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吉林省松原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吉林省松原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地理
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人教版選擇性必修3+區域地理亞洲部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22年12月7日至10日赴中東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并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讀圖,完成第1題。
1.關于該區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中東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其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亞丁灣
B.馬六甲海峽是運往歐洲西部和北美的油輪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
C.這里輸出的石油絕大部分用油輪輸出,霍爾木茲海峽被稱為“世界油閥”
D.麥地那是沙特西部的城市,從右圖可以判斷該地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
日本處于西北太平洋島弧鏈,北海道是日本的第二大島。北海道的農業、工業、服務業都較發達。其中第一和第三產業比重均高于日本本國平均水平,素有日本“食材庫”之稱。下圖示意日本區域范圍和北海道氣候資料。讀圖,完成2~3題。
2.下列表示日本的工業原料和農畜產品來源,a、b、c、d排序正確的是( )
A.谷物、乳畜產品、鐵礦石、石油 B.鐵礦石、谷物、乳畜產品、石油
C.谷物、乳畜產品、石油、鐵礦石 D.鐵礦石、石油、谷物、乳畜產品
3.北海道緯度較高,但水稻單產卻是日本最高的,其主要原因為北海道( )
A.地勢低平 B.光照充足 C.雨熱同期 D.農業機械化程度高
南亞地區的氣候狀況整體由冬夏季大氣環流的形勢決定。右圖為某年南亞局部區域夏季風進退時間示意圖。讀圖,完成4~5題。
4.受夏季風控制時間最長的區域為( )
A.北部 B.南部 C.東北部 D.西北部
5.夏季風進退時間的年際變化對該區域人類活動可能產生的影響是( )
A.早進晚退時,易發生洪澇災害 B.早進晚退時,易發生旱災
C.早退晚進時,農作物低溫凍害頻發 D.早退晚進時,農作物病蟲害頻發
重晶石是一種重要的非金屬礦產資源,用途廣泛。近年來,重晶石正逐步應用于新能源電池領域;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有專家預測世界重晶石需求量將大增。我國重晶石儲量居世界第五,開采量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國重晶石資源正面臨短缺的風險。據此完成6~8題。
6.重晶石的開采利用屬于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 )
A.支撐服務 B.調節服務 C.供給服務 D.文化服務
7.在“雙碳”背景下,專家預測世界重晶石需求量將大增的理由是( )
A.全球經濟高速增長 B.世界重晶石儲量豐富
C.重金石開采技術先進 D.電動汽車發展迅速
8.為應對重品石資源短缺,我國應該( )
①增加戰略儲備量,降低貿易風險 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回收利用率
③提高礦石產量,堅持出口優先 ④停止國內開采,開發他國資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第二空間。右圖為伶仃洋空間分布圖。讀圖,完成9~10題。
9.伶仃洋航道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
A.海底空間資源 B.海面空間資源 C.海域上空空間資源 D.海岸帶空間資源
10.深中通道修建海底隧道主要是為了( )
A.降低建設成本 B.改善海洋生態 C.利用先進建設技術 D.保障通行安全
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農林害蟲,同時也是一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經過不斷地排放一傳輸——沉降過程,可以輸入到偏遠山區。我國科考隊發現青藏高原大氣中POPs主要來自跨境傳輸,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的時間不同。據此完成11~12題。
11.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分別出現在( )
A.夏季、夏季 B.冬季、夏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冬季
12.下列關于應對青藏高原地區POPs跨境轉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多國開展合作,研發POPs的替代物 B.中亞國家給予一定的經濟賠償或生態修復技術
C.我國加強監測預警,通過工程措施切斷污染物輸入 D.印度等污染物輸出國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
中國近海海溫比開闊大洋的變暖速率更快,近海年平均海表溫度呈顯著波動上升趨勢,平均每10年升高0.16℃,高于全球平均海表溫度的每10年0.11℃的升溫速率.右圖示意某時段中國近海及其附近海域年平均海表升溫幅度分布。讀圖,完成13~14題。
13.相較于中國其他海域,渤海海表溫度比同緯度開闊大洋變暖更快的原因是( )
A.受沿海城市和工業的影響,氣溫上升快 B.海域封閉,海水交換作用弱
C.海水深度較大,熱量散失慢 D.降水多,海域上空大氣保溫作用強
14.我國近海海表溫度上升帶來的不利影響有( )
①赤潮災害發生頻率升高 ②濱海濕地退化 ③極端天氣增加 ④破壞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城市碳中和的實現受到人口、經濟、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技術、政策、市場、國際政治形勢等多種因素影響,其中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是內在驅動因素。根據溫室氣體排放特點和氣候變化影響評估,紐約、東京確定了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近年來,德國、英國、美國以及丹麥等一些歐美國家氣候政策出現“回擺”,個別國家將目標延后或降低。下圖示意東京、紐約的碳中和路線。讀圖,完成15~16題。
15.紐約碳中和路線目標比東京晚的原因可能是( )
A.政府劃定碳中和基準年較東京晚 B.人口數量多,碳中和難度大
C.城市發展追求環境優先 D.新能源占主導地位,碳中和所需時間長
16.近年來一些歐美國家氣候政策出現“回擺”,可能的原因不包括( )
A.降低碳排放會增加企業生產成本 B.產業轉型技術難題凸顯
C.經濟發展趨緩 D.俄烏戰爭導致歐洲能源價格暴漲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烏茲別克斯坦盛產棉花,是世界著名產棉國。同時,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石油、天然氣、黃金、鈾、銅、銀、鉛、鋅、鎢和稀有金屬的儲量位居世界前列,且國內生產的電力價格比發達國家低1/4.該國為中亞第一人口大國,潛在勞動力約為1850萬,占該國總人口的57%,近63%的人口年齡在30歲以下。烏茲別克斯坦主要出口商品有:能源礦產和石油產品、皮棉、黑色和有色金屬,主要進口商品有:機械設備、化學制品、食品類產品。
(1)簡要分析烏茲別克斯坦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8分)
(2)從資源的角度,分析烏茲別克斯坦國內電價低的原因。(4分)
(3)隨著中烏經貿合作的開展,中國多家紡織企業在烏茲別克斯坦設廠,分析中國在該國設廠的區位優勢。(4分)
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滇西南地區包括普洱、西雙版納等5個州(市),為邊疆多民族欠發達地區,這里地形錯綜復雜,植被覆蓋率高達72.7%。近年來該地區空氣質量波動較大,濃度明顯高于云南省其他地區。研究表明,滇西南地區的污染物多來自境外,主要是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引發。下面左圖為該地區近年3~5月質量濃度空間分布示意圖,右圖為該地區監測站點質量濃度年內變化示意圖。
(1)說出滇西南地區質量濃度的季節變化,并從氣候的角度簡析7月濃度低的原因。(4分)
(2)指出滇西南地區3~5月質量濃度的空間分布特點,并簡析成因。(8分)
(3)從加強國際合作的角度,針對滇西南地區污染問題提出建議。(6分)
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鎳礦是戰略性資源。目前我國鎳礦資源占全球總量的3%左右,但消費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亞低品位紅土鎳礦儲量豐富,易開采,難冶煉。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6年后中國企業在印度尼西亞投資采礦。2014年印度尼西亞政府頒布禁止鎳礦出口政策后,中國企業利用其全球領先的低品位紅土鎳礦規模化冶煉技術,開始在該國建設鎳冶煉廠,產品大部分銷往中國。下圖為2006~2016年中國鎳礦進口量及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鎳礦進口占中國鎳礦進口總量之比變化圖。
(1)說明印度尼西亞禁止鎳礦出口的原因。(6分)
(2)分析中國鎳資源安全主要存在的風險。(6分)
(3)闡述保障中國鎳資源安全的途徑。(6分)
2024~2025學年度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C B A C D A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C A B D A B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中東地區被稱為世界石油寶庫,其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馬六甲海峽是運往歐洲西部和亞洲油輪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該地區能源輸出主要靠海運即油輪輸出,霍爾木茲海峽被稱為“世界油閥”;麥地那是沙特西部的城市,屬于熱帶沙漠氣候。
2.【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日本的鐵礦主要從巴西、澳大利亞和印度進口;石油主要從西亞進口;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是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家;英國、美國和阿根廷是重要的乳畜產品出口國。
3.【答案】C
【解析】北海道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長;北海道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地勢起伏較大;北海道緯度較高,光照條件不如日本南部島嶼;農業機械化程度高不是北海道水稻單產高的主要原因。
4.【答案】B
【解析】圖示區域南部夏季風到達時間為5月20日左右,退卻時間為10月15日后,受夏季風控制時間最長。
5.【答案】A
【解析】在夏季風到達時間較早、退卻時間較晚的年份,該區域雨季延長,降水量偏多,洪澇災害發生的次數增多;在夏季風到達時間較晚、退卻時間較早的年份,該區域雨季縮短,降水量偏少,易發生旱災;該區域主要位于熱帶,不會出現低溫凍害;農作物病蟲害與夏季風進退時間無關。
6.【答案】C
【解析】重晶石的開采利用,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原料,主要體現的是供給功能;支撐功能是指維持自然環境自身的相對穩定狀態的功能;調節功能主為人類提供相對適宜的生存環境;文化功能是指自然環境具有陶冶人們的情操、豐富人類精神世界的功能。
7.【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雙碳”背景下,電動汽車替代燃油汽車能減少碳排放、促進“雙碳”目標的達成,因此發展迅速,對重晶石的需求也隨之大增;全球經濟高速增長、重晶石儲量及開采技術先進與“雙碳”關系不大。
8.【答案】A
【解析】為應對重晶石資源短缺,增加戰略儲備量,滿足經濟發展需求,降低貿易風險;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回收利用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對資源的再利用;我國應該適度開采礦石,加大科技投入,延長重晶石的產業鏈,減少礦石出口;開發他國資源,高度依賴進口,會消耗大量的國家財富,且外國不一定會大量出口。
9.【答案】B
【解析】航道主要供船舶通行,主要利用的正是海洋水面(海面)這部分空間資源。
10.【答案】D
【解析】在伶仃洋海域修建海底隧道,可避免對繁忙航道通行(尤其是大型船舶進出港)造成干擾,從而保障通行安全;利用先進建設技術是手段不是目的;海洋環境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開發的技術和資金投入大、難度高、風險大;修建海底隧道會影響海洋環境,破壞海洋生態平衡。
11.【答案】C
【解析】印度季風影響青藏高原南部地區,而夏季風(西南風)可以把印度地區的POPs吹往青藏地區,故青藏高原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在夏季;高原北部則受西風帶影響,受氣壓帶風帶移動影響,西風帶主要影響青藏地區主要在冬季,故青藏高原北部大氣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現在冬季。
12.【答案】A
【解析】青藏高原地區主要是跨境轉移污染,故應多國開展合作,并積極研發POPs的替代物;中亞國家經濟能力有限,且技術水平較低,排放的POPs較少,讓中亞國家負擔不太可行;POPs污染主要借助風力,通過工程措施難以阻止;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過于絕對。
13.【答案】B
【解析】渤海海域封閉,海水交換作用弱,散熱慢;相較于中國其他海域,渤海海域海水較淺,降水少;其他海域同樣受沿海城市和工業的影響。
14.【答案】D
【解析】海洋升溫可能導致赤潮、水母、外來物種入侵等生態災害風險升高;加劇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風暴潮等海洋災害,引起濱海濕地退化;造成海洋和大氣環流異常,引發極端天氣;破壞海洋生物生存環境,對海洋生物造成嚴重的影響。
15.【答案】A
【解析】由圖可知,紐約政府劃定碳中和基準年較東京晚;紐約人口數量少于東京;紐約若對環境重視,追求環境優先,就不會出現過晚制定碳中和目標;紐約工業發達,常規能源中的含碳燃料占主導地位,碳排放量大,所需要的碳中和時間更長,而新能源幾乎沒有碳排放。
16.【答案】B
【解析】降低碳排放會增加企業生產成本,造成經濟效益下降;技術不是限制歐美國家碳中和的因素;近年來歐美經濟發展滯緩,政府為促進經濟發展,降低了對碳中和政策的執行力度;俄烏戰爭限制歐洲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導致歐洲能源價格暴漲,煤炭使用比重上升。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17.【答案】(16分)
(1)地處歐亞大陸中部,屬于內陸國,遠離海洋;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終年干旱少雨,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氣溫年較差大;地勢東高西低(東南高西北低),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河流、湖泊多為內流河、內流湖;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答對四點即可,8分)
(2)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降水少,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有阿姆河和錫爾河流經,水力資源豐富。(答對兩點即可,4分)
(3)烏茲別克斯坦盛產棉花,原料豐富;能源豐富。電力價格低;青壯年勞動力豐富,勞動力價格低。(答對兩點即可,4分)
【評分細則】(1)地處歐亞大陸中部,屬于內陸國,遠離海洋;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終年干旱少雨,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氣溫年較差大;地勢東高西低(東南高西北低),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河流、湖泊多為內流河、內流湖;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每點2分,答對四點即可,8分。
(2)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降水少,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有阿姆河和錫爾河流經,水力資源豐富。每點2分,答對兩點即可,4分。
(3)烏茲別克斯坦盛產棉花,原料豐富;能源豐富,電力價格低;青壯年勞動力豐富,勞動力價格低。每點2分,答對兩點即可,4分。
【解析】(1)由圖可知,烏茲別克斯坦地處歐亞大陸中部,深居內陸,遠離海洋;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稀少,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圖中阿姆河和錫爾河自東南向西北注入咸海,可知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部分區域海拔較低,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該國深居內陸,氣候干旱,河流、湖泊多為內流河、內流湖;干旱氣候條件下,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
(2)烏茲別克斯坦深居內陸,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豐富;該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位居世界前列;由圖可知,有阿姆河和錫爾河流經,河流部分河段落差大,水力資源較豐富。故該國電力充足,電價較低。
(3)由材料可知,烏茲別克斯坦盛產棉花,發展紡織工業原料豐富;結合上題可知,該國能源資源豐富,電價低;紡織企業需要勞動力多,烏茲別克斯坦為中亞人口大國,人口多,勞動力豐富廉價。
18.【答案】(18分)
(1)季節變化:干季(11月至次年5月)濃度較高,雨季(6月至10月)濃度較低。(2分)原因:7月份進入雨季,在降水的清洗下,空氣中的濃度低。(2分)
(2)分布特點:總體上空間分布不均;(2分)從西南到東北濃度逐漸降低。(2分)成因:污染物主要來自西南境外的干季燒荒,(2分)距離污染源地越近,濃度越高。(2分)
(3)向相關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發展環保農業技術,減少燒荒;(2分)與相關國家共同制定防控大氣污染的政策和制度;(2分)加強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建立污染監測和預警機制,及時掌握污染物的來源和擴散情況。(2分)
【評分細則】(1)季節變化:干季(11月至次年5月)濃度較高(1分),雨季(6月至10月)濃度較低(1分)。原因:7月份進入雨季(1分),在降水的清洗下,空氣中的濃度低(1分)。
(2)分布特點:總體上空間分布不均(2分);從西南到東北濃度逐漸降低(2分)。成因:污染物主要來自西南境外的干季燒荒(2分),距離污染源地越近,濃度越高(2分)。
(3)向相關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發展環保農業技術,減少燒荒(2分);與相關國家共同制定防控大氣污染的政策和制度(2分);加強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建立污染監測和預警機制,及時掌握污染物的來源和擴散情況(2分)。
【解析】(1)讀右圖可知,滇西南地區質量濃度的季節變化較大,11月至次年5月大于20、濃度較高;6月至10月小于20、濃度較低。滇西南地區位于季風氣候區,7月為夏季,西南風(夏季風)從海洋帶來大量水汽,降水豐富,雨水對空氣中的污染物有沖刷、凈化作用,使得到有效清除。
(2)由材料可知,該區域為熱帶季風氣候,3~5月由于降水少,有利于燒荒,西南境外“刀耕火種”產生大量大氣污染物,我國西南地區越往西南距離污染源地越近,濃度越高,越往東北,濃度越低。
(3)中國可以向東南亞相關國家提供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資金,幫助其改進生產方式,發展環保農業技術,以減少燒荒;加強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建立跨境的環境監測和信息共享機制,及時掌握污染物的來源和擴散情況,共同制定和執行治理措施。
19.【答案】(18分)
(1)吸引產業轉移,促進鎳礦石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居民收入;保護鎳礦資源,防止過度開發。(答對三點即可、6分)
(2)鎳礦儲量占比小且需求量大,對外依存度高;(2分)鎳礦進口集中于少數國家;(2分)進口易受國外法規與國際關系影響。(2分)
(3)進口多元化,從不同國家進口鎳礦;提高技術水平,提高利用率與鎳金屬回收;對外合作,從國外進口加工過的鎳板以減輕鎳礦出口限制;提高鎳資源的戰略儲備、積極探查國內未被發現的鎳礦;通過加工技術和產量,提高對于鎳礦與制成品的定價權。(答對三點即可,6分)
【評分細則】(1)吸引產業轉移,促進鎳礦石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居民收入;保護鎳礦資源,防止過度開發。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6分。
(2)鎳礦儲量占比小且需求量大,對外依存度高(2分);鎳礦進口集中于少數國家(2分);進口易受國外法規與國際關系影響(2分)。
(3)進口多元化,從不同國家進口鎳礦;提高技術水平,提高利用率與鎳金屬回收;對外合作,從國外進口加工過的鎳板以減輕鎳礦出口限制;提高鎳資源的戰略儲備、積極探查國內未被發現的鎳礦;通過加工技術和產量,提高對于鎳礦與制成品的定價權。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6分。
【解析】(1)鎳礦屬于非可再生資源,戰略地位突出,印度尼西亞政府禁止鎳原礦出口,可以保護當地的鎳礦資源,防止過度開發;當地禁止鎳礦出口后,我國相關企業前往印度尼西亞投資鎳礦開采與加工,建成眾多鎳鐵及不銹鋼生產線,加大了鎳礦石的深加工,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同時,延長了產業鏈,優化了當地的產業結構,為當地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了當地國家經濟發展。
(2)從圖中和材料中可知,鎳礦在我國儲量并不高且需求量大,而進口總量大、對外依存度高是重要風險點;進口越多元,資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賴于一兩個國家,則存在地緣政治惡化的風險;易受國外法規與國際關系影響造成較大的資源安全風險。
(3)保障中國鎳資源安全可以通過拓展進口渠道、提高利用率、回收再利用、增加戰略儲備等途徑實現。針對我國目前依賴于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鎳礦進口的現狀,可以開拓不同進口渠道,增加鎳礦進口的來源國;加大對鎳礦提煉和加工的技術投入,不斷提高利用率;把廢棄鎳金屬資源化,變廢為寶;積極探查國內未被發現的鎳礦,降低對國外鎳礦的依賴度;在擁有技術的情況下,可以在外投資設廠,擴大開放,進口鎳板替代鎳礦石,減輕鎳礦出口限制;作為生產加工大國,我國也應該對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價權,以維護資源安全,防止原材料價格暴漲暴跌造成損失;在資源價格低的時候,國家可以增加儲存,做好戰略儲備工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犁县| 响水县| 玉树县| 区。| 海晏县| 吴忠市| 毕节市| 寻乌县| 朝阳区| 伊川县| 黄陵县| 桐庐县| 萍乡市| 乐陵市| 平阴县| 祁阳县| 嘉禾县| 萍乡市| 西城区| 三亚市| 秭归县| 廊坊市| 阿坝县| 北宁市| 长宁县| 法库县| 岳阳县| 类乌齐县| 郯城县| 余庆县| 文山县| 通州区| 泰兴市| 万载县| 鹤峰县| 宝应县| 雷山县| 澄江县| 德清县| 正宁县|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