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9 端午粽一、學習目標1.認識“端、粽”等12個生字和偏旁米字旁,讀準多音字“了”。會寫“節、米”等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3.能說出紅棗粽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及其來歷。二、拓展資源叢書:《端午節習俗》《端午節思屈原》三、課型與課時建議精讀引領課 2課時四、教學過程同學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我國有一個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你知道這是哪個節日嗎?——端午節。今天,就讓我們進入:任務三:讀好停頓,傳統節日話親情第一課時活動一:初讀課文,認讀生字。1.初識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嗎?你們喜歡吃粽子嗎?吃過什么味道的粽子呢?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叫:龍舟節、端陽節、正陽節、天中節、龍節等。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端午節吃粽子,粽子又叫端午粽。(1)學習“端”。組詞識字:端午。立字旁:“立”的最后一筆變為提便是偏旁“”。“立”作偏旁居左時,上橫短,中間的點、撇略小,最后一筆變為提,含有立字旁的字一般與站立和倚靠有關。(2)識記“午”字,辨析:午—牛。(3)識記“粽”和偏旁“米”。學生分享識字方法。用組詞法識字或在生活中識字。分享帶偏旁“”的字。(糧、粒、粉、粱、粟)總結:帶偏旁“米”的字大多與糧食有關。2.初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確。(1)圈畫出生字,標出自然段序號。(2)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3)遇到長的難讀的句子,注意停頓,多讀幾遍。3.朗讀課文,隨文識字。(1)朗讀第1自然段,讀準字音。讀準“煮、盼”,隨文組詞識記“節、總”:節日、節氣、端午節,總是、總理、總結。(2)朗讀第2自然段,讀準字音。讀準“棗、甜”,隨文識記“米、間”。聯系實物圖片識記“米”。組詞識記“間”:中間、之間、房間。(3)朗讀第3自然段,讀準字音。讀準“分、鮮”,隨文識記“吃、分、豆”和多音字“了”。組詞識記“吃、分”。(4)游戲鞏固。通過搶答、開火車等方式檢查鞏固字詞。4.課中操。活動二:精讀課文,品味端午粽。1.精讀課文,找到主人翁。讀課文第1自然段一到端午節,外婆總會煮好一鍋粽子,盼著我們回去。———找到時間、主人翁、食物,讀好停頓,讀出重點。2.精讀課文,品味端午粽的樣子和味道。讀課文第2自然段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外婆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剝開粽葉,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思考:你能找到關于粽子樣子和味道的詞語嗎?——樣子:外面是青青的箬竹葉,里面是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味道:一股清香,又黏又甜。“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三個表示顏色的疊詞。寫出了“我”對粽子的喜歡。(1)“內容分解法”指導朗讀長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這個長句子由外到里介紹了粽子的三個方面。指導朗讀:①讀準“箬竹葉”的字音?!扒嗲嗟捏柚袢~、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要在“的”字后面略微停頓一下。②作者按照由外到里的順序描寫粽子的樣子。在朗讀這句話時可以抓住“里面、中間”這幾個方位詞語,把停頓讀正確,也可以借助標點符號讀好停頓。③讀出作者吃粽子時的高興心情。(2)積累短語: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詞語連讀:要讀好“的”字短語的連讀。學法小結學習了課文第2自然段,能通過找到明顯信息,了解粽子的樣子和味道,懂得了讀長句子要注意停頓,讀好“的”字短語的連讀,能讀出感情。3.運用方法,精讀課文,品味端午粽的花樣。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樣也多。除了紅棗粽,還有紅豆粽和鮮肉粽。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1)指名讀第3自然段,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樣?作者喜歡吃外婆包的粽子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粽子的花樣多,有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非常喜歡。從“美滋滋”這個詞可以看出來。4.運用方法,精讀課文,讀出外婆的愛。(1)在這一段中,你還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外婆?從哪里看出來的?——一個勤勞能干的外婆。包的粽子有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一個熱情、大方的外婆。從“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可以看出來。(2)運用方法讀好長句子,讀出外婆的熱情友好。5.運用方法,精讀課文,讀出粽子的由來。長大了我才知道,人們端午節吃粽子,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思考:端午節人們為什么要吃粽子?端午節我們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6.想象畫面,讀出心情。邊讀邊想象畫面,讀出我們吃粽子開心的心情,讀出外婆對我們的愛,讀出對屈原的紀念之情。借助下面的評價量表,先自己練習后,再同桌互評。評價標準讀正確(不掉字、不填字、不錯字) 讀好句中的停頓 讀出粽子的特點,“的”字短語連續讀 讀出感情 共得星數 課堂小結端午節不僅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也是一個家庭團圓的日子,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粽子還可以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過端午節太快樂了!板書設計第二課時同學們,我們了解了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也知道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傳統節日中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這節課就讓我們在親情的陪伴下寫一寫本課的生字吧!活動一:回顧生字詞。1.拓展閱讀《端午節習俗》。(1)借助拼音,讀準確,讀通順。(2)用圓圈把端午節習俗圈出來學生自讀兒歌《端午節習俗》,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習俗。——賽龍舟、插艾草、吃粽子。2.回顧生字詞節 米 間 分 吃 肉你能正確讀出下面的詞語嗎?端午節 粽子 總是 煮飯 紅豆盼望 大米 中間 十分 鮮肉帶回 海帶 傳說 紀念活動二:指導寫字,規范練寫。1.觀察字形,給生字分類學生仔細觀察生字的結構,進行分類。上下結構:節、分獨體結構:米、肉左右結構:吃半包圍結構:間2.指導書寫,寫好上下結構的字“分、節”。分:上下長短大致相當,“八”稍微寬一些,撇捺要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能超過橫中線?!暗丁狈女斨?,先寫橫折鉤,再寫撇。節:上寬下窄,上短下長?!捌H”的長橫要寫平,橫折鉤要從橫中線起筆,折鉤稍稍左斜。3.指導書寫,寫好獨體字“米、肉”。米:左右對稱,先寫點、撇,再寫“木”,橫、豎分別在橫、豎中線上,撇捺要舒展。肉:先寫豎和橫折鉤,注意要站穩。兩個“人”上下居中疊放,每個“人”的第2筆捺變成點。4.指導書寫,寫好半包圍結構的字“間”。間:門注意筆順,先寫點,再寫豎、橫折鉤,最后寫“日”。點的起筆位置在左上格,橫折鉤從豎中線起筆?!叭铡毙《?,第3筆橫在橫中線上。5.指導書寫,寫好左右結構的字“吃”。吃:口字旁寫小一點兒。第4筆撇穿過豎中線,橫折彎鉤從橫中線下面起筆,彎要圓。6.評一評,改一改。①教師范寫,強調重點筆畫,學生描紅一個,書寫一個。②對照標準,同桌互評。姿勢端正 書寫正確 注意結構和筆順筆畫 書寫整潔☆ ☆ ☆ ☆希望同學們通過不斷練習,人人都變成“小小書法家”。7.課中操活動三:拓展閱讀《端午節思屈原》。1.朗讀《端午節思屈原》,出示自讀要求:(1)借助拼音,朗讀文章,讀準確。(2)運用學到的方法讀好長句子。(3)邊讀邊想象畫面,讀好停頓。了解屈原: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積極主張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反而因此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后,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食物。年復一年,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逢端午節那天,便用竹葉把糯米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投到江里祭祀屈原。2.運用方法,讀好長句子。想一想,人們為什么要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呢?讀長句子要注意停頓和體會心情課堂小結這堂課我們深入了解了傳統節日端午節、粽子和屈原的故事,還學會了書寫6個生字,在親情的陪伴下,每個同學都進步很大,這就是成長。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