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地理測試參考答案題號246⊙答案0以C0題號910111213141516答案0A00A01.D解析:學校經度為105°E,北京時間是120°E的地方時,兩地經度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120°E比105°E偏東15°,所以北京時間比學校當地時間早1小時,即當學校所在地地方時為12時,對應北京時間為13時。且花壇①與②與旗桿的連線關于正北方向對稱,所以桿影指向①和②的地方時應關于12時對稱,即應該關于北京時間13:00對稱。北京時間時指向花壇①,花壇①位于旗桿東北,說明太陽此時位于西南,正值下午,因此桿影正好指向花壇②時為上午,據此可計算得知桿影正好指向花壇②的北京時間約是13時一(a一13)時=(26-a)時。D正確,ABC錯誤,故選D。2.C解析:此日((7月)之后三個月內,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學校位于(105°E,40°N),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過程中,日落時太陽方位逐漸偏南,所以日落時桿影漸偏北,C正確: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學校的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小,正午桿影逐漸變長,A錯誤:日內桿影轉過角度與晝長有關,三個月內晝長逐漸變短,桿影轉過角度變小,B錯誤;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時,該地日出東南,日落西南,桿影不可能每日均能經過花壇③④(因為花壇③④在升旗臺的南方),D錯誤。故選C。3.A解析:從圖中信息可以看出,甲曲線4月份后數值迅速增加,6月份最大,應為徑流量曲線,A正確:該地冬季漫長而嚴寒,降雪量較大,所以積雪融水補給量多,而且6月份較多,氣溫年內變化較為緩慢,所以丁為氣溫曲線,7月份最高,D錯誤;積雪覆蓋面積與氣溫的變化呈負相關,所以丙為積雪覆蓋面積曲線,C錯誤:乙為降水量曲線,夏季較多,B錯誤。故選A。4,C解析:結合上題可知,丁為氣溫曲線,從氣溫曲線得出,該地結冰期長,河流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流向高緯)有凌汛,①正確:下游流經地區較平坦,緯度高,地轉偏向力大,因而多曲流,結冰期長,航運價值低,③錯誤;流經地區植被茂盛,含沙量小,②錯誤:緯度高,降水量少,河流以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為主,④正確,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o5.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河流橫向遷移率低是指側蝕作用減弱,一方面水量減小,側蝕作用減弱,其次就是河岸抗侵蝕能力較強也有可能使遷移率降低。氣候變暖,植被增多,根系發達,河岸抗侵蝕能力增強,①正確:氣溫升高,蒸發加大,水量減少,侵蝕能力下降,②正確;植被增加,有利于下滲,應減少河流水量,侵蝕作用減弱,③錯誤;氣候變暖,凍土層變薄,有利于水分下滲,徑流量減少,④錯誤,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6.B解析:據圖文材料可知,珊瑚藻主要生長在溫暖石質海岸潮間帶,且海浪作用相對較弱的環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長時期的海平面:甲乙兩地都是含珊瑚藻化石的石灰巖層,說明該時期海岸線穩定,且以海水沉積作用為主,B正確:甲地珊瑚藻化石不連續,說明海水侵蝕作用強,A錯誤;兩地石灰巖是在溫暖的潮間帶環境下形成的沉積巖,變質作用不顯著,兩地火山地貌少,CD錯誤。故選B。7.A解析:含珊瑚藻化石石灰巖層反映當時海平面位置,后海平面上升,海水沉積作用下形成含海洋生物化石砂巖層:現階段0米等高線(海平面)位于巖漿巖處,說明海平面下降:所以該島附近海平面先升高后降低,A正確,BCD錯誤。故選A。8.D解析:結合圖片信息,隨著海拔的升高,青藏高原空氣愈加稀薄,晴天日數更多,太陽輻射更強,地表增溫顯著,山體效應不斷增強,A錯誤D正確:結合所學知識,隨著海拔的不斷升高,青藏高原空氣越來越稀薄、水汽含量不斷降低,因而降水量呈下降趨勢,但圖片答案安徽省濉溪中學高二年級地理學科試卷(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務必擦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4年7月某日,某學校(105°E,40°N)地理興趣小組成員觀測并記錄了學校廣場旗桿日影變化,該日北京時間a時發現桿影正好指向花壇①。圖1為該學校廣場平面示意圖。據此完成1一2題。N③■②廣場④■1①■花壇升旗臺圖11.該日學校廣場桿影正好指向花壇②的北京時間約是()A.(a-12)時B.(24-a)時C.(25-a)時D.(26-a)時2.此日之后三個月內,若該地理興趣小組成員持續觀測桿影日變化,會發現()A.正午桿影逐漸變短B.日內桿影轉過角度變大C.日落時桿影漸偏北D.桿影每日均能經過③④據研究:隨氣候的變化,北極地區寬度超過100米的河流橫向遷移率從1972年到2020年整體下降了20%,河流水量和河岸狀態的變化是河流橫向遷移速率變化的主要原因。圖2為19662005年西伯利亞葉尼塞河流域氣溫、降水量、積雪覆蓋面積與入海徑流量多年月平均變化圖。據此完成3~5題。1(mys)(℃)積雪覆徑流量降水量(mm)氣溫蓋面積km800007020”4000006010600003000005004000040-1020000030-202000010000020-3001040JL012456789101112(月)圖23.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甲一年徑流量曲線B.乙一氣溫曲線C.丙一降水量曲線D.丁一積雪覆蓋面積曲線4.關于葉尼塞河水文水系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是(①結冰期長,有凌汛②河流含沙量大③下游地區河道平直,航運價值高④河流以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為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該河流橫向遷移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①植被增多,根系發達,土層抗侵蝕能力增強②氣溫升高,蒸發增強,河流水量減少,河流侵蝕能力減弱③植被生長狀況變好,增加地表水下滲,導致河流水量增加④氣候變暖,凍土層變薄,解凍時間變長,地表徑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珊瑚藻主要生長在溫暖石質海岸潮間帶,且海浪作用相對較弱的環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長時期的海平面。研究發現,某島嶼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其中乙地珊瑚藻化石層水平連續性比甲地好;砂巖層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圖3為某島嶼地理事物分布簡圖,圖4為該島現階段甲、乙兩地出露海平面的地層剖面示意圖。據此完成6~7題。2509形成年代相同圖例回功巖巴器癸貨山國02園巖漿巖圖3圖4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理參考答案.pdf 地理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