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暑假預習版 八上第二章 第3節 壓強 舉一反三(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暑假預習版 八上第二章 第3節 壓強 舉一反三(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3節 壓強
考點一、壓力的作用效果
(一)實驗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設計并進行實驗
①按照圖甲所示將小桌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②在小桌上放上砝碼,按照圖乙所示將小桌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③在小桌上放上砝碼,按照圖丙所示將小桌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2)分析與論證
①比較甲圖和乙圖:海綿的受力面積相同,乙圖中小桌對海綿的壓力大,乙圖中的海綿被壓下得深,即乙圖壓力的作用效果比甲圖的明顯,故可得出: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②比較乙圖和丙圖:海綿受到的壓力相同,乙圖海綿的受力面積小,乙圖中海綿被壓下得深,即乙圖壓力的作用效果比丙圖的明顯,故可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結論: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二)壓強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2)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Pa)。1帕=1牛/米2,帕斯卡是一個很小的單位, 常用的壓強單位有百帕(102Pa)、千帕(103Pa )、兆帕(106Pa )。
(4)對壓強單位的認識: 一張對折的報紙平鋪在桌面上時,對桌面的壓強約為1帕;一塊平放的磚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3帕,坦克履帶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5帕。
【能力拓展】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的關系時,使受力面積保持不變,改變壓力的大小,觀察受壓物體形變的大小;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的關系時,使壓力大小保持不變,改變受力面積的大小,觀察受壓物體形變的大小。這是利用了控制變量法。
典例1: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明和小華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子、海棉、砝碼、木板)設計了如圖甲、乙兩個實驗,通過觀察圖甲、乙后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的結論。此后小華把小桌子挪放到一塊木板上,發現小桌子對木板的壓力效果不夠明顯,如圖丙所示.通過對圖甲、丙的比較又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顯”的結論。請你根據已學過的壓強知識分析:
(1)小明和小華是通過   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小華前后兩次得出的結論不一致的原因是   。
(3)若圖乙中小桌子對海棉的壓強是 p乙,圖丙中小桌子對木板的壓強是 p丙 ,則 p乙  p丙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比較凹陷程度(2)沒有控制材質相同(3)等于
【解析】(1)小桌子對海綿產生壓力,海綿的凹陷程度越大,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只有當小桌下面的材質相同時,才能通過凹陷程度判斷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3)根據公式比較壓強的大小。
【解答】(1)小明和小華是通過比較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小華前后兩次得出的結論不一致的原因是:沒有控制材質相同;
(3)根據圖片可知,圖乙和圖丙中,桌子對下表面的壓力相同,且接觸面積相同,根據可知,壓強相等,即p乙=p丙。
變式1:在如圖所示的三種情況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壓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B.壓力不一定由重力產生
C.壓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D.壓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
【答案】B
【解析】(1)壓力的方向是垂直支持面指向被壓的物體。
(2)壓力不一定是由重力產生的。
(3)在水平面上靜止時,壓力大小可能等于重力大小,在斜面上或在墻面上,壓力大小不等于重力大小。
【解答】A、壓力的方向是垂直支持面指向被壓的物體,并不一定是豎直向下,故A錯誤。
B、壓力不一定是由重力產生的,故B正確。
CD、在第二個圖片和第三個圖片看出,壓力大小不等于重力大小,壓力和重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CD錯誤。故答案為:B。
變式2:小敏利用海綿、小方桌和砝碼進行了如圖探究活動。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探究的方法:控制變量法
B.探究的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C.探究過程的分析:通過觀察海綿凹陷面積大小判斷壓力的作用效果
D.探究的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答案】C
【解析】根據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的過程、現象、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控制壓力相等;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應控制受力面積相等,故A、B、D正確不合題意;
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觀察海綿凹陷程度的大小判斷壓力的作用效果,故C錯誤符合題意。
變式3:北京冬奧會比賽用雪是使用造雪機人工制造的。其方法是:先利用高壓空氣將水流打碎成細密的霧狀,噴射至45米的高空,這些水霧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氣,在落地前15秒內凝固成冰晶。冰晶需要經過質量為6噸的壓雪機(履帶與雪實際接觸面積為2.5米2)反復碾壓,才能變得緊實,成為比賽用雪。求:
(1)壓雪機自重都很大,其目的是通過   方法來增大壓強;
(2)造雪機噴出的水霧下落地面的速度不能大于   米/秒:
(3)壓雪機在工作時,對雪面的壓強。
【答案】(1)增大壓力
(2)3
(3)解:G=mg=6000 千克×10 牛/千克=60000牛
P= F/S=G/S =60000 牛/2.5米2=24000帕
【解析】(1)增大壓強方法:壓力一定,減小受力面積;受力面積一定,增大壓力;同時增大壓力,減小受力面積;
(2)根據得到造雪機噴出的水霧下落地面的速度;
(3)根據F=G=mg算出壓雪機對雪面的壓力,再根據得到對雪面的壓強。
【解答】
(1)壓雪機自重都很大,是在受力面積一定,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
(2)造雪機噴出的水霧下落地面的速度;
(3)經過質量為6t的壓雪機碾壓,求壓雪機對雪面的壓力,之后求雪面的壓強。
考點二、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由壓強公式可知,壓強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因此改變壓強的途徑是:若壓力大小一定,改變受力面積大小;若受力面積大小一定,改變壓力大小;或者兩者同時改變。
(1)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壓力一定時),或者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壓力一定時),或者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典例1:(2023七下·東陽期末)小東同學用一瓶裝滿純凈水的瓶子和放在桌面上的海綿做實驗,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圖所示,他將瓶子依次正放和倒放于海綿上。
(1)正放時瓶子對海綿的壓強為P1,倒放時瓶子對海綿的壓強為P2。則P1   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要使瓶子正放時對海綿的壓強與倒放時相同,請提出一種簡單的方法   。
【答案】(1)小于
(2)正放的瓶子上加一定的重物或倒放的瓶子中倒出適量的水
【解析】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結合圖中壓力和受力面積的變化,利用可做出判斷;根據影響壓強的因素,可在受力面積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改變壓力大小來改變壓強的大小。
【解答】(1)由圖可知,瓶子正放和倒放時,對海綿的壓力大小相同,倒放時受力面積小,由得,P1小于P2
(2)圖中受力面積不再改變的情況下,要使瓶子正放時對海綿的壓強與倒放時相同,可增大正放時的壓力或減小倒放時的壓力,如正放的瓶子上加一定的重物或倒放的瓶子中倒出適量的水。
變式1:動物的進化會使它們的身體結構和功能更適應環境,下列用壓強知識解釋錯誤的是(  )
A.啄木鳥的喙又尖又長——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有利于攝食
B.狗的犬齒很尖——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有利于撕咬食物
C.鯽魚的身體呈梭形——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有利于水中游行
D.駱駝的趾特別寬大——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有利于沙漠行走
【答案】C
【解析】影響壓強因素:壓力和接觸面積的大小,要改變壓強,就要從這兩方面著手,據此判斷即可。
【解答】A.啄木鳥的喙又尖又長——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有利于攝食,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狗的犬齒很尖——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有利于撕咬食物,故B正確不合題意;
C.鯽魚的身體呈梭形,這樣可以減小游動時水對鯽魚的阻力,而與壓強無關,故C錯誤符合題意;
D.駱駝的趾特別寬大——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有利于沙漠行走,故D正確不合題意。
變式2:(2023七下·嘉興期末)生活用品的設計蘊含了很多科學知識。如圖是酒店中供客人使用的牙膏,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牙膏蓋上面的豎紋是通過   來增大摩擦力,有利于旋開組蓋子。
(2)牙膏蓋中間的尖頭是通過   來增大壓強,使用時有利于刺破牙膏封口。
【答案】(1)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2)減小受力面積
【解析】 影響固體壓強的因素是: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 ,壓力越大,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有:接觸面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解答】(1)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有:接觸面的出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所以牙膏蓋上面的豎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有利于旋開組蓋子。
(2)固體壓強的影響因素是: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壓力越大,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牙膏蓋中間的尖頭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使用時有利于刺破牙膏封口。
故答案為:(1) 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 減小受力面積
變式3:(湖州中考改編)切年糕時,爸爸說:”豎著切比橫著切要省力。”
(1)豎著切省力的原因是減小了   。
(2)若要使切下的年糕全部放置在桌面上時產生的壓強比原先小,請寫出操作方法:   。
【答案】(1)受力面積(2)將切下的年糕平鋪在桌面上
【解析】(1)增大壓強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①減小壓力;②增大受力面積,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豎著切省力的原因是減小了受力面積,從而增大壓強;
(2)若要使切下的年糕全部放置在桌面上時產生的壓強比原先小,操作方法:將切下的年糕平鋪在桌面上。
考點三、液體的壓強
(一)科學中,常用壓強計來比較液體內部的壓強。
(二)壓強計的工作原理:當金屬盒的橡皮膜受到壓強時,U形管左右液面就會出現高度差。橡皮膜受到的壓強越大,兩管內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
(三)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的壓強
大量實驗:表明,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都會產生壓強,液體的深度越大,產生的壓強越大。
液體不但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會產生壓強,液體的內部也存在壓強。例如,游泳時,若潛入水中,水的壓強會使你感到胸悶。
(四)研究水內部壓強的特點
(1)猜想:①水的內部可能向各個方向都存在壓強,這些壓強可能相等。
②水的內部壓強大小可能與水的深度有關。
(2)實驗器材:壓強計、盛水的杯子、刻度尺。
(3)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具體步驟:控制深度不變,轉動金屬盒的方向(朝上、朝下、朝側面),探究同一深度不同方向上水的壓強大小是否相等;控制金屬盒的方向不變(同為朝上或朝下),改變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探究水的深度對水的壓強的影響。通過壓強計中U形管左右兩管液面高度差的大小來比較液體壓強的大小。將抽象的東西變成了直觀且形象的東西,使問題簡化,這是運用了轉換法。
結論:水的內部向各個方向都存在壓強,在同一-深度,水對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水的深度對水的內部的壓強有影響,深度越大,水的內部壓強越大。
(五)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大量實驗表明:切液體內部都存在著壓強。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能力拓展】①液體內部壓強產生的原因:由于液體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液體對容器底產生壓強;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所以對阻礙它流動的容器壁產生壓強;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且在液體內部相互擠壓,所以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②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應該注意的是深度與高度不同,深度是指液體與空氣接觸面到計算壓強的那個面之間的豎直距離,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高度是由下往上量的。
典例1:用隔板將容器平均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中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裝置如圖甲所示。小明想利用此裝置比較不同液體的密度。
(1)向裝置右側加水至橡皮膜上方,橡皮膜會向左凸出。從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該現象說明力能   。
(2)向裝置兩側分別加入密度為ρ 、ρ 的兩種液體,液面如圖乙所示(橡皮膜凹凸情況未畫出)。小明根據橡皮膜的凹凸情況得出ρ 一定大于ρ ,請推測他所看到的現象并說明原因。   。
【答案】(1)使物體發生形變
(2)橡皮膜向右凸;橡皮膜向右凸時,橡皮膜左側液體的壓強大于右側,而左側液體的深度小于右側,則左側液體的密度ρ 一定大于右側液體的密度ρ
【解析】(1)力的作用效果:①力改變物體的形狀;②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橡皮膜向右凸起,說明左側液體壓強大;橡皮膜向左凸起,說明右側液體壓強大。根據p=ρ液gh可知,當液體的深度小而壓強大時,則該液體的密度肯定較大,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向裝置右側加水至橡皮膜上方,橡皮膜會向左凸出。從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該現象說明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
變式1:(2023七下·上虞期末)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容器中盛有相同質量的同種液體,兩個容器底受到液體的壓力分別為F甲、F乙,受到液體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則它們的大小關系為()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答案】D
【解析】首先根據F=G=mg比較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力大小,再根據比較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大小。
【解答】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容器中盛有相同質量的同種液體,根據G=mg可知,液體的重力相等。
兩個容器上下粗細一致,那么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力等于液體重力,即F甲=F乙。
容器的底面積S甲>S乙,根據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p甲故D正確,而A、B、C錯誤。
變式2:(2023七下·婺城期末)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積和質量都相同的甲、乙兩平底容器,分別裝有深度相同、質量相等的不同液體。請回答:
(1)甲、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分別為F甲、F乙,則F甲   (填“>”、“<”或“=”)F乙。
(2)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則p甲   (填“>”、“<”或“=”)p乙。
【答案】(1)= (2)>
【解析】(1)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上面所有物體的重力之和;
(2)首先根據比較液體密度大小,再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比較容器底部受到壓強的大小。
【解答】(1)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上面所有物體的重力之和,即F=G容器+G液體,則容器對桌面的 壓力相等,即F甲=F乙;
(2)根據圖片可知,液體的體積V甲ρ乙。
而容器內液面相平,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p甲>p乙。
變式3:(2023七下·東陽期末)研習小組為探究影響液體內部的壓強的因素,實驗操作如圖所示。
(1)實驗前,小東用手指按壓金屬盒上的橡皮膜,發現u形管兩邊的液面保持如圖甲所示的高度差不變,該操作的目的是   。
(2)觀察實驗乙、丙、丁,發現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相同,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為了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小陽將燒杯中的水換成鹽水重復上述實驗,實驗時壓強計金屬盒的放置要求是   。
(4)小組同學還探究了液體內部壓強和深度的關系,發現液體的深度越大,壓強越大。現發現有A、B兩杯沒有標簽的液體,其中一杯是酒精,一杯是清水。為鑒別它們,小東將同一個壓強計的金屬盒先后浸沒到A、B兩杯液體中,U形管兩側的液柱高度差分別用h甲和h乙表示,使h甲等于h乙。他發現壓強計沒入A液體中的深度更大,則A液體是   。
【答案】(1)檢查壓強計的氣密性
(2)同一深度,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
(3)金屬盒放在鹽水中的深度與水中相同
(4)酒精
【解析】 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深度,密度有關,液體深度越大,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探究實驗時要注意控制變量。探究壓強大小與深度關系時,控制液體密度相同。探究壓強大小與密度關系時,需控制深度相同。通過比較壓強計u形管兩邊的液面的高度差來比較壓強大小。所以實驗要確保壓強計的不漏氣。
【解答】(1)小東用手指按壓金屬盒上的橡皮膜,發現U形管兩邊的液面保持如圖甲所示的高度差不變,說明裝置漏氣,目的是檢查壓強計的氣密性;
(2)觀察實驗乙、丙、丁,發現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相同,可以得到同一深度,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
(3)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需控制深度相同,所以要保持金屬盒放在鹽水中的深度與水中相同;
(4)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柱高度差分別用h甲和h乙表示,使h甲=h乙,則兩液體產生的壓強相等,壓強計浸入A液體中的深度更大,根據p=pgh可知A液體的密度小,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A液體是酒精。
1.一本科學教科書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對桌面的壓強最接近(  )
A.0.5帕 B.5帕 C.50帕 D.500帕
【答案】C
【解析】物理課本質量約為150g,求出課本重,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對桌面的壓力等于本身重力;
物理課本長約20cm、寬約15cm,求與桌面的接觸面積s,再利用壓強公式求對桌面的壓強。
【解答】物理教科書的質量:m=150g=0.15kg,
G=mg=0.15kg×10N/kg=1.5N,
因為在水平桌面上,所以桌面受壓力:F=G=1.5N,
s=20cm×15cm=300cm2=0.03m2,
桌面受壓強:
故答案為:C。
2.在下圖中,正確表示壓力的是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物理學上的壓力,是指發生在兩個物體的接觸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氣體對于固體和液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體對于固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壓力的作用方向通常垂直于物體的接觸面,而指向被壓的物體。壓力示意圖中一般將壓力的作用點畫在接觸面之間。
【解答】A、物體對地面的壓力是地面受到的,作用點在地面,A錯誤;
B、物體對斜面的壓力,方向垂直于斜面,且是斜面受到的力,B錯誤;
C、壓力垂直于接觸面且指向被壓的物體,作用點在接觸上,表示正確,C正確;
D、壓力垂直于接觸面且指向被壓的物體,D錯誤。
3.如圖所示,物體G重為6 N,物體M重為4 N,力F為4 N。在下列各圖中,物體G與水平地面或豎直墻面接觸處的受力面所受到的壓力為4N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據壓力產生的原因分別計算出各個選項中壓力的大小即可。
【解答】A.壓力由物體的重力產生,即壓力F=G=6N,故A不合題意;
B.壓力由兩個物體的重力產生,即壓力F=6N+4N=10N,故B不合題意;
C.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與豎直向上的拉力的差,即壓力F=6N-4N=2N,故C不合題意;
D.壓力由作用在物體上的水平推力F產生,即F=4N,故D符合題意。
4.如圖所示,用35牛的水平壓力把一重為15牛的物體壓在豎直墻壁上,若物體與墻壁AB的接觸面積是50厘米2,則墻面AB受到的壓強是(  )
A.10×103帕 B.3×103帕 C.7×103帕 D.4×104帕
【答案】C
【解析】根據壓強公式計算即可。
【解答】墻面AB受到的壓強:。故C正確,而A、B、D錯誤。
5.(2022七下·諸暨期末)如圖所示,材料、粗糙程度和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物體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底面積S甲>S乙.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所受的拉力為F甲、F乙,對桌面的壓強為p甲、p乙,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答案】D
【解析】(1)兩個物體質量相等,根據G=mg可知,則它們的重力相等,對地面的壓力相等,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那么它們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相等。當兩個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它們受到的拉力與摩擦力相互平衡,即拉力等于摩擦力。比較可知,二者受到的拉力相等,即F甲=F乙。
(2)兩個物體的重力相等,則對地面的壓力相等,且受力面積S甲>S乙,根據公式可知,對地面的壓強p甲6.(2023七下·嘉興期末)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個燒杯內裝有密度不同的液體。在兩燒杯中有a、b、c三點,a、b兩點位于距離杯底同一高度處,b、c兩點到液面的距離相等。若燒杯甲、乙內液體對杯底的壓強大小相等,則(  )
A.pa>pb B.pb【答案】A
【解析】 液體壓強,簡稱液壓,是指在液體容器底、內壁、內部中,由液體本身的重力而形成的壓強 ; 液體壓強與液體的深度和液體的密度有關,液體深度越深,液體的密度越大,液體的壓強越大。
【解答】 若燒杯甲、乙內液體對杯底的壓強大小相等,根據押題壓強公式P=ρ液gh,那么甲中液體的密度比乙中液體的密度小;所以a、b兩點位于距離杯底同一高度處,b、c兩點到液面的距離相等。 所以b,c兩點所受的壓強比較,b點的壓強大于c點;a,b兩點比較,b、c兩點到液面的距離相等,如果把上面的液體都取走,則a處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大于b處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所以有液體時,a處的壓強大于b處的壓強;所以A正確,Pa>Pb;
故答案為:A
7.(2023七下·平湖期末)如圖所示,小明用如圖容器來做”探究液體壓強是否跟深度、液體的密度有關”的實驗。則下列現象中可能符合事實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液體壓強大小與深度、液體的密度有關,密度相同時,深度越深壓強越大。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解答】A.兩邊都是酒精,密度相同,左邊深度大于右邊,所以橡皮模向右凸,故A錯誤;
B.左邊液體密度大于右邊,深度也大于右邊,所以橡皮模向右凸,故B錯誤;
C.左邊液體密度大于右邊,深度也大于右邊,所以橡皮模向右凸,故C錯誤;
D.左邊液體密度大于右邊,右邊深度大于左邊,所以兩邊壓強可能相等,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8.(2023七下·富陽期末)下列各選項中所說的兩個量相等的是(  )
A.甲圖中等質量的兩種液體對相同試管底部所產生的壓力
B.乙圖水面高度相同的兩個容器底部(底面積相同)所受水的壓力
C.乙圖中兩容器對水平桌面所產生的壓強
D.等質量的兩種液體距離底部相同距離的A,B兩點的液體壓強
【答案】B
【解析】(1)結合密度計算公式分析比較密度大小,再利用p=ρgh分析比較壓強大小,根據F=pS分析兩種液體對相同試管底部所產生壓力的關系;
(2)根據p=ρ液gh比較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大小關系,根據F=pS分析兩個容器底部所受水壓力的關系;
(3)由圖可知左容器水的體積大,由容器水的體積小,由密度公式判斷出兩容器中水質量的關系,由G=mg判斷出水重力的關系,根據在水平面上壓力等于總重力判斷出容器對水平面壓力的關系,由壓強公式判斷出兩容器對水平桌面所產生壓強的關系;
(4)兩個燒杯內液體質量相等,右圖液體的體積大,所以右邊容器液體的密度小,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等于自身的重力,燒杯完全相同,所以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相等,壓強也相等,A、B在同一高度,走邊容器內液體的密度小,A點以下液體對底部的壓強大于B點以下液體對底部的壓強,根據此關系式可求A、B兩點壓強的大小。
【解答】A.兩試管相同,液體質量相同,由圖知乙試管中液體的體積較大,所以乙試管中液體密度較小,即ρ甲>ρ乙,且深度h相同,由p=ρgh知乙試管中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較小,根據F=pS知甲液體對相同試管底部所產生壓力大,故A不符合題意;
B.兩容器水面相平,即水的深度h相同,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知,甲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等于乙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兩容器的底面積相同,根據F=pS可知,甲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力等于乙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力,故B符合題意;
C.由圖乙可知左杯水的體積大,右杯水的體積小,由知左圖水的質量大,由G=mg知,左圖水的重力大,左圖對桌面的壓力大,由于容器的底面積相同,由知左邊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大,故C不符合題意;
D.丙圖中液體質量相等,根據G=mg知兩液體重力相同,對容器底的壓力相同,根據知,在容器底面積相同時兩個燒杯底部所受壓強相同,右試管內液體的體積大,根據知左邊液體密度大;
根據公式p=ρgh可知,A、B以下液體對底部壓強pA下>pB下,所以A、B兩點壓強為pA=p-pA下,pB=p-pB下,所以pA<pB,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9.(2022七下·杭州期末)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實心正方體物塊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和乙的密度相等,甲的邊長大于乙的邊長。甲對地面壓強為p1,乙對地面壓強為p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p1=p2
B.p1 >p2
C.若將甲放到乙上,乙對地面的壓強有可能變為 p1
D.若將乙放到甲上,甲對地面的壓強將小于p1
【答案】B
【解析】水平面上的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據公式分析判斷。
【解答】AB.設甲的邊長為a,乙的邊長為b,由題意知a>b;
甲、乙的密度相等,甲的邊長大于乙的邊長,
因實心正方體物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所以p1>p2,故A錯誤,B正確;
C.由前面解答可知,p1=ρga,p2=ρgb;
將甲放到乙上,乙對地面的壓強:
因為a>b,所以a2>b2,即;則;
所以p2'>p1,故C錯誤;
D.將乙放到甲上,與甲相比,甲對地面的壓力變大,受力面積不變,所以甲對地面的壓強變大,即p1'>p1,故D錯誤。故選B。
10.如圖所示,有一質地均勻的長方體,質量為1千克,底面積為120厘米2,放在水平桌面上時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100厘米2.g取10牛/千克,則此時它對桌面的壓強為   帕;若豎直切除右邊的陰影部分,則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強會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1000;變大
【解析】(1)長方體對桌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F=G=mg,再利用求出對桌面的壓強;
(2)設長方體原來的底面積為S1,圖中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S,豎直切除右邊的陰影部分的底面積為ΔS,剩余部分的重力減少ΔG,根據分別表示出切除前后長方體對桌面的壓強,比較判斷長方體對桌面壓強的變化。
【解答】(1)長方體對桌面的壓力:F=G=mg=1kg×10N/kg=10N,
對桌面的壓強:;
(2)設長方體原來的底面積為S1,圖中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S,豎直切除右邊的陰影部分的底面積為ΔS,剩余部分的重力減少ΔG,
沒切除時,長方體對桌面的壓強,
由S<S1可知,,
則有:GΔS>ΔGS,
當豎直切除該物體右邊的陰影部分,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為:,
則;
所以p<p',
即若豎直切除右邊的陰影部分,則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強會變大。
11.(2022七下·婺城期末)如圖是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玻璃水杯,它們的底面積相同,將它們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甲杯中盛有水,水對甲杯底的壓力、壓強分別為F1、p1;現將甲杯中的水全部倒入乙杯中(未溢出),水對乙杯底的壓力、壓強分別為F2、p2。請判斷:F1   F2,p1   p2。(均填“>”、“<”或“=”)。
【答案】<;<
【解析】首先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分析水對杯底壓強的變化,再根據F=pS分析水對杯底壓力的變化。
【解答】甲杯上口大下口小,乙杯上下粗細一致,則將甲杯中的水倒入乙杯后,水面的高度會增大。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水對杯底的壓強會增大,即p11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分別采用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方法。用兩只手的食指分別壓在鉛筆兩端。
(1)圖   的方法不合理,該方法未控制   相等。
(2)圖甲中,鉛筆筆尖的面積是0.5 mm2,兩手指均用2 N的力對壓鉛筆兩端,則筆尖在手指處產生的壓強為   Pa。
【答案】(1)乙;壓力(2)4×106
【解析】(1)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必須控制壓力相等而改變受力面積。圖乙中,筆尖對上面手指的壓力等于手指對筆尖施加的壓力,而筆尾對下面手指的壓力等于上面手指對筆尖的壓力與鉛筆的重力之和,即二者壓力大小不同,據此分析解答。
(2)根據壓強公式計算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圖乙的方法不合理,該方法未控制壓力相等。
(2)筆尖在手指處產生的壓強為:。
13.(2023七下·上虞期末)如圖甲所示,有一質量為5千克的長方體箱子豎立在地面,其各邊長分別為:a=0.5米,b=0.6米,h=1米。(g取10牛/千克)
(1)某同學將箱子從圖甲位置向右推倒,箱子側翻后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圖乙所示。箱子側翻倒地后對地面的壓強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該同學在推倒箱子的過程中,發現沿F1方向推倒箱子比沿F2方向推更輕松,如圖丙所示。這一現象說明   。
(3)圖乙中側翻倒地的箱子對地面的壓強為多大?
【答案】(1)減小
(2)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
(3)解:F=G=mg=5Kg×10N/Kg=50N
p=F/S=50N/0.5m2=100Pa
【解析】(1)根據F=G比較箱子對地面的壓力大小,再根據比較箱子對地面的壓強大小;
(2)根據圖丙分析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哪個因素發生改變即可;
(3)首先根據F=G=mg計算箱子對地面的壓力,再根據箱子對地面的壓強。
【解答】(1)箱子對桌面的壓力始終等于自身重力,即側翻后壓力保持不變。側翻后受力面積變大,根據可知,側翻后對地面的壓強減小。
(2)根據圖片可知,兩個推力的方向不同,那么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
14.(2022七下·諸暨期末)如圖,在透明密閉正方體塑料盒的上下左右四個面的中心處,挖出四個大小相同的圓孔,在孔的表面分別蒙上相同的橡皮膜a、C、b、d.抓住手柄將塑料盒豎直浸沒到水中后靜止。
(1)通過觀察橡皮膜    (填字母)的形變可知,液體內部存在向上的壓強。
(2)觀察到橡皮膜    (填字母)形變程度相同,可知:同種液體同一深度的液體內部壓強相等。
(3)通過橡皮膜的形變大小來反映液體內部壓強大小,這運用了   法。
【答案】(1)C (2)bd (3)轉換
【解析】(1)橡皮膜總是向壓強小的方向凸起,即橡皮膜凸起的方向就是液體壓強的方向。
(2)根據結論確定液體壓強影響因素的大小關系;
(3)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
【解答】(1)要證明液體內部向上有壓強,那么橡皮膜必須向上凸起,故選C。
(2)根據同種液體同一深度的液體壓強都相等可知,選取的位置必須深度相同,故選bd。
(3)通過橡皮膜的形變大小來反映液體內部壓強大小,這運用了轉換法。
15.(2020七下·樂清期末)用隔板將容器平均分成左右兩側,隔板中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裝置如圖甲所示。小明想利用此裝置研究液體壓強。
(1)往裝置兩側加水至橡皮膜上方,結果如圖乙。小明想研究液體壓強與   的關系。
(2)往裝置兩側分別加入密度為ρ1、ρ2的兩種液體,液面如圖丙所示。小明根據虛框位置中橡皮膜的凹凸情況得出ρ1一定大于ρ2,請推測他所看到的現象并說明原因。
【答案】(1)深度
(2)橡皮膜向右凸。橡皮膜向右凸時,左側液體壓強大于右側,而左側液體深度卻小于右側,則左側液體密度ρ1一定大于右側液體密度ρ2。
橡皮膜左右相平。橡皮膜左右相平時,左側液體壓強等于右側,而左側液體深度卻小于右側,則左側液體密度ρ1一定大于右側液體密度ρ2。
【解析】(1)根據乙圖確定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2)首先根據橡皮膜的凸起方向確定哪測的壓強大,然后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分析液體密度的大小。【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液體密度相同而深度不同,則小明想研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
(2)小明根據虛框位置中橡皮膜的凹凸情況得出ρ1一定大于ρ2,它看到的現象和原因為:
①橡皮膜向右凸時,左側液體壓強大于右側,而左側液體深度卻小于右側,則左側液體密度ρ1一定大于右側液體密度ρ2。
②橡皮膜左右相平。橡皮膜左右相平時,左側液體壓強等于右側,而左側液體深度卻小于右側,則左側液體密度ρ1一定大于右側液體密度ρ2。
16.(2021七下·臨海期末)液體內部的壓強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如圖甲,往玻璃筒中逐漸加水,底部橡皮膜下凸程度增加,由此可得結論:   。
(2)繼續實驗
實驗目的:證明同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與液體質量無關。
實驗器材(圖乙) :上端開口形狀不同玻璃容器3個(虛線A以下完全相同),橡皮膜,刻度尺,水。
實驗步驟與預測結果:   。
【答案】(1)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合理即可)
(2)向三個容器中加水,使水面超過 A 且深度相同,觀察橡皮膜凸出程度。 橡皮膜向下凸出的程度相同。
【解析】(1)玻璃筒中的水越多,橡皮膜所在的深度越大;而橡皮膜凸起程度越大,說明受到的壓強越大,據此分析液體壓強隨深度的變化規律即可。
(2)根據乙圖可知,三個形狀不同的容器中注入高度相同的水后,其中水的質量肯定不同。根據p=ρ水gh可知,此時橡皮膜受到的壓強相同,則橡皮膜的凸起程度相同,從而可以知道:液體的質量不同時,產生的壓強可能相等,即液體的壓強與液體質量無關,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如圖甲,往玻璃筒中逐漸加水,底部橡皮膜下凸程度增加,由此可得結論: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實驗步驟:向三個容器中加水,使水面超過 A 且深度相同,觀察橡皮膜凸出程度。
預測結果: 橡皮膜向下凸出的程度相同。
17.(2023七下·麗水期末)小科同學利用如圖裝置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該實驗是通過觀察U形管兩側液面的   來判斷橡皮膜所受壓強大小;
(2)若要探究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是否相等,小科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浸入液體的某一深度后,接下來的操作是   ,觀察∪型管兩側液面高度差的變化;
(3)小科用鹽水和水探究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的關系,得到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結果,則圖   中所用液體是鹽水。
【答案】(1)高度差
(2)改變橡皮膜的朝向(或轉動金屬盒)
(3)甲
【解析】(1)壓強計能夠比較液體壓強大小,當橡皮膜所受壓強越大,U型管兩側液面高度差越大。
(2)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跟液體的深度以及液體的密度有關,所以要探究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是否相等,需保持液體的深度及液體的密度不變,改變橡皮膜的朝向,來觀察∪型管兩側液面高度差是否發生變化;
(3)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跟液體的深度以及液體的密度有關,保證液體深度一定時,∪型管兩側液面高度差越大,表明液體壓強越大,則液體的密度越大。
【解答】(1)橡皮膜所受壓強越大,U型管兩側液面高度差越大,故填高度差;
(2)要探究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是否相等,需保持液體的深度及液體的密度不變,改變橡皮膜的朝向,來觀察∪型管兩側液面高度差是否發生變化,故填改變橡皮膜的朝向;
(3)當液體深度一定時,∪型管兩側液面高度差越大,表明液體壓強越大,則液體的密度越大,所以圖甲所用液體是鹽水,故填甲。
18.(2022七下·濱江期末)現有一根兩端開口的直玻璃管,將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狀變化。
(1)向管內緩緩注水,觀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隨著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會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將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裝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動到如圖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會   (選填 “變大”“變小”或“不變”)。
(3)當玻璃管移動到管內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時,橡皮膜的形狀是   (選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試說明理由   。
【答案】(1)變大(2)變小(3)平面;橡皮膜上下兩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強相等
【解析】(1)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橡皮膜的凸起程度反映它所處位置液體壓強的大小;
(2)玻璃管內的水對橡皮膜產生向下的壓強,而玻璃管外的水對橡皮膜產生向上的壓強。隨著橡皮膜的深度逐漸增大,則向上的壓強逐漸增大,而上下方向上的壓強相互抵消,從而造成橡皮膜受到向下的壓強減小,據此判斷橡皮膜的凸起程度的改變;
(3)當橡皮膜不受壓強時,它應該保持水平狀態,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向管內緩緩注水,水的密度不變,水的深度增加,根據p=ρgh得到,水對橡皮膜的壓強增大,水對橡皮膜的壓力增大,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會變大。
(2)將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裝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動,橡皮膜受到水向上壓強增大,壓力增大,管內水對橡皮膜向下的壓力不變,所以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會變小。
(3)當玻璃管移動到管內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時,玻璃管內外液體密度相等,且深度也相等,因此橡皮膜受到上下兩面兒液體的壓強相等,受力面積相同,所以上下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橡皮膜水平。
19.(2023七下·東陽期末)小欣利用如圖甲所示的U形管壓強計和裝有水的大燒杯來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若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內水面存在高度差,要使U形管兩邊的液面處在同一水平線上,以下調節方法正確的是   。
①從U形管內向外倒出適量水;②拆除軟管重新安裝;③向U形管內加適量水
(2)排除故障后,她重新將金屬盒浸沒于水中,完成了圖乙、丙所示的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可知液體內部的壓強與   有關。
(3)小欣繼續進行實驗,她保持圖丙中金屬盒的位置不變,并將一杯濃鹽水倒入燒杯中攪勻后,實驗情形如圖丁所示。比較丙、丁兩次實驗,她得出了結論: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其內部的壓強越大。你認為她的結論是否可靠?請簡要說明理由:    。
(4)實驗中液體壓強的大小是通過比較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來判斷的。如果所用的壓強計U型管中可以選擇裝染色的酒精、水、水銀中的一種液體(ρ水銀>ρ水>ρ酒精),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小欣應該選擇三種液體中的   裝入U形管中。
【答案】(1)②
(2)深度
(3)不可靠,沒有控制深度相同
(4)染色的酒精
【解析】圖中乙丙丁的變量是橡皮模所處的深度,所以探究的是液體的壓強與深度的關系。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內水面有高度差,說明軟管內封閉的氣體不受力時,壓強與外界氣壓不相等,應重新進行安裝,探究液體壓強跟深度關系時,控制液體的密度不變,改變液體深度;液體壓強與密度、深度有關,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體壓強越大。
【解答】(1)若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內水面有高度差說明軟管內封閉的氣體不受力時,壓強與外界氣壓不相等,對實驗結果會造成影響,應拆除軟管重新安裝;所以選②;
(2)金屬盒沒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逐漸變大,所以在液體密度一定時,液體越深,液體壓強越大,所以液體壓強跟液體深度有關;
(3)小明要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則應保持深度不變。小明保持C圖中金屬盒的位置不變,并將一杯濃鹽水倒入燒杯中攪勻后,液體的深度和密度都發生了改變,不能得出“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其內部的壓強就越大”的結論。所以她的結論不可靠,沒有控制深度相同 ;
(4)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體的壓強越大。如果被測壓強大小相同,U形管中液體密度越小,液面越高,所以應選擇 染色的酒精 。
20.(2022七下·麗水期末)近年來,電動汽車因具有節能、環保的特點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青睞。某款電動汽車質量為1.6×103千克,每個輪胎和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10-2米2,行駛過程中的阻力是汽車總重力的0.2倍,g取10牛千克。求:
(1)四輪電動汽車放在水平地面上時,車輪會對地面產生壓力,請在乙圖中畫出車輪對地面的壓力示意圖;
(2)一位600牛頓的駕駛員坐在靜止的電動汽車里。則此時電動汽車對地面的壓強;
(3)若某次行駛時,車內人和物品總質量是200千克,則此時電動汽車在勻速行駛過程中的牽引力。
【答案】(1)
(2)汽車對地面的壓力F=G總=1.6×103kg×10N/kg+600N=16600N;
則汽車對地面的壓強:;
(3)汽車行駛受到的阻力:f=0.1G總'=0.1×(1.6×103kg+200kg)×10N/kg=1800N;
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可知,汽車勻速行駛時受到的牽引力f=f=1800N。
【解析】(1)確定車輪對地面壓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力,然后沿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即可。
(2)首先根據F=G總計算出汽車對地面的壓力,再根據計算出汽車對地面的壓強;
(3)首先根據f=0.1G總'計算出汽車行駛受到的阻力,再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計算出汽車受到的牽引力。
【解答】(1)車輪對地面的壓力作用在接觸位置的地面上,方向豎直向下,大小為:F=G=1.6×103kg×10N/kg=1.6×104N,如下圖所示:
21.如圖所示,質量為48千克的小柯騎著一輛自行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運動600米,所用時間為2分鐘,假設自行車在行快過程中受到的阻力為人和車總重的。(g取10牛/千克)
(1)求自行車行駛的速度。
(2)若自行車的質量為12千克,車胎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40厘米2。則該同學騎車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為多少?
(3)求自行車受到的水平牽引力。
【答案】(1)解:2分鐘=120秒,
(2)解:F=G=mg=(12千克+48千克)×10牛/千克=600牛,
(3)解:
【解析】(1)根據 計算自行車行駛的速度;
(2)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等于車和人的總重力,再根據 計算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
(3)首先根據F阻=計算自行車受到的阻力,然后根據平衡力的知識F牽=F阻計算自行車受到的牽引力。
22.如圖所示,“玉免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留下屬于中國的第一道印記。為了確保探測成功,科學家們在月球車登月前進行了無數次地面測試。以下是某次在水平地面上進行測試時的部分信息,月球車勻速直線行駛90m用時30min,月球車的質量為135kg,車輪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1.5×10-2m2,g取10Nkg。求:
(1)測試時,月球車行駛的速度;
(2)測試時,若月球車受到的地面摩擦力是重力的0.2倍,則在本次測試過程中,該月球車收到的牽引力有多大?
(3)測試時,月球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答案】(1)解:v==0.05m/s
(2)解:G=mg=135kg×10N/kg=1350N
∵月球車水平勻速運動
∴F=f=0.2G=1350N×0.2=270N
(3)解:P==9×104Pa
【解析】(1)根據公式計算月球車行駛的速度;
(2)根據G=mg計算出月球車對地面的壓力,再根據f=0.02G計算月球車受到的摩擦力,最后根據平衡力的知識F=f計算月球車受到的牽引力。
(3)根據F=G計算月球車對地面的壓力,再根據計算月球車對地面的壓強。
23.(2023七下·金華期末)義烏首條城市軌道交通線——金義線已通車運營,其設計速度為120千米/時。該項目采用地鐵B型車,該列車由6節車廂組成,每截車廂空載質量約為33.6噸,求:
(1)若列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則空載列車做勻速直線運行時的牽引力為   N;
(2)義烏秦塘站到八一南街站距離約64千米,乘車時間為50分鐘。求列車在該路段行駛時的平均速度;
(3)若車輪與軌道接觸總面積為0.8m2,計算空載時列車對軌道的壓強。
【答案】(1)7.2×104
(2)列車在該路段行駛時的平均速度為76.8km/h
(3)空載時列車對軌道的壓強為2.52×106Pa
【解析】  壓強:物體所受的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壓強用來比較壓力產生的效果,壓強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強的計算公式是:P=F/S,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符號是Pa。
對于密度均勻的柱形物體,放在水平面上對水平面產生的壓強;P=F/S=G/S=ρgh;壓強的計算公式:P=F/S,液體壓強p=ρgh;速度的物理意義是:速度是描述質點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發生此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科學上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解答】(1)G=mg=33600kg×10N/kg×6=2016000N ; 因為勻速運動,所以F=f=×2016000N=72000N(2)v=s/t=64km/(50/60)h=76.8km/h
(3)P =F/S=G/S=2016000N/0.8m2=2520000Pa;
故答案為:(1)7.2×104(2)列車在該路段行駛時的平均速度為76.8km/h(3)空載時列車對軌道的壓強為2.52×106Pa
24.(2023七下·婺城期末)陜汽是我國著名的重工企業。如圖所示是它生產的某型號載重卡車,其技術參數如表,當它勻速行駛所受的摩擦力是其總重的0.2倍。分析計算(g取10N/kg):
卡車型號 ZJS25GJB2
自重 2×104kg
輪胎個數 12
最大載貨量 4×104kg
滿載行駛時每只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0.05m2
行駛時的最大速度 90km/h
(1)卡車在牽引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說明力能   。
(2)該卡車空載時,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所受的牽引力是   N。
(3)已知一座大橋的路面能受到的最大壓強為9×105Pa,判斷該卡車滿載時能否安全通過這座大橋?(寫出必要的計算過程)
【答案】(1)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4×104
(3)解:該卡車滿載時的總質量:m總=2×104kg+4×104kg=6×104kg
對水平路面的壓力為:F=G總=m總g=6×104kg×10N/kg=6×105N
總受力面積:S=0.05m2×12=0.6m2
對橋面的壓強:
b
可見該卡車滿載時不能安全通過大橋
【解析】(1)根據力與運動的關系解答;
(2)根據f=0.2G計算出卡車新手受到的阻力,再根據F=f計算卡車行駛受到的摩擦力;
(3)首先根據 F=G總=m總g 計算出卡車滿載對路面的壓力,再將一個車輪的接觸面積×個數計算出總受力面積,最后根據計算對橋面的壓強,并與路面的最大壓強比較即可。
【解答】(1)卡車在牽引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課后鞏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3節 壓強
考點一、壓力的作用效果
(一)實驗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設計并進行實驗
①按照圖甲所示將小桌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②在小桌上放上砝碼,按照圖乙所示將小桌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③在小桌上放上砝碼,按照圖丙所示將小桌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2)分析與論證
①比較甲圖和乙圖:海綿的受力面積相同,乙圖中小桌對海綿的壓力大,乙圖中的海綿被壓下得深,即乙圖壓力的作用效果比甲圖的明顯,故可得出: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②比較乙圖和丙圖:海綿受到的壓力相同,乙圖海綿的受力面積小,乙圖中海綿被壓下得深,即乙圖壓力的作用效果比丙圖的明顯,故可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結論: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二)壓強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2)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Pa)。1帕=1牛/米2,帕斯卡是一個很小的單位, 常用的壓強單位有百帕(102Pa)、千帕(103Pa )、兆帕(106Pa )。
(4)對壓強單位的認識: 一張對折的報紙平鋪在桌面上時,對桌面的壓強約為1帕;一塊平放的磚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3帕,坦克履帶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5帕。
【能力拓展】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的關系時,使受力面積保持不變,改變壓力的大小,觀察受壓物體形變的大小;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的關系時,使壓力大小保持不變,改變受力面積的大小,觀察受壓物體形變的大小。這是利用了控制變量法。
典例1: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明和小華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子、海棉、砝碼、木板)設計了如圖甲、乙兩個實驗,通過觀察圖甲、乙后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的結論。此后小華把小桌子挪放到一塊木板上,發現小桌子對木板的壓力效果不夠明顯,如圖丙所示.通過對圖甲、丙的比較又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顯”的結論。請你根據已學過的壓強知識分析:
(1)小明和小華是通過   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小華前后兩次得出的結論不一致的原因是   。
(3)若圖乙中小桌子對海棉的壓強是 p乙,圖丙中小桌子對木板的壓強是 p丙 ,則 p乙  p丙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變式1:在如圖所示的三種情況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壓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B.壓力不一定由重力產生
C.壓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D.壓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
變式2:小敏利用海綿、小方桌和砝碼進行了如圖探究活動。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探究的方法:控制變量法
B.探究的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C.探究過程的分析:通過觀察海綿凹陷面積大小判斷壓力的作用效果
D.探究的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變式3:北京冬奧會比賽用雪是使用造雪機人工制造的。其方法是:先利用高壓空氣將水流打碎成細密的霧狀,噴射至45米的高空,這些水霧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氣,在落地前15秒內凝固成冰晶。冰晶需要經過質量為6噸的壓雪機(履帶與雪實際接觸面積為2.5米2)反復碾壓,才能變得緊實,成為比賽用雪。求:
(1)壓雪機自重都很大,其目的是通過   方法來增大壓強;
(2)造雪機噴出的水霧下落地面的速度不能大于   米/秒:
(3)壓雪機在工作時,對雪面的壓強。
考點二、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由壓強公式可知,壓強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因此改變壓強的途徑是:若壓力大小一定,改變受力面積大小;若受力面積大小一定,改變壓力大小;或者兩者同時改變。
(1)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壓力一定時),或者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壓力一定時),或者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典例1:(2023七下·東陽期末)小東同學用一瓶裝滿純凈水的瓶子和放在桌面上的海綿做實驗,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圖所示,他將瓶子依次正放和倒放于海綿上。
(1)正放時瓶子對海綿的壓強為P1,倒放時瓶子對海綿的壓強為P2。則P1   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要使瓶子正放時對海綿的壓強與倒放時相同,請提出一種簡單的方法   。
變式1:動物的進化會使它們的身體結構和功能更適應環境,下列用壓強知識解釋錯誤的是(  )
A.啄木鳥的喙又尖又長——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有利于攝食
B.狗的犬齒很尖——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有利于撕咬食物
C.鯽魚的身體呈梭形——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有利于水中游行
D.駱駝的趾特別寬大——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有利于沙漠行走
變式2:(2023七下·嘉興期末)生活用品的設計蘊含了很多科學知識。如圖是酒店中供客人使用的牙膏,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牙膏蓋上面的豎紋是通過   來增大摩擦力,有利于旋開組蓋子。
(2)牙膏蓋中間的尖頭是通過   來增大壓強,使用時有利于刺破牙膏封口。
變式3:(湖州中考改編)切年糕時,爸爸說:”豎著切比橫著切要省力。”
(1)豎著切省力的原因是減小了   。
(2)若要使切下的年糕全部放置在桌面上時產生的壓強比原先小,請寫出操作方法:   。
考點三、液體的壓強
(一)科學中,常用壓強計來比較液體內部的壓強。
(二)壓強計的工作原理:當金屬盒的橡皮膜受到壓強時,U形管左右液面就會出現高度差。橡皮膜受到的壓強越大,兩管內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
(三)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的壓強
大量實驗:表明,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都會產生壓強,液體的深度越大,產生的壓強越大。
液體不但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會產生壓強,液體的內部也存在壓強。例如,游泳時,若潛入水中,水的壓強會使你感到胸悶。
(四)研究水內部壓強的特點
(1)猜想:①水的內部可能向各個方向都存在壓強,這些壓強可能相等。
②水的內部壓強大小可能與水的深度有關。
(2)實驗器材:壓強計、盛水的杯子、刻度尺。
(3)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具體步驟:控制深度不變,轉動金屬盒的方向(朝上、朝下、朝側面),探究同一深度不同方向上水的壓強大小是否相等;控制金屬盒的方向不變(同為朝上或朝下),改變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探究水的深度對水的壓強的影響。通過壓強計中U形管左右兩管液面高度差的大小來比較液體壓強的大小。將抽象的東西變成了直觀且形象的東西,使問題簡化,這是運用了轉換法。
結論:水的內部向各個方向都存在壓強,在同一-深度,水對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水的深度對水的內部的壓強有影響,深度越大,水的內部壓強越大。
(五)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大量實驗表明:切液體內部都存在著壓強。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能力拓展】①液體內部壓強產生的原因:由于液體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液體對容器底產生壓強;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所以對阻礙它流動的容器壁產生壓強;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且在液體內部相互擠壓,所以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②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應該注意的是深度與高度不同,深度是指液體與空氣接觸面到計算壓強的那個面之間的豎直距離,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高度是由下往上量的。
典例1:用隔板將容器平均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中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裝置如圖甲所示。小明想利用此裝置比較不同液體的密度。
(1)向裝置右側加水至橡皮膜上方,橡皮膜會向左凸出。從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該現象說明力能   。
(2)向裝置兩側分別加入密度為ρ 、ρ 的兩種液體,液面如圖乙所示(橡皮膜凹凸情況未畫出)。小明根據橡皮膜的凹凸情況得出ρ 一定大于ρ ,請推測他所看到的現象并說明原因。   。
變式1:(2023七下·上虞期末)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容器中盛有相同質量的同種液體,兩個容器底受到液體的壓力分別為F甲、F乙,受到液體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則它們的大小關系為()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變式2:(2023七下·婺城期末)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積和質量都相同的甲、乙兩平底容器,分別裝有深度相同、質量相等的不同液體。請回答:
(1)甲、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分別為F甲、F乙,則F甲   (填“>”、“<”或“=”)F乙。
(2)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則p甲   (填“>”、“<”或“=”)p乙。
變式3:(2023七下·東陽期末)研習小組為探究影響液體內部的壓強的因素,實驗操作如圖所示。
(1)實驗前,小東用手指按壓金屬盒上的橡皮膜,發現u形管兩邊的液面保持如圖甲所示的高度差不變,該操作的目的是   。
(2)觀察實驗乙、丙、丁,發現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相同,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為了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小陽將燒杯中的水換成鹽水重復上述實驗,實驗時壓強計金屬盒的放置要求是   。
(4)小組同學還探究了液體內部壓強和深度的關系,發現液體的深度越大,壓強越大。現發現有A、B兩杯沒有標簽的液體,其中一杯是酒精,一杯是清水。為鑒別它們,小東將同一個壓強計的金屬盒先后浸沒到A、B兩杯液體中,U形管兩側的液柱高度差分別用h甲和h乙表示,使h甲等于h乙。他發現壓強計沒入A液體中的深度更大,則A液體是   。
1.一本科學教科書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對桌面的壓強最接近(  )
A.0.5帕 B.5帕 C.50帕 D.500帕
2.在下圖中,正確表示壓力的是 (  )
A. B. C. D.
3.如圖所示,物體G重為6 N,物體M重為4 N,力F為4 N。在下列各圖中,物體G與水平地面或豎直墻面接觸處的受力面所受到的壓力為4N的是(  )
A. B. C. D.
4.如圖所示,用35牛的水平壓力把一重為15牛的物體壓在豎直墻壁上,若物體與墻壁AB的接觸面積是50厘米2,則墻面AB受到的壓強是(  )
A.10×103帕 B.3×103帕 C.7×103帕 D.4×104帕
5.(2022七下·諸暨期末)如圖所示,材料、粗糙程度和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物體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底面積S甲>S乙.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所受的拉力為F甲、F乙,對桌面的壓強為p甲、p乙,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6.(2023七下·嘉興期末)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個燒杯內裝有密度不同的液體。在兩燒杯中有a、b、c三點,a、b兩點位于距離杯底同一高度處,b、c兩點到液面的距離相等。若燒杯甲、乙內液體對杯底的壓強大小相等,則(  )
A.pa>pb B.pb7.(2023七下·平湖期末)如圖所示,小明用如圖容器來做”探究液體壓強是否跟深度、液體的密度有關”的實驗。則下列現象中可能符合事實的是(  )
A. B.
C. D.
8.(2023七下·富陽期末)下列各選項中所說的兩個量相等的是(  )
A.甲圖中等質量的兩種液體對相同試管底部所產生的壓力
B.乙圖水面高度相同的兩個容器底部(底面積相同)所受水的壓力
C.乙圖中兩容器對水平桌面所產生的壓強
D.等質量的兩種液體距離底部相同距離的A,B兩點的液體壓強
9.(2022七下·杭州期末)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實心正方體物塊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和乙的密度相等,甲的邊長大于乙的邊長。甲對地面壓強為p1,乙對地面壓強為p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p1=p2
B.p1 >p2
C.若將甲放到乙上,乙對地面的壓強有可能變為 p1
D.若將乙放到甲上,甲對地面的壓強將小于p1
10.如圖所示,有一質地均勻的長方體,質量為1千克,底面積為120厘米2,放在水平桌面上時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100厘米2.g取10牛/千克,則此時它對桌面的壓強為   帕;若豎直切除右邊的陰影部分,則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強會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1.(2022七下·婺城期末)如圖是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玻璃水杯,它們的底面積相同,將它們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甲杯中盛有水,水對甲杯底的壓力、壓強分別為F1、p1;現將甲杯中的水全部倒入乙杯中(未溢出),水對乙杯底的壓力、壓強分別為F2、p2。請判斷:F1   F2,p1   p2。(均填“>”、“<”或“=”)。
1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分別采用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方法。用兩只手的食指分別壓在鉛筆兩端。
(1)圖   的方法不合理,該方法未控制   相等。
(2)圖甲中,鉛筆筆尖的面積是0.5 mm2,兩手指均用2 N的力對壓鉛筆兩端,則筆尖在手指處產生的壓強為   Pa。
13.(2023七下·上虞期末)如圖甲所示,有一質量為5千克的長方體箱子豎立在地面,其各邊長分別為:a=0.5米,b=0.6米,h=1米。(g取10牛/千克)
(1)某同學將箱子從圖甲位置向右推倒,箱子側翻后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圖乙所示。箱子側翻倒地后對地面的壓強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該同學在推倒箱子的過程中,發現沿F1方向推倒箱子比沿F2方向推更輕松,如圖丙所示。這一現象說明   。
(3)圖乙中側翻倒地的箱子對地面的壓強為多大?
14.(2022七下·諸暨期末)如圖,在透明密閉正方體塑料盒的上下左右四個面的中心處,挖出四個大小相同的圓孔,在孔的表面分別蒙上相同的橡皮膜a、C、b、d.抓住手柄將塑料盒豎直浸沒到水中后靜止。
(1)通過觀察橡皮膜    (填字母)的形變可知,液體內部存在向上的壓強。
(2)觀察到橡皮膜    (填字母)形變程度相同,可知:同種液體同一深度的液體內部壓強相等。
(3)通過橡皮膜的形變大小來反映液體內部壓強大小,這運用了   法。
15.(2020七下·樂清期末)用隔板將容器平均分成左右兩側,隔板中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裝置如圖甲所示。小明想利用此裝置研究液體壓強。
(1)往裝置兩側加水至橡皮膜上方,結果如圖乙。小明想研究液體壓強與   的關系。
(2)往裝置兩側分別加入密度為ρ1、ρ2的兩種液體,液面如圖丙所示。小明根據虛框位置中橡皮膜的凹凸情況得出ρ1一定大于ρ2,請推測他所看到的現象并說明原因。
16.(2021七下·臨海期末)液體內部的壓強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如圖甲,往玻璃筒中逐漸加水,底部橡皮膜下凸程度增加,由此可得結論:   。
(2)繼續實驗
實驗目的:證明同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與液體質量無關。
實驗器材(圖乙) :上端開口形狀不同玻璃容器3個(虛線A以下完全相同),橡皮膜,刻度尺,水。
實驗步驟與預測結果:   。
17.(2023七下·麗水期末)小科同學利用如圖裝置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該實驗是通過觀察U形管兩側液面的   來判斷橡皮膜所受壓強大小;
(2)若要探究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是否相等,小科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浸入液體的某一深度后,接下來的操作是   ,觀察∪型管兩側液面高度差的變化;
(3)小科用鹽水和水探究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的關系,得到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結果,則圖   中所用液體是鹽水。
18.(2022七下·濱江期末)現有一根兩端開口的直玻璃管,將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狀變化。
(1)向管內緩緩注水,觀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隨著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會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將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裝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動到如圖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會   (選填 “變大”“變小”或“不變”)。
(3)當玻璃管移動到管內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時,橡皮膜的形狀是   (選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試說明理由   。
19.(2023七下·東陽期末)小欣利用如圖甲所示的U形管壓強計和裝有水的大燒杯來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若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內水面存在高度差,要使U形管兩邊的液面處在同一水平線上,以下調節方法正確的是   。
①從U形管內向外倒出適量水;②拆除軟管重新安裝;③向U形管內加適量水
(2)排除故障后,她重新將金屬盒浸沒于水中,完成了圖乙、丙所示的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可知液體內部的壓強與   有關。
(3)小欣繼續進行實驗,她保持圖丙中金屬盒的位置不變,并將一杯濃鹽水倒入燒杯中攪勻后,實驗情形如圖丁所示。比較丙、丁兩次實驗,她得出了結論: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其內部的壓強越大。你認為她的結論是否可靠?請簡要說明理由:    。
(4)實驗中液體壓強的大小是通過比較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來判斷的。如果所用的壓強計U型管中可以選擇裝染色的酒精、水、水銀中的一種液體(ρ水銀>ρ水>ρ酒精),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小欣應該選擇三種液體中的   裝入U形管中。
20.(2022七下·麗水期末)近年來,電動汽車因具有節能、環保的特點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青睞。某款電動汽車質量為1.6×103千克,每個輪胎和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10-2米2,行駛過程中的阻力是汽車總重力的0.2倍,g取10牛千克。求:
(1)四輪電動汽車放在水平地面上時,車輪會對地面產生壓力,請在乙圖中畫出車輪對地面的壓力示意圖;
(2)一位600牛頓的駕駛員坐在靜止的電動汽車里。則此時電動汽車對地面的壓強;
(3)若某次行駛時,車內人和物品總質量是200千克,則此時電動汽車在勻速行駛過程中的牽引力。
21.如圖所示,質量為48千克的小柯騎著一輛自行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運動600米,所用時間為2分鐘,假設自行車在行快過程中受到的阻力為人和車總重的。(g取10牛/千克)
(1)求自行車行駛的速度。
(2)若自行車的質量為12千克,車胎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40厘米2。則該同學騎車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為多少?
(3)求自行車受到的水平牽引力。
22.如圖所示,“玉免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留下屬于中國的第一道印記。為了確保探測成功,科學家們在月球車登月前進行了無數次地面測試。以下是某次在水平地面上進行測試時的部分信息,月球車勻速直線行駛90m用時30min,月球車的質量為135kg,車輪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1.5×10-2m2,g取10Nkg。求:
(1)測試時,月球車行駛的速度;
(2)測試時,若月球車受到的地面摩擦力是重力的0.2倍,則在本次測試過程中,該月球車收到的牽引力有多大?
(3)測試時,月球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23.(2023七下·金華期末)義烏首條城市軌道交通線——金義線已通車運營,其設計速度為120千米/時。該項目采用地鐵B型車,該列車由6節車廂組成,每截車廂空載質量約為33.6噸,求:
(1)若列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則空載列車做勻速直線運行時的牽引力為   N;
(2)義烏秦塘站到八一南街站距離約64千米,乘車時間為50分鐘。求列車在該路段行駛時的平均速度;
(3)若車輪與軌道接觸總面積為0.8m2,計算空載時列車對軌道的壓強。
24.(2023七下·婺城期末)陜汽是我國著名的重工企業。如圖所示是它生產的某型號載重卡車,其技術參數如表,當它勻速行駛所受的摩擦力是其總重的0.2倍。分析計算(g取10N/kg):
卡車型號 ZJS25GJB2
自重 2×104kg
輪胎個數 12
最大載貨量 4×104kg
滿載行駛時每只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0.05m2
行駛時的最大速度 90km/h
(1)卡車在牽引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說明力能   。
(2)該卡車空載時,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所受的牽引力是   N。
(3)已知一座大橋的路面能受到的最大壓強為9×105Pa,判斷該卡車滿載時能否安全通過這座大橋?(寫出必要的計算過程)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課后鞏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尔山市| 福贡县| 南召县| 新疆| 唐河县| 云阳县| 福建省| 上杭县| 昂仁县| 青浦区| 平昌县| 千阳县| 凌海市| 舒城县| 门源| 黑山县| 遵化市| 西乌珠穆沁旗| 通榆县| 巴马| 正蓝旗| 西安市| 工布江达县| 措勤县| 常熟市| 涿州市| 元谋县| 鄂州市| 多伦县| 三亚市| 丹东市| 广水市| 邢台县| 呼和浩特市| 环江| 西安市| 东源县| 鹤峰县| 澄江县| 资源县| 新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