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陜西省漢中市初中學業水平模擬考試化學試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全卷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領到試卷和答題卡后,請用0.5毫米黑色黑水簽字筆,分別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同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對應的試卷類型信息點(A或B)。3.請在答題卡上各題的指定區域內作答,否則作答無效。4.考試結束,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S:32 Cu:64第一部分(選擇題 共18分)一、選擇題(共9小題,每小題2分,計1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 下列物質中含有氫分子的是A. 氯化氫 B. 稀硫酸 C. 液氫 D. 蒸餾水【答案】C【解析】【詳解】A、氯化氫是由氯化氫分子構成,氯化氫分子中含有氫原子,不含氫分子,不符合題意;B、稀硫酸是硫酸溶液,含有氫離子、硫酸根離子和水分子,不含氫分子,不符合題意;C、液氫即氫氣的液態形式,是由氫分子構成的,符合題意;D、蒸餾水是純水,由水分子構成,不含氫分子,不符合題意;故選:C2.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做法與此理念相符的是A. 大量使用洗滌劑,提高洗滌效果 B. 經常使用一次性木質餐筷C. 就地焚燒植物秸稈 D. 積極參與植樹造林【答案】D【解析】【詳解】A、大量使用洗滌劑,會導致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進入水體,可能造成水體污染,不利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故A選項不符合題意;B、經常使用一次性木質餐筷,會大量消耗木材資源,不利于森林資源的保護,不符合綠色發展理念,故B選項不符合題意;C、就地焚燒秸稈會產生大量的煙塵和有害氣體,污染空氣,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故C選項不符合題意;D、積極參與植樹造林,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還能起到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作用,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故D選項符合題意。故選D。3. 規范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障。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測溶液的pH B.稀釋濃硫酸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D.檢查裝置氣密性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詳解】A、測定溶液pH時,不能將pH試紙直接浸入待測液中,該選項操作不正確;B、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濃硫酸沿燒杯內壁緩慢倒入水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該選項操作不正確;C、鐵絲燃燒實驗中,為了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使瓶底炸裂,集氣瓶底應留少量的水,該選項操作不正確;D、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若裝置氣密性良好,裝置中的壓強減小,氣體會從長江漏洞中進入,則觀察到導管下面有氣泡冒出,該選項操作正確。故選D。4. 中華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用化學觀點解釋合理的是A. “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說明松葉可以用來釀酒,釀酒過程發生了緩慢氧化B.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聞到香味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C.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大浪淘金說明金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存在D. “釜底抽薪”和“鉆木取火”都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答案】A【解析】【詳解】A、“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說明松葉可以用來釀酒,釀酒過程是物質與氧氣發生的緩慢、不易察覺的氧化反應,即發生了緩慢氧化,故解釋合理;B、“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聞到香味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香味,故解釋不合理;C、“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大浪淘金,說明金在自然界中化學性質穩定,通常以游離態(單質形式)存在,故解釋不合理;D、“釜底抽薪”,含義是抽去鍋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達到滅火的目的;“鉆木取火”,是因為鉆木頭時,木頭克服摩擦力做功,內能增大,溫度升高,當溫度達到木頭的著火點時,木頭就燃燒起來,說明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是燃燒的條件之一,故解釋不合理;故選A。5. 北京大學彭海琳團隊用鉍基材料造出的二維芯片,比國際頂尖的3納米芯片快40%,能耗還直降10%。如圖所示為元素周期表中鉍元素的部分信息以及鉍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x=5 B. 鉍屬于金屬元素C. 可以用3Bi表示3個鉍原子 D. 鉍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3【答案】D【解析】【詳解】A、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有83=2+8+18+32+18+ x,得x=5,故選項說法正確;B、鉍元素名稱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則3Bi可表示為3個鉍原子,故選項說法正確;D、根據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則鉍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09.0,故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D。6. 如圖是部分含碳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下列推斷合理的是A. a可能是金剛石和石墨,不可能是C60B. b能夠燃燒,c能滅火,b、c不能相互轉化C. c能與水反應生成d,d也能分解生成cD. c不能直接轉化成e,但e可以直接生成c【答案】C【解析】【詳解】A、a點表示碳單質,碳元素的價態為0,因此也可能是C60,故A錯誤;B、b為一氧化碳,c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與氧氣反應得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高溫下反應得到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轉化,故B錯誤;C、c為二氧化碳,d是碳酸,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可以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C正確;D、e是碳酸鹽,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得到碳酸鈣和水,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二氧化碳,c能直接轉化成e,e也可以直接生成c,故D錯誤。故選C。7.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中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X可能是氫氧化鈉固體B. B中變渾濁的溶液中有新物質生成C. B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小D. A中試管內試劑X用生石灰,也能達到實驗效果【答案】B【解析】【詳解】A、氫氧化鈉溶解放熱,溶液溫度升高,而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則溶液會變渾濁,則X可能為氫氧化鈉固體,該選項說法正確;B、結合前面分析可知,B中變渾濁是因為氫氧化鈣結晶析出,沒有新物質生成,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由于B中有晶體析出,則對應氫氧化鈣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小,該選項說法正確;D、生石灰為氧化鈣的俗稱,氧化鈣和水反應也放出熱量,則也能達到實驗效果,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8. 鑒別、檢驗、除雜與分離是化學實驗的常用方法。下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棉線和羊毛線 取樣,灼燒,聞氣味B 檢驗CO中是否含有 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現象C 除去NaCl固體中少量的 加水溶解,加熱濃縮,降溫結晶,過濾,洗滌干燥D 從KCl與的混合物中回收 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詳解】A、棉線灼燒有燒紙的味道,羊毛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能鑒別,該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而一氧化碳不能,則能檢驗二氧化碳,該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C、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較小,則可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氯化鈉,而不是降溫結晶,該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則可采用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的方法回收二氧化錳,該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C9. 下列圖像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A. 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和壓強的變化情況B. 高溫煅燒一定量的石灰石C. 向一定量的稀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純堿溶液至過量D. 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鋇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答案】A【解析】【詳解】A、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隨壓強增大而增大,該選項不正確;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固體質量減小,且最終不減為零,該選項正確;C、純堿為碳酸鈉的俗稱,碳酸鈉能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鈉能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且碳酸鈉先和鹽酸反應,則開始時溶液pH<7,隨著鹽酸的消耗,溶液pH慢慢增大至7,恰好反應時,溶液pH=7,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過程中,溶液pH不變,待完全反應后,隨著碳酸鈉的增加,溶液顯堿性,pH>7,該選項正確;氫氧化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反應過程中,溶液中的溶質不斷減小,恰好反應時,溶質質量為零,但隨著稀硫酸的滴加,溶質質量又不斷增大,該選項正確。故選A。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共42分)二、填空及簡答題(共6小題,計24分)10. “露營山谷中,與自然相擁”——節假日帶著帳篷等露營裝備去露營已成為時尚。(1)搭建帳篷用到的下列物品,其中主要由有機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尼龍篷布 B. 鋼制撐桿 C. 羊毛毯子(2)小西一家露營時攜帶的食物有:①菠蘿、②面包、③烤肉、④牛奶、⑤青菜等,其中富含維生素的有___________(填序號)。(3)戶外凈水器過濾裝置中的活性炭可以去除色素和異味,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4)露營結束后,垃圾要進行分類,其中餐后的食物殘渣應投入印有___________(填字母)標識的垃圾箱中。A. B. C. D.【答案】(1)A (2)①⑤(3)吸附 (4)D【解析】【小問1詳解】A、尼龍篷布屬于合成材料;B、鋼制撐桿屬于金屬材料;C、羊毛毯子屬于天然材料,故選:A;【小問2詳解】①菠蘿中富含維生素,②面包中富含糖類,③烤肉中富含蛋白質,④牛奶中富含蛋白質,⑤青菜富含維生素,故填:①⑤;【小問3詳解】戶外凈水器過濾裝置中的活性炭可以去除色素和異味,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小問4詳解】露營結束后,垃圾要進行分類,其中餐后的食物殘渣屬于廚余垃圾,應投入印有廚余垃圾的垃圾箱中,故選:D。11. 科技夢助推中國夢,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化學。(1)載人潛水器應急制氧時可使用氯酸鈉(),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價。(2)全世界最大、鉆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鉆井平臺“藍鯨2號”有助于開采可燃冰(主要成分為天然氣水合物)。除了天然氣外,石油和___________也屬于化石燃料。(3)工業上,可以利用甲烷獲得氫氣,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不變 B. 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C. 參加反應的兩種反應物的質量比為8:9 D. 兩種生成物的分子個數比為1:1【答案】(1)+5 (2)煤 (3)C【解析】【小問1詳解】氯酸鈉中鈉元素的化合價為+1、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解得,故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小問2詳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氣;【小問3詳解】A、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為甲烷與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改變,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為甲烷與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不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為甲烷與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則參加反應的甲烷與水的質量比為,說法正確,符合題意;D、由C選項分析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兩種生成物的分子個數比為或,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選:C。12. 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成果,也為世界留下了一串光耀的足跡。(1)造紙術:造紙術發明于西漢時期,古代造紙工藝的四個步驟中,原理相當于過濾操作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蒸煮 B. 捶搗打漿 C. 蔑席撈漿 D. 晾干(2)指南針:古代指南針用天然磁石打磨而成,打磨磁石制成指南針過程屬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3)黑火藥:黑火藥爆炸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X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4)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步驟是制模挑字、排版、涂墨、上紙印刷。用墨印刷的字畫能夠長久保存而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C (2)物理(3)N2 (4)在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穩定【解析】【小問1詳解】A、蒸煮沒有將固體和液體分離,不屬于過濾,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捶搗打漿沒有將固體和液體分離,不屬于過濾,該選項不符合題意;C、蔑席撈漿可將固液分離,相當于過濾,該選項符合題意;D、晾干沒有將固體和液體分離,不屬于過濾,該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小問2詳解】打磨磁石制成指南針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小問3詳解】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等號左邊C、K、N、O、S的個數分別為3、2、2、6、1,等號右邊除X外,C、H、N、O、S的個數分別為3、2、0、6、1,則X中含有2個氮原子,化學式為N2。【小問4詳解】墨中含有碳單質,在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穩定,則用墨印刷的字畫能夠長久保存而不褪色。13.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金屬,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1)我國“手撕鋼”材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其厚度不足0.02mm,只有A4紙的四分之一,可用于制作“折疊屏手機”屏幕。將鋼板軋成“手撕鋼”,利用了金屬良好的___________性。(2)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實驗,探究鐵生銹的條件。對比試管___________(填字母)中的現象,可知鐵的銹蝕與氧氣有關。生活中防止鐵鍋生銹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寫一個)。(3)現代工業用一氧化碳和赤鐵礦煉鐵,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答案】(1)延展 (2) ①. BC ②. 保持表面潔凈干燥(3)【解析】【小問1詳解】將鋼板軋成“手撕鋼”,利用了金屬的延展性;【小問2詳解】B中鐵釘隔絕氧氣(植物油 ),C中鐵釘接觸氧氣,對比B、C可探究氧氣對生銹的影響;防止鐵鍋生銹,讓其表面隔絕水和氧氣,如保持潔凈干燥。【小問3詳解】赤鐵礦主要成分Fe2O3,CO高溫還原Fe2O3生成Fe和CO2 ,方程式是。14. 將30g固體物質X加入盛有2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測得時燒杯中溶液的質量分別如圖1中A、B、C、D點所示。(1)時,該固體物質X溶解度為___________g。(2)A、B、C、D點對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關系是___________。(3)A、B、C、D點對應溶液中,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4)將A點對應溶液過濾后平均分成兩份,分別進行如圖2所示的操作,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a的值為2B. 與原溶液相比,燒杯①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C. 將燒杯①和燒杯②中物質混合后,②中固體恰好完全溶解【答案】(1)60 (2)C=D>B>A (3)AB (4)B【解析】【小問1詳解】由圖可知,t1℃時溶液質量為32g,說明此時20g水中只溶解32g-20g=12g固體,則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固體的質量為,則t1℃時,該固體物質X的溶解度為60g。【小問2詳解】A、B、C、D點對應溶液中,溶劑質量均為20g,而溶質質量關系:AB>A。【小問3詳解】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B溶液中均有未溶解的固體,則一定為飽和溶液。【小問4詳解】A、A點溶液質量為24g,其中溶質質量為24g-20g=4g,將A點對應溶液過濾后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溶液中的溶質為4g÷2=2g,水的質量為20g÷2=10g,則蒸發10g水,所得固體質量為4g,即a的值為2,該選項分正確;B、燒杯①中水的質量增加10g,而溶質質量分數= ,則溶質質量分數減小,該選項分析不正確;C、由于A為飽和溶液,則將燒杯①和燒杯②中物質混合后,②中固體恰好完全溶解,該選項分析正確。故選B。15. 創新之花在化學課堂絢麗綻放。某學習小組用下圖歸納一些物質間相互反應的關系。每片花瓣表示一種物質,花瓣的顏色表示物質的顏色,且相鄰花瓣代表的兩物質能相互反應。已知六種物質分別是鐵粉、二氧化碳、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硫酸銅溶液中的一種,且A花瓣是黑色的,B花瓣是藍色的,C中的溶質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請回答下列問題:(1)C溶液中溶質的俗名是___________。(2)B與C反應時,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3)寫出E與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熟石灰##消石灰 (2)有藍色沉淀產生(3)【解析】【分析】鐵粉為黑色,則A為鐵粉;鐵能和硫酸銅反應,且硫酸銅溶液顯藍色,則B為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鈣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則C為氫氧化鈣;且鐵能和硫酸反應,硫酸能和氫氧化鈉反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均能和二氧化碳反應,則D為二氧化碳、E為氫氧化鈉、F為稀硫酸。【小問1詳解】C為氫氧化鈣溶液,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消石灰。【小問2詳解】B和C的反應為硫酸銅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氫氧化銅沉淀,則可觀察到有藍色沉淀產生。【小問3詳解】E和F的反應為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三、實驗及探究題(共2小題,計13分)16. 下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氣體制備、收集和進行實驗探究的部分儀器。(1)請寫出儀器a的名稱:___________。(2)若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所選的發生裝置為___________(從A~E中選擇,填字母),用C裝置來收集氧氣,當觀察到___________時,再將導管伸入集氣瓶開始收集氧氣。(3)若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4)某同學選用片狀的雞蛋殼和食醋反應來制取二氧化碳,組裝了如圖F所示的甲、乙兩個氣體發生裝置。比較甲、乙兩個裝置,甲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___。【答案】(1)錐形瓶 (2) ①. A ②. 氣泡連續且均勻冒出(3)(4)能隨時控制反應的開始與停止【解析】【小問1詳解】由圖可知,儀器a為錐形瓶。【小問2詳解】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為加熱固體的反應,發生裝置選A;C為排水法收集裝置,由于剛產生的氣泡中混有空氣,則應當氣泡連續且均勻冒出時,再開始收集氧氣。【小問3詳解】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小問4詳解】甲裝置中,關閉彈簧夾時,產生的氣體使裝置中的壓強增大,將液體壓出,使固體和液體分離,反應停止,則甲裝置能控制反應的開始與停止。17.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金屬蝕刻畫的制作方法、廢液成分等產生了興趣,于是開啟了項目式學習之旅。任務一:制作蝕刻畫【查閱資料】金屬蝕刻畫所用的材料可以是金、銀、銅、鐵等金屬。在金屬蝕刻過程中,使用強酸溶液或某些鹽溶液作腐蝕劑從而在金屬表面留下痕跡。(1)【進行制作】A、B兩位同學各自用一塊鐵板制作金屬字畫,他們分別先用刻刀在涂滿蠟的鐵板上刻下“蛇”字。A同學將鐵板沒入試劑a中(如圖實驗1),一段時間后取出,去掉蠟后出現紅色的“蛇”字。B同學將鐵板沒入稀鹽酸中(如圖實驗2),有氣泡冒出,取出去掉蠟后,“蛇”字凹陷在鐵板內。則實驗1中試劑a可以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稀硫酸 B. 硝酸銀溶液 C. 硫酸銅溶液 D. 硫酸鎂溶液(2)【分析討論】有同學提出保持實驗1中試劑a不變,可將鐵板改為銀板,請分析是否能蝕刻成功并說明原因:___________。任務二:蝕刻廢液的成分【提出問題】實驗2結束后,所得廢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3)【作出猜想】猜想1: 猜想2:___________(4)【進行實驗】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兩套方案進行探究:實驗方案及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方案一:取少量碳酸鈣粉末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廢液 ___________ 猜想2成立方案二:另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硝酸銀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5)【表達交流】方案一實驗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6)【反思評價】經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方案二的結論不嚴謹,理由是___________。【答案】(1)C (2)不能,因為銀的活動性比銅弱,無法和硫酸銅溶液反應 (3)氯化亞鐵和氯化氫 (4)產生大量氣泡(5)CaCO3+2HCl=CaCl2+H2O+CO2↑(6)氯化亞鐵也能與硝酸銀反應產生白色沉淀,無法確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氫【解析】【小問1詳解】A、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會產生氣泡,但不會出現紅色物質,不符合題意;B、鐵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銀為銀白色固體,不是紅色物質,不符合題意;C、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銅是紫紅色固體,符合去掉蠟出現紅色的“蛇”字,符合題意;D、鎂比鐵活潑,則鐵不能與硫酸鎂溶液反應,不符合題意;故選C;【小問2詳解】實驗1中是鐵和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若將鐵板改為銀板,由于銀的活動性比銅弱,無法和硫酸銅溶液反應,所以不能蝕刻成功;【小問3詳解】實驗2中,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實驗2中清洗后的廢液成分一定含有氯化亞鐵,可能含有氯化氫;根據猜想1為氯化亞鐵,則猜想2為氯化亞鐵和氯化氫;【小問4詳解】根據實驗結論猜想2成立,即廢液的成分是氯化亞鐵和氯化氫;取少量大理石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廢液,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可觀察到產生大量氣泡;【小問5詳解】實驗中,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小問6詳解】另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滴加幾滴硝酸銀溶液,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不能說明含有氯化氫,因為氯化亞鐵也能與硝酸銀反應產生白色沉淀,無法確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氫。四、計算與分析題18. 現有一包銅粉和氧化銅粉末的混合物,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取10g該混合物于燒杯中,再將80g稀硫酸分4次加入其中,充分反應后,相關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請分析數據,回答下列問題:次數 1 2 3 4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20 20 20 20燒杯中剩余固體的質量/g 9.2 m 7.6 76(1)表中___________。(2)由表中數據可知:第___________次加入稀硫酸后,反應物恰好完全反應。(3)計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8.4 (2)3(3)解:第1次,參加反應的氧化銅質量是10g-9.2g=0.8g,消耗稀硫酸的質量為20g;設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x;x=4.9%答: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是4.9%。【解析】【小問1詳解】銅和稀硫酸不反應,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由實驗數據可知,第1次加入20g稀硫酸時,參加反應的氧化銅質量是10g-9.2g=0.8g,則20g稀硫酸能和0.8g氧化銅恰好完全反應,則第2次加入20g稀硫酸,表中m=9.2g-0.8g=8.4g;【小問2詳解】每20g稀硫酸能和0.8g氧化銅恰好完全反應,第3次實驗再加入20g稀硫酸,固體減少的質量為8.4g-7.6g=0.8g,第4次剩余固體的質量不再改變,說明第3次加入稀硫酸后,反應物恰好完全反應;【小問3詳解】見答案。2025年陜西省漢中市初中學業水平模擬考試化學試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全卷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領到試卷和答題卡后,請用0.5毫米黑色黑水簽字筆,分別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同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對應的試卷類型信息點(A或B)。3.請在答題卡上各題的指定區域內作答,否則作答無效。4.考試結束,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S:32 Cu:64第一部分(選擇題 共18分)一、選擇題(共9小題,每小題2分,計1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 下列物質中含有氫分子的是A. 氯化氫 B. 稀硫酸 C. 液氫 D. 蒸餾水2.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做法與此理念相符的是A. 大量使用洗滌劑,提高洗滌效果 B. 經常使用一次性木質餐筷C. 就地焚燒植物秸稈 D. 積極參與植樹造林3. 規范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障。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測溶液的pH B.稀釋濃硫酸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D.檢查裝置氣密性A. A B. B C. C D. D4. 中華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用化學觀點解釋合理的是A. “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說明松葉可以用來釀酒,釀酒過程發生了緩慢氧化B.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聞到香味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C.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大浪淘金說明金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存在D. “釜底抽薪”和“鉆木取火”都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5. 北京大學彭海琳團隊用鉍基材料造出的二維芯片,比國際頂尖的3納米芯片快40%,能耗還直降10%。如圖所示為元素周期表中鉍元素的部分信息以及鉍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x=5 B. 鉍屬于金屬元素C. 可以用3Bi表示3個鉍原子 D. 鉍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36. 如圖是部分含碳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下列推斷合理的是A. a可能是金剛石和石墨,不可能是C60B. b能夠燃燒,c能滅火,b、c不能相互轉化C. c能與水反應生成d,d也能分解生成cD. c不能直接轉化成e,但e可以直接生成c7.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中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X可能是氫氧化鈉固體B. B中變渾濁溶液中有新物質生成C. B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小D. A中試管內試劑X用生石灰,也能達到實驗效果8. 鑒別、檢驗、除雜與分離是化學實驗的常用方法。下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棉線和羊毛線 取樣,灼燒,聞氣味B 檢驗CO中否含有 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現象C 除去NaCl固體中少量的 加水溶解,加熱濃縮,降溫結晶,過濾,洗滌干燥D 從KCl與的混合物中回收 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A. A B. B C. C D. D9. 下列圖像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A. 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和壓強的變化情況B. 高溫煅燒一定量的石灰石C. 向一定量的稀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純堿溶液至過量D. 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鋇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共42分)二、填空及簡答題(共6小題,計24分)10. “露營山谷中,與自然相擁”——節假日帶著帳篷等露營裝備去露營已成為時尚。(1)搭建帳篷用到的下列物品,其中主要由有機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尼龍篷布 B. 鋼制撐桿 C. 羊毛毯子(2)小西一家露營時攜帶的食物有:①菠蘿、②面包、③烤肉、④牛奶、⑤青菜等,其中富含維生素的有___________(填序號)。(3)戶外凈水器過濾裝置中的活性炭可以去除色素和異味,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4)露營結束后,垃圾要進行分類,其中餐后的食物殘渣應投入印有___________(填字母)標識的垃圾箱中。A. B. C. D.11. 科技夢助推中國夢,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化學。(1)載人潛水器應急制氧時可使用氯酸鈉(),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價。(2)全世界最大、鉆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鉆井平臺“藍鯨2號”有助于開采可燃冰(主要成分為天然氣水合物)。除了天然氣外,石油和___________也屬于化石燃料。(3)工業上,可以利用甲烷獲得氫氣,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不變 B. 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C. 參加反應的兩種反應物的質量比為8:9 D. 兩種生成物的分子個數比為1:112. 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成果,也為世界留下了一串光耀的足跡。(1)造紙術:造紙術發明于西漢時期,古代造紙工藝的四個步驟中,原理相當于過濾操作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蒸煮 B. 捶搗打漿 C. 蔑席撈漿 D. 晾干(2)指南針:古代指南針用天然磁石打磨而成,打磨磁石制成指南針的過程屬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3)黑火藥:黑火藥爆炸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X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4)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步驟是制模挑字、排版、涂墨、上紙印刷。用墨印刷的字畫能夠長久保存而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13.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金屬,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1)我國“手撕鋼”材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其厚度不足0.02mm,只有A4紙的四分之一,可用于制作“折疊屏手機”屏幕。將鋼板軋成“手撕鋼”,利用了金屬良好的___________性。(2)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實驗,探究鐵生銹的條件。對比試管___________(填字母)中的現象,可知鐵的銹蝕與氧氣有關。生活中防止鐵鍋生銹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寫一個)。(3)現代工業用一氧化碳和赤鐵礦煉鐵,該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14. 將30g固體物質X加入盛有2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測得時燒杯中溶液的質量分別如圖1中A、B、C、D點所示。(1)時,該固體物質X的溶解度為___________g。(2)A、B、C、D點對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關系是___________。(3)A、B、C、D點對應溶液中,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4)將A點對應溶液過濾后平均分成兩份,分別進行如圖2所示的操作,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a的值為2B. 與原溶液相比,燒杯①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C. 將燒杯①和燒杯②中物質混合后,②中固體恰好完全溶解15. 創新之花在化學課堂絢麗綻放。某學習小組用下圖歸納一些物質間相互反應的關系。每片花瓣表示一種物質,花瓣的顏色表示物質的顏色,且相鄰花瓣代表的兩物質能相互反應。已知六種物質分別是鐵粉、二氧化碳、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硫酸銅溶液中的一種,且A花瓣是黑色的,B花瓣是藍色的,C中的溶質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請回答下列問題:(1)C溶液中溶質的俗名是___________。(2)B與C反應時,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3)寫出E與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三、實驗及探究題(共2小題,計13分)16. 下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氣體制備、收集和進行實驗探究的部分儀器。(1)請寫出儀器a的名稱:___________。(2)若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所選的發生裝置為___________(從A~E中選擇,填字母),用C裝置來收集氧氣,當觀察到___________時,再將導管伸入集氣瓶開始收集氧氣。(3)若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4)某同學選用片狀的雞蛋殼和食醋反應來制取二氧化碳,組裝了如圖F所示的甲、乙兩個氣體發生裝置。比較甲、乙兩個裝置,甲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___。17.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金屬蝕刻畫的制作方法、廢液成分等產生了興趣,于是開啟了項目式學習之旅。任務一:制作蝕刻畫【查閱資料】金屬蝕刻畫所用的材料可以是金、銀、銅、鐵等金屬。在金屬蝕刻過程中,使用強酸溶液或某些鹽溶液作腐蝕劑從而在金屬表面留下痕跡。(1)【進行制作】A、B兩位同學各自用一塊鐵板制作金屬字畫,他們分別先用刻刀在涂滿蠟的鐵板上刻下“蛇”字。A同學將鐵板沒入試劑a中(如圖實驗1),一段時間后取出,去掉蠟后出現紅色的“蛇”字。B同學將鐵板沒入稀鹽酸中(如圖實驗2),有氣泡冒出,取出去掉蠟后,“蛇”字凹陷在鐵板內。則實驗1中試劑a可以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稀硫酸 B. 硝酸銀溶液 C. 硫酸銅溶液 D. 硫酸鎂溶液(2)【分析討論】有同學提出保持實驗1中試劑a不變,可將鐵板改為銀板,請分析是否能蝕刻成功并說明原因:___________。任務二:蝕刻廢液的成分【提出問題】實驗2結束后,所得廢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3)【作出猜想】猜想1: 猜想2:___________(4)【進行實驗】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兩套方案進行探究:實驗方案及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方案一:取少量碳酸鈣粉末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廢液 ___________ 猜想2成立方案二:另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硝酸銀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5)【表達交流】方案一實驗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6)【反思評價】經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方案二的結論不嚴謹,理由是___________。四、計算與分析題18. 現有一包銅粉和氧化銅粉末的混合物,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取10g該混合物于燒杯中,再將80g稀硫酸分4次加入其中,充分反應后,相關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請分析數據,回答下列問題:次數 1 2 3 4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20 20 20 20燒杯中剩余固體的質量/g 9.2 m 7.6 7.6(1)表中___________。(2)由表中數據可知:第___________次加入稀硫酸后,反應物恰好完全反應(3)計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陜西省漢中市初中學業水平模擬考試化學試卷.docx 2025年陜西省漢中市初中學業水平模擬考試化學試卷(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