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新課標綜合卷地理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1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吉林省通榆縣風能資源十分豐富。2009年,當地開始打造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現已構建包括制造主機葉片、塔筒、電機、緊固件等組件的全產業鏈,并形成“風電場+制造基地+風電消納”聯動發展模式。為促進風電消納,當地引進電池儲能、氫化工、大數據、機械制造等產業,并建設“吉電南送”超高壓輸電工程。據此完成1~3題。1.當地形成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可為風電場節約( )①組件運輸成本 ②基礎建設成本 ③運營維護成本 ④環境保護成本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當地吸引電池儲能、氫化工、大數據、機械制造等產業的主導區位因素是( )A.交通 B.勞動力 C.能源 D.技術3.當地實施“風電場+制造基地+風電消納”聯動發展模式,可以( )①規避產能過剩風險 ②降低勞動用工價格 ③減緩技術升級壓力 ④促進風能資源利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江西省吉安市渼陂(měi bēi)古村,地處贛江支流富水河下游河畔,地勢低洼,常遭洪澇災害。為減輕水患,早期人們挖掘水塘,后逐漸形成“兩河一塘(群)”水系(下圖):富水河水經進水閘入村后分為兩支,各串聯若干水塘,并連接街巷的排水溝渠,最后匯入渼水;渼水經分流水閘分為兩支匯入富水河。據此完成4~6題。4.渼陂古村早期挖掘水塘的目的是( )A.提供水源 B.方便運輸 C.養殖水產 D.蓄積雨洪5.渼陂古村“兩河一塘(群)”水系在有效防御水患的同時,實現了村落內( )A.水資源節約利用 B.引水排水等量 C.水體不斷更新 D.地下水位下降6.渼陂古村治水模式對生態建設的啟示是( )A.廣泛植樹種草,加快碳匯建設 B.因地制宜治水,合理利用自然C.加強雨污分流,促進環境改善 D.減少人類干預,實現自然恢復1999年,廣西南寧國家基本氣象站從城中搬遷至城郊,并在2000年對新舊站主要氣象要素進行對比觀測。下圖示意觀測的月平均氣壓變化。據此完成7~8題。7.根據圖示新舊氣象站氣壓差異,可以推斷新站比舊站( )A.海拔高 B.緯度高 C.距海遠 D.面積小8.該氣象站觀測的主要氣象要素中,與圖示氣壓年內變化相關度最高的是( )A.濕度 B.風速 C.氣溫 D.風向我國溫帶濕潤區某盆地內分布著海拔約280米、地勢平坦的臺地和海拔220~240米的河流谷地。臺地基巖為沉積巖,風化物顆粒小、質地黏重;谷地地下水位常接近地表。盆地四周分布著海拔約380米的低緩花崗巖丘陵,是該區域的自然地帶植被和土壤分布區;盆地北緣有一座海拔約880米、坡面陡峭的花崗巖山峰,成為盆地理想的眺望點。據此完成9~11題。9.盆地北緣陡蛸的花崗巖山峰應是( )A.火山 B.斷塊山 C.背斜山 D.向斜山10.花崗巖山峰未發育自然地帶土壤,主要是因為山峰( )A.氣溫較低,風化強度較弱 B.植被稀疏,土壤腐殖質少C.成土母質黏重,地表過濕 D.坡面陡峭,水土不易留存11.臺地土壤比丘陵區土壤含水量高的原因是臺地( )A.降水更多 B.河流補給多 C.蒸發更弱 D.排水和下滲不暢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56分。1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炒貨產業進入門檻低,但做大做強難。改革開放后,安徽蕪湖某個體戶率先創立了炒制瓜子品牌,產品供不應求。在此示范效應下,安徽以合肥、蕪湖為中心的炒貨產業迅速發展,并帶動配套產業發展。經過一段時期的激烈競爭,安徽形成數家在全國炒貨產業中舉足輕重的企業。其中,總部在合肥的甲公司以炒制葵花子為主,通過革新工藝、加大宣傳、保障原料供應等,發展成為我國著名的炒貨企業。下圖示意甲公司與西北地區向日葵種植區關系的發展。近年來,向日葵種植區也創建了炒制葵花子自主品牌。(1)簡述安徽形成較多全國著名炒貨企業的有利條件。(8分)(2)自圖示階段二開始,甲公司以訂單方式要求農戶種植指定品種。指出甲公司這樣做對提高產品競爭力的益處及對當地向日葵種植的積極影響。(10分)(3)說明階段三甲公司在原料供應基地建加工廠的區位優勢。(6分)(4)分析網絡銷售對向日葵種植區創建炒制葵花子自主品牌的促進作用。(6分)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冰川在運動過程中侵蝕下伏地表,常形成U形峽谷和洼地。冰川消融時,挾帶的物質就會堆積下來。研究表明,英國湖區國家公園(下圖)曾被第四紀冰川覆蓋,湖泊和峽谷主要形成于冰川作用。該國家公園年均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河流流程短但水量較大、水流較急;湖泊較深,最深接近80米;山峰眾多,最高峰海拔接近1000米。(1)描述該國家公園湖泊的分布及形態特征。(6分)(2)分析冰川作用對該國家公園湖泊的分布及形態特征的影響。(8分)(3)解釋該國家公園河流水量較大、水流較急的原因。(6分)(4)說明該國家公園湖泊水位季節變化小的氣候原因。(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