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下14文言文二則《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單元主題:科學精神語文要素:1.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2.展開想象,寫科幻故事。教學目標:【文化自信】1.感受《列子·湯問》中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智慧,增強對經典文言文的興趣與認同;2.體會中華文化中“思辨求真”的精神。 【語言運用】1.會寫“辯”字,辨析“辯、辨、辮”等形近字;理解“決”“為”等詞義,積累語言;2.結合注釋理解文言詞句,能復述故事內容。 【思維能力】1.分析兩小兒如何通過具體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的;2.通過“思維九宮格”探究孔子“不能決”的原因,培養批判性思維;3.參與辯論活動,學會用證據支持觀點。 【審美創造】1.通過角色扮演和辯斗表演,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美與思辨美;2.仿寫情境對話,體會故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結合注釋理解文言詞句,能復述故事內容;感受《列子·湯問》中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智慧,體會中華文化中“思辨求真”的精神。 教學過程:一、初步感知,激發興趣1.自主預習: (1)完成預學單:《兩小兒辯日》原文及注釋。①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用“△”標出不理解的詞句(如“探湯”“滄滄涼涼”)。 ③用“?”提出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疑問(如“孔子為何不能決?”)。 (2)科普鏈接:觀看短視頻《為什么太陽早上大、中午熱?》,記錄科學解釋的關鍵詞。 2.交流預習成果: (1)字詞 ①完成“辯、辨、辮”字形辨析表(附例詞:辯論、分辨、辮子)。 ②查字典標注“為”字的多音(wéi/wèi)及文中讀音。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wéi)。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wéi)。 孰為汝多知乎(wèi)。③強調“汝、知”等的讀音。 (2)指名朗讀【設計意圖】讀通讀順文言文,為理解文言文打基礎;讓學生就文言文提問以及觀看視頻資料,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二、深度探究,落實要素活動一:聚焦題目,由“辯”而啟1.這篇文言文選自哪里?(《列子·湯問》)2.解題①抓文言文題眼,誰來說一說題目中的“辯”字所為何意 (引導學生注意中間的部件“言字旁”,意在說明辯字的本意就是說話,辯論。注意幾個“辨、辨、辮”。)解釋課題,引導質疑。3.“辯”意旨辯論。那是誰在辯論呢 辯論的是什么 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比較吵架和辯斗的不同。【設計意圖】以中華經典《列子.湯問》導入,激勵學生去閱讀中華經典故事,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進行了傳統文化的熏陶。接下來抓文言文題眼,引入課題,解釋課題,提綱擊領。“疑則有進”,引導學生去質疑,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活動二:梳理課文,明“辯”觀點1.指名讀文2.根據意思試著讀節奏。3.理解“車蓋、盤盂”等詞語的意思。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內容。4.四個“一兒曰”是四個小孩兒嗎?給這四句話歸歸類。預設: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5.找一找兩小兒的觀點、舉的事例和依據,完成助學單。人物 觀點 事例 依據一兒 另一兒 6.全班交流人物 觀點 事例 依據一兒 晨近中遠 大如車蓋,如盤盂 遠小近大另一兒 晨遠中近 蒼涼、探湯 遠涼近熱7.練習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8.指導朗讀(1)讀出兩小兒的自信。(2)對比朗讀課文和整理后的內容,談感受。(3)讀出辯論的語氣。①交流,辯斗的秘籍。(神情堅定、氣勢十足、聲音洪亮、動作有力。②辨斗動作、語氣指導:雙手叉腰、步步緊過、手指天空、雙手推開。③師生合作表演辯斗。④小組練習辯斗,生生合作表演辯斗,班內匯報。⑤演讀,學生合作表演辯斗。9.練習背誦【設計意圖】讓學生以讀通、讀順、讀出味道為學習文言文的起點,注重朗讀方法的指導。羅才軍老師說“文言文的教學,讀為第一要義”在多次誦讀中,學生既了解了文言文的特點,又為進一步學習文言文打下了基礎。活動三:拓展資料,感悟道理1.關注孔子(1) 學生思考孔子為什么不能決 (2)小組討論:在思維九宮格中寫出“孔子不能決也”的原因。不理解 害怕打擊孩子 真的不知道沒有研究過 孔子不能決也 不能判斷面子不好看 需要時間探究 ……預設:孔子:實事求是、謙虛謹慎2.關注兩小兒:你想對兩小兒說些什么 (善于觀察、大膽質疑)3.結合預學時觀看的視頻材料,扮演現代孔子,說服其中一個小兒。材料一:太陽為什么看起來早上大,中午小 因為早上日出的時候,以樹枝和山丘為參照物,看起來就比較大;中午太陽在遼闊的天空下,沒有什么參照物,看起來小。但實際上早上和中午的太陽一樣大。材料二:為什么中午感覺更熱 因為早上斜射,熱量比較分散,感覺比較涼。到中午直射,熱量集中,感覺比較熱。其實日出與日中太陽離我們是一樣近的。例:你好,我是“現代孔子”,我認為你的觀點是不對的,因為……【設計意圖】借助表格,通過討論,了解孔子和兩小兒的人物形象,借助課外視頻資料,解開辯日之謎。三、拓展延伸,學習表達1.仿寫,領悟道理。(1)創設情境:“兩小兒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天真的笑、譏笑、嘲笑等)(2)假如你是孔子,你會說些什么 子曰: 預設: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子曰:學無止境。子曰:真是后生可畏呀!2.拓展挑戰我不懼“奇葩說”—請同學們運用以學的思維方法說一說:看故事書和動畫片哪個更好 【設計意圖】大教育家葉圣陶說:“課文的學習只是一個例子。”在日常教學中應該關注閱讀策略,緊扣單元主題,落實語文要素,用學生的主動探究豐盈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在思辯中成長。板書設計兩小兒辯日一兒 另一兒觀點 觀點日始近 日初遠日中遠 日中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