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5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適應性測試地理一、選擇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錫爾河沿岸是哈薩克斯坦重要的棉花基地。咸海原為世界第四大湖,現已大部分干涸,瀕臨消失的危險。下圖為中亞地形圖和年等降水量線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錫爾河沿岸成為哈薩克斯坦重要棉花基地的優勢條件是( )A.水源充足 B.光照充足 C.降水豐富 D.土壤肥沃2.咸海即將消失的人為原因是( )A.冰川融水補給減少 B.全球變暖,蒸發加劇C.農業灌溉用水增加 D.氣候干旱,降水量少鄂倫春族人被稱為“使用馴鹿的人(打獵人)”和“山嶺上的人”,他們沒有固定住所,“撮羅子”是他們的傳統民居。左圖為“東北地區鄂倫春民族分布示意圖”,右圖為“撮羅子”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鄂倫春族人所在的山嶺是( )A.烏鞘嶺 B.秦嶺 C.南嶺 D.大興安嶺4.鄂倫春族人搭建“撮羅子”的材料主要是( )A.石材 B.木材 C.鋼材 D.磚材5.“撮羅子”搭造成錐體狀,主要是防御( )A.沙塵暴 B.干旱 C.積雪 D.洪澇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20分)6.溯文明起源,掀發展新篇。黃河“幾”字彎地區是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河南省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進行了以“大河新篇——還看‘幾’字彎”為主題的探究活動。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變害為利潤澤一方】庫布齊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位于黃河“幾”字彎里的黃河南岸,沙漠生態環境直接關系黃河生態保護,過去當地居民以放牧、墾荒為主,造成沙漠面積不斷擴大。近年來,人們在凌汛期將河水引入庫布齊沙漠腹地,建立沙漠水生態,人們養起了魚蝦蟹和鴨子,“牧民”變“漁民”。在沙漠邊緣,通過退耕還林還草等一系列生態工程,建設了鎖邊林帶,建成沿黃生態廊道,有效阻止了庫布齊沙漠向北擴張,使排入黃河的泥沙量大大減少。(1)結合材料,說一說當地土地荒漠化嚴重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有哪些?(2分)(2)根據材料,說一說為維護黃河“幾”字彎地區生態環境采取的措施有哪些?(2分)【煤炭之都助力產業發展】黃河“幾”字彎地區被譽為中國腹地的“烏金三角”。山西省大同市煤炭資源豐富,在長時期、大規模的煤炭開采中,形成了1687平方千米的采煤況陷區,致使大量土地閑置,農民增收困難。依托國家對新能源發展給予的政策支持,該市瞄準清潔能源日益增長的需求,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在采煤區沉陷區內建設光伏電站基地,基地建設采用“林光互補”模式,即在光伏板間及板下栽植經濟灌木。截至2020年,大同共建成72座村級光伏電站,惠及745個貧困村,6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圖3示意山西省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3)簡述山西大同發展光伏發電的有利條件。(3分)(4)分析大同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采用“林光互補”模式帶來的積極影響。(3分)7.拉布拉多半島為海拔300米—900米的低矮高原,地表長時間被冰雪覆蓋。下圖是拉布拉多半島河流、湖泊及聚落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各題。(1)簡述拉布拉多半島地勢特征并說明判斷理由。(2分)(2)從當地緯度位置和氣候情況推測當地居民傳統服飾特點。(4分)(3)描述拉布拉多半島的聚落分布特征并解釋原因。(4分)2025年5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適應性測試地理評分標準1A 2C 3D 4B 5C6.(1)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墾荒;自然原因:當地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全年降水較少。(2)構建沙漠水生態發展漁業;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建設鎖邊林帶,建設沿黃生態廊道。(3)太陽能資源豐富:清潔能源市場需求大,閑置土地多,國家政策支持等。(4)林下栽種經濟林木,可改善和恢復采煤沉陷區生態環境:經濟林木助力農民增產增收,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為當地人提供就業機會,增加收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太陽能為清潔能源,有利于改善大氣環境。7.(1)地勢特征:中部高,四周低;理由:河流由中部流向四周。(2)拉布拉多半島主要位于中緯度地區,屬于北溫帶。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北部為寒帶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促,氣溫季節變化大。當地居民為適應寒冷漫長的冬季,傳統服飾多為厚實、皮毛制品為主。(評分要點:答出主要位于中緯度地區1分,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1分,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溫暖短促得1分,最后毛皮厚實衣服1分)(3)聚落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勻(1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1分);原因:地形平坦(1分),交通便利(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