和石墨的組成元素相同,但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質差異較大。不符合題意;C、鹽是由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不含金屬元素)與酸根陰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物質是鹽,但鹽中不一定含有金屬元素,如NH4Cl。不符合題意;D、中和反應是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不符合題意;故選A。11. C【解析】A、干冰升華吸熱,能使周圍溫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劑,不符合題意;B、石墨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可用作電極,不符合題意;C、氧氣具有助燃性,可支持燃燒,但是氧氣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符合題意;D、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劑,不符合題意。故選C。12. C【解析】A、攪拌只能加快蔗糖的溶解速率,不能增大蔗糖的溶解度,溶解度只與溫度等因素有關,故A錯誤;B、在 60℃時,蔗糖的溶解度是 486g,向 200g 蔗糖中加入一定量水,丙中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飽和溶液,故B錯誤;C、由蔗糖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數據可知:10℃、20℃、60℃蔗糖溶解度依次增大,丙燒杯中蔗糖全部溶解,20℃時乙燒中有蔗糖未溶解,10℃丁燒杯中未溶解蔗糖質量更多,上述蔗糖溶液的質量分數為:丙>乙>丁,故C正確;D、燒杯中水的質量未知,10℃時,丁燒杯內水溶解的蔗糖質量無法求出,竹簽上析出的蔗糖質量無法求出,故D錯誤。故選:C。13. D【分析】由圖可知,該反應為甲烷和水在催化劑和太陽能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解析】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物中甲烷和水的分子個數比為:1:2,不符合題意;B、該反應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氫氣的質量比為:44:8=11:2,不符合題意;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故反應后氫原子的數目不變,不符合題意;D、該反應中,水失去氧,屬于氧化劑,發生了還原反應,符合題意。故選D。14. A【解析】①酒精燃燒也會生成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該實驗不能證明木炭中含有碳元素,故①錯誤;②圖示實驗中,酸的種類不同,大理石的表面積大小不同,變量不唯一,不可以比較反應速率,故②錯誤;③二氧化碳通入水中,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碳酸溶液加熱后,溶液由紅色變為紫色,說明碳酸受熱易分解,故③正確;④由于稀鹽酸中含有水,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也會放熱,也會導致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減小,析出氫氧化鈣,也會觀察到飽和石灰水變渾濁,所以該實驗不能探究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故④錯誤;故選:A。15.C【分析】將硫化亞銅和銅粉的固體混合物在空氣中灼燒,硫化亞銅和氧氣反應:,160份質量的硫化亞銅轉化為160份質量的氧化銅,反應后固體質量不變,銅和氧氣反應:,128份質量的銅轉化為160份質量的氧化銅,固體質量增加,由題干信息可知,充分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1.6g,則增加的質量為與銅粉反應的氧氣的質量。解:該混合物中銅粉的質量以及銅粉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的質量為:所得固體在高溫條件下與CO充分反應,生成13.2g二氧化碳,所得固體為氧化銅所得氧化銅固體及最后生成銅的質量為:;則硫化亞銅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的質量為:24g-8g=16g混合物中硫化亞銅的質量以及硫化亞銅消耗氧氣的質量及生成二氧化硫的質量為:。【解析】A、由分析可知,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6.4g+1.6g=8g,不符合題意;B、由分析可知,灼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質量為6.4g,不符合題意;C、由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硫化亞銅與銅的質量比為:16g:6.4g=5:2,符合題意;D、由分析可知,最終得到銅的質量為19.2g,不符合題意。故選C。16.(1)分子在不斷運動(2)放出(3)過濾(4)微量(5)氧化鋅/ZnO(6)Zn2(OH)2CO32ZnO+H2O+CO2↑(7)無機非金屬材料(8)灼燒聞氣味(9)A【解析】(1)由于分子在不斷運動,所以能聞到茶的香味,即香撲鼻(2)由于燃燒放出熱量,所以“火能熟水”;(3)由于過濾是將不溶于液體的固體與液體分開的方法,“漉水囊”可將茶葉與茶水分離,類似于過濾。(4)鋅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小于0.01%,屬于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故填:微量;(5)藥效高低與鋅元素的含量相關,含量越高,抑菌活性效果越好,其中氧化鋅中鋅元素的質量分數為;碳酸鋅中鋅元素的質量分數為;堿式碳酸鋅中鋅元素的質量分數為,因此相同質量的三種物質,抑菌效果最好的是氧化鋅,故填:氧化鋅或ZnO;(6)堿式碳酸鋅加熱后分解為三種氧化物,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三種氧化物為氧化鋅、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2(OH)2CO32ZnO+H2O+CO2↑,故填:Zn2(OH)2CO32ZnO+H2O+CO2↑。(7)陶瓷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8)棉線灼燒有燒紙的氣味,毛發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則可通過灼燒聞氣味的方法鑒別。(9)A、油和炷屬于可燃物,則參加燃燒的反應物有油和炷,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夾層中的空氣或清水可以起到隔熱作用,降低燈油的溫度,減少燈油因受熱蒸發等造成的損耗,該選項說法正確;C、油燃燒放熱,水受熱會蒸發,則使用過程中下層盞中的水需要定期補充,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17.(1)①錐形瓶酒精燈②A O2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③2KMnO4K2MnO4+MnO2+O2↑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導管口n處,若復燃,則滿(2)①過濾雜質、凈化氧氣、濕潤氧氣、降低溫度或觀察氧氣輸出速度等(合理即可)②洗滌【解析】(1)①標號a儀器的名稱:錐形瓶;b為酒精燈。②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該反應的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不需加熱,屬于固、液混合不加熱型,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O2,發生裝置應選用A,能用C裝置收集O2的原因是O2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③高錳酸鉀加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若用D裝置收集氧氣,氧氣應從m端通入,當n端有氧氣逸出,說明氧氣集滿,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檢驗其收集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于n端口,若木條復燃,則氧氣集滿;(2)①氧氣不易溶于水,右瓶中水的作用是過濾雜質、凈化氧氣、濕潤氧氣、降低溫度或觀察氧氣輸出速度等;②二氧化錳不溶于水,左瓶中的二氧化錳可通過過濾、洗滌、烘干等操作回收。18.(1)①甲、乙/丁、戊②溫度③④a 反應過程中瓶內氣體壓強相同時,實驗b和實驗c所用時間不同/相同時間時,實驗b和實驗c的瓶內壓強不同(2)①②銅離子/Cu2+③bc【解析】(1)①對比實驗中要控制變量,實驗甲、乙(或丁、戊)過氧化氫濃度不同,其他條件均相同,對比可知H2O2濃度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②甲、丙中只有溫度不同,其他條件均相同,則為探究溫度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③實驗丁中,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④丁、戊均加有二氧化錳,甲中沒有,則甲實驗反應最慢,故實驗甲對應的為a;實驗丁、戊中過氧化氫溶液濃度不同,其他條件均相同,且由圖可知,反應過程中瓶內氣體壓強相同時,實驗b和實驗c所用時間不同或相同時間時,實驗b和實驗c中瓶內壓強不同,則能證明H2O2溶液濃度對H2O2分解反應速率有影響。(2)①硫酸銅是由銅離子和硫酸根構成的,則影響H2O2分解速率的粒子也可能為。②硫酸溶液中也含有硫酸根,實驗a和b中試管內都幾乎看不到氣泡,插入試管的帶火星木條都不復燃,則說明硫酸根幾乎不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率。實驗c中試管內有很多氣泡,插入試管的帶火星木條復燃。由此可推知,硫酸銅中影響H2O2分解速率的粒子是Cu2+。③a、一個化學反應不只有一種催化劑,如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反應中,硫酸銅、二氧化錳均為催化劑,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催化劑在化工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數化工生產都有催化劑參與,該選項說法正確;c、閔恩澤院士研發了多種用于石油化工生產的催化劑,為我國煉油催化劑制造技術奠定了基礎,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c。19.(1)①復合②肥皂水(2)凝固劑全部溶解生成白色沉淀 C(3)①蒸發結晶母液比海水中富含鎂離子②Ca(OH)2③HCl ④MgCl2 2H2O【解析】(1)①磷酸二氫鉀中含有氮元素、磷元素,屬于復合肥;②向水樣中加入肥皂水,振蕩,泡沫較多、浮渣較少為軟水,反之為硬水,故可用肥皂水區分硬水與軟水;(2)根據20℃時,硫酸鈣的溶解度是0.255g,氯化鎂的溶解度是54.6g,根據實驗結論該包凝固劑為氯化鎂,則取2g凝固劑于試管中,加入10ml水,充分振蕩,可觀察到固體全部溶解;根據20℃時,硫酸鈣的溶解度是0.255g,而飽和CaSO4溶液與1%的NaOH溶液不反應,然后根據實驗結論該包凝固劑為氯化鎂,取鹵水少量于試管中,滴加1%的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白色沉淀和氯化鈉,則可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A、KNO3溶液和硫酸鈣、氯化鎂均不反應,不能鑒別,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NaCl溶液和硫酸鈣、氯化鎂均不反應,不能鑒別,該選項不符合題意;C、Ba(NO3)2溶液和硫酸鈣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鎂,硝酸鋇和氯化鎂不反應,現象不同,可以鑒別,該選項符合題意;D、稀鹽酸和硫酸鈣、氯化鎂均不反應,不能鑒別,該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3)①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故從海水中提取粗鹽時,采用的結晶方法是蒸發結晶;用海水提取粗鹽后的母液來制取MgCl2比海水更好,是因為母液比海水中富含鎂離子;②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生成等量氫氧化鎂(以58t為例)需要各物質的價格為,則在工業生產中為了降低成本,試劑①最好選擇表格中的Ca(OH)2,是因為利用該物質價格最低;③步驟Ⅱ中,在獲取的Mg(OH)2中加入試劑Y進行酸化后形成氯化鎂,稀鹽酸為酸與氫氧化鎂反應生成氯化鎂為水,故填HCl;④500℃時,剩余固體質量為2.62g,損失質量為1.44g,設500℃時固態物質的化學式為MgCl2 xH2O,,,解得x=2,故500℃時固態物質的化學式為MgCl2 2H2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