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B3.D【知識點】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答案】4.C5.D【知識點】世界洋流分布規律及其成因;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答案】6.C7.B【知識點】風沙地貌【答案】8.B9.C【知識點】河流地貌;外力作用【答案】10.D11.C12.C【知識點】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城鎮化的利弊及問題解決【答案】13.C14.B【知識點】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答案】15.A16.D【知識點】光照圖的判讀;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光照圖的判讀。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由直射點向南北兩極遞減。日出日落方位規律:太陽直射赤道,日出正東,日落正西,太陽直射北半球,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太陽直射南半球,日出東南,日落西南。計算夜長=24-晝長,晝長=晝弧/15°=日落-日出=(12-日出)*2=(日落-12)*2。15.從圖中可知,139°W是晝半球的一半,其地方時為12:00時,根據經度相差15°,時間相差一小時,東加西減的原則,可以計算出,119°E的地方時為5:12時,圖中,高郵位于晨線上,說明該地日出時間為5:12時,根據晝長=(12-日出時間)*2,計算出高郵的白晝時長為13小時36分鐘,夜長=24-晝長時間=10小時24分,A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16.A、圖中可知,Q點的地理坐標是(139°W,70°S),高郵市的地理坐標(119°E,33°N),兩地經度大于180°,符號相反。東經度在西,西經度在東。高郵位于Q點的西北方向,A錯誤;B、從圖中可知,70°S開始出現極夜現象,可知太陽直射北半球,日出于東北。江蘇某濱海景區的游客欣賞海上日出時應當朝向東北方向,B錯誤;C、70°S以南出現極夜現象,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20°N, 此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由20°N向南北兩側遞減 ,C錯誤;D、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20°N,139°W是晝半球的一半,39°W為正午12點即太陽直射的經線;故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20°N,139°W),D正確。故答案為:D。17.【答案】(1)太陽輻射;減少(2)陸地內;地表徑流(3)長江徑流;夏季(4)變淺(5)錢塘江天天有潮汐是因為地球、月球和太陽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不斷變化。月月有大潮是因為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地球、月球和太陽大致在一條直線上,引潮力最大。每年中秋節前后最為壯觀是因為此時地球與月球的距離較近,引潮力較大,且秋季盛行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一致,助長了潮勢,同時錢塘江入海口為喇叭形,口大內小,海水涌入時,潮位堆高。【知識點】水循環的類型及主要環節;海水的性質及作用;海水運動及影響18.【答案】(1)B(2)甲;上升(3)丙、丁、甲、乙(4)乙;海【知識點】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熱力環流;等壓面、等壓線、等溫線等分布圖的判讀19.【答案】(1)自北向南;北高南低。(2)地形:地勢起伏大,山高谷深。河流:跨越多條河流。氣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會誘發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災害;夏季氣溫高,容易中暑。(3)方便兩國人民出行;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加強中老兩國的人文和經濟交流;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等。(4)自然方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面:水運便利。【知識點】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城鄉區位因素;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與區位因素;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的互相影響20.【答案】(1)頂平、身陡、麓緩。(2)兩種巖層水平相疊,上部巖層硬下部巖層軟;地殼抬升,風雨侵蝕、河流切割使巖層剝落,形成山體;風化作用塑造出貝力克多階熔巖臺地,山頂為殘余的硬巖層。(3)隨著風雨侵蝕、河流切割作用的繼續;下部軟巖層不斷被侵蝕,頂部的硬巖層也隨之不斷崩塌后退;當硬巖層最后分解為孤立散布的低矮碎石,侵蝕殆盡,臺地形態不再明顯。【知識點】河流地貌;風沙地貌;外力作用高二地理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ENSO-是低緯度的海一氣相互作用現象,在海洋方面表現為厄爾尼諾-拉尼娜的轉變,在大氣方面表現為南方濤動(SOI)。受ENSO影響,2022年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我國中東部地區總體偏冷。下圖示意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SOI指數逐月監測實況,其負向變化為厄爾尼諾現象,正向變化為拉尼娜現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與2022年相比,2019年( )A.東南信風減弱B.赤道太平洋中東部表層海水溫度下降C.德雷克海峽海冰增加D.赤道太平洋東部海域上升補償流增強2.2022年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赤道附近表層海水運動速度變慢B.南赤道暖流的勢力增強C.赤道太平洋東、西部溫度差異減小D.秘魯沿岸海霧發生頻率減少3.2022年冬季我國中東部地區總體偏冷,主要是因為ENSO導致( )A.亞洲高壓勢力減弱 B.我國冬季降水增多C.日本暖流勢力減弱 D.海陸溫度差異增大圖1為世界部分區域洋流分布示意圖,圖中虛線代表洋流。圖2為海洋表層海水溫度示意圖,曲線為該海區的等溫線(數值關系為a>b>c),箭頭表示洋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洋流M與①②③④所示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5.圖示M、N洋流對甲處和乙島東岸氣候的影響分別是( )A.增溫增濕,增溫增濕 B.降溫減濕,降溫減濕C.增溫增濕,降溫減濕 D.降溫減濕,增溫增濕下圖為新月形移動沙丘示意圖。讀圖完成 。6.沙丘所在區域盛行風的風向為 ( )A.西北風 B.南風 C.東南風 D.北風7.圖中各區域的地質作用主要為 ( )A.甲—堆積 B.乙—侵蝕 C.丙—侵蝕 D.丁—堆積下圖為黃河壺口瀑布景觀圖,其后退速度約為1.2米/年,但后退速度在逐漸變慢。完成問題。8.瀑布后退原因是水蝕作用中的( )A.下切侵蝕 B.溯源侵蝕 C.側向侵蝕 D.冰川侵蝕9.瀑布后退速度快慢的顯著影響因素是①流量大小②橫向環流③基巖軟硬程度④河道彎曲狀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下圖是“某城市建設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10.城市建設導致了當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徑流匯集速度減慢C.蒸發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11.城市建設后地面徑流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蓋率增加C.降水下滲量減少 D.城市熱島效應增強12.為了緩解城市建設對水循環的影響,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A.增加硬質路面。B.加快環行道路建設。C.增加下凹式綠地面積。D.改造地下排水管網,如縮小管徑,雨、污分離。下圖為甘肅省年太陽輻射(單位:千卡/厘米2)空間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甘肅省年太陽輻射的空間分布特征是( )A.東部大體與緯線平行 B.西部大體與經線平行C.總體由南向北漸增加 D.隨緯度的增加而減少14.影響甘肅省太陽輻射空間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因素 B.天氣狀況 C.地形 D.植被下圖是同一時刻地球上兩區域晝夜分布情況,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該日高郵夜長為( )A.10小時24分鐘 B.13小時36分鐘C.10小時36分鐘 D.13小時24分鐘16.圖示時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高郵位于Q點的東北方向B.江蘇某濱海景區的游客欣賞海上日出時,應面朝東南方向C.此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由23°26′S向南北兩側遞減D.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20°N,139°W)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圖左示意水循環環節,圖右示意某年某月長江入海口的表層鹽度分布。(1)左圖中環節⑥的能量最主要是 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壞,⑧的數量變化情況是 。(2)水循環的三種類型中,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參與的是 循環。南水北調工程主要影響的環節是 。(3)下圖中長江入海口附近等鹽度線向東彎曲凸起明顯,其直接影響因素是 ,正常年份,甲地(28‰等值線上的最東點)在一年中距離大陸較遠的季節是 。(4)一艘貨輪從甲地航行到乙地,貨輪吃水深度的變化特點是 。(5)錢塘江天天有潮汐,月月有大潮,每年中秋節前后最為壯觀。試分析原因 18.大氣運動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深刻。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穿堂風”也叫“過堂風”,是氣象學中一種空氣流動的現象,是流動于建筑物內部空間的風。我國許多地區民居設計都充分考慮了穿堂風。下圖為我國西南山區的傳統民居穿堂風示意圖和熱力環流示意圖。(1)圖1中只考慮天氣狀況的影響,晝夜溫差最大的是下圖中的( )A. B.C. D.(2)民居屋前石質地面,屋后種植林木,可以明顯增強夏季穿堂風,圖2中代表此時石質地面的是 ,氣流在垂直方向上做 運動。(3)比較甲乙丙丁四處的氣壓大小,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為 。(4)假若圖2表示的環流為海陸風,則甲、乙兩地中表示白天海洋的是 地,海洋與陸地之間吹的是 (海或陸)風。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4月13日8時08分,首趟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復興號動車組從中國云南昆明南站始發,運行10小時30分鐘抵達老撾首都萬象。(1)中老鐵路多次跨過湄公河,說出湄公河的流向,并判斷中南半島的地勢特征。(2)中老鐵路是中國投資修建的,從地形、河流、氣候三方面說出修建中老鐵路時遇到的困難。(3)說說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的開通給中老兩國帶來的好處。(4)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從自然和交通兩方面分析原因。2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貝力克多階熔巖臺地海拔1300m以上,厚度約80m,是第四紀以來地殼抬升和局部坳陷形成的四級階地。據史料記載,在二百萬年前這里是一處湖泊,由于湖底平坦,周邊火山噴發,熔巖流向湖底,平鋪在上面,形成玄武巖層,后期受地殼垂直升降等內力作用,平頂山區域被整體抬升,河水切割和風雨侵蝕等外力作用也在同時進行,在內外兩股巨大力量的助推下,逐漸變成今天所見的奇特景象。下圖示意貝力克多階熔巖臺地的形成過程。(1)歸納貝力克多階熔巖臺地地貌典型的形態特征。(2)說明貝力克多階熔巖臺地的形成過程。(3)推測貝力克多階熔巖臺地的未來演化趨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二地理答案.docx 高二地理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