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物理學科13.4 大單元整合復習與綜合訓練制冷的奧秘從古代巧奪天工的青銅冰鑒,利用冰塊熔化吸熱 實現制冷,彰顯古人智慧;到現代科技前沿的二氧化 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憑借二氧化碳獨特的物理性 質,高效且環保地打造冰面。在人類追求舒適環境的 歷程中,制冷技術不斷迭代,請和小優一起來洞察物 質的熱特性,探尋制冷的奧秘吧!任務一 了解古代戰國銅冰鑒1.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戰國銅冰鑒是我國戰國時期就已發明的“原 始冰箱 ”(如圖)。冰鑒是一件雙層的器皿,鑒內有一缶。夏季,在冰 鑒的兩側放入冰塊,中間放入水果,就能吃上冰鎮水果了。關于戰國銅 冰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冰塊因為溫度低于0℃ , 所以不 具有內能B.冰塊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內能 不變C.能聞到缶內水果的香氣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用冰鑒冰鎮水果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減少水果的內能2.冬季,鑒內裝熱水,還可起到給美酒保溫的作用。 這是因為水的_比熱容_大的特點,用相同_質量__ 的水 和 其 他 物 質 比 較 , 放 出 相 同 的 熱 量 , 水的溫度變化_小_ 。冬天溫熱的酒散發出的香氣更加 濃郁,這是因為 溫度__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 劇烈。3.在鑒內裝入質量為10kg 、溫度為80℃的熱水用來溫 酒,一段時間后,熱水的溫度降低到46℃ , 若熱水放 出的熱量全部被冰鑒和酒吸收,冰鑒和酒的溫度共同 升高 了2 0 ℃ 。若冰鑒 的質量為 1 7 0 kg , 比熱容為 0.39×103J/(kg·℃) , c水 =4.2×103J/(kg·℃) , c酒 =2.4×103J/(kg·℃) 。求:(1)水放出的熱量。解:水放出的熱量Q放=c水m水(t0-t)=4.2×103J/(kg·℃)×10kg×(80℃-46℃)=1.428×106J。(2)酒的質量。解:由于水放出的熱量全部被冰鑒和酒吸收,則有 Q吸冰+Q吸酒 =Q放 =1.428×106J ,其中冰鑒吸收的熱量 Q吸冰 = c冰 m冰Δt =0.39×103J/(kg·℃) ×170kg×20℃ = 1 .326 × 106J ,則Q吸酒 =Q放-Q吸冰 =1 .428 × 106J - 1.326×106J =1.02×105J 。由Q吸 =cmΔt可知,酒的質量m酒 ===2.125kg。任務二 了解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4.為了實現“綠色冬奧 ” 目標,國家速滑館(如圖甲)采用世界上最先進 環保的二氧化碳(CO2 )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是 將氣態二氧化碳通過加溫加壓形成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這些流體隨后被 送到需要制冷的區域,在其汽化過程中會大量吸熱,從而達到降溫制冷的 目的。技術原理簡化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CO2經過壓縮機時,通過做功方式使溫度升高B.CO2經過冷凝器時,液化放熱,內能減小C.CO2在膨脹閥時內能比在壓縮機時的內能大D.CO2經過蒸發器時汽化吸熱,內能增大5.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中,將氣態二氧化碳 通過加溫加壓形成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在這個過程 中,二氧化碳分子間間距____變_小_____ ,分子間引力 _變大_ 。(均選填“變大 ”“變小 ”或“不變 ”)任務三 洞察物質熱特性奧秘6.小優發現汽車發動機中選擇水作為“制冷劑 ”,這是為什么呢?帶著這樣的疑惑,小優進行了“ 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 ”的探究實驗。實驗中,將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燒杯內,用電加熱器同時加熱。記錄數據,并繪制出 如圖所示的圖像(不計熱量損失)。(1)實驗中應選取兩個規格___相_同___(選填“相同 ”或“不 同 ”)的電加熱器進行實驗。(2)小優選取初溫不同、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分別 倒入燒杯中,用電加熱器加熱,從開始加熱到第16min時, 甲 和乙吸收熱量的關系是 C_。A.甲多 B.乙多 C.一樣多(3)根據實驗數據繪制出的溫度與時間關系的圖像可知:甲和乙 兩種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_乙_吸收的熱量較多,甲的比熱容與 乙的比熱容之比為__1_∶_2_。_乙 更適合做汽車發動機制冷劑。7.炎熱的夏天,小優同學看到身邊不同顏色著裝的行 人,他不禁想到:不同顏色的物體吸熱能力是否相同 呢?為此,他和小翼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1 )根據實驗 ,所需的測量工具除了溫度計和秒 表,還需要_天_平__。(2)用如圖所示的6個完全相同的塑料瓶裝入質量 相同__ 的水,再加入質量相同、顏色_不同_ 的丙烯顏 料。(均選填“相同 ”或“不同 ”)(3)將準備好的塑料瓶放在陽光下曝曬,每隔 半小時記錄一次溫度。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時間t/h 0 0.5 1.0 1.5 2.0黃色瓶溫T1/℃ 27.2 41.7 47.2 46.1 46.0綠色瓶溫T2/℃ 27.2 43.2 52.2 48.6 48.8黑色瓶溫T3/℃ 27.2 44.3 53.3 49.1 49.7藍色瓶溫T4/℃ 27.2 42.5 48.5 47.5 47.5紅色瓶溫T5/℃ 27.2 42.1 48.1 47.5 47.5白色瓶溫T6/℃ 27.2 40.0 46.1 44.6 45.0(4)分析實驗數據可知:不同顏色的水,經過相同時間太陽的照射,吸收的熱量 不同_(選填“相同 ”或“ 同 ”)。其中_黑_色的水吸熱能力最強。(5)本次實驗結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請你舉出一個實例:__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器通常用 黑色__(合理即可_)___。自制蒸汽船1 .材料準備: 帶蓋的小玻璃瓶、吸管、泡沫板、蠟 燭、鐵絲、打火機、美工刀、橡皮泥、鉛筆、水等。2.制作過程: (1)在泡沫板上畫出一個船形,用美工刀將泡 沫板削成一條小船 。 (2)在玻璃瓶的瓶蓋上打一個小孔。(3)裝適量水在玻璃瓶中,蓋上蓋,插上吸管。(4)用鐵絲 做成玻璃瓶的支架。 (5)把鐵絲朝下的兩端插在泡沫板上, 并用橡皮泥加以固定,使得玻璃瓶瓶口斜向上放置并懸空。(6)在玻璃瓶下面放上蠟燭,點燃它,一艘蒸汽船就做好了 (如圖)。3.思考:待水沸騰后,圖中小船就動了起來,小船會 向 左_(選填“左 ”或“右 ”)行駛。蠟燭對玻璃瓶 加熱使玻璃瓶內水溫升高,這是通過_熱傳遞__ 的方式 改變水的內能。第十三章 內能綜合集訓一 分子熱運動和內能情境串聯 舌尖上的美食 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許 多美食在制作過程中巧妙運用物理知識,將食物的美 味呈現出來。據此回答1~8題。1.(2024·淮安)端午節期間,小明在家煮粽子,廚房 里粽香四溢。這個現象主要說明( D )A.分子間有引力B.分子間有斥力C.分子間有空隙D.分子是運動的2.(2024·廣元改編)“女皇蒸涼面 ”是廣元地方特色 美食,涼面的口感、香氣深受人們喜歡。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A )A.面條在水中冷卻時會放熱是因為面條的溫度比水高B.涼面面條之間有空隙,說明分子間有間隙C.油辣子附著在涼面上,說明分子間只存在引力D.吃一口涼面,只有幾個分子進入口中3.(2024·長沙改編)冬至時節煮餃子,小明發現其中 蘊含了很多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冷凍餃子中的分子不運動B.冷凍餃子升溫過程中內能不變C.煮餃子時,鍋周圍出現的大量“ 白氣 ”是分子在 擴散D.餃子冷卻后會粘在一起,是分子間引力的作用4.糖炒板栗歷史悠久,相傳北宋時期的李和是糖炒板栗的 鼻祖,因在炒制過程中加入了糖,成品帶有香甜的味道, 故而得名。關于糖炒板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炒板栗時要往鍋中放入一些細小的砂石,是因為砂石 的比熱容大,升溫快B.炒板栗主要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加板栗的內能C.炒板栗時熱量總是從低溫的板栗向高溫的炒鍋轉移D.吃糖炒板栗時,會覺得“粘手 ”,是由于分子間存在 引力5.雞蛋醪糟是我國的一種傳統小吃。關于雞蛋醪糟制作過程中 溫度、內能、熱量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在燒水之前,水和鍋的溫度相同,它們之間仍然會發生 熱傳遞B.在燒水過程中,水吸收熱量,內能一定增大,溫度一定升高C.在煮雞蛋醪糟的過程中,溫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的熱量越多D.盛在碗中的雞蛋醪糟,溫度逐漸降低,具有的熱量逐漸 減少6.(2024·湖南)小明在勞動技術課上學會了烹飪一道 經典湘菜——辣椒炒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解凍時凍肉向溫水傳遞熱量B.磨刀可以增大切肉時的受力面積C.切肉時是力改變了物體形狀D.炒肉時聞到香味不屬于擴散現象7.刀削面是山西的一種特色傳統面食,用刀削出的面 條,形似柳葉,因其風味獨特而馳名中外。如圖所示 是一碗剛出鍋的刀削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面湯的溫度越高,含有的熱量越多B.面條香氣撲鼻是因為分子間存在間隙C.面條被煮熟是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加 內能D.喝面湯時“熱 ”得燙嘴,“熱 ”表示的是溫度8.(2024·內蒙古)生活中很多人喜愛吃咸鴨蛋,下列 關于咸鴨蛋所涉及的物理知識正確的是( C )A.煮熟鴨蛋是通過做功來增大鴨蛋的內能B.蛋殼能輕松被敲碎,說明蛋殼分子間不存在引力C.腌制鴨蛋就是通過擴散使鹽進入鴨蛋中D.剛出鍋的咸鴨蛋逐漸變涼,說明分子運動逐漸停止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物理學科13.4 大單元整合復習與綜合訓練制冷的奧秘從古代巧奪天工的青銅冰鑒,利用冰塊熔化吸熱 實現制冷,彰顯古人智慧;到現代科技前沿的二氧化 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憑借二氧化碳獨特的物理性 質,高效且環保地打造冰面。在人類追求舒適環境的 歷程中,制冷技術不斷迭代,請和小優一起來洞察物 質的熱特性,探尋制冷的奧秘吧!任務一 了解古代戰國銅冰鑒1.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戰國銅冰鑒是我國戰國時期就已發明的“原 始冰箱 ”(如圖)。冰鑒是一件雙層的器皿,鑒內有一缶。夏季,在冰 鑒的兩側放入冰塊,中間放入水果,就能吃上冰鎮水果了。關于戰國銅 冰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冰塊因為溫度低于0℃ , 所以不 具有內能B.冰塊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內能 不變C.能聞到缶內水果的香氣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用冰鑒冰鎮水果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減少水果的內能2.冬季,鑒內裝熱水,還可起到給美酒保溫的作用。 這是因為水的_比熱容_大的特點,用相同_質量__ 的水 和 其 他 物 質 比 較 , 放 出 相 同 的 熱 量 , 水的溫度變化_小_ 。冬天溫熱的酒散發出的香氣更加 濃郁,這是因為 溫度__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 劇烈。3.在鑒內裝入質量為10kg 、溫度為80℃的熱水用來溫 酒,一段時間后,熱水的溫度降低到46℃ , 若熱水放 出的熱量全部被冰鑒和酒吸收,冰鑒和酒的溫度共同 升高 了2 0 ℃ 。若冰鑒 的質量為 1 7 0 kg , 比熱容為 0.39×103J/(kg·℃) , c水 =4.2×103J/(kg·℃) , c酒 =2.4×103J/(kg·℃) 。求:(1)水放出的熱量。解:水放出的熱量Q放=c水m水(t0-t)=4.2×103J/(kg·℃)×10kg×(80℃-46℃)=1.428×106J。(2)酒的質量。解:由于水放出的熱量全部被冰鑒和酒吸收,則有 Q吸冰+Q吸酒 =Q放 =1.428×106J ,其中冰鑒吸收的熱量 Q吸冰 = c冰 m冰Δt =0.39×103J/(kg·℃) ×170kg×20℃ = 1 .326 × 106J ,則Q吸酒 =Q放-Q吸冰 =1 .428 × 106J - 1.326×106J =1.02×105J 。由Q吸 =cmΔt可知,酒的質量m酒 ===2.125kg。任務二 了解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4.為了實現“綠色冬奧 ” 目標,國家速滑館(如圖甲)采用世界上最先進 環保的二氧化碳(CO2 )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是 將氣態二氧化碳通過加溫加壓形成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這些流體隨后被 送到需要制冷的區域,在其汽化過程中會大量吸熱,從而達到降溫制冷的 目的。技術原理簡化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CO2經過壓縮機時,通過做功方式使溫度升高B.CO2經過冷凝器時,液化放熱,內能減小C.CO2在膨脹閥時內能比在壓縮機時的內能大D.CO2經過蒸發器時汽化吸熱,內能增大5.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中,將氣態二氧化碳 通過加溫加壓形成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在這個過程 中,二氧化碳分子間間距____變_小_____ ,分子間引力 _變大_ 。(均選填“變大 ”“變小 ”或“不變 ”)任務三 洞察物質熱特性奧秘6.小優發現汽車發動機中選擇水作為“制冷劑 ”,這是為什么呢?帶著這樣的疑惑,小優進行了“ 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 ”的探究實驗。實驗中,將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燒杯內,用電加熱器同時加熱。記錄數據,并繪制出 如圖所示的圖像(不計熱量損失)。(1)實驗中應選取兩個規格___相_同___(選填“相同 ”或“不 同 ”)的電加熱器進行實驗。(2)小優選取初溫不同、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分別 倒入燒杯中,用電加熱器加熱,從開始加熱到第16min時, 甲 和乙吸收熱量的關系是 C_。A.甲多 B.乙多 C.一樣多(3)根據實驗數據繪制出的溫度與時間關系的圖像可知:甲和乙 兩種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_乙_吸收的熱量較多,甲的比熱容與 乙的比熱容之比為__1_∶_2_。_乙 更適合做汽車發動機制冷劑。7.炎熱的夏天,小優同學看到身邊不同顏色著裝的行 人,他不禁想到:不同顏色的物體吸熱能力是否相同 呢?為此,他和小翼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1 )根據實驗 ,所需的測量工具除了溫度計和秒 表,還需要_天_平__。(2)用如圖所示的6個完全相同的塑料瓶裝入質量 相同__ 的水,再加入質量相同、顏色_不同_ 的丙烯顏 料。(均選填“相同 ”或“不同 ”)(3)將準備好的塑料瓶放在陽光下曝曬,每隔 半小時記錄一次溫度。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時間t/h 0 0.5 1.0 1.5 2.0黃色瓶溫T1/℃ 27.2 41.7 47.2 46.1 46.0綠色瓶溫T2/℃ 27.2 43.2 52.2 48.6 48.8黑色瓶溫T3/℃ 27.2 44.3 53.3 49.1 49.7藍色瓶溫T4/℃ 27.2 42.5 48.5 47.5 47.5紅色瓶溫T5/℃ 27.2 42.1 48.1 47.5 47.5白色瓶溫T6/℃ 27.2 40.0 46.1 44.6 45.0(4)分析實驗數據可知:不同顏色的水,經過相同時間太陽的照射,吸收的熱量 不同_(選填“相同 ”或“ 同 ”)。其中_黑_色的水吸熱能力最強。(5)本次實驗結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請你舉出一個實例:__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器通常用 黑色__(合理即可_)___。自制蒸汽船1 .材料準備: 帶蓋的小玻璃瓶、吸管、泡沫板、蠟 燭、鐵絲、打火機、美工刀、橡皮泥、鉛筆、水等。2.制作過程: (1)在泡沫板上畫出一個船形,用美工刀將泡 沫板削成一條小船 。 (2)在玻璃瓶的瓶蓋上打一個小孔。(3)裝適量水在玻璃瓶中,蓋上蓋,插上吸管。(4)用鐵絲 做成玻璃瓶的支架。 (5)把鐵絲朝下的兩端插在泡沫板上, 并用橡皮泥加以固定,使得玻璃瓶瓶口斜向上放置并懸空。(6)在玻璃瓶下面放上蠟燭,點燃它,一艘蒸汽船就做好了 (如圖)。3.思考:待水沸騰后,圖中小船就動了起來,小船會 向 左_(選填“左 ”或“右 ”)行駛。蠟燭對玻璃瓶 加熱使玻璃瓶內水溫升高,這是通過_熱傳遞__ 的方式 改變水的內能。第十三章 內能綜合集訓一 分子熱運動和內能情境串聯 舌尖上的美食 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許 多美食在制作過程中巧妙運用物理知識,將食物的美 味呈現出來。據此回答1~8題。1.(2024·淮安)端午節期間,小明在家煮粽子,廚房 里粽香四溢。這個現象主要說明( D )A.分子間有引力B.分子間有斥力C.分子間有空隙D.分子是運動的2.(2024·廣元改編)“女皇蒸涼面 ”是廣元地方特色 美食,涼面的口感、香氣深受人們喜歡。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A )A.面條在水中冷卻時會放熱是因為面條的溫度比水高B.涼面面條之間有空隙,說明分子間有間隙C.油辣子附著在涼面上,說明分子間只存在引力D.吃一口涼面,只有幾個分子進入口中3.(2024·長沙改編)冬至時節煮餃子,小明發現其中 蘊含了很多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冷凍餃子中的分子不運動B.冷凍餃子升溫過程中內能不變C.煮餃子時,鍋周圍出現的大量“ 白氣 ”是分子在 擴散D.餃子冷卻后會粘在一起,是分子間引力的作用4.糖炒板栗歷史悠久,相傳北宋時期的李和是糖炒板栗的 鼻祖,因在炒制過程中加入了糖,成品帶有香甜的味道, 故而得名。關于糖炒板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炒板栗時要往鍋中放入一些細小的砂石,是因為砂石 的比熱容大,升溫快B.炒板栗主要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加板栗的內能C.炒板栗時熱量總是從低溫的板栗向高溫的炒鍋轉移D.吃糖炒板栗時,會覺得“粘手 ”,是由于分子間存在 引力5.雞蛋醪糟是我國的一種傳統小吃。關于雞蛋醪糟制作過程中 溫度、內能、熱量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在燒水之前,水和鍋的溫度相同,它們之間仍然會發生 熱傳遞B.在燒水過程中,水吸收熱量,內能一定增大,溫度一定升高C.在煮雞蛋醪糟的過程中,溫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的熱量越多D.盛在碗中的雞蛋醪糟,溫度逐漸降低,具有的熱量逐漸 減少6.(2024·湖南)小明在勞動技術課上學會了烹飪一道 經典湘菜——辣椒炒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解凍時凍肉向溫水傳遞熱量B.磨刀可以增大切肉時的受力面積C.切肉時是力改變了物體形狀D.炒肉時聞到香味不屬于擴散現象7.刀削面是山西的一種特色傳統面食,用刀削出的面 條,形似柳葉,因其風味獨特而馳名中外。如圖所示 是一碗剛出鍋的刀削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面湯的溫度越高,含有的熱量越多B.面條香氣撲鼻是因為分子間存在間隙C.面條被煮熟是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加 內能D.喝面湯時“熱 ”得燙嘴,“熱 ”表示的是溫度8.(2024·內蒙古)生活中很多人喜愛吃咸鴨蛋,下列 關于咸鴨蛋所涉及的物理知識正確的是( C )A.煮熟鴨蛋是通過做功來增大鴨蛋的內能B.蛋殼能輕松被敲碎,說明蛋殼分子間不存在引力C.腌制鴨蛋就是通過擴散使鹽進入鴨蛋中D.剛出鍋的咸鴨蛋逐漸變涼,說明分子運動逐漸停止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2張PPT)人教九全物理同步精品課件人教新版九年級全一冊2025年秋九全物理(新教材)課時輔導練習講解課件第十三章 內能13.4 大單元整合復習與綜合訓練快速對答案長 多 低 強 它的質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溫度乘積 焦每千克攝氏度 4.2×103J/ (kg·℃ ) 4.2×103J Q=cm△t 原子 10-10 間隙 無規則溫度 溫度 劇烈 同時 分子勢能 質量 溫度差 減小 增大 增大 減小提示:點擊 進入習題講評C1比熱容 質量 小 溫度 2快速對答案解:(1)水放出的熱量Q放=c水m水(t0-t)=4.2×103J/(kg·℃)×10kg×(80℃-46℃)=1.428×106J。3快速對答案(2)由于水放出的熱量全部被冰鑒和酒吸收,則有+=Q放=1.428×106J,其中冰鑒吸收的熱量= Δt=0.39×103J/(kg·℃)×170kg×20℃=1.326×106J,則=Q放-=1.428×106J-1.326×106J=1.02×105J。由Q吸=cmΔt可知,酒的質量m酒===2.125kg。快速對答案4C5變小 變大 相同 C 乙 1∶2 乙 6天平 相同 不同 不同 黑 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器通常用黑色(合理即可) 7快速對答案左 熱傳遞 3長多低強它的質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溫度乘積焦每千克攝氏度4.2×103J/ (kg·℃ )4.2×103JQ=cm△t10-10原子間隙無規則溫度溫度劇烈同時分子勢能質量溫度差減小增大增大減小制冷的奧秘從古代巧奪天工的青銅冰鑒,利用冰塊熔化吸熱實現制冷,彰顯古人智慧;到現代科技前沿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憑借二氧化碳獨特的物理性質,高效且環保地打造冰面。在人類追求舒適環境的歷程中,制冷技術不斷迭代,請和小優一起來洞察物質的熱特性,探尋制冷的奧秘吧!任務一 了解古代戰國銅冰鑒1.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戰國銅冰鑒是我國戰國時期就已發明的“原始冰箱”(如圖)。冰鑒是一件雙層的器皿,鑒內有一缶。夏季,在冰鑒的兩側放入冰塊,中間放入水果,就能吃上冰鎮水果了。關于戰國銅冰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冰塊因為溫度低于0℃,所以不具有內能B.冰塊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內能不變C.能聞到缶內水果的香氣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用冰鑒冰鎮水果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減少水果的內能C2.冬季,鑒內裝熱水,還可起到給美酒保溫的作用。這是因為水的________大的特點,用相同______的水和其他物質比較,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變化____。冬天溫熱的酒散發出的香氣更加濃郁,這是因為_______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比熱容質量小溫度3.在鑒內裝入質量為10kg、溫度為80℃的熱水用來溫酒,一段時間后,熱水的溫度降低到46℃,若熱水放出的熱量全部被冰鑒和酒吸收,冰鑒和酒的溫度共同升高了20℃。若冰鑒的質量為170kg,比熱容為0.39×103J/(kg·℃),c水=4.2×103J/(kg·℃),c酒=2.4×103J/(kg·℃)。求:(1)水放出的熱量。解:水放出的熱量Q放=c水m水(t0-t)=4.2×103J/(kg·℃)×10kg×(80℃-46℃)=1.428×106J。3.在鑒內裝入質量為10kg、溫度為80℃的熱水用來溫酒,一段時間后,熱水的溫度降低到46℃,若熱水放出的熱量全部被冰鑒和酒吸收,冰鑒和酒的溫度共同升高了20℃。若冰鑒的質量為170kg,比熱容為0.39×103J/(kg·℃),c水=4.2×103J/(kg·℃),c酒=2.4×103J/(kg·℃)。求:(2)酒的質量。解:由于水放出的熱量全部被冰鑒和酒吸收,則有+=Q放=1.428×106J,其中冰鑒吸收的熱量= Δt=0.39×103J/(kg·℃)×170kg×20℃=1.326×106J,則=Q放-=1.428×106J-1.326×106J=1.02×105J。由Q吸=cmΔt可知,酒的質量m酒===2.125kg。任務二 了解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4.為了實現“綠色冬奧”目標,國家速滑館(如圖甲)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環保的二氧化碳(CO2)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是將氣態二氧化碳通過加溫加壓形成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這些流體隨后被送到需要制冷的區域,在其汽化過程中會大量吸熱,從而達到降溫制冷的目的。技術原理簡化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A.CO2經過壓縮機時,通過做功方式使溫度升高B.CO2經過冷凝器時,液化放熱,內能減小C.CO2在膨脹閥時內能比在壓縮機時的內能大D.CO2經過蒸發器時汽化吸熱,內能增大5.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中,將氣態二氧化碳通過加溫加壓形成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在這個過程中,二氧化碳分子間間距____________,分子間引力______。(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變小變大任務三 洞察物質熱特性奧秘6.小優發現汽車發動機中選擇水作為“制冷劑”,這是為什么呢?帶著這樣的疑惑,小優進行了“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探究實驗。實驗中,將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燒杯內,用電加熱器同時加熱。記錄數據,并繪制出如圖所示的圖像(不計熱量損失)。(1)實驗中應選取兩個規格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的電加熱器進行實驗。相同6.小優發現汽車發動機中選擇水作為“制冷劑”,這是為什么呢?帶著這樣的疑惑,小優進行了“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探究實驗。實驗中,將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燒杯內,用電加熱器同時加熱。記錄數據,并繪制出如圖所示的圖像(不計熱量損失)。(2)小優選取初溫不同、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分別倒入燒杯中,用電加熱器加熱,從開始加熱到第16min時,甲和乙吸收熱量的關系是____。CA.甲多 B.乙多 C.一樣多6.小優發現汽車發動機中選擇水作為“制冷劑”,這是為什么呢?帶著這樣的疑惑,小優進行了“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探究實驗。實驗中,將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燒杯內,用電加熱器同時加熱。記錄數據,并繪制出如圖所示的圖像(不計熱量損失)。(3)根據實驗數據繪制出的溫度與時間關系的圖像可知:甲和乙兩種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____吸收的熱量較多,甲的比熱容與乙的比熱容之比為______。___更適合做汽車發動機制冷劑。乙1∶2乙7.炎熱的夏天,小優同學看到身邊不同顏色著裝的行人,他不禁想到:不同顏色的物體吸熱能力是否相同呢?為此,他和小翼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1)根據實驗,所需的測量工具除了溫度計和秒表,還需要______。天平7.炎熱的夏天,小優同學看到身邊不同顏色著裝的行人,他不禁想到:不同顏色的物體吸熱能力是否相同呢?為此,他和小翼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2)用如圖所示的6個完全相同的塑料瓶裝入質量______的水,再加入質量相同、顏色______的丙烯顏料。(均選填“相同”或“不同”)相同不同7.炎熱的夏天,小優同學看到身邊不同顏色著裝的行人,他不禁想到:不同顏色的物體吸熱能力是否相同呢?為此,他和小翼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3)將準備好的塑料瓶放在陽光下曝曬,每隔半小時記錄一次溫度。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時間t/h 0 0.5 1.0 1.5 2.0黃色瓶溫T1/℃ 27.2 41.7 47.2 46.1 46.0綠色瓶溫T2/℃ 27.2 43.2 52.2 48.6 48.8黑色瓶溫T3/℃ 27.2 44.3 53.3 49.1 49.7藍色瓶溫T4/℃ 27.2 42.5 48.5 47.5 47.5紅色瓶溫T5/℃ 27.2 42.1 48.1 47.5 47.5白色瓶溫T6/℃ 27.2 40.0 46.1 44.6 45.07.炎熱的夏天,小優同學看到身邊不同顏色著裝的行人,他不禁想到:不同顏色的物體吸熱能力是否相同呢?為此,他和小翼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4)分析實驗數據可知:不同顏色的水,經過相同時間太陽的照射,吸收的熱量______(選填“相同”或“同”)。其中____色的水吸熱能力最強。時間t/h 0 0.5 1.0 1.5 2.0黃色瓶溫T1/℃ 27.2 41.7 47.2 46.1 46.0綠色瓶溫T2/℃ 27.2 43.2 52.2 48.6 48.8黑色瓶溫T3/℃ 27.2 44.3 53.3 49.1 49.7藍色瓶溫T4/℃ 27.2 42.5 48.5 47.5 47.5紅色瓶溫T5/℃ 27.2 42.1 48.1 47.5 47.5白色瓶溫T6/℃ 27.2 40.0 46.1 44.6 45.0不同黑7.炎熱的夏天,小優同學看到身邊不同顏色著裝的行人,他不禁想到:不同顏色的物體吸熱能力是否相同呢?為此,他和小翼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5)本次實驗結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請你舉出一個實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器通常用黑色(合理即可)自制蒸汽船1.材料準備:帶蓋的小玻璃瓶、吸管、泡沫板、蠟燭、鐵絲、打火機、美工刀、橡皮泥、鉛筆、水等。2.制作過程:(1)在泡沫板上畫出一個船形,用美工刀將泡沫板削成一條小船。(2)在玻璃瓶的瓶蓋上打一個小孔。(3)裝適量水在玻璃瓶中,蓋上蓋,插上吸管。(4)用鐵絲做成玻璃瓶的支架。(5)把鐵絲朝下的兩端插在泡沫板上,并用橡皮泥加以固定,使得玻璃瓶瓶口斜向上放置并懸空。(6)在玻璃瓶下面放上蠟燭,點燃它,一艘蒸汽船就做好了(如圖)。3.思考:待水沸騰后,圖中小船就動了起來,小船會向___(選填“左”或“右”)行駛。蠟燭對玻璃瓶加熱使玻璃瓶內水溫升高,這是通過________的方式改變水的內能。左熱傳遞第十三章 內能綜合訓練一 分子熱運動和內能D1A2D3快速對答案45DCC6D78C提示:點擊 進入習題講評23456781.(2024·淮安)端午節期間,小明在家煮粽子,廚房里粽香四溢。這個現象主要說明( )A.分子間有引力B.分子間有斥力C.分子間有空隙D.分子是運動的1D情境串聯 舌尖上的美食 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許多美食在制作過程中巧妙運用物理知識,將食物的美味呈現出來。據此回答1~8題。2.(2024·廣元改編)“女皇蒸涼面”是廣元地方特色美食,涼面的口感、香氣深受人們喜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面條在水中冷卻時會放熱是因為面條的溫度比水高B.涼面面條之間有空隙,說明分子間有間隙C.油辣子附著在涼面上,說明分子間只存在引力D.吃一口涼面,只有幾個分子進入口中23456781A3.(2024·長沙改編)冬至時節煮餃子,小明發現其中蘊含了很多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冷凍餃子中的分子不運動B.冷凍餃子升溫過程中內能不變C.煮餃子時,鍋周圍出現的大量“白氣”是分子在擴散D.餃子冷卻后會粘在一起,是分子間引力的作用23456781D4.糖炒板栗歷史悠久,相傳北宋時期的李和是糖炒板栗的鼻祖,因在炒制過程中加入了糖,成品帶有香甜的味道,故而得名。關于糖炒板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炒板栗時要往鍋中放入一些細小的砂石,是因為砂石的比熱容大,升溫快B.炒板栗主要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加板栗的內能C.炒板栗時熱量總是從低溫的板栗向高溫的炒鍋轉移D.吃糖炒板栗時,會覺得“粘手”,是由于分子間存在引力23456781D5.雞蛋醪糟是我國的一種傳統小吃。關于雞蛋醪糟制作過程中溫度、內能、熱量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燒水之前,水和鍋的溫度相同,它們之間仍然會發生熱傳遞B.在燒水過程中,水吸收熱量,內能一定增大,溫度一定升高C.在煮雞蛋醪糟的過程中,溫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的熱量越多D.盛在碗中的雞蛋醪糟,溫度逐漸降低,具有的熱量逐漸減少23456781C6.(2024·湖南)小明在勞動技術課上學會了烹飪一道經典湘菜——辣椒炒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解凍時凍肉向溫水傳遞熱量B.磨刀可以增大切肉時的受力面積C.切肉時是力改變了物體形狀D.炒肉時聞到香味不屬于擴散現象23456781C7.刀削面是山西的一種特色傳統面食,用刀削出的面條,形似柳葉,因其風味獨特而馳名中外。如圖所示是一碗剛出鍋的刀削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面湯的溫度越高,含有的熱量越多B.面條香氣撲鼻是因為分子間存在間隙C.面條被煮熟是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加內能D.喝面湯時“熱”得燙嘴,“熱”表示的是溫度23456781D8.(2024·內蒙古)生活中很多人喜愛吃咸鴨蛋,下列關于咸鴨蛋所涉及的物理知識正確的是( )A.煮熟鴨蛋是通過做功來增大鴨蛋的內能B.蛋殼能輕松被敲碎,說明蛋殼分子間不存在引力C.腌制鴨蛋就是通過擴散使鹽進入鴨蛋中D.剛出鍋的咸鴨蛋逐漸變涼,說明分子運動逐漸停止23456781C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新版九全物理新考向課時輔導練習】13_4大單元整合復習與集訓(原卷版).docx 【人教新版九全物理新考向課時輔導練習】13_4大單元整合復習與集訓(解答版).docx 【人教新版九全物理課時輔導練習】13_4大單元整合復習與集訓.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