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物態變化 全章習題課件(共5份打包)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物態變化 全章習題課件(共5份打包)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共7張PPT)
第5節 跨學科實踐:探索廚房中的物態變化問題
1.暑假里,王星同學正在洗手,媽媽讓他把冰箱冷凍室里的凍肉拿出來。當他把凍肉送到廚房里時,發現手和凍肉粘在一起了。王星正要用力把手與凍肉撕開,有經驗的媽媽說:“趕緊放水里,一會就會分開了?!笔峙c凍肉粘在一起的物態變化是 凝固 ,手與凍肉一會就會分開了的物態變化是 熔化 。(均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2.跨學科實踐·物理學與日常生活炒菜時,碘鹽不宜與油同時加熱,這是因為碘在高溫下很容易 升華 ;使用空調時,人們常在房間中放盆水,這是利用水的 汽化 來提高房間里空氣的濕度;家庭廚房的窗戶玻璃和墻角上有許多小油滴,這些油滴的形成包含的物態變化是 汽化 和 液化 。(均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凝固 
 熔化 
 升華 
 汽化 
 汽化 
 液化 
3.夏天,打開冰箱冷凍室時可以看到從冰箱里沖出“白氣”,冷凍室內壁附著有“白色粉末”,其中“白氣”是冰箱 外面 (選填“里面”或“外面”)的水蒸氣液化產生的,“白色粉末”主要是水蒸氣 凝華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產生的。
 外面 
 凝華 
B.豆腐自身體積膨脹,向外拉伸內部形成小孔
C.外部的水受凍后變成冰屑,扎進豆腐后形成小孔
D.豆腐內部的水結冰體積膨脹,熔化成水后豆腐內留下小孔
4.如圖所示,豆腐滑嫩爽口,“凍豆腐”則松軟鮮香。“凍豆腐”解凍后,會發現其內部有許多小孔,小孔的成因是 ( D )
第4題圖
A.豆腐自身體積縮小,擠去水后留下空隙形成小孔
 D 
5.在校就餐的同學們發現食堂配送餐盒的泡沫箱的保溫效果不是很好。某學習小組開展了“在泡沫箱中添加蓄熱材料是否會增強保溫效果”的探究。已知該蓄熱材料的熔點是79℃,實驗步驟如下:
第5題圖
①取大小外觀相同的夾層泡沫保溫箱A和B,在B箱夾層中加入蓄熱材料,A箱不作處理。
②將A、B箱體均加熱至80℃,箱內放入含等量水的相同燒杯,如圖所示。
③將A、B箱置于相同環境下,利用傳感器實時記錄水溫,結果如表所示。
時間/min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A箱 溫度/℃ 80 70 61 54 47 41 35 30
B箱 溫度/℃ 80 79 79 76 68 60 53 45
(1)除溫度傳感器外,本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秒表 。
(2)該小組通過實驗得出“在泡沫箱中添加蓄熱材料可以增強保溫效果”的結論,請結合表中的信息,說明能得出該結論的證據: 在時間相同時,A箱溫度下降快,B箱溫度下降慢 。
(3)請運用所學科學知識解釋“泡沫箱添加蓄熱材料后能增強保溫效果”的原因: 蓄熱材料凝固時放出熱量 。
 秒表 
在時間相同時,A箱溫度下降快,B箱溫度下降慢
 蓄熱材料凝固時放出熱量 (共32張PPT)
第3節 汽化和液化
第1課時  汽 化
汽化
1.物質由 液 態變為 氣 態的過程,叫作汽化。安裝在汽車上的后視鏡,內部有電熱絲,當鏡面上起霧時,啟用電加熱裝置,鏡面上的霧就會消退,司機便能看清周圍的情況。霧消退的過程屬于 汽化 過程,這個過程 吸收 熱量。
 液 
 氣 
 汽化 
 吸收 
沸騰
2.沸騰是在液體的 內部 和 表面 同時發生的 劇烈 汽化現象。液體在沸騰過程中要不斷地 吸 熱,但溫度保持 不變 ,這一溫度叫作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是 不同 (選填“相同”或“不同”)的。
 內部 
 表面 
 劇烈 
 吸 
不變
 不同 
3.不同液體的沸點一般是  不同  的。液體的沸點與液體表面的氣壓有關,氣壓越大,沸點越 高 。高壓鍋就是通過增大鍋內 氣壓 ,提高水的沸點,使食物盡快煮熟的。
  不同  
 高 
 氣壓 
蒸發
4.跨學科實踐·物理學與日常生活寒冬,坐滿人的汽車門窗緊閉,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車窗內壁上。為了防止水球影響視線,司機師傅應該用空調對擋風玻璃吹 熱風 (選填“冷風”或“熱風”)。
 熱風 
5.傳統文化《天工開物》記載的“透火焙干”是造紙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將剛生產出的濕紙張貼在烤火的墻上。給墻壁烤火能加快濕紙變干的主要原因是 ( A )
A.升高濕紙的溫度
B.增大濕紙的表面積
C.改變濕紙中的液體種類
D.加快濕紙表面的空氣流動
 A 
6.小李同學看完從沸騰的油鍋中取鐵球的表演后,得知鍋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組成的混合液體,油的沸點為287 ℃,醋的沸點只有60 ℃。當溫度達到  60  ℃時,鍋中的“油”就沸騰了;繼續加熱,“油”和放入其中的鐵球的溫度  不會  (選填“會”或“不會”)升高;當 醋全部汽化 后,繼續加熱,就不可能赤手從油鍋中取鐵球了。
  60  
  不會  
 醋全部汽化 
7.跨學科實踐·物理學與日常生活在沙漠地區,人們發明了一種不耗電的“沙漠冰箱”,如圖所示。它由內罐和外罐組成,兩罐之間填滿沙子,外罐用透氣性好的陶土制成。使用時將食物放在內罐,罐口蓋上濕布,并向內罐和外罐之間的沙子上灑些水,然后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這樣對內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鮮作用。
第7題圖
(1)這種“沙漠冰箱”的降溫原理是 蒸發吸熱 。
(2)將它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好還是放在“潮濕避風”的地方好: 干燥通風 ,原因是 干燥,既提高了液體的溫度,又減小了空氣的濕度,通風加快了液體周圍空氣的流動,這些措施都能加快水分的蒸發 。
 蒸發吸熱 
 干燥通風 
  干燥,既提高了液體的溫度,又減小了空氣的濕度,通風加快了液體周圍空氣的流動,這些措施都能加快水分的蒸發
8.創新考法·物理小實驗能用紙鍋燒開水嗎 小華帶著疑問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她驚奇地發現:水真的能燒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
第8題圖
A.水燒開時水中的氣泡是蒸發形成的
B.水燒開時只發生沸騰不發生蒸發現象
C.水燒開時紙鍋底部的溫度低于水的溫度
D.因為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所以紙沒燃燒
 D 
9.【2024·北京】如圖甲所示的是我國古代的“節能燈”——“省油燈”,圖乙為其剖面示意圖。向燈盞夾層內注水,有助于減慢油的蒸發,達到省油的目的。關于“省油燈”減慢油蒸發的方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
A.降低油的溫度
B.減小油的表面積
C.減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
D.減少油的體積
第9題圖
 A 
10.核心素養·科學思維如圖所示,燒杯中裝著水,試管中也裝著水,若給燒杯加熱使燒杯中的水沸騰后,繼續加熱,則試管中的水 ( C )
第10題圖
A.能沸騰
B.溫度達不到沸點,不能沸騰
C.溫度能達到沸點,但不能沸騰
D.以上三種情況都可能發生
 C 
11.小明在做“探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實驗時,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液體蒸發的快慢可能跟液體溫度的高低有關。
猜想二:液體蒸發的快慢可能跟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的快慢有關。
猜想三:液體蒸發的快慢可能跟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有關。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小明同學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了一滴質量相同的水,并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
第11題圖
(1)通過 甲、丙 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溫度的高低有關。
(2)通過 甲、丁 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液體蒸發的快慢跟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的快慢有關。
(3)通過 甲、乙 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液體蒸發的快慢跟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有關。
(4)該實驗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變量法 。
 甲、丙 
 甲、丁 
 甲、乙 
 控制變量法
12.核心素養·科學探究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觀察水的沸騰。
第12題圖
(1)組裝器材時,應先固定圖甲中的 B (選填“A”或“B”)。
 B 
(2)實驗過程中,在水溫升高到90 ℃后,小明每隔1 min觀察1次溫度計的示數,并記錄在下表中,待水沸騰后,持續觀察3 min后停止讀數。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溫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①小明忘記記錄第7 min時的數據,此時的水溫應為 99 ℃。
 99 
②圖乙中圖 D 所示的是水在沸騰前的現象。在給水加熱的過程中,杯中出現的氣泡內的物質主要是 水蒸氣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這些氣泡在上浮的過程中越來越小,說明杯中底部的水溫 大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上部的水溫。
③請你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在如圖丙所示的坐標系中畫出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3)小明回家后發現媽媽正在燉湯,湯沸騰后媽媽將火調小,湯仍在沸騰。小明把火調得更小,這時雖還在加熱,湯卻不沸騰了。你覺得湯不再沸騰的原因是 相同時間內,湯吸收的熱量小于放出的熱量 。
 D 
 水蒸氣 
 大于 
相同時間內,湯吸收的熱量小于放出的熱量
第2課時  液 化
液化
1.如圖所示的是安徽省黃山風景區的云海景觀,青山蒼翠,云霧繚繞,宛如人間仙境。其中云海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 液化 形成的小水珠懸浮在空中形成的。
第1題圖     第2題圖
液化
2.在干旱缺水的地區,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圖所示。露形成時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液化 ,該物態變化過程要 放出 熱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間。
3.醫學上針對外傷引發的疼痛常用“冷療法”進行治療,其原理是使氣態氯乙烷在加壓下 液化 后封入小瓶中。使用時,醫生按下小瓶上的按鈕,瓶內噴出的液態氯乙烷接觸到受傷部位后會迅速 汽化 并吸收大量的熱量,使受傷部位的溫度驟降,起到鎮痛的作用。(均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液化 
 放出 
 液化 
 汽化 
液化的應用
4.已知氧的沸點是-183 ℃,氮的沸點是-196 ℃,氦的沸點是-269 ℃,利用液化空氣提取這些氣體。當溫度升高后液態空氣蒸發時,首先分離出來的氣體是 ( C )
A.氧氣 B.氮氣 C.氦氣 D.不能分離這些氣體
 C 
5.每年的3月至4月,廣東會出現“回南天”,墻壁甚至地面都會“冒水”,這是 液化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現象。在此過程中,需要 放熱 (選填“吸熱”或“放熱”)。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應該 打開 (選填“打開”或“關閉”)窗戶。
 液化 
 放熱 
 打開 
第6題圖
6.如圖所示的是熱管的工作原理圖,當熱管的熱端受熱時,吸液芯里的液體吸收熱量變成蒸氣,這一過程叫 汽化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產生的蒸氣在管子中流向冷端 放出 熱量變成液態,液體通過吸液芯又流回到熱端。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地將熱量從熱端傳遞到冷端。
 汽化 
 放出 
7.跨學科·生物學如圖所示的是一種能在沙漠的空氣中收集水分的甲蟲。清晨,空氣中水蒸氣含量高,甲蟲從洞穴中爬出并爬上沙丘,整個身體迎著風呈倒立的姿勢,很快空氣中的水蒸氣在甲蟲背部凝結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順著背部流入甲蟲的嘴里??茖W家利用該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實現沙漠淡水的補給。甲蟲能收集空氣中的水蒸氣,說明它背部的溫度與外界氣溫相比 ( B )
第7題圖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無法確定
B
8.跨學科實踐·物理學與工程實踐蒸餾法在釀酒中得到廣泛應用,如圖所示的是蒸餾的原理圖,燒瓶內裝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C )
第8題圖
A.在燒瓶內,酒精沸騰,燒瓶中的酒精升華需要吸熱
B.在燒瓶內,僅酒精沸騰,燒瓶中的水不會發生汽化
C.在冷凝器處,管內酒精蒸氣遇冷液化,需要放熱
D.在冷凝器處,管外的冷卻水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C 
9.房間裝有玻璃窗,在悶熱的夏天開著空調的甲房間和寒冷的冬天開著暖氣的乙房間,玻璃窗上都會出現“水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
A.甲、乙兩房間“水霧”都在玻璃窗內表面
B.甲、乙兩房間“水霧”都在玻璃窗外表面
C.甲房間“水霧”在玻璃窗內表面,乙房間“水霧”在玻璃窗外表面
D.甲房間“水霧”在玻璃窗外表面,乙房間“水霧”在玻璃窗內表面
 D 
10.小紅吃雪糕時,看到雪糕周圍冒“冷氣”,由此她聯想到了冬天用開水泡方便面時碗里冒“熱氣”的情景。下列是她對“冷氣”和“熱氣”的思考,其中正確的是 ( D )
A.“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它們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氣
B.“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氣
C.“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但水蒸氣來源不同,前者來源于空氣中,后者是由熱水汽化后又液化生成的
 D 
11.核心素養·科學探究小明在做“探究液化”實驗。
第11題圖
(1)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將燒瓶內的水加熱至沸騰,水蒸氣從燒瓶口噴出,在瓶口稍遠處,可以看到霧狀的“白氣”,這是因為噴出的水蒸氣發生了 液化 現象,霧狀的“白氣”實際是 小水珠 。
 液化 
小水珠
(2)這時,如果在瓶口處放置一塊鐵板,會發現正對瓶口的鐵板表面有  小水珠  ,鐵板的溫度將  升高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3)分析、歸納上述實驗現象,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水蒸氣在液化的過程中要放熱 。
(4)要想在鐵板上產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在鐵板上放些冰塊,降低鐵板的溫度等 。
  小水珠  
  升高  
水蒸氣在液化的過程中要放熱
在鐵板上放些冰塊,降低鐵板的溫度等
12.創新考法·實驗設計人們常說被100 ℃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 ℃的熱水燙傷嚴重得多。小明認為這是因為100 ℃的水蒸氣和100 ℃的熱水溫度雖然一樣,但100 ℃的水蒸氣變成100 ℃的熱水時,還需放出熱量。對此,小明設計了以下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第12題圖
實驗過程:
①將一定質量的溫度為t1的冷水裝入保溫杯中,液面位置如圖甲所示,標記為A。
②向保溫杯中插入導管,將100 ℃的水蒸氣通入保溫杯的冷水中,發現杯中水面明顯上升(假設水蒸氣全部被水吸收)。
③一段時間后,停止通入水蒸氣,移出導管后,保溫杯中液面位置如圖乙所示,標記為B,再測出此時保溫杯中水的溫度為t2,比較發現t2高于tl。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氣發生 液化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的結果。
(2)t2高于t1的原因是 100 ℃的水蒸氣液化放熱,冷水吸熱 。
 液化 
 100 ℃的水蒸氣液化放熱,冷水吸熱
(3)小華認為小明的實驗還不足以證明他的觀點,并且寫出了自己的改進辦法,小明看過后嘆服不已。小華的改進步驟如下,請補充完整:
①再取一個相同的保溫杯,在保溫杯中倒入與第一個保溫杯中質量相同、溫度為t1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  100 ℃的開水  ,直至 水面位置到達B位置(等高)處 。
③搖勻后測出此時保溫杯中的水溫t3。若t3低于 t2 (選填“t1”或“t2”),則可以得出被100 ℃的水蒸氣燙傷更嚴重是因為100 ℃的水蒸氣變成100 ℃的熱水時,還需放出熱量。
  100 ℃的開水  
水面位置到達B位置(等高)處
 t2 (共16張PPT)
第2節 熔化和凝固
物態變化
1.物質常見的狀態有 固 態、 液 態和 氣 態三種狀態。物質在三種狀態之間的變化叫 物態變化 。在寒冷的冬天,當氣溫降到 0 ℃以下時,湖面會逐漸結冰,這一現象表明溫度降低使得水從  液  態變成  固  態,說明 溫度 對物態有著顯著影響。
 固 
 液 
 氣 
 物態變化 
  液  
  固  
 溫度 
熔化和凝固
2.跨科學實踐·物理學與日常生活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作 熔化 。每年的冬天人們都會期待第一場雪。當天空剛飄起雪花時,雪花落到地面會 熔化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成水,在此過程中需要 吸熱 (選填“吸熱”或“放熱”)。
 熔化 
 熔化 
 吸熱 
3.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作 凝固 。如圖所示,工作人員在0 ℃以下的天氣里,操作造雪機噴射出水霧,這些水霧遇到冷空氣發生 凝固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形成“人造雪”,在此過程中需要 放熱  (選填“吸熱”或“放熱”)。
第3題圖
 凝固 
 凝固 
 放熱 
熔點和凝固點
4.有一定熔化溫度的固體叫作 晶體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作晶體的 熔點 。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液體凝固成晶體時的溫度叫作晶體的 凝固點 。
 晶體 
 熔點 
 凝固點 
5.如圖所示的是某種合金加熱變成液態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觀察圖像并回答下列問題。
第5題圖
(1)這種合金是 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物質。
(2)AB段合金處于 固 態,吸收熱量,溫度 上升 ;BC段合金處于 固液共存的狀 態,吸收熱量,溫度 不變 ;CD段合金處于 液 態,吸收熱量,溫度 上升 。
 晶體 
 固 
 上升 
 固液共存的狀 
 不變 

 上升 
6.如圖所示的分別是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熔化或凝固時的圖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
第6題圖
A.甲物質是晶體,圖像表示的是凝固過程
B.乙物質是非晶體,圖像表示的是熔化過程
C.丙物質是非晶體,圖像表示的是凝固過程
D.缺少條件,無法判斷
 B 
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
7.晶體熔化時 吸收 熱量,溫度 不變 ,熔化過程完成后,吸收熱量,溫度 上升 ;非晶體熔化時  吸收  熱量,溫度 上升  。玻璃是 非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它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  升高  (選填“升高”或“不變”)。
 吸收 
 不變 
 上升 
  吸收  
上升
 非晶體 
  升高  
8.液體凝固成晶體時,溫度 不變 , 放出 熱量;液體凝固成非晶體時,溫度 下降 。晶體熔化的條件:①溫度達到 熔點 ,② 吸收 熱量;液體凝固成晶體的條件:①溫度降到 凝固點 ,② 放出 熱量。
 不變 
 放出 
 下降 
熔點
吸收
凝固點
放出
9.生命安全與健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熱療已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如家里的“熱敷”、市面上的“足療”、體育場上的“蠟浴”等?!跋炘 本褪菍⑷刍南炗盟⒆铀⒃谀[脹的部位,一段時間后,腫脹消失,疼痛減輕。蠟屬于 非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跋炘 笔抢萌刍南炘谀[脹的部位 凝固放熱 ,加快血液流動。
10.上物理課時,老師寫下一副熱學對聯,上聯是“杯中冰水,水結冰冰溫未降”;下聯是“盤內水冰,冰化水水溫不升”。對聯中包含的物態變化分別是 凝固 和 熔化 ,反映的一個共性是 水(晶體)在凝固(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
 非晶體 
凝固放熱
 凝固 
 熔化 
水(晶體)在凝固(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11.【2024·貴州】中國鑄幣發展史源遠流長,如圖所示的“錢范”是古代鑄造錢幣所用的模具,由正、背兩塊組成,內部均刻有圖文。鑄幣時,合上正、背兩塊,將液態金屬灌入其內,待液態金屬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屬錢幣。下表是兩種材料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熔點,已知銅的熔點為1 083 ℃,若想復刻鑄造純銅錢幣,則應選擇表中材料 鐵 制作“錢范”。根據所選“錢范”的材料,所灌注銅液的溫度不能超過 1 538 ℃,因為 如果超過1 538 ℃,則高于鐵的熔點,會導致“錢范”熔化 。
材料 熔點t/℃
鋁 660
鐵 1 538
第11題圖
 鐵 
 1 538 
如果超過1 538 ℃,則高于鐵的熔點,會導致“錢范”熔化
12.海波的熔點是48 ℃,則48 ℃的海波所處的狀態是 ( D )
A.固態 B.液態
C.固、液共存態 D.以上都有可能
 D 
13.甲、乙兩盆冰水混合物,甲放在室外陽光下,乙放在開有空調的室內,一段時間后,兩盆中的冰均未完全熔化,則 ( C )
A.甲盆中水的溫度高
B.乙盆中水的溫度高
C.甲、乙兩盆中水的溫度一樣高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C 
14.小明在做“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規律”實驗, 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他根據實驗數據繪制出了如圖乙所示的圖像。
第14題圖
(1)組裝器材要 從下到上 (選填 “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 。不是直接將裝有海波的試管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而是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加熱,這樣做的好處是 使海波均勻緩慢吸熱  。
(2)圖乙中海波的熔化過程是 BC 段,熔化過程經歷了 3 min, 第5 min時海波處于 固液共存的狀態 (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的狀態”)。
(3)由該圖像可知,同一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 相同 (選填“相同”或“不同”)。
 從下到上 
使海波均勻緩慢吸熱
 BC 
 3 
 固液共存的狀態
 相同 
(4)實驗時小明發現海波熔化過快,應采取的操作是 降低燒杯內水的溫度或試管中多放一些海波等(合理即可)  (寫出一種方法即可)。
降低燒杯內水的溫度或試管中多放一些海波等(合理即可) (共17張PPT)
第4節 升華和凝華
升華
1.跨學科實踐·物理學與日常生活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時,為了防止蟲蛀,往衣柜里放了幾個樟腦丸。到了冬季穿時,發現樟腦丸不見了。樟腦丸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升華 。
 升華 
2.如圖所示的是在哈爾濱冰雕藝術節上展示的一件冰雕作品。該冰雕作品一直放置在-20 ℃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后,其體積和質量會逐漸變小,這是因為該冰雕發生了 升華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現象,這個過程要 吸收 熱量。
第2題圖
 升華 
 吸收 
凝華
3.下列現象屬于哪種物態變化
(1)冬天,早晨地上形成的霜,是 凝華    。
(2)冰棒包裝紙上的“白粉”,是 凝華  。
 凝華    
 凝華
4.如圖所示的是一張來自網絡的圖片,配文是“呵氣成霜的漠河人,天寒地凍?!边@里的“呵氣成霜”是 凝華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現象,這個過程要 放出 熱量。
第4題圖
 凝華 
 放出 
水循環
5.水循環伴隨著水的物態變化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
A.海水吸熱升華成水蒸氣
B.水蒸氣吸熱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放熱凝華成小冰晶
D.小冰晶吸熱熔化成雨水
 D 
6.在少雨干旱的季節,為了使農作物能正常生長,必要時可利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干冰在 升華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時迅速 吸收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使周圍的氣溫急劇下降,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7.北方冬天的清晨,我們經??吹讲AТ吧嫌忻利惖摹氨ā?這是 室內 (選填“室內”或“室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發生 凝華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形成的,這個過程 放出 (選填“放出”或“吸收”)熱量。
 升華 
吸收
 室內 
 凝華 
 放出 
8.創新考法·物理小實驗如圖所示,在甲、乙兩個相同的杯子中分別放入適量的冰塊和干冰塊。放置一段時間后,發現杯內物體均變小,甲杯內有液體出現,外壁有小水珠生成;乙杯內仍然是干燥的,外壁有一層薄霜生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
第8題圖
A.冰塊變小是凝固現象,干冰變小是升華現象
B.冰塊變小需要吸熱,干冰變小需要吸熱
C.小水珠生成是汽化現象,薄霜生成是凝華現象
D.小水珠生成需要放熱,薄霜生成需要吸熱
 B 
9.傳統文化“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是一檔深受觀眾青睞的電視節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
A.“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彼男纬墒悄A現象  
B.“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膘F凇的形成是凝固現象  
C.“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甭对谌粘龊笾饾u消失是升華現象  
D.“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膘F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A 
10.如圖所示,將冰塊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然后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再用溫度計測量罐中冰與鹽水混合物的溫度,此時會發現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 ℃。與此同時,還會觀察到易拉罐的底部出現白霜。針對以上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
A.白霜是空氣遇冷凝華形成的
B.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 ℃,說明含鹽的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降低
C.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 ℃,說明此時的大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
D.在易拉罐的內部和外部分別發生了熔化和凝華
D
第10題圖
11.跨學科實踐·物理學與社會發展二氧化碳氣體被壓縮、降溫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樣的固體,俗稱干冰。干冰被拋到空中,會迅速變為氣體,促使其周圍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實現人工降雨。關于上述描述中所包含的物態變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
A.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是凝華
B.水蒸氣凝結成水,是凝固
C.干冰變成二氧化碳氣體,放出熱量
D.水蒸氣凝結成小冰晶,吸收熱量
 A 
12.自然界中的水循環伴隨著水的物態變化過程,季節的變換給大自然帶來很多奇妙的景象。如圖所示,甲、乙、丙分別代表水的固、液、氣三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
第12題圖
A.由甲到乙要吸熱,如積雪消融匯成潺潺流水
B.由乙到丙會放熱,如清晨草葉上出現晶瑩的露珠
C.由丙到甲要吸熱,如高山之巔的積雪慢慢變少
D.由甲到丙會放熱,如水蒸氣在高空遇冷形成小冰晶
 A 
13.核心素養·科學探究小明在做“探究物態變化”實驗時,在試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緊塞子后放入溫水中,觀察到試管中的固態碘逐漸消失,變為紫色的碘蒸氣并充滿試管。
(1)此過程固態碘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升華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升華 
(2)在上述實驗中,小明同學猜想:固態碘先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但由于速度太快,液態碘出現的時間太短,因而沒有觀察到。為驗證猜想,他查詢了一些資料:碘的熔點是113.5 ℃,沸點是 184.4 ℃,水的沸點是 100 ℃。請你根據上述資料分析說明小明的猜想為什么是錯誤的: 水的沸點為100 ℃,水浴加熱時,水的溫度低于碘的熔點,碘不能熔化 。
水的沸點為100 ℃,水浴加熱時,水的溫度低于碘的熔點,碘不能熔化
(3)為了進一步探究此類現象,小明在燒杯中放入適量溫水,然后放入一小塊溫度遠低于0 ℃的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此時觀察到水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霧。水中大量的氣泡是 干冰升華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霧是 水蒸氣液化 形成的。
(4)實驗室的桌子上有一個敞口的空鐵盒,現在鐵盒內放一些干冰,一會兒看到鐵盒的外壁出現白霜。白霜形成的原因是 干冰升華吸熱使鐵盒變冷,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 。
干冰升華
 水蒸氣液化 
干冰升華吸熱使鐵盒變冷,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
14.如圖所示的是大自然中水循環的示意圖。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層中的水不斷 吸收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汽化 成水蒸氣。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的溫度降低, 液化 成小水滴或 凝華 成小冰晶,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 熔化 成小水滴,與原來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第14題圖
 吸收 
 汽化 
 液化 
 凝華 
 熔化 (共16張PPT)
第三章 物態變化
第1節 溫 度
溫度
1.核心素養·物理觀念溫度表示物體的 冷熱程度 ?!傲佳砸痪淙?惡語傷人六月寒?!睆臒釋W的角度分析,這里的“暖”和“寒”指的是 溫度 。攝氏溫度規定:①把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 冰水混合物 的溫度定為0 ℃;②把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 沸水 的溫度定為100 ℃;③在0 ℃和100 ℃之間 等分100份   ,其中的一份就是1 ℃。
 冷熱程度 
 溫度 
 冰水混合物 
沸水
等分100份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
A.0 ℃的冰比0 ℃的水冷
B.-6 ℃讀作“零下6攝氏度”
C.在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約為25 ℃
D.在任何情況下,水的沸點都是100 ℃
 B 
溫度計
3.如圖甲所示,實驗中測量水溫的做法正確的是 D (填字母)。在觀察溫度計的示數時,如圖乙所示的a、b、c三種方式中正確的是 b 。
第3題圖
 D 
 b 
4.液體溫度計是根據 液體熱脹冷縮 的原理制成的。如圖所示,甲溫度計的示數是 4 ℃,乙溫度計的示數是 -4 ℃,丙溫度計的示數是 18 ℃,丁溫度計的示數是 -12  ℃。
第4題圖
 液體熱脹冷縮 
 4 
 -4 
 18 
 -12  
體溫計
5.關于如圖所示的體溫計,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B )
第5題圖
A.體溫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
B.使用前應該用沸水給體溫計消毒
C.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
D.體溫計此時的示數是37.1 ℃
 B 
6.動物和人體疫苗需要保存在低于8 ℃的環境中。夏季,運輸過程中為監測疫苗的溫度是否超標,應在冷藏箱內放置如圖所示的溫度計 乙 (選填“甲”或“乙”)。在接收點,為正確讀數,驗收人員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把溫度計從冷藏箱中取出讀數。若溫度計的示數如圖所示,則表明疫苗 安全 (選填“安全”或“不安全”)。
第6題圖
 乙 
 不能 
 安全 
7.下列是小明估計的常見溫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B )
A.教室的室溫為50 ℃
B.健康成年人的腋下溫度約為37 ℃
C.洗澡時淋浴水的溫度為70 ℃
D.冰箱保鮮室中礦泉水的溫度約為-5 ℃
 B 
8.下列是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實驗步驟。
A.估計被測液體的溫度。
B.從被測液體中取出溫度計。
C.觀察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及分度值,選擇適當的溫度計。
D.讓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
E.讀出溫度計的示數,并記錄。
則實驗步驟正確的順序應是 ACDEB (填字母)。
 ACDEB 
9.核心素養·科學思維甲、乙、丙三支酒精溫度計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樣,甲和乙的玻璃管的內徑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積比乙的大,乙和丙的玻璃泡的容積相同,乙的內徑比丙細。由此可判斷這三支溫度計的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 ( A )
A.甲最長 B.乙最長 C.丙最長 D.三支一樣長
 A 
10.關于體溫計和普通溫度計的區別,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
A.體溫計與普通溫度計的區別僅是長短不同
B.體溫計內有一特細的彎曲處,而普通溫度計沒有
C.使用體溫計前需用力甩動,而使用普通溫度計前不需甩動
D.使用體溫計測量體溫后,可以離開身體讀數,而普通溫度計則不能
A
11.核心素養·科學探究如圖所示的是小明用小藥瓶、細玻璃管和帶顏色的酒精制作成的簡易溫度計。
第11題圖
(1)溫度計是利用酒精的 熱脹冷縮 規律制成的。
 熱脹冷縮 
(2)小藥瓶的材質應該選擇 硬玻璃瓶 (選填“軟塑料瓶”或“硬玻璃瓶”)。
(3)給溫度計標刻度時,將小藥瓶先后放在20 ℃和60 ℃的水中,并標記液面穩定時的位置A和B,則20 ℃對應的位置是 A (填“A”或“B”)。把小藥瓶放入另一杯溫水中,標記液面穩定時的位置為C點,用刻度尺測出AB間的距離為8.00 cm,AC間的距離為5.00 cm,則C點所對應的溫度為 45 ℃。
 硬玻璃瓶 
 A 
 45 
(4)為了提高此溫度計的靈敏度,使讀數更精確,請提出一條改進措施: 更換更細的玻璃管  。
(5)小明上網查到:酒精的溫度每改變1 ℃,其變化的體積和它在0 ℃時的體積之比是一個定值。下列圖中能大致描述酒精體積隨溫度變化規律的是 A (填字母)。
A  B  C  D 
 更換更細的玻璃管 
 A 
12.有一支溫度計,雖然它的玻璃管內徑和刻度都是均勻的,但標度不準確。當把它放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時,示數為-6 ℃;當把它放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時,示數為104 ℃。
(1)當該溫度計的示數為27 ℃時,氣溫的實際值是多少
(2)在什么溫度時,該溫度計可作為正確的溫度計使用
解:(1)溫度計一個小格表示的溫度
,
用它測得氣溫為27 ℃時,則實際溫度
t實=[27-(-6)]×℃=30 ℃。
(2)設當溫度為t ℃時,可作為正確的溫度計使用,則t=[t-(-6)]×℃,解得t=60 ℃,故當溫度為60 ℃時,可作為正確的溫度計使用。
答:(1)當該溫度計的示數為27 ℃時,氣溫的實際值是30 ℃。
(2)在60 ℃時,該溫度計可作為正確的溫度計使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光山县| 正阳县| 潜山县| 定兴县| 平乐县| 满城县| 清水河县| 辽阳县| 庆云县| 乾安县| 福州市| 土默特右旗| 新丰县| 松江区| 措勤县| 七台河市| 西乡县| 方山县| 嘉峪关市| 竹山县| 敦煌市| 城市| 敖汉旗| 克山县| 龙江县| 鞍山市| 沛县| 和平区| 拜城县| 古蔺县| 进贤县| 昔阳县| 白水县| 新野县| 鄯善县| 湘潭市| 洱源县| 山西省| 邳州市|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