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豐臺區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練習高三化學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10頁,100分。考試時長90分鐘。2.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C-12 O-16 Cl-35.5 K-39 Fe-56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2分)本部分共14題,每題3分,共42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 我國科學家對嫦娥六號采回的月壤樣品中的108顆玄武巖巖屑進行了精確定年。定年方法:通過測定U-Pb衰變體系(衰變為,衰變為)中來計算年齡,比值相同的年齡相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P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5周期第ⅣA族B. 可以用質譜法區分和C. 和的中子數分別為146和143,互為同位素D. 來自同時期的玄武巖巖屑中值相近2. 下列化學用語或圖示表達不正確的是A. 的VSEPR模型:B. 氯化鈉的電子式:C. 基態原子的價電子軌道表示式:D. HCl分子中鍵的形成過程:3.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pH=1的醋酸溶液中,B. 等質量的O2和O3所含氧原子數目比為2:3C. 標準狀況下,22.4 LN2和CO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分子數目約為D. 28 gFe與足量S充分反應,轉移電子數約為4.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糖類是多羥基醛、多羥基酮和它們的脫水縮合物B. 油脂不屬于高分子,可用于制造肥皂和人造奶油C. 氨基酸為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其不能與酸反應D. 核酸分子的堿基含有N-H鍵,堿基間易形成氫鍵5. 下列離子方程式或電極反應式與所給事實不相符的是A. 鉛酸蓄電池放電的負極反應:B. 向苯酚鈉溶液中通入,溶液變渾濁:C. 向飽和NaOH溶液中通入過量,析出白色晶體:D. 向硫酸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至中性:6. 下列物質性質差異與結構因素匹配正確的是選項 性質差異 結構因素A 熱穩定性: 分子間是否存在氫鍵B 硬度:金剛石碳化硅 晶體類型不同C 酸性: 鍵的極性大小D 堿性: 核電荷數:A. A B. B C. C D. D7. 由化合物M合成某化工原料P的路線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M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B. 每生成1molN需消耗1molC. N→P的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 D. P分子中存在手性碳原子8. 下列實驗能達到對應目的的是A.量取25.00mLNaOH溶液 B.檢驗乙炔的還原性C.證明化學反應存在一定的限度 D.除去氣體中HCl氣體A. A B. B C. C D. D9. 我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二次電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放電時,Zn為負極,發生氧化反應B. 放電時,從Zn電極一側移向多孔碳電極一側C. 充電時,陽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D. 充電一段時間后陰極室溶液堿性減弱10. 某小組同學檢驗補鐵劑中鐵元素的價態,實驗如下。已知:ⅰ.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價;ⅱ.鄰二氮菲的結構簡式為,鄰二氮菲可以和生成穩定的橙紅色鄰二氮菲亞鐵離子,可用于的檢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為使③中現象明顯,試劑a可以選用過量氯水B. 褪色的原因一定是C. 用鄰二氮菲檢測時,需先調節濾液pH,pH過大或過小均會影響測定D. 該實驗可證實補鐵劑中的鐵元素以和形式存在11. 將2mol和3mol的混合氣體置于密閉容器中可發生如下反應。反應Ⅰ反應Ⅱ在不同溫度、壓強下,該反應體系中乙烷的平衡轉化率、乙烯的選擇性隨溫度變化如圖所示。已知:的選擇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B. 降低溫度有利于提高平衡體系中乙烯的物質的量C. 的選擇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溫度升高反應Ⅱ平衡正向移動的程度大于反應Ⅰ的D. 210℃、條件下,平衡時體系中生成CO的物質的量為1.6mol12. 線型聚谷氨酸K由谷氨酸()通過縮聚反應生成。一定條件下,加入交聯劑M,可將K合成具有優良保水性能的高吸水性樹脂N,其結構如圖所示。已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線型聚谷氨酸K重復單元中有兩種官能團B. 交聯劑M的結構簡式為C. 高吸水性樹脂N可以通過水解反應得到M和谷氨酸D. 該物質優良的保水性能與其網狀結構及形成氫鍵有關13. 二氯異氰尿酸鈉()是一種廣譜、高效、安全的消毒劑,優質品要求有效氯大于60%(有效氯)。進行如下實驗,檢測某二氯異氰尿酸鈉樣品是否達到優質品標準。①準確稱取1.1200g樣品,配制成250mL溶液;②取25.00mL上述溶液,加入適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將二氯異氰尿酸鈉中的氯元素轉化為HClO,繼續加入過量KI溶液,密封,靜置;③用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溶液的體積為20.00mL。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二氯異氰尿酸鈉中含有共價鍵和離子鍵B. 若加入稀硫酸的量過少,將導致樣品的有效氯測定值偏低C. ②中加入過量KI溶液,發生反應D. 已知,通過計算可判斷該樣品未達到優質品標準14. 和是在不同pH的溶液體系中的兩種可能產物。25℃時,二者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已知:25℃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溶液中B. M點,溶液中存在C. P點所示條件下,能生成沉淀,不能生成沉淀D. 的平衡常數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58分)15. 獨特的籠狀結構使其及其衍生物表現出特殊的性質。(1)金剛石與的晶胞結構如圖,比較二者熔點大小:金剛石____(填“”、“”或“”),并從結構角度分析原因_____。(2)一種金屬富勒烯配合物合成過程如圖所示。已知:烯烴、等因能提供電子與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鍵,被稱為“配體”。①()內中心P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是_______。②比較兩種配體與Pt的配位能力大小:_______(填“”、“”或“”)。③結合中C原子的成鍵特點,分析可作為配體的原因_______。(3)的堿金屬(、Rb、Cs)衍生物的晶胞結構如圖。①與每個分子緊鄰且等距的分子數目為_______。②某種的堿金屬衍生物的化學式為,每個晶胞中含有的M原子的數目是_______。③當M代表K時,晶胞邊長為anm,阿伏加德羅常數為。該晶體密度為_______()。16. 氯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備。(1)方法一:軟錳礦(主要成分為MnO2)和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可制得氯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2)方法二:氯化氫可催化氧化制氯氣。一定條件下,使用CuCl2作催化劑,催化過程如下:①氯化氫催化氧化制氯氣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②一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在L一定時,HCl平衡轉化率分別隨X和進料比[]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L(L1、L2、L3)、X分別代表壓強或溫度。ⅰ.X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L1、L2、L3的關系從大到小為_______。ⅱ.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選擇進料比為1.0~2.0,其原因是_______。ⅲ.若HCl的初始濃度為c0 mol/L,計算M點的平衡常數K=_______。(3)方法三:電解氯化氫制氯氣,示意圖如下。向電解后的陰極電解液中通入空氣,可實現陰極電解液的再生,結合離子方程式解釋再生的原理_______。17. 某新型藥物P的合成路線如下。(1)A與溶液反應顯紫色。A中含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_。(2)C→D所需試劑和條件為_______。(3)D→E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4)H→I的過程中還產生了,I和的化學計量比是_______。(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填序號)。a.E→F在條件下進行,推測能吸收HBr,提高F的產率b.F→G過程中,轉化為,則c.K→L的反應類型是取代反應(6)已知:M→P過程中M分子中的一個氮原子雜化類型發生了改變,生成1molP的同時還生成3mol甲醇。P分子中含兩個六元環和一個五元環,P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7)已知:,由Ⅰ經過三步反應合成J,路線如下。其中第一步只斷裂鍵,寫出中間產物Q、R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18. 精煉銅工業中陽極泥含Cu、CuSe、、Au等物質,回收流程示意圖如下。已知:當溶液中濃度較高時,會與結合形成,等配離子(1)“浸銅”過程,及其分解產生的,都有助于陽極泥氧化浸出。①的電子式_______。②Cu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③“浸銅渣”中含銀元素物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④硒以的形式存在于“浸銅液”中,使用溶液將硒以單質形式析出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2)“浸金”過程,金以形式存在于“浸金液”中。①結合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電極反應式,解釋“浸金”過程中、的作用_______。②濃度的測定:取VmL“浸金液”,加入溶液,使Au完全沉淀后,用標準溶液滴定剩余的溶液,消耗溶液。該方案測定濃度是否準確,理由是_______。(3)結合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浸銀”過程中氨水的作用_______。19. 某小組同學探究Zn與溶液反應的還原產物。(1)將2g鋅片分別插入到20mL不同濃度的溶液中,實驗記錄如下。實驗 溶液 實驗現象Ⅰ 溶液 鋅片立即附著紫紅色固體,表面有少量氣泡產生,振蕩,出現白色渾濁Ⅱ 溶液 鋅片立即附著紫紅色固體,表面有少量氣泡產生,振蕩,出現較多白色渾濁Ⅲ 溶液 鋅片立即附著紫紅色固體,表面有少量氣泡產生,溶液略顯白色渾濁,振蕩,白色渾濁消失資料:CuCl(白色固體)難溶于水,(無色);,。①用離子方程式解釋溶液顯酸性()的原因_______。②鋅片表面附著的紫紅色固體Cu疏松多孔,容易脫落,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③將2g鋅片插入到20mL的KCl與鹽酸混合溶液()中,一段時間內未觀察到氣泡。分析實驗Ⅰ中產生氣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④驗證白色渾濁物的成分。取實驗Ⅰ中白色不溶物,滴入濃氨水,沉淀溶解,得到無色溶液,振蕩,溶液逐漸變藍。用離子方程式解釋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的原因_______。實驗證實了白色渾濁物為CuCl。⑤實驗Ⅲ所得溶液中,被還原的銅元素可能形成2種配離子、,進行以下實驗:取實驗Ⅲ反應后的溶液,加大量水析出CuCl,從平衡移動角度分析哪種配離子有利于析出CuCl_______。(2)進行實驗Ⅳ,繼續探究Zn與溶液反應的還原產物。實驗 裝置 實驗現象Ⅳ 3min后,碳棒附近開始出現白色渾濁,未檢測到Cu生成白色渾濁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3)Zn與溶液反應的還原產物不同可能與_______有關。豐臺區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練習高三化學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10頁,100分。考試時長90分鐘。2.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C-12 O-16 Cl-35.5 K-39 Fe-56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2分)本部分共14題,每題3分,共42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題答案】【答案】A【2題答案】【答案】A【3題答案】【答案】C【4題答案】【答案】C【5題答案】【答案】B【6題答案】【答案】C【7題答案】【答案】D【8題答案】【答案】D【9題答案】【答案】D【10題答案】【答案】C【11題答案】【答案】B【12題答案】【答案】C【13題答案】【答案】D【14題答案】【答案】D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58分)【15題答案】【答案】(1) ①. ②. 金剛石是共價晶體,晶體是分子晶體,二者熔化時分別破壞共價鍵和分子間作用力,共價鍵的強度大于分子間作用力,故金剛石熔點高于(2) ①. ②. ③. 中每個C原子形成3個鍵,未參與形成鍵的電子形成大鍵,故能提供電子與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鍵(3) ①. 12 ②. 12 ③.【16題答案】【答案】(1)MnO2+4HCl(濃)MnCl2+Cl2↑+2H2O(2) ①. △H=-116 kJ/mol ②. 壓強 ③. L3>L2>L1 ④. 進料比[]為1.0~2.0時,HCl平衡轉化率較高,且O2與HCl剩余含量適中,利于得到純凈的氯氣 ⑤.(3)通入空氣后發生反應:4Fe2++O2+4H+=4Fe3++2H2O,實現Fe3+再生【17題答案】【答案】(1)(酚)羥基、氟原子(碳氟鍵)(2)濃硝酸、濃硫酸、加熱(3)+H2O +CO2 ↑+ C2H5OH(4)1:2 (5)abc(6) (7) ①. ②.【18題答案】【答案】(1) ①. ②. ③. AgCl ④.(2) ①. 氧化反應:,加入,,濃度降低,提高了Au的還原性;還原反應:,加入,提高了的氧化性 ②. 不準確。浸金液中與反應,與反應,影響測定結果(3),加入氨水,與生成,濃度降低,平衡正移,促進AgCl的溶解【19題答案】【答案】(1) ①. ②. 在紫紅色固體內部得電子,產生氫氣,使Cu疏松多孔,容易脫落 ③. 鋅表面析出Cu后,形成Zn-Cu原電池,加快鋅與的反應速率 ④. ⑤. 更容易析出CuCl。加水稀釋,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均減小;反應ⅰ:,,平衡正向移動,有利于析出CuCl;反應ⅱ:,,平衡不移動(2)(3)濃度、濃度、反應物是否直接接觸、碰撞幾率、實驗裝置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