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2節 聲音的特性第1課時 音 調音調1.核心素養·物理觀念發聲體振動的 快慢 決定著音調的高低。物理學中用物體振動的次數與時間之比—— 頻率 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的單位為 赫茲 ,符號為Hz。課堂上老師說“一般來說,初中男生的聲音在100~200 Hz,初中女生的聲音在200~350 Hz。”這里的男女生聲音的區別,指的是聲音在 音調 上的區別。其中“350 Hz”的物理意義是 物體在1 s內振動了350次 。 快慢 頻率 赫茲 音調物體在1 s內振動了350次 2.【2020·安徽】如圖所示,實驗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個數值,表示該音叉所產生的聲音的頻率。此數值越大的音叉,敲擊時發出的聲音的 音調 越高。 第2題圖 音調 3.傳統文化【2023·安徽】如圖所示的是我國晉代顧愷之所繪《斫(zhuó)琴圖》的局部,展示了古代樂師調整琴弦長度的情景。調整琴弦的長度,主要是為了改變樂音的 音調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第3題圖 音調 超聲和次聲4.2025年1月27日05時58分,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10 km。地震時會產生次聲波,這種波的頻率低于 20 Hz。 20 5.發生海嘯、臺風時,常伴有 次聲波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的產生。頻率高于 20 000 Hz 的聲音叫作超聲波。人類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這兩種聲音。 次聲波 20 000 Hz 不能 6.如圖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當活塞,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用嘴吹塑料管的上端,可以發出悅耳的哨聲。哨聲是由 空氣柱 的振動產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變了聲音的 音調 。 第6題圖 空氣柱 音調 7.如圖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兩把塑料梳子的齒上用同樣的速度分別劃一次,則 ( C )第7題圖A.甲梳子發出的聲音尖利,音調高B.甲梳子的齒疏,振動快,音調高C.乙梳子發出的聲音尖利,音調高D.乙梳子的齒密,振動慢,音調高 C 8.【2024·江蘇】歌曲《東方紅》簡譜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數字符號表示聲音的( A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速度A A.B.C.D.9.跨學科·生物學正常灰鯨的發聲頻率范圍為15~25 Hz。生物學家發現了變異灰鯨Alice,其發聲頻率為52 Hz,正常灰鯨“聽不見”Alice發出的聲音。如圖所示的是海豚的發聲頻率和聽覺頻率范圍,灰鯨與海豚同屬海洋哺乳動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鯨的聽覺頻率范圍(黑色橫條)很可能是 ( C )第9題圖 C 10.如圖所示的是兩種聲音的波形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第10題圖A.甲聲音的頻率比乙的高B.甲聲音的頻率比乙的低C.兩種聲音的頻率相同D.甲聲音的音調比乙的高B 11.核心素養·科學探究小明在學習吉他演奏時,發現琴弦發出的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擰動弦鈕,調整了琴弦松緊,音調高低會有變化。經過與同學們討論,小明作出了關于影響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的猜想:猜想一: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猜想二: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猜想三: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第11題圖為驗證猜想,他找來琴弦,規格如下表所示:編號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A 銅 60 0.76B 銅 60 1.02C 銅 80 0.76D 尼龍 80 (1)為驗證猜想一,可選編號為 A、B 的兩根琴弦進行實驗探究。 (2)選擇編號為A、C的兩根琴弦進行探究,發現音調不同,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當琴弦的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時,琴弦發出的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長度有關 。 (3)為驗證猜想三,表格中琴弦D的橫截面積應該是 0.76 mm2。 (4)該實驗的探究方法是 控制變量 法。你覺得琴弦發出的聲音的音調高低還與 琴弦松緊 有關。 A、B 當琴弦的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時,琴弦發出的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長度有關 0.76 控制變量 琴弦松緊 12.創新考法·物理小制作小明制作“水瓶琴”樂器,如圖所示,在8個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質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同。第12題圖(1)用相同的力量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此時發出聲音的聲源是 瓶子和水 (選填“空氣柱”“瓶子和水”或“瓶子”),其中 A 瓶發出的聲音的音調最高。 瓶子和水 A (2)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瓶中的空氣柱越短,振動的頻率越 大 ,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越 高 。 (3)由此聯想到,在往保溫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聽聲音就能判斷壺里水位的高低,這是因為聲音的 音調 不同。 大 高 音調 第2課時 響度 音色響度1.核心素養·物理觀念聲音的 強弱 可以用響度來衡量。人聽到的聲音是否響亮,除了跟發聲體發聲時的 振幅 有關,還跟 人距離發聲體的遠近 有關。在校園文化藝術節的開幕式上,小華表演架子鼓。他用力敲擊鼓面,使鼓面 振動 發出聲音,聲音通過 空氣 傳入人耳,他用力越大,發聲體的 振幅 越大,同學們聽到的聲音的 響度 越大。 強弱 振幅人距離發聲體的遠近 振動 空氣 振幅 響度 2.老師上課使用便攜式擴音器可以改變講課聲音的 響度 (選填“音調”或“響度”),這樣坐在后排的同學也能清楚地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距離擴音器越近的同學聽到的聲音越大,這說明響度的大小跟 距離發聲體的遠近 有關。 響度 距離發聲體的遠近 音色3.【2022·安徽】樂隊演奏時,有經驗的聽眾僅憑音樂聲就能分辨出樂器的種類。這是由于不同樂器在演奏時發出的聲音的 音色 (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不同。 音色4.跨學科·生物學海洋生物學家研究發現,長鰭領航鯨能模仿虎鯨發出的聲音,有些聲音人耳聽起來竟然不能分辨出是長鰭領航鯨發出的,這表明長鰭領航鯨能模仿虎鯨聲音的 ( A )A.音色 B.響度 C.聲速 D.音調 A 5.如圖甲所示,將話筒接在計算機的輸入端,將3支音叉移到離話筒相同距離的位置,先后用錘子敲擊它們,計算機的屏幕上先后出現如圖乙所示的A、B、C三個聲音波形。從聲音波形可以看出,頻率最高的是 B 聲音,響度最大的是 C 聲音。(均選填“A”“B”或“C”) 第5題圖 B C 6.如圖所示的“蒼峽雷鳴”是萊蕪八大景之一。每逢雨季,大雨傾盆,瀑流直瀉。那飛瀉的瀑布聲,若龍聲虎嘯,似驚雷遠震,可聞數里。這里的“若龍聲虎嘯”形容瀑布飛瀉發出的聲音的 音色 ,“似驚雷遠震,可聞數里”形容瀑布飛瀉發出的聲音的 響度 。(均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第6題圖音色響度7.【2024·安徽】“聲紋鎖”能識別主人說出的“口令”并自動解鎖,而別人說出同樣的“口令”卻無法讓鎖打開。“聲紋鎖”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音色 (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來識別主人身份的。 8.“女高音”“男低音”和“高聲呼叫”“低聲細語”,這兩組詞語中的“高”和“低”的物理含義 ( B )A.相同B.不同,前者指音調,后者指響度C.不同,前者指響度,后者指音調D.不同,前者指音色,后者指響度 音色 B 9.關于聲現象,下列表述或解釋中正確的是 ( A )A.“聞其聲知其人”的依據是不同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B.“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是要求人們在公共場所說話,音調要放低些 C.“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指聲音的頻率高D.“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是描述聲音的響度大 A 10.【2024·黑龍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如圖所示的是我國古老的傳統彈撥樂器古箏,用古箏演奏樂曲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第10題圖A.古箏通過弦的振動發出悠揚悅耳的聲音B.由慢到快撥動弦時,發出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變大C.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弦可以改變發出聲音的音調D.古箏與長笛在演奏同一樂曲時發出聲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A 11.醫生用聽診器是因為 ( A )A.聽診器能將心臟搏動和呼吸的聲音增強,幫助診斷B.聽診器能改變發聲體振動的頻率,使音調變高C.聽診器能減少聲音的分散,使傳入人耳的音色發生變化D.聽診器能縮短聽者距發聲體的距離,使傳入人耳的響度更大些 A 12.【2024·呼和浩特】每年的3月3日,既是世界聽力日,也是全國愛耳日。關于人耳聽音:①聽歌時,調節音量;②隔著墻能分辨熟悉的聲音。這兩種聲現象所描述的聲音的特性分別為 ( C )A.響度與音調 B.音色與音速C.響度與音色 D.音調與音速 C 13.核心素養·科學探究如圖1所示的是“探究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實驗。圖1 圖2第13題圖(1)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時,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是不同的,說明響度與 振幅 有關。 (2)使音叉發出相同響度的聲音,站在與音叉不同距離的地方,聽到音叉的聲音的響度不同,說明響度與 距發聲體的遠近 有關。 (3)小華在課外完成了以下實驗。實驗1:在音箱上放一些小紙球,小紙球會隨著音樂起舞。實驗2:把一支短鉛筆固定在大鐘上,敲響大鐘,拿一張紙迅速從筆尖劃過,紙上留下鋸齒狀的細線。實驗3:敲鐵管的一端,在另一端聽到兩次敲擊聲。 振幅 距發聲體的遠近 實驗4:使敲響的音叉接觸懸掛著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彈起。他的實驗中,有三個實驗可以得出同一個結論,則得出不同結論的實驗是實驗 3 (填數字序號)。 (4)如圖2所示的是敲擊音叉時示波器在相同時間內截取的聲波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填字母)。 A.甲比乙的音調低 B.甲比乙的響度小C.甲比乙的音調高 D.甲比乙的響度大 3 D 14.如圖所示,將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撥動刻度尺使之振動,聽刻度尺振動發出的聲音。第14題圖(1)實驗時要用手緊靠桌邊壓住刻度尺,否則會既聽到 刻度尺 振動發出的聲音,又聽到刻度尺敲擊 桌面 發出的聲音。 刻度尺 桌面 (2)換用鋼尺做此實驗,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振動幅度和速度與塑料尺均相同,則聽到聲音的主要差異是 音色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不同。 (3)實驗設計隱含的物理方法是 控制變量 法和比較法。 (4)刻度尺振動產生的聲音通過 空氣 傳進耳朵,引起鼓膜 振動 ,這種振動產生的信號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便聽到聲音。 音色 控制變量 空氣 振動(共14張PPT)第4節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噪聲的來源1.噪聲一般是指發聲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噪聲的波形圖雜亂無章,而樂音的波形圖則有規則。如圖所示的兩種波形圖中屬于樂音的是 甲 ,屬于噪聲的是 乙 。 第1題圖 甲 乙 2.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聲音無處不在。下列幾種聲音:①工廠車間機器的轟鳴聲;②劇場里京劇表演的演奏聲;③清晨公園里小鳥的鳴叫聲;④裝修房子的電鉆聲;⑤學校附近的爆竹聲;⑥山澗小溪潺潺的流水聲。其中屬于噪聲的是 ①④⑤ (填序號)。 3.合肥市已經明令禁止在城區內燃放煙花爆竹,這是因為燃放煙花爆竹除了會造成空氣污染,燃放煙花爆竹時發出的巨大聲音還是一種 噪聲 (選填“樂音”或“噪聲”)。 ①④⑤ 噪聲 噪聲的危害4.核心素養·科學態度與責任街道旁的電子顯示屏顯示的噪聲等級為78.8 dB。若人處在此噪聲等級的環境中,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A.對人的聽力會產生嚴重危害B.對人的學習會產生影響C.對人的睡眠不會產生影響D.對人的學習、睡眠都不會產生影響 B 噪聲的控制5.說出下列幾種情形各是通過什么方式控制噪聲的。(1)摩托車的消音器: 防止噪聲產生 。(2)在道路旁植樹: 阻斷噪聲傳播 。(3)工廠用的防噪聲耳罩: 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 防止噪聲產生 阻斷噪聲傳播 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6.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某城市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創建宜居文明城市,采取了多項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為了減小噪聲污染的是 ( D )A.修建人工湖和濕地公園B.高樓大廈減少使用玻璃幕墻C.修建景觀燈讓城市亮起來D.在公路和住宅之間植樹造林 D 7.一場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銀裝,這時你會發現周圍特別寧靜,這是因為雪里的微孔能 吸收聲音 。根據上面的描述,你認為會堂、劇院的墻壁和頂面都做得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窩狀的材料,主要是為了 減弱回聲效果 。 8.噪聲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措施中,屬于阻斷噪聲傳播的是 ( B )A.射擊時戴耳罩B.給教室安裝雙層隔音玻璃C.在圖書館內禁止喧嘩D.在街道安裝噪聲監測儀 吸收聲音 減弱回聲效果 B 9.如圖所示,下列幾種控制噪聲的措施中屬于防止噪聲進入耳朵的是 ( B )A.禁止鳴笛 B.戴耳罩C.隔聲板 D.噪聲監測儀 B 10.為了使教室內的同學免受教室周圍環境噪聲的干擾,下列措施中有效的是 ( D )①老師講話聲音大一些②在教室內安裝噪聲監控設備③在教室周圍植樹④關閉門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11.核心素養·科學態度與責任近幾年,一些城市道路由從前的水泥路面變成了瀝青路面,小明發現汽車駛過時產生的噪聲比以前小多了,那么汽車行駛產生的噪聲是否與路面的材料有關呢 下表是小明在互聯網上查到的同一輛轎車在不同路面上行駛時噪聲的試驗數據:試驗 次數 試驗車型 車速 km/h 水泥路面 噪聲 瀝青路面噪聲1 桑塔納轎車 72 85.4 78.52 桑塔納轎車 108 92.6 80.6(1)轎車的速度72 km/h= 20 m/s。在表格中出現了一個不足之處:沒有寫出噪聲的單位。人們以 分貝 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 (2)根據表中的數據,可以得出汽車通過路面產生的噪聲大小除了與路面材料有關外,還與 車速 有關。你可以得出的結論分別是: ① 同一輛車在車速一定時,瀝青路面的噪聲比水泥路面的噪聲小 。② 同一輛車在相同路面上行駛,車速越大,噪聲越大 。(3)除上述因素外,汽車在路面上行駛產生的噪聲的大小可能還跟 輪胎的粗糙程度 有關。(寫出一個即可) 20 分貝 車速 同一輛車在車速一定時,瀝青路面的噪聲比水泥路面的噪聲小 同一輛車在相同路面上行駛,車速越大,噪聲越大 輪胎的粗糙程度12.【項目提出】小華學習了有關聲音的知識后,對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興趣,于是他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項目實施】實驗步驟:①先搜集各種材料,如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襪子。②把鬧鐘放到一個鞋盒里,將衣服蓋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漸遠離鞋盒直到聽不見響鈴聲,記下此時人與鞋盒的距離。③分別將各種材料蓋在鞋盒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實驗數據如表所示:材料 衣服 報紙 平裝書 塑料袋 襪子聽不見響鈴聲的距離/m 2.1 2.8 3.7 5.2 1.2【展示交流】(1)小華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聲音的響度越 小 (選填“大”或“小”)的原理。 (2)如果再給你一塊海綿材料,你認為其隔聲性能與報紙相比, 海綿 (選填“海綿”或“報紙”)的隔音性能好。 小 海綿(3)為了進一步驗證,小華認為還可以保持 人到鞋盒(聲源)的距離 相同,分別改變同一隔聲材料的厚度,直到聽不見聲音為止。換用不同隔聲材料,重復實驗,然后通過比較材料的厚度來確定隔聲材料的隔音性能。若隔聲材料越厚,則說明該隔聲材料的隔聲性能越 差 (選填“好”或“差”)。人到鞋盒(聲源)的距離 差 (共16張PPT)第3節 聲的利用聲與信息1.生命安全與健康如圖甲所示,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是利用了聲可以傳遞 信息 (選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質。在醫院里我們還經常看到如圖乙所示的“靜”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聲音的 響度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以免影響他人。 第1題圖 信息 響度 2.蝙蝠利用超聲波的回聲確定障礙物或飛蟲的位置和距離。科學家根據這一原理發明了 聲吶 。利用這種技術,人們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獲得魚群或潛艇的信息。 3.如圖所示的是倒車雷達示意圖,倒車雷達是利用 超聲波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來工作的。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m/s,如果倒車雷達發出信號后,0.01 s 接收到回聲,則障礙物與汽車的距離為 1.7 m;司機聽到急促的報警聲,知道距離障礙物太近,說明聲音能傳遞 信息 。 第3題圖 聲吶 超聲波 1.7 信息 聲與能量4.如圖所示,將點燃的蠟燭放在正在發聲的音箱前方,可以看到燭焰隨著聲音晃動,這是由于聲音具有 能量 ,聲音是通過 空氣 傳播到燭焰處的。 第4題圖 能量 空氣5.如圖所示的是超聲波電動牙刷,它能發出超聲波,直達牙刷刷毛刷不到的地方,可以把牙齒刷得更干凈。超聲波電動牙刷利用了超聲波可以傳遞 能量 的原理。刷牙時,我們聽到的牙刷發出的聲音 不是 (選填“是”或“不是”)超聲波。 第5題圖 能量 不是 6.下列事例中利用聲音傳遞能量的是 ( B )A.醫生用聽診器診斷病情B.利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內的結石C.漁民捕魚時利用聲吶探測魚群的位置D.蝙蝠利用“回聲定位”確定目標的位置 B 7.生命安全與健康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學校舉行防震逃生演練時,同學們聽到廣播中的警報聲迅速離開教室,這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信息 (選填“信息”或“能量”)。 8.如圖所示的是音叉共鳴實驗: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擊其中一個,另一個未被敲擊的音叉也會發出聲音,此現象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能量 。 第8題圖 信息 能量 9.跨學科實踐·物理學與社會發展如圖所示的是彬彬家的智能音箱,當音箱連接無線網絡(Wi Fi)后,彬彬可以用語音遙控音箱,進而控制它播放音樂。用語音遙控音箱,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信息 。在播放音樂時,彬彬調小音量是改變聲音的 響度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第9題圖信息響度10.超低空飛行的戰斗機產生的聲音非常大,甚至會把居民家的窗戶玻璃震碎,這說明聲波可以傳遞 能量 。神舟十八號飛船的航天員在空間站內可以直接對話,但在空間站外作業時,他們之間通話必須借助電子通信設備,其原因是 太空中是真空,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 能量 太空中是真空,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A.振動B.靜止不動C.一直向右運動D.一直向左運動11.創新考法·實驗設計在探究人耳怎樣聽到聲音時,可以用肥皂膜模擬人耳的鼓膜。如圖所示,當喇叭發聲時,肥皂膜將 ( A ) 第11題圖 A 12.超聲波是頻率超過人類聽覺上限的聲波,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能夠穿透玻璃、鋁、不銹鋼、塑料等。目前,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SenseID)已越來越普遍地應用于手機解鎖。與傳統指紋識別不同,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是通過發射超聲波掃描緊貼屏幕的指紋,并根據接收到的反射超聲波分析得出指紋的信息,進而比對解鎖。超聲波掃描能夠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影響,如汗水、護手霜等,從而提供更穩定、精確的認證。動物 聽覺范圍海豚 150~150 000 Hz狗 15~50 000 Hz大象 1~20 000 Hz(1)表格中給出了三種動物的聽覺范圍,其中不能聽到超聲波的動物是 大象 ,不能聽到次聲波的動物是 海豚 。 (2)SenseID通過超聲波獲取指紋信息,下列各項應用中與此類似的是 C (填字母)。 A.超聲波焊接器B.超聲波清洗器C.漁船用聲吶探測魚群情況D.醫生用超聲波擊碎結石 大象 海豚 C (3)SenseID系統置于手機內部,能透過屏幕進行指紋識別,是因為超聲波具有 較強的穿透能力 的特點。 (4)SenseID系統利用了仿生學原理,它模仿的是 C (填字母)。 A.大象 B.蜘蛛 C.蝙蝠 D.人(5)某手機利用SenseID,從發出超聲波至接收到指紋反射的超聲波,用時為8×10-6 s,已知超聲波在手機材料中的傳播速度為900 m/s,則SenseID系統到指紋的距離為 3.6 mm。 較強的穿透能力 C 3.6 13.地震時震源的振動會以橫波和縱波兩種形式向各個方向傳播,兩種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不一樣,如圖所示的兩條直線分別表示這兩種波從震源開始傳播的距離s與所用間t的關系,利用傳播速度的不同可以監測震源的位置。縱波和橫波的速度分別為v1、v2,且v1>v2,測得這兩種波先后到達某監測站的時間間隔為Δt。(1)請證明震源到該監測站的距離s= 。(2)若時間間隔為10 s,求震源到該監測站的距離。第13題圖解:(1)兩種波先后到達某監測站的時間間隔Δt=t2-t1=,解得,s=。(2)由圖可知,縱波傳播速度v1==7×103 m/s,橫波傳播速度v2==3.5×103 m/s,設震源到該監測站的距離為s,則=10 s,解得s=7×104 m。答:(2)震源到該監測站的距離為7×104 m。(共8張PPT)第5節 跨學科實踐 制作隔音房間模型1.在科技館的噪聲小屋內,小聰用最大的聲音叫喊,噪聲顯示儀顯示為98 dB,如圖所示,而小明只能讓其顯示為88 dB。從聲音的特性考慮,小聰最大聲音的 響度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比小明的大。無論他們在小屋內如何叫喊,外面幾乎聽不到聲音,這說明噪聲小屋是 在傳播過程中 (選填“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或“在人耳處”) 控制了噪聲。 第1題圖 響度 在傳播過程中 2.跨學科實踐·物理學與日常生活為控制噪聲的影響,人們在窗戶上安裝了真空隔音玻璃。如圖所示,真空隔音玻璃是將兩片平板玻璃四周用密封圈密封起來,并抽出內部空氣。真空玻璃窗隔音效果好的原因是 真空不能傳聲 。 第2題圖 真空不能傳聲 3.如圖所示的是穿越北京動物園的“隔音蛟龍”。這是搭建在動物園上空的隧道,該隧道可以有效減弱噪聲對周圍居民帶來的不適。這種減小噪聲危害的方法實現的途徑是 ( B )第3題圖A.防止噪聲的產生 B.阻斷噪聲的傳播C.防止噪聲進入人耳 D.以上三種均是 B 4.高考、中考期間,為給莘莘學子營造安靜舒適的備考環境,某地特別開展為考生“送安靜”綠色護考行動。考試期間,考場周圍“禁噪”。“禁噪”是 ( A )A.防止噪聲的產生 B.使噪聲變成樂音C.阻斷噪聲的傳播 D.防止噪聲進入人耳 A 5.創新考法·實驗設計小明想比較聚酯棉材料和海綿材料的隔音性能,做了如下探究。第5題圖(1)小明分別用兩種材料做了如圖甲所示的隔音盒。該制作的錯誤之處是 兩個隔音盒的厚度不同 。 (2)改正錯誤后,小明在安靜的環境下,用手機1播放80 dB的聲音,先后置于兩種隔音盒中,另一個手機2在距隔音盒不同距離的位置測量接收的聲音,如圖乙所示,測得的數據如表所示:材料 聚酯棉 海綿 距離/m 1 2 3 1 2 3響度/dB 54.3 49.1 46.6 61.7 55.8 53.4由表格中數據可知, 聚酯棉 (選填“聚酯棉”或“海綿”)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強。 兩個隔音盒的厚度不同 聚酯棉 (3)小明發現上錄播課時,為了防止錄播室外的嘈雜聲音干擾錄課,錄播室的墻壁使用了隔音材料,這是在 傳播過程中 減弱噪聲。 傳播過程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2 聲音的特性 2025-2026學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pptx 2.3 聲的利用 2025-2026學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pptx 2.4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2025-2026學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pptx 2.5 跨學科實踐 制作隔音房間模型 2025-2026學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