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三地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要求)“三生空間”復合系統即生態、生活、生產三者合而為一的系統。其中生態空間是資源子系統,生產空間是經濟子系統,生活空間是社會子系統。它們彼此相互聯系,共同影響著人口容量。下圖是我國某市“三生空間”復合系統與人口容量體系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對人口容量起決定性作用的是( )A. 生態空間 B. 生產空間 C. 生活空間 D. 社會系統2. 若該市生產空間人口容量大于生活空間人口容量,則其最可能是( )A. 深圳 B. 上海 C. 天津 D. 哈爾濱斷裂點主要是用來測算核心城市對周圍城市的輻射范圍。斷裂點位于兩個城市的吸引力平衡處。通常斷裂點距離占比(到斷裂點的距離占兩地距離的比)越大,核心城市的輻射影響空間范圍越大。長沙作為環長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輻射帶動作用尤為重要。環長株潭城市群中婁底憑借資源優勢發展工業,但綜合經濟實力低于株洲,株洲市是我國首批重點建設的重工業城市。下表為2016-2021年長沙與該城市群部分城市之間的斷裂點距離占比(%)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城市組 長沙—— 株洲 長沙—— 湘潭 長沙 —— 衡陽 長沙—— 岳陽 長沙—— 常德 長沙 —— 益陽 長沙 —— 婁底2016年 55.51 57.20 57.52 58.20 58.83 60.17 61.522017年 55.70 57.36 57.67 58.34 58.94 6021 61.662018年 5578 57.31 57.73 58.28 58.88 60.18 61.472019年 55.68 57.33 57.69 58.23 58.85 60.21 61.372020年 55.70 57.36 57.68 5823 58.84 60.16 61.332021年 55.72 57.39 57.69 58.29 58.81 60.13 61.283. 從長沙與該城市群部分城市之間的斷裂點距離占比與經濟發展來看( )A. 長沙對長株潭城市群輻射影響較小 B. 長沙對婁底市經濟輻射空間范圍小C. 長沙在長株潭城市群的輻射較穩定 D. 長沙對整個中部地區的影響較深遠4. 推測與株洲相比,婁底綜合經濟實力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城市定位差異 B. 城市發展起步晚 C. 城市等級低 D. 基礎設施落后受地表條件影響,風沙搬運的距離存在明顯差異,河道往往會成為阻礙風沙前進的鴻溝。無定河上游河道西北側為沙丘地貌,東南側為黃土地貌,河道的出現阻止了毛烏素沙地向東南擴展。下左圖示意風沙搬運三種方式,右圖示意無定河上游地貌類型空間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 毛烏素沙地向東南擴展的有利條件( )①西北部沙漠廣布②地形平坦,地面摩擦力小 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利于風沙移動④黃土地貌區提供沙源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6. 無定河上游河道阻止風沙搬運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蠕移的沙粒會大部分落進河道 B. 躍移的沙粒會全部落入河道C. 懸移的沙粒可越過河道但占比較小 D. 三種移動方式的沙粒都越不過河道智利獨立于1818年,外來移民是智利獨立后人口變化的重要特點。1818年以來,智利外來移民先后經歷了五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移民條件都在不斷演變。近年來,智利外來移民中委內瑞拉人占比較大。下表示意1818年以來智利移民時期五個階段及其移民條件的演變。據此完成下面小題。時間 階段 移民條件的演變1818—1918年 選擇性鼓勵移民時期 鼓勵來自歐洲的移民移居、開辦工廠,以及到人煙稀少的南部地區定居1918—1973年 適度限制移民時期 要求所有進入智利的外國居民都要有足夠的資金,以確保自己可以在智利生活6個月以上1973—1990年 嚴格限制移民時期 有針對性地鼓勵有投資能力的移民到智利發展1990—2017年 適度放寬移民時期 免除關稅,吸引高學歷移民2018年至今 限制移民時期 提高簽證要求,實施人道主義有序回歸計劃等7. 影響智利1818—2018年移民條件演變的主要因素是( )A. 婚姻家庭 B. 勞動力結構 C. 資源承載力 D. 經濟發展8. 近年來,智利外來移民中委內瑞拉占比較大,主要原因是委內瑞拉( )①與智利距離較近 ②經濟形勢不佳 ③自然災害頻繁 ④礦產資源匱乏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城鎮化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等方面發揮的作用顯著,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隨著居民對城市環境質量改善的需求日益提升,許多城市開始倡導采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來應對各類生態環境問題。增加綠色基礎設施建設,重新將自然引入城市,已成為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有效治理和緩解城鎮化帶來的系列負面問題的重要途徑。下圖為城市屋頂綠化概念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 降水量過大時城市屋頂綠化的調節服務功能會顯著降低,主要原因是( )A. 養分循環減弱,植被吸收污染物減少 B. 基質層深度小,土壤含水量易飽和C. 熱傳導作用下降,植被獲得的熱量減少 D. 光照條件變差,植被光合作用下降10. 屋頂綠化降能耗的主要表現是( )A. 降低空調使用頻率,減少電能消耗 B. 增強屋頂面熱傳導,維持室內恒溫C. 節省建筑材料,減少資源浪費 D. 吸收溫室氣體,緩解熱島效應圖為1979~2022年北極9月海冰范圍變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 北極海冰范圍變化的可能原因是( )A. 北冰洋海水鹽度降低 B. 洋面風浪大幅度減弱C. 北冰洋海水的密度增大 D. 進入北冰洋的暖流增強12. 圖示時期海冰范圍變化對北極的影響是( )A. 利于建設更多曬鹽場 B. 地表反射的太陽輻射增多C. 利于北極航線的開辟 D. 北極熊棲息地的范圍擴大費爾干納盆地,有“中亞果蔬盆”之稱,自古以來灌溉農業和畜牧業發達,其主要農作物有棉花、小麥、葡萄、苜蓿和蔬菜等,其中紫花苜蓿被稱為“牧草之王”。下圖為費爾干納盆地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 費爾干納盆地( )A. 終年炎熱干燥 B. 氣候溫和 C. 氣溫年較差大 D. 降水豐沛14. 推測紫花苜蓿的生長習性是( )A. 耐干旱 B. 喜濕潤 C. 喜陰涼 D. 忌強光彩虹是陽光射入空氣中的小水滴后經色散和反射而成的一種光學現象。只要空氣中有一定數量的水滴,而陽光正在觀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在較暗的背景下便可能觀察到彩虹。元旦節北京時間14點左右,小明在武漢(30°N,114°E)江灘邊欣賞噴泉時有幸看到噴泉上形成了彩虹。小明想提前與紐約(49°N,75°W)的朋友約好后,第二天將此彩虹美景直播分享給他。下圖示意武漢江灘噴泉位置。完成下面小題。15. 小明當時是站在M處看到的彩虹,彩虹最可能被清晰看到的位置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6. 下列北京時間中,最適宜小明為他在紐約的朋友直播分享噴泉彩虹的是( )A. 6點 B. 10點 C. 14點 D. 18點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東北黑土地開墾以來一直處于高強度利用狀態,黑土退化變“瘦”、變“薄”、變“硬”,給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帶來挑戰。被稱為吉林省“南北分界線”的大黑山呈東北—西南走向,為600m年降水量的分界線,是松花江和遼河的分水嶺,東坡積雪量大,較西坡黑土退化嚴重,近年來,人們采取了留茬耕作、壟溝秸稈覆蓋、橫坡壟作等農業生產技術,有效地遏制了黑土的退化。圖為大黑山剖面示意。(1)分析黑土變“瘦”、變“薄”、變“硬”的原因。(2)說明大黑山東坡比西坡黑土退化嚴重的原因。(3)任選一項農業生產技術措施說明其防治黑土退化的作用原理。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潮濕或地表積水的環境中,死亡植物體分解緩慢,有機物不斷積累,這些積累的有機物被稱為泥炭,積累泥炭的土地被稱為泥炭地。泥炭地被認為是最大的陸地碳儲庫。蘇門答臘島東部分布有大面積的泥炭地。當地基于經濟目的,一方面大規模采伐熱帶雨林,另一方面排空泥炭沼澤積水,然后放火燒掉泥炭,進行農田和經濟林的開發。有專家認為,未來蘇門答臘島有“碳匯”功能降低并逐漸轉變為“碳源”的風險(“碳匯”是指從空氣中清除碳的過程,“碳源”則相反)。目前印尼政府已頒布法規保護和逐漸恢復泥炭地。(1)分析蘇門答臘島泥炭地主要分布于東部地區的原因。(2)簡述蘇門答臘島“碳匯”功能降低并逐漸轉變為“碳源”的過程。(3)說明保護蘇門答臘島泥炭地是如何實現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干燥地表釋放的礦物氣溶膠是云滴(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重要凝結核,多個云滴在高空相遇會相互合并成為大云滴。某團隊為研究南美洲礦物氣溶膠對成云致雨的影響,選擇了甲、乙兩處作為采樣區。甲采樣區常年干旱,礦物氣溶膠的釋放不具備季節性,乙采樣區礦物氣溶膠釋放量冬季最小,春季最大。觀測表明,鋒面氣旋的活動會加劇乙采樣區礦物氣溶膠的形成與傳輸,部分鋒面氣旋活動甚至通過氣溶膠效應影響了南極近岸海域的海水環境,并增加了南極洲的降水。下圖示意兩處采樣區的地理位置及鋒面氣旋從乙采樣區向南極的移動方向。(1)分析甲采樣區常年干旱的原因。(2)從氣溫的角度,說明乙采樣區礦物氣溶膠釋放冬季少于春季的原因。(3)說明乙采樣區礦物氣溶膠效應增加南極洲降水的地理過程。1. A 2. D 3. C 4. B 5. A 6. C 7. D 8. A 9. B 10. A 11. D 12. C13. C 14. A 15. C 16. B17(1)黑土變“瘦”:重用輕養,使土壤有機質含量逐漸減少,(生物活性遭到破壞);黑土變“薄”:水土流失,耕作層變淺,土壤結構受到破壞;黑土變“硬”:化肥施用增多,黑土板結和鹽堿化現象嚴重,養分失衡以及營養元素含量減少。(2)東坡夏季降水量大,強度大,對土壤的沖刷強烈,黑土退化嚴重;東坡波狀臺地,呈波狀起伏,(地勢起伏大)地表徑流流速快,坡面侵蝕強;東坡積雪量大,春季的融雪時間長,對地表侵蝕時間長;東坡土質較黏重,在臺地上形成不透水層,降水在下滲時受阻,形成徑流較多,坡面侵蝕較大。(3)留茬耕作:增加地表粗糙度,減小地表徑流流速,固定和攔蓄泥土,減輕黑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機質。壟溝秸稈覆蓋:減弱蒸發,增加土壤濕度;增加下滲,減緩地表徑流、減小地表徑流對土壤的侵蝕;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橫坡壟作:減緩地表徑流,增加下滲量:減流水對黑土沖刷,減少養分流失。18(1)該地為熱帶雨林氣候,降水充沛,河流眾多;東部地形平坦,排水不暢,易形成地表積水環境;多森林和沼澤,植被茂盛。(2)熱帶雨林轉變為農田或經濟林,使其固碳(光合作用或吸收二氧化碳)效率降低;排空泥炭沼澤積水,造成泥炭不能持續形成,不能繼續清除空氣中的碳;焚燒泥炭會加速釋放地質時期內已固定的碳。(3)提高固碳能力,發揮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等調節服務;提供生物棲息地,維持生物多樣性等支撐服務;提供美麗風景,供人類旅游休憩,獲得精神享受等文化服務。19(1)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較少;冬季地處西風帶背風坡,太平洋水汽被安第斯山脈阻擋,氣候干旱。(2)冬季寒冷,地表凍結(或春季氣溫回升,地表處于解凍狀態);冬季氣溫低,蒸發弱,地表相對潮濕(或春季氣溫較高,蒸發增強,地表更干燥);冬季氣溫低,對流上升運動較弱,地表不易起沙,礦物氣溶膠釋放較少(或春季氣溫回升,大氣對流增強,地表易起沙,礦物氣溶膠釋放較多)。(3)鋒面氣旋中心附近的上升氣流引起揚沙,導致氣溶膠進入高空;進入高空成為云的凝結核,誘發云滴的增長(小冰晶的擴大);鋒面氣旋引發的大風天氣將云滴(小冰晶)向南極洲方向輸送;多個云滴(小冰晶)合并,重力增大,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形成降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