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初中科學八升九暑假預習4 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初中科學八升九暑假預習4 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預習4 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考點一、酸堿反應
考點精要:
1、酸堿反應實驗: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向變紅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或稀硫酸),邊滴邊振蕩、溶液的顏色變淺直至消失,說明溶液由堿性變為中性或酸性,氫氧化鈉和酸發生了反應。
2、酸堿反應的原理:酸和堿之間發生反應能生成鹽和水(酸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如:HCl+NaOH==NaC1+H2O 2NaOH+CuSO4==Cu(OH)2↓+Na2SO4
3、酸與堿之間反應的實質:酸溶液電離出來的H+離子與堿溶液電離出來的OH-離子結合成中性的水。
如:在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中,HCl會電離出H+和Cl-,而NaOH可以電離出Na+和OH-。然后在HCl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這些陰、陽離子重新組合,得出最終產物:H2O、NaCl。
注意:
1.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本身無明顯現象,利用酸堿指示劑---無色酚酞試液可顯示反應是否發生。實驗時逐滴加入稀鹽酸,當兩者剛好完全反應時,紅色剛好退去。
2.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都是酸和堿的反應。如金屬氧化物和酸反應也能生成鹽和水,但不是中和反應.
酸堿反應是初中化學的重要考點之一,而判斷酸堿反應是否發生(或是否完全)是一易錯難點。如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稀鹽酸,實驗前后溶液都為無色溶液,觀察不到明顯的變化。預先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在逐滴加入稀鹽酸,根據溶液顏色的變化可判斷反應是否發生。除此之外還可用pH試紙和探測溫度的方法。
典型案例:下圖為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的pH隨時間變化曲線,有關分析錯誤的(  )
A.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鹽酸中
B.a點對應溶液的溶質為氯化鈉和氯化氫
C.b點表示氫氧化鈉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D.a點到b點的曲線變化證明該反應放熱
變式1:(2023九上·柯城期末)如圖甲某同學將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發生反應,圖乙是該反應的微觀粒子示意圖。下列關于酸和堿反應的說法中,合理的是(  )
A.圖中酸堿反應結束后,溶液pH=0
B.酸堿反應的實質是H++OH﹣=H2O
C.酸和堿的質量需相等才能發生反應
D.酸堿反應的實質是Na++Cl﹣=NaCl
變式2:中和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同學利用圖甲裝置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過程,并用 pH 和溫度傳感器測量反應過程中相關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得到圖乙和圖丙。
(1)儀器 A 中溶液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
(2)圖乙中 d 點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乙中c→d 所示溶液中NaCl 的質量不斷增加
B.圖丙中 e→f 變化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C.取圖乙中d 點所示溶液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純凈物.
變式3:酸和堿是兩類重要的物質,他們之間發生的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圖1表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曲線,請從曲線圖中獲取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1曲線所示,實驗操作是按照圖2中的   (填“①”或“②”)圖所示進行。
(2)若在測定A點pH過程中,錯用濕潤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測量結果將   (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3)下列物質中能與NaOH溶液反應,但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的是 (填字母)
A.HNO3 B.CuSO4 C.CaCl2 D.Fe2O3
考點二、酸堿反應的應用
考點精要:
1.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利用酸堿反應的原理,在酸(堿)性土壤中加人適量的堿(酸),調節土壤的酸堿性。如農業上常施加熟石灰來降低土壤的酸性。
2. 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處理工業廢水,解決環保問題:精制石油時,可用氫氧化鈉來中和過量的酸。
3.在醫藥方面的應用。胃酸過多時,醫療上常用能與酸反應的堿性物質作為藥品降低胃液的pH,使之達到正常范圍,常用的藥劑有Al(OH)3等。
典型案例: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現有①氫氧化鋁②甲烷 ③稀硫酸④碳酸鈣⑤熟石灰⑥生石灰。請用所給物質按照要求作答:
(1)可作補鈣劑的是   。(填化學式)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填化學式)
變式1:酸堿反應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下列應用與酸堿反應原理無關的是(  )
A.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石油產品中殘余硫酸
B.用Al(OH)3中和多余的胃酸
C.手上沾到濃硫酸用抹布擦去、清水沖洗后,涂抹小蘇打溶液
D.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變式2:酸、堿、鹽等是我們學過的重要物質,請根據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稀鹽酸能除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寫出稀鹽酸除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服用含氫氧化鋁[Al(OH)3]的藥物可以治療胃酸過多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變式3:某高速公路發生一起嚴重追尾事故,造成槽罐車內的12噸多濃鹽酸泄漏,泄漏處白霧彌漫,環境監察部門組織大批人員對泄漏的鹽酸進行處理,緊急調運大量堿性的白色粉末來中和土壤的酸性,使影響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請回答下列問題:
(1)濃鹽酸泄漏,形成白霧彌漫,這是因為濃鹽酸具有________ 性;
(2)調運大量堿性的白色粉末進行處理,根據你學過的知識,從可行、經濟、環保等綜合因素考慮,白色粉末最有可能是________;
(3)環保檢測人員對處理過的廢液進行檢測。取少量廢液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結果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則下面推斷合理的是 。
A.溶液一定呈酸性 B.鹽酸一定沒有殘留
C.白色粉末一定沒有殘留 D.白色粉末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1.下列反應中,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A.CaO+2HCl=CaCl2+H2O B.Na2CO3+2HCl=2NaCl+H2O+CO2↑
C.2NaOH+H2SO4=Na2SO4+2 H2O D.AgNO3+HCl=AgCl↓+HNO3
2.化學變化常伴隨著一些現象,下列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才能觀察到化學反應發生的是( )
3.(2021·浙江紹興九年級期末)如圖表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時,燒杯中溶液的pH隨滴入液體體積的變化曲線及相關的實驗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
B.當滴入液體體積為5mL時,所得溶液呈酸性
C.當滴入液體體積為9mL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只有NaCl
D.當滴入液體體積為7mL時,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
4.(2020九上·杭州月考)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利用數字化傳感器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隨滴加液體體積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Cl和NaOH
B.由a點到b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生了中和反應
C.向圖中c點所示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D.該實驗是將鹽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
5.(2023九上·杭州期中)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探究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應,分別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試劑進行實驗。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
選項 所用試劑 現象和結論
A 硫酸銅溶液 出現藍色沉淀,則氫氧化鈉過量
B 石蕊溶液 呈紫色,則恰好完全反應
C 鋅粒 有氣泡產生,則硫酸過量
D 氯化鋇溶液 出現白色沉淀,則硫酸過量
A.A B.B C.C D.D
6.“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請結合如圖所示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寫出圖中C方框內乙粒子的符號:
(3)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上述反應的實質是 (填粒子符號,下同)和 結合成H2O.
7.(2022·浙江衢州·九年級期末)如圖是小科做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實驗時,記錄的溶液pH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1)由圖可知,實驗操作過程是將_______;
A.稀鹽酸逐漸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 B.氫氧化鈉溶液逐漸加到稀鹽酸中
(2)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_______;
(3)當時間為60秒時,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
8.(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如圖所示為將稀硫酸逐滴滴入加有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的實驗操作和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圖中甲表示的微粒是__(填寫符號);
(2)驗證反應后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可行的操作是_______。
A.取樣,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試液 B.取樣,滴加少量CuSO4溶液
C.取樣,加入少量CaCO3粉末 D.取樣,滴加少量Ba(NO3)2溶液
9.某同學想探究酸堿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進行下列實驗:取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稀硫酸30毫升,用溫度計測出其溫度為13℃,然后向其中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再用溫度計測出溫度為22℃。由此,該同學得出氫氧化鈉與稀硫酸發生的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的結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明認為由該實驗得到的結論是不科學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本實驗的目的,請你改進他的實驗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宏同學取反應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酚酞試液,發現酚酞試液不變色,因此他得出溶液呈中性的結論。你認為他的結論是否正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他應補做的實驗是:_____________。
10.興趣小組研究酸堿反應時利用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紫色石蕊指示劑進行實驗,實驗操作和溶液顏色變化如下圖所示。
(1)從微觀角度分析,該反應的實質是   。
(2)根據乙圖顏色的變化,判斷圖甲中B溶液是   。(填寫溶液名稱)
(3)圖乙中M點時,溶液中除紫色石蕊外還存在的溶質有   。
11.(2022九上·舟山月考)科學實踐小組在學習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后,從不同角度開展實驗活動,驗證氫氧化鈉和鹽酸能發生反應。
(1)通過溶液酸堿性的變化進行驗證。
在實驗1中,用滴管緩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觀察到   現象時,證明了鹽酸和 NaOH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
(2)利用中和反應放熱進行驗證。
在實驗2中,將稀鹽酸全部注入試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觀察到氫氧化鈉固體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學由此認為氧氧化鈉和鹽酸發生了反應。但有的同學費同,他認為仍利用此裝置,再補充一個實驗才能達成實驗2日的,實驗時,針筒內需要的試劑及用量為   。
(3)利用酸堿反應有水生成進行驗證。
實驗3是醋酸與燒堿進行的三個實驗,其中硅膠具有吸水性,吸水后由藍色變紅色。若醋酸與燒堿能反應,你能預測的實驗現象是:   。
12.(2023九上·溫州期末)在探究酸和堿的化學性質時,小明在10毫升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然后逐滴滴入濃硫酸,溫度變化如圖所示。
(1)AB段反應過程中溶液顏色變化的現象是    。
(2)小明根據溫度變化的曲線圖,得出酸和堿反應放出熱量,老師建議小明再思考一下,還有引起溫度變化是    。
(3)為了探究硫酸是否過量,小明分別選取氯化鋇溶液、紫色石蕊試液設計實驗方案,進行了如表實驗: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實驗操作 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 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實驗現象 出現白色沉淀 溶液變紅
實驗結論 硫酸過量 硫酸過量
小白與同學討論后,指出小明設計的實驗方案中有一個方案不合理,請指出不合理的方案并說明理由:   。
13.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做氫氧化鈣與鹽酸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忘記滴加指示劑,因而無法判斷酸堿是否恰好完全反應。于是他們對反應后溶質大膽提出猜想,進行了以下探究,請你和他們一起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提出問題】該溶液中的溶質含有哪些成分?
【查閱資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猜想與假設】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質只有   ;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質有CaCl2、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質有CaCl2、Ca(OH)2;
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質有CaCl2、Ca(OH)2、HCl。
(2)該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經過討論,同學們直接得出猜想   是不正確的。為了驗證余下的哪一個猜想是正確的,同學們又做了以下實驗。
(3)【進行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     猜想Ⅲ不正確
②再另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試管中,向里面加入適量CaCO3 有氣泡生成 猜想   不正確猜想   正確
(4)有氣泡生成的化學方程式為   。
(5)【拓展】還可以單獨用下列哪種物質來證明上述猜想是正確的   。
A.CuO
B.AgNO3 C.Cu
D.NaOH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14.(2022九上·舟山月考)將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10g稀鹽酸中,邊加邊攪拌,隨著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變化如圖所示。請回答:
(1)a點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有   。
(2)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NaOH溶液的質量為?
(3)計算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15.(2021九上·蘭溪月考)取NaOH和NaCl的混合物2.1g放入燒杯中,加水溶解配制成20g的溶液,逐滴滴入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溶液的pH與滴入稀鹽酸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
(1)當滴入稀鹽酸的質量為11.2g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
(2)2.1g混合物中NaOH的質量為   g.
(3)求當滴入10g稀鹽酸時,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精確到0.1%).
16.利用中和反應可以測定酸或堿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向20g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不斷滴加40g稀鹽酸。
(1)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pH=7,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填化學式)。a、b、c三溶液,滴入石蕊試液呈紅色的是______溶液。
(2)從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應的實質是______。
(3)求滴加的稀鹽酸中溶質質量分數。(要有計算過程,精確到0.01%,下同)
(4)求c點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
17.(2022九上·寧波期中)科學小組利用圖1裝置研究酸堿中和反應,選用溶質質量分數為3.65%的稀鹽酸與100g氫氧化鉀溶液進行反應,圖2和圖3分別是用pH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精確測量反應過程中相關量的變化情況。
(1)分析圖像可知,實驗前圖1燒杯中所盛溶液乙是   (填“稀鹽酸”或“氫氧化鉀”)。(2)圖2中c點應與圖3中的   (填“b”、“e”或“f”)點對應。
(3)根據相關數據計算氫氧化鉀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舉一反三
舉一反三
課后練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預習4 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考點一、酸堿反應
考點精要:
1、酸堿反應實驗: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向變紅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或稀硫酸),邊滴邊振蕩、溶液的顏色變淺直至消失,說明溶液由堿性變為中性或酸性,氫氧化鈉和酸發生了反應。
2、酸堿反應的原理:酸和堿之間發生反應能生成鹽和水(酸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如:HCl+NaOH==NaC1+H2O 2NaOH+CuSO4==Cu(OH)2↓+Na2SO4
3、酸與堿之間反應的實質:酸溶液電離出來的H+離子與堿溶液電離出來的OH-離子結合成中性的水。
如:在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中,HCl會電離出H+和Cl-,而NaOH可以電離出Na+和OH-。然后在HCl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這些陰、陽離子重新組合,得出最終產物:H2O、NaCl。
注意:
1.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本身無明顯現象,利用酸堿指示劑---無色酚酞試液可顯示反應是否發生。實驗時逐滴加入稀鹽酸,當兩者剛好完全反應時,紅色剛好退去。
2.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都是酸和堿的反應。如金屬氧化物和酸反應也能生成鹽和水,但不是中和反應.
酸堿反應是初中化學的重要考點之一,而判斷酸堿反應是否發生(或是否完全)是一易錯難點。如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稀鹽酸,實驗前后溶液都為無色溶液,觀察不到明顯的變化。預先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在逐滴加入稀鹽酸,根據溶液顏色的變化可判斷反應是否發生。除此之外還可用pH試紙和探測溫度的方法。
典型案例:下圖為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的pH隨時間變化曲線,有關分析錯誤的(  )
A.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鹽酸中
B.a點對應溶液的溶質為氯化鈉和氯化氫
C.b點表示氫氧化鈉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D.a點到b點的曲線變化證明該反應放熱
【答案】D
【解析】根據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情況判斷實驗是將氫氧化鈉加入鹽酸中,再通過反應過程中pH的數值判斷反應進程分析。
【解答】A、由反應前溶液pH小于7可知,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鹽酸中,不符合題意;
B、a點溶液pH小于7,說是鹽酸有剩余,對應溶液的溶質為氯化鈉和氯化氫 ,不符合題意;
C、b點溶液pH等于7,表示氫氧化鈉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不符合題意;
D、a點到b點的曲線變化只能表示出反應時pH的變化,不能證明該反應放熱 ,符合題意;
故選D。
變式1:(2023九上·柯城期末)如圖甲某同學將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發生反應,圖乙是該反應的微觀粒子示意圖。下列關于酸和堿反應的說法中,合理的是(  )
A.圖中酸堿反應結束后,溶液pH=0
B.酸堿反應的實質是H++OH﹣=H2O
C.酸和堿的質量需相等才能發生反應
D.酸堿反應的實質是Na++Cl﹣=NaCl
【答案】B
【解析】根據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溶液呈中性,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分子分析。
【解答】A、 酸堿反應結束后,溶液pH=7 ,不符合題意;
B. 酸堿反應的實質是H++OH﹣=H2O ,符合題意;
C. 酸和堿的質量為任意值都會發生反應 ,不符合題意;
D. 酸堿反應的實質是H++OH﹣=H2O ,不符合題意;
變式2:中和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同學利用圖甲裝置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過程,并用 pH 和溫度傳感器測量反應過程中相關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得到圖乙和圖丙。
(1)儀器 A 中溶液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
(2)圖乙中 d 點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乙中c→d 所示溶液中NaCl 的質量不斷增加
B.圖丙中 e→f 變化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C.取圖乙中d 點所示溶液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純凈物.
【答案】(1)HCl (2)NaCl、HCl (3)B;C
【解析】由反應中溶液pH的變化確定原溶液為氫氧化鈉溶液,滴加溶液為鹽酸及反應過程中溶液pH確定溶質成分分析。
(1)由乙圖可知,該實驗是將鹽酸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則儀器 A 中溶液的溶質是HCl 。
(2)圖乙中 d 點溶液pH小于7,說明鹽酸過量,則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 NaCl、HCl 。
(3)圖乙中c→d時反應結束,所示溶液中NaCl 的質量不再增加,A不正確; 圖丙中 e→f 溫度升高,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B正確; d點溶液溶質成分為氯化鈉和氯化氫,因氯化氫為氣體,則取圖乙中d 點所示溶液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純凈物 ,C正確。
變式3:酸和堿是兩類重要的物質,他們之間發生的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圖1表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曲線,請從曲線圖中獲取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1曲線所示,實驗操作是按照圖2中的   (填“①”或“②”)圖所示進行。
(2)若在測定A點pH過程中,錯用濕潤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測量結果將   (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3)下列物質中能與NaOH溶液反應,但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的是 (填字母)
A.HNO3 B.CuSO4 C.CaCl2 D.Fe2O3
【答案】(1)② (2)偏小 (3)A
【知識點】pH值的測量及方法;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析】(1)根據圖像可知,反應前溶液呈堿性,由此確定是將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分析;(2)根據測溶液pH時玻璃棒用水濕潤會使堿性變弱分析;
(3)根據氫氧化鈉化學性質及與各物質反應現象分析。
【解答】(1)由圖1可知,原始溶液呈堿性,pH大于7,說明是將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即實驗按圖2中② 圖所示進行。
(2)A點溶液呈堿性, 測定A點pH過程中,錯用濕潤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會使堿性變弱,測量結果將偏小;
(3)硝酸與氫氧化鈉反應且無明顯現象,A正確;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溶液顏色由藍色變為無色,B錯誤;氯化鈣、氧化鐵不與氫氧化鈉反應,C、D錯誤。
故答案為:(1) ② ;(2)偏小;(3)A。
考點二、酸堿反應的應用
考點精要:
1.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利用酸堿反應的原理,在酸(堿)性土壤中加人適量的堿(酸),調節土壤的酸堿性。如農業上常施加熟石灰來降低土壤的酸性。
2. 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處理工業廢水,解決環保問題:精制石油時,可用氫氧化鈉來中和過量的酸。
3.在醫藥方面的應用。胃酸過多時,醫療上常用能與酸反應的堿性物質作為藥品降低胃液的pH,使之達到正常范圍,常用的藥劑有Al(OH)3等。
典型案例: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現有①氫氧化鋁②甲烷 ③稀硫酸④碳酸鈣⑤熟石灰⑥生石灰。請用所給物質按照要求作答:
(1)可作補鈣劑的是   。(填化學式)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填化學式)
【答案】(1)CaCO3(2)Ca(OH)2
【解析】根據碳酸鈣可作補鈣劑,氫氧化鈣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分析。
【解答】(1)碳酸鈣中含有鈣元素,可作補鈣劑。
(2)氫氧化鈣呈堿性,可與酸性物質反應,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變式1:酸堿反應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下列應用與酸堿反應原理無關的是(  )
A.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石油產品中殘余硫酸
B.用Al(OH)3中和多余的胃酸
C.手上沾到濃硫酸用抹布擦去、清水沖洗后,涂抹小蘇打溶液
D.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C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析】分析各個選項中的原理,然后判斷是否為酸堿反應即可。
【解答】A.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與酸堿反應有關,故A不合題意;
B.Al(OH)3中和多余的胃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與酸堿反應有關,故B不合題意;
C.濃硫酸為酸,而小蘇打為鹽,與酸堿反應無關,故C符合題意;
D.熟石灰為堿,而酸性土壤呈酸性,二者反應生成鹽和水,與酸堿反應又滾,故D不合題意。故選C。
變式2:酸、堿、鹽等是我們學過的重要物質,請根據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稀鹽酸能除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寫出稀鹽酸除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服用含氫氧化鋁[Al(OH)3]的藥物可以治療胃酸過多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
(2)Al(OH)3+3HCl═AlCl3+3H2O
【解析】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鐵銹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的方程式為: Fe2O3+6HCl═2FeCl3+3H2O ;
(2)氫氧化鋁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反應的方程式為: Al(OH)3+3HCl═AlCl3+3H2O
變式3:某高速公路發生一起嚴重追尾事故,造成槽罐車內的12噸多濃鹽酸泄漏,泄漏處白霧彌漫,環境監察部門組織大批人員對泄漏的鹽酸進行處理,緊急調運大量堿性的白色粉末來中和土壤的酸性,使影響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請回答下列問題:
(1)濃鹽酸泄漏,形成白霧彌漫,這是因為濃鹽酸具有________ 性;
(2)調運大量堿性的白色粉末進行處理,根據你學過的知識,從可行、經濟、環保等綜合因素考慮,白色粉末最有可能是________;
(3)環保檢測人員對處理過的廢液進行檢測。取少量廢液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結果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則下面推斷合理的是 。
A.溶液一定呈酸性 B.鹽酸一定沒有殘留
C.白色粉末一定沒有殘留 D.白色粉末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答案】(1)揮發性 (2)熟石灰 (3)C
【解析】(1)濃鹽酸揮發出HCl氣體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成鹽酸小液滴,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白霧;
(2)酸堿發生中和反應,因此利用堿可以中和土壤的酸性,而最常見,也最經濟的堿就是熟石灰;
(3)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遇堿變紅色。
【解答】(1)濃鹽酸泄漏,形成白霧彌漫,這是因為濃鹽酸具有揮發性;
(2)調運大量堿性的白色粉末進行處理,根據你學過的知識,從可行、經濟、環保等綜合因素考慮,白色粉末最有可能是熟石灰;
(3)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那么溶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呈酸性,故A、B、D錯誤;
如果還有熟石灰剩余,那么溶液肯定成堿性,無色酚酞試液呈紅色,故C正確。
1.下列反應中,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A.CaO+2HCl=CaCl2+H2O B.Na2CO3+2HCl=2NaCl+H2O+CO2↑
C.2NaOH+H2SO4=Na2SO4+2 H2O D.AgNO3+HCl=AgCl↓+HNO3
【答案】C
【解析】中和反應是指酸與堿反應生成鹽與水的反應,因此選C
2.化學變化常伴隨著一些現象,下列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才能觀察到化學反應發生的是( )
【答案】A
【解析】鹽酸和碳酸鈉反應時可觀察到有氣泡產生;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沉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前后都只是無色溶液,無明顯現象,常借助于酸堿指示劑,通過指示劑顏色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生;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可看到塑料瓶因瓶內氣體減少,壓強變小而變癟選C
3.(2021·浙江紹興九年級期末)如圖表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時,燒杯中溶液的pH隨滴入液體體積的變化曲線及相關的實驗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
B.當滴入液體體積為5mL時,所得溶液呈酸性
C.當滴入液體體積為9mL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只有NaCl
D.當滴入液體體積為7mL時,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
【答案】D
【解析】A、由溶液pH變化圖可知溶液的pH隨著不斷滴入溶液逐漸減小,故應是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此選項表述不正確;
B、當滴入液體5mL時,溶液的pH大于7,燒杯內溶液呈堿性,此選項表述不正確;
C、當滴入液體9mL時,溶液pH小于7,溶液呈酸性,此時溶液中的含有的微粒有氫離子、鈉離子、氯離子和水分子,此選項表述不正確;
D、當滴入液體7mL時,溶液的pH為7,說明此時溶液呈中性,即兩者恰好完全反應,此選項表述正確。故選D。
4.(2020九上·杭州月考)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利用數字化傳感器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隨滴加液體體積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Cl和NaOH
B.由a點到b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生了中和反應
C.向圖中c點所示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D.該實驗是將鹽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
【答案】B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析】根據氫氧化鈉溶液pH大于7,鹽酸溶液pH小于7,二者反應生成中性的氯化鈉溶液分析。
【解答】A、 圖中a點溶液pH小于7,所示溶液中溶質為氯化鈉和氯化氫,不符合題意;
B、b點為中性溶液,由a點到b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生了中和反應 ,符合題意;
C、圖中c點所示溶液pH大于7,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變 紅 ,不符合題意;
D、該實驗溶液pH由小于7增大,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有鹽酸中 ,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2023九上·杭州期中)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探究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應,分別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試劑進行實驗。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
選項 所用試劑 現象和結論
A 硫酸銅溶液 出現藍色沉淀,則氫氧化鈉過量
B 石蕊溶液 呈紫色,則恰好完全反應
C 鋅粒 有氣泡產生,則硫酸過量
D 氯化鋇溶液 出現白色沉淀,則硫酸過量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根據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產生氫氧化銅沉淀、氫氧化鈉能使石蕊變藍,稀硫酸能使石蕊變紅,鋅與硫酸反應產生氫氣,硫酸和硫酸鈉都能與氯化鋇反應產生硫酸鋇沉淀分析。
【解答】A、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會產生藍色沉淀氫氧化銅,加入硫酸銅產生藍色沉淀,可證明氫氧化鈉過量,不符合題意;
B.氫氧化鈉能使石蕊變藍,稀硫酸能使石蕊變紅,加入石蕊試液,呈紫色,可證明恰好完全反應,不符合題意;
C.鋅能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加入鋅產生氣泡,可證明硫酸過量,不符合題意;
D.硫酸和硫酸鈉都能與氯化鋇反應產生硫酸鋇沉淀,加氯化鋇溶液出現白色沉淀,不能證明硫酸過量,符合題意;
6.“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請結合如圖所示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寫出圖中C方框內乙粒子的符號:
(3)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上述反應的實質是 (填粒子符號,下同)和 結合成H2O.
【答案】2NaOH+H2SO4=Na2SO4+2H2O SO42- H+ OH-
【解析】(1)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生成硫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H2SO4=Na2SO4+2H2O
(2)由圖可知,C代表Na2SO4,故甲是Na+,乙是SO42-;
(3)中和反應的實質是酸電離的H+和堿電離的OH-相互作用生成水的過程,即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OH-=H2O;
7.(2022·浙江衢州·九年級期末)如圖是小科做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實驗時,記錄的溶液pH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1)由圖可知,實驗操作過程是將_______;
A.稀鹽酸逐漸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 B.氫氧化鈉溶液逐漸加到稀鹽酸中
(2)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_______;
(3)當時間為60秒時,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
【答案】B 復分解反應 NaCl、NaOH
【解析】(1)由圖可知,圖像的起點位置pH<7,溶液顯酸性,則實驗操作過程是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漸加到稀鹽酸中,故選B;
(2)該反應為:NaOH+HCl=NaCl+H2O,是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復分解反應;
(3)當時間為60秒時,溶液的pH>7,溶液顯堿性,即氫氧化鈉溶液過量,則溶液中的溶質為NaCl、NaOH。
8.(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如圖所示為將稀硫酸逐滴滴入加有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的實驗操作和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圖中甲表示的微粒是__(填寫符號);
(2)驗證反應后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可行的操作是_______。
A.取樣,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試液 B.取樣,滴加少量CuSO4溶液
C.取樣,加入少量CaCO3粉末 D.取樣,滴加少量Ba(NO3)2溶液
【答案】Na+ AC
【解析】(1)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其中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個數比為2:1,所以甲表示的是鈉離子,符號為Na+;
(2)利用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可證明反應后硫酸有剩余,故A正確;硫酸銅不能與硫酸反應,無法證明硫酸有剩余,故B錯誤;碳酸鈣與硫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可證明硫酸有剩余,故C正確;硝酸鋇與硫酸鈉和硫酸都能反應產生硫酸鋇沉淀,不能證明硫酸有剩余,故D錯誤;故填AC。
9.某同學想探究酸堿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進行下列實驗:取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稀硫酸30毫升,用溫度計測出其溫度為13℃,然后向其中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再用溫度計測出溫度為22℃。由此,該同學得出氫氧化鈉與稀硫酸發生的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的結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明認為由該實驗得到的結論是不科學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本實驗的目的,請你改進他的實驗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宏同學取反應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酚酞試液,發現酚酞試液不變色,因此他得出溶液呈中性的結論。你認為他的結論是否正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他應補做的實驗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
(2)將氫氧化鈉配成溶液后測溶液的溫度,再將稀硫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測溶液的溫度。
(3)不正確;酚酞試液在酸性溶液中不變色;繼續加入石蕊試液,若溶液顯紫色,說明溶液呈中性。
【解析】(1)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能放熱,使用氫氧化鈉固體與硫酸發生中和反應,溶液溫度升高,不能確定是溶解放熱還是反應放熱。
(2)要想探究反應為放熱反應,需要排除氫氧化鈉溶解放熱的影響,可先將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后測定溫度,然后再將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測定混合液的溫度。
(3)酚酞試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是無色的,故不能確定溶液為中性。要確定溶液呈中性,需排除酸性的情形,可以使用石蕊試液,石蕊試液在酸性溶液中為紅色,在中性溶液中為紫色。
10.興趣小組研究酸堿反應時利用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紫色石蕊指示劑進行實驗,實驗操作和溶液顏色變化如下圖所示。
(1)從微觀角度分析,該反應的實質是   。
(2)根據乙圖顏色的變化,判斷圖甲中B溶液是   。(填寫溶液名稱)
(3)圖乙中M點時,溶液中除紫色石蕊外還存在的溶質有   。
【答案】(1)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 (2)稀硫酸 (3)Na2SO4、H2SO4
【解析】根據氫氧化鈉能使石蕊變藍色,硫酸鈉使石蕊呈紫色,硫酸使石蕊變紅色,結合圖示中顏色的變化判斷分析。
【解答】(1)從微觀角度分析,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
(2)由乙圖中變化可知,最終溶液顏色為藍色,說明圖甲中A溶液為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溶液先變紫色再變紅色,說明B溶液為稀硫酸;
(3)圖乙中M點對應溶液呈紅色,說明硫酸過量,溶液中除紫色石蕊外還存在的溶質有Na2SO4、H2SO4 。11.(2022九上·舟山月考)科學實踐小組在學習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后,從不同角度開展實驗活動,驗證氫氧化鈉和鹽酸能發生反應。
(1)通過溶液酸堿性的變化進行驗證。
在實驗1中,用滴管緩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觀察到   現象時,證明了鹽酸和 NaOH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
(2)利用中和反應放熱進行驗證。
在實驗2中,將稀鹽酸全部注入試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觀察到氫氧化鈉固體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學由此認為氧氧化鈉和鹽酸發生了反應。但有的同學費同,他認為仍利用此裝置,再補充一個實驗才能達成實驗2日的,實驗時,針筒內需要的試劑及用量為   。
(3)利用酸堿反應有水生成進行驗證。
實驗3是醋酸與燒堿進行的三個實驗,其中硅膠具有吸水性,吸水后由藍色變紅色。若醋酸與燒堿能反應,你能預測的實驗現象是:   。
【答案】(1)溶液的紅色褪去
(2)5mL清水
(3)試管丙中硅膠由藍色變成了紅色,而甲和乙沒有變化。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析】根據氫氧化鈉固體溶解和與鹽酸反應都放熱,氫氧化鈉溶液能使酚酞變紅及對比實驗的設計要求分析,要達到實驗目的,需設計對比實驗時,要注意變量的唯一性分析。
【解答】(1) 氫氧化鈉溶液能使酚酞變紅,在實驗1中,用滴管緩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當觀察到溶液的紅色褪去時,可證明二者發生反應;
(2)因氫氧化鈉固體溶解也會放熱,所以要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放熱需補充將稀鹽酸換成等體積水的對比實驗才能達到目的;
(3)醋酸與燒堿反應有水生成,所以當觀察到試管丙中硅膠由藍色變成了紅色,而甲和乙沒有變化時可證明是醋酸與燒堿發生了反應。
故答案為:(1)溶液的紅色褪去;(2)5mL清水 ;(3)試管丙中硅膠由藍色變成了紅色,而甲和乙沒有變化 。
12.(2023九上·溫州期末)在探究酸和堿的化學性質時,小明在10毫升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然后逐滴滴入濃硫酸,溫度變化如圖所示。
(1)AB段反應過程中溶液顏色變化的現象是    。
(2)小明根據溫度變化的曲線圖,得出酸和堿反應放出熱量,老師建議小明再思考一下,還有引起溫度變化是    。
(3)為了探究硫酸是否過量,小明分別選取氯化鋇溶液、紫色石蕊試液設計實驗方案,進行了如表實驗: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實驗操作 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 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實驗現象 出現白色沉淀 溶液變紅
實驗結論 硫酸過量 硫酸過量
小白與同學討論后,指出小明設計的實驗方案中有一個方案不合理,請指出不合理的方案并說明理由:   。
【答案】(1)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2)濃硫酸溶于水也會放熱
(3)方案一;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鈉也能與氯化鋇反應產生白色沉淀
【解析】(1)根據氫氧化鈉溶液能使酚酞變紅,硫酸鈉和硫酸不能使酚酞變色分析;
(2)根據濃硫酸溶解放熱分析;
(3)根據硫酸鈉和硫酸都能與氯化鋇反應產生白色沉淀分析。
【解答】(1) 在10毫升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然后逐滴滴入濃硫酸,AB段溫度上升,即為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過程,溶液顏色變化的現象是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2)濃硫酸溶于水也會放熱,所以根據溫度的變化不足以得出酸和堿反應的結論;
(3)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鈉也能與氯化鋇反應產生白色沉淀,加入氯化鋇產生白色沉淀不能驗證出硫酸是否過量,所以方案一設計不合理;
13.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做氫氧化鈣與鹽酸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忘記滴加指示劑,因而無法判斷酸堿是否恰好完全反應。于是他們對反應后溶質大膽提出猜想,進行了以下探究,請你和他們一起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提出問題】該溶液中的溶質含有哪些成分?
【查閱資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猜想與假設】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質只有   ;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質有CaCl2、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質有CaCl2、Ca(OH)2;
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質有CaCl2、Ca(OH)2、HCl。
(2)該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經過討論,同學們直接得出猜想   是不正確的。為了驗證余下的哪一個猜想是正確的,同學們又做了以下實驗。
(3)【進行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     猜想Ⅲ不正確
②再另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試管中,向里面加入適量CaCO3 有氣泡生成 猜想   不正確猜想   正確
(4)有氣泡生成的化學方程式為   。
(5)【拓展】還可以單獨用下列哪種物質來證明上述猜想是正確的   。
A.CuO
B.AgNO3 C.Cu
D.NaOH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CaCl2
(2)Ca(OH)2+2HCl=CaCl2+2H2O;Ⅳ
(3)溶液不變紅色;Ⅰ;Ⅱ
(4)CaCO3+2HCl=CaCl2+H2O+CO2↑
(5)A;CuO+2HCl=CuCl2+H2O
【解析】根據反應后溶液中成分除生成物外還可能有反應物剩余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及鑒別的方法分析。
【解答】(1)若氫氧化鈣與鹽酸恰好中和,則反應后溶液中只有氯化鈣,但氫氧化鈣和鹽酸也可能有其中一種有剩余;
(2)氫氧化鈣與鹽酸反應的方程式為 Ca(OH)2+2HCl=CaCl2+2H2O;因氫氧化鈣與鹽酸能發生反應不能共存,所以猜想 Ⅳ 是不正確;
(3)猜想三不正確,說明沒有氫氧化鈣,則加入酚酞后,溶液不變紅色; 向反應后溶液中加入適量CaCO3 ,有氣泡生成,說明有鹽酸剩余,則猜想 Ⅱ 正確,猜想Ⅰ不正確;
(4)有氣泡產生是因為碳酸鈣與鹽酸反應,方程式為 CaCO3+2HCl=CaCl2+H2O+CO2↑ ;
(5)A、氧化銅能與酸反應產生藍色溶液,正確;硝酸銀與生成的氯化鈣和鹽酸都能產生白色沉淀,不能驗證,錯誤;銅與鹽酸不反應,不能驗證,錯誤;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但沒明顯現象不能驗證,錯誤;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的方程式為 CuO+2HCl=CuCl2+H2O 。
14.(2022九上·舟山月考)將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10g稀鹽酸中,邊加邊攪拌,隨著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變化如圖所示。請回答:
(1)a點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有   。
(2)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NaOH溶液的質量為?
(3)計算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案】(1)鈉離子和氯離子或Na+、Cl-
(2)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pH=7,消耗NaOH溶液的質量16克;
(3)設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
NaOH +HCl=NaCl+H2O
40 36.5
16g×5% 10gx
40:36.5=(16g×5%):10gx
x=7.3%
【解析】根據氫氧化鈉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pH=7,由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質量(即溶液中溶質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質量關系計算鹽酸的溶質質量,從而計算溶質質量分數分析。
【解答】(1) a點溶液是氫氧化鈉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其中溶質只有氯化鈉,大量存在的離子有鈉離子和氯離子;
15.(2021九上·蘭溪月考)取NaOH和NaCl的混合物2.1g放入燒杯中,加水溶解配制成20g的溶液,逐滴滴入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溶液的pH與滴入稀鹽酸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
(1)當滴入稀鹽酸的質量為11.2g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
(2)2.1g混合物中NaOH的質量為   g.
(3)求當滴入10g稀鹽酸時,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精確到0.1%).
【答案】(1)HCl NaCl
(2)0.8
(3)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2.1g-0.8g)+1.17g=2.47g;
所得溶液的質量:20g+10g=30g
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解析】(1)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中性的氯化鈉和水,所以當滴入稀鹽酸的質量為11.2g時,溶液呈酸性,此時鹽酸過過量,據此分析此時的溶質種類;
(2)寫出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根據稀鹽酸的質量分別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和生成氯化鈉的質量;
(3)用混合物的質量減去氫氧化鈉的質量得到其中氯化鈉的質量,再與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相加得到溶質質量,將20g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相加得到溶液質量,最后計算出溶質質量分數。
【解答】(1)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中性的氯化鈉和水,當滴入稀鹽酸的質量為11.2g時,溶液呈酸性,此時鹽酸過量,所含的溶質為HCl和NaCl 。
(2)根據圖像可知,當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7,此時消耗稀鹽酸的質量為10g。
設反應生成NaCl的質量為x,氫氧化鈉的質量為y。
NaOH+HCl═H2O+NaCl
40 36.5 58.5
y 10g×7.3% x

解得: x=1.17g,y=0.8g。
(3)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2.1g-0.8g)+1.17g=2.47g;
所得溶液的質量:20g+10g=30g
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16.利用中和反應可以測定酸或堿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向20g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不斷滴加40g稀鹽酸。
(1)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pH=7,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填化學式)。a、b、c三溶液,滴入石蕊試液呈紅色的是______溶液。
(2)從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應的實質是______。
(3)求滴加的稀鹽酸中溶質質量分數。(要有計算過程,精確到0.01%,下同)
(4)求c點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
【答案】(1)NaCl、c;
(2)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
(3)設25g稀鹽酸中氯化氫質量為x,生成氯化鈉質量為y,
解得:x=0.73g,y=1.17g
滴加的稀鹽酸中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92%;
(4)c點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100%=1.95%。
【解析】(1)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pH=7,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a、b、c三溶液中,c溶液顯酸性,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
(2)從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
17.(2022九上·寧波期中)科學小組利用圖1裝置研究酸堿中和反應,選用溶質質量分數為3.65%的稀鹽酸與100g氫氧化鉀溶液進行反應,圖2和圖3分別是用pH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精確測量反應過程中相關量的變化情況。
(1)分析圖像可知,實驗前圖1燒杯中所盛溶液乙是   (填“稀鹽酸”或“氫氧化鉀”)。(2)圖2中c點應與圖3中的   (填“b”、“e”或“f”)點對應。
(3)根據相關數據計算氫氧化鉀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氫氧化鉀
(2)b
(3)解:氫氧化鉀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x
HCl+ KOH=KCl+H2O
36.5 56
50g×3.65% x
解得x=2.8g
KOH%= ×100%=2.8%
【解析】(1)根據反應時溶液 pH的變化情況確定是將鹽酸加入氫氧化鉀溶液中分析;
(2)根據c點為氫氧化鉀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分析;
(3)根據反應消耗鹽酸的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氫氧化鉀溶液質量及質量分數分析。
【解答】(1)由圖像可知,實驗前溶液呈堿性,則實驗前圖1燒杯中所盛溶液乙是氫氧化鉀溶液;
(2)圖2中c點溶液pH=7,即氫氧化鉀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應與圖3中的b點;
舉一反三
舉一反三
課后練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原市| 普兰县| 福安市| 陕西省| 道孚县| 饶平县| 水富县| 晋中市| 商河县| 寿光市| 宜春市| 木兰县| 九台市| 军事| 安徽省| 清原| 桓仁| 惠安县| 米易县| 藁城市| 崇礼县| 滕州市| 利川市| 新安县| 得荣县| 紫阳县| 积石山| 阿拉善左旗| 历史| 磐石市| 敖汉旗| 普兰县| 临武县| 正蓝旗| 昔阳县| 日照市| 江津市| 彭阳县| 温泉县| 义乌市| 富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