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武漢六中2024~2025學年度高一下學期第4次月考地理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項符合題意)下圖示意某地地質剖面和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 圖中a處構造地貌為( )A. 背斜山 B. 向斜山 C. 背斜谷 D. 向斜谷2. a處地表的巖石屬于右圖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3 圖中地層發(fā)生褶皺后,該區(qū)域先后發(fā)生了( )A. 斷裂作用、巖漿侵入、侵蝕作用 B. 侵蝕作用、沉積作用、巖漿侵入C. 巖漿侵入、沉積作用、侵蝕作用 D. 沉積作用、斷裂作用、巖漿侵入福克蘭群島,又名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全境由東福克蘭、西福克蘭兩大主島和200多個小島組成。島上氣候濕寒,年平均氣溫5.6℃,年降水量625mm,島上的植被普遍較低矮。下圖為福克蘭群島簡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4. 影響福克蘭群島植被低矮的主導因素是( )A. 地形 B. 氣候 C. 水文 D. 土壤5. 推測福克蘭群島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A. 東部河流流量較大 B. 河流含沙量大 C. 結冰期長 D. 無明顯汛期6. 福克蘭群島海岸線曲折破碎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①流水侵蝕 ②風力侵蝕 ③海浪侵蝕 ④冰川侵蝕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我國西南地區(qū)某山地呈南北走向,綿延105千米,其東南和東北兩坡自然帶分布相似但有差異,圖為該山地東南、東北兩坡垂直帶譜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7. 圖中甲區(qū)域的植被類型可能是( )A. 常綠闊葉林 B. 落葉闊葉林 C. 山地針葉林 D. 山地草原8. 該山地東北坡針闊葉混交林帶下限低于東南坡的影響因素是( )A. 降水 B. 地形 C. 土壤 D. 氣溫9. 該山地2800米以上兩坡自然帶差異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氣溫低,熱量差異小 B. 面積小,水熱交換多C. 降水少,水分差異小 D. 蒸發(fā)少,土壤水分好冰磧壟是由冰川搬運、堆積作用形成的一種壟崗狀地貌,如圖為應用無人機LiDAR技術,對青藏高原東南緣川西稻城古冰川南緣庫照日地區(qū)槽谷出口處眾多冰磧壟的航測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0. 圖中槽谷區(qū)域地勢( )A. 東北高西南低 B. 西南高東北低 C. 中間低四周高 D. 中間高四周低11. 圖中標注的冰磧壟形成最早的是( )A. M1 B. M2 C. M3 D. M412. 該地形成眾多冰磧壟,說明到達該地的冰川( )A. 逐漸退縮 B. 逐漸挺進C 間歇性退縮 D. 間歇性挺進科爾沁沙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東部,毛烏素沙地位于陜西省北部,均處于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交界地帶。沙地演化主要是指沙地的固定縮小與活化擴張的過程,沙地中風沙層和古土壤往往是沙地演化的重要標志。下圖示意全新世中晚期(距今約6000~2000年前)毛烏素沙地、科爾沁沙地演化過程及科爾沁沙地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的變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 全新世中晚期科爾沁沙地的演化過程依次為( )A. 擴張—固定—擴張—固定 B. 固定—擴張—固定—擴張C 固定—擴張—固定 D. 擴張—固定—擴張14. 與5500~5000年前相比,科爾沁沙地距今4500~4000年間( )A. 夏季風勢力減弱,氣候冷干 B. 夏季風勢力減弱,氣候暖干C. 夏季風勢力增強,氣候暖濕 D. 夏季風勢力增強,氣候冷濕15. 影響兩沙地演化過程不同的主導因素是( )A. 緯度位置 B. 地形地勢 C. 海陸位置 D. 人類活動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55分)16.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安第斯山脈平均海拔366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洲大陸西部,其南段雪線低,冰川高度發(fā)育。巴塔哥尼亞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脈以東,高原東部和西部的景觀差異顯著,東部是以遼闊臺地為主的荒漠和半荒漠高原。下圖示意南美洲大陸南部地形。(1)運用自然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簡述巴塔哥尼亞高原東部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2)說出圖示區(qū)域安第斯山脈以西的主要植被類型,并分析該類型植被發(fā)育的有利條件。(3)分析圖示區(qū)域安第斯山脈冰川廣布的原因。17. 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隊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島。考察中發(fā)現(xiàn),堪察加半島北部發(fā)育苔原,南部生長森林;東西向氣候區(qū)域差異顯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動物數(shù)量較少,但冬眠、雜食性且善捕魚的熊的數(shù)量較多;大量來自海洋的鮭魚溯河流而上,成為熊的重要食物。下圖示意堪察加半島的地形。(1)說明堪察加半島地形對氣候區(qū)域差異的影響。(2)分析堪察加半島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動物數(shù)量較少的原因。(3)某科考隊員欲近距離拍攝熊,推測他在甲地選擇拍攝點的理由。18.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島最南端維克鎮(zhèn)附近有一片享譽世界的黑色海灘,這段長達五公里左右由純黑色沙粒組成的沙灘位于一處海邊陡崖下方,它是由玄武巖形成過程中迅速冷卻形成的玄武巖顆粒演化而來,沙粒烏黑得晶瑩透亮,細膩光滑,與白色的海浪相映成趣。圖是維克黑沙灘位置示意圖。(1)請說出冰島維克黑沙灘的形成過程。(2)分析冰島維克黑沙灘沙粒細膩光滑的原因。(3)從位置角度,說明維克黑沙灘沙粒形成與風力作用的關系。武漢六中2024~2025學年度高一下學期第4次月考地理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項符合題意)【1~3題答案】【答案】1. C 2. D 3. A【4~6題答案】【答案】4. B 5. D 6. C【7~9題答案】【答案】7. A 8. D 9. B【10~12題答案】【答案】10. A 11. D 12. C【13~15題答案】【答案】13. B 14. A 15. C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55分)【16題答案】【答案】(1)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干旱的氣候導致植物難以生長,植被稀疏;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導致土壤貧瘠、富含鹽類物質。(2)溫帶落葉闊葉林。有利條件:多地形雨,降水多;冰川融水多,利于森林發(fā)育。(3)西臨太平洋,受盛行西風影響大,降水豐沛;緯度較高,氣溫低,山地降水以降雪為主;地勢較高,氣溫低,冰雪易于存留,形成大面積冰川。【17題答案】【答案】(1)山脈大致呈南北向,阻擋季風,形成多雨區(qū)和雨影區(qū);地形高差大,形成氣候垂直差異。(2)緯度高,植物生長緩慢,食物供應量少;環(huán)境空間差別大,適宜生存的空間小;冬季寒冷漫長,生存條件惡劣。(3)河流附近,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隱蔽;降水較少,晴天較多,利于拍攝。【18題答案】【答案】(1)過程:位于生長邊界處,多火山活動;巖漿噴發(fā)遇海水冷卻,形成玄武巖顆粒;受風化、海水侵蝕等作用,玄武巖顆粒變細;在海灣處,海浪較小,黑色沙粒沉積而成沙灘。(2)原因:巖漿迅速冷卻形成玄武巖顆粒,細小;長期受海水和風力侵蝕,粒徑小,且磨圓度高(3)關系:位于北半球中緯度,西風帶范圍,周圍海域面積廣大,西風作用強烈;該地南部為海域,北部為陸地,存在海陸差異,晝夜海陸風較為明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