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抓住細節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掌握人物平面細節(如外貌、定格動作、神態細節)描寫的寫作技法;2.掌握人物立體(動態)細節(如語言、連續性動作、心理細節)描寫的寫作技法3.運用所學的方法寫出生動的細節,突出人物性格特點。教學重難點重點:學會運用多種細節描寫突出人物性格特點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在寫作中運用真實、典型、生動的細節描寫,避免描寫的空洞與平淡。教學過程環節一:學習連續性動作細節描寫(一)概念闡釋通過例句對比,講解連續性動作細節描寫的概念。展示兩個句子:句子一:他走進教室,拿出書。句子二:他輕輕地推開教室門,微微探進頭,快速掃視了一圈教室,發現沒人注意后,才貓著腰,踮著腳尖,躡手躡腳地走進來,然后從鼓鼓囊囊的書包里小心翼翼地抽出書本。引導學生分析兩個句子的差異,明確,連續性動作細節描寫就是將一系列連續的動作進行細致入微的刻畫,讓讀者如臨其境。(二)方法指導1.分解動作:將一個復雜的大動作拆分成多個具體的小動作,按照先后順序依次描寫。以“包餃子” 為例,分解為“拿起餃子皮”“用勺子舀餡”“把餡放在餃子皮中間”“捏餃子皮邊緣”“將餃子捏出褶子” 等步驟。2.準確用詞:選用準確、生動的動詞來描述動作,避免使用過于籠統的詞語。比如不用“走”,而用“踱”“奔”“竄”“溜” 等更具表現力的動詞。3.添加修飾:加入合適的修飾語,如形容詞、副詞、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聲音、神態、心理等方面對動作進行補充說明,使描寫更加豐富立體。如“他慌慌張張地跑”“她像一只靈巧的燕子般輕盈地躍過欄桿” 。(三)范例分析展示經典文本片段,如朱自清《背影》中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的段落: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分析這段描寫好在哪里。從分解動作(走到鐵道邊、探身下去、穿過鐵道、攀、縮、傾等)、準確動詞(攀、縮、傾)、修飾語(蹣跚地、慢慢、努力的樣子)以及蘊含的情感等方面進行探討。每組選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連續性動作細節描寫方法的理解和認識。(四)小訓練原文:“他生氣了,不說話。”請運用所學方法對上面的句子進行修改。預設:改文:“他猛地拍案而起,椅子在地板上劃出刺耳的聲響,脖頸處青筋暴起,雙眼瞪得通紅,像一頭發怒的獅子:‘這根本就是胡來!’說完抓起文件狠狠摔在桌上,轉身大步離開,震得門重重砸在門框上。”環節二:學習連續性語言細節描寫(一)情境導入播放一段經典電影中的對話片段(如《哈利 波特》中哈利與赫敏、羅恩討論魔法任務的場景),要求學生認真聆聽人物對話內容、語氣及說話時的神態動作。播放結束后,邀請學生分享:“從這段對話中,你感受到人物怎樣的情緒?哪些語言細節讓你印象深刻?”由此引出課題,說明連續性語言細節描寫在塑造人物和推動情節中的關鍵作用。(二)知識講解1.概念闡釋結合具體例句對比講解連續性語言細節描寫的概念。例句1:“你吃飯了嗎?”“吃了。”“作業寫完了嗎?”“還沒。”例句2:“‘快點兒吃!都要遲到了!’媽媽一邊系著圍裙,一邊用筷子敲了敲我的碗,眉頭擰成了麻花。我扒拉著碗里的米飯,小聲嘟囔:‘今天作業寫到太晚,實在困得吃不下。’媽媽的手頓了頓,聲音軟下來:‘那…… 吃完趕緊去補個覺,我給老師請個假?’” 引導學生分析差異,明確連續性語言細節描寫不僅要有連貫的對話,還需通過語氣、神態、動作等細節增強畫面感和感染力。2.方法指導個性化語言:根據人物的年齡、身份、性格設計符合其特點的語言,如老人說話可能慢條斯理、引經據典,孩童語言則天真活潑、充滿童趣。語氣與情感:通過添加擬聲詞、標點符號(如感嘆號、省略號)及語氣詞(啊、呀、呢)等,表現人物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輔助描寫:配合神態、動作、心理描寫,讓語言更立體,如“他漲紅著臉,結結巴巴地說:“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推動情節:使對話內容緊扣主題,自然推動故事發展或揭示人物關系。(三)范例分析選取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壽鏡吾先生的片段:“人都到哪里去了!”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引導學生思考:① 壽鏡吾先生的兩句話分別用了什么標點?體現他怎樣的情緒?②“瞪幾眼”“大聲道”等動作神態描寫,如何讓語言更有畫面感?③從簡短的語言中,能看出先生怎樣的性格特點?(四)小訓練:原文:“今天作業好多啊。”“是啊,我都不想寫了。”“那怎么辦?”“不知道。”請運用所學方法對上面的文段進行修改。預設:改文:“救命!這作業量是要逼瘋誰啊?”我把作業本狠狠拍在桌上,震得鉛筆盒都跳了起來。同桌小王縮著脖子湊過來,聲音像蚊子哼哼:“要不…… 抄答案?”我猛地轉頭瞪他:“你瘋了?被老師發現會叫家長的!”他吐了吐舌頭,抓起筆在草稿紙上亂畫:“開個玩笑嘛,我還能不知道后果?”環節三:學習連續性心理細節描寫(一)知識講解:解密心理細節描寫方法1.概念解析:結合例句對比說明連續性心理描寫的特點。普通描寫:“他很緊張。”連續描寫:“他的手心開始冒汗,目光在四周游移不定。‘千萬不要出錯……’他在心里默念,可越想鎮定,心跳反而越快,仿佛要沖破胸腔。”總結:連續性心理描寫需展現心理變化的層次與過程。2.方法歸納:內心獨白: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語言,呈現人物內心的對話與思考。回憶聯想:插入回憶、幻想,揭示心理活動的深層原因。環境烘托:用天氣、場景變化暗示心理狀態(如暴雨象征煩躁,陽光象征希望)。動作外化:通過顫抖、停頓、反復等動作,將心理具象化。(二)案例分析:品讀經典中的心理脈絡教材文本分析:選取《皇帝的新裝》中皇帝游行時的心理描寫:“我要派我誠實的老大臣到織工那兒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這布料是什么樣子……”“哎呀,美極了!真是美妙極了!”老大臣一邊說,一邊從他的眼鏡里仔細地看,“多么美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要呈報皇上,我對于這布料非常滿意。” (皇帝)他有點兒發抖,因為他覺得百姓們所講的話似乎是真的。不過他自己心里卻這樣想:“我必須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 引導學生分析:皇帝從自信到懷疑再到強裝鎮定的心理變化,如何通過內心獨白、動作與語言體現?(三)課堂實踐:創作心理變化軌跡1.情境任務:提供三個場景,學生任選其一進行連續性心理描寫:場景1:考試時發現同桌偷偷遞來紙條場景2:獨自走夜路時聽到奇怪的聲音場景3:等待比賽成績公布時的心理變化2.寫作指導:教師提示學生分階段構思(如 “起始心理→矛盾掙扎→最終決定”),并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增強畫面感。預設:(內心獨白)裁判席的紙張翻動聲像秒針在切割我的神經。“萬一失誤了呢?”指甲陷進掌心的鈍痛突然喚醒賽前畫面——(回憶聯想)晨光里教練將手搭在我發抖的肩頭,冰涼的金屬杠片貼著鎖骨顫動。(環境烘托)場館頂燈在汗濕的睫毛下暈成慘白光圈,記分牌反光像未開封的判決書。(動作外化)我反復折疊號碼牌邊緣,鋸齒狀的折痕在指腹留下紅痕,看臺上突然爆發的歡呼讓脊椎竄過一陣電流——該來的終于要來了。環節四:寫作訓練1.請運用本節課所學的多種細節描寫的方法,寫一段人物立體的細節描寫片段,突出其性格特點。2. 創作支架【心理坐標軸】 起點心理:______ 關鍵事件:______ 動作鏈:______→______→______ 語言設計:______ 心理終點:______ 附:三維互評表評價維度 達標標準 亮點記錄 改進建議動作顆粒度 包含≥3 個具體動作,有連貫性語言個性化 符合人物身份,有語氣/ 節奏變化心理可視化 心理變化可通過動作語言推導 范文:哪吒剛降妖歸來,渾身散發著戰斗后的疲憊與凱旋的自豪,興致勃勃地邁進玉虛宮。他滿心期待,想著此番降妖大功告成,定能得到眾人的夸贊與認可,步伐都比平日輕快了幾分。這時,不遠處幾個小仙童正聚在一起,交頭接耳。其中一個小仙童眼睛斜睨著哪吒,撇了撇嘴,扯著嗓子說道:“瞧,那就是哪吒,弓腰駝背、相貌猥瑣,還頂著兩個大黑眼圈,長得跟個鬼似的,哪有一點仙童的樣子。” 聲音不大不小,卻像一陣尖厲的風,直直鉆進哪吒的耳朵里。哪吒的腳步猛地頓住,笑容瞬間僵在臉上,剛剛還閃爍著光芒的眼睛,此刻也黯淡了下來。他的手不自覺地摸了摸自己的臉,又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桿,像是想要把自己藏起來,又像是在倔強地反駁。那只摸臉的手微微顫抖著,指尖觸碰到臉頰的皮膚,仿佛都帶著滾燙的羞憤。“就是就是,也不知道天尊為啥會選中他,我看他更像個小妖怪。” 另一個小仙童跟著附和,臉上露出一絲嘲諷的輕笑。哪吒的拳頭緊緊攥起,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手臂上的青筋也微微凸起。他的胸膛劇烈起伏,每一次呼吸都帶著壓抑不住的怒火,心里好似有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隨時可能噴發。他在心里怒吼:“我為了降妖除魔,拼盡全力,你們卻只盯著我的長相,以貌取人,何其不公!”他緊咬著牙關,腮幫子因為用力而微微鼓起,眼眶也微微泛紅,狠狠地瞪了那些嘲笑他的人一眼,然后二話不說,猛地沖向一旁的石柱。他雙手緊緊抱住石柱,雙腿用力蹬地,身體向后仰,使出全身的力氣。“咔嚓” 一聲,石柱應聲而斷,斷裂處的石屑飛濺開來,有一些落在他的頭發上、肩膀上。他喘著粗氣,握著斷柱的手還在微微顫抖,額頭上滿是汗珠,惡狠狠地吼道:“你們這群家伙,有本事別光在背后說風涼話,有本事和我堂堂正正地打一場!” 眾人被他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得目瞪口呆,一時間鴉雀無聲,臉上的嘲諷瞬間變成了驚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