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立格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半期質量檢測地理試題(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立格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半期質量檢測地理試題(解析版)

資源簡介

成都立格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半期質量監測
地理參考答案(評分細則)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包括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5 DACBA 6-10 BBCAD 11-15 CADDC 16 B
二、綜合題(本題包括3小題,17題14分、18題22分、19題16分,共計52分)
17.(1)河流短小流急,航運價值低;多山地,中西部交通線密度小;西部武夷山阻擋,對外運輸不便。(任意兩點4分)
(2)三地地理位置相鄰,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三地之間已形成較為完善的交通運輸體系;三地產業互補性較強;地區差異較小,經濟綜合實力強。(任意兩點4分)
(3)提升三城的核心功能,培育中小城市,優化城市體系;推進三地的產業升級/產業轉移,促進分工協作,避免惡性競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互聯互通水平;利用地緣和文化優勢,積極開展對臺貿易。(任意三點6分)
18.(1)中國稀土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南方重稀土為主;北方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和山東兩省。(前兩點必答4分,后面兩點任答一點2分)
(2)稀土儲量豐富,品種齊全;開采加工的成本低,擁有價格優勢;國內、國際市場廣闊;我國稀土的采掘、冶煉、提純等產業鏈技術成熟。(任意三點6分)
(3)過量開采,可造成稀土資源的短缺(2分);礦體的露天開采,造成生態破壞(2分);含稀土的尾礦廢棄,造成環境污染(2分)。
(4)贊同:加強出口管控可延緩稀土枯竭速度;可減少稀土生產和加工,有效保護環境;可更好地滿足國內市場要求,可促使我國稀土產業向高新技術和深加工發展;稀土出口價格低,不利于創匯。(任意兩點4分)
或不贊同:我國稀土產業相關技術成熟,優勢顯著;加強出口管控會影響當地經濟發展;加強出口管控會對國際稀土市場造成影響。 (任意兩點4分)
19.(1)地勢較高,能實現自流供水;南部地區地下水豐富,且水質良好;南部人口稀少,需水量小。(任意兩點4分)
(2)調水工程沿線氣候干旱,使用密封管道輸水能夠減少蒸發(2分);沿線多為沙礫覆蓋,可以減少下滲,保障水量供應(2分);防止風沙、污染物等侵擾水體,保證水質安全(2分)。
(3)補充地下水,緩解地面沉降;減輕海水入侵,改善地下水水質;增加北部沿海地區的水資源供應,有助于恢復和保護當地的自然植被,改善生態狀況;為北部沿海城市提供清潔的生活用水,改善城市環境質量。(任意三點6分)成都立格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半期質量檢測試題
地 理
命題人:高二備課組 審題人:地理教研組
本試卷分為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其中試題卷由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組成,共6頁;答題卡共2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填寫清楚,同時用2B鉛筆將考號準確填涂在“考號”欄目內。
2. 選擇題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在答題卡的對應框內,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3. 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收回。
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包括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2023年4月22日是第54個世界地球日,自然資源部在當日宣布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已經完成。圖為《碳匯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建議方案》。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所示兩類固碳重要區( )
A.內部特征完全一致
B.依據社會經濟條件劃分
C.自然景觀基本相同
D.均有一定的形狀和范圍
2.圖中P處森林生態系統所處地形區( )
A.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mm
B.以南農作物一年三熟
C.以南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廣布
D.以北河流的汛期較長
3.制定《碳匯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建議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
A.有效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 B.增加濕地面積,維護生物多樣性
C.保護森林草原,減緩氣候變暖 D.禁止濫砍濫伐,保護瀕危動植物
包蘭鐵路沙坡頭段是穿越流動沙丘最長、受到風沙危害最為嚴重的路段。下圖為包蘭鐵路沙坡頭段風沙防護體系剖面示意圖。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4.沙坡頭主導風向為( )
A.偏西風 B.偏北風 C.偏東風 D.偏南風
5.圖中營建喬灌木林帶的最大限制條件是( )
A.降水少 B.肥力低 C.光照足 D.熱量少
6.圖中防沙、固沙體系的功能是( )
A.恢復地表的植被,改善大氣降水 B.增大地表粗糙度,減弱地面風速
C.改良土壤結構,增大耕地面積 D.增加建設用地,完善交通網絡
巴爾薩斯河是墨西哥最長的河流之一,支流眾多,流域面積廣,穿越峽谷后注入太平洋。巴爾薩斯河不宜于航行,目前流域開發主要集中于發電,對墨西哥的農業發展有重要作用。下圖示意巴爾薩斯河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巴爾薩斯河不宜航行,多用于發電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氣候 B.地形
C.土壤 D.水量
8.巴爾薩斯河流域的開發除了多用于發電外,最可能的功能是( )
A.防洪 B.航運 C.灌溉 D.旅游
“虹吸效應”是指區域核心城市的發展導致周邊地區城市的人口和要素流失的現象。下圖示意成渝城市群空間結構基本規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成都市成為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的主導因素是( )
A.經濟實力、交通條件 B.公共服務、環境質量
C.經濟實力、環境質量 D.公共服務、交通條件
10.下列城市中,受成都市“虹吸效應”影響最大的是( )
A.重慶 B.達州 C.宜賓 D.綿陽
11.緩解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虹吸效應”影響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擴大城市群覆蓋范圍,提升核心城市競爭力 B.核心城市減緩發展速度,引導優勢產業遷出
C.周邊城市發揮自身優勢,參與產業分工協作 D.周邊城市大力發展科創產業,吸引人才回流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珠三角的廣州、深圳、佛山、肇慶等9個城市以及香港、澳門組成的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間不斷深化合作,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下圖為粵港澳大灣區甲、乙、丙三個城市2016年產業結構占比示意圖,其中乙城市1978年以前是一個沿海的小漁村,1979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比分別為37.0%、20.5%、42.5%。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2.圖中甲、乙、丙分別代表的城市最可能是( )
A.香港、深圳、肇慶 B.香港、肇慶、深圳
C.深圳、香港、肇慶 D.肇慶、香港、深圳
13.乙城市早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決定性因素是( )
A.科技 B.礦產資源
C.交通 D.政策
14.當前,甲、乙、丙三個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中的產業發展特征是( )
①甲城市資源密集型產業占優勢 ②甲城市現代服務業發達
③乙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占比大 ④丙城市制造業支撐明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美服裝經銷商多從我國訂購服裝成品,但從21世紀初開始,他們將部分訂單轉移到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盡管近年來東盟國家紡織服裝工業迅猛發展,但一些紡織服裝企業無法滿足歐美客戶對產品的高要求,使這些企業仍需從我國大量進口一些紡織服裝產品,尤其是高檔面料。目前,我國已成為東盟最大的面料供應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5.歐美服裝經銷商將訂單由我國轉入東盟國家是因為東盟( )
A.原材料更豐富 B.產品質量更優良 C.勞動力成本更低 D.距歐美市場更近
16.影響東盟國家從我國大量進口高檔面料產品的主要原因是東盟( )
A.與我國交通聯系便捷 B.自身生產工藝較薄弱
C.本國生產規模比較小 D.當地有產業升級需求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二、綜合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計52分)
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2024年6月1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頒布了《廈漳泉都市圈發展規劃》。廈漳泉都市囷包含廈門、漳州、泉州三個設區市除華安縣、永春縣、德化縣以外的區域,屬閩南文化圈,對臺聯系緊密。陸域占全省的16%,人口占全省的44%,GDP占全省的49%。左圖為福建省地形與主要水系圖。右圖為廈漳泉都市圈范圍及交通狀況圖。

材料二 下表為廈門、漳州、泉州部分經濟數據統計表。
城市 GDP (億元) 人均GDP (萬元/人) 第一 產業 第二 產業 第三 產業 主導產業(按產值排列)
廈門 8066.5 15.2 0.4% 35.6% 64.1% 電子信息產業、機械裝備產業、商貿物流產業、金融服務業
泉州 12170.2 13.7 2.1% 53.2% 44.7% 紡織鞋服產業、石化產業、機械裝備產業、電子信息產業
漳州 5728.4 11.3 10.5% 47.0% 42.5% 食品加工產業、石化產業、機械裝備產業、特色農業
(1)從自然特征與交通角度,分析廈漳泉都市圈的經濟腹地較小的原因。(4分)
(2)指出廈漳泉三地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條件。(4分)
(3)提出能夠深化廈漳泉三地融合、增強都市圈輻射能力的合理化措施。(6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2分)
材料:我國是世界上稀土資源儲量最豐富,品種最為齊全的國家,也是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和消費國,出口量一度占到了全球貿易量的90%以上。目前,我國在稀土開采、冶煉、分離提純等產業鏈優勢顯著。稀土開采與利用過程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圖1為我國稀土礦比重分布圖,圖2中國稀土儲量占世界比例變化圖,圖3為稀土礦采選流程示意圖。


(1)簡述我國稀土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6分)
(2)簡述我國發展稀土工業的主要優勢條件。(6分)
(3)說明白云鄂博稀土礦在采、選過程中產生的主要環境問題。(6分)
(4)有專家建議“我國要加強出口管控,限制稀土出口。”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請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4分)
1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利比亞95%以上為沙漠和半沙漠,沿海及東北部為低海拔平原,其余為向北傾斜、沙礫覆蓋的高原。該國無常年河流和大湖,但地下水豐富,南部含水層厚140~230米,淡水儲量達15萬立方千米。1983年,政府啟動大人工河工程,從南部抽地下水,經密封管道穿越沙漠輸往北部,沿線設泵站和蓄水池以克服地形挑戰。下圖示意利比亞調水工程路線分布示意圖。
(1)分析利比亞南部作為南水北調水源地的有利條件。(4分)
(2)分析利比亞調水工程不采用水渠,而是采用密封管道輸水的主要原因。(6分)
(3)簡述該調水工程為利比亞北部沿海地區帶來的環境效益。(6分)成都立格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半期考試試題
地 理
命題人:高二備課組 審題人:地理教研組
本試卷分為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其中試題卷由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組成,共6頁;答題卡共2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填寫清楚,同時用2B鉛筆將考號準確填涂在“考號”欄目內。
2. 選擇題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在答題卡的對應框內,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3. 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收回。
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包括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2023年4月22日是第54個世界地球日,自然資源部在當日宣布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已經完成。圖為《碳匯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建議方案》。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所示兩類固碳重要區( )
A.內部特征完全一致 B.依據社會經濟條件劃分
C.自然景觀基本相同 D.均有一定的形狀和范圍
2.圖中P處森林生態系統所處地形區( )
A.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mm B.以南農作物一年三熟
C.以南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廣布 D.以北河流的汛期較長
3.制定《碳匯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建議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
A.有效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 B.增加濕地面積,維護生物多樣性
C.保護森林草原,減緩氣候變暖 D.禁止濫砍濫伐,保護瀕危動植物
【答案】1.D 2.A 3.C
【解析】1.據圖所知,森林生態系統和草地生態系統的內部特征有差別,A錯誤。這兩類固碳重要區主要依據自然條件劃分,自然景觀并不一致,森林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草地生態系統以草原為主,自然景觀并不相同,BC錯誤。據圖所知,兩類固碳重要區均有一定的形狀和范圍,D正確。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據圖可知,P地位于秦嶺,秦嶺以北年降水量少于800mm,A正確。秦嶺以南的農作物,亞熱帶地區一年兩熟到三熟,熱帶地區一年三熟,B錯誤。秦嶺以南的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C錯誤。秦嶺以北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較南方少,因此以北河流的汛期較短,D錯誤。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故選A。
3.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因此制定《碳匯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建議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保護森林和草原,增進吸收溫室氣體,減緩氣候變暖的進程,C正確。ABD選項并非制定《碳匯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建議方案》的主要目的,ABD錯誤,故選C。
包蘭鐵路沙坡頭段是穿越流動沙丘最長、受到風沙危害最為嚴重的路段。下圖為包蘭鐵路沙坡頭段風沙防護體系剖面示意圖。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4.沙坡頭主導風向為( )
A.偏西風 B.偏北風 C.偏東風 D.偏南風
5.圖中營建喬灌木林帶的最大限制條件是( )
A.降水少 B.肥力低 C.光照足 D.熱量少
6.圖中防沙、固沙體系的功能是( )
A.恢復地表的植被,改善大氣降水 B.增大地表粗糙度,減弱地面風速
C.改良土壤結構,增大耕地面積 D.增加建設用地,完善交通網絡
【答案】4.B 5.A 6.B
【解析】4.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沙坡頭地區沙丘形態大致是南坡較陡,北坡較緩,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月形沙丘迎風坡緩背風坡陡,所以該地北坡為迎風坡,主導風向為偏北風,B正確,ACD錯誤。故選B。
5.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地風沙災害嚴重,可以該地位于我國西北內陸荒漠地帶,氣候干旱,降水較少是限制營建喬灌木林帶的主要因素,A正確;肥力低、光照強、熱量少不是主要的限制性因素,BCD錯誤。故選A。
6.防沙、固沙體系對于區域降水的影響較小,A錯誤;防沙、固沙體系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增加摩擦力,減弱地面風速,從而防風治沙,B正確;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建設用地,都不是防沙、固沙體系的主要功能,CD錯誤。故選B。
巴爾薩斯河是墨西哥最長的河流之一,支流眾多,流域面積廣,穿越峽谷后注入太平洋。巴爾薩斯河不宜于航行,目前流域開發主要集中于發電,對墨西哥的農業發展有重要作用。下圖示意巴爾薩斯河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巴爾薩斯河不宜航行,多用于發電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氣候 B.地形 C.土壤 D.水量
8.巴爾薩斯河流域的開發除了多用于發電外,最可能的功能是( )
A.防洪 B.航運 C.灌溉 D.旅游
【答案】7.B 8.C
【解析】7.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流用于航行的主要條件是流量大,河流平緩,用于發電的主要條件是流量大,河流落差大,而落差(流域)與地形有關,所以河流開發是用于航行還是發電主要取決于地形,故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
8.根據材料“目前流域開發主要集中于發電,對墨西哥的農業發展有重要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除了發電之外,對農業發展其重要作用的功能主要是灌溉,故C正確,D錯誤;根據上題分析可知此地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洪澇災害不易發生,也不適合航運,故A、B錯誤,所以選C。
“虹吸效應”是指區域核心城市的發展導致周邊地區城市的人口和要素流失的現象。下圖示意成渝城市群空間結構基本規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成都市成為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的主導因素是( )
A.經濟實力、交通條件 B.公共服務、環境質量
C.經濟實力、環境質量 D.公共服務、交通條件
10.下列城市中,受成都市“虹吸效應”影響最大的是( )
A.重慶 B.達州 C.宜賓 D.綿陽
11.緩解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虹吸效應”影響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擴大城市群覆蓋范圍,提升核心城市競爭力
B.核心城市減緩發展速度,引導優勢產業遷出
C.周邊城市發揮自身優勢,參與產業分工協作
D.周邊城市大力發展科創產業,吸引人才回流
【答案】9.A 10.D 11.C
【解析】9.成都市是四川省省會城市,經濟發達,有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據圖可知,成都市交通便利,與其它城市聯系緊密,輻射帶動作用強,A正確;公共服務、環境質量對成都成為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影響小,BCD錯誤。故選A。
10.“虹吸效應”使得周邊中小城市的人口、要素大量流向核心城市;在城市群內部,距離核心城市近、交通聯系密切的周邊城市更容易受到“虹吸效應”的影響。讀圖可知,綿陽據成都市距離最近,受成都市“虹吸效應”影響最大,D正確;重慶、達州、宜賓據成都市較遠,受成都市“虹吸效應”影響較小,故選D。
11.促進成渝城市圈的可持續發展,應合理發展不同規模等級的城市,提高城市圈的整體競爭力,單純擴大城市群覆蓋范圍,不能緩解核心城市“虹吸效應”的影響,A錯誤;核心城市優勢產業是核心城市的競爭力所在,引導遷出不合理,B錯誤;周邊城市應結合自身條件,積極參與產業分工協作,促進產業的發展,緩解核心城市“虹吸效應”的影響,C正確;與核心城市相比,周邊城市在科技、人才方面沒有優勢,不利于大力發展科創產業,D錯誤。故選C。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珠三角的廣州、深圳、佛山、肇慶等9個城市以及香港、澳門組成的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間不斷深化合作,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下圖為粵港澳大灣區甲、乙、丙三個城市2016年產業結構占比示意圖,其中乙城市1978年以前是一個沿海的小漁村,1979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比分別為37.0%、20.5%、42.5%。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2.圖中甲、乙、丙分別代表的城市最可能是( )
A.香港、深圳、肇慶 B.香港、肇慶、深圳
C.深圳、香港、肇慶 D.肇慶、香港、深圳
13.乙城市早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決定性因素是( )
A.科技 B.礦產資源 C.交通 D.政策
14.當前,甲、乙、丙三個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中的產業發展特征是( )
①甲城市資源密集型產業占優勢 ②甲城市現代服務業發達
③乙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占比大 ④丙城市制造業支撐明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2.A 13.D 14.D
【解析】12.讀圖可知,甲第三產業占比最大,經濟發達,故為香港,乙第二、三產業占比較高,經濟較發達,故為深圳,丙地第一、二、三產業均有占比,二三產業占比較大,說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為肇慶,故選A。
13.由材料可知,乙城市1978年以前是一個沿海的小漁村,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促進其早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故選D。
14.由所學知識可知,甲城市(香港)資金密集型產業占優勢,①錯誤;甲城市(香港)以第三產業為主,現代服務業發達,②正確;乙城市(深圳)技術密集型產業占比大,③錯誤;丙城市(肇慶)具有勞動力、土地的優勢,制造業支撐明顯,④正確;故選D。
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美服裝經銷商多從我國訂購服裝成品,但從21世紀初開始,他們將部分訂單轉移到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盡管近年來東盟國家紡織服裝工業迅猛發展,但一些紡織服裝企業無法滿足歐美客戶對產品的高要求,使這些企業仍需從我國大量進口一些紡織服裝產品,尤其是高檔面料。目前,我國已成為東盟最大的面料供應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5.歐美服裝經銷商將訂單由我國轉入東盟國家是因為東盟( )
A.原材料更豐富 B.產品質量更優良 C.勞動力成本更低 D.距歐美市場更近
16.影響東盟國家從我國大量進口高檔面料產品的主要原因是東盟( )
A.與我國交通聯系便捷 B.自身生產工藝較薄弱
C.本國生產規模比較小 D.當地有產業升級需求
【答案】15.C 16.B
【解析】15.依據材料中信息,20世紀80年代以來從我國進口,到21世紀初開始從東盟國家進口,這個時間段正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勞動力工資水平不斷提高導致成本增加,服裝價格提高;而東盟國家勞動力價格低,使其產品更具有成本優勢。C正確,據材料可知,目前,我國已成為東盟最大的面料供應國,,我國原材料更豐富,A錯誤,據材料“但一些紡織服裝企業無法滿足歐美客戶對產品的高要求,使這些企業仍需從我國大量進口一些紡織服裝產品,尤其是高檔面料。“可知,我國產品質量更優良B錯誤;我國于東盟國家距歐美市場距離差距不大,D錯誤,故選C。
16.我國與東盟國家雖然都為發展中國家,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比東盟稍高,高檔面料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東盟國家需要從我國進口高檔面料,說明它們的工藝水平較低,故B正確,與交通、生產規模關系不大,AC錯誤;從我國大量進口高檔面料產品不利于當地產業升級,D錯誤,故選B。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二、綜合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計52分)
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6月1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頒布了《廈漳泉都市圈發展規劃》。廈漳泉都市囷包含廈門、漳州、泉州三個設區市除華安縣、永春縣、德化縣以外的區域,屬閩南文化圈,對臺聯系緊密。陸域占全省的16%,人口占全省的44%,GDP占全省的49%。左圖為福建省地形與主要水系圖。右圖為廈漳泉都市圈范圍及交通狀況圖。

材料二 下表為廈門、漳州、泉州部分經濟數據統計表。
城市 GDP (億元) 人均GDP (萬元/人) 第一 產業 第二 產業 第三 產業 主導產業(按產值排列)
廈門 8066.5 15.2 0.4% 35.6% 64.1% 電子信息產業、機械裝備產業、商貿物流產業、金融服務業
泉州 12170.2 13.7 2.1% 53.2%4 4.7% 紡織鞋服產業、石化產業、機械裝備產業、電子信息產業
漳州 5728.4 11.3 10.5% 47.0% 42.5% 食品加工產業、石化產業、機械裝備產業、特色農業
(1)從自然特征與交通角度,分析廈漳泉都市圈的經濟腹地較小的原因。(4分)
(2)指出廈漳泉三地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條件。(4分)
(3)提出能夠深化廈漳泉三地融合、增強都市圈輻射能力的合理化措施。(6分)
17.(1)河流短小流急,航運價值低;多山地,中西部交通線密度小;西部武夷山阻擋,對外運輸不便。
(2)三地地理位置相鄰,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三地之間已形成較為完善的交通運輸體系;三地產業互補性較強;地區差異較小,經濟綜合實力強。
(3)提升三城的核心功能;培育中小城市,優化城市體系;推進三地的產業升級/產業轉移;促進分工協作,避免惡性競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互聯互通水平;利用地緣和文化優勢,積極開展對臺貿易。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2分)
材料:我國是世界上稀土資源儲量最豐富,品種最為齊全的國家,也是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和消費國,出口量一度占到了全球貿易量的90%以上。目前,我國在稀土開采、冶煉、分離提純等產業鏈優勢顯著。稀土開采與利用過程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圖1為我國稀土礦比重分布圖,圖2中國稀土儲量占世界比例變化圖,圖3為稀土礦采選流程示意圖。


(1)簡述我國稀土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6分)
(2)簡述我國發展稀土工業的主要優勢條件。(6分)
(3)說明白云鄂博稀土礦在采、選過程中產生的主要環境問題。(6分)
(4)有專家建議“我國要加強出口管控,限制稀土出口。”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請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4分)
【答案】(1)中國稀土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南方重稀土為主;北方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和山東兩省。
(2)稀土儲量豐富,品種齊全;開采加工的成本低,擁有價格優勢;國內、國際市場廣闊;我國稀土的采掘、冶煉、提純等產業鏈技術成熟。
(3)過量開采,可造成稀土資源的短缺;礦體的露天開采,造成生態破壞;含稀土的尾礦廢棄,造成環境污染。
(4)贊同:加強出口管控可延緩稀土枯竭速度;可減少稀土生產和加工,有效保護環境;可更好地滿足國內市場要求;可促使我國稀土產業向高新技術和深加工發展;稀土出口價格低,不利于創匯。不贊同:我國稀土產業相關技術成熟,優勢顯著;加強出口管控會影響當地經濟發展;加強出口管控會對國際稀土市場造成影響。
【解析】(1)我國稀土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讀圖可解答,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征先從總體分布分析,再分析哪里多哪里少,哪里最多哪里最少,從哪向哪增多或減少,讀圖可知,中國稀土資源總體上地區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北方以輕稀土為主,南方以重稀土為主;北方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和山東兩省區。
(2)該題考查我國發展稀土工業的優勢條件,應從工業發展所需的資源類型的豐富程度、市場、技術、交通等區位優勢分析。根據材料可知,稀土儲量豐富,重、輕稀土品種齊全;我國政策監管不嚴,開采加工的成本低,擁有價格優勢;國內、國際對稀土需求量大,市場廣闊;在稀土采掘、冶煉、提純等產業鏈技術成熟,技術基礎好。
(3)白云鄂博稀土礦在采、選過程中產生的主要環境問題可從稀土礦采選流程示意圖來分析。露天開采稀土會破壞山體植被,加劇荒漠化;稀土提純屬于重污染行業,稀土的開采與挑選會導致環境污染嚴重。過量的開采,使稀土儲量減少,造成資源短缺。
(4)贊同應該從稀土資源的重要性、開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我國加工技術等方面分析。不贊同從加工業技術水平、對當地經濟發展及國際關系等影響分析。贊同應該從稀土資源的重要性、開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我國加工技術等方面分析。稀土屬于不可再生的稀有戰略資源,出口管控可延緩其枯竭速度;可減少稀土生產和加工,有效保護環境;可更好地滿足國內市場要求;可促使我國稀土產業向高新技術和深加工發展;稀土出口價格低,不利于創匯。不贊同從加工業技術水平、對當地經濟發展及國際關系等影響分析。我國稀土產業在采掘、冶煉、分離提純等產業鏈上技術成熟,優勢顯著;加強出口管控會對地方經濟、就業等產生較大影響;我國稀土出口量占到了全球貿易量的90%以上,加強出口管控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
1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利比亞95%以上為沙漠和半沙漠,沿海及東北部為低海拔平原,其余為向北傾斜、沙礫覆蓋的高原。該國無常年河流和大湖,但地下水豐富,南部含水層厚140~230米,淡水儲量達15萬立方千米。1983年,政府啟動大人工河工程,從南部抽地下水,經密封管道穿越沙漠輸往北部,沿線設泵站和蓄水池以克服地形挑戰。下圖示意利比亞調水工程路線分布示意圖。
(1)分析利比亞南部作為南水北調水源地的有利條件。(4分)
(2)分析利比亞調水工程不采用水渠,而是采用密封管道輸水的主要原因。(6分)
(3)簡述該調水工程為利比亞北部沿海地區帶來的環境效益。(6分)
【答案】(1)地勢較高,能實現自流供水;南部地區地下水豐富,且水質良好;南部人口稀少,需水量小。
(2)調水工程沿線氣候干旱,且為沙礫覆蓋,使用密封管道輸水能夠減少蒸發和下滲,保障水量供應;防止風沙、污染物等侵擾水體,保證水質安全。
(3)補充地下水,緩解地面沉降;減輕海水入侵,改善地下水水質;增加北部沿海地區的水資源供應,有助于恢復和保護當地的自然植被,改善生態狀況;為北部沿海城市提供清潔的生活用水,改善城市環境質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阳县| 乐至县| 侯马市| 西乌珠穆沁旗| 彩票| 从化市| 盱眙县| 德阳市| 苏尼特右旗| 新和县| 苏尼特右旗| 军事| 板桥市| 进贤县| 周宁县| 余江县| 河间市| 印江| 荥经县| 大田县| 巨鹿县| 万源市| 永州市| 磐安县| 乌鲁木齐县| 红原县| 读书| 浮梁县| 剑河县| 军事| 临漳县| 明溪县| 巩义市| 长葛市| 惠水县| 太康县| 灵丘县| 马尔康县| 项城市| 珲春市| 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