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3氧化還原反應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下列變化過程不一定有電子轉移的是( )A.HCl→MgCl2 B.Na→Na+ C.CO→CO2 D.Fe3+→Fe2+2.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古代制取下列藥物過程中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是A 《本草綱目》:制取“玄明粉”() 以芒硝于風日中消盡水氣,自成輕飄白粉也B 《通玄秘術》:制取“華蓋丹”(醋酸鉛) 以鐵筋穿作竅,以繩子穿之;用凈瓷甕子盛米醋1斗,將鉛片子懸排于甕子口……C 《本草蒙筌》:制取“靈砂”(硫化汞) 水銀一兩,硫黃六銖,先炒作青砂頭,后入水火爐抽之……D 《本草圖經》:制取“鐵華粉”(醋酸亞鐵) 以鐵拍做段片,置醋糟中,積久衣生……A.A B.B C.C D.D3.下列物質中,只有氧化性、只有還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的順序排列的一組是A.F2、K、HCl B.Cl2、Al、H2C.NO2、Na、Br2 D.O2、SO2、H2O4.已知均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有下列轉化關系(未配平):①②③④這五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物由低到高的順序是A.G、Y、Q、Z、X B.X、Z、Q、G、YC.X、Z、Q、Y、G D.G、Q、Y、Z、X5.下列各組物質或概念之間,不符合如圖所示關系的是X Y Z例 氧化物 化合物 純凈物A 硫酸銅 鹽 純凈物B 置換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離子反應C 堿性氧化物 氧化物 化合物D 膠體 分散系 混合物A.A B.B C.C D.D6.實驗室利用以下反應制取少量氮氣:NaNO2+NH4Cl =NaCl+N2↑ +2H2O(已配平)。下列關于該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NH4Cl中的氮元素被氧化B.NaNO2是氧化劑C.每生成1分子N2,轉移的電子的個數為6D.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17.下列關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有一種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種元素被還原B.在反應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價都發生變化C.某元素由化合物變為單質,則該元素一定被還原D.有單質參加的化學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8.做實驗時不小心使皮膚上沾了一些高錳酸鉀,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乙二酸,化學式為H2C2O4)的稀溶液洗滌,黑斑可以迅速褪去,其離子方程式為+H2C2O4+H+→CO2↑+Mn2++(未配平)。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發生氧化反應的是H2C2O4 B.每消耗6個H+,轉移5個電子C.還原性:Mn2+二、填空題9.氧化性和還原性氧化性:指 的能力或性質, 具有氧化性,發生 反應。還原性:指 的能力或性質, 具有還原性,發生 反應。10.回答下列問題。(1)鐵釘在氯氣中被銹蝕為棕黃色物質,而在鹽酸中生成淺綠色的溶液。則在、、中,具有氧化性的是 ,其中氧化性強的是 。(2)鹽酸在不同的反應中,可以分別表現出酸性、氧化性和還原性。現有如下四個反應,請寫出鹽酸在四個反應中,分別表現什么性質:① ;② ;③ ;④ 。(3)在(2)的④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個數之比為 ,若有5個還原劑被氧化,則生成的為 個。11.一定條件下,含氮元素的物質可發生如圖所示的循環轉化。回答下列問題:(1)氮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2)圖中屬于“氮的固定”的是 (填字母,下同);轉化過程中發生非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3)若“反應h”是在NO2與H2O的作用下實現,則該反應中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4)若“反應i”是在酸性條件下由NO3-與Zn的作用實現,則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12.已知反應:① ②③ ④⑤ ⑥(1)上述反應中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填序號,下同);被氧化的是 ,被還原的是 ;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物中的既不被氧化也不被還原的是 。(2)寫出反應⑤的離子方程式: 。三、計算題13.(1)標準狀況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氣后制得濃度為12.0mol/L、密度為0.915g/cm3的氨水。試計算1體積水吸收 體積的氨氣可制得上述氨水。(水的密度以1.00g/cm3計)(2)硫鐵礦高溫下空氣氧化產生二氧化硫:4FeS2+11O28SO2+2Fe2O3設空氣中N2、O2的含量分別為0.800和0.200(體積分數),試完成下列各題:①1.00molFeS2完全氧化,需要空氣的體積(標準狀況)為 L。②55L空氣和足量FeS2完全反應后,氣體體積(同溫同壓)變為 L。四、解答題14.如圖,A、B、C、D、E各代表水、鐵、二氧化碳、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鋇溶液中的一種物質。常溫下,相連環物質間能發生反應,不相連環物質間不能發生反應,且B的相對分子質量大于D。請填空:(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 ,B ,D 。(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B+C: ,(3)相連環物質間發生的反應中,置換反應共有 個。15.亞氯酸鈉(NaClO2)是一種強氧化性漂白劑,廣泛用于紡織、印染和食品工業。它在堿性環境中穩定存在。某同學查閱資料后設計生產NaClO2的主要流程如圖所示(部分產品未標出)。(1)Ⅰ中發生反應的還原劑是 (填名稱),Ⅱ中發生反應的氧化劑是 (填化學式)。(2)Ⅱ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3)ClO2是一種高效水處理劑,可用NaClO2和稀鹽酸為原料制備: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①該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微粒數之比是 。②研究表明:在上述過程中會發生副反應NaClO2+4HCl=NaCl+2Cl2↑+2H2O,若反應開始時鹽酸濃度越大,則氣體產物中Cl2的含量越大。請推測其原因是 。16.某小組同學欲探究H2O2的性質,經歷如下探究過程:預測:聚焦H2O2中的O作為核心元素,因此預測H2O2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還原性。(1)預測其具有氧化性的思路是 。實驗和觀察:小組同學分別選用酸性KMnO4溶液、酸化的KI溶液與5% H2O2溶液反應以驗證預測。(2)實驗①利用了酸性高錳酸鉀的 性質,該實驗中,證明KMnO4溶液與H2O2反應的現象除了溶液顏色變淺或褪色外,還有 。(3)實驗②是為了驗證H2O2的 性質,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可觀察到溶液變藍,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解釋和結論: (4)以上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 。《1.3氧化還原反應》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A A A B C B B1.A【詳解】A.HCl→MgCl2過程有可能是鹽酸與氧化鎂反應,該反應中無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無電子轉移,故A符合題意;B.Na→Na+過程中鈉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一定有電子轉移,故B不符合題意;C.CO→CO2過程中碳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一定有電子轉移,故C不符合題意;D.Fe3+→Fe2+過程中鐵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一定有電子轉移,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A【詳解】A.用芒硝制硫酸鈉的反應為:,沒有發生元素化合價的升降,不是氧化還原反應,A符合題意;B. 用凈瓷甕子盛米醋1斗,將鉛片子懸排于甕子口,即將鉛的單質轉化為醋酸鉛,鉛的化合價升高,是氧化還原反應,B不符合題意;C. 水銀一兩,硫黃六銖,來制硫化汞,硫和汞的化合價改變了,是氧化還原反應,C不符合題意;D. 以鐵拍做段片,置醋糟中,積久衣生制醋酸亞鐵,鐵的化合價升高,是氧化還原反應,D不符合題意。答案選A。3.A【分析】當元素處于最低價時,只能升高,只有還原性,反之,只能降低,只有氧化性;而當處于中間價時,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據此分析解答。【詳解】A項,F只能得電子變成F-,所以F2只有氧化性;K只能失電子變成K+,所以K只有還原性;HCl中的H+能得電子體現氧化性,Cl-能失電子體現還原性,所以HCl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故選A項;B項,Cl既能得電子變成Cl-,又能失電子與O結合變成含氧酸根(例如ClO-),所以Cl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Al只能失電子變成Al3+,所以Al只有還原性;H2可以失電子變成H+,與活潑金屬化合時可以得電子變為H-,所以H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故不選B項;C項,NO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例如3NO2+H2O=2HNO3+NO;Na只能失電子變成Na+,所以Na只有還原性;Br既能得電子變成Br-,又能失電子與O結合變成含氧酸根(例如BrO3-),所以Br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故不選C項;D項,O只能得電子,所以O2只有氧化性;SO2既有氧化性(SO2+2H2S=3S↓+2H2O )又有還原性(2 SO2+ O2=2 SO3);H2O既有氧化性(2Na+2H2O =2NaOH+H2↑)又有還原性(2F2+2H2O =4HF+ O2),故不選D項。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A。4.A【詳解】①,說明G到氯化鈉,氯化合價降低,G到Q化合價升高,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價;②,氫化合價降低,則氯化合價升高,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價;③,Y中氯化合價既升高又降低,則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價;④,Z中氯化合價既升高又降低,則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價;因此這五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物由低到高的順序是G、Y、Q、Z、X,故A符合題意。綜上所述,答案為A。5.B【詳解】A.鹽是指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硫酸銅是由硫酸根離子和銅離子構成的鹽,鹽是化合物,是純凈物,A正確;B.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但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屬于離子反應,如氫氣還原氧化銅是置換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但不是離子反應,B錯誤;C.氧化物依據組成元素分為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依據性質分為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不成鹽氧化物、過氧化物等,則堿性氧化物屬于氧化物,氧化物是指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所以氧化物是化合物,C正確;D.分散系包括溶液、膠體、濁液三種,膠體屬于分散系,而分散系都是由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因此分散系屬于混合物,D正確;故合理選項是B。6.C【詳解】A.在該反應中N元素化合價由反應前NH4Cl中的-3價變為反應后N2中的0價,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被氧化,則NH4Cl作還原劑,A正確;B.在該反應中N元素化合價由反應前NaNO2中的+3價變為反應后N2中的0價,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被還原,則NaNO2作氧化劑,B正確;C.在該反應中N元素化合價由反應前NH4Cl中的-3價變為反應后N2中的0價,化合價升高3價,失去3個電子;N元素化合價由反應前NaNO2中的+3價變為反應后N2中的0價,化合價降低3價,得到3個電子,生成1個分子N2,轉移的電子的個數為3,C錯誤;D.在該反應中NH4Cl作還原劑,NaNO2作氧化劑,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1,D正確;故合理選項是C。7.B【詳解】A.氧化還原反應中一種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種元素被還原,也可能是同一種元素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A錯誤;B.反應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價都發生變化,例如2H2O+2Na=2NaOH+H2↑中O元素化合價沒有變化,B正確;C.某元素由化合物變為單質,可能是失去電子,也可能是得到電子,該元素可能被還原,也可能被氧化,C錯誤;D.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化屬于化學變化,但是反應前后化合價都為0,如,所以有單質參加同時有單質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D錯誤;答案選B。8.B【詳解】A.該反應中Mn元素化合價由+7價變為+2價、C元素化合價由+3價變為+4價,所以高錳酸鉀是氧化劑、草酸是還原劑,則發生氧化反應的是H2C2O4,故A正確;B.反應2MnO+5H2C2O4+6H+=10CO2↑+2Mn2++8H2O,每消耗6 mol H+,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10mol,故B錯誤;C.H2C2O4作還原劑,則還原性:Mn2+<H2C2O4,故C正確;D.該反應是在酸性條件下的反應,所以生成物中應該是水,故D正確;故選B。9. 得電子 氧化劑 還原 失電子 還原劑 氧化【詳解】氧化性:指物質得電子的能力或性質,氧化劑具有氧化性,發生還原反應,還原性:指物質失去電子的能力或者性質,還原劑具有還原性,發生氧化反應。10.(1) Cl2、H+ Cl2(2) 酸性、氧化性 酸性 氧化性、還原性 還原性、酸性(3) 1:5 3【詳解】(1)中氯元素處于最低價態,只表現還原性,中氫元素處于最高價態,只表現氧化性,中氯元素處于中間價態,且是常見的強氧化劑,所以具有氧化性的是和;由于鐵在氯氣中反應得、的價態為價,而鐵與鹽酸反應生成,的價態為價,則的氧化性大于的氧化性;(2)①與反應,表現為酸性,同時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又表現為氧化性,答案為:酸性、氧化性;②與反應生成鹽和水,發生中和反應,表現為酸性,答案為:酸性;③電解稀鹽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既表現氧化性又表現還原性,答案為:氧化性、還原性;④中,元素被氧化,表現出還原性,生成,表現出酸性,答案為:還原性、酸性;(3)若有1個參加反應,則有6個參與反應,中元素化合價降低,故氧化劑為1個,6個中有5個化合價升高,1個化合價不變,故還原劑為5個,氧化劑與還原劑個數比為;根據方程式可知,若有5個被氧化,則生成為3個。11. k和c a和l 2∶1 4Zn+2NO3-+10H+=4Zn2++N2O↑+5H2O【詳解】(1)N位于第二周期VA族,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2)氮的固定是游離態的氮轉化成為化合態的氮,根據循環圖,得出屬于氮的固定的是k和c;發生非氧化還原反應,說明化合價沒有發生變化,即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的是a和l;(3)反應h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3NO2+H2O=2HNO3+NO,氧化產物是HNO3,NO是還原產物,因此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4)根據信息,Zn+H++NO3-→Zn2++N2O↑+H2O,Zn的化合價升高2價,N2O中N的化合價共降低8價,最小公倍數為8,然后根據所帶電荷數守恒以及原子守恒,離子反應方程式為4Zn+2NO3-+10H+=4Zn2++N2O↑+5H2O。12. ①⑥ ③ ④ ②⑤【詳解】①中沒有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②中部分氮元素的化合價升高,部分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水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價均沒有變化,所以該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水既不被氧化也不被還原;③中,氟元素的化合價從0降低到,水中氧元素的化合價從升高到0,所以該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水是還原劑,在反應中被氧化;④中,鈉元素的化合價從0升高到+1,水中部分氫元素的化合價從+1降低到0,所以該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水是氧化劑,在反應中被還原;⑤中,過氧化鈉中部分氧元素的化合價從升高到0,部分從降低到,水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價均沒有變化,所以該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水既不被氧化也不被還原;⑥中沒有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該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1)根據以上分析可知上述反應中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①⑥;被氧化的是③,被還原的是④;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物中的既不被氧化也不被還原的是②⑤。(2)反應⑤的離子方程式為。13. 378 308 52【分析】(1)假設溶液體積為1.00L,根據n(NH3)=c(NH3)×V,求出1L溶液中所含氨氣的物質的量,求出標準狀況下氨氣的體積;根據水的質量=氨水的質量-氨氣的質量,求出水的質量,進而求出水的體積;由求出1體積水所吸收氨氣的體積;(2)①根據方程式計算需要氧氣的物質的量,再根據V=n·Vm氧氣的體積,根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計算需要空氣的體積;②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利用差量法計算反應后氣體體積變化,據此解答。【詳解】(1)假設溶液體積為1.00L,1.00L該氨水含氨的物質的量n(NH3)= 1.00L×12.0mol/L=12.0mol,V(NH3)=12.0mol×22.4L/mol=268.8L;1.00L該氨水中含水的質量m(H2O)=1.00L×0.915g/cm3×103mL/L-12.0mol×17.0g/mol=915g-204g=711g;V(H2O)==0.711L;==378;(2)①根據方程式4FeS2+11O28SO2+2Fe2O3可知,1.00molFeS2完全氧化需要氧氣物質的量為mol,因此需要空氣的體積=(mol×22.4L/mol)÷0.200=308L;②55L空氣中氧氣的體積V(O2)=55L×0.200=11.0L,由化學方程式4FeS2+11O28SO2+2Fe2O3可知,11mol的O2參加反應變為8molSO2,在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氣體的物質的量的比,則11.0L的O2參加反應產生8LSO2,氣體體積減少了3L,故反應后氣體的體積為55L-3L=52L。【點睛】本題考查化學方程式的有關計算,能準確運用各化學計量之間的轉化公式,利用阿伏伽德羅定律是解題關鍵,側重考查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14. Fe CuSO4 CO2 CuSO4+Ba(OH)2=Cu(OH)2↓+BaSO4↓ 1個【詳解】(1)本題利用假設法:假定A、Fe;B、CuSO4;C、氫氧化鋇溶液;D、CO2;E、水,經過帶入原題進行驗證,符合題意;分析每兩種物質之間的反應:A與B為置換反應;B與C為復分解反應;C與D為中和反應;D與E為化合反應;所以沒有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有:分解反應;(2)B+C: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鋇沉淀,故其化學方程式為:CuSO4+Ba(OH)2=Cu(OH)2↓+BaSO4↓;(3)結合(1)分析可知,只有A與B反應為置換反應。15. 亞硫酸鈉 ClO2 2ClO2+H2O2+2OH-=2ClO+O2+2H2O 1:4 ClO2的氧化性(或Cl-的還原性)隨溶液的酸性和濃度的增大而增強【分析】根據流程可知,氯酸鈉與硫酸、亞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二氧化氯;二氧化氯與雙氧水、NaOH反應生成亞氯酸鈉和氧氣。【詳解】(1)由氯元素的化合價變化判斷氧化劑、還原劑,反應I中,亞硫酸鈉中的S化合價升高作還原劑;反應II中,二氧化氯中的Cl化合價降低作氧化劑;(2)Ⅱ中被還原,則H2O2被氧化,故氣體a應為O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2ClO2+H2O2+2OH-=2ClO+O2+2H2O。(3)①NaClO2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其中1個NaClO2作氧化劑,轉化為1個NaCl,4個NaClO2作還原劑,轉化為4個ClO2,故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微粒數之比為1:4。②反應NaClO2+4HCl=NaCl+2ClO2↑+2H2O中,NaClO2作氧化劑,HCl部分作還原劑,反應開始時,鹽酸濃度越大,氣體產物中Cl2的含量越大,可能的原因是溶液酸性增強,導致ClO2的氧化性增強,Cl-的還原性增強。16. H2O2中的O為-1價,可能降低為-2價,因此H2O2可能具有氧化性 氧化 有氣體產生 氧化 2I-+H2O2+2H+= I2+2H2O H2O2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還原性【分析】(1)在化學反應中,化合價降低得電子的物質做氧化劑,具有氧化性,H2O2中的O為-1價,處于中間價態,即雙氧水中的氧元素的化合價可降低顯示氧化性;(2)實驗①利用酸性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與雙氧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雙氧水做還原劑,氧元素的化合價升高變為氧氣,該反應現象為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同時有氣體放出;(3)實驗②利用了碘化鉀中碘為-1價,為碘元素的最低價態,具有還原性,驗證雙氧水具有氧化性,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變藍,說明碘化鉀與雙氧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碘單質;(4)實驗①證明雙氧水具有還原性,實驗②證明雙氧水具有氧化性,則結合上述實驗得到最終結論。【詳解】(1)在化學反應中,化合價降低得電子的物質做氧化劑,具有氧化性,H2O2中的O為-1價,處于中間價態,氧元素的化合價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即雙氧水中的氧元素的化合價可降低顯示氧化性,故答案為:H2O2中的O為-1價,可能降低為-2價,因此H2O2可能具有氧化性;(2)實驗①利用酸性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與雙氧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雙氧水做還原劑,氧元素的化合價升高變為氧氣,該反應現象為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同時有氣體放出,故答案為:氧化;有氣體產生;(3)實驗②利用了碘化鉀中碘為-1價,為碘元素的最低價態,具有還原性,驗證雙氧水具有氧化性,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變藍,說明碘化鉀與雙氧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碘單質,發生的離子反應為:2I-+H2O2+2H+= I2+2H2O,故答案為:氧化;2I-+H2O2+2H+= I2+2H2O;(4)實驗①證明雙氧水具有還原性,實驗②證明雙氧水具有氧化性,則結合上述實驗得到最終結論:H2O2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還原性,故答案為:H2O2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還原性。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