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202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考化學試卷化學(滿分6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Sn-119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 我國2025年六五環境日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先行”。下列做法與該主題不相符的是A. 隨手關閉電燈 B. 鼓勵乘坐公交車出行C. 露天焚燒樹葉 D. 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2. 下列凈水方法中凈化程度最高的是A. 沉降 B. 過濾 C. 吸附 D. 蒸餾3.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 取用粉末試劑 B. 加熱液體C. 點燃酒精燈 D. 量取液體4. 下列符號表示兩個氫原子的是A. B. C. D.5. 在“調查我國航天科技領域中新型材料的應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實踐小組認識了一種航天服材料——氨綸尼龍聚合物,該材料屬于A. 合成材料 B. 天然高分子材料 C. 金屬材料 D. 無機非金屬材料6. 宇樹科技、DeepSeeK等人工智能向“芯”而興。三氟化氮()是優良的等離子蝕刻氣體,用于蝕刻硅芯片。已知中氟為-1價,則氮元素的化合價為A. +1 B. +2 C. +3 D. +47. 如圖是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B. 時,點的硝酸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C. 降低溫度可以使硝酸鉀溶液的狀態從點轉化為點D. 時,向水中加入硝酸鉀,所得溶液的質量是8. 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對應關系中,正確的是A. 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制氮肥B. 稀有氣體通電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作霓虹燈C. 金剛石硬度大——制鉛筆芯D. 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作干燥劑9. 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和 觀察顏色B 檢驗中是否混有 取樣,加入稀鹽酸,觀察現象C 探究、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取少量的溶液,插入鐵絲,觀察現象D 除去稀鹽酸中少量的硫酸 加入過量的,溶液,過濾A. A B. B C. C D. D10. 某同學用pH傳感器測定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過程中pH的變化,測定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鹽酸中B. 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隨著pH的減小逐漸增大C. B點溶液中HCl和NaOH等質量反應D. 向A點溶液中加入碳酸鈣固體,能證明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空1分,共20分)11. 新疆特產葡萄干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高熱量食品。學習小組查得某品種葡萄干樣品的成分及含量如圖1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葡萄在晾房里自然晾曬成葡萄干的過程中,發生了_____(選填“物理”或“化學”)變化。葡萄干是_____(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葡萄干中提供熱量的主要營養物質是_____。(3)葡萄干中豐富的鉀對維持心臟功能和血壓有重要作用。這里的“鉀”是指_____(選填“元素”或“單質”)。(4)葡萄干中的白藜蘆醇()具有防止機體老化的作用。白藜蘆醇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5)葡萄干中的鋅能輔助改善厭食癥。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圖2所示,鋅原子核內質子數為_____。12. 我國大規模利用的轉化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圖1是我國科研人員研究的轉化為化學產品的技術路線。(1)“碳捕獲”是指從空氣中吸收。生石灰可用于“捕獲”,其反應原理為:,的化學式為_____。(2)借助零碳能源電解水制取氫氣。寫出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_____,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_____反應。(3)汽油常用作汽車燃料。在汽油機工作的吸氣沖程中,需要將汽油霧化,從燃燒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4)圖2是在催化劑作用下,制甲醇的微觀過程示意圖。過程Ⅱ“”分成的兩種粒子名稱是_____寫出圖2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5)從環境或能源角度,上述技術路線能解決的現實問題是_____。13. 為應對冬季降雪給交通帶來的不便,各地常采取機械除雪、人工除雪、融雪劑撒布等方式開展除雪保通工作。項目小組對融雪劑融雪原理、融雪劑成分及對環境的影響產生興趣并展開探究。(1)任務一:了解融雪劑融雪原理【實踐調研】小組同學經過實地走訪了解到,常見融雪劑的主要成分是氯鹽,本地使用的某種融雪劑可能由氯化鈉、硝酸鈉、氯化鈣、硫酸銅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撒融雪劑融雪的原理是所形成的溶液凝固點_____(選填“升高”或“降低”)(2)任務二:探究融雪劑成分小組同學為探究上述融雪劑成分,設計并完成了以下實驗。已知:氯化銀為白色沉淀。i、該融雪劑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ii、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白色沉淀B的化學式是_____。(3)任務三:調查融雪劑對環境的影響【查閱資料】常見融雪劑的危害氯化鈉 氯化鈣 氯化鎂 氯化鉀對金屬的腐蝕 100% 50-70% 40-60% 5-20%對水泥的腐蝕 強烈破壞100% 強烈破壞25% 輕微破壞5% 無破壞1%對土壤的影響 造成土壤板結 土壤輕度板結 影響較小 改良土壤堿性【反思評價】常見融雪劑中危害最大的成分是_____、你對道路除雪行動提出的一點建議是_____。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空1分,共16分)14. 下圖為實驗室氣體制取和應用的常用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的名稱:_____(2)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發生裝置為_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3)用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的發生和收集裝置為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4)E裝置是實踐小組同學在老師指導下設計的家用簡易制氧機原理圖。過碳酸鈉在水的作用下分解成碳酸鈉和過氧化氫。①驗證甲倉導出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_____。②甲倉的主要作用_____(答一點即可)。15. 活動小組對自熱貼發熱原理進行探究,某品牌一次性自熱貼說明書如下圖所示。【查閱資料】食鹽對鐵粉生銹有催化作用;蛭石是一種優良的保溫材料;吸水性樹脂具有強吸水和保水能力,且可反復釋水、吸水。【提出問題】自熱貼為什么能發熱?【做出猜想】自熱貼放出的熱量主要來自鐵粉生銹的過程。【實驗初探】(1)實驗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解釋或結論步驟1 取、兩袋自熱貼,袋打開外袋取出內袋,揭下襯紙;B袋不打開外袋。將兩袋樣品放置在同樣的環境中。 A袋溫度很快上升,冷卻后其內容物略帶紅褐色;B袋溫度無明顯變化,其內容物依舊為灰黑色。 自熱貼發熱是由于袋內物質與_____接觸。步驟2 24小時后,各取少量A、B袋內物質放入甲、乙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后靜置片刻。 甲試管中溶液變黃色;乙試管中有氣泡產生,部分物質溶解,溶液變淺綠色 24小時后,A袋內物質中一定含有_____。乙試管中發生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得出結論】自熱貼放出的熱量主要來自鐵粉生銹的過程。【實驗再探】小組同學利用圖1裝置,向錐形瓶中分別放入三組物質進行實驗。實驗一:5g鐵粉、1g氯化鈉;實驗二:5g鐵粉、1g氯化鈉、1.5mL水;實驗三:5g自熱貼袋內物質。測得錐形瓶內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2所示。交流討論】(2)實驗一中溫度幾乎不變的原因是_____。(3)能證明實驗二中物質發生反應的依據是_____。(4)活性炭具有_____結構,在自熱貼中可以用來吸附氧氣和水加快反應速率。(5)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自熱貼發熱的實質是將_____能轉化為熱能。(6)將溫度傳感器改為濕度傳感器,重復實驗三,得到的數據如圖3所示,造成濕度逐漸增大的原因可能與自熱貼中有關的成分是_____。【反思評價】(7)自熱貼儲存時應注意的事項是_____(答一點即可)。四、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6. 《天工開物》記載了用錫砂(主要成分為)冶煉金屬錫(Sn)的方法,其反應原理為:,用含的錫砂,理論上可煉出錫的質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學科202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考化學試卷化學(滿分6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Sn-119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 我國2025年六五環境日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先行”。下列做法與該主題不相符的是A. 隨手關閉電燈 B. 鼓勵乘坐公交車出行C. 露天焚燒樹葉 D. 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答案】C【解析】【詳解】A、隨手關閉電燈,節約電能,減少能源消耗,選項A正確;B、鼓勵乘坐公交車出行,減少私家車使用,降低尾氣排放和能源消耗,改善空氣質量,選項B正確;C、露天焚燒樹葉,會產生大量煙塵、有害氣體(如CO)和PM2.5,污染空氣,危害健康,選項C不正確;D、傳統塑料難降解,污染環境,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減少“白色污染”,選項D正確。故選C。2. 下列凈水方法中凈化程度最高的是A. 沉降 B. 過濾 C. 吸附 D. 蒸餾【答案】D【解析】【詳解】A. 沉降:通過靜置使水中較大顆粒的不溶物沉淀,僅能去除部分懸浮物,凈化程度較低。選項錯誤;B. 過濾:利用濾紙或濾網分離不溶性雜質,可去除比沉降更小的顆粒,但仍無法去除溶解的物質。選項錯誤;C. 吸附:使用活性炭等物質吸附水中的色素、異味及部分可溶物,但對大部分可溶性雜質(如鹽類)無效。選項錯誤;D. 蒸餾:通過加熱水至沸騰產生蒸汽,再冷凝為液態水。此過程能去除幾乎所有不溶性和可溶性雜質(包括微生物和離子),得到幾乎純凈的蒸餾水,因此凈化程度最高。選項正確;故選D。3.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 取用粉末試劑 B. 加熱液體C. 點燃酒精燈 D. 量取液體【答案】A【解析】【詳解】A、取用粉末試劑,先將試管傾斜,用藥匙將試劑小心送至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選項A正確;B、圖中加熱試管內液體,液體的量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沒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選項B不正確;C、圖中用一只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只酒精燈,容易導致酒精燈內的酒精灑出,引發火災,選項C不正確;D、用量筒量取液體時仰視讀數,讀數偏小,選項D不正確。故選A。4. 下列符號表示兩個氫原子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詳解】A. H2:表示一個氫分子,表示一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選項錯誤;B. 2H:元素符號前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2H即兩個氫原子。選項正確;C. 2H+:表示2個氫離子,選項錯誤;D. 2H2:表示兩個氫分子,選項錯誤;故選B。5. 在“調查我國航天科技領域中新型材料的應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實踐小組認識了一種航天服材料——氨綸尼龍聚合物,該材料屬于A. 合成材料 B. 天然高分子材料 C. 金屬材料 D. 無機非金屬材料【答案】A【解析】【詳解】氨綸尼龍聚合物屬于合成纖維,屬于合成材料。故選A。6. 宇樹科技、DeepSeeK等人工智能向“芯”而興。三氟化氮()是優良的等離子蝕刻氣體,用于蝕刻硅芯片。已知中氟為-1價,則氮元素的化合價為A. +1 B. +2 C. +3 D. +4【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規則,已知氟(F)的化合價為-1,設氮(N)的化合價為x。則:;解得:。故選C。7. 如圖是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B. 時,點的硝酸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C. 降低溫度可以使硝酸鉀溶液的狀態從點轉化為點D. 時,向水中加入硝酸鉀,所得溶液的質量是【答案】D【解析】【詳解】A、由圖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選項A正確;B、60℃時,圖中M點位于硝酸鉀溶解度曲線的下方,沒有達到飽和狀態,該硝酸鉀溶液是60℃時的不飽和溶液,選項B正確;C、60℃時,圖中M點溶液是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降低溫度可以使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當溫度降低到硝酸鉀溶解度曲線上N點對應溫度時,溶液就由原來的不飽和狀態轉化為飽和狀態,即從M點轉化為N點(M點和N點對應的硝酸鉀數值相等),選項C正確;D、由圖可知,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110g,因此向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鉀,只能溶解55g,所得溶液的質量是:55g+50g=105g,選項D不正確。故選D。8. 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對應關系中,正確的是A. 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制氮肥B. 稀有氣體通電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作霓虹燈C. 金剛石硬度大——制鉛筆芯D. 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作干燥劑【答案】B【解析】【詳解】A. 氮氣化學性質穩定,通常用作保護氣(如防止食品氧化),而制氮肥是因為氮氣能提供氮元素。選項錯誤;B. 稀有氣體在通電時會發出特定顏色的光(如氖氣發紅光),能制作霓虹燈。選項正確;C.石墨質軟灰黑色可作鉛筆芯,金剛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工具。選項錯誤;D. 濃硫酸作干燥劑是因吸水性,而非溶于水放熱。放熱是稀釋時的現象,與干燥功能無關。選項錯誤;故選B。9. 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和 觀察顏色B 檢驗中是否混有 取樣,加入稀鹽酸,觀察現象C 探究、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取少量的溶液,插入鐵絲,觀察現象D 除去稀鹽酸中少量的硫酸 加入過量的,溶液,過濾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詳解】A. CO和CO2均為無色氣體,無法通過觀察顏色鑒別。選項錯誤;B. Na2CO3和NaHCO3均與稀鹽酸反應生成CO2氣體,現象相同,無法通過此方法檢驗是否含NaHCO3,選項錯誤;C. 將鐵絲插入CuCl2溶液,鐵與能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說明鐵比銅活潑,選項正確;D. 加入過量BaCl2雖能通過生成BaSO4沉淀和HCl,能去除H2SO4,但過量BaCl2會殘留在溶液中,引入新雜質。選項錯誤;故選C。10. 某同學用pH傳感器測定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過程中pH的變化,測定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鹽酸中B. 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隨著pH的減小逐漸增大C. B點溶液中HCl和NaOH等質量反應D. 向A點溶液中加入碳酸鈣固體,能證明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答案】D【解析】【分析】在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中,鹽酸顯酸性,pH 小于 7;氫氧化鈉顯堿性,pH 大于 7;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顯中性,pH 等于 7。我們通過分析 pH 傳感器測定的 pH 變化圖像來判斷各選項的正誤。【詳解】A.由圖可知,開始時溶液的 pH 大于 7,顯堿性,由分析可知,反應容器內是氫氧化鈉溶液,隨著反應的進行,pH 逐漸減小,所以是將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逐漸增大,當恰好完全反應后,繼續加入稀鹽酸,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不再增加,而圖像中 pH 仍在減小,此時氯化鈉質量不變,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B點時溶液的pH等于7,說明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但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可知,,每消耗36.5份質量的HCl,需要消耗40份質量的NaOH, HCl和NaOH不是等質量反應,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A點溶液的pH大于7,溶液顯堿性,溶質為氫氧化鈉和氯化鈉,向其中加入碳酸鈣固體,碳酸鈣不與氫氧化鈉和氯化鈉反應,無明顯現象,若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沒有發生反應,加入碳酸鈣會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所以向A點溶液中加入碳酸鈣固體,能證明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空1分,共20分)11. 新疆特產葡萄干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高熱量食品。學習小組查得某品種葡萄干樣品的成分及含量如圖1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葡萄在晾房里自然晾曬成葡萄干的過程中,發生了_____(選填“物理”或“化學”)變化。葡萄干是_____(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葡萄干中提供熱量的主要營養物質是_____。(3)葡萄干中豐富的鉀對維持心臟功能和血壓有重要作用。這里的“鉀”是指_____(選填“元素”或“單質”)。(4)葡萄干中的白藜蘆醇()具有防止機體老化的作用。白藜蘆醇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5)葡萄干中的鋅能輔助改善厭食癥。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圖2所示,鋅原子核內質子數為_____。【答案】(1) ①. 物理 ②. 混合物(2)糖類 (3)元素(4)168:12##14:1(5)30【解析】【小問1詳解】葡萄晾曬成葡萄干,只是水分蒸發,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葡萄干含糖類、蛋白質、水等多種成分,屬于混合物。【小問2詳解】根據圖1,葡萄干成分中,糖類占比最高(72% ),且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因此提供熱量的主要營養物質是糖類 。【小問3詳解】葡萄干中的 “鉀” 指的是元素;這里強調的是鉀元素的存在,用于體現營養成分,而非鉀單質。【小問4詳解】白藜蘆醇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14):(1×12)=168:12=14:1。【小問5詳解】元素周期表信息圖中,原子序數 = 質子數。由圖 2 可知,鋅的原子序數為30,因此鋅原子核內質子數為30 。12. 我國大規模利用的轉化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圖1是我國科研人員研究的轉化為化學產品的技術路線。(1)“碳捕獲”是指從空氣中吸收。生石灰可用于“捕獲”,其反應原理為:,的化學式為_____。(2)借助零碳能源電解水制取氫氣。寫出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_____,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_____反應。(3)汽油常用作汽車的燃料。在汽油機工作的吸氣沖程中,需要將汽油霧化,從燃燒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4)圖2是在催化劑作用下,制甲醇的微觀過程示意圖。過程Ⅱ“”分成的兩種粒子名稱是_____寫出圖2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5)從環境或能源的角度,上述技術路線能解決的現實問題是_____。【答案】(1)CaCO3(2) ①. ②. 分解(3)增大汽油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汽油燃燒更充分(4) ①. 碳原子和氧原子 ②.(5)減少CO2排放(或利用CO2制備新能源,合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反應CaO+CO2=X中,反應物含Ca、O、C原子,個數分別為1、3、1;因此X的化學式為CaCO3(含1個Ca、1個C、3個O)。【小問2詳解】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符合“一變多” 特征。【小問3詳解】汽油霧化可增大汽油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汽油燃燒更充分,接觸面積越大,燃燒越劇烈、完全,減少未燃燒的汽油排放,提升燃料利用率。小問4詳解】 化學變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圖 2 中過程 II,CO2分子分解為碳原子和氧原子。結合微觀示意圖,CO2與H2在催化劑作用下生成CH3OH和H2O,化學方程式為:。【小問5詳解】從環境角度,該技術可減少CO2排放,緩解溫室效應;從能源角度,可利用CO2制備燃料甲醇,實現碳資源循環利用,解決能源短缺問題等,故填:減少CO2排放或利用CO2制備新能源(合理即可)。13. 為應對冬季降雪給交通帶來的不便,各地常采取機械除雪、人工除雪、融雪劑撒布等方式開展除雪保通工作。項目小組對融雪劑融雪原理、融雪劑成分及對環境的影響產生興趣并展開探究。(1)任務一:了解融雪劑融雪原理【實踐調研】小組同學經過實地走訪了解到,常見融雪劑的主要成分是氯鹽,本地使用的某種融雪劑可能由氯化鈉、硝酸鈉、氯化鈣、硫酸銅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撒融雪劑融雪的原理是所形成的溶液凝固點_____(選填“升高”或“降低”)(2)任務二:探究融雪劑成分小組同學為探究上述融雪劑成分,設計并完成了以下實驗。已知:氯化銀為白色沉淀。i、該融雪劑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ii、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白色沉淀B的化學式是_____。(3)任務三:調查融雪劑對環境的影響【查閱資料】常見融雪劑的危害氯化鈉 氯化鈣 氯化鎂 氯化鉀對金屬的腐蝕 100% 50-70% 40-60% 5-20%對水泥的腐蝕 強烈破壞100% 強烈破壞25% 輕微破壞5% 無破壞1%對土壤的影響 造成土壤板結 土壤輕度板結 影響較小 改良土壤堿性【反思評價】常見融雪劑中危害最大的成分是_____、你對道路除雪行動提出的一點建議是_____。【答案】(1)降低 (2) ①. CaCl2 ②. CuSO4 ③. ④. AgCl(3) ①. 氯化鈉 ②. 減少融雪劑使用(或選用危害小的融雪劑、機械除雪與融雪劑結合等合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撒融雪劑(氯鹽 )后,雪水形成溶液,溶液的凝固點降低(低于0 C ),使雪在較低溫度下熔化,達到融雪目的。【小問2詳解】融雪劑加水溶解得無色溶液,說明不含CuSO4(CuSO4溶液呈藍色)。加Na2C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A,說明含CaCl2,,CaCO3是白色沉淀;無色溶液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B,因溶液中含Cl (來自CaCl2,或原有氯化鈉),銀離子和氯離子反應產生氯化銀,則沉淀為AgCl,但無法確定是否含NaCl、NaNO3。ⅰ. 該融雪劑一定含有CaCl2,一定不含有CuSO4(溶液無色,排除CuSO4)。ⅱ. 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學方程式:;白色沉淀B是AgCl(AgNO3+NaCl=AgCl↓+NaNO3 ,這里的NaCl可能是原融雪劑含有的,或CaCl2與Na2CO3反應生成的 )。【小問3詳解】分析表格數據,氯化鈉對金屬腐蝕、水泥腐蝕均為100%,對土壤影響是 “造成土壤板結”,因此危害最大成分是氯化鈉 。建議:減少融雪劑使用(或選用危害小的融雪劑、機械除雪與融雪劑結合等合理即可),降低融雪劑對環境的破壞。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空1分,共16分)14. 下圖為實驗室氣體制取和應用的常用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的名稱:_____(2)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發生裝置為_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3)用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的發生和收集裝置為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4)E裝置是實踐小組同學在老師指導下設計的家用簡易制氧機原理圖。過碳酸鈉在水的作用下分解成碳酸鈉和過氧化氫。①驗證甲倉導出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_____。②甲倉的主要作用_____(答一點即可)。【答案】(1)試管 (2) ①. A ②.(3) ①. BD ②.(4) ①.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甲倉導出的氣體中,若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②. 判斷氧氣的流速(合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儀器 a 試管。【小問2詳解】高錳酸鉀是固體,反應需要加熱,因此發生裝置選A(固體加熱型裝置 )。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小問3詳解】 過氧化氫溶液是液體,二氧化錳是固體,反應不需要加熱,發生裝置選B(固液不加熱型 );氧氣密度比空氣略大且不易溶于水,收集裝置可選D(排水法 )或向上排空氣法,則選排水法則組合為BD 。 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小問4詳解】①氧氣具有助燃性,則驗證甲倉導出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甲倉導出的氣體中,若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②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生成氧氣,氧氣不易溶于水,氧氣從甲倉中的導管流出會冒出氣泡,可以通過冒出氣泡的快慢,判斷氧氣的流速,水還可以給氧氣降溫,并且濕潤氧氣等。15. 活動小組對自熱貼發熱原理進行探究,某品牌一次性自熱貼說明書如下圖所示。【查閱資料】食鹽對鐵粉生銹有催化作用;蛭石是一種優良的保溫材料;吸水性樹脂具有強吸水和保水能力,且可反復釋水、吸水。【提出問題】自熱貼為什么能發熱?【做出猜想】自熱貼放出的熱量主要來自鐵粉生銹的過程。【實驗初探】(1)實驗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解釋或結論步驟1 取、兩袋自熱貼,袋打開外袋取出內袋,揭下襯紙;B袋不打開外袋。將兩袋樣品放置在同樣的環境中。 A袋溫度很快上升,冷卻后其內容物略帶紅褐色;B袋溫度無明顯變化,其內容物依舊為灰黑色。 自熱貼發熱是由于袋內物質與_____接觸。步驟2 24小時后,各取少量A、B袋內物質放入甲、乙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后靜置片刻。 甲試管中溶液變黃色;乙試管中有氣泡產生,部分物質溶解,溶液變為淺綠色 24小時后,A袋內物質中一定含有_____。乙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得出結論】自熱貼放出的熱量主要來自鐵粉生銹的過程。【實驗再探】小組同學利用圖1裝置,向錐形瓶中分別放入三組物質進行實驗。實驗一:5g鐵粉、1g氯化鈉;實驗二:5g鐵粉、1g氯化鈉、1.5mL水;實驗三:5g自熱貼袋內物質。測得錐形瓶內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2所示。【交流討論】(2)實驗一中溫度幾乎不變的原因是_____。(3)能證明實驗二中物質發生反應的依據是_____。(4)活性炭具有_____結構,在自熱貼中可以用來吸附氧氣和水加快反應速率。(5)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自熱貼發熱的實質是將_____能轉化為熱能。(6)將溫度傳感器改為濕度傳感器,重復實驗三,得到的數據如圖3所示,造成濕度逐漸增大的原因可能與自熱貼中有關的成分是_____。【反思評價】(7)自熱貼儲存時應注意的事項是_____(答一點即可)。【答案】(1) ①. 氧氣(或空氣 ) ②. 氧化鐵##Fe2O3 ③.(2)鐵與氧氣接觸,但是缺水,鐵沒有生銹(3)溫度隨時間不斷升高 (4)疏松多孔(5)化學 (6)吸水性樹脂 (7)密封(合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自熱貼發熱是由于袋內物質與氧氣(或空氣 ) 接觸。A 袋打開外袋,內袋物質與氧氣接觸,發生鐵粉生銹(緩慢氧化 )放熱;B 袋未打開外袋,隔絕氧氣,無明顯放熱,證明生銹需要氧氣 。24 小時后,A 袋內物質與稀鹽酸反應:甲試管溶液變黃色(含Fe2O3,Fe2O3+6HCl=2FeCl3+3H2O,FeCl3溶液呈黃色 );乙試管有氣泡產生、溶液變淺綠色(含Fe,)。因此,A 袋內一定含有Fe2O3 。乙試管中Fe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小問2詳解】實驗一:5g 鐵粉、1g 氯化鈉,無水分。鐵粉生銹(緩慢氧化 )需要水參與,因缺少水,無法發生生銹反應,所以溫度幾乎不變,故填:鐵與氧氣接觸,但是缺水,鐵沒有生銹 。【小問3詳解】實驗二:5g 鐵粉、1g 氯化鈉、1.5mL 水,具備鐵粉生銹的條件(鐵、氧氣、水 )。生銹是緩慢氧化放熱過程,通過圖 2 可知,實驗二溫度隨時間升高,證明發生了反應 。小問4詳解】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這種結構使其具有強吸附性,可吸附氧氣和水,加快鐵粉生銹速率 。【小問5詳解】自熱貼發熱是鐵粉生銹(緩慢氧化 )的過程,實質是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小問6詳解】自熱貼中含吸水性樹脂;根據資料:吸水性樹脂具有強吸水和保水能力,且可反復釋水、吸水 ;反應過程中,吸水性樹脂釋放水,導致濕度逐漸增大 。【小問7詳解】自熱貼的發熱依賴鐵粉生銹(與氧氣、水接觸 ),因此儲存時應密封、干燥、防潮等(合理即可)。四、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6. 《天工開物》記載了用錫砂(主要成分為)冶煉金屬錫(Sn)的方法,其反應原理為:,用含的錫砂,理論上可煉出錫的質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答案】解:設可以煉出錫的質量為x。解得x=11.9t答:理論上可煉出錫的質量是11.9t。【解析】【詳解】見答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新疆中考化學真題(原卷版).docx 2025年新疆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