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仿真卷化學 (試題卷)注意事項:1.化學試卷共兩大題17小題,滿分40分。化學與物理的考試時間共120分鐘。2.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試題卷”共4頁,“答題卡”共2頁。3.請務必在“答題卡”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是無效的。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每小題的4個選項中只有1個符合題意)1.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下列做法中不正確的是A. 節水節電養好習慣 B. 禁止使用化肥和農藥C. 植樹造林加強綠化 D. 減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2. 某學校食堂為學生準備的午餐食譜如圖所示:下列同學們為自己安排的午餐食譜中,不合理的是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⑤3. 鐵及其合金是目前使用最廣泛金屬材料。鐵元素的原子序數是26,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鐵元素是金屬元素 B. 鐵原子有26個電子C. 生鐵的硬度大于純鐵 D. 鐵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4. 下列屬于利用物質的化學性質開展勞動實踐活動的是A. 用漏勺從鍋中撈取小湯圓 B. 用鹽酸去除鐵架臺上的鐵銹C. 用活性炭制作簡易凈水器 D. 用稀有氣體制作霓虹燈5. 下列圖標或實驗儀器的名稱正確的是A. 液體加熱 B. 洗手C. 研缽 D. 分液漏斗6. 碰碰香是一種常見的室內盆栽植物,因觸碰后可散發出令人舒適的香氣而得名。碰碰香的香味物質中含量最多的是檸檬烯(C10H16)。下列關于檸檬烯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 檸檬烯由碳元素和氫元素組成 B. 檸檬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36gC. 檸檬烯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D. 檸檬烯由10個碳原子和16個氫原子構成7. 粗鹽提純的實驗中,下列操作錯誤的是A. 粗鹽溶液過濾后,如果濾液仍然渾濁,應該再過濾一次B. 把蒸發皿放在鐵圈上,直接用酒精燈加熱C 加熱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液體D. 當蒸發皿中的水全部蒸干時,再停止加熱8. 汽車尾氣中的兩種有害氣體在催化劑和受熱條件下能發生反應,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該反應的催化劑一定是二氧化錳B. 在上述反應物和產物中,共有兩種氧化物C. 該反應將兩種有害氣體轉化為無毒氣體D.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9. 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對水的作用與荷葉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著。將玻璃放在蠟燭火焰上方,表面會沉積一層黑色物質———炭黑,該方法可獲得一種能用于手機觸屏的超疏水性材料。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超疏水性材料屬于合成材料B. 黑色物質是由石蠟不充分燃燒產生的C. 黑色物質能與O 發生燃燒反應D. 鐵質輸水管的內壁若采用該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銹蝕10. 推理是根據已有的事實與結論推出新的判斷的思維方法。下列根據事實或結論進行的推理或判斷中,正確的是選項 事實或結論 推理或判斷A 堿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的一定是堿B 含碳元素的物質充分燃燒會生成 燃燒能生成的物質一定含碳元素C 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酸與堿的反應D 化學變化常伴隨能量的變化 有能量變化的一定是化學變化A. A B. B C. C D. D11. 現有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葡萄糖溶液,下列關于此溶液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溶質是葡萄糖,溶劑是水 B. 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9C. 將10g葡萄糖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該溶液 D. 取出50g此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10%12. 如圖所示,下列膠頭滴管內的液體滴入錐形瓶中,不會引起氣球膨脹的是選項 A B C D膠頭滴管內的液體 溶液 稀鹽酸錐形瓶內的固體 CaO 大理石A. A B. B C. C D.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5小題,共28分)13. 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液態陽光”,是指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以甲醇為代表的液態燃料和有機化學品。它可以取代傳統化石能源,實現二氧化碳的循環利用?!耙簯B陽光”概念示意圖如下。2020年,我國“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投產運行。該項目由太陽能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三個基本單元構成。標志著我國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備液體燃料邁出了工業化的第一步。甲醇作為“液態陽光”首要目標產物,能生產乙酸、烯烴等化學品,能用作內燃機燃料,也能用于燃料電池產生電能,還能通過重整反應釋放出氫氣。(1)“液態陽光”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2)“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_________(填化學式)和。(3)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制甲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4)相比氫氣,液體燃料甲醇的優點有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14. 已知過氧化鈉是一種淡黃色固體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劑,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與 Na2O2 反應放出O2,供給人的正常生命活動,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某同學利用該反應原理制取氧氣,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裝置①中 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種,若用固體與稀鹽酸制取,應該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填圖2中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為收集純凈干燥的O2,圖1裝置③中盛放的試劑為_______________,裝置④中盛放的試劑為濃硫酸,⑤中收集方法可選用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A.排水集氣法 B.向下排空氣法 C.向上排空氣法 D.真空袋收集法(3)當觀察到圖1裝置②中_______________時,證明與反應完全,此時應停止通 。(4)若將高錳酸鉀裝入圖2裝置A中制取氧氣,則還需進行的改進是____________________。15. 以黃銅廢料為原料制備石綠的一種流程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查閱資料】①黃銅廢料中含銅84%~86%,含鋅14%~16%,雜質總量≤0.3%。②59℃時,向5%的碳酸鈉溶液中加入8%的硫酸銅溶液,可制得產率較高的石綠固體。(1)黃銅廢料“預處理”后,使用稀硫酸酸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寫出銅與稀硫酸、過氧化氫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3)步驟2獲得的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有Cu2+和_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4)“系列操作”包括過濾、洗滌、干燥等。干燥時溫度過高會發生如下反應:,R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5)本實驗中,提高石綠產率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16. 化學社團對“稀鹽酸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濃度的變化”產生了興趣,并進行以下探究。【知識回顧】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形成鹽酸,鹽酸是無色液體。(1)打開濃鹽酸的瓶塞,瓶口會產生白霧,說明濃鹽酸具有____________性,敞口放置濃度會減小。任務一:探究稀鹽酸敞口久置后濃度的變化(2)取兩份等體積的質量分數為1%的稀鹽酸,分別標記為A溶液和B溶液,A溶液密封保存,B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氣中,兩周后分組進行如下實驗。請完成表格。實驗序號 操作 現象 分析 結論① 取樣,用pH計分別測量A、B溶液的pH 測得 A 溶液的 pH 為0.6,B溶液的pH為0.5 酸性更強的是_____(選填“A”或“B”)溶液 稀 鹽酸敞 口久置后濃度變大② 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試管盛足量且等量的碳酸氫鈉粉末,用規格相同的注射器將等體積的 A、B溶液全部快速注入試管(如圖所示) 試管內均產生氣泡,固體減少,反應結束后,盛B溶液的注射器活塞上升的高度更_____(選填“高”或“低”)③ 分別取5 mL等濃度的 NaOH 溶液于兩支試管中,各滴加2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 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 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將放置兩周后的 A、B溶液分別逐滴滴入上述兩支試管中邊滴邊振蕩,當溶液恰好變為無色時,記錄所加溶液的滴數 所加滴數更多的是____(選填“A”或“B”)溶液任務二:探究稀鹽酸敞口久置后濃度會變大的原因(3)在相同的條件下,將20.0g水和20.0g稀鹽酸分別置于相同規格的燒杯中,并敞口存放于空氣中,燒杯中物質的質量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所示。時間 敞口前 敞口1天后 敞口2天后水的質量/g 20.0 14.2 11.4稀鹽酸的質量/g 20.0 14.9 129根據上述實驗數據分析,稀鹽酸敞口久置后濃度變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4)請重新設計一個與實驗①②③不同的實驗方案,證明敞口久置后的稀鹽酸濃度會變大,實驗方案如下:________________。17. 根據國家標準(GB/T19790)對一次性筷子要求,經換算,合格一次性筷子浸出量應低于0.6mg/g。為檢測某一次性筷子的:殘留量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取一次性筷子樣品2g,剪成小段取其浸取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實驗中消耗氫氧化鈉1mg,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計算該樣品中:的質量。(2)該樣品中:殘留量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國家標準。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仿真卷化學 (試題卷)注意事項:1.化學試卷共兩大題17小題,滿分40分。化學與物理的考試時間共120分鐘。2.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試題卷”共4頁,“答題卡”共2頁。3.請務必在“答題卡”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是無效的。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每小題的4個選項中只有1個符合題意)1.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下列做法中不正確的是A. 節水節電養好習慣 B. 禁止使用化肥和農藥C. 植樹造林加強綠化 D. 減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答案】B【解析】【詳解】A、節水節電能節約資源,正確。B、完全禁止化肥和農藥不現實,應合理使用而非禁止,錯誤。C、植樹造林可改善生態環境,正確。D、減少塑料制品能降低污染,正確。故選:B。2. 某學校食堂為學生準備的午餐食譜如圖所示:下列同學們為自己安排的午餐食譜中,不合理的是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⑤【答案】D【解析】【詳解】米飯、饅頭中富含糖類,紅燒肉、紅燒魚中富含蛋白質、油脂以及少量無機鹽,炒青椒、蘋果中富含維生素,以上各種食物中都含有水。人類攝取的食物中必須含有適量的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①③④、①⑤⑥、②④⑤這三種組合中都含有人體需要的六大基本營養素,這三種午餐食譜合理;②③⑤這種組合中,②能提供糖類,③⑤能提供蛋白質、油脂和無機鹽,這些食物中都含有水,但該組合中缺少提供維生素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該午餐食譜不合理。故選D。3. 鐵及其合金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金屬材料。鐵元素的原子序數是26,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鐵元素是金屬元素 B. 鐵原子有26個電子C. 生鐵的硬度大于純鐵 D. 鐵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答案】D【解析】【詳解】A、鐵元素是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選項正確;B、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中),鐵原子有26個電子,選項正確;C、生鐵是鐵合金,合金硬度大于純金屬,所以生鐵的硬度大于純鐵,選項正確;D、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鋁,而非鐵,選項錯誤。故選D。4. 下列屬于利用物質的化學性質開展勞動實踐活動的是A. 用漏勺從鍋中撈取小湯圓 B. 用鹽酸去除鐵架臺上的鐵銹C. 用活性炭制作簡易凈水器 D. 用稀有氣體制作霓虹燈【答案】B【解析】【詳解】A、用漏勺撈湯圓是利用湯圓不溶于水及湯圓是固體且大小大于漏勺孔洞,沒有利用化學性質;B、鹽酸與鐵銹(主要成分氧化鐵)反應生成新物質氯化鐵、水,利用了鹽酸能和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性質,利用化學性質。C、用活性炭制作簡易凈水器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性是物理性質,沒有利用化學性質;D、用稀有氣體制作霓虹燈利用稀有氣體通電發光的物理性質,沒有利用化學性質;故選:B。5. 下列圖標或實驗儀器的名稱正確的是A. 液體加熱 B. 洗手C. 研缽 D. 分液漏斗【答案】C【解析】【詳解】A、所示圖標是易燃物標志,不是液體加熱標志,A 錯誤。B、所示圖標是腐蝕品標志,不是洗手標志,B 錯誤。C、對應的儀器名稱是研缽,C 正確。D、所示儀器是長頸漏斗,不是分液漏斗,分液漏斗有活塞,D 錯誤。故選:C。6. 碰碰香是一種常見的室內盆栽植物,因觸碰后可散發出令人舒適的香氣而得名。碰碰香的香味物質中含量最多的是檸檬烯(C10H16)。下列關于檸檬烯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 檸檬烯由碳元素和氫元素組成 B. 檸檬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36gC. 檸檬烯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D. 檸檬烯由10個碳原子和16個氫原子構成【答案】A【解析】【詳解】A. 檸檬烯的化學式為,僅含碳(C)和氫(H)兩種元素,物質由元素組成,正確;B、相對分子質量單位為“1”,不應帶單位“g”。檸檬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錯誤;C.、碳元素質量分數為,氫為,碳的質量分數最大。錯誤;D、檸檬烯由檸檬烯分子構成,一個檸檬烯分子由10個C原子和16個H原子構成。錯誤;故選:A。7. 粗鹽提純的實驗中,下列操作錯誤的是A. 粗鹽溶液過濾后,如果濾液仍然渾濁,應該再過濾一次B. 把蒸發皿放在鐵圈上,直接用酒精燈加熱C. 加熱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液體D. 當蒸發皿中的水全部蒸干時,再停止加熱【答案】D【解析】【詳解】A、過濾的目的是分離固體和液體,如果還渾濁,說明濾液中還有固體,需重新過濾,故選項操作正確;B、蒸發皿可以直接用酒精燈加熱,故選項操作正確;C、加熱時,溶液飛濺,用玻璃棒攪拌可以使其受熱均勻,防止飛濺,故選項操作正確;D、蒸發結晶時,出現大量晶體后,停止加熱用余熱繼續加熱烘干,可防止加熱過度導致固體飛濺,故選項操作錯誤。故選:D。8. 汽車尾氣中的兩種有害氣體在催化劑和受熱條件下能發生反應,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該反應的催化劑一定是二氧化錳B. 在上述反應物和產物中,共有兩種氧化物C. 該反應將兩種有害氣體轉化為無毒氣體D.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答案】C【解析】【詳解】A、二氧化錳不是所有反應的催化劑,該反應的催化劑不一定是二氧化錳,催化劑具有專一性,對于特定的反應,有特定的催化劑,故A錯誤;B、氧化物是指含有兩種元素,且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由圖可知,該反應的反應物為CO和NO,生成物為CO2和N2,共有三種氧化物,故B錯誤;C、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有毒,二氧化碳和氮氣無毒,反應物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為二氧化碳和氮氣,該反應將兩種有害氣體轉化為可參與大氣循環的無毒氣體,故C正確;D、由圖可知,該反應為一氧化碳與一氧化氮在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D錯誤。故選C。9. 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對水的作用與荷葉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著。將玻璃放在蠟燭火焰上方,表面會沉積一層黑色物質———炭黑,該方法可獲得一種能用于手機觸屏的超疏水性材料。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超疏水性材料屬于合成材料B. 黑色物質是由石蠟不充分燃燒產生C. 黑色物質能與O 發生燃燒反應D. 鐵質輸水管的內壁若采用該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銹蝕【答案】A【解析】【詳解】A. 超疏水性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碳單質),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而合成材料通常指有機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因此A錯誤。B. 石蠟(烴類)不充分燃燒會生成炭黑,B正確。C. 炭黑(碳)在高溫下可與O2反應生成CO2,屬于燃燒反應,C正確。D. 超疏水材料可隔絕鐵與水接觸,從而防止銹蝕,D正確。故選:A。10. 推理是根據已有的事實與結論推出新的判斷的思維方法。下列根據事實或結論進行的推理或判斷中,正確的是選項 事實或結論 推理或判斷A 堿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的一定是堿B 含碳元素的物質充分燃燒會生成 燃燒能生成的物質一定含碳元素C 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酸與堿的反應D 化學變化常伴隨能量的變化 有能量變化的一定是化學變化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詳解】A、堿溶液顯堿性使酚酞變紅,但顯堿性的不一定是堿(如碳酸鈉溶液,屬于鹽),故A錯誤。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生成CO2的物質必含碳元素,推理正確,故B正確。C、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酸堿反應(如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故C錯誤。D、能量變化可能伴隨物理變化(如冰融化吸熱),故D錯誤。故選:B。11. 現有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葡萄糖溶液,下列關于此溶液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溶質是葡萄糖,溶劑是水 B. 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9C. 將10g葡萄糖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該溶液 D. 取出50g此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為10%【答案】C【解析】【詳解】A. 葡萄糖溶液中溶質葡萄糖,溶劑為水,正確。B. 溶質質量=100g×10%=10g,溶劑質量=100g-10g=90g,質量比1:9,正確。C. 10g葡萄糖溶于100g水,總質量110g,溶質質量分數≈9.09%≠10%,錯誤。D. 溶液具均一性,取任意體積濃度均為10%,正確。故選:C.12. 如圖所示,下列膠頭滴管內的液體滴入錐形瓶中,不會引起氣球膨脹的是選項 A B C D膠頭滴管內的液體 溶液 稀鹽酸錐形瓶內的固體 CaO 大理石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詳解】A、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瓶內氣體增多,壓強增大,氣球膨脹,故A不符合題意;B、CaO與H2O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放熱,瓶內溫度升高,增大,氣球膨脹,故B不符合題意;C、稀鹽酸與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瓶內氣體增多,壓強增大,氣球膨脹,故C不符合題意;D、NH4NO3固體溶于水吸收熱量,瓶內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氣球變癟,故D符合題意。故選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5小題,共28分)13. 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液態陽光”,是指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以甲醇為代表的液態燃料和有機化學品。它可以取代傳統化石能源,實現二氧化碳的循環利用?!耙簯B陽光”概念示意圖如下。2020年,我國“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投產運行。該項目由太陽能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三個基本單元構成。標志著我國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備液體燃料邁出了工業化的第一步。甲醇作為“液態陽光”首要目標產物,能生產乙酸、烯烴等化學品,能用作內燃機燃料,也能用于燃料電池產生電能,還能通過重整反應釋放出氫氣。(1)“液態陽光”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2)“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_________(填化學式)和。(3)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制甲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4)相比氫氣,液體燃料甲醇的優點有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答案】(1)太陽能(合理即可)(2)H2O (3)(4)更易儲存和運輸(合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上述資料可知,“液態陽光”是指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以甲醇為代表的液態燃料和有機化學品,故填:太陽能(合理即可);【小問2詳解】由短文可知,“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由太陽能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三個基本單元構成。所以,該項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水(H2O)和CO2,故填:H2O;【小問3詳解】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小問4詳解】氫氣貯存和運輸較困難,相比氫氣,液體燃料甲醇的優點有更易儲存和運輸、安全性高等,故填:更易儲存和運輸(合理即可)。14. 已知過氧化鈉是一種淡黃色固體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劑,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與 Na2O2 反應放出O2,供給人的正常生命活動,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某同學利用該反應原理制取氧氣,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裝置①中 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種,若用固體與稀鹽酸制取,應該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填圖2中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為收集純凈干燥的O2,圖1裝置③中盛放的試劑為_______________,裝置④中盛放的試劑為濃硫酸,⑤中收集方法可選用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A.排水集氣法 B.向下排空氣法 C.向上排空氣法 D.真空袋收集法(3)當觀察到圖1裝置②中_______________時,證明與反應完全,此時應停止通 。(4)若將高錳酸鉀裝入圖2裝置A中制取氧氣,則還需進行的改進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①. C ②. 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要加熱(2) ①. 氫氧化鈉溶液 ②. D(3)淺黃色固體全部變白(4)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解析】【小問1詳解】碳酸氫鈉固體粉末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為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選C,故填:C;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要加熱;【小問2詳解】二氧化碳與Na2O2反應放出O2中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為收集純凈干燥的O2,裝置③中盛放的試劑為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氣體;裝置④中盛放的試劑為濃硫酸,吸水干燥;再用真空袋收集,防止混入水蒸氣和其他氣體,故填:氫氧化鈉溶液;D;【小問3詳解】過氧化鈉是一種淺黃色固體粉末,碳酸鈉是白色粉末,故當觀察到裝置②中淺黃色固體全部變成白色時,證明與反應完全,此時應停止通,故填:淺黃色固體全部變白;【小問4詳解】若將高錳酸鉀裝入圖2裝置A中制取氧氣,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該反應適用于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選A,還需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防止加熱時固體粉末進入導管,故填: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15. 以黃銅廢料為原料制備石綠的一種流程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查閱資料】①黃銅廢料中含銅84%~86%,含鋅14%~16%,雜質總量≤0.3%。②59℃時,向5%的碳酸鈉溶液中加入8%的硫酸銅溶液,可制得產率較高的石綠固體。(1)黃銅廢料“預處理”后,使用稀硫酸酸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寫出銅與稀硫酸、過氧化氫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3)步驟2獲得的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有Cu2+和_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4)“系列操作”包括過濾、洗滌、干燥等。干燥時溫度過高會發生如下反應:,R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5)本實驗中,提高石綠產率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答案】(1)除鋅 (2)(3)H+ (4)CuO(5)控制溫度(合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鋅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而銅不與稀硫酸反應,所以使用稀硫酸酸浸的目的是為了除鋅,故填:除鋅;【小問2詳解】銅與稀硫酸、過氧化氫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小問3詳解】銅與稀硫酸、過氧化氫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且步驟1后加入的是過量的稀硫酸,所以步驟2獲得的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有Cu2+和H+,故填:H+;【小問4詳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有2個Cu、5個O、2個H和1個C,反應后有3個O、2個H和1個C,則2個R分子中含有2個Cu、2個O,則R的化學式為CuO,故填:CuO;【小問5詳解】結合[查閱資料]本實驗中,提高石綠產率采取的措施有控制溫度、選擇合適濃度的碳酸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等,故填:控制溫度(合理即可)。16. 化學社團對“稀鹽酸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濃度的變化”產生了興趣,并進行以下探究。【知識回顧】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形成鹽酸,鹽酸是無色液體。(1)打開濃鹽酸的瓶塞,瓶口會產生白霧,說明濃鹽酸具有____________性,敞口放置濃度會減小。任務一:探究稀鹽酸敞口久置后濃度的變化(2)取兩份等體積的質量分數為1%的稀鹽酸,分別標記為A溶液和B溶液,A溶液密封保存,B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氣中,兩周后分組進行如下實驗。請完成表格。實驗序號 操作 現象 分析 結論① 取樣,用pH計分別測量A、B溶液的pH 測得 A 溶液的 pH 為0.6,B溶液的pH為0.5 酸性更強的是_____(選填“A”或“B”)溶液 稀 鹽酸敞 口久置后濃度變大② 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試管盛足量且等量的碳酸氫鈉粉末,用規格相同的注射器將等體積的 A、B溶液全部快速注入試管(如圖所示) 試管內均產生氣泡,固體減少,反應結束后,盛B溶液注射器活塞上升的高度更_____(選填“高”或“低”)③ 分別取5 mL等濃度的 NaOH 溶液于兩支試管中,各滴加2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 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 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將放置兩周后的 A、B溶液分別逐滴滴入上述兩支試管中邊滴邊振蕩,當溶液恰好變為無色時,記錄所加溶液的滴數 所加滴數更多的是____(選填“A”或“B”)溶液任務二:探究稀鹽酸敞口久置后濃度會變大的原因(3)在相同的條件下,將20.0g水和20.0g稀鹽酸分別置于相同規格的燒杯中,并敞口存放于空氣中,燒杯中物質的質量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所示。時間 敞口前 敞口1天后 敞口2天后水的質量/g 20.0 14.2 11.4稀鹽酸的質量/g 20.0 14.9 12.9根據上述實驗數據分析,稀鹽酸敞口久置后濃度變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4)請重新設計一個與實驗①②③不同的實驗方案,證明敞口久置后的稀鹽酸濃度會變大,實驗方案如下: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揮發 (2) ①. B ②. 高 ③. NaOH+HCl=NaCl+H2O ④. A(3)水的蒸發速率比氯化氫的揮發速率快(4)分別取等量的鋅粒于兩支試管中,再分別加入等體積的敞口久置后的稀鹽酸和原稀鹽酸,觀察產生氣泡的速率(合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打開濃鹽酸的瓶塞,瓶口會產生白霧。這是因為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形成了鹽酸小液滴,從而產生白霧現象。這種現象說明濃鹽酸具有揮發性。由于氯化氫不斷揮發,敞口放置時鹽酸的濃度會減小。【小問2詳解】①pH 越小,溶液酸性越強。測得 A 溶液的 pH 為 0.6,B 溶液的 pH 為 0.5,因為 0.5<0.6,所以酸性更強的是 B 溶液。②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H2O+CO2↑。B 溶液酸性更強,即 B 溶液中氯化氫的濃度更大,等體積的 A、B 溶液與足量碳酸氫鈉反應時,B 溶液產生的二氧化碳更多,所以盛 B 溶液的注射器活塞上升的高度更高。③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④ A 溶液的 pH 為 0.6,B 溶液的 pH 為 0.5, A 溶液酸性較弱,則A溶液中氫離子濃度較小,故A 溶液需要滴加更多的量才能使氫氧化鈉溶液恰好變為無色。【小問3詳解】觀察表格中的數據,水和稀鹽酸在敞口存放過程中質量都減少。水會因蒸發而質量減小,稀鹽酸中的氯化氫會揮發導致質量減小。由于水的蒸發速率比氯化氫的揮發速率快,這就使得稀鹽酸中溶劑減少的相對量比溶質減少的相對量多,根據溶質質量分數=,溶劑減少相對更多,溶液質量減小,溶質質量分數增大,所以稀鹽酸敞口久置后濃度變大。【小問4詳解】要證明敞口久置后的稀鹽酸濃度會變大,我們可以利用酸與金屬反應的性質。鋅是一種活潑金屬,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化學方程式為Zn+2HCl=ZnCl2+H2↑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稀鹽酸濃度越大,與鋅反應產生氫氣的速率越快。所以實驗方案為:分別取等量的鋅粒于兩支試管中,再分別加入等體積的敞口久置后的稀鹽酸和原稀鹽酸,觀察產生氣泡的速率,若加入敞口久置后的稀鹽酸的試管中產生氣泡的速率更快,則證明敞口久置后的稀鹽酸濃度變大。17. 根據國家標準(GB/T19790)對一次性筷子的要求,經換算,合格一次性筷子浸出量應低于0.6mg/g。為檢測某一次性筷子的:殘留量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取一次性筷子樣品2g,剪成小段取其浸取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實驗中消耗氫氧化鈉1mg,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計算該樣品中:的質量。(2)該樣品中:殘留量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國家標準。【答案】(1)解:設2g筷子樣品中SO2的質量為。=08mg答:該樣品中SO2的質量是0.8mg。(2)符合【解析】【小問1詳解】詳見答案。【小問2詳解】該樣品中SO2殘留量=,所以該樣品中SO2殘留量符合國家標準。故填:符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中考三?;瘜W試題.docx 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中考三?;瘜W試題(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