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春【教學目標】文化自信:感受朱自清筆下春的生機與活力,體會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增強對中華文化中自然審美傳統的認同,領略經典散文的文化魅力。語言運用:積累文中優美詞匯和精妙語句,如“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提升語言表達的生動性。思維能力:分析文章結構,理解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春天的思路,培養邏輯思維與文本解讀能力。審美創造:欣賞文中描繪的春景圖,激發審美想象,嘗試仿照文中寫法描繪其他季節景色。【教學重難點】重點:體會作者對春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學習文中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難點:理解作者如何通過細膩筆觸將春天寫得生動形象,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在你們的記憶中,春天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春天留給你的最深刻印象。(請幾位同學發言)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季節,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都對春天情有獨鐘,留下了許多贊美春天的佳作。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他筆下的春天有著怎樣獨特的魅力。(板書課題及作者)二、作者及背景介紹作者介紹:朱自清,原名自華,號實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江蘇省東海縣(今連云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后隨父定居揚州,是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他的散文風格獨特,語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摯深沉,代表作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背景介紹:《春》這篇文章創作于 1933 年 7 月,當時作者朱自清剛剛結束歐洲漫游回國,與陳竹隱女士締結美滿姻緣,而后喜得貴子,同時出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人生可謂處于春風得意之時。在這種心境下,朱自清先生用他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春景圖,抒發了對春天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做好標記。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詞:朗潤、醞釀、賣弄、喉嚨、應和、嘹亮、烘托、靜默、風箏、抖擻、健壯、黃暈、窠巢 (請幾位同學認讀,糾正讀音)重點講解易錯字詞:“醞釀” 的 “釀” 字右邊是 “良”,不要寫成 “艮”;“窠巢” 指鳥獸昆蟲的窩,“窠” 字筆畫較多,要注意書寫規范。思考問題,理清文章結構引導學生思考:文章圍繞 “春” 寫了哪些內容?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學生自主思考后,小組討論交流。小組代表發言,明確文章結構:第一部分(第 1 段):盼春。開篇點題,總領全篇,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第二部分(第 2 - 7 段):繪春。依次描繪了春回大地的總輪廓以及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五幅春景圖,展現了春天的蓬勃生機。第三部分(第 8 - 10 段):贊春。作者用三個比喻句,贊美春天的新、美、力,深化了文章主題。四、精讀課文,賞析語言與寫作手法(一)盼春(第 1 段)學生齊讀第 1 段:思考這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引導分析:“盼望著,盼望著” 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強調了作者對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春天的腳步近了”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春天比作人,生動形象地寫出春天即將到來,給人以親切感。朗讀指導:在朗讀這一段時,要讀出急切、欣喜的語氣,“盼望著” 要重讀,“近了” 語調要上揚,體現出春天臨近的喜悅。(二)繪春春草圖(第 3 段)學生默讀春草圖,思考問題: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春草?突出了春草怎樣的特點?小組討論后回答:從情態、質地、顏色、長勢四個方面描寫春草。“偷偷地”“鉆” 寫出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態,突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軟綿綿的” 寫出春草的質地柔嫩;“綠綠的” 寫出春草的顏色,展現其生機勃勃;“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寫出春草的長勢,突出其多。重點賞析句子:“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偷偷地” 賦予小草以人的情態,寫出小草在不經意間生長的情景,“鉆” 字生動地表現出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將 “嫩嫩的,綠綠的” 放在句末,起到強調的作用,突出小草嫩綠的特點。寫法借鑒:作者通過細致觀察,從多個角度描寫春草,同時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春草形象更加生動。我們在寫作中也可以借鑒這種方法,讓所描寫的事物更加鮮活。朗讀指導:朗讀時,要讀出輕快、活潑的語氣,表現出春草的生機與活力,“偷偷地”“鉆” 要重讀,“嫩嫩的,綠綠的” 語調稍輕,讀出喜愛之情。春花圖(第 4 段)聽錄音朗讀春花圖,思考問題:作者描寫了春花的哪些特點?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引導學生分析:春花的特點有:多(“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艷(“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甜(“花里帶著甜味兒”)。運用的修辭手法有擬人(“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比喻(“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通感(“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由味覺聯想到視覺)。重點賞析句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一個 “鬧” 字,不僅寫出了蜜蜂的聲音,還表現出蜜蜂忙碌、熱鬧的景象,側面烘托出春花的繁多、艷麗和香甜,使畫面更加生動有趣。寫法借鑒: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從視覺、味覺、聽覺等多個角度描寫春花,還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實寫春花,虛寫果實),使春花圖更加豐富多彩。我們在寫作中可以學習這種多角度描寫和虛實結合的方法。朗讀指導:朗讀時,要讀出歡快、熱烈的語氣,表現出春花盛開的熱鬧景象,“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鬧” 等詞要重讀,讀出春花的活力。春風圖(第 5 段)學生齊聲朗讀春風圖,思考問題:作者是怎樣描寫春風的?突出了春風的什么特點?引導分析:作者從觸覺、嗅覺、聽覺三個角度描寫春風。觸覺上,“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將春風比作母親的手,生動地寫出春風的柔和;嗅覺上,“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寫出春風中充滿了各種氣息,給人以清新之感;聽覺上,“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通過描寫鳥兒的歌聲、輕風流水聲、牧童的笛聲,展現出春風中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氛圍。重點賞析句子:“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這句話引用詩句,同時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春風比作母親的手,既寫出了春風的溫暖,又體現出春風的輕柔,給人以親切、溫馨的感覺。寫法借鑒:作者調動多種感官,將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寫得有形、有味、有聲,讓讀者如臨其境。我們在描寫景物時,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使描寫更加生動、形象。朗讀指導:朗讀時,語調要輕柔、舒緩,表現出春風的柔和與溫暖,“撫摸”“醞釀” 等詞要讀得輕柔,“賣弄”“應和”“嘹亮” 等詞要讀出歡快的感覺。春雨圖(第 6 段)學生自由朗讀春雨圖,思考問題:作者筆下的春雨有什么特點?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小組討論后回答:春雨的特點是細密、輕盈、綿長(“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運用的寫作手法有比喻(“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擬人(“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側面烘托(“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通過燈光烘托出雨夜的寧靜)。重點賞析句子:“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春雨比作牛毛、花針、細絲,形象地寫出春雨細密、閃爍、綿長的特點,“斜織” 一詞準確地表現出春雨在微風中飄落的形態,“薄煙” 則營造出一種朦朧的美感。寫法借鑒: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側面烘托的手法,描繪出春雨的獨特魅力。我們在寫作中可以學習這種對景物細致入微的描寫方法以及烘托手法的運用。朗讀指導:朗讀時,語調要輕柔、舒緩,讀出春雨的細密和輕柔,“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要讀得輕快,“靜默”“烘托” 等詞要讀得輕柔,體現出雨夜的寧靜。迎春圖(第 7 段)請一位同學朗讀迎春圖,其他同學思考問題:這一段描繪了怎樣的畫面?人們的活動體現了怎樣的精神狀態?引導分析:這一段描繪了春天里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迎接春天的熱鬧畫面。從 “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可以看出,人們在春天里充滿了活力,精神抖擻,積極投入到新一年的生活和工作中,展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重點賞析句子:“‘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這句話引用俗語,點明了春天在一年中的重要意義,表達了人們對春天的珍惜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情感。寫法借鑒:作者通過描寫人們的活動,從側面烘托出春天的活力,使文章主題得到進一步升華。我們在寫作中可以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使所表達的內容更加豐富、深刻。朗讀指導:朗讀時,要讀出歡快、積極的語氣,表現出人們迎接春天的喜悅和對生活的熱情,“趕趟兒”“舒活”“抖擻” 等詞要重讀,讀出活力。(三)贊春(第 8 - 10 段)學生齊讀贊春部分,思考問題:作者把春天比作了什么?這三個比喻句分別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點?引導分析:作者把春天比作 “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剛落地的娃娃” 突出春天的 “新”,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充滿了生機與希望;“小姑娘” 突出春天的 “美”,如小姑娘般嬌艷動人,姿態優美;“健壯的青年” 突出春天的 “力”,有著無窮的力量,充滿活力。重點賞析句子:“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他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三個比喻句構成排比,從不同角度贊美了春天,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寫法借鑒:作者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贊美了春天,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感染力。我們在寫作中可以學習運用這種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動、富有文采。朗讀指導:朗讀時,語調要逐漸上揚,充滿激情,讀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三個比喻句要分別突出 “新”“美”“力” 的特點,“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 要重讀,讀出春天的活力與魅力。五、總結歸納知識總結寫作思路:文章按照盼春、繪春、贊春的順序,描繪了春天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語言特色: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通感等,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時,作者善于從多個角度描寫景物,調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使讀者如臨其境。寫作手法:作者在描寫景物時,運用了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側面烘托等寫作手法,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生動,主題更加突出。情感升華:春天是美好的,它充滿了生機與希望。作者通過對春天的贊美,告訴我們要珍惜時光,積極向上,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不斷進步。六、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分享自己收集的關于春天的詩詞:請幾位同學背誦并簡要賞析自己喜歡的春天詩詞,進一步感受古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寫作練習:請同學們仿照《春》的寫作手法,以 “秋天” 為主題,寫一篇短文,描繪秋天的景色,字數在 300 字左右。要求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從多個角度進行描寫,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獨特感受。課堂展示與交流:請幾位同學朗讀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然后進行評價,提出優點和建議,最后老師進行總結和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