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 第1講 物質的量 氣體摩爾體積(含解析)--2026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 第1講 物質的量 氣體摩爾體積(含解析)--2026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章 物質的量
第1講 物質的量 氣體摩爾體積
考點一 物質的量 阿伏加德羅常數 摩爾質量
1.物質的量(n)
(1)概念: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合體。符號為n,單位是摩爾(mol)
(2)摩爾(mol):國際上規定,1 mol粒子集合體所含的粒子數與0.012 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數相同,約為6.02×1023
(3)物質的量的規范表示方法
如:1 mol Fe、1 mol O2、1 mol Na+或鈉離子
(4)計量對象:微觀粒子,微觀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原子團、質子、中子、電子等
2.阿伏加德羅常數(NA)
(1)含義:1 mol任何物質所含的粒子數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符號為NA
(2)單位:mol-1
(3)數值:NA≈6.02×1023 mol-1
(4)物質的量與微粒數、阿伏加德羅常數之間的關系:n=或N=n·NA
注意
3.摩爾質量(M)
(1)概念: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稱為該物質的摩爾質量。符號為M
(2)單位:g·mol-1
(3)數值:以g·mol-1為單位,任何粒子的摩爾質量在數值上都等于該粒子的相對分子(原子)質量
(4)物質的量(n)、質量(m)與摩爾質量(M)之間的關系:n=
注意
【逐點訓練1】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質的量是物質所含粒子數目
B.1 mol O2的質量與它的相對分子質量相等
C.1 mol OH-的質量為17 g·mol-1
D.氖氣的摩爾質量(單位g·mol-1)在數值上等于它的相對原子質量
2.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硫的摩爾質量是64 g B.一個鎂原子的質量就是鎂的相對原子質量
C.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等于18 g D.一個16O的實際質量約等于 g
3.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種高能燃料,燃燒產生的巨大能量可作為航天運載火箭的推動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偏二甲肼的摩爾質量為60 g B.6.02×1023個偏二甲肼分子的質量約為60 g
C.1 mol偏二甲肼的質量為60 g·mol-1 D.6 g偏二甲肼含有1.2NA個偏二甲肼分子
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
A.O2-的電子式為,則O2-核外有8個電子
B.1 mol NH4Cl中含有的H—Cl鍵的數目為NA
C.CrO5中Cr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每個CrO5分子中存在兩個過氧鍵
D.20 g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中,所含陰、陽離子數目之比無法確定
5.某硫原子的質量是a g,12C原子的質量是b g,若NA只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B.該硫原子的摩爾質量是aNA g
C.m g該硫原子的物質的量為 mol D.a g該硫原子所含的電子數為16NA
6.屠呦呦因發現治療瘧疾的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結構如圖)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雙氫青蒿素的分子式為C15H24O5,相對分子質量為284。下列關于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青蒿素的質量為282 g·mol-1 B.雙氫青蒿素的摩爾質量等于284
C.14.1 g青蒿素中含有的原子總數為2.2NA D.含有6.02×1023個雙氫青蒿素分子的集合體稱為1 mol
7.(1)某氯原子的質量是a g,12C原子的質量是b 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①該氯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____;②該氯原子的摩爾質量是________;③m g該氯原子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④n g該氯原子所含的電子數為________
(2)12.4 g Na2R含Na+ 0.4 mol,則Na2R的摩爾質量為________,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____。含R的質量為1.6 g的Na2R,其物質的量為________
考點二 氣體的摩爾體積 阿伏加德羅定律
1.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
(1)粒子的大小——物質的本性
(2)粒子間的距離——由溫度與壓強共同決定
(3)粒子的數目——物質的量的大小
注意
2.氣體摩爾體積(Vm)
概念 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單位為L·mol-1(或L/mol)和m3/mol(或m3·mol-1)
關系式 Vm= (V = n·Vm)
影響因素 氣體摩爾體積的數值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決定于氣體所處的溫度和壓強
計算 ①數值:標準狀況下(0 ℃、101 kPa),Vm≈22.4 L·mol-1 ②標準狀況下氣體的物質的量:n= mol
注意
3.阿伏加德羅定律及其推論
(1)阿伏加德羅定律: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或氣體的物質的量相同)
(2)阿伏加德羅定律的推論——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為:pV=nRT
由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結合物質的量的相關公式可以推出: pM =ρRT
[其中:p為氣體壓強;V為氣體體積;n為物質的量;R為常數;T為溫度(單位為開爾文,符號是K);ρ密度;M摩爾質量;m質量;N氣體的分子數]
條件 推論公式 語言敘述
T、p相同 = 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與其物質的量成正比
T、V相同 = 溫度、體積相同的氣體,其壓強與其物質的量成正比
T、p相同 = 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與其摩爾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成正比
T、p、m相同 = 同溫同壓下,相同質量的任何氣體的體積與它們的摩爾質量成反比
T、V、m相同 = 同溫同體積時,相同質量的任何氣體的壓強與它們的摩爾質量成反比
T、p、V相同 == 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任何氣體的質量比等于它們的摩爾質量之比,也等于它們的密度之比
注意
4.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或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1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
2根據混合氣體中各組分的物質的量分數或體積分數求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
①===M1a1%+M2a2%+…+Miai%
其中ai%=×100%,是混合氣體中某一組分的物質的量分數。
②===M1b1%+M2b2%+…+Mibi%
其中bi%=×100%,是混合氣體中某一組分的體積分數
(3)已知混合氣體的密度:=×224
5.計算氣體摩爾質量的5種方法
根據物質的質量(m)和物質的量(n) M=(定義式)
根據一定質量(m)的物質中微粒數目(N)和阿伏加德羅常數(NA) M= 已知一個分子的質量,則M=m(分子)×NA
根據標準狀況下氣體的密度ρ M=ρ×22.4 L·mol-1,ρ的單位是g/L
根據氣體的相對密度(D=) =D(相對密度)M1=M2×D(相對密度)
對于混合氣體,求其平均摩爾質量 上述計算式M=ρ×22.4(g·mol-1)、M1/M2=D、M=m/n、M=NA·m/N 仍然成立。還可以用下式計算:,a%、b%、c%指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質的量分數(或體積分數)
【逐點訓練2】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同溫同壓下,相同數目的分子必具有相同的體積
B.等質量的O2和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6∶1
C.不同的氣體若體積不等,則它們所含的分子數一定不等
D.同溫同體積下,兩種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壓強之比
2.下列關于阿伏加德羅常數和氣體摩爾體積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 O2和1 mol N2所占的體積都約為22.4 L
B.H2的氣體摩爾體積約為22.4 L
C.在標準狀況下,1 mol H2和1 mol H2O所占的體積都約為22.4 L
D.標準狀況下,22.4 L乙烷、丙烷的混合氣體,所含的分子數為NA
3.已知:①6.72 L NH3(標準狀況下) ②1.204×1023個H2S分子 ③5.6 g CH4 ④0.5 mol HCl,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體積大小:④>③>②>① B.原子數目:③>①>④>②
C.密度大小:④>②>③>① D.質量大小:④>③>②>①
4.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如果a g某氣態雙原子分子的分子數為p,則b g該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V(L)是(  )
A.     B. C. D.
5.0.2 mol NaO2與足量CO2完全反應后,下表對生成物Na2CO3和O2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Na2CO3的質量 關于O2的描述
A 21.2 g O2的摩爾質量是36 g·mol-1
B 21.6 g 生成標準狀況下O2的體積為2.24 L
C 21.6 g O2的摩爾質量是34 g·mol-1
D 22.4 g 生成標準狀況下O2的體積為2.24 mL
6.在兩個密閉容器中,分別充有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氣體,它們的溫度和密度均相同。根據甲、乙的摩爾質量(M)的關系判斷的值,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M(甲)<M(乙),則分子數:甲<乙
B.若M(甲)>M(乙),則氣體摩爾體積:甲<乙
C.若M(甲)<M(乙),則氣體的壓強:甲>乙
D.若M(甲)>M(乙),則氣體的體積:甲<乙
7.某物質A在一定條件下加熱完全分解,產物都是氣體。分解方程式為 4AB+2C+2D,測得生成的混合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2d,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A.7d B.5d C.2.5d D.2d
8.同溫同壓下,甲容器中充滿35Cl2,乙容器中充滿37Cl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若兩種氣體體積相等,則甲、乙兩容器中氣體密度之比為35∶37
B.若兩種氣體體積相等,則甲、乙兩容器中氣體分子數之比為35∶37
C.若兩種氣體質量相等,則甲、乙兩容器中氣體所含質子數之比為37∶35
D.若兩種氣體體積相等,則甲、乙兩容器中氣體所含中子數之比為9∶10
9.某氣體的摩爾質量為Mg·mol-1,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體積為VL的該氣體所含有的分子數為X。則表示的是(  )
A.VL該氣體的質量(以g為單位) B.1L該氣體的質量(以g為單位)
C.1mol該氣體的體積(以L為單位) D.1L該氣體中所含的分子數
10.下列示意圖中,白球代表氫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間有一個可以上下滑動的隔板(其質量忽略不記)。其中能表示等質量的氫氣與氦氣的是(  )
11.某密閉剛性容器由可動活塞隔成甲、乙兩室,室溫下向甲中充入由H2和O2組成的混合氣體19g,向乙中充入1mol空氣,此時活塞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室混合氣體的分子總數為3NA
B.甲室H2、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
C.甲室混合氣體的密度是同溫同壓下H2密度的9.5倍
D.若將甲室氣體點燃引爆并恢復至室溫,忽略生成水的體積,活塞最終停留在刻度2處
12.按要求解答問題:
(1)已知標準狀況下,氣體A的密度為2.857 g·L-1,則氣體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可能是 氣體。
(2)標準狀況下,1.92 g某氣體的體積為672 mL,則此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3)CO和CO2的混合氣體18 g,完全燃燒后測得CO2體積為11.2 L(標準狀況),則
①混合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是 g·L-1。
②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是 g·mol-1。
1.(2024·安徽卷)地球上的生物氮循環涉及多種含氮物質,轉化關系之一如下圖所示(X、Y均為氮氧化物),羥胺()以中間產物的形式參與循環。常溫常壓下,羥胺易潮解,水溶液呈堿性,與鹽酸反應的產物鹽酸羥胺廣泛用子藥品、香料等的合成。
已知時,,,。
NA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和Y混合氣體中氧原子數為
B.溶液中和數均為
C.完全轉化為時,轉移的電子數為
D.中含有的價電子總數為
2.(2024·河北卷)超氧化鉀可用作潛水或宇航裝置的吸收劑和供氧劑,反應為,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中鍵的數目為
B.晶體中離子的數目為
C.溶液中的數目為
D.該反應中每轉移電子生成的數目為
3.(2024·黑吉遼卷)硫及其化合物部分轉化關系如圖。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中原子總數為
B.溶液中,數目為
C.反應①每消耗,生成物中硫原子數目為
D.反應②每生成還原產物,轉移電子數目為
4.(2023·河北卷)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的溶液中含個
B.反應生成,轉移個電子
C.號元素的原子一定含有個質子、個中子
D.組成為的烴一定含有個雙鍵
5.(2023·福建卷)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使用的綠色推進劑硝酸羥胺在催化劑作用下可完全分解為和。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含有的質子數為
B.固態硝酸羥胺含有的離子數為
C.硝酸羥胺含有的鍵數為
D.硝酸羥胺分解產生(已折算為標況)的同時,生成分子數為
6.(2023·重慶卷)已知反應:,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若消耗(標準狀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轉移的電子數為 B.生成的質量為
C.生成的氧化產物分子數為 D.生成的含有孤電子對數為
7.(2023·海南卷)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4g鎂條在空氣中充分燃燒,轉移的電子數目為
B.5.6g鐵粉與的HCl的溶液充分反應,產生的氣體分子數目為
C.標準狀況下,與充分反應,生成的分子數目為
D.完全溶于所得溶液,微粒數目為
8.(2023·廣東卷)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侯氏制堿法涉及和等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含有的共價鍵數目為
B.完全分解,得到的分子數目為
C.體積為的溶液中,數目為
D.和的混合物中含,則混合物中質子數為
9.(2023·上海卷)常溫常壓下,下列物質的物理量種前者是后者兩倍的是(  )
A.28 g和28g中所含的中子數
B.2.24 L和2.24 L原子數
C.1mol和2mol的密度
D.0.1mol·L和0.1 mol·L 的c(H+)
10.(2023·全國卷)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異丁烷分子中共價鍵的數目為
B.標準狀況下,中電子的數目為
C.的溶液中的數目為
D.的溶液中的數目為
11.(2022·全國卷)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5℃,下,氫氣中質子的數目為
B.溶液中,的數目為
C.苯甲酸完全燃燒,生成的數目為
D.電解熔融,陰極增重,外電路中通過電子的數目為
12.(2022·浙江卷)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25℃時,1LpH為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數目為0.01NA
B.1.8g重水(D2O)中所含質子數為NA
C.足量的濃鹽酸與8.7gMnO2反應,轉移電子的數目為0.4NA
D.32g甲醇的分子中含有C—H鍵的數目為4NA
13.(2021·山東卷)X、Y均為短周期金屬元素,同溫同壓下,0.1molX的單質與足量稀鹽酸反應,生成H2體積為V1L;0.1molY的單質與足量稀硫酸反應,生成H2體積為V2L。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X、Y生成H2的物質的量之比一定為
B.X、Y消耗酸的物質的量之比一定為
C.產物中X、Y化合價之比一定為
D.由一定能確定產物中X、Y的化合價
答案及解析
【逐點訓練1】
1.D
2.D。解析:二氧化硫的摩爾質量為64 g·mol-1,故A錯誤;一個鎂原子的質量等于鎂的摩爾質量與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比值,故B錯誤;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故C錯誤;一個16O的實際質量≈,故D正確。
3.B。解析:A項,摩爾質量的單位為g·mol-1;B項,6.02×1023個偏二甲肼的物質的量為1 mol,質量為60 g,正確;C項,1 mol物質的質量在數值上等于摩爾質量,質量的單位為g;D項,6 g偏二甲肼的物質的量為=0.1 mol,分子數為0.1NA。
4.C。解析:O2-的電子式為,表示O2-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但其核外有10個電子,A錯誤;NH4Cl是離子化合物,NH 與Cl-間形成離子鍵,無H—Cl共價鍵存在,B錯誤;根據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原則,CrO5中5個O共為-6價,說明以-1價氧存在的共有兩個過氧根,一個氧化合價為-2價,C正確;Na2O和Na2O2都是離子化合物,其中含有的陰、陽離子數目之比都是1∶2,與物質質量的多少無關,D錯誤。
5.A。解析:該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Mr(S)==,A對;該硫原子的摩爾質量M(S)=a g×NA mol-1=aNA g·mol-1,B錯;m g該硫原子的物質的量n(S)== mol,C錯;a g硫原子即1個硫原子,其中所含電子數為16個,D錯。
6、D
7.(1)① ②aNA g·mol-1 ③ mol ④ 
(2)62 g/mol 16 0.1 mol
解析:(2)據電離方程式Na2R===2Na++R2-,得1 mol Na2R電離生成2 mol Na+,題目中有Na+ 0.4 mol,則有0.2 mol Na2R。M(Na2R)===62 g/mol。由Mr(Ma2R)=62,求得Ar(R)=62-2×23=16,已知m(R)=1.6 g,根據n=,得n(R)=0.1 mol,則n(Na2R)=0.1 mol。
【逐點訓練2】
1.D。解析:本題考查阿伏加德羅定律及推論,注意氣體摩爾體積的適用范圍和適用條件,其為易錯點。A項,未指明氣體,錯誤;B項,假設質量都是1 g,n(O2)∶n(H2)= mol∶ mol=1∶16,錯誤;C項,未限定溫度與壓強,無法判斷。
2.D。解析:沒有明確溫度和壓強,無法確定氣體的體積,A錯誤;氣體摩爾體積的單位不是“L”,而是“L·mol-1”或“m3·mol-1”,另外未指明氣體所處的溫度和壓強,H2的氣體摩爾體積不一定為22.4 L·mol-1,B錯誤;在標準狀況下,水為液態,C錯誤。
3.B
4.D。解析:a g雙原子分子的物質的量= mol,雙原子分子的摩爾質量== g·mol-1,所以b g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 L·mol-1= L。
5.B。解析:
2NaO2+2CO2===2Na2C16O18O+18O2
2 mol 216 g 22.4 L
0.2 mol 21.6 g 2.24 L
即生成21.6 g Na2CO3、2.24 L(標準狀況)O2,生成O2的摩爾質量為36 g·mol-1。
6.C。解析:等質量的氣體,其摩爾質量與物質的量(或分子數)成反比,若M(甲)<M(乙),則分子數:甲>乙,A項錯誤;若M(甲)>M(乙),則物質的量:甲<乙,又因為氣體體積相等,故氣體摩爾體積:甲>乙,B項錯誤;同溫同體積同質量的氣體或混合氣體,壓強與摩爾質量成反比,若M(甲)乙,C項正確;由質量和密度相等可知氣體體積相等,則甲、乙摩爾質量與氣體的體積無關,即甲=乙,D項錯誤。
7.B。解析:相同條件下,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和氣體的密度成正比,所以三種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4d,右邊相對分子質量總和為4d+2×4d+2×4d=20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左邊4A的相對分子質量也是20d,所以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5d。
8.B。解析:同溫同壓下,若兩種氣體體積相等,則兩種氣體物質的量相等(氣體分子數也相等),兩種氣體質量之比為35∶37,而ρ=,m=Mn,故甲、乙兩容器中氣體密度之比為35∶37,甲、乙兩容器中氣體所含中子數之比為(35-17)∶(37-17)=9∶10,A、D項正確,B項錯誤;同溫同壓下,若兩種氣體質量相等,則甲、乙兩容器中氣體物質的量之比為∶=37∶35,故甲、乙兩容器中氣體所含質子數之比為37∶35,C項正確。
9.B。解析:X除以NA為該氣體的物質的量;然后乘以M表示其質量;最后除以V為1L該氣體的質量。
10.A。解析:設氫氣與氦氣都為m g,則二者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則體積之比為2∶1; A、白球代表氫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符合物質的量之比為2∶1,體積之比為2∶1,故A正確; B、白球代表氫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物質的量之比為2∶1,體積之比為2∶1,但氦氣是單原子構成的分子,故B錯誤; C、白球代表氫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物質的量之比為2∶1,但體積之比為1∶2,故C錯誤; D、白球代表氫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物質的量之比為1∶1,體積之比為2∶1,故D錯誤。
11.【答案】D
【解析】同溫同壓,氣體的體積比等于物質的量比。室溫下向甲中充入由H2和O2組成的混合氣體19g,向乙中充入1mol空氣,根據圖示,H2和O2的總物質的量為2mol。
A.根據以上分析,H2和O2的總物質的量為2mol,則甲室混合氣體的分子總數為2NA,故A錯誤;
B.H2和O2的總物質的量為2mol,總質量為19g,設氫氣的物質的量為xmol、氧氣的物質的量為ymol, ,則x=1.5、y=0.5,甲室H2、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1,故B錯誤;C.甲室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為,同溫同壓,氣體密度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甲室混合氣體的密度是同溫同壓下H2密度的4.75倍,故C錯誤;D.若將甲室氣體點燃引爆并恢復至室溫,發生反應2H2+O2=2H2O,反應后剩余0.5mol氫氣,忽略生成水的體積,根據氣體的體積比等于物質的量比,活塞最終停留在刻度2處,故D正確;選D。
12.【解析】(1)M=ρ×22.4 L·mol-1≈64 g·mol-1;根據相對分子質量,推測可能是二氧化硫氣體。
(2)。
(3)CO燃燒發生反應:2CO+O22CO2,CO的體積與生成CO2的體積相等,燃燒后CO2的總體積為11.2 L,故18 g CO和CO2的混合氣體的總體積為11.2 L,在標準狀況下,18 g CO和CO2的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5 mol,設CO的物質的量為x mol,CO2的物質的量為y mol,
則,解得x=0.25,y=0.25。
①原混合氣體的密度==≈1.61 g·L-1。
②=ρ·V=ρ·22.4 L·mol-1=1.61 g·L-1×22.4 L·mol-1≈36 g·mol-1。
【答案】(1)64 (2) SO2 64 (3)①1.61 ②36
1.【答案】A
【分析】在亞硝酸鹽還原酶的作用下轉化為X,X在X還原酶的作用下轉化為Y,X、Y均為氮氧化物,即X為NO,Y為N2O。
【解析】A.標準狀況下,和N2O混合氣體物質的量為0.1mol,氧原子數為,故A正確;
B.HNO2為弱酸,因此能夠水解為HNO2,溶液中數目小于,故B錯誤;
C. 完全轉化為時,N的化合價由-1上升到+3,物質的量為0.1mol,轉移的電子數為,故C錯誤;
D.物質的量為0.1mol,N的價電子數等于最外層電子數為5,含有的價電子總數為,故D錯誤;
故選A。
2.【答案】A
【解析】A.(即)中鍵的數目為,A正確;
B.由和構成,晶體中離子的數目為,B錯誤;
C.在水溶液中會發生水解:,故溶液中的數目小于,C錯誤;
D.該反應中部分氧元素化合價由價升至0價,部分氧元素化合價由價降至價,則每參加反應轉移電子,每轉移電子生成的數目為,D錯誤;
故選A。
3.【答案】D
【解析】A.標況下SO2為氣體,11.2L SO2為0.5mol,其含有1.5mol原子,原子數為1.5NA,A錯誤;
B.SO為弱酸陰離子,其在水中易發生水解,因此,100mL 0.1mol L-1 Na2SO3溶液中SO數目小于0.01NA,B錯誤;
C.反應①的方程式為SO2+2H2S=3S+2H2O,反應中每生成3mol S消耗2mol H2S,3.4g H2S為0.1mol,故可以生成0.15mol S,生成的原子數目為0.15NA,C錯誤;
D.反應②的離子方程式為3S+6OH-=SO+2S2-+3H2O,反應的還原產物為S2-,每生成2mol S2-共轉移4mol電子,因此,每生成1mol S2-,轉移2mol電子,數目為2NA,D正確;
故答案選D。
4.【答案】B
【解析】A.即,故的溶液中含的的數目為,A錯誤;B.中H的化合價由-1和+1歸中到0價,轉移1個電子,故生成,轉移個電子,B正確;C.6號元素為碳元素,碳定含有的質子數為6,但中子數卻不一定為6,故號元素的原子一定含有個質子、中子數不一定為,C錯誤;D.通式的有機物可能是單烯烴,也可能是環烷烴,為環烷烴時不含雙鍵,D錯誤;故選B。
5.【答案】C
【解析】A.含有的質子數為,A錯誤;B.固態硝酸羥胺含有的離子數為,B錯誤;C.硝酸羥胺含有的鍵數為,C正確;D.根據題意硝酸羥胺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根據計量系數關系可知硝酸羥胺分解產生標況下,同時生成分子數為,D錯誤;故選C。
6.【答案】C
【解析】A.反應中F的化合價由0價轉化為-1價,O的化合價由-2價變為+2價,轉移電子數為4e-,若消耗(標準狀況)即=2mol,故轉移的電子數為,A正確;B.根據反應,每消耗2molF2生成的質量為2mol=,B正確;C.根據反應可知反應生成的氧化產物為OF2,每消耗2molF2生成的氧化產物OF2分子數為,C錯誤;D.根據反應可知,每消耗2molF2生成H2O的物質的量為2mol,又知1個H2O中含有2對孤電子對,即生成的含有孤電子對數為,D正確;故答案為C。
7.【答案】A
【解析】A.2.4g鎂條在空氣中充分燃燒,鎂被氧化為+2價,故轉移的電子數目為,故A正確;B.5.6g鐵粉與的HCl的溶液充分反應,產生的氫氣的分子數目為,故B錯誤;C.標準狀況下,與充分反應,該反應為可逆反應,反應物不能完全轉化為生成物,故生成的分子數目無法計算,故C錯誤;
D.完全溶于所得溶液,發生反應:,生成的微粒數目小于,故D錯誤。答案為:A。
8.【答案】D
【解析】A.銨根中存在4個N-H共價鍵,1mol NH4Cl 含有的共價鍵數目為4NA,A錯誤;B.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1mol NaHCO3完全分解,得到0.5molCO2分子,B錯誤;C.,會發生水解和電離,則1mol NaHCO3溶液中數目小于1NA,C錯誤;D.NaCl 和NH4Cl的混合物中含1molCl-,則混合物為1mol,質子數為28NA,D正確;故答案為:D。
9.【答案】C
【解析】A.28 g28Si是1mol28Si,質子數為14NA,中子數14NA,28g14N是2mol14N,質子數為2×7NA=14NA,中子數為2×7NA=14NA,A不符合;B.常溫常壓下2.24 LSO2和2.24 LN2分子數為1:1,原子數之比為3:2,B不符合;C.1molSO2和2molO2的密度之比等于分子的摩爾質量之比,與物質的量無關,密度之比等于64:32=2:1,C符合;D.硫酸為強電解質,能完全電離,醋酸為弱電解質,不能完全電離,故0.1mol·L 1H2SO4和0.1 mol·L 1 CH3COOH的c(H+)之比大于2:1,D不符合;故答案為:C。
10.【答案】A
【解析】A.異丁烷的結構式為,1mol異丁烷分子含有13NA共價鍵,所以0.50mol異丁烷分子中共價鍵的數目為6.5NA,A正確;B.在標準狀況下,SO3狀態為固態,不能計算出2.24L SO3物質的量,故無法求出其電子數目,B錯誤;C.pH=2的硫酸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為c(H+)=0.01mol/L,則1.0L pH=2的硫酸溶液中氫離子數目為0.01NA,C錯誤;D.屬于強堿弱酸鹽,在水溶液中CO會發生水解,所以1.0L 1.0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的數目小于1.0NA,D錯誤;故選A。
11.【答案】C
【解析】A.25℃、101kPa不是標準狀況,不能用標況下的氣體摩爾體積計算氫氣的物質的量,故A錯誤;B.Al3+在溶液中會發生水解生成Al(OH)3,因此2.0L 1.0 mol/L的AlCl3溶液中Al3+數目小于2.0NA,故B錯誤;C.苯甲酸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1mol苯甲酸燃燒生成7molCO2,則0.2mol苯甲酸完全燃燒生成1.4molCO2,數目為1.4NA,故C正確;D.電解熔融CuCl2時,陽極反應為,陰極反應為,陰極增加的重量為Cu的質量,6.4gCu的物質的量為0.1mol,根據陰極反應可知,外電路中通過電子的物質的量為0.2mol,數目為0.2NA,故D錯誤;答案選C。
12.【答案】A
【解析】A.1LpH為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濃度為0.01mol/L,物質的量0.01mol/L 1L=0.01mol,OH-的數目為0.01NA,A正確;B.1.8g重水(D2O)的物質的量為:0.09mol,所含質子數為0.9NA,B錯誤;C.足量的濃鹽酸與8.7gMnO2(0.1mol)反應,+4價Mn轉化生成Mn2+,轉移電子的數目為0.2NA,C錯誤;D.甲醇的結構簡式為:CH3OH,32g (1mol)的分子中含有C—H鍵的數目為3NA,D錯誤;答案選A。
13.【答案】D
【分析】設與1mol X反應消耗HCl的物質的量為amol,與1mol Y反應消耗H2SO4的物質的量為bmol,根據轉移電子守恒以及H原子守恒可知、。
【解析】A.同溫同壓下,氣體體積之比等于其物質的量之比,因此X、Y生成H2的物質的量之比一定為,故A正確;B. X、Y反應過程中消耗酸的物質的量之比為,因,因此,故B正確;C.產物中X、Y化合價之比為,由B項可知,故C正確;D.因短周期金屬單質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時,生成的鹽中金屬元素化合價有+1、+2、+3三種情況,因此存在a=1,2,3,b=0.5,1的多種情況,由可知,當a=1,b=0.5時,=1,當a=2,b=1時,=1,兩種情況下X、Y的化合價不同,因此根據可能無法確定X、Y的化合價,故D錯誤;綜上所述,錯誤的D項,故答案為D。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章 物質的量
第1講 物質的量 氣體摩爾體積
1.下列對摩爾(mol)的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摩爾是一個單位而非物理量
B.摩爾既能用來計量純凈物,又能用來計量混合物
C.1mol任何氣體所含氣體的分子數目都相等
D.0.5mol氦約含有1.204×1024個電子
2.過氧化鈉常用作供氧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的摩爾質量為78 B.該反應為置換反應
C.俗名蘇打、純堿 D.電子式為
3.工業合成氨常選擇,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完全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3
B.混合氣中物質的沸點由高到低的順序為
C.物質的量之比為1∶1的和的混合氣體所含原子數目為4
D.反應物斷裂個σ鍵同時生成物斷裂個σ鍵,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4.是一種半導體材料,一種制備方法是。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含鍵數目為
B.(金剛石)含非極性鍵數目為
C.每生成時轉移電子數目為
D.溶于足量鹽酸,溶液中含數目為
5.(2024·福建南平·一模)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中含π鍵數目為
B.中含有Si-O鍵的數目為
C.2g重水()中含有的孤電子對數為
D.標準狀況下,33.6L HF含有的分子數為
6.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25℃時,1LpH為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數目為0.01NA
B.1.8g重水(D2O)中所含質子數為NA
C.足量的濃鹽酸與8.7gMnO2反應,轉移電子的數目為0.4NA
D.32g甲醇的分子中含有C—H鍵的數目為4NA
7.(2024·廣西柳州·三模)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中含有的質子數為
B.的鹽酸溶液中的數目為
C.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生成,轉移的電子數目為
D.8 g甲烷和15 g乙烷的混合氣體中含有共價鍵的數目為
8.(2024·貴州畢節·三模)為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中共價鍵數為
B.標準狀況下,中氧原子數為
C.與足量充分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
D.溶液中,和的總數為
9.(2024·河北秦皇島·二模)實驗室可利用反應制備。設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101kPa下,11.2L 所含的分子數為0.5
B.0.1的 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數為0.3
C.常溫常壓下,9.8g 和9.8g 中含有的氧原子數均為0.4
D.該反應中生成0.2mol 時,轉移的電子數為0.2
10.(2024·湖北武漢·二模)用溶液處理火箭發射場附近廢水中偏二甲肼的反應原理為,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中所含氮原子數目為0.4NA
B.溶液中氧原子數目為4NA
C.標準狀況下,中孤電子對數目為2NA
D.反應生成時轉移電子數目為2NA
11.(2024·陜西銅川·三模)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足量水與7.8g完全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0.1
B.標準狀況下,4.48L中所含分子數為0.2
C.1L 0.1的溶液中氧原子數為0.3
D.0.1mol含有的質子數為6
12.(2023·廣東廣州·統考二模)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mol 含有Si-Cl鍵的數目為
B.24g Mg與稀硫酸完全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目為
C.1L 1.0 溶液含有陰離子的總數為2
D.11.2L NO與11.2L 混合后分子的數目為
13.(2023·海南省直轄縣級單位·統考模擬預測)在同溫同壓下的兩個容積相同的容器中,一個盛有HCl氣,另一個盛有H2和Cl2氣,兩容器內的氣體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數 B.密度 C.質量 D.摩爾質量
14.在一個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有兩個可左右自由滑動的密封隔板(a、b),將容器分成三部分,已知充入的三種氣體的質量相等,當隔板靜止時,容器內三種氣體所占的體積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分子數目:
B.若Y是O2,則X可能是CH4
C.氣體密度:
D.X和Z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數可能相等
15.同溫同壓同體積的16O2與18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子數相同 B.沸點相同 C.互為同位素 D.相對分子質量相同
16.(2023·上海·模擬預測)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同溫同壓下,等體積的和具有相同的分子數
B.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和硫酸中,的物質的量濃度也相等
C.同溫同壓下,等質量的和物質的量之比為
D.標準狀況下,氣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為
17.(2024·浙江臺州·二模)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常溫下,1L pH=3的溶液中,發生電離的水分子數目為
B.標準狀況下,11.2L HCl氣體中含有的數目為0.5
C.標準狀況下,22.4L 中鍵的數目為2
D.標準狀況下,22.4L 和22.4L 在光照下充分反應后的分子數為2
18.(2024·江西新余·二模)配位化合物廣泛應用于物質分離、定量測定、醫藥、催化等方面。利用氧化法可制備某些配位化合物,如。設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中含有鍵的數目為
B.和的VSEPR模型完全相同
C.與足量在催化劑作用下合成氨,生成的分子數為
D.質量分數為的溶液中,氧原子總數為
19.如圖所示實驗裝置用于測定氣體摩爾體積,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用CCl4代替水,測得氫氣的體積更準確
B.量氣管壓入漏斗的水過多而溢出,會導致測定失敗
C.必須待體系溫度降低到0 ℃時才可進行讀數
D.上提水準管,量氣管液面高度不斷改變,說明裝置漏氣
20.同溫同壓下,質量忽略不計的兩氣球A和B,分別充入X氣體和Y氣體,且充氣后兩氣球的體積相同。若相同條件下,A氣球放在CO中靜止不動,B氣球放在O2中上浮。下列敘述或表示正確的是( )
A.X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比Y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大 B.X可能是N2,Y可能是CH4
C.X氣體的密度小于Y氣體的密度 D.充氣后A氣球質量比B氣球質量大
21.Ⅰ、CO和CO2的混合氣體18 g,完全燃燒后測得CO2體積為11.2 L(標準狀況),
(1)混合氣體中CO的質量是________g
(2)混合氣體中CO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________L
(3)混合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是________g·L-1
(4)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是________g·mol-1
Ⅱ、在標準狀況下,由CO和CO2組成的混合氣體6.72 L,質量是12 g。此混合物中CO和CO2的物質的量比是 ,CO的體積分數是 ,CO的質量分數是 ,C和O的原子個數比是 ,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 ,密度是 g/L
22.在一定條件下,mgNH4HCO3完全分解生成NH3、CO2、H2O(g),按要求填空。
(1)若所得混合氣體對H2的相對密度為d,則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 ,NH4HCO3的摩爾質量為 (用含m、d的代數式表示)
(2)所得混合氣體的密度折合成標準狀況為ρg·L-1,則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為________________
(3)在該條件下,所得NH3、CO2、H2O(g)的體積分數分別為a%、b%、c%,則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__________
23.臭氧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神,臭氧比氧氣具有更強的氧化性。實驗室可將氧氣通過高壓放電管來制取臭氧:3O22O3
(1)若在上述反應中有30%的氧氣轉化為臭氧,所得混合氣的平均摩爾質量為 g·mol-1(保留一位小數)
(2)將8 L氧氣通過放電管后,恢復到原狀況,得到氣體6.5 L,其中臭氧為 L
(3)實驗室將氧氣和臭氧的混合氣體0.896 L(標準狀況)通入盛有20.0 g銅粉的反應容器中,充分加熱后,粉末的質量變為21.6 g。則原混合氣中臭氧的體積分數為
24.某合金(僅含銅、鐵)中銅和鐵的物質的量之和為 amol,其中Cu的物質的量分數為 b,將其全部投入c mol的稀硝酸中,加熱使其充分反應(假設NO是唯一的還原產物)。
(1)若產生標準狀況下NO 4.48 L,則反應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___mol
(2)若b=0.2,溶液中的Fe3+與Fe2+的物質的量相等,標準狀況下產生NO 6.72L,則c= mol
25.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測定常溫常壓下的氣體摩爾體積。根據下列步驟完成實驗:
①裝配好裝置,檢查氣密性
②用砂紙擦去鎂帶表面的氧化物,然后取0.0480 g的鎂帶加入儀器a中,分液漏斗內加入足量1 mol/L硫酸溶液
③量氣裝置中加入適量水,記錄量氣管讀數(讀數為0.10 mL)
④通過分液漏斗向儀器a中加入適量硫酸溶液,使鎂帶與硫酸充分反應
⑤當鎂帶完全反應后,再次記錄量氣管讀數(讀數為49.60 mL)。
完成下列填空:
(1)儀器a的名稱 ,通過分液漏斗向儀器a中加入硫酸溶液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記錄量氣管讀數時,應注意將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視線與量氣管內凹液面相切,水平讀數
(3)該同學測出此條件下氣體摩爾體積為 ,測定結果比理論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代號)________
a.鎂帶中氧化膜未除盡 b.鎂帶含有雜質鋁
c.③記錄量氣管讀數時俯視讀數 d.鎂帶完全反應后有殘留的未溶固體
(4)與原方案裝置相比,有同學設想用裝置B代替裝置A,實驗精確度更高。請說明理由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正確;B.摩爾用來計量微粒的量,可以是純凈物的微粒,也可以是混合物的微粒,正確;C.氣體物質的量相等,則氣體的分子數目相等,正確;D.氦為單原子分子,0.5mol氦含有0.5molHe原子,1個He原子含有2個電子,所以0.5mol氦約含有6.02×1023個電子,錯誤;故選D。
2.【答案】C
【解析】A.Na2O2 的摩爾質量為78g/mol,A錯誤;B.置換反應特點是為單質制取單質,B錯誤;C.碳酸鈉俗稱純堿、蘇打,C正確;D.氧氣的電子式為 ,D錯誤;故答案為:C。
3.【答案】B
【解析】A.反應中氮元素化合價由0變為-3,則1 mol完全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6,A錯誤;B.氨氣分子間存在氫鍵,導致沸點最高;氮氣的相對分子質量大于氫氣,其沸點高于氫氣,故混合氣中物質的沸點由高到低的順序為,B正確;C.不確定混合氣體的總的物質的量,不能計算和的混合氣體中所含原子數目,C錯誤;D.單鍵均為σ鍵,叁鍵含有1個σ鍵2個π鍵;1個氮氣分子含有2個π鍵和1個σ鍵,1分子氫氣含有1個σ鍵,1分子氨氣含有3個σ鍵,則反應物斷裂個σ鍵同時生成物斷裂個σ鍵,說明正逆反應速率不同,反應沒有達到平衡狀態,D錯誤;故選B。
4.【答案】B
【解析】A.1個分子含2個鍵,標準狀況下,的物質的量為,含鍵,故A錯誤;
B.的物質的量為,含非極性鍵,即非極性鍵數目為,故B正確;
C.根據反應式可知,生成時轉移電子,轉移電子數目為,故C錯誤;
D.會水解,溶于足量鹽酸,溶液中含數目小于,故D錯誤;
故選B。
5.【答案】C
【解析】A.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鍵,為1mol,含π鍵數目為,A項錯誤;B.在晶體中,每個Si原子形成4個Si-O鍵,故中含有Si-O鍵的數目為,B項錯誤;C.的摩爾質量為,2g重水的物質的量為0.1mol,1個重水分子中含有的孤電子對數為2,則0.1mol重水中含有的孤電子對數為,C項正確;D.標準狀況下,HF是液體,不是氣體,不能用標準狀況下的氣體摩爾體積進行相關計算,D項錯誤;答案選C。
6.A【解析】A.1LpH為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濃度為0.01mol/L,物質的量0.01mol/L 1L=0.01mol,OH-的數目為0.01NA,A正確;
B.1.8g重水(D2O)的物質的量為:0.09mol,所含質子數為0.9NA,B錯誤;
C.足量的濃鹽酸與8.7gMnO2(0.1mol)反應,+4價Mn轉化生成Mn2+,轉移電子的數目為0.2NA,C錯誤;
D.甲醇的結構簡式為:CH3OH,32g (1mol)的分子中含有C—H鍵的數目為3NA,D錯。
7.【答案】D
【解析】A.1mol水分子中含有10mol質子,則中含有的質子數為,A錯誤;
B.未給出溶液體積,無法計算離子物質的量,B錯誤;
C.,為0.1mol,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生成,轉移的電子數目為0.1,C錯誤;
D.8 g甲烷(0.5mol)和15 g乙烷(為0.5mol)分別含有共價鍵2mol、3mol,則共含有共價鍵的數目為,D正確;
故選D。
8.【答案】C
【解析】A.的物質的量為0.1mol,1個P4分子中含有6個共價鍵,則12.4gP4中共價鍵數為,A錯誤;B.標準狀況下,為固體,無法計算4.48LSO3中的氧原子數,B錯誤;C.的物質的量為0.1mol,與足量充分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即每消耗2molNa2O2,轉移2mol電子,則7.8gNa2O2與足量CO2充分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C正確;D.因0.1mol/LCH3COOH溶液的體積未知,則無法計算CH3COOH和CH3COO 的總數,D錯誤;故選C。
9.【答案】C
【解析】A.在標準狀況下不是氣體,則0℃、101kPa下,11.2L 所含的分子數不是0.5NA,A錯誤;B.溶液體積未知,無法計算0.1mol L 1的 KHSO4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數目,B錯誤;C.常溫常壓下,9.8g 物質的量為0.1mol,所含氧原子數為,9.8g 物質的量為0.1mol,所含氧原子數為,C正確;D.該反應中有1mol生成時,轉移電子數為2mol,則生成0.2mol時,轉移的電子數為,D錯誤;故選C。
10.【答案】C
【解析】A.物質的量為,所含氮原子數目為0.1mol×2×NA mol-1=0.2NA,故A錯誤;B.物質的量為2mol,含4molO原子,溶液中水分子還含有氧原子,則溶液中氧原子數目大于4NA,故B錯誤;C.標準狀況下,物質的量為,N2電子式為,所以含有的孤電子對數為2NA,故C正確;D.該反應中只有過氧化氫中O元素化合價降低,由-1價降低至-2價,生成2mol二氧化碳時轉移16mol電子,則生成時轉移電子數目為4NA,故D錯誤;故答案選C。
11.【答案】A
【解析】A.水與7.8g反應,過氧化鈉既為氧化劑又為還原劑,7.8g的過氧化鈉為0.2mol,轉移的電子數為轉移0.1,A正確;B.標準狀況下,三氧化硫為固態,不能使用氣體摩爾體積,B錯誤;C.溶液中水中還有氧原子,故大于0.3,C錯誤;D.0.1mol含有的質子數應為6.6,D錯誤;故選A。
12.【答案】A
【解析】A.1個中含有3個Si-Cl鍵,故1mol 含有Si-Cl鍵的數目為,故A正確;B.24g Mg的物質的量為1mol,Mg失去2個電子轉化為Mg2+,故1mol Mg與稀硫酸完全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目為2,故B錯誤;C.完全電離出鈉離子、氫離子、硫酸根離子,1L 1.0 溶液含有溶質為1mol,故含有陰離子的總數為,故C錯誤;D.沒有標明為標準狀況,故無法計算氣體分子數,故D錯誤;故選A。
13.【答案】A
【解析】根據阿伏伽德羅定律,在同溫同壓下的兩個容積相同的容器中,一個盛有HCl氣,另一個盛有H2和Cl2氣,兩容器內的氣體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數,由于HCl、H2、Cl2都是雙原子分子,所以兩容器內的氣體一定具有相同的原子數,故選A。
14.【答案】C
【解析】A.由題給信息可知,圖中X、Y、Z三種氣體的壓強、溫度分別相等,V(X)=V(Z)=2V(Y),由阿伏加德羅定律可知,n(X) =n(Z)=2n(Y),所以分子數目N(X)=N(Z)=2N(Y),A正確;B.由于三種氣體的質量相等,若Y是O2,X是CH4,則符合n(X)=2n(Y),B正確;C.由可知,三種氣體的密度:2ρ(X)=2ρ(Z)=ρ(Y),C錯誤;D.若X是N2,Z是CO,則n(X) =n(Z),X和Z含有的原子數相等,D正確;答案選C。
15.【答案】A
【解析】A.同溫同壓同體積的16O2與18O2的物質的量相同,則二者含有的分子數相同,由于物質分子中都是含有2個O原子,故二者所含有的電子數相同,A正確;B.二者的相對分子質量不同,則二者的分子之間作用力不同,故二者的沸點不同,B錯誤;C.同位素是指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16O2與18O2是由同位素原子組成的單質分子,它們不屬于同位素,C錯誤;D.16O2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2,而18O2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6,故二者的相對分子質量不相同,D錯誤;故合理選項是A。
16.【答案】C
【解析】A.同溫同壓下,由可知,等體積的氣體和氣體的物質的量相等,但未告知是否為氣體狀態,因此不確定是否具有相同的分子數,故A錯誤;
B.鹽酸是一元強酸,硫酸是二元強酸,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和硫酸中,的物質的量濃度不相等,故B錯誤; C.同溫同壓下,等質量的和物質的量之比為:=11:,故C正確; D.標準狀況下,22.4LHCl氣體的物質的量是,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的體積不是,無法計算其物質的量濃度,故D錯誤;答案C。
17.【答案】B
【解析】A.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H+抑制水的電離,常溫下,1L pH=3的溶液中,c(H+)=10-3mol/L,c(OH-)=10-11mol/L,則發生電離的水分子數目為,選項A正確;B.HCl為共價化合物,氣體中不含有的,選項B不正確;C.每個中含有兩個碳氧雙鍵,則含有兩個鍵,標準狀況下,22.4L ,即1mol中鍵的數目為2,選項C正確;D.標準狀況下,22.4L 和22.4L 在光照下充分反應后,發生取代反應,分子數目不變,則生成的分子數為2,選項D正確;答案選B。
18.【答案】A
【解析】A.中含有鍵的數目為,故A正確;
B.和的中心原子的雜化方式相同,但是孤電子對數不同,故VSEPR模型不完全相同,故B錯誤;
C.合成氨是可逆反應,生成的分子數小于,故C錯誤;
D.中氧原子總數為,水中還含有氧原子,則氧原子總數大于,故D錯誤 ;
答案選A。
19.D。解析:氫氣和CCl4均為非極性分子,根據相似相溶原理,部分氫氣溶在CCl4中,造成測量誤差,A錯誤;實驗時,量氣管壓入漏斗的水過多而溢出,由于量取氣體時兩側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保證氣體的壓強等于大氣壓強,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B錯誤;金屬與酸的反應放熱,實驗時,待體系溫度降到原來的溫度并保證兩側液面在同一水平面時進行讀數,C錯誤;由于此裝置屬于密閉體系,將水準管上提,造成內外壓強不等,靜置,若液面高于量氣管且不下降,說明裝置不漏氣,若量氣管液面高度不斷改變,說明裝置漏氣, D正確。
20.B。解析:X氣球放在CO中靜止不動,說明X的相對分子質量接近CO, Y氣球放在O2中上浮, 說明Y相對分子質量小于氧氣,但X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不一定比Y大, A錯誤;氮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甲烷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6,所以X可能是氮氣,Y可能是甲烷, B正確; X的密度接近CO,但不一定小于Y的密度,C錯誤;相同條件下,等體積的兩種氣體其物質的量相等,因為其摩爾質量相對大小未知,所以無法確定其質量相對大小,故D錯誤。
21.Ⅰ、(1)7 
(2)5.6 
(3)1.61 
(4)36
Ⅱ、1:3 25% 17.5% 4:7 40 1.79
解析:CO燃燒發生反應:2CO+O22CO2,CO的體積與生成CO2的體積相等,燃燒后CO2的總體積為11.2 L,故18 g CO和CO2的混合氣體的總體積為11.2 L,在標準狀況下,18 g CO和CO2的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5 mol,設CO的物質的量為x mol,CO2的物質的量為y mol,則,解得x=0.25,y=0.25。
(1)混合氣體中CO的質量=28 g·mol-1×0.25 mol=7 g;
(2)故原混合氣體中,CO2的體積為0.25 mol×22.4 L·mol-1=5.6 L;
(3)原混合氣體的密度=≈1.61 g·L-1;
(4)解法一:=ρ×22.4 L·mol-1=1.61 g·L-1×22.4 L·mol-1≈36 g·mol-1;
解法二:==36 g·mol-1;
解法三:=28 g·mol-1×50%+44 g·mol-1×50%=36 g·mol-1;
故平均摩爾質量為36 g·mol-1。
22.(1)mol 6dg·mol-1 
(2)22.4ρg·mol-1
(3)17a%+44b%+18c%
23.(1)35.6 
(2)3 
(3)50%
解析:(1)假設有1 mol O2,反應的轉化率為30%,發生反應的O2為:1 mol×30%=0.3 mol,
  3O22O3
開始 1 mol 0
反應 0.3 mol 0.2 mol
平衡 0.7 mol 0.2 mol
故反應后所得氣體為0.2 mol O3和0.7 mol O2,平均摩爾質量為M==35.6 g/mol;
(2)3O22O3  ΔV
2 1
V(O3) (8-6.5) L=1.5 L
計算得出:V(O3)=2×1.5 L=3 L;
(3)0.896 L混合氣體物質的量為=0.04 mol,反應后固體質量增重21.6 g-20 g=1.6 g,氣體全部參與反應,設氧氣、臭氧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 mol、y mol,根據二者總質量、總物質的量,則:
計算得出:x=0.02,y=0.02,故臭氧的體積分數為×100%=50%。
24.【答案】(1)0.6
(2)1.2
【分析】某合金(僅含銅、鐵)中銅和鐵的物質的量之和為 a mol,其中Cu的物質的量分數為 b,則n(Cu)=ab mol,n(Fe)=(a-ab)mol。
(1)若產生標準狀況下NO 4.48 L, 即=0.2mol,N由HNO3→NO,由+5價→+2價,得0.2mol×(5-2)=0.6mol,NO是唯一的還原產物,則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得電子物質的量=0.6mol;
(2)b=0.2,即n(Cu)=0.2a mol,n(Fe)=0.8a mol,溶液中的Fe3+與Fe2+的物質的量相等,即各為0.4a mol,則Fe失電子0.4a mol×3+0.4a mol×2=2a mol,Cu失電子0.2a mol×2=0.4a mol,共失電子(2a+0.4a)mol =2.4a mol;
標準狀況下產生NO 6.72L,則失電子=×(5-2)=0.9mol,被還原的HNO3的物質的量為0.3mol;
因為得失電子守恒,則2.4a mol=0.9mol,解得a=0.375mol,即n(Cu)=0.2×0.375mol=0.075mol,n(Fe)=0.8×0.375mol=0.3mol,則所得溶液n[Cu(NO3)2]=0.075mol,n[Fe(NO3)2]=0.4×0.375mol=0.15mol,n[Fe(NO3)3]=0.4×0.375mol=0.15mol,則顯酸性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0.15mol×3+0.15mol×2+0.075mol×2=0.9mol;
則硝酸的物質的量=0.3mol+0.9mol=1.2mol,即c=1.2。
25.(1) 錐形瓶 將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與漏斗口頸上的小孔對準(或將玻璃塞拔開),緩慢旋轉分液漏斗的旋塞,使硫酸溶液緩慢流入錐形瓶,適時關閉旋塞
(2)裝置冷卻至室溫 調節水準管高度,使其液面與量氣管中液面相平
(3)24.75 L· mol-1 bc
(4)避免加入硫酸時,液體所占的體積引起的實驗誤差
解析:(3)0.048 0 g鎂帶的物質的量為=0.002 mol,氣體的體積為(49.60 mL-0.10 mL)=49.50 mL=0.049 5 L,此條件下氣體摩爾體積為==24.75 L· mol-1;a.鎂帶中氧化膜未除盡,生成的氫氣的體積偏小,摩爾體積偏小,錯誤;b.鎂帶含有雜質鋁,導致生成的氫氣偏多,摩爾體積偏大,正確;c.③記錄量氣管讀數時俯視讀數,導致讀數偏大,生成的氫氣偏多,摩爾體積偏大,正確;d.鎂帶完全反應后有殘留的未溶固體,說明鎂沒有完全反應,生成的氫氣體積偏小,摩爾體積偏小,錯誤;答案為bc。 (4)用裝置B代替裝置A,避免加入硫酸時,硫酸溶液所占的體積引起的實驗誤差,可提高實驗精確度。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喜德县| 习水县| 拉孜县| 玛多县| 如皋市| 武山县| 黄浦区| 巫溪县| 大姚县| 嘉义县| 台中县| 陇南市| 中阳县| 崇礼县| 兰州市| 阆中市| 南溪县| 新化县| 准格尔旗| 新巴尔虎左旗| 铜山县| 遂宁市| 都安| 福州市| 镇原县| 定结县| 汕头市| 都昌县| 芦溪县| 永新县| 怀宁县| 阳曲县| 弥渡县| 齐河县| 襄垣县| 桐柏县| 波密县| 通道| 乌拉特前旗| 仁怀市| 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