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田家炳實驗中學(臨泉縣教師進修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三?;瘜W試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田家炳實驗中學(臨泉縣教師進修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三?;瘜W試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高三化學試題
(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 1 Li 7 C 12 O 16 Al 27 Fe 56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共42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特別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下列有關非遺項目涉及的相關物質中,主要成分由硅酸鹽組成的是 ()
A.醴陵紅瓷     B.潮陽剪紙     C.天津麻花     D.曲陽大理石石雕
2.在巴黎奧運會舞臺上,科技與體育雙向奔赴,釋放更加迷人的魅力。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比賽場館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供電,可減少碳排放量
B.中國隊領獎服采用的環(huán)保再生纖維材料為有機高分子材料
C.乒乓球臺可變燈光系統(tǒng)的控制芯片主要成分為SiO2
D.生產橡膠彈性地板的原料天然橡膠是異戊二烯的聚合物
3.廣東人愛“飲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茶餅浸泡前要掰成小塊,可使之更快浸出茶香
B.使用沸水泡茶,可加速茶葉中物質的溶解
C.茶葉封裝時常附帶一包鐵粉,可減慢茶葉的氧化
D.某溫度下測得茶水的pH=6.6,則該茶水一定呈酸性
4. 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下列勞動項目與所述的化學知識沒有關聯(lián)的是 ()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
A 分析員用X射線衍射儀區(qū)分普通玻璃和水晶 普通玻璃屬于非晶體,水晶屬于晶體
B 泳池管理員用漂粉精對游泳池進行消毒 含氯消毒劑具有強酸性
C 實驗員用加熱法分離I2和NaCl I2易升華
D 維修工用NaOH和鋁粉疏通廚衛(wèi)管道 Al與NaOH溶液反應產生H2
5.化學是實驗的科學,下列有關實驗設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A B C D
實驗設計
目的 制備Fe膠體 配制溶液時移液 探究CH4與Cl2的取代反應 進行噴泉實驗
6.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事實解釋錯誤的是 ()
選項 事實 解釋
A SF6在常溫常壓下為氣體 SF6分子為正八面體形的非極性分子
B 表面活性劑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張力 表面活性劑在水面形成單分子膜,破壞了水分子間的氫鍵
C 聚乳酸可用于免拆型手術縫合線、人造皮膚支架 聚乳酸中含有酯基,易降解
D 石墨粉常作潤滑劑 石墨層內碳原子的2p軌道存在肩并肩重疊
7.已知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22.4 L HCl氣體中H+數(shù)目為NA
B.15 g甲基所含有的電子數(shù)是10NA
C.1.0 L 1.0 mol/L的Na2CO3溶液中C的數(shù)目為1.0NA
D.0.1 mol 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離子總數(shù)等于0.3NA
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結構單元
B.利用鹽析的方法可將蛋白質從溶液中分離
C.根據纖維在火焰上燃燒產生的氣味,可以鑒別蠶絲與棉花
D.苯酚、乙醇、硫酸銅、氫氧化鈉和硫酸銨均能使蛋白質變性
9.銀飾用久了表面會有一層Ag2S而發(fā)黑,將銀飾與Al片接觸并加入NaCl溶液,可以除去銀飾表面的Ag2S,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l是負極
B.陽離子向銀飾移動
C.若有0.9 g Al反應,最多能復原0.1 mol Ag2S
D.Ag2S表面發(fā)生反應:Ag2S+2e-2Ag+S2-
10.下圖是短周期某種非金屬元素的價類二維圖,其中e是a和d的反應產物。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
A.b和c均不是酸性氧化物          B. 可存在a→b→c→d的轉化
C.常溫下,d的濃溶液不能與鐵發(fā)生反應    D. 可用與強堿的反應來檢驗e中的陽離子
11.Mg3N2是一種淺黃色粉末,極易水解,常用于制備超硬、耐高溫的氮化物。實驗室通過CuO氧化 NH3制得N2,再與鎂反應得到 Mg3N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裝置A中分液漏斗中的溶液可以是濃氨水
B.裝置C中氧化劑與還原劑反應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3
C.裝置D中濃硫酸表現(xiàn)酸性和吸水性
D.Mg3N2水解的方程式為:Mg3N2+6H2O3Mg(OH)2+2NH3↑
12.《本草綱目》記載的中藥連錢草具有散瘀消腫、清熱解毒等作用,其有效成分之一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該化合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分子中有5個手性碳原子
B.苯環(huán)上的一氯代物為7種
C.能發(fā)生取代反應、消去反應、加聚反應
D.1 mol該化合物最多與6 mol H2發(fā)生加成反應
13.下列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及解釋與結論都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解釋與結論
A 將乙醇與濃硫酸共熱至170 ℃,所得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KMnO4溶液褪色 乙醇發(fā)生消去反應,氣體中只含有乙烯
B 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熱,加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至沸騰 有磚紅色沉淀產生 淀粉發(fā)生水解,產物具有還原性
C 向甲苯中滴入適量濃溴水,振蕩,靜置 溶液上層呈橙紅色,下層幾乎無色 甲苯萃取溴所致
D 將少量某物質滴加到新制的銀氨溶液中,水浴加熱 有銀鏡生成 說明該物質一定是醛
14.某研究所構建了Zn-CO2新型二次電池,該電池以Zn和多孔Pd納米片為兩極材料,分別以KOH和NaCl溶液為電解液,工作原理如圖所示。雙極膜中的H2O解離成H+和O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極電勢高于b極
B.當雙極膜中解離1 mol H2O時,外電路轉移2 mol電子
C.放電時,總反應為:Zn+CO2+2OH-+2H2OZn+HCOOH
D.充電時,雙極膜中OH-移向a極,H+移向b極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8分??忌凑找笞鞔?。
15.(14分)某學習小組將Cu與H2O2的反應設計為原電池,并進行相關實驗探究?;卮鹣铝袉栴}:
Ⅰ.實驗準備
(1)稀硫酸的配制
①配制100 mL 0.3 mol/L的H2SO4溶液,需6 mol/L H2SO4溶液的體積為  mL。
②在實驗室配制上述溶液的過程中,下圖所示儀器,需要用到的是  (填儀器名稱)。
(2)Cu與H2O2在酸性條件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Ⅱ.實驗探究
【實驗任務】利用相關原電池裝置進行實驗,探究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影響因素。
【查閱資料】其他條件相同時,參與原電池反應的氧化劑(或還原劑)的氧化性(或還原性)越強,原電池的電壓越大。
【進行實驗】
(3)利用下表所示裝置進行實驗1~4,記錄數(shù)據。
裝置 實驗序號 燒杯中所加試劑 電壓表讀數(shù)
30% H2O2 0.3 mol/L H2SO4 H2O
V/mL V/mL V/mL
1 30.0 — 10.0 U1
2 30.0 1.0 9.0 U2
3 30.0 2.0 8.0 U3
4 35.0 1.0 V1 U4
已知:本實驗條件下,對電壓的影響可忽略。
①根據表中信息,補充數(shù)據:V1=  。
②由實驗2和4可知,U2  U4(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說明其他條件相同時,H2O2溶液的濃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強。
(4)由(3)中實驗結果U3>U2>U1,小組同學對“電壓隨pH減小而增大”可能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兩種猜想:
猜想1:酸性條件下,H2O2的氧化性隨pH減小而增強。
猜想2:酸性條件下,Cu的還原性隨pH減小而增強。
為驗證猜想,小組同學在(3)中實驗1~4的基礎上,利用下表裝置進行實驗5~7,并記錄數(shù)據。
裝置 實驗序號 操作 電壓表讀數(shù)
5 — U5
6 ①向  (填“左”或“右”)側燒杯中滴加5.0 mL 0.3 mol/L H2SO4溶液 U6
7 向另一側燒杯中滴加5.0 mL 0.3 mol/L H2SO4溶液 U7
②實驗結果為:U5≈U6、  ,說明猜想2不成立,猜想1成立。
(5)已知Cu與H2O2反應時,加入氨水可形成深藍色的。小組同學利用(4)中實驗5的裝置繼續(xù)探究,向左側燒杯中滴加5.0 mL一定濃度的氨水,相比實驗5,電壓表讀數(shù)增大,分析該電壓表讀數(shù)增大的原因:          。
【實驗結論】物質的氧化性(或還原性)強弱與其濃度、pH等因素有關。
16.(15分)目前新能源技術被不斷利用,高鐵電池技術就是科研機構著力研究的一個方向。
(1)高鐵酸鉀—鋅電池(堿性介質)是一種典型的高鐵電池,則該種電池負極材料是  。
(2)工業(yè)上常采用NaClO氧化法生產高鐵酸鉀(K2FeO4),K2FeO4在堿性環(huán)境中穩(wěn)定,在中性和酸性條件下不穩(wěn)定。反應原理為:
Ⅰ.在堿性條件下,利用NaClO氧化Fe(NO3)3制得Na2FeO4:3NaClO+2Fe(NO3)3+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
Ⅱ.Na2FeO4與KOH反應生成K2FeO4,主要的生產流程如下:
①寫出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          。
②請寫出生產流程中“轉化”(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      。
③該反應是在低溫下進行的,說明此溫度下Ksp(K2FeO4)  Ksp(Na2FeO4)(填“>”“<”或“=”)。
④“提純”K2FeO4中采用重結晶、洗滌、低溫烘干的方法,則洗滌劑最好選用  溶液(填選項)。
A.H2O    B.稀KOH溶液、異丙醇    C.NH4Cl、異丙醇    D.Fe(NO3)3、異丙醇
(3)已知K2FeO4在水溶液中可以發(fā)生:4Fe+10H2O 4Fe(OH)3+8OH-+3O2↑,則K2FeO4可以在水處理中的作用是      。
(4)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態(tài)圖如圖所示。
①若向pH=10的這種溶液中加硫酸至pH=2,HFe的分布分數(shù)的變化情況是      。
②若向pH=6的這種溶液中滴加KOH溶液,則溶液中含鐵元素的微粒中,      轉化為      。(填化學式)
17.(14分)“碳中和”引起各國的高度重視,正成為科學家研究的主要課題。利用CO2催化加氫制二甲醚,可以實現(xiàn)CO2的再利用,涉及以下主要反應:
Ⅰ.CO2+H2CO+H2O ΔH1
Ⅱ.2CO2+6H2CH3OCH3+3H2O ΔH2
相關物質及能量變化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1)反應Ⅱ的ΔH2=  ,該反應在 ?。ㄌ睢案邷亍薄暗蜏亍被颉叭魏螠囟取保┫履茏园l(fā)進行。
(2)恒壓條件下,CO2、H2起始量相等時,CO2的平衡轉化率和CH3OCH3的選擇性隨溫度變化如圖所示。已知:CH3OCH3的選擇性=×100%。
①300 ℃時,通入 CO2、H2各1 mol,平衡時 CH3OCH3的選擇性、CO2的平衡轉化率都為30%,平衡時生成 CH3OCH3的物質的量為  mol,此溫度下反應 Ⅰ 的平衡常數(shù)K= ?。ūA?位有效數(shù)字)。
②220 ℃時,CO2和H2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A點 CH3OCH3的選擇性為48%,不改變反應時間和溫度,一定能提高 CH3OCH3的選擇性的措施有      (任寫一種)。
(3)二氧化鈰立方晶胞如下圖所示,則鈰原子Ce在晶胞中的位置是      ;晶體中一個Ce周圍與其最近的O的個數(shù)為  。
18.(15分)某研究小組按以下路線對內酰胺F的合成進行了探索:
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安全角度考慮,A→B中應連有吸收裝置,吸收劑為      。
(2)C的名稱為      ,它在酸溶液中用甲醇處理,可得到制備 ?。ㄌ顦颂枺┑脑?。
a.滌綸    b.尼龍    c.維綸    d.有機玻璃
(3)下列反應中不屬于加成反應的有 ?。ㄌ顦颂枺?。
a.A→B    b.B→C    c.E→F
(4)寫出C→D的化學方程式       。
(5)已知(亞胺)。然而,E在室溫下主要生成G(),原因是          。
(6)已知亞胺易被還原。D→E中,催化加氫需在酸性條件下進行的原因是          ,若催化加氫時,不加入酸,則生成分子式為C10H19NO2的化合物H,其結構簡式為      。
答案與解析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共42分。
1. 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特別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下列有關非遺項目涉及的相關物質中,主要成分由硅酸鹽組成的是 (A)
A.醴陵紅瓷     B.潮陽剪紙     C.天津麻花     D.曲陽大理石石雕
解析:醴陵紅瓷屬于陶瓷制品,屬于硅酸鹽材料,A不符合題意;潮陽剪紙,紙張主要成分是纖維素,B不符合題意;天津麻花主要成分是淀粉,C不符合題意;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為CaCO3,D不符合題意。
2.在巴黎奧運會舞臺上,科技與體育雙向奔赴,釋放更加迷人的魅力。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比賽場館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供電,可減少碳排放量
B.中國隊領獎服采用的環(huán)保再生纖維材料為有機高分子材料
C.乒乓球臺可變燈光系統(tǒng)的控制芯片主要成分為SiO2
D.生產橡膠彈性地板的原料天然橡膠是異戊二烯的聚合物
解析:比賽場館使用可再生能源能減少CO2排放量,A正確;環(huán)保再生纖維材料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B正確;乒乓球臺可變燈光系統(tǒng)的控制芯片主要成分為Si,C錯誤;天然橡膠是以順-1,4-聚異戊二烯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單體為異戊二烯,D正確。
3.廣東人愛“飲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茶餅浸泡前要掰成小塊,可使之更快浸出茶香
B.使用沸水泡茶,可加速茶葉中物質的溶解
C.茶葉封裝時常附帶一包鐵粉,可減慢茶葉的氧化
D.某溫度下測得茶水的pH=6.6,則該茶水一定呈酸性
解析:茶餅浸泡前要掰成小塊,增大其與水的接觸面積,可使之更快浸出茶香,A正確;使用沸水泡茶,溫度升高,可加速茶葉中物質的溶解,B正確;茶葉封裝時常附帶一包鐵粉,鐵粉吸收包裝袋內的氧氣,可減慢茶葉的氧化,C正確;溶液呈酸性指氫離子濃度大于氫氧根離子濃度,某溫度下水的離子積未知,pH=6.6不能判斷溶液的酸堿性,D錯誤。
4. 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下列勞動項目與所述的化學知識沒有關聯(lián)的是 (B)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
A 分析員用X射線衍射儀區(qū)分普通玻璃和水晶 普通玻璃屬于非晶體,水晶屬于晶體
B 泳池管理員用漂粉精對游泳池進行消毒 含氯消毒劑具有強酸性
C 實驗員用加熱法分離I2和NaCl I2易升華
D 維修工用NaOH和鋁粉疏通廚衛(wèi)管道 Al與NaOH溶液反應產生H2
解析:X射線衍射法可以區(qū)分晶體和非晶體,普通玻璃屬于非晶體,水晶屬于晶體,A不符合題意;漂粉精中的次氯酸鈣具有強氧化性,故可用其對游泳池進行消毒,不是因為其具有強酸性,B符合題意;碘單質受熱升華,而NaCl受熱不升華、不分解,可以用加熱法分離,C不符合題意;Al與NaOH溶液反應產生H2,生成氣體膨脹可以疏通廚衛(wèi)管道,與所述的化學知識有關聯(lián),D不符合題意。
5.化學是實驗的科學,下列有關實驗設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C)
選項 A B C D
實驗設計
目的 制備Fe膠體 配制溶液時移液 探究CH4與Cl2的取代反應 進行噴泉實驗
解析:向沸水中滴加幾滴飽和的硝酸鐵溶液,繼續(xù)加熱煮沸至液體呈紅褐色,停止加熱,可以制得Fe(OH)3膠體,A不符合題意;該圖示操作可以配制100 mL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B不符合題意;CH4和Cl2發(fā)生取代反應,應該用漫射光照射混合氣體,不能用強光照射,以免發(fā)生爆炸,C符合題意;將膠頭滴管中的NaOH溶液擠入圓底燒瓶,SO2和NaOH溶液反應,燒瓶中壓強減小,和外界大氣之間產生壓強差,能夠形成噴泉,D不符合題意。
6.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事實解釋錯誤的是 (D)
選項 事實 解釋
A SF6在常溫常壓下為氣體 SF6分子為正八面體形的非極性分子
B 表面活性劑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張力 表面活性劑在水面形成單分子膜,破壞了水分子間的氫鍵
C 聚乳酸可用于免拆型手術縫合線、人造皮膚支架 聚乳酸中含有酯基,易降解
D 石墨粉常作潤滑劑 石墨層內碳原子的2p軌道存在肩并肩重疊
解析:SF6價層電子對為6,為正八面體的結構,是非極性分子,A正確;表面活性劑在水面形成單分子膜,破壞了水分子間的氫鍵,所以表面活性劑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張力,B正確;聚乳酸含有酯基發(fā)生水解反應,可用作可降解的材料,可用于免拆型手術縫合線、人造皮膚支架,C正確;石墨中層與層之間存在微弱的范德華力,易滑動,起潤滑作用,D錯誤。
7.已知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A.標準狀況下,22.4 L HCl氣體中H+數(shù)目為NA
B.15 g甲基所含有的電子數(shù)是10NA
C.1.0 L 1.0 mol/L的Na2CO3溶液中C的數(shù)目為1.0NA
D.0.1 mol 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離子總數(shù)等于0.3NA
解析:HCl氣體中不含氫離子,A錯誤; 15 g甲基為 1 mol,所含有的電子為9 mol,數(shù)目是9NA,B錯誤;碳酸根離子水解導致其數(shù)目小于NA,C錯誤;Na2O2、Na2O中均含有2個鈉離子和1個陰離子,則0.1 mol 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離子共0.3 mol,總數(shù)等于0.3NA,D正確。
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結構單元
B.利用鹽析的方法可將蛋白質從溶液中分離
C.根據纖維在火焰上燃燒產生的氣味,可以鑒別蠶絲與棉花
D.苯酚、乙醇、硫酸銅、氫氧化鈉和硫酸銨均能使蛋白質變性
解析:組成蛋白質的基本結構單元是氨基酸,A正確;蛋白質的鹽析是一個可逆過程,鹽析出來的蛋白質在水中仍能溶解,并不能影響其活性,采用多次鹽析和溶解,可以分離提純蛋白質,B正確;蛋白質在火焰上灼燒時能產生類似燒焦羽毛的特殊氣味,棉花等纖維素則無此現(xiàn)象,C正確;硫酸銨不是重金屬鹽,不使蛋白質變性,D錯誤。
9.銀飾用久了表面會有一層Ag2S而發(fā)黑,將銀飾與Al片接觸并加入NaCl溶液,可以除去銀飾表面的Ag2S,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Al是負極
B.陽離子向銀飾移動
C.若有0.9 g Al反應,最多能復原0.1 mol Ag2S
D.Ag2S表面發(fā)生反應:Ag2S+2e-2Ag+S2-
解析:該電池的本質是Al還原Ag2S,Al為還原劑,為負極,銀飾為正極,A正確;陽離子向正極銀飾方向移動,B正確;根據電子守恒,0.9 g Al反應,失0.1 mol e-,將有 0.05 mol Ag2S被還原,C錯誤;Ag2S被還原,發(fā)生反應方程式為Ag2S+2e-2Ag+S2-,D正確。
10.下圖是短周期某種非金屬元素的價類二維圖,其中e是a和d的反應產物。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C)
A.b和c均不是酸性氧化物          B. 可存在a→b→c→d的轉化
C.常溫下,d的濃溶液不能與鐵發(fā)生反應    D. 可用與強堿的反應來檢驗e中的陽離子
解析:根據短周期某種非金屬元素的價類二維圖可知,元素最高價+5價,最低價-3價,其中e是a和d的反應產物,則該圖為N元素的價類二維圖,a為NH3,b為NO,c為NO2或N2O4,d為HNO3,e為銨鹽NH4NO3。b和c分別是NO、NO2或N2O4,均不是酸性氧化物,A正確; a為NH3,b為NO,c為NO2或N2O4,d為HNO3,NH3催化氧化生成NO,NO和氧氣反應生成NO2,NO2和水反應生成HNO3,可存在a→b→c→d的轉化,B正確;d為HNO3,常溫下,濃硝酸能與鐵發(fā)生鈍化反應,C錯誤;銨鹽與強堿的反應生成氨氣,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據此檢驗e中的陽離子銨根離子,D正確。
11.Mg3N2是一種淺黃色粉末,極易水解,常用于制備超硬、耐高溫的氮化物。實驗室通過CuO氧化 NH3制得N2,再與鎂反應得到 Mg3N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
A.裝置A中分液漏斗中的溶液可以是濃氨水
B.裝置C中氧化劑與還原劑反應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3
C.裝置D中濃硫酸表現(xiàn)酸性和吸水性
D.Mg3N2水解的方程式為:Mg3N2+6H2O3Mg(OH)2+2NH3↑
解析:該實驗目的是利用N2與Mg加熱反應生成Mg3N2,A裝置中分液漏斗盛放的是濃氨水,濃氨水與生石灰混合放出NH3,B中堿石灰干燥NH3,C裝置中NH3與CuO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N2,裝置D中濃硫酸能夠吸收NH3、干燥N2,干燥的N2進入E裝置與Mg加熱反應生成Mg3N2,F(xiàn)裝置可以防止空氣中的CO2、H2O等進入裝置中與Mg反應,以此分析解答。裝置A中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濃氨水,流入燒瓶中與CaO接觸會產生NH3,A正確;C中發(fā)生反應3CuO+2NH33Cu+N2+3H2O,其中氨氣是還原劑,氧化銅是氧化劑,氧化劑與還原劑反應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B錯誤;裝置D中濃硫酸的作用除了干燥N2,還需要吸收NH3,故體現(xiàn)酸性和吸水性,C正確;Mg3N2水解時先產生鎂離子和氮負離子,然后水解產生氫氧化鎂和氨氣,對應方程式為Mg3N2+6H2O3Mg(OH)2+2NH3↑,D正確。
12.《本草綱目》記載的中藥連錢草具有散瘀消腫、清熱解毒等作用,其有效成分之一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該化合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C)
A.分子中有5個手性碳原子
B.苯環(huán)上的一氯代物為7種
C.能發(fā)生取代反應、消去反應、加聚反應
D.1 mol該化合物最多與6 mol H2發(fā)生加成反應
解析:如圖,有5個手性碳原子,A正確;根據結構簡式,苯環(huán)上的H都是不等效的,苯環(huán)上有7種H,故苯環(huán)上的一氯代物為7種,B正確;不含有碳碳雙鍵、碳碳三鍵,故不能發(fā)生加聚反應,C錯誤;分子中含有2個苯環(huán),1 mol該化合物最多與6mol H2發(fā)生加成反應,D正確。13.下列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及解釋與結論都正確的是 (C)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解釋與結論
A 將乙醇與濃硫酸共熱至170 ℃,所得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KMnO4溶液褪色 乙醇發(fā)生消去反應,氣體中只含有乙烯
B 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熱,加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至沸騰 有磚紅色沉淀產生 淀粉發(fā)生水解,產物具有還原性
C 向甲苯中滴入適量濃溴水,振蕩,靜置 溶液上層呈橙紅色,下層幾乎無色 甲苯萃取溴所致
D 將少量某物質滴加到新制的銀氨溶液中,水浴加熱 有銀鏡生成 說明該物質一定是醛
解析:乙醇的消去反應中,催化劑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使少量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生成碳單質,碳和濃硫酸之間會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具有還原性的二氧化硫氣體,該氣體也能使高錳酸鉀褪色,A錯誤;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熱,水解產物是葡萄糖,它和新制的Cu(OH)2懸濁液的反應必須在堿性環(huán)境下發(fā)生,驗證水解產物時必須先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使混合液變?yōu)閴A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懸濁液,B錯誤;甲苯和溴水之間不會發(fā)生取代反應,只有在鐵催化下才和純液溴反應,溴在甲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甲苯能夠萃取溴水中的溴,甲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上層呈橙紅色,下層幾乎無色,C正確;能夠發(fā)生銀鏡反應的物質具有醛基,但是不一定為醛,比如甲酸、甲酸酯都含有醛基,但是不屬于醛類,D錯誤。
14.某研究所構建了Zn-CO2新型二次電池,該電池以Zn和多孔Pd納米片為兩極材料,分別以KOH和NaCl溶液為電解液,工作原理如圖所示。雙極膜中的H2O解離成H+和O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a極電勢高于b極
B.當雙極膜中解離1 mol H2O時,外電路轉移2 mol電子
C.放電時,總反應為:Zn+CO2+2OH-+2H2OZn+HCOOH
D.充電時,雙極膜中OH-移向a極,H+移向b極
解析:放電時b極為正極,a極為負極,放電總反應為Zn+CO2+2OH-+2H2OZn(OH+HCOOH。由圖示信息可知,放電時b極為正極,a極為負極,b極電勢高于a極,A錯誤;當雙極膜中解離1 mol H2O時,外電路轉移1 mol電子,B錯誤;放電時b極為正極,a極為負極,放電總反應為Zn+CO2+2OH-+2H2OZn(OH+HCOOH,C正確;充電時,雙極膜中OH-移向b極(陽極),H+移向a極(陰極),D錯誤。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8分??忌凑找笞鞔?。
15.(14分)某學習小組將Cu與H2O2的反應設計為原電池,并進行相關實驗探究?;卮鹣铝袉栴}:
Ⅰ.實驗準備
(1)稀硫酸的配制
①配制100 mL 0.3 mol/L的H2SO4溶液,需6 mol/L H2SO4溶液的體積為 5.0 mL。
②在實驗室配制上述溶液的過程中,下圖所示儀器,需要用到的是 100 mL容量瓶 (填儀器名稱)。
(2)Cu與H2O2在酸性條件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Cu+H2O2+2H+Cu2++2H2O  。
Ⅱ.實驗探究
【實驗任務】利用相關原電池裝置進行實驗,探究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影響因素。
【查閱資料】其他條件相同時,參與原電池反應的氧化劑(或還原劑)的氧化性(或還原性)越強,原電池的電壓越大。
【進行實驗】
(3)利用下表所示裝置進行實驗1~4,記錄數(shù)據。
裝置 實驗序號 燒杯中所加試劑 電壓表讀數(shù)
30% H2O2 0.3 mol/L H2SO4 H2O
V/mL V/mL V/mL
1 30.0 — 10.0 U1
2 30.0 1.0 9.0 U2
3 30.0 2.0 8.0 U3
4 35.0 1.0 V1 U4
已知:本實驗條件下,對電壓的影響可忽略。
①根據表中信息,補充數(shù)據:V1= 4.0 。
②由實驗2和4可知,U2 小于 U4(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說明其他條件相同時,H2O2溶液的濃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強。
(4)由(3)中實驗結果U3>U2>U1,小組同學對“電壓隨pH減小而增大”可能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兩種猜想:
猜想1:酸性條件下,H2O2的氧化性隨pH減小而增強。
猜想2:酸性條件下,Cu的還原性隨pH減小而增強。
為驗證猜想,小組同學在(3)中實驗1~4的基礎上,利用下表裝置進行實驗5~7,并記錄數(shù)據。
裝置 實驗序號 操作 電壓表讀數(shù)
5 — U5
6 ①向 左?。ㄌ睢白蟆被颉坝摇保﹤葻械渭?.0 mL 0.3 mol/L H2SO4溶液 U6
7 向另一側燒杯中滴加5.0 mL 0.3 mol/L H2SO4溶液 U7
②實驗結果為:U5≈U6、 U5(5)已知Cu與H2O2反應時,加入氨水可形成深藍色的。小組同學利用(4)中實驗5的裝置繼續(xù)探究,向左側燒杯中滴加5.0 mL一定濃度的氨水,相比實驗5,電壓表讀數(shù)增大,分析該電壓表讀數(shù)增大的原因: 加入氨水后形成,使c減小,促進銅失電子,使電壓表讀數(shù)增大 。
【實驗結論】物質的氧化性(或還原性)強弱與其濃度、pH等因素有關。
解析:(1)①根據稀釋規(guī)律c1V1=c2V2可知,配制100 mL 0.3 mol/L的H2SO4溶液,需6 mol/L H2SO4溶液的體積為=0.005 L=5.0 mL。②在實驗室配制上述溶液的過程中,需要用到 100 mL 容量瓶。
(2)Cu在酸性條件下被H2O2氧化為銅離子,過氧化氫轉化為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H2O2+2H+Cu2++2H2O。
(3)①根據單一變量控制法可知,總溶液的體積為 40.0 mL,則V1=40.0-35.0-1.0=4.0。②由實驗2和4可知,過氧化氫的濃度不同,結合結論可推出,U2小于U4。
(4)涉及雙液原電池后,若向左側燒杯溶液中加入硫酸與沒有加入硫酸時U5≈U6,則可推出猜想2不成立,再向右側燒杯溶液中加入等物質的量的硫酸,觀察得到U5(5)加入足量氨水后形成,使溶液中c減小,促進銅失電子,使電壓表讀數(shù)增大。
16. (15分)目前新能源技術被不斷利用,高鐵電池技術就是科研機構著力研究的一個方向。
(1)高鐵酸鉀—鋅電池(堿性介質)是一種典型的高鐵電池,則該種電池負極材料是 Zn 。
(2)工業(yè)上常采用NaClO氧化法生產高鐵酸鉀(K2FeO4),K2FeO4在堿性環(huán)境中穩(wěn)定,在中性和酸性條件下不穩(wěn)定。反應原理為:
Ⅰ.在堿性條件下,利用NaClO氧化Fe(NO3)3制得Na2FeO4:3NaClO+2Fe(NO3)3+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
Ⅱ.Na2FeO4與KOH反應生成K2FeO4,主要的生產流程如下:
①寫出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 Cl2+2OH-Cl-+ClO-+H2O 。
②請寫出生產流程中“轉化”(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 Na2FeO4+2KOHK2FeO4+2NaOH 。
③該反應是在低溫下進行的,說明此溫度下Ksp(K2FeO4) < Ksp(Na2FeO4)(填“>”“<”或“=”)。
④“提純”K2FeO4中采用重結晶、洗滌、低溫烘干的方法,則洗滌劑最好選用 B 溶液(填選項)。
A.H2O    B.稀KOH溶液、異丙醇    C.NH4Cl、異丙醇    D.Fe(NO3)3、異丙醇
(3)已知K2FeO4在水溶液中可以發(fā)生:4Fe+10H2O 4Fe(OH)3+8OH-+3O2↑,則K2FeO4可以在水處理中的作用是 殺菌消毒,吸附懸浮物等 。
(4)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態(tài)圖如圖所示。
①若向pH=10的這種溶液中加硫酸至pH=2,HFe的分布分數(shù)的變化情況是 先變大,后變小 。
②若向pH=6的這種溶液中滴加KOH溶液,則溶液中含鐵元素的微粒中,  轉化為  。(填化學式)
解析:(1)該原電池中,鋅易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而作負極。
(2)①氯氣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離子反應方程式為Cl2+2OH-Cl-+ClO-+H2O。②生產流程中“轉化”(反應③)是Na2FeO4與氫氧化鉀反應生成K2FeO4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FeO4+2KOHK2FeO4+2NaOH。③相同溫度下,溶度積大的物質向溶度積小的物質轉化,所以Ksp(K2FeO4)(3)高鐵酸鈉具有強氧化性,所以能殺菌消毒,氫氧化鐵膠體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凈水。
(4)①根據圖像知,隨著溶液酸性的增強,的分布分數(shù)先增大后減小。②根據圖像知,隨著溶液pH增大,的分布分數(shù)逐漸增大,的分布分數(shù)逐漸減小,所以轉化為。
17. (14分) “碳中和”引起各國的高度重視,正成為科學家研究的主要課題。利用CO2催化加氫制二甲醚,可以實現(xiàn)CO2的再利用,涉及以下主要反應:
Ⅰ.CO2+H2CO+H2O ΔH1
Ⅱ.2CO2+6H2CH3OCH3+3H2O ΔH2
相關物質及能量變化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1)反應Ⅱ的ΔH2= -123.1 kJ/mol ,該反應在 低溫?。ㄌ睢案邷亍薄暗蜏亍被颉叭魏螠囟取保┫履茏园l(fā)進行。
(2)恒壓條件下,CO2、H2起始量相等時,CO2的平衡轉化率和CH3OCH3的選擇性隨溫度變化如圖所示。已知:CH3OCH3的選擇性=×100%。
①300 ℃時,通入 CO2、H2各1 mol,平衡時 CH3OCH3的選擇性、CO2的平衡轉化率都為30%,平衡時生成 CH3OCH3的物質的量為 0.045 mol,此溫度下反應 Ⅰ 的平衡常數(shù)K= 0.20?。ūA?位有效數(shù)字)。
②220 ℃時,CO2和H2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A點 CH3OCH3的選擇性為48%,不改變反應時間和溫度,一定能提高 CH3OCH3的選擇性的措施有 增大壓強(或使用對反應Ⅱ催化活性更高的催化劑)?。ㄈ螌懸环N)。
(3)二氧化鈰立方晶胞如下圖所示,則鈰原子Ce在晶胞中的位置是 面心和頂角 ;晶體中一個Ce周圍與其最近的O的個數(shù)為 8 。
解析:(1)根據圖像可知①CH3OCH3(g)+3H2O(g)2CH3OH(g)+2H2O(g) ΔH=+23.9 kJ/mol。
②2CO2(g)+6H2(g)2CH3OH(g)+2H2O(g) ΔH=-99.2 kJ/mol;依據蓋斯定律可知②-①即得到反應2CO2+6H2CH3OCH3+3H2O ΔH2=-123.1 kJ/mol。該反應是體積減小的放熱的可逆反應,依據ΔG=ΔH-TΔS<0反應自發(fā)進行,可知低溫下能自發(fā)進行。
(2)①300 ℃時,通入CO2、H2各1 mol,平衡時CH3OCH3的選擇性、CO2的平衡轉化率都為30%,消耗CO2 0.3 mol,所以平衡時生成CH3OCH3的物質的量為=0.045 mol,根據碳原子守恒可知生成CO是0.21 mol,剩余CO2 0.7 mol,依據方程式可知生成水蒸氣是0.21 mol+0.045 mol×3=0.345 mol,消耗氫氣是0.21 mol+0.045 mol×6=0.48 mol,剩余氫氣是0.52 mol,反應Ⅰ中添加不變,則此溫度下反應Ⅰ的平衡常數(shù)K=≈0.20。②反應Ⅱ是放熱的體積減小的可逆反應,所以不改變反應時間和溫度,一定能提高CH3OCH3的選擇性的措施有增大壓強(或使用對反應Ⅱ催化活性更高的催化劑)。
(3)在二氧化鈰立方晶胞結構中,黑球位于頂角與面心有8×+6×=4個,灰球位于體內有8個,黑球∶灰球=1∶2,在二氧化鈰化學式中Ce∶O=1∶2,黑球為Ce原子,位于頂角與面心;以晶胞結構中上平面面心位置的Ce原子為例,與其最近的O原子有該晶胞中的4個O原子及無隙并置的上一個晶胞中的4個O原子,共8個。
18. (14分)某研究小組按以下路線對內酰胺F的合成進行了探索:
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安全角度考慮,A→B中應連有吸收裝置,吸收劑為 NaOH溶液(或其他堿液) 。
(2)C的名稱為 2-甲基-2-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異丁烯腈) ,它在酸溶液中用甲醇處理,可得到制備 d?。ㄌ顦颂枺┑脑?。
a.滌綸    b.尼龍    c.維綸    d.有機玻璃
(3)下列反應中不屬于加成反應的有 bc?。ㄌ顦颂枺?。
a.A→B    b.B→C    c.E→F
(4)寫出C→D的化學方程式 +  。
(5)已知(亞胺)。然而,E在室溫下主要生成G(),原因是 亞胺不穩(wěn)定,容易發(fā)生重排反應生成有機化合物G,有機物G在室溫下具有更高的共軛結構,性質更穩(wěn)定 。
(6)已知亞胺易被還原。D→E中,催化加氫需在酸性條件下進行的原因是 〗氰基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亞胺結構,生成的亞胺結構更易被還原成氨基,促進反應的發(fā)生 ,若催化加氫時,不加入酸,則生成分子式為C10H19NO2的化合物H,其結構簡式為  。
解析:(1)有機物A→B的反應中有HCN參加反應,HCN有毒,需要用堿液吸收,可用的吸收液為NaOH溶液。
(2)根據有機物C的結構,有機物C的名稱為2-甲基-2-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異丁烯腈),該物質可以與甲醇在酸性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生成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經聚合反應生成有機玻璃,答案選d。
(3)根據分析,有機物A反應生成有機物B的過程為加成反應,有機物B生成有機物C的反應為消去反應,有機物E生成有機物F的反應為消去反應,故答案選bc。
(4)根據分析,有機物C與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有機物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5)羰基與氨基發(fā)生反應生成亞胺(),亞胺在酸性條件下不穩(wěn)定,容易發(fā)生重排反應生成有機物G,有機物G在室溫下具有更高的共軛結構,性質更穩(wěn)定。
(6)氰基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亞胺結構,生成的亞胺結構更易被還原成氨基,促進反應的發(fā)生;若不加入酸,則生成分子式為C10H19NO2的化合物H,其可能的流程為,因此,有機物H的結構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门县| 乃东县| 当涂县| 卓资县| 华坪县| 恩施市| 城步| 防城港市| 商水县| 冕宁县| 江津市| 墨玉县| 大同县| 林甸县| 齐齐哈尔市| 简阳市| 栖霞市| 东宁县| 张家界市| 乌拉特前旗| 正宁县| 潍坊市| 库车县| 房产| 舟山市| 合江县| 彰化市| 宝山区| 浏阳市| 宁明县| 温宿县| 十堰市| 石河子市| 延寿县| 和硕县| 洞口县| 宝坻区| 扶沟县| 星座| 唐海县| 北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