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年北票市九年級第三次質量調查化學試卷(本試卷共 14 道題滿分 50 分,化學考試時間共 60 分鐘)考生注意:所有試題必須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作答,在本試卷上作答無效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第一部分選擇題(共 10 分)(本部分共包括 10 道小題,每小題 1 分。下列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1.下列過程中不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高爐煉鐵 B.干冰升華 C.紅磷燃燒 D.食物腐敗2.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工具。下列表示兩個分子的是( )A.O2﹣ B.2O2 C.SO2 D.2O3.2025年的主題為“我們的能源,我們的星球”,下列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太陽能 C.風能 D.氫氣4.把少量下列物質加入水中,充分攪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 B.蠟燭 C.蔗糖 D.汽油5.海水含有豐富的化學資源,關于海水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海水曬鹽是化學變化 B.海水占全球總儲水量的比例非常小C.蒸餾可以從海水中獲得淡水 D.相同條件下海水的導電能力比純水弱6.下列行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節約糧食不浪費 B.經常使用一次性餐具C.騎自行車出行 D.使用節能型家用電器7.以下化肥中屬于復合肥的是( )A.NH4H2PO4 B.NH4Cl C.Ca3(PO4)2 D.K2SO48.奧司他韋(C16H28N2O4)是一種治療流感的藥物。關于奧司他韋的說法正確的是( )A.屬于氧化物 B.由三種元素組成C.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高 D.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48:79.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目的的是( )化學試卷 第 1 頁 (共 6頁)A.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B.驗證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 C.探究MnO2對H2O2分解的 D.探究影響溶質溶解催化作用 快慢的因素A.A B.B C.C D.D10.如圖是 KNO3和 NaCl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不考慮水分的蒸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50℃時,將 185.5g的 KNO3飽和溶液降溫到 20℃,析出晶體的質量為 53.9gB.NaCl的溶解度小于 KNO3的溶解度C.20℃時,NaCl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36.0%D.NaCl中混有少量 KNO3,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 NaCl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 40 分)(本部分共包括 4 道小題)11.(10 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Ⅰ.在實驗室用如圖 1裝置制取氣體并驗證氣體的性質(1)實驗室可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選用裝置 A的主要原因是 和 。(2)實驗室可用裝置 C制得二氧化碳氣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若用裝置 D收集二氧化碳,應從導管口 (填“a”或“b”)端通入氣體。化學試卷 第 2 頁 (共 6頁)Ⅱ.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如圖 2)(4)粗鹽提純正確的實驗順序依次是:④→ (填序號)。(5)實驗②分離混合物的操作被稱為 ,該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6)蒸發結晶是實驗操作 (填序號),該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12.(11 分)化學實驗探究。活動一:根據如圖所示實驗回答問題。(1)實驗一,通過對比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2)實驗二,將稀鹽酸倒入燒杯中,充分反應后,再次稱量,發現物質總質量減小,原因是 。(3)實驗三,一段時間后,觀察到 A中鐵釘生銹,B、C中鐵釘無明顯變化,通過對比 A、B、C中的現象,可得出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 等同時接觸。(4)實驗四,加熱蒸發食鹽水過程中,當蒸發皿中出現 時,停止加熱。活動二:在學習了常見的酸和堿后,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引導下圍繞“酸堿中和反應”開展實驗探究活動,請你參與下列活動。【實驗探究】將氫氧化鉀溶液與稀硫酸混合,觀察不到明顯現象,為證明氫氧化鉀溶液與稀硫酸發生應,三位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化學試卷 第 3 頁 (共 6頁)(5)測定溶液 pH變化的方法。同學在實驗過程中測得 pH變化如圖 1所示,該同學是將 (填字母序號)a、氫氧化鉀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氫氧化鉀溶液中(6)測混合過程中的溫度變化。乙同學在實驗中測得反應混合溶液的溫度變化如圖 2所示,說明稀硫酸與氫氧化鉀溶液發生的反應是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圖 2 中 B 點表示的含義是 。(7)借助于酸堿指示劑。丙同學通過圖 3所示實驗,他觀察到溶液由 ,也證明氫氧化鉀溶液與稀硫酸發生了化學反應。【提出問題】針對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大家紛紛提出了猜想。【猜想與假設】猜想一:只有 K2SO4猜想二:有 K2SO4和 H2SO4猜想三:有 K2SO4和 KOH【進行實驗】為了驗證猜想,小組選用 Fe2O3粉末、BaCl2溶液,進行如下探究:實驗方案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方案一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 Fe2O3粉末 溶液中有 H2SO4猜想二正確方案二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 BaCl2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 H2SO4猜想二正確(8)上表中的實驗現象為 。【實驗結論】通過探究,同學們一致確定猜想二是正確的。【評價與反思】(9)同學針對上述方案提出疑問,認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10)向 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 11.2%的 KOH溶液中,加入 g10%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 pH=7。13.(10 分)人類文明的進步,得益于化學的不斷發展。Ⅰ.化學與燃料(1)柴草時代:最初,人們使用柴草作為燃料。柴草來源廣泛,燃燒后的草木灰主要成分為 K2CO3,為農作物化學試卷 第 4 頁 (共 6頁)生長提供的主要營養元素是 。(2)煤炭時代:后來,煤炭成為主要燃料,煤炭燃燒常用柴草來引燃,從燃燒條件分析,柴草的作用是 。(3)液化石油氣時代:上世紀 80年代后期,罐裝的液化石油氣開始取代煤炭,主要成分為是丁烯、丙烯、丁烷和丙烷。液化石油氣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4)天然氣時代:1982年,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氣田于四川富順縣被開發,天然氣的使用相對于煤炭以及液化石油氣的優點是 。(5)新能源時代:隨著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得到廣泛應用和發展,氫能作為新能源中的清潔能源的原因 。Ⅱ.化學與化工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以空氣等為原料可合成尿素【CO(NH2)2】,其部分流程如下:(6)空氣分離時,依據液氮和液氧的 不同進行分離。(7)H2在點燃或加熱前需要進行 操作。(8)寫出合成塔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基本反應類型為 。(9)當前,原料氣 H2可用天然氣來制取,理論上每生產 1噸 H2會同時產生 5.5噸 CO2。有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不生成 CO2的新方法來制取原料氣 H2。若需要合成 8.5 萬噸氨,改用新方法制取原料氣 H2可以減少排放萬噸 CO2。( 10)將 CO2 和 NH3 溶于水以合成尿素,合成塔②中的一定條件控制為“低溫加壓”的目的是 。14.(9 分)閱讀下列短文并回答相關問題。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鋰離子(Li+)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的遷移來實現多次循環的充電和放電。充電過程中,外界能量(如電能)被儲存到電池中,鋰離子從正極遷移到負極;放電過程中,儲存的能量通過化學反應釋放出來,鋰離子從負極遷移回正極,提供電力驅動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四大核心材料為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這些材料共同決定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環壽命等關鍵性能。(1)如圖所示,該過程應為鋰離子電池 (選填“充電”或“放電”)過程;充電和放電過程是能與電能之間的能量轉化。(2)電池的負極材料主要是石墨,這是利用石墨能 的物理性質;石墨和金剛石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二者差異較大的是 (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3)電池正極材料成本最高,主要有鈷酸鋰、鈷鎳錳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鈷酸鋰(化學式為 LiCoO2)中Li的化合價為+1,Co的化合價為 。化學試卷 第 5 頁 (共 6頁)(4)不同正極材料的“質量能量密度”和“充放電循環次數”如下列表格所示。正極材料 質量能量密度(瓦時/千克) 充放電循環次數(標準充放電條件下)鈷酸鋰 150~200 500﹣800鈷鎳錳酸鋰 150~300 1000﹣2000錳酸鋰 100~120 500﹣1000磷酸鐵鋰 90~160 2000﹣5000由表格中數據可知,正極材料是 的電池,使用壽命較長;質量能量密度表示電池每千克質量能存儲的能量,直接影響設備持續使用的時間和重量,表格中數據說明正極材料是 的電池,持續工作(即續航)能力較強;除表格中兩項指標外,電池的開發研究還要考慮的關鍵性能是 。(5)當下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是駕駛體驗好、節省石油和 (答一點)。化學試卷 第 6 頁 (共 6頁)化學參考答案1.化學方程式分值 1 分,出現任何錯誤均不得分。2.主觀題沒有標注分值的均為 1 分。第一部分選擇題(本大題共 10 道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 1 分,共 10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A C C B A D B A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 40 分) (本部分共包括 4 道小題)11.(10 分)(1)2KMnO4 K2MnO4+MnO2+O2↑;反應物(高錳酸鉀)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2)CaCO3+2HCl=CaCl2+H2O+CO2↑;(3)a。(4)①→②→③;(5)過濾;引流;防止濾液濺出;(6)③;攪拌12.(11 分)(1)與氧氣接觸;(2)鋅粒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氫氣是氣體,散逸到空氣中;(3)氧氣、水或 H2O、O2;(4)較多固體;(5)a;(6)放熱;氫氧化鉀溶液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7)紅色變成無色;(8)紅棕色固體逐漸減少(或消失),溶液由無色變成黃色;(9)K2SO4與 BaCl2反應也會產生白色沉淀,無法證明 H2SO4一定存在;(10)98。13(10 分)(1)鉀元素。(2)使溫度達到煤炭的著火點。(3)混合物。(4)污染物排放少,更清潔環保。(5)氫氣燃燒的產物只有水,對環境無污染。(6)沸點。(7)檢驗純度。(8) ;化合反應。(9)8.25。(10)促進 CO2和 NH3溶于水,提高反應速率和生產效率。14(9分)(1)放電;化學;(2)導電;物理性質;(3)+3;(4)磷酸鐵鋰;鈷鎳錳酸鋰;安全性;(5)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答案不唯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