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第3節 運動的快慢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1.如圖所示的是田徑運動會上運動員奮力奔跑的場景,比賽開始后,“觀眾”通過 比較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認為跑在前面的人運動得快;比賽結束后“裁判員”通過 比較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 ,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人運動得快。物理學上采取 觀眾 (選填“觀眾”或“裁判員”)的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第1題圖 比較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比較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 觀眾速度2.我們把路程與 時間 之比叫作速度,速度是表示物體 運動快慢 的物理量。2024年12月26日,我省首條全自動駕駛地鐵線路——合肥地鐵“8號線”一期正式開通運營,該地鐵線路全程長為22.6 km,列車跑完全程需35 min,則列車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約為 10.8 m/s(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時間 運動快慢 10.8 3.大客機C919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式干線民用飛機。它的巡航速度是920 km/h,該速度的物理意義是 大客機C919每小時通過的路程是920 km 。4.周末,小黃、小白和小青來到郊外,選擇一個合適的場地進行了一場有趣的運動比賽。小黃駕駛電瓶車以36 km/h的速度前進,小白以10 m/s的速度跑步前進,小青騎自行車,每分鐘通過的路程是0.6 km,則 ( D )A.小黃的速度最大 B.小白的速度最大C.小青的速度最大 D.三人的速度一樣大大客機C919每小時通過的路程是920 km D 勻速直線運動5.如圖所示的是兩個運動物體的頻閃照片,根據照片可以得出結論:甲物體做 勻速直線 運動,乙物體做 變速直線 運動。(均選填“變速直線”或“勻速直線”) 第5題圖 勻速直線 變速直線 6.核心素養·物理觀念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物體運動的速度v越大,通過的路程s越大B.物體運動的速度v越大,用的時間t越大C.物體運動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與時間t成反比D.物體運動的速度v由決定,但與s、t的大小無關 D 變速直線運動與平均速度7.小明和小華在操場上從同一地點出發沿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他們通過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則小華做 變速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第2 s時小明在小華的 后方 (選填“前方”或“后方”),2~8 s內,小華的平均速度為 1.25 m/s。第7題圖變速后方1.258.一輛摩托車做直線運動,1 s內走10 m,2 s內走20 m,3 s內走30 m……則該摩托車的運動 ( C )A.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B.一定是變速直線運動C.可能是勻速直線運動D.以上答案都不正確 C 9.放學了,小明在離校回家的路上運用所學到的物理知識估測出他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為6 m/s,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為4 m/s。小明在回家的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應為 4.8 m/s。 4.8 第10題圖10.如圖1所示,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0 m的兩點,甲、乙兩物體沿直線分別從P、Q點同時出發,相向運動,它們的s-t圖像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由此可知,v甲 < (選填“>”“<”或“=”)v乙,甲、乙經過 4 s可以相遇。 < 4 11.如圖甲所示的是某汽車運動的s-t圖像,請你在圖乙中作出它的v-t圖像。 第11題圖12.甲、乙兩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甲、乙通過的路程之比為1∶2,時間之比為2∶3,則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D )A.1∶1 B.1∶2 C.4∶3 D.3∶4 D 13.跨學科·數學如圖所示,這是汽車“行車記錄儀”中App軟件記錄的一段時間內汽車的“配速” (通過每千米路程所需要的時間)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則下列時刻中,汽車行駛得最快的是 ( B )第13題圖A.t1 B.t2 C.t3 D.無法判斷B 14.生命安全與健康人快步行走時的速度大約是2m/s,汽車在一般道路上的行駛速度大約是10m/s。若人要安全橫穿16m寬的道路,并且要求預留10s的安全時間,則至少要離行駛過來的汽車多遠才能保證安全 請與同學們一起查閱有關交通規則,并討論橫穿道路的安全問題。解:t人==8s,t=t人+10s=8s+10s=18s,s=v汽車×t=10m/s×18s=180m。要遵守交通規則,不能闖紅燈,不能隨意橫穿馬路。答:至少要離行駛過來的汽車180m才能保證安全。答:至少要離行駛過來的汽車180m才能保證安全。15.如圖所示,一座鐵路橋長300 m,一位行人從西橋頭上橋,以1 m/s的速度勻速沿橋向東行走3 min后,發現一輛正以108 km/h的速度迎面勻速直線駛來的火車,此時火車距東橋頭960 m。(1)求行人用時3 min所行走的距離。(2)若火車長240 m,求火車通過橋需要多長時間。(3)若行人奔跑的最大速度為4 m/s。發現火車后,行人向東橋頭奔跑,能否安全離開鐵路橋 第15題圖解:(1)由v=得,行人用時3 min所行走的距離s人=v人t=1 m/s×3×60 s=180 m。(2)火車的速度為v車=108 km/h=30 m/s,若火車長240 m,火車通過橋需要時間為t車==18 s。(3)行人跑到東橋頭所用的時間為t人東==30 s,火車到達東橋頭所用的時間t車東==32 s,t人東答:(1)行人用時3 min所行走的距離是180 m。(2)火車通過橋需要的時間是18 s。(3)能安全離開鐵路橋。(共16張PPT)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長度的單位1. 請給下列長度填上合適的單位。(1)某同學的身高是165 cm 。 (2)一支鉛筆的長度是1.8 dm 。 (3)一枚一元硬幣的厚度約為1.85 mm 。 (4)某教學樓每層樓高為3 200 mm 。 cm dm mm mm 2.單位換算。(1)一張紙的厚度約為70 μm= 7×10-2 mm= 7×10-5 m。 (2)地球的半徑為6.4×104 km= 6.4×107 m。 (3)某原子的半徑為2.8×10-10 m= 0.28 nm。 (4)人的頭發的直徑約為7×10-5 m= 70 μm。 7×10-2 7×10-5 6.4×107 0.28 70 長度的測量3.如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測量范圍是 0~10.00 cm。小明用刻度尺測量鉛筆長度時的正確讀數方法是 B (選填“A”或“B”),鉛筆的長度應記作 7.45 cm ,其中準確值是 7.4 cm ,估讀值是 0.05 cm 。 第3題圖 1 0~10.00 B 7.45 cm 7.4 cm 0.05 cm 4.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雙筷子就有許多寓意,如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七寸六分最接近 ( C )A.2.2 mm B.2.2 cm C.2.2 dm D.2.2 m C 時間的測量5.如圖所示,甲秒表的分度值是 0.1 s,讀數是 338.5 s;乙秒表的分度值是 0.1 s,讀數是 308.5 s。 第5題圖 0.1 338.5 0.1 308.5 6.【2024·遼寧】為保護視力,應認真做好眼保健操。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時間大約為 ( B )A.5 s B.5 min C.50 min D.5 h B 誤差7.測量值與 真實值 之間的差異叫作誤差。正確規范測量時,誤差是 不可以 (選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 真實值 不可以 8.核心素養·物理觀念關于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A.認真細致地測量可以避免誤差B.測量時未遵守操作規則會引起誤差C.測量時的錯誤就是誤差太大D.測量中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盡量減小 D 9.小明用刻度尺正確測出一木塊的長度是12.85 cm,其中準確值是 12.8 cm ,估計值是 0.05 cm 。小明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 。 10.小明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記錄的數據分別為45.31 cm、45.32 cm、45.82 cm、45.30 cm,其中有一個錯誤數據為 45.82 cm 。去除該錯誤數據后,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45.31 cm。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減小誤差 。 12.8 cm 0.05 cm 1 mm 45.82 cm 45.31 減小誤差 11.小明用毫米刻度尺測得課本的長度為18.60 cm,合 1.860×108 nm。若刻度尺是木質的,受潮后膨脹,則測量值將會 偏小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這是一種 誤差 (選填“錯誤”或“誤差”)。 12.小明的身高為1.65 m,關于其身高的單位換算,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C )A.1.65 m=1.65 m×100=165 cmB.1.65 m=1.65×100 m=165 cmC.1.65 m=1.65×100 cm=165 cmD.1.65 m=1.65 m×1.65 m=165 cm 1.860×108 偏小 誤差 C 13.革命文化濟南解放閣是為了紀念濟南戰役勝利,緬懷革命先烈而建。如圖所示,它由臺基和閣樓兩部分組成,下方為高10 m的臺基,臺基上建有閣樓。關于解放閣的整體高度,下列估測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 B )第13題圖A.15 m B.30 m C.50 m D.100 m B 14.使用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時,下列情況中屬于誤差的是 ( C )A.測量時,刻度尺沒有放正,導致刻度尺沒有與物理課本的被測邊平行B.測量時,課本的左邊未對準“0”刻度線,就把課本右邊所對的刻度值當作課本的長度C.讀數時,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估計不準確D.讀數時,人的視線沒有正對刻度尺的刻度線 C 15.如圖甲所示,用刻度尺測橡皮的長度,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所測橡皮的長度為 3.00 cm。 第15題圖1 3.00 16.測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需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1,接下來的實驗步驟如下。第16題圖A.用刻度尺測出鉛筆桿上細銅絲繞圈的總長度L2。B.用細銅絲的長度L1除以細銅絲的圈數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C.將細銅絲緊密排繞在鉛筆桿上。D.數出排繞在鉛筆桿上細銅絲的圈數n。(1)以上步驟中,有一個步驟不小心出錯了,它是 B ,應改正為 用線圈總長L2除以細銅絲的圈數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 (2)改正后測量的合理順序應是 CADB或CDAB 。 (3)如圖所示,把一根細銅絲緊密地排繞在筆桿上,一共繞了20匝。根據上面的實驗方法,細銅絲的直徑為 0.75 mm。 (4)若細銅絲排繞得不緊密,則測量值比真實值 偏大 (選填“偏大”或“偏小”)。 B 用線圈總長L2除以細銅絲的圈數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 CADB或CDAB 0.75 偏大 (共15張PPT)第2節 運動的描述機械運動1.核心素養·物理觀念在物理學中,我們把物體的位置隨 時間 的變化叫作機械運動。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除了機械運動,運動還有多種形式,如微觀世界的分子、原子的運動等。 時間2.跨學科·語文下列詩句中描寫的不是機械運動的是 ( A )A.霜葉紅于二月花 B.孤帆一片日邊來C.一江春水向東流 D.一行白鷺上青天 A 參照物3.傳統文化如圖所示,騎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人孟郊騎馬看到百花紛紛向后退去,他選擇的參照物是 馬(或自己) 。 第3題圖 馬(或自己) 4.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只有去歲起了一陣大風,把我院內一口井忽然吹到墻外去。”如圖所示,這個人作出“井在運動”的判斷,所選的參照物是 ( A )第4題圖A.籬笆墻 B.窗戶 C.井 D.樹 A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5.【2023·安徽】2023年5月17日,我國成功發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在進入地球同步軌道后,以地面為參照物,該衛星是靜止的,以太陽為參照物,該衛星是運動的,這說明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 相對 (選填“相對”或“絕對”)的。 相對 6.如圖所示的是攝影愛好者捕捉到的“烏鴉騎乘老鷹”的精彩畫面。下列能描述圖中兩者相對靜止的成語是 ( C )A.分道揚鑣 B.背道而馳 C.并駕齊驅 D.各奔東西第6題圖 C A.她們相對于跳臺始終是靜止的7.被稱為“跳水夢之隊的雙星”的全紅嬋和陳芋汐在2024年7月31日的巴黎奧運會女子雙人10 m臺跳水決賽中以高分奪冠。如圖所示,兩人在比賽中展現了出色的技術和默契地配合,每一個動作都幾乎同步。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第7題圖B.全紅嬋相對于陳芋汐始終是靜止的C.陳芋汐相對于全紅嬋始終是運動的D.她們相對于水面始終是靜止的 B 8.【2024·安徽】如圖所示,玉兔二號月球車沿著嫦娥四號探測器的斜梯緩緩下行,留下了屬于中國的印記。在玉兔二號月球車下行的過程中,若以玉兔二號為參照物,則嫦娥四號是 運動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第8題圖運動9.傳統文化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早發白帝城》中寫道:“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從物理學角度分析,以高山為參照物,輕舟中的人是 運動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以 輕舟 為參照物,輕舟中的人是靜止的,這表明了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 相對 的。 運動 輕舟 相對 C.飛機模型相對于風是運動的D.飛機模型相對于“風洞”是運動的10.在飛機研制的過程中,需將飛機模型固定在“風洞”中,讓風迎面吹來,模擬飛機在空中的飛行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C )A.風相對于“風洞”是靜止的B.風相對于飛機模型是靜止的C11.【2024·四川】2024年3月20日,我國鵲橋二號中繼星由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升空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A.以鵲橋二號為參照物,長征八號是靜止的B.以地球為參照物,鵲橋二號是靜止的,長征八號是運動的C.以月球為參照物,鵲橋二號是靜止的,長征八號是運動的D.以太陽為參照物,鵲橋二號是運動的,長征八號是靜止的 A 12.如圖所示,注意觀察圖中的煙和小旗。關于甲、乙兩車相對于房子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第12題圖A.甲、乙兩車一定向西運動B.甲、乙兩車一定都是運動的C.甲車可能靜止,乙車一定向東運動D.甲車可能靜止,乙車一定向西運動 D 13.兩列火車并排停在站臺上,你坐在其中一列火車車廂里向另一列火車觀望。突然,你覺得自己乘坐的火車緩慢向東運動。下列運動情況中不可能發生的是 ( D )A.自己乘坐的火車向東運動,另一列火車沒有運動B.自己乘坐的火車沒有運動,另一列火車向西運動C.兩列火車都向東運動,但自己乘坐的火車的速度較快D.兩列火車都向西運動,但另一列火車的速度較慢 D 14.如圖所示的是固定位置的監控攝像頭拍攝到的監控畫面。某車在停車時不慎撞到另外一輛靜止的車。請根據所學的運動學知識判斷,是畫面左方的汽車還是右方的卡車運動引發的事故,并說出你的判斷理由。第14題圖答: 由圖甲、圖乙可知,左方汽車相對路燈有位置變化,是運動的,右方卡車相對路燈沒有位置變化,是靜止的,所以是汽車在停車時不慎撞到了卡車。 由圖甲、圖乙可知,左方汽車相對路燈有位置變化,是運動的,右方卡車相對路燈沒有位置變化,是靜止的,所以是汽車在停車時不慎撞到了卡車。 (共15張PPT)第4節 速度的測量測量平均速度的原理1.如圖所示,在“測量平均速度”實驗中,斜面應選擇較小的坡度,這樣設計是為了實驗中便于測量 運動時間 。實驗中,小車通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車通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第1題圖 運動時間 小于 2.如圖所示的是一小球從A點沿直線運動到F點的頻閃照片。已知頻閃照相機每隔0.2 s閃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從A點到F點做 加速 (選填“勻速”“加速”或“減速”)直線運動,從A點到E點共運動 8.00 cm的路程,小球從A點到E點的平均速度為 0.10 m/s。 第2題圖 加速 8.00 0.10 3.為了測量運動員短跑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測出40 m的路程,每隔10 m做一記號,讓4位計時員分別站在10 m、20 m、30 m、40 m處計時,讓該運動員跑完40 m的路程。(1)實驗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 卷尺 和 秒表 。 (2)實驗原理是 v= 。 卷尺 秒表 v= 平均速度4.小宇家與學校之間有一條500m長的平直馬路。一次他從學校回家,開始以1 m/s的速度行走,當走了一半路程時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馬上以5 m/s的速度跑回家。小宇在前一半路程中所用的時間是 250 s,他從學校回到家的平均速度是 1.67 m/s。(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250 1.67 5.下列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B )A.航模飛行器以11 m/s的速度飛行B.汽車以50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駛C.在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用10 s跑完全程D.物體從30 m高處豎直下落,到達地面用時2.5 s B 6.【2024·吉林】如圖所示的是“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的裝置。第6題圖(1)為便于測量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時間,應使斜面保持很 小 的坡度。 (2)點B為AC中點,sAC=1 m,實驗中小車從A點由靜止下滑,到達B點所用時間為2 s,到達C點所用時間為2.8 s,則小車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為 0.25 m/s。 (3)由實驗可得出結論:小車在下滑過程中速度越來越 快 。 小 0.25 快 7.創新考法·創新實驗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研究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他將小車從坡頂A處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從A處滑到坡底C處的時間t1=2.5 s;再次將小車從A處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從A處滑到中點B處的時間t2=1.8 s。第7題圖(1)通過小明的測量數據可以判斷,小車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2)小明想測量小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他應該將小車從 A (選填“A”或“B”)處由靜止釋放,并在B處開始計時,在C處停止計時。 (3)物體運動的情況還可以通過另一種辦法即時測定、顯現出來。位置傳感器利用超聲波測出不同時刻小車與它的距離,計算機就可以算出小車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圖乙所示),結果如圖丙所示,橫軸為時間,縱軸為速度,通過圖象可以看出小車在斜面上滑下時是 加速 (選填“加速”“減速”或“勻速”)運動,小車到達坡底時的速度為 0.8 m/s。 A 加速 0.8 8.創新考法·分析和論證如圖所示,某同學在做“測量小車平均速度”實驗。第8題圖(1)誤差分析:①若在A點時先釋放小車,后按下秒表開始計時,B、C兩點都準確計時,則會使所測AB段的平均速度 偏大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②若在A點時先按下秒表開始計時,后釋放小車,B、C兩點都準確計時,則會使所測AB段的平均速度 偏小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③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若小車未到B點就停止計時,則測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 大 (選填“大”或“小”)。 ④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若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 小 (選填“大”或“小”)。 偏大 偏小 大 小 (2)問題討論:①本實驗中, 沒有 (選填“有”或“沒有”)必要將斜面做得光滑些。 ②小車從A點由靜止開始運動到某一位置,路程為s,時間為t,小車在路程中點處的速度為v1,在時間中點時的速度為v2,則v1 > (選填“>”“<”或“=”)v2。 沒有 > 9.核心素養·科學探究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同學們用頻閃照相機探究小球豎直下落的運動情況,照相機每隔0.2 s曝光一次。第9題圖(1)小芳所在的小組拍下的照片如圖所示,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變速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若測得小球在A、B兩位置間的實際距離為6.40 cm,則此過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為 16 cm/s。 (2)下列四個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中,能準確反映出該小球下落運動情況的是 C (填字母)。 A B C D變速16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2025-2026學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pptx 1.2 運動的描述 2025-2026學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pptx 1.3 運動的快慢 2025-2026學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pptx 1.4 速度的測量 2025-2026學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