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科學期末獨立作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科學期末獨立作業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科學期末獨立作業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2025七下·余杭期末)夏天中午,某同學欲將濕衣服盡快晾干,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盡量擰出水分 B.曬到衣架上攤開
C.曬到陽光下 D.晾在低溫的室內
【答案】D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響蒸發的要素:液體的溫度、表面積和上方空氣流速,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 根據題意可知,盡量擰出水分,可以減小衣服上的含水量,從而加快蒸發,故A不合題意;
曬到衣架上攤開,可以增大蒸發面積,從而加快蒸發,故B不合題意;
曬到陽光下,可以提高水溫,從而加快蒸發,故C不合題意;
晾在低溫的室內,會減小水分的蒸發,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2.(2025七下·余杭期末)橡膠樹內的乳膠是一種有機物。工人通常通過割開橡膠樹的樹干來采集乳膠,乳膠會從割口處持續流出。則割口至少需要深入到莖的(  )
A.木質部 B.韌皮部 C.形成層 D.髓
【答案】B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木質部中有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解答】乳膠是有機物,由韌皮部中的篩選自上而下運輸,可知要讓乳膠從割口處流出,割口應深入到莖的韌皮部。
故答案為:B。
3.(2025七下·余杭期末)鎵是第一個根據化學元素周期律預言并在自然界中證實的元素。如圖為元素周期表中鎵元素的信息,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br/>A.鎵屬于金屬元素 B.鎵的原子序數是31
C.鎵離子的電子數為31 D.鎵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72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周期表;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
【解答】A、鎵是“钅”字旁的,可知鎵屬于金屬元素,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由圖可知,鎵的原子序數為31,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原子中,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可知鎵原子的電子數為31,鎵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轉化為
鎵離子,可知鎵離子的電子數不等于31,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元素符號下方的數字表示的是相對原子質量,可知鎵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72,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4.(2025七下·余杭期末)下列產品的制作過程主要采用了鑄造工藝的是(  )
A.陶瓷花盆 B.塑料花盆
C.鐵鍋 D.玻璃杯
【答案】C
【知識點】金屬制品及其制造技術
【解析】【分析】金屬鑄造是最古老的加工方法之一,是機械制造工業的基礎。
【解答】鑄造技術是將液態金屬注入模具,待金屬凝固,再移除模具得到所需產品的制造技術,可知鐵鍋的制作采用了鑄造工藝。
故答案為:C。
5.(2025七下·余杭期末)銫鉀玻璃具有優越的耐火性能,廣泛應用于防火門窗,其有效成分之一為硅酸銫(CsSiO3)。硅酸銫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4,則其中銫元素的化合價為(  )
A.+1 B.+2 C.+3 D.+4
【答案】B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
【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為零進行計算。
【解答】銫元素的化合價為,解得x=+2。
故答案為:B。
6.(2025七下·余杭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科學的重要工具。如圖所示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①一⑤代表五種不同短周期元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和②同周期 B.①和④同族
C.③和⑤元素化學性質相似 D.④和⑤原子核外電子數相同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同一主族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由于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化學性質,可知同族元素化學性質相似。
【解答】A、由圖可知,①和②在同一橫行,可知①和②屬于同周期,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①和④在同一列,可知①和④屬于同族,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③和⑤同族,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可知③和⑤元素化學性質相似,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由圖可知,④和⑤屬于同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序數等于電子數,可知④和⑤
原子核外電子數不同,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7.(2025七下·余杭期末)鱔魚(如圖)在繁殖時,雄魚噴出的部分精子通過口腔進入雌魚體內,與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后排出雌魚體外,在水中發育成鱔魚。這種胚胎發育方式及受精方式分別屬于( ?。?br/>A.卵生體外受精 B.卵生體內受精
C.胎生體外受精 D.胎生體內受精
【答案】B
【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
【解析】【分析】 五大類脊椎動物,由高等到低等分別是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和魚類;哺乳類體溫恒定,胎生哺乳,全身被毛,用肺呼吸;鳥類全身被羽毛,體溫恒定,卵生,用肺呼吸;爬行類,體溫不恒定,卵生,用肺呼吸;兩棲類,皮膚裸露,體溫不恒定,卵生,幼年用鰓呼吸,成年用肺呼吸,皮膚輔助;魚類卵生,體溫不恒定,終年生活在水中;
【解答】 鱔魚(如圖)在繁殖時,雄魚噴出的部分精子通過口腔進入雌魚體內,與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后排出雌魚體外,在水中發育成鱔魚。這種胚胎發育方式及受精方式分別屬于卵生,體內受精;
故答案為:B
8.(2025七下·余杭期末)桂花中含有甜菜堿(C5H11NO2) ,下列關于甜菜堿的說法正確的是 ( ?。?br/>A.甜菜堿由四種原子構成
B.氮、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
C.甜菜堿由四種元素組成
D.每個甜菜堿分子中都含有1個氧分子
【答案】C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不能直接說其由原子構成。
【解答】AC、由化學式可知,甜菜堿 C5H11NO2 由分子構成,甜菜堿中含有四種元素,故A錯誤,C正確;
B、氮、氧元素質量比為,故B錯誤;
D、分子由原子構成,分子中不含分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9.(2025七下·余杭期末)如圖是生物的不同結構層次,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①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④
B.②由營養組織、上皮組織、輸導組織和分生組織等組成
C.③是器官,由多種組織構成
D.圖中所表示的結構層次由大到小排列是①②④③
【答案】A
【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組織;器官和系統;結構與層次
【解析】【分析】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植物的五大組織:分別是分生組織、營養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和分生組織五大組織;細胞是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器官是由多種組織構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解答】A.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所以①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④,A正確;
B.②是果實, ②由營養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和分生組織等組成 ,B錯誤;
C. ③是組織,由許多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組成的細胞群,C錯誤;
D.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④細胞→③組織→②器官→①植物體,D錯誤;
故答案為:A.
10.(2025七下·余杭期末)西瓜清甜多汁、口感爽脆、解暑生津,深受大家喜愛,其生長發育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①到②的虛線表示自花傳粉過程
B.③是由②中的胚珠發育而來
C.⑤是由④中的胚乳發育而來
D.⑥中的芽是未發育的莖葉或花
【答案】D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芽的發育;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傳粉是雄蕊花藥中的花粉散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一朵花中完成傳粉與受精后,只有子房繼續發育,子房的發育情況為:
(2)種子的結構由種皮和胚組成。胚是由胚根,胚軸,胚芽和子葉構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體;種子萌發時,首先是胚根發育成根,然后是胚軸發育層連接根和莖的部位,最后是胚芽發育成莖和葉,子葉起到提供營養物質的作用;
【解答】A.西瓜是單性花,只能進行異花傳粉。圖片中①到②的虛線表示兩朵花之間的傳粉,屬于異花傳粉,A錯誤。
B.③果實是由②雌花中的子房發育而來的,B錯誤。
C.⑤幼苗是由④種子中的胚發育而來的,因為胚是種子的主要部分,是新生植物的幼體,C錯誤。
D.芽是未發育的莖葉或花,根據芽的著生位置不同可分為頂芽和側芽,D正確。
故選D。
11.(2025七下·余杭期末)小明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基本結構,繪制得到結構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觀察種子內部結構必須使用顯微鏡
B.使用碘液可檢驗⑥中是否含有淀粉
C.大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③
D.結構①②③完整的種子就一定能萌發
【答案】B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①是胚軸、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葉,⑤是種皮,⑥是胚乳。
【解答】A、觀察種子內部結構不需要使用顯微鏡,故A錯誤;
B、玉米是單子葉植物,種子中的營養物質來自于胚乳,可知使用碘液可檢驗⑥(胚乳)中是否含有
淀粉,故B正確;
C、大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即②,故C錯誤;
D、結構①②③④構成了胚,胚完整的種子在外界條件合適時可以萌發,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2.(2025七下·余杭期末)下列地形地貌與風蝕作用有關的是( ?。?br/>A.沙漠中的蘑菇 B.火山湖
C.冰斗山 D.沖積平原
【答案】A
【知識點】地形變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地形地貌受內力和外力的共同影響,內力導致地殼變動、發生地震和火山噴發等;外力主要有流水、風力等。
【解答】A、沙漠里的蘑菇是由于風蝕導致的,故A正確;
B、火山湖是由地球內力導致的,故B錯誤;
C、冰斗山是由冰川侵蝕導致的,故C錯誤;
D、沖積平原是由流水侵蝕導致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3.(2025七下·余杭期末)華夏造物歷史悠久,《天工開物》中記載的 過程或技術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燒制陶罐 B.雕刻石像
C.水車灌溉 D.織衣布
【答案】A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解析】【分析】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是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產生而物理變化沒有。
【解答】A、燒制過程中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故A正確;
B、雕刻石像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
C、水車灌溉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
D、織衣布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4.(2025七下·余杭期末)我國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了月壤,月壤是月球上的巖石在太陽風、晝夜溫差等物理因素的作用下不斷碎裂形成的。但由于月壤的形成沒有空氣、流水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月壤中不包含有機物和水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月球表面沒有風,所以月壤的形成不是風化作用的結果
B.月壤的形成沒有生物的作用,所以月壤中缺乏有機物的積累
C.未經過改造的月壤,不適宜植物的生長
D.用圖示實驗可以探究月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無機鹽
【答案】A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
【解析】【分析】 風化過程十分復雜,通常是幾種作用同時發生,造成巖石的崩解或分解。為方便起見,可把風化作用分為物理(或機械)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
【解答】A. 風化是指巖石、土壤和其他地質物質受大氣、水文和生物等因素影響而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的過程。 月球上沒有空氣,月球表面沒有風,月壤的形成是風化作用的結果 ,A錯誤;
B. 月壤的形成沒有生物的作用,所以月壤中缺乏有機物的積累,B正確;
C. 未經過改造的月壤,不適宜植物的生長 ,C正確;
D. 用圖示實驗可以探究月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無機鹽 ,D正確;
故答案為:A
15.(2025七下·余杭期末) 規格相同的瓶子裝了不同的液體,放在已調平的天平上,靜止后如圖所示,則( ?。?br/>A.甲瓶液體質量較大 B.乙瓶液體質量較大
C.甲瓶液體密度較大 D.乙瓶液體密度較大
【答案】D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密度公式的應用;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判斷液體密度大小。
【解答】AB、由圖可知,天平平衡,說明兩側液體的質量相同,故AB錯誤;
CD、甲中液體的體積更大,由可知,甲液體的密度更小,故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第空2分,共30分)
16.(2025七下·余杭期末)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請根據圖1和圖2回答問題。
(1)圖1是電解水的實驗,試管2中產生的氣體是   。
(2)請在圖2方框中用“○” “●”表示反應后的生成物:   。
【答案】(1)氧氣
(2)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1)水電解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
(2)氫氣由氫分子構成,一個氫分子含有兩個氫原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
【解答】(1)由圖可知,試管2與電源正極相連,可知收集到的氣體是氧氣。
(2)水電解后產生氫氣和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可組織生成物為:
。
17.(2025七下·余杭期末) 我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王亞平在“天宮一號”授課時,將一個金屬圈插入飲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個水膜,往水膜表面粘上一片畫有中國結圖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圖甲所示,這表明分子之間存在   。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內注入少量紅色液體,水球變成一個“紅寶石”,如圖乙所示,這表明分子在   。
【答案】引力;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擴散的越快。
【解答】水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往水膜表面粘上一片畫有中國結圖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
分子不斷的做無規則運動,稱為擴散,由于擴散現象,最終整個水球中的液體均被染紅。
18.(2025七下·余杭期末)楊梅(圖甲)的果肉汁多味甜,美中不足的是采摘下來的楊梅浸入鹽水中一段時間后常??捎^察到果蠅幼蟲從果肉中鉆出來。
(1)果蠅的生長時期與家蠶類似,比蝗蟲多了   期。
(2)楊梅可以用來制作楊梅酒,楊梅酒是通過酵母菌(圖乙)發酵制成的。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   。
(3)為改良樹種、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果農常用圖丙方式進行繁殖,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   。
【答案】(1)蛹
(2)具有細胞核
(3)保留親本的優良特性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動物的生長時期;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異較大,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和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管沒有發育成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
(2)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酵母菌的細胞呈橢圓形,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3)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無性生殖的優點:后代保持親本優良性狀,繁殖速度快等。
【解答】(1)果蠅和家蠶的發育過程是完全變態,蝗蟲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因此果蠅的生長時期比蝗蟲多了蛹期。
(2) 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成形的細胞核。
(3)丙是嫁接,嫁接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優點是:后代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1)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異較大,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蜜蜂、菜粉蝶、蠅、蚊、螞蟻、家蠶等昆蟲的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和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管沒有發育成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蟋蟀、螻蛄、螳螂、蜻蜓、蟬、蝗蟲等昆蟲的發育。
果蠅和家蠶的發育過程是完全變態,蝗蟲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因此,果蠅的生長時期比蝗蟲多了蛹期。
(2)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酵母菌的細胞呈橢圓形,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 因此,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成形的細胞核。
(3)丙是嫁接,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無性生殖的后代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19.(2025七下·余杭期末)試管嬰兒是一項重要的生殖輔助技術。
(1)采卵針從如圖①   采集卵細胞。 (填器官名稱)
(2)該技術在體外完成受精,屬于   (填“有性”或“無性”)生殖。
【答案】(1)卵巢
(2)有性
【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1)①卵巢,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②輸卵管,為受精提供場所;③子宮,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
(2)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區別是有性生殖需要兩性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而無性生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
【解答】(1)卵細胞由卵巢產生,可知采卵針應從①卵巢中采集卵細胞。
(2)由“在體外受精”可知,要形成受精卵,可知屬于有性生殖。
20.(2025七下·余杭期末)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在探究物態變化時做的兩個實驗。
(1)圖甲是小明在杯中放入適量溫水,然后放入一小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觀察到水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上有大量白霧。其中白霧是由   形成的。
(2)將碘錘放入熱水中,觀察到固態碘逐漸消失,變為紫色的碘蒸氣并充滿試管。小明猜想:固態碘是先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因為速度太快,液態碘出現的時間太短,因而沒有觀察到。已知碘的熔點是 113.5℃。請你分析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確 并說明原因:    。
【答案】(1)水蒸氣液化
(2)不正確,由數據知,水的沸點是 100℃,而碘的熔點是 113.5℃,所以碘在 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沸騰及沸騰條件;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1)汽化:由液態轉化為氣態;液化:由氣態轉化為液態。
(2)根據晶體熔化時溫度要達到熔點且能繼續吸熱,和水在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進行判斷。
【解答】(1)白霧是由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2)碘是晶體,溫度達到熔點才會熔化,水在沸騰時溫度為100℃且保持不變,水的溫度低于碘的熔點,可知在該條件下,碘不會熔化,所以小明的猜想是錯誤的。
21.(2025七下·余杭期末)小明周末打算和父母一起去爬山,他做了攻略,并找出了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1) A、B兩點的相對高度為   米。
(2)分別從C點和D點出發,沿實線和虛線登上山頂B,坡度較陡的路線是   (填“BC”或“BD” ) 。
【答案】(1)50
(2)BC
【知識點】等高線地形模型
【解析】【分析】(1)兩條等高線之間表示的高度差相同,據此判斷兩地的高度差。
(2)等高線越密,說明坡度越陡。
【解答】(1)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為50m,由圖可知A地的高度為350m,B地的高度為400m,可知高度差為400m-350m=50m。
(2)由圖可知,BC間的等高線較密,BD間的等高線較疏,說明BC之間的坡度更陡。
22.(2025七下·余杭期末)酒精在常溫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往氣球中滴入少許酒精,將氣球擠癟,如圖甲,把氣球充氣口扎緊后,將氣球放入熱水中,觀察到氣球自動鼓起來,如圖乙。
(1)寫出酒精的一種物理性質:   。
(2)若扎緊的癟氣球中酒精的質量為a克。當氣球自動鼓起來時,請在圖丙中畫出氣球內酒精的質量隨體積變化的關系圖。
【答案】(1)易揮發、透明無色液體
(2)
【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
【解析】【分析】(1)物體的狀態、顏色、氣味、密度、凝固點、沸點等都屬于物體的物理性質。
(2)物體的質量指的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與物體的狀態、體積形狀等無關。
【解答】(1)物理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體現的性質,例如酒精易揮發、是透明的無色液體等都屬于酒精的物理性質。
(2)氣球是密閉的,氣球內酒精的含量不會發生改變,可知酒精的質量不變,如圖所示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28分)
23.(2025七下·余杭期末) 種子的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為了探究花生種子萌發時土壤的最佳含水量,小明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并得到如圖2所示的數據。
(1)每個培養皿中放10粒種子而非1粒種子,其好處是   。
(2)恒溫培養時,需蓋上培養皿的蓋子,該操作的目的是   。
(3)本實驗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
(4)進一步研究發現,當土壤的含水量為60%時,由于土壤中水分過多會使種子浸沒在泥水中,導致萌發率為0。此時種子無法萌發的原因是   。
【答案】(1)避免偶然因素,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
(2)防止水分蒸發,使土壤含水量發生改變
(3)在溫度為 25℃時,花生種子萌發的最佳土壤含水量為 40%
(4)缺少充足的氧氣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每組實驗中防止多粒種子,相當于進行重復實驗,目的是排除偶然性,得出普遍規律。
(2)由實驗探究目的出發進行分析,可知蓋上蓋子是為了防止水分蒸發對實驗造成干擾。
(3)根據圖2中的數據可知,40%是最適宜含水量。
(4)種子萌發的條件: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
【解答】(1)每個培養皿中放10粒種子而非1粒種子,可以避免種子自身存在缺陷等對實驗造成的干擾,從而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規律。
(2)實驗探究的是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為了防止水分蒸發對實驗造成干擾,應將培養皿的蓋子蓋上。
(3)由圖2可知,土壤含水量為40%時,種子的萌發率最高,故可得:在溫度為 25℃時,花生種子萌發的最佳土壤含水量為40%。
(4)種子的萌發除了需要水分,還需要空氣,土壤的含水量過高,可能會導致缺乏空氣,導致種子不能萌發。
24.(2025七下·余杭期末)為探究原子結構, 1911 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個α粒子內含 2 個質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以下現象,如圖甲。
現象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運動方向;
現象2:少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現象3: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
(1) 請分析現象 3的原因:    。
(2)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并繪制成圖像(如圖乙)。 其中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數據是   點(用字母表示)。
(3)盧瑟福構建了核式原子結構模型,若以 ○、●和 分別代表電子、質子與中子,則下列各示意圖所描述的微粒不屬于同一類原子的是   。
【答案】(1)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
(2)A
(3)D
【知識點】同位素;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2)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運動方向,說明原子內部大部分空間是空的;少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核帶正電。
(3)同一類原子,即屬于同種元素,可知原子的質子數相同。
【解答】(1)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是因為原子中的原子核體積小,但質量很大,α粒子撞擊到原子核而被彈回。
(2)原子內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所以α粒子在經過時幾乎沒有遇到阻礙,大部分仍以原來的方向繼續向前運動,沒有偏轉,可知A點的數據可以說明。
(3)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由圖可知,ABC原子中都含有一個質子,D原子中含有兩個質子,可知D與ABC不屬于同一類原子。
25.(2025七下·余杭期末) 小明想測量校園農田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進行了相關的分析與操作,回答相關的問題。
(1)取樣:體積相同的土塊與鐵塊。
小明有以下兩種想法:
①從較大土塊中切下一塊棱長為4cm的正方體土塊,再找一塊規格與之完全相同的鐵塊。
②找一塊現成的棱長約4cm的正方體鐵塊,量出棱長。再從較大的土塊中切取與鐵塊相同的土塊。
以上兩種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填“①”或“②”) 。
(2)操作:測量土塊中空氣體積。
將土塊和鐵塊分別放入2只相同的燒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先沿燒杯壁緩慢地向燒杯內注水,如圖所示,快要浸沒土塊或鐵塊時,   ,直到水把土塊和鐵塊剛好浸沒。記錄用水的體積分別為V1、V2。
(3)分析: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
若土塊體積為 V,則土壤中空氣體積分數的表達式為   。
(4)拓展:保護土壤任重道遠,下列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可多選)____。
A.實行稻草還田 B.避免過度耕作
C.優先使用有機肥料 D.用生活污水灌溉
【答案】(1)②
(2)換用滴管從量筒中取水后向燒杯中滴水
(3)
(4)A;B;C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1)根據土壤體積尋找等體積的鐵塊比較困難,應根據鐵塊體積截取等體積的土塊。
(2)當快要浸沒時,應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
(3)土塊和鐵塊所用水的體積差即為土塊中空氣的體積。
(4)保護土壤,包括減少對土壤的污染以及改善土壤結構等。
【解答】(1)土塊的棱長便于調整,鐵塊的棱長不方便調整,所以應根據鐵塊的棱長大小確定土塊的大小,所以更合理的是②。
(2)當水快要浸沒土塊時,應改用膠頭滴管從量筒中取水后向燒杯中滴水,直至剛好浸沒鐵塊和土塊。
(3)土塊由于有空氣,需要的水的體積更大,可知土塊空氣的體積等于,則土壤中空氣體積分數的表達式為:。
(4)A、稻草還田有利于增大土壤中的腐殖質,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故A正確;
B、避免過度耕種有利于減少對土壤的破壞,故B正確;
C、優先使用有機肥料,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減少對土壤的不利影響,故C正確;
D、生活污水可能會導致土壤污染,故D錯誤。
故答案為:ABC。
26.(2025七下·余杭期末) 實驗室里,同學們為了“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在大燒杯中盛水,將溫度計浸沒在水中,如圖甲,并將燒杯置于石棉網上慢慢加熱,每隔1分鐘記錄溫度計的讀數。
(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溫度計和燒杯,應先調整   (填“溫度計”或“燒杯”)的位置。
(2)同學們觀察到燒杯中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的情況如圖乙所示,圖中   (填“A”或“B”)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
(3)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是   。
(4)第一小組的同學描繪的曲線是丙圖中的a,旁邊第二小組的同學用初溫相同的水做這個實驗,描繪的圖像為丙圖中的b。兩組同學的圖像存在差異,請說出一條可能的原因:    。
【答案】(1)燒杯
(2)A
(3)溫度保持不變
(4)水的質量不同、酒精燈火焰大小不同(合理即可)
【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溫度計在使用時不能接觸容器底部和器壁,所以需根據燒杯位置確定溫度計的位置。
(2)B中氣泡自下而上逐漸變小,是沸騰前的情景,此時水面的水溫度較低,熱脹冷縮,所以上面的氣泡體積更小。
(3)水在沸騰時雖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4)由圖可知,水的初溫和末溫相同,b加熱時間更長,可能是b中水的質量更大,或者加熱b的酒精燈火焰較小。
【解答】(1)組裝裝置時,應自下而上進行組裝,可知應先調整燒杯的高度。
(2)水沸騰時,氣泡自下而上逐漸變大,可知A表示的是水正在沸騰時的情景。
(3)由圖丙可知,水在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
(4)由圖丙可知,b加熱至沸騰所需時間更長,可能是因為b中水的質量更大,或者加熱b的酒精燈火焰較小。
27.(2025七下·余杭期末)媽媽制作了一杯奶茶,小明想知道奶茶的密度,他將奶茶帶到實驗室進行了測量。
(1)調節天平時,指針出現如圖甲所示的情況。要使天平平衡,接下來的操作是   。
(2)當天平平衡后,小明開始測量,測量步驟如圖乙所示,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字母)。
A. 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奶茶的總質量
B. 將待測奶茶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奶茶的總質量
C. 將燒杯中的奶茶部分倒入量筒,測量這部分奶茶的體積
(3)由圖乙數據可知奶茶的密度為   千克/米3。
【答案】(1)向左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中央紅線(或指針在中央紅線等幅擺動)
(2)BCA
(3)1.05×103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密度公式的應用;液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調平天平時,指針向哪邊偏,平衡螺母就向反方向移。
(2)由于將液體倒出時會殘留在容器內,所以選擇將部分液體倒入量筒內,用兩次質量差表示量筒內液體的質量。
(3)根據(2)可知,量筒內液體的質量等于兩次測量值之差,再由密度公式計算密度。
【解答】(1)由圖可知,指針指向分度盤右側,說明右側偏重,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直至指針指示分度盤中央。
(2)應先測量燒杯和奶茶的總質量(B),再將部分奶茶倒入到量筒內(C),最后稱量燒杯和剩余奶茶的總質量(A),故順序為:BCA。
(3)由圖乙中的C可知,量筒內奶茶的體積為40mL,B中總質量為50g+20g+5g+2g=77g,AA中總質量為20g+10g+5g=35g,可知量筒內奶茶的質量為77g-35g=42g。奶茶的密度為。
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2分)
28.(2025七下·余杭期末) 人們對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
材料一:19世紀初,有科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整數倍。
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 1961年, 國際上采用碳-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____。
A.O-16 B.Cl-35.5 C.Ag-108
(2)在克魯克斯的假設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這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   。
(3)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自然界氯元素僅有35Cl和37Cl兩種同位素原子。根據材料三可以推出,氯元素中,35Cl和37Cl這兩種同位素原子的個數之比為   。
【答案】(1)B
(2)中子
(3)3∶1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可知,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整數倍,結合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可知,35.5不是其整數倍。
(2)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
(3)根據“ 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列出算式,即可求得兩種原子的個數比。
【解答】(1)氫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氯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5.5,不是1的整數倍,不支持材料一。
故答案為:B。
(2)同一元素的原子,質子數相同,而相對原子質量不同,是因為原子中的中子數不同。
(3),解得,可知35Cl和37Cl這兩種同位素原子的個數之比為3:1。
29.(2025七下·余杭期末) 氟(F)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種元素。
(1)全氟辛酸是穩定的含氟化合物,耐熱性好,廣泛用于冷卻劑等領域。其結構模型如圖,化學式為   。
(2)牙膏中的氟對預防齲齒有重要作用。某品牌牙膏凈含量為190克,要求含氟0.1%,若牙膏中的氟僅有氟化鈉(NaF)提供,則需添加氟化鈉多少克
【答案】(1)C8HF15O2
(2)氟元素的質量=190g×0.1%=0.19g
氟化鈉中氟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100%=45.2%
需要添加氟化鈉的質量 0.19g÷45.2%=0.42g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確定分子含有的原子種類及個數。
(2)已知某元素的質量,求解物質的質量時,用該元素的質量與該元素的質量分數相除即可。
【解答】(1)由結構模型可知,一個分子中含有8個碳原子、一個氫原子、十五個個氟原子和兩個氧原子,化學式為C8HF15O2。
30.(2025七下·余杭期末)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它適合在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生長。
(1)下列模型表示的各類土壤中,比較適宜種植水稻的是   (填字母)。
(2)如圖1是用水稻苗來驗證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的實驗。根據圖A到圖B的水稻苗長勢判斷, 甲試管中盛的是   (填“土壤浸出液”或“蒸餾水”)。
(3)海水稻是由袁隆平團隊研發的一種水稻品種,如圖2為海水稻根尖結構示意圖。耐鹽堿是海水稻的特點之一。海水稻通過圖2所示的   (填寫序號和結構名稱)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吸水時,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鹽堿地土壤溶液濃度。
【答案】(1)C
(2)土壤浸出液
(3)a 根毛區;大于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描述點的水稻適宜生長的土壤環境進行判斷。
(2)植物的根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3)a是根毛區,作用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b是伸長區,使根變長;c是分生區,不斷分裂產生新的細胞;d是根冠,起到保護作用。
【解答】(1)由“水稻適合在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生長”可知,土壤應含有一定的水分,但有要求透氣性好,則應具有較多的礦物質顆粒和空氣,保肥能量強,說明含有較多的有機物,綜上,比較適宜的是C。
故答案為:C。
(2)由圖可知,甲中水稻苗長勢更好,說明甲中盛放的是土壤浸出液,含有水稻苗生長所需的無機鹽。
(3)a是根毛區,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根毛區吸水時,細胞液濃度大于鹽堿地土壤溶液濃度。
31.(2025七下·余杭期末) 熔模精密鑄造是一種常用的鑄造工藝,其做法如圖:
先用蠟做鑄件的模型(蠟模),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熱烘烤后,蠟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鑄件材料的熔液,冷卻后便鑄成器物。
現對某準備用于鑄造的固態材料持續加熱使其變成液態,溫度達400℃后開始記入下表格:
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屬溫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分析表格,該材料屬于晶體還是非晶體 答:   。
(2)該材料熔化過程大約持續了   分鐘。
(3)為制造某工件,用密度為0.9g/cm3的蠟制成蠟模,蠟模的質量為3.6kg。請計算:
①該蠟模體積為多少立方厘米
②若用密度為 的金屬澆鑄工件,該工件的質量為多少
【答案】(1)晶體
(2)5
(3)①該蠟模體積 V=m/ρ=3600g/0.9g/cm3=4×103cm3
②m=ρV=2.7×103kg/m3×4×10-3m3=10.8kg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熔化與熔化現象;晶體與非晶體
【解析】【分析】(1)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
(2)由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判斷晶體開始熔化和熔化結束的時間,從而確定熔化過程持續的時間。
(3)由密度公式計算蠟模的體積換用金屬澆鑄,體積不變。
【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該物體的溫度在4-9分鐘保持在660℃不變,可知該物質的熔點為660℃,該物質屬于晶體。
(2)由表中數據可知,該物質從第4分鐘開始熔化,到第9分鐘熔化結束,可知熔化過程持續了5分鐘。
32.(2025七下·余杭期末) 人們都說: “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熱水燙傷嚴重得多”。
(1)你是否贊同以上說法 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   。
(2)為了防止在開蓋時被水蒸氣燙傷,你認為下列開蓋方法最安全的是   。
(3)某資料中提到用多層蒸籠蒸饅頭時,上層饅頭先熟。小明采訪了某位饅頭鋪師傅, 得到的答案是最下層的饅頭先熟。兩種說法,你支持哪種或者都不支持 請闡述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答案】(1)贊同,100℃的水蒸氣液化成 100℃的水,還要放出大量的熱
(2)B
(3)我支持上層饅頭先熟。水蒸氣上升過程中,遇到冷的蒸籠蓋和饅頭時發生液化并放出熱量,導致上層的饅頭可以吸收更多熱量,溫度升高更快,所以上層饅頭先熟;或我支持下層饅頭先熟。水蒸氣先接觸最下層蒸籠和饅頭,水蒸氣上升需要時間,下層蒸籠里的饅頭吸收熱量的時間多。所以下層饅頭先熟。(寫出一種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1)100℃的水蒸氣液化放熱后變為100℃的熱水,可知與皮膚接觸時放出的熱量更多,所以燙傷更嚴重。
(2)開蓋時,水蒸氣要從人的另一側逸出。
(3)兩種情況均有可能,解釋合理且能支持自己的觀點即可。
【解答】(1)100℃的水蒸氣在液化時放出熱量,但溫度不變,可知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熱水燙傷嚴重得多。
(2)為防止開蓋時被燙傷,人應該與水蒸氣分離,將鍋蓋打開一條縫,讓水蒸氣從靠近人的另一側逸出。
故答案為:B。
(3)由(1)可知,水蒸氣液化后會放熱,水蒸氣在上端液化,可知上層饅頭先熟。
也可能是下層饅頭先熟,因為下層饅頭與下方的熱源較近,吸收熱量較多。(合理即可)
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科學期末獨立作業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2025七下·余杭期末)夏天中午,某同學欲將濕衣服盡快晾干,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盡量擰出水分 B.曬到衣架上攤開
C.曬到陽光下 D.晾在低溫的室內
2.(2025七下·余杭期末)橡膠樹內的乳膠是一種有機物。工人通常通過割開橡膠樹的樹干來采集乳膠,乳膠會從割口處持續流出。則割口至少需要深入到莖的(  )
A.木質部 B.韌皮部 C.形成層 D.髓
3.(2025七下·余杭期末)鎵是第一個根據化學元素周期律預言并在自然界中證實的元素。如圖為元素周期表中鎵元素的信息,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
A.鎵屬于金屬元素 B.鎵的原子序數是31
C.鎵離子的電子數為31 D.鎵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72
4.(2025七下·余杭期末)下列產品的制作過程主要采用了鑄造工藝的是( ?。?br/>A.陶瓷花盆 B.塑料花盆
C.鐵鍋 D.玻璃杯
5.(2025七下·余杭期末)銫鉀玻璃具有優越的耐火性能,廣泛應用于防火門窗,其有效成分之一為硅酸銫(CsSiO3)。硅酸銫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4,則其中銫元素的化合價為(  )
A.+1 B.+2 C.+3 D.+4
6.(2025七下·余杭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科學的重要工具。如圖所示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①一⑤代表五種不同短周期元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和②同周期 B.①和④同族
C.③和⑤元素化學性質相似 D.④和⑤原子核外電子數相同
7.(2025七下·余杭期末)鱔魚(如圖)在繁殖時,雄魚噴出的部分精子通過口腔進入雌魚體內,與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后排出雌魚體外,在水中發育成鱔魚。這種胚胎發育方式及受精方式分別屬于( ?。?br/>A.卵生體外受精 B.卵生體內受精
C.胎生體外受精 D.胎生體內受精
8.(2025七下·余杭期末)桂花中含有甜菜堿(C5H11NO2) ,下列關于甜菜堿的說法正確的是 ( ?。?br/>A.甜菜堿由四種原子構成
B.氮、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
C.甜菜堿由四種元素組成
D.每個甜菜堿分子中都含有1個氧分子
9.(2025七下·余杭期末)如圖是生物的不同結構層次,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①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④
B.②由營養組織、上皮組織、輸導組織和分生組織等組成
C.③是器官,由多種組織構成
D.圖中所表示的結構層次由大到小排列是①②④③
10.(2025七下·余杭期末)西瓜清甜多汁、口感爽脆、解暑生津,深受大家喜愛,其生長發育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①到②的虛線表示自花傳粉過程
B.③是由②中的胚珠發育而來
C.⑤是由④中的胚乳發育而來
D.⑥中的芽是未發育的莖葉或花
11.(2025七下·余杭期末)小明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基本結構,繪制得到結構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觀察種子內部結構必須使用顯微鏡
B.使用碘液可檢驗⑥中是否含有淀粉
C.大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③
D.結構①②③完整的種子就一定能萌發
12.(2025七下·余杭期末)下列地形地貌與風蝕作用有關的是(  )
A.沙漠中的蘑菇 B.火山湖
C.冰斗山 D.沖積平原
13.(2025七下·余杭期末)華夏造物歷史悠久,《天工開物》中記載的 過程或技術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br/>A.燒制陶罐 B.雕刻石像
C.水車灌溉 D.織衣布
14.(2025七下·余杭期末)我國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了月壤,月壤是月球上的巖石在太陽風、晝夜溫差等物理因素的作用下不斷碎裂形成的。但由于月壤的形成沒有空氣、流水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月壤中不包含有機物和水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月球表面沒有風,所以月壤的形成不是風化作用的結果
B.月壤的形成沒有生物的作用,所以月壤中缺乏有機物的積累
C.未經過改造的月壤,不適宜植物的生長
D.用圖示實驗可以探究月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無機鹽
15.(2025七下·余杭期末) 規格相同的瓶子裝了不同的液體,放在已調平的天平上,靜止后如圖所示,則( ?。?br/>A.甲瓶液體質量較大 B.乙瓶液體質量較大
C.甲瓶液體密度較大 D.乙瓶液體密度較大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第空2分,共30分)
16.(2025七下·余杭期末)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請根據圖1和圖2回答問題。
(1)圖1是電解水的實驗,試管2中產生的氣體是   。
(2)請在圖2方框中用“○” “●”表示反應后的生成物:   。
17.(2025七下·余杭期末) 我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王亞平在“天宮一號”授課時,將一個金屬圈插入飲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個水膜,往水膜表面粘上一片畫有中國結圖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圖甲所示,這表明分子之間存在   。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內注入少量紅色液體,水球變成一個“紅寶石”,如圖乙所示,這表明分子在   。
18.(2025七下·余杭期末)楊梅(圖甲)的果肉汁多味甜,美中不足的是采摘下來的楊梅浸入鹽水中一段時間后常??捎^察到果蠅幼蟲從果肉中鉆出來。
(1)果蠅的生長時期與家蠶類似,比蝗蟲多了   期。
(2)楊梅可以用來制作楊梅酒,楊梅酒是通過酵母菌(圖乙)發酵制成的。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   。
(3)為改良樹種、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果農常用圖丙方式進行繁殖,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   。
19.(2025七下·余杭期末)試管嬰兒是一項重要的生殖輔助技術。
(1)采卵針從如圖①   采集卵細胞。 (填器官名稱)
(2)該技術在體外完成受精,屬于   (填“有性”或“無性”)生殖。
20.(2025七下·余杭期末)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在探究物態變化時做的兩個實驗。
(1)圖甲是小明在杯中放入適量溫水,然后放入一小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觀察到水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上有大量白霧。其中白霧是由   形成的。
(2)將碘錘放入熱水中,觀察到固態碘逐漸消失,變為紫色的碘蒸氣并充滿試管。小明猜想:固態碘是先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因為速度太快,液態碘出現的時間太短,因而沒有觀察到。已知碘的熔點是 113.5℃。請你分析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確 并說明原因:    。
21.(2025七下·余杭期末)小明周末打算和父母一起去爬山,他做了攻略,并找出了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1) A、B兩點的相對高度為   米。
(2)分別從C點和D點出發,沿實線和虛線登上山頂B,坡度較陡的路線是   (填“BC”或“BD” ) 。
22.(2025七下·余杭期末)酒精在常溫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往氣球中滴入少許酒精,將氣球擠癟,如圖甲,把氣球充氣口扎緊后,將氣球放入熱水中,觀察到氣球自動鼓起來,如圖乙。
(1)寫出酒精的一種物理性質:   。
(2)若扎緊的癟氣球中酒精的質量為a克。當氣球自動鼓起來時,請在圖丙中畫出氣球內酒精的質量隨體積變化的關系圖。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28分)
23.(2025七下·余杭期末) 種子的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為了探究花生種子萌發時土壤的最佳含水量,小明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并得到如圖2所示的數據。
(1)每個培養皿中放10粒種子而非1粒種子,其好處是   。
(2)恒溫培養時,需蓋上培養皿的蓋子,該操作的目的是   。
(3)本實驗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
(4)進一步研究發現,當土壤的含水量為60%時,由于土壤中水分過多會使種子浸沒在泥水中,導致萌發率為0。此時種子無法萌發的原因是   。
24.(2025七下·余杭期末)為探究原子結構, 1911 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個α粒子內含 2 個質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以下現象,如圖甲。
現象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運動方向;
現象2:少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現象3: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
(1) 請分析現象 3的原因:    。
(2)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并繪制成圖像(如圖乙)。 其中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數據是   點(用字母表示)。
(3)盧瑟福構建了核式原子結構模型,若以 ○、●和 分別代表電子、質子與中子,則下列各示意圖所描述的微粒不屬于同一類原子的是   。
25.(2025七下·余杭期末) 小明想測量校園農田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進行了相關的分析與操作,回答相關的問題。
(1)取樣:體積相同的土塊與鐵塊。
小明有以下兩種想法:
①從較大土塊中切下一塊棱長為4cm的正方體土塊,再找一塊規格與之完全相同的鐵塊。
②找一塊現成的棱長約4cm的正方體鐵塊,量出棱長。再從較大的土塊中切取與鐵塊相同的土塊。
以上兩種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填“①”或“②”) 。
(2)操作:測量土塊中空氣體積。
將土塊和鐵塊分別放入2只相同的燒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先沿燒杯壁緩慢地向燒杯內注水,如圖所示,快要浸沒土塊或鐵塊時,   ,直到水把土塊和鐵塊剛好浸沒。記錄用水的體積分別為V1、V2。
(3)分析: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
若土塊體積為 V,則土壤中空氣體積分數的表達式為   。
(4)拓展:保護土壤任重道遠,下列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可多選)____。
A.實行稻草還田 B.避免過度耕作
C.優先使用有機肥料 D.用生活污水灌溉
26.(2025七下·余杭期末) 實驗室里,同學們為了“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在大燒杯中盛水,將溫度計浸沒在水中,如圖甲,并將燒杯置于石棉網上慢慢加熱,每隔1分鐘記錄溫度計的讀數。
(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溫度計和燒杯,應先調整   (填“溫度計”或“燒杯”)的位置。
(2)同學們觀察到燒杯中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的情況如圖乙所示,圖中   (填“A”或“B”)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
(3)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是   。
(4)第一小組的同學描繪的曲線是丙圖中的a,旁邊第二小組的同學用初溫相同的水做這個實驗,描繪的圖像為丙圖中的b。兩組同學的圖像存在差異,請說出一條可能的原因:    。
27.(2025七下·余杭期末)媽媽制作了一杯奶茶,小明想知道奶茶的密度,他將奶茶帶到實驗室進行了測量。
(1)調節天平時,指針出現如圖甲所示的情況。要使天平平衡,接下來的操作是   。
(2)當天平平衡后,小明開始測量,測量步驟如圖乙所示,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字母)。
A. 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奶茶的總質量
B. 將待測奶茶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奶茶的總質量
C. 將燒杯中的奶茶部分倒入量筒,測量這部分奶茶的體積
(3)由圖乙數據可知奶茶的密度為   千克/米3。
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2分)
28.(2025七下·余杭期末) 人們對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
材料一:19世紀初,有科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整數倍。
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 1961年, 國際上采用碳-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____。
A.O-16 B.Cl-35.5 C.Ag-108
(2)在克魯克斯的假設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這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   。
(3)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自然界氯元素僅有35Cl和37Cl兩種同位素原子。根據材料三可以推出,氯元素中,35Cl和37Cl這兩種同位素原子的個數之比為   。
29.(2025七下·余杭期末) 氟(F)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種元素。
(1)全氟辛酸是穩定的含氟化合物,耐熱性好,廣泛用于冷卻劑等領域。其結構模型如圖,化學式為   。
(2)牙膏中的氟對預防齲齒有重要作用。某品牌牙膏凈含量為190克,要求含氟0.1%,若牙膏中的氟僅有氟化鈉(NaF)提供,則需添加氟化鈉多少克
30.(2025七下·余杭期末)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它適合在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生長。
(1)下列模型表示的各類土壤中,比較適宜種植水稻的是   (填字母)。
(2)如圖1是用水稻苗來驗證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的實驗。根據圖A到圖B的水稻苗長勢判斷, 甲試管中盛的是   (填“土壤浸出液”或“蒸餾水”)。
(3)海水稻是由袁隆平團隊研發的一種水稻品種,如圖2為海水稻根尖結構示意圖。耐鹽堿是海水稻的特點之一。海水稻通過圖2所示的   (填寫序號和結構名稱)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吸水時,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鹽堿地土壤溶液濃度。
31.(2025七下·余杭期末) 熔模精密鑄造是一種常用的鑄造工藝,其做法如圖:
先用蠟做鑄件的模型(蠟模),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熱烘烤后,蠟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鑄件材料的熔液,冷卻后便鑄成器物。
現對某準備用于鑄造的固態材料持續加熱使其變成液態,溫度達400℃后開始記入下表格:
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屬溫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分析表格,該材料屬于晶體還是非晶體 答:   。
(2)該材料熔化過程大約持續了   分鐘。
(3)為制造某工件,用密度為0.9g/cm3的蠟制成蠟模,蠟模的質量為3.6kg。請計算:
①該蠟模體積為多少立方厘米
②若用密度為 的金屬澆鑄工件,該工件的質量為多少
32.(2025七下·余杭期末) 人們都說: “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熱水燙傷嚴重得多”。
(1)你是否贊同以上說法 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   。
(2)為了防止在開蓋時被水蒸氣燙傷,你認為下列開蓋方法最安全的是   。
(3)某資料中提到用多層蒸籠蒸饅頭時,上層饅頭先熟。小明采訪了某位饅頭鋪師傅, 得到的答案是最下層的饅頭先熟。兩種說法,你支持哪種或者都不支持 請闡述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響蒸發的要素:液體的溫度、表面積和上方空氣流速,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 根據題意可知,盡量擰出水分,可以減小衣服上的含水量,從而加快蒸發,故A不合題意;
曬到衣架上攤開,可以增大蒸發面積,從而加快蒸發,故B不合題意;
曬到陽光下,可以提高水溫,從而加快蒸發,故C不合題意;
晾在低溫的室內,會減小水分的蒸發,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2.【答案】B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木質部中有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解答】乳膠是有機物,由韌皮部中的篩選自上而下運輸,可知要讓乳膠從割口處流出,割口應深入到莖的韌皮部。
故答案為:B。
3.【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周期表;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
【解答】A、鎵是“钅”字旁的,可知鎵屬于金屬元素,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由圖可知,鎵的原子序數為31,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原子中,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可知鎵原子的電子數為31,鎵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轉化為
鎵離子,可知鎵離子的電子數不等于31,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元素符號下方的數字表示的是相對原子質量,可知鎵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72,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4.【答案】C
【知識點】金屬制品及其制造技術
【解析】【分析】金屬鑄造是最古老的加工方法之一,是機械制造工業的基礎。
【解答】鑄造技術是將液態金屬注入模具,待金屬凝固,再移除模具得到所需產品的制造技術,可知鐵鍋的制作采用了鑄造工藝。
故答案為:C。
5.【答案】B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
【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為零進行計算。
【解答】銫元素的化合價為,解得x=+2。
故答案為:B。
6.【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同一主族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由于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化學性質,可知同族元素化學性質相似。
【解答】A、由圖可知,①和②在同一橫行,可知①和②屬于同周期,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①和④在同一列,可知①和④屬于同族,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③和⑤同族,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可知③和⑤元素化學性質相似,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由圖可知,④和⑤屬于同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序數等于電子數,可知④和⑤
原子核外電子數不同,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7.【答案】B
【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
【解析】【分析】 五大類脊椎動物,由高等到低等分別是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和魚類;哺乳類體溫恒定,胎生哺乳,全身被毛,用肺呼吸;鳥類全身被羽毛,體溫恒定,卵生,用肺呼吸;爬行類,體溫不恒定,卵生,用肺呼吸;兩棲類,皮膚裸露,體溫不恒定,卵生,幼年用鰓呼吸,成年用肺呼吸,皮膚輔助;魚類卵生,體溫不恒定,終年生活在水中;
【解答】 鱔魚(如圖)在繁殖時,雄魚噴出的部分精子通過口腔進入雌魚體內,與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后排出雌魚體外,在水中發育成鱔魚。這種胚胎發育方式及受精方式分別屬于卵生,體內受精;
故答案為:B
8.【答案】C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不能直接說其由原子構成。
【解答】AC、由化學式可知,甜菜堿 C5H11NO2 由分子構成,甜菜堿中含有四種元素,故A錯誤,C正確;
B、氮、氧元素質量比為,故B錯誤;
D、分子由原子構成,分子中不含分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9.【答案】A
【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組織;器官和系統;結構與層次
【解析】【分析】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植物的五大組織:分別是分生組織、營養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和分生組織五大組織;細胞是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器官是由多種組織構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解答】A.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所以①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④,A正確;
B.②是果實, ②由營養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和分生組織等組成 ,B錯誤;
C. ③是組織,由許多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組成的細胞群,C錯誤;
D.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④細胞→③組織→②器官→①植物體,D錯誤;
故答案為:A.
10.【答案】D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芽的發育;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傳粉是雄蕊花藥中的花粉散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一朵花中完成傳粉與受精后,只有子房繼續發育,子房的發育情況為:
(2)種子的結構由種皮和胚組成。胚是由胚根,胚軸,胚芽和子葉構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體;種子萌發時,首先是胚根發育成根,然后是胚軸發育層連接根和莖的部位,最后是胚芽發育成莖和葉,子葉起到提供營養物質的作用;
【解答】A.西瓜是單性花,只能進行異花傳粉。圖片中①到②的虛線表示兩朵花之間的傳粉,屬于異花傳粉,A錯誤。
B.③果實是由②雌花中的子房發育而來的,B錯誤。
C.⑤幼苗是由④種子中的胚發育而來的,因為胚是種子的主要部分,是新生植物的幼體,C錯誤。
D.芽是未發育的莖葉或花,根據芽的著生位置不同可分為頂芽和側芽,D正確。
故選D。
11.【答案】B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①是胚軸、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葉,⑤是種皮,⑥是胚乳。
【解答】A、觀察種子內部結構不需要使用顯微鏡,故A錯誤;
B、玉米是單子葉植物,種子中的營養物質來自于胚乳,可知使用碘液可檢驗⑥(胚乳)中是否含有
淀粉,故B正確;
C、大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即②,故C錯誤;
D、結構①②③④構成了胚,胚完整的種子在外界條件合適時可以萌發,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2.【答案】A
【知識點】地形變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地形地貌受內力和外力的共同影響,內力導致地殼變動、發生地震和火山噴發等;外力主要有流水、風力等。
【解答】A、沙漠里的蘑菇是由于風蝕導致的,故A正確;
B、火山湖是由地球內力導致的,故B錯誤;
C、冰斗山是由冰川侵蝕導致的,故C錯誤;
D、沖積平原是由流水侵蝕導致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3.【答案】A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解析】【分析】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是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產生而物理變化沒有。
【解答】A、燒制過程中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故A正確;
B、雕刻石像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
C、水車灌溉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
D、織衣布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4.【答案】A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
【解析】【分析】 風化過程十分復雜,通常是幾種作用同時發生,造成巖石的崩解或分解。為方便起見,可把風化作用分為物理(或機械)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
【解答】A. 風化是指巖石、土壤和其他地質物質受大氣、水文和生物等因素影響而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的過程。 月球上沒有空氣,月球表面沒有風,月壤的形成是風化作用的結果 ,A錯誤;
B. 月壤的形成沒有生物的作用,所以月壤中缺乏有機物的積累,B正確;
C. 未經過改造的月壤,不適宜植物的生長 ,C正確;
D. 用圖示實驗可以探究月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無機鹽 ,D正確;
故答案為:A
15.【答案】D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密度公式的應用;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判斷液體密度大小。
【解答】AB、由圖可知,天平平衡,說明兩側液體的質量相同,故AB錯誤;
CD、甲中液體的體積更大,由可知,甲液體的密度更小,故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16.【答案】(1)氧氣
(2)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1)水電解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
(2)氫氣由氫分子構成,一個氫分子含有兩個氫原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
【解答】(1)由圖可知,試管2與電源正極相連,可知收集到的氣體是氧氣。
(2)水電解后產生氫氣和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可組織生成物為:

17.【答案】引力;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擴散的越快。
【解答】水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往水膜表面粘上一片畫有中國結圖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
分子不斷的做無規則運動,稱為擴散,由于擴散現象,最終整個水球中的液體均被染紅。
18.【答案】(1)蛹
(2)具有細胞核
(3)保留親本的優良特性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動物的生長時期;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異較大,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和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管沒有發育成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
(2)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酵母菌的細胞呈橢圓形,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3)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無性生殖的優點:后代保持親本優良性狀,繁殖速度快等。
【解答】(1)果蠅和家蠶的發育過程是完全變態,蝗蟲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因此果蠅的生長時期比蝗蟲多了蛹期。
(2) 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成形的細胞核。
(3)丙是嫁接,嫁接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優點是:后代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1)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異較大,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蜜蜂、菜粉蝶、蠅、蚊、螞蟻、家蠶等昆蟲的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和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管沒有發育成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蟋蟀、螻蛄、螳螂、蜻蜓、蟬、蝗蟲等昆蟲的發育。
果蠅和家蠶的發育過程是完全變態,蝗蟲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因此,果蠅的生長時期比蝗蟲多了蛹期。
(2)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酵母菌的細胞呈橢圓形,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 因此,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成形的細胞核。
(3)丙是嫁接,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無性生殖的后代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19.【答案】(1)卵巢
(2)有性
【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1)①卵巢,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②輸卵管,為受精提供場所;③子宮,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
(2)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區別是有性生殖需要兩性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而無性生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
【解答】(1)卵細胞由卵巢產生,可知采卵針應從①卵巢中采集卵細胞。
(2)由“在體外受精”可知,要形成受精卵,可知屬于有性生殖。
20.【答案】(1)水蒸氣液化
(2)不正確,由數據知,水的沸點是 100℃,而碘的熔點是 113.5℃,所以碘在 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沸騰及沸騰條件;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1)汽化:由液態轉化為氣態;液化:由氣態轉化為液態。
(2)根據晶體熔化時溫度要達到熔點且能繼續吸熱,和水在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進行判斷。
【解答】(1)白霧是由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2)碘是晶體,溫度達到熔點才會熔化,水在沸騰時溫度為100℃且保持不變,水的溫度低于碘的熔點,可知在該條件下,碘不會熔化,所以小明的猜想是錯誤的。
21.【答案】(1)50
(2)BC
【知識點】等高線地形模型
【解析】【分析】(1)兩條等高線之間表示的高度差相同,據此判斷兩地的高度差。
(2)等高線越密,說明坡度越陡。
【解答】(1)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為50m,由圖可知A地的高度為350m,B地的高度為400m,可知高度差為400m-350m=50m。
(2)由圖可知,BC間的等高線較密,BD間的等高線較疏,說明BC之間的坡度更陡。
22.【答案】(1)易揮發、透明無色液體
(2)
【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
【解析】【分析】(1)物體的狀態、顏色、氣味、密度、凝固點、沸點等都屬于物體的物理性質。
(2)物體的質量指的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與物體的狀態、體積形狀等無關。
【解答】(1)物理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體現的性質,例如酒精易揮發、是透明的無色液體等都屬于酒精的物理性質。
(2)氣球是密閉的,氣球內酒精的含量不會發生改變,可知酒精的質量不變,如圖所示
23.【答案】(1)避免偶然因素,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
(2)防止水分蒸發,使土壤含水量發生改變
(3)在溫度為 25℃時,花生種子萌發的最佳土壤含水量為 40%
(4)缺少充足的氧氣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每組實驗中防止多粒種子,相當于進行重復實驗,目的是排除偶然性,得出普遍規律。
(2)由實驗探究目的出發進行分析,可知蓋上蓋子是為了防止水分蒸發對實驗造成干擾。
(3)根據圖2中的數據可知,40%是最適宜含水量。
(4)種子萌發的條件: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
【解答】(1)每個培養皿中放10粒種子而非1粒種子,可以避免種子自身存在缺陷等對實驗造成的干擾,從而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規律。
(2)實驗探究的是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為了防止水分蒸發對實驗造成干擾,應將培養皿的蓋子蓋上。
(3)由圖2可知,土壤含水量為40%時,種子的萌發率最高,故可得:在溫度為 25℃時,花生種子萌發的最佳土壤含水量為40%。
(4)種子的萌發除了需要水分,還需要空氣,土壤的含水量過高,可能會導致缺乏空氣,導致種子不能萌發。
24.【答案】(1)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
(2)A
(3)D
【知識點】同位素;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2)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運動方向,說明原子內部大部分空間是空的;少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核帶正電。
(3)同一類原子,即屬于同種元素,可知原子的質子數相同。
【解答】(1)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是因為原子中的原子核體積小,但質量很大,α粒子撞擊到原子核而被彈回。
(2)原子內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所以α粒子在經過時幾乎沒有遇到阻礙,大部分仍以原來的方向繼續向前運動,沒有偏轉,可知A點的數據可以說明。
(3)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由圖可知,ABC原子中都含有一個質子,D原子中含有兩個質子,可知D與ABC不屬于同一類原子。
25.【答案】(1)②
(2)換用滴管從量筒中取水后向燒杯中滴水
(3)
(4)A;B;C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1)根據土壤體積尋找等體積的鐵塊比較困難,應根據鐵塊體積截取等體積的土塊。
(2)當快要浸沒時,應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
(3)土塊和鐵塊所用水的體積差即為土塊中空氣的體積。
(4)保護土壤,包括減少對土壤的污染以及改善土壤結構等。
【解答】(1)土塊的棱長便于調整,鐵塊的棱長不方便調整,所以應根據鐵塊的棱長大小確定土塊的大小,所以更合理的是②。
(2)當水快要浸沒土塊時,應改用膠頭滴管從量筒中取水后向燒杯中滴水,直至剛好浸沒鐵塊和土塊。
(3)土塊由于有空氣,需要的水的體積更大,可知土塊空氣的體積等于,則土壤中空氣體積分數的表達式為:。
(4)A、稻草還田有利于增大土壤中的腐殖質,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故A正確;
B、避免過度耕種有利于減少對土壤的破壞,故B正確;
C、優先使用有機肥料,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減少對土壤的不利影響,故C正確;
D、生活污水可能會導致土壤污染,故D錯誤。
故答案為:ABC。
26.【答案】(1)燒杯
(2)A
(3)溫度保持不變
(4)水的質量不同、酒精燈火焰大小不同(合理即可)
【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溫度計在使用時不能接觸容器底部和器壁,所以需根據燒杯位置確定溫度計的位置。
(2)B中氣泡自下而上逐漸變小,是沸騰前的情景,此時水面的水溫度較低,熱脹冷縮,所以上面的氣泡體積更小。
(3)水在沸騰時雖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4)由圖可知,水的初溫和末溫相同,b加熱時間更長,可能是b中水的質量更大,或者加熱b的酒精燈火焰較小。
【解答】(1)組裝裝置時,應自下而上進行組裝,可知應先調整燒杯的高度。
(2)水沸騰時,氣泡自下而上逐漸變大,可知A表示的是水正在沸騰時的情景。
(3)由圖丙可知,水在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
(4)由圖丙可知,b加熱至沸騰所需時間更長,可能是因為b中水的質量更大,或者加熱b的酒精燈火焰較小。
27.【答案】(1)向左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中央紅線(或指針在中央紅線等幅擺動)
(2)BCA
(3)1.05×103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密度公式的應用;液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調平天平時,指針向哪邊偏,平衡螺母就向反方向移。
(2)由于將液體倒出時會殘留在容器內,所以選擇將部分液體倒入量筒內,用兩次質量差表示量筒內液體的質量。
(3)根據(2)可知,量筒內液體的質量等于兩次測量值之差,再由密度公式計算密度。
【解答】(1)由圖可知,指針指向分度盤右側,說明右側偏重,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直至指針指示分度盤中央。
(2)應先測量燒杯和奶茶的總質量(B),再將部分奶茶倒入到量筒內(C),最后稱量燒杯和剩余奶茶的總質量(A),故順序為:BCA。
(3)由圖乙中的C可知,量筒內奶茶的體積為40mL,B中總質量為50g+20g+5g+2g=77g,AA中總質量為20g+10g+5g=35g,可知量筒內奶茶的質量為77g-35g=42g。奶茶的密度為。
28.【答案】(1)B
(2)中子
(3)3∶1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可知,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整數倍,結合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可知,35.5不是其整數倍。
(2)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
(3)根據“ 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列出算式,即可求得兩種原子的個數比。
【解答】(1)氫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氯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5.5,不是1的整數倍,不支持材料一。
故答案為:B。
(2)同一元素的原子,質子數相同,而相對原子質量不同,是因為原子中的中子數不同。
(3),解得,可知35Cl和37Cl這兩種同位素原子的個數之比為3:1。
29.【答案】(1)C8HF15O2
(2)氟元素的質量=190g×0.1%=0.19g
氟化鈉中氟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100%=45.2%
需要添加氟化鈉的質量 0.19g÷45.2%=0.42g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確定分子含有的原子種類及個數。
(2)已知某元素的質量,求解物質的質量時,用該元素的質量與該元素的質量分數相除即可。
【解答】(1)由結構模型可知,一個分子中含有8個碳原子、一個氫原子、十五個個氟原子和兩個氧原子,化學式為C8HF15O2。
30.【答案】(1)C
(2)土壤浸出液
(3)a 根毛區;大于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描述點的水稻適宜生長的土壤環境進行判斷。
(2)植物的根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3)a是根毛區,作用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b是伸長區,使根變長;c是分生區,不斷分裂產生新的細胞;d是根冠,起到保護作用。
【解答】(1)由“水稻適合在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生長”可知,土壤應含有一定的水分,但有要求透氣性好,則應具有較多的礦物質顆粒和空氣,保肥能量強,說明含有較多的有機物,綜上,比較適宜的是C。
故答案為:C。
(2)由圖可知,甲中水稻苗長勢更好,說明甲中盛放的是土壤浸出液,含有水稻苗生長所需的無機鹽。
(3)a是根毛區,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根毛區吸水時,細胞液濃度大于鹽堿地土壤溶液濃度。
31.【答案】(1)晶體
(2)5
(3)①該蠟模體積 V=m/ρ=3600g/0.9g/cm3=4×103cm3
②m=ρV=2.7×103kg/m3×4×10-3m3=10.8kg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熔化與熔化現象;晶體與非晶體
【解析】【分析】(1)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
(2)由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判斷晶體開始熔化和熔化結束的時間,從而確定熔化過程持續的時間。
(3)由密度公式計算蠟模的體積換用金屬澆鑄,體積不變。
【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該物體的溫度在4-9分鐘保持在660℃不變,可知該物質的熔點為660℃,該物質屬于晶體。
(2)由表中數據可知,該物質從第4分鐘開始熔化,到第9分鐘熔化結束,可知熔化過程持續了5分鐘。
32.【答案】(1)贊同,100℃的水蒸氣液化成 100℃的水,還要放出大量的熱
(2)B
(3)我支持上層饅頭先熟。水蒸氣上升過程中,遇到冷的蒸籠蓋和饅頭時發生液化并放出熱量,導致上層的饅頭可以吸收更多熱量,溫度升高更快,所以上層饅頭先熟;或我支持下層饅頭先熟。水蒸氣先接觸最下層蒸籠和饅頭,水蒸氣上升需要時間,下層蒸籠里的饅頭吸收熱量的時間多。所以下層饅頭先熟。(寫出一種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1)100℃的水蒸氣液化放熱后變為100℃的熱水,可知與皮膚接觸時放出的熱量更多,所以燙傷更嚴重。
(2)開蓋時,水蒸氣要從人的另一側逸出。
(3)兩種情況均有可能,解釋合理且能支持自己的觀點即可。
【解答】(1)100℃的水蒸氣在液化時放出熱量,但溫度不變,可知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熱水燙傷嚴重得多。
(2)為防止開蓋時被燙傷,人應該與水蒸氣分離,將鍋蓋打開一條縫,讓水蒸氣從靠近人的另一側逸出。
故答案為:B。
(3)由(1)可知,水蒸氣液化后會放熱,水蒸氣在上端液化,可知上層饅頭先熟。
也可能是下層饅頭先熟,因為下層饅頭與下方的熱源較近,吸收熱量較多。(合理即可)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许昌县| 广宁县| 延吉市| 方城县| 鸡泽县| 牡丹江市| 花垣县| 开阳县| 罗山县| 通化市| 壤塘县| 涟源市| 和政县| 和平区| 儋州市| 中宁县| 石楼县| 晋城| 中阳县| 抚远县| 明溪县| 无为县| 潜山县| 山西省| 华亭县| 确山县| 海林市| 襄垣县| 旬阳县| 从化市| 兰西县| 新兴县| 瓦房店市| 刚察县| 盘锦市| 武平县| 永顺县| 湘阴县| 富宁县| 绵竹市|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