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3物質的量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由鈉、鎂、鋁、鋅四種金屬單質中的兩種組成的合金l2g,跟足量的鹽酸反應,產生5.6L標準狀況下的氫氣,那么此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屬是A.Na B.Mg C.Al D.Zn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標準狀況下,22.4 L H2O含有NA個水分子B.H2SO4的摩爾質量是98克C.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物質的體積均約為22.4L。D.0.5molH2和0.5molO2混合,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 L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1 mol O2的質量是32 g,它所占的體積是22.4 L·mol-1B.22.4 L O2中一定含有6.02×1023個氧分子C.標準狀況下,20 mL NH3跟60 mL O2所含的分子個數比為1∶3D.18g H2O在標準狀況下所占的體積約為22.4 L4.N2O俗稱“笑氣”,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劑。以下反應能產生N2O:3CO+2NO23CO2+N2O。下列關于N2O的說法正確的是A.上述反應中每生成1 mol N2O,轉移的電子數為3NAB.等物質的量的N2O和CO2含有相同的原子數C.N2O只具有氧化性,無還原性D.N2O會迅速與人體血紅蛋白結合,使人中毒5.在標準狀況下將1 g He、11 g CO2和4 g O2混合,所得混合氣體積約為A.28 L B.11.2 L C.16.8 L D.14.0 L6.一個密閉容器,中間有一可自由滑動的隔板(厚度可忽略)將容器分成兩部分,當左邊充入1molN2,右邊充入CO和CO2的混合氣體共8g時,隔板處于如圖位置(左、右兩側溫度相同)。右側CO與CO2分子數之比A.1:3 B.3:1 C.1:2 D.2:17.所含分子數相同的一組物質是:A.1g H2和1g N2 B.1mol H2O和1g H2OC.3.2g O2和2.24L的空氣(標準狀況下) D.44gCO2和6.02×1022個O28.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1 mol/L的稀鹽酸,CO2的生成量與加入鹽酸的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在0~a范圍內,只發生中和反應B.ab段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O+2H+=CO2↑+H2OC.a=3D.原混合溶液中NaOH與Na2C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二、填空題9.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1)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 、 、 。(2)固體或液體粒子間的距離非常小,所以固體或液體的體積取決于 、 。(3)氣體粒子間的距離遠遠大于粒子本身的直徑,所以氣體的體積主要取決于 、 。10.指出下列符號的含義①1 mol O②1 mol SO③2 mol H2O11.(1)在一定條件下,28.80g金屬單質A與1.20molCl2完成反應,生成1.20molAClx,則x= ,若A原子核內質子數等于中子數,則A原子核內中子數為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2)現有氨氣3.4g,在標準狀況下其體積為 ,含有氮原子的數目為 ;將氣體全部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該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12.已知反應2KMnO4+16HCl(濃)= 2KCl+2MnCl2+5Cl2↑+8H2O,若有44.8 L Cl2(已換算為標準狀況)生成,求:(1)被氧化的HCl為 g,轉移電子數目為 。(2)用“雙線橋”和“單線橋”標出上述反應的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 。三、計算題13.(1)1 mol CO2中含有 mol C和 mol O;(2)1.80 mol CO2中含有 個CO2分子, 個C原子, 個O原子;(3)3.60 mol CO2中所含CO2分子數與 個H2O分子數目相等,8.40×1026個O3分子的物質的量是 。四、解答題14.某課外興趣小組需要的溶液,請回答下列問題:(1)配制溶液所需儀器及藥品:應稱取的質量為 應選用容量瓶的規格為 需要的玻璃儀器有容量瓶、燒杯、 及玻璃棒(2)配制時,其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用序號表示,每個操作只能用一次)。A將已冷卻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B用托盤天平準確稱量所需的質量,倒入燒杯中,再加入適量水,用玻璃棒慢慢攪動,使其溶解(必要時可加熱)C用適量水洗滌燒杯2~3次,洗滌液均注入容量瓶中,振蕩D改用膠頭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與刻度線相切E將容量瓶蓋緊,振蕩,搖勻F繼續往容量瓶內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線處(3)若出現如下情況,判斷對所配溶液濃度的影響:沒有進行操作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下同);配制溶液時,容量瓶未干燥 ;定容時俯視刻度線 。(4)在實驗操作的搖勻過程中,不慎灑出幾滴,此時應采取的措施是 。15.要配制480mL 0.2mol·L-1的FeSO4溶液,配制過程中有如下操作步驟:①把稱量好的綠礬(FeSO4·7H2O)放入小燒杯中,加適量蒸餾水溶解;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轉入 中;③繼續向容量瓶中加蒸餾水至液面距離刻度l~2cm處,改用 滴加蒸餾水至液面與刻度線相切;④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滌的液體都小心轉入容量瓶,并輕輕搖勻;⑤將容量瓶塞緊,反復上下顛倒,搖勻; ⑥待溶液恢復到室溫。請填寫下列空白:(1)實驗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為(填序號) ,完成此配制實驗,除了量筒、燒杯、玻璃棒外還需要的常見的玻璃儀器有 。(2)實驗室用綠礬(FeSO4·7H2O)來配制該溶液,用托盤天平稱量綠礬 g。(3)由于錯誤操作,使得實際濃度比所要求的偏小的是 (填寫編號)。A.稱量綠礬時,左碼右物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俯視液面定容,C.沒有用蒸餾水洗燒杯2~3次,并將洗液移入容量瓶中D.容量瓶剛用蒸餾水洗凈,沒有干燥E.定容時,滴加蒸餾水,先使液面略高于刻度線,再吸出少量水使液面凹面與刻度線相切F.把配好的溶液倒入剛用蒸餾水洗凈的試劑瓶中備用(4)定容時,若加蒸餾水時不慎超過刻度線,處理方法是16.(1)(填序號)下列實驗操作或對實驗事實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用稀HNO3清洗做過銀鏡反應實驗的試管②配制濃硫酸和濃硝酸的混合酸時,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濃硝酸中,并不斷攪拌③用堿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0.1000 mol·L-1KMnO4溶液④用托盤天平稱取10.50 g干燥的NaCl固體⑤不慎將苯酚溶液沾到皮膚上,立即用酒精清洗⑥用瓷坩堝高溫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體混合物⑦向沸騰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飽和溶液,以制備Fe(OH)3膠體⑧配制Al2(SO4)3溶液時,加入少量的稀硫酸(2)為了確定乙醇分子的結構簡式是CH3—O—CH3還是CH3CH2OH,實驗室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定乙醇與鈉反應(ΔH<0)生成氫氣的體積,并據此計算乙醇分子中能與金屬鈉反應的氫原子的數目。試完成下列問題:指出實驗裝置中的錯誤 。②若實驗中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質量的無水乙醇,相同條件下,測得的氫氣體積將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③請指出能使該實驗安全、順利進行的關鍵實驗步驟 (至少指出兩個關鍵步驟)。《2.3物質的量》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D C B D B C C1.D【詳解】標況下5.6L氫氣的物質的量==0.25mol,故12g金屬提供的電子為0.25mol×2=0.5mol,則提供1mol電子需要金屬的質量為12g×=24g,A.Na在反應中表現+1價,提供1mol電子需要Na的質量為23g/mol×1mol=23g;B.Mg在反應中表現+2價,提供1mol電子需要Mg的質量為24g/mol×=12g;C.Al在反應中表現+3價,提供1mol電子需要Al的質量為27g/mol×=9g;D.Zn在反應中表現+2價,提供1mol電子需要Zn的質量為65g/mol×=32.5g;提供1mol電子,只有Zn的質量大于24g,其它金屬的質量都小于24g,故金屬混合物中一定有Zn,故選:D。【點睛】注意利用平均值法解答,若有不反應的金屬應視作需金屬質量無窮大。2.D【詳解】A.標準狀況下,水不是氣體,不能用22.4計算,A錯誤;B.的摩爾質量是,B錯誤;C.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均約為22.4L,C錯誤;D.0.5molH2和0.5molO2混合,總物質的量為1mol,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 L,D正確;故選D。3.C【詳解】A.O2的摩爾質量是32g/mol,1molO2的質量是32g,標準狀況下,1molO2所占的體積是22.4 L,判據中沒有給定標況下,故A錯誤;B.不一定是標況下,不能用氣體摩爾體積計算氧氣分子的物質的量及個數,故B錯誤;C.同一條件下,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和氣體的體積成正比,氣體的分子數和氣體的物質的量也成正比,因此標準狀況下,20mLNH3跟60mLO2所含的分子個數比為20:60=1:3,故C正確;D.18gH2O的物質的量為1mol,因為標況下水不是氣體,不能使用氣體摩爾體積計算1mol水的體積,故D錯誤;故選C。4.B【詳解】A.題給反應中N由+4價變為+1價,生成1 mol N2O時轉移6 mol電子, A錯誤;B.1 mol N2O與1 mol CO2都含有3 mol原子, B正確;C.N2O中氮元素為+1價,是氮元素的中間價態,因此N2O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C錯誤;D.由題意知,N2O可用作吸入性麻醉劑,因此不可能迅速與人體血紅蛋白結合而使人中毒, D錯誤。故選B。5.D【詳解】在標準狀況(273.15 K、101kPa)下,任何氣體的摩爾體積約為22.4 L,所以該混合氣的體積。所以答案選D。【點睛】本題考查了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該考點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和難點,解題的關鍵是要理解在標準狀況(273.15 K、101kPa)下,任何氣體的摩爾體積約為22.4 L。6.B【詳解】隔板不移動,說明兩邊的壓強相等,溫度相同,因此體積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即有==4,解得混合氣體物質的量為0.25mol,混合氣體平均摩爾質量為=32g·mol-1,采用十字交叉法,得出CO和C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1,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數之比,即為3:1,故選項B正確。7.C【詳解】根據可知,物質的量如果相等,則所含有的分子數一定是相等的。選項A中氫氣和氮氣的物質的量分別是1/2mol和1/28mol;選項B中1g水的物質的量是1/18mol;選項C中氣體的物質的量都是0.1mol;選項D中CO2和氧氣的物質的量分別是1mol和0.1mol,所以正確的答案選C。8.C【分析】對NaOH和Na2CO3混合配成的溶液,當滴加鹽酸時,先發生氫氧化鈉與鹽酸的中和反應,再發生碳酸鈉與鹽酸的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和氯化鈉,最后發生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才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利用物質的量的關系并結合圖象即可解答。【詳解】A.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鹽酸時,首先是HCl和NaOH反應生成水和NaCl,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繼續滴加時,HCl和Na2CO3發生反應,到a點時,恰好HCl+Na2CO3=NaHCO3+NaCl反應完全,a點以后,發生反應NaHCO3+HCl=NaCl+CO2↑+H2O,可見在0~a范圍內,發生了中和反應和HCl+Na2CO3=NaHCO3+NaCl,A錯誤;B.ab段發生反應為:NaHCO3+HCl=NaCl+H2O+CO2↑,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H2O+CO2↑,B錯誤;C.根據碳元素守恒,混合物中,碳酸鈉的物質的量是1 mol,1 mol Na2CO3完全轉化為NaCl兩步反應:HCl+Na2CO3=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分別消耗的鹽酸的量是1 mol,則消耗1 mol/L稀鹽酸的體積分別是1 L,所以a=3,C正確;D.根據C元素守恒可知Na2CO3的物質的量是1 mol,其反應產生NaCl消耗HCl 2 mol,由于混合物與HCl恰好完全發生反應轉化為NaCl時共消耗4 mol HCl,則其中含有的NaOH的物質的量是2 mol,原混合溶液中NaOH與Na2CO3的物質的量分別是2 mol和1 mol,二者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D錯誤;故合理選項是C。9.(1) 粒子大小 粒子數目 粒子之間的距離(2) 粒子大小 粒子數目(3) 粒子數目 粒子之間的距離【解析】【小題1】影響物質的體積大小主要取決于構成物質的粒子大小、粒子數目和粒子之間的距離。【小題2】固態物質和液態物質粒子之間的距離非常小,所以固態、液態物質的體積主要取決于粒子大小、粒子數目。【小題3】氣體粒子之間的距離遠遠大于粒子本身的直徑,所以氣體的體積主要取決于粒子數目、粒子之間的距離。10. 1 mol氧原子 1 mol硫酸根離子 2 mol水分子【詳解】①1 mol O表示1 mol氧原子;故答案為:1 mol氧原子。②1 mol SO表示1 mol硫酸根離子;故答案為:1 mol硫酸根離子。③2 mol H2O表示2 mol水分子;故答案為:2 mol水分子。11. 2 12 4.48L 1.204×1023(或0.2NA) 0.4mol/L【分析】(1)根據Cl元素守恒,確定化學式AClx中X的值,然后根據A守恒確定A的相對原子質量,再結合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與中子數的和確定A原子核內的中子數,Cl是17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分層排布,書寫氯原子結構示意圖;(2)根據n=及n=計算3.4g氨氣在標準狀況下其體積,根據NH3中含有的N原子數及NH3的物質的量計算含有氮原子的數目;根據c=,計算將這些氣體全部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詳解】(1)1.20molCl2與28.80gA完成反應,生成1.20molAClx,根據Cl原子守恒可得1.20mol×2=1.20xmol,解得x=2;根據A原子守恒可知28.80g金屬單質A的物質的量是1.20mol,則A的摩爾質量M=28.80g÷1.20mol=24g/mol,則A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4,若A原子核內質子數等于中子數,則A原子核內中子數為24÷2=12;Cl是17號元素,核外電子排布是2、8、7,所以氯原子結構示意圖為;(2)3.4g氨氣的物質的量n==0.2mol,則根據n=可知該氣體在標準狀況下其體積V=n·Vm=0.2mol×22.4L/mol=4.48L;在1個NH3中含有1個N原子,則在0.2mol NH3中含有氮原子的數目為N=0.2mol×NA/mol=0.2NA;將氣體全部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該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c==0.4mol/L。【點睛】本題考查了原子的構成微粒的關系及有關物質的量的化學計算,掌握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與中子數的和,物質的摩爾質量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及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公式n=、n=、c=等是解題的基礎。12.(1) 146 2.408×1024(或4NA)(2)【解析】略13. 1 2 1.08×1024 1.08×1024 2.17×1024 2.17×1024 1.40×103 mol【詳解】(1)1molCO2分子中含有1molC和2molO;(2)由n=,可知1.80molCO2中含有CO2分子個數為:N(CO2)=n(CO2)×NA=1.80mol×6.02×1023mol-1=1.08×1024;該CO2分子中含有1.80mol×6.02×1023mol-1=1.08×1024個C原子,含有1.80mol×6.02×1023mol-1×2=2.17×1024個O原子;(3)3.60molCO2與3.60molH2O含有相同的分子數:N(H2O)=n(H2O)×NA=3.60mol×6.02×1023mol-1=2.17×1024;8.40×1026個O3分子的物質的量為:n(O3)==1.40×103mol。14. 26.5 250 膠頭滴管 B、A、C、F、D、E 偏低 無影響 偏高 重新配制【詳解】(1)配制的溶液,應選擇的容量瓶,需要溶質的質量為;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需要的儀器有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容量瓶、膠頭滴管等;(2)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一般步驟為:計算、稱量或量取、溶解、移液、洗滌、定容、搖勻等,所以正確的操作順序為B、A、C、F、D、E;(3)沒有進行洗滌操作,導致部分溶質損耗,溶質的物質的量偏小,根據可知,溶液濃度偏低;配制溶液時,容量瓶未干燥,對溶質的物質的量和溶液體積都不產生影響,對溶液濃度無影響;定容時俯視刻度線,導致溶液體積偏小,溶液濃度偏高;(4)在實驗操作的搖勻過程中,不慎灑出幾滴,導致實驗失敗且無法補救,需要重新配制。15. 500mL容量瓶 膠頭滴管 ①⑥②④③⑤ 5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 27.8 ACEF 重新配制【詳解】②容量瓶沒有480mL容量瓶,因此應使用500mL容量瓶進行配制,即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轉入500mL容量瓶中;故答案為:500mL容量瓶。③繼續向容量瓶中加蒸餾水至液面距離刻度l~2cm處,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液面與刻度線相切;故答案為:膠頭滴管。(1)根據實驗步驟,計算、稱量、溶解、冷卻、轉移、洗滌、振蕩、定容、搖勻,裝瓶貼標簽,因此實驗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為①⑥②④③⑤,完成此配制實驗,除了量筒、燒杯、玻璃棒外還需要的常見的玻璃儀器有5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2)實驗室用綠礬(FeSO4·7H2O)來配制該溶液,用托盤天平稱量綠礬0.2 mol L 1×0.5L×278g mol 1=27.8g;故答案為:27.8。(3)A.稱量綠礬時,左碼右物,則稱量固體質量減少,物質的量減小,濃度偏小;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俯視液面定容,溶液體積偏小,濃度偏大;C.沒有用蒸餾水洗燒杯2~3次,并將洗液移入容量瓶中,溶質質量減少,物質的量減小,濃度偏小;D.容量瓶剛用蒸餾水洗凈,沒有干燥,對結果無影響;E.定容時,滴加蒸餾水,先使液面略高于刻度線,再吸出少量水使液面凹面與刻度線相切,吸出了溶質,物質的量減小,濃度偏小;F.把配好的溶液倒入剛用蒸餾水洗凈的試劑瓶中備用,試劑瓶中有水,因此濃度偏小;因此實際濃度比所要求的偏小的是ACEF;故答案為:ACEF。(4)定容時,若加蒸餾水時不慎超過刻度線,處理方法是重新配制;故答案為:重新配制。16. ①②⑤⑧ 廣口瓶中進氣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排水導管應插到在廣口瓶底部 偏大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加入稍過量的金屬鈉;從漏斗中緩慢滴加無水乙醇【分析】(1)①根據稀硝酸能夠與銀反應分析;②類比濃硫酸的稀釋進行分析;③根據高錳酸鉀溶液具有強氧化性判斷;④根據托盤天平的準確度為0.1g判斷;⑤根據苯酚易溶于有機溶劑分析;⑥根據二氧化硅能夠與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反應判斷;⑦根據制取氫氧化鐵膠體的正確方法判斷;⑧鋁離子在溶液中發生水解,加入稀硫酸可以抑制鋁離子的水解;(2)由圖可知,測定乙醇與鈉反應生成氫氣的體積,廣口瓶中氣體應短進,將水排出,可測定體積,乙醚與Na不反應,乙醇與Na反應生成氫氣,且相同質量的水、乙醇比較水生成的氫氣多,注意裝置的氣密性、生成的氫氣全部排出等決定實驗的成敗,以此來解答。【詳解】(1)①由于稀硝酸能夠與銀反應,所以用稀硝酸清洗做過銀鏡反應實驗的試管,故①正確;②類比稀釋濃硫酸的方法,濃硝酸和濃硫酸混合的方法為: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到濃硝酸中,并不斷攪拌,故②正確;③高錳酸鉀溶液溶液具有強氧化性,能夠氧化堿式滴定管的橡膠管,應該使用酸式滴定管量取高錳酸鉀溶液,不能用堿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000mol/LKMnO4溶液,故③錯誤;④托盤天平的準確度為0.1g,不能用托盤天平稱取10.50g干燥的NaCl固體,故④錯誤;⑤酒精能夠溶解苯酚且對人的皮膚沒有傷害,使用不慎將苯酚溶液沾到皮膚上,立即用酒精清洗,故⑤正確;⑥陶瓷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夠與碳酸鈉高溫下反應,所以不能用瓷坩堝高溫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體混合物,故⑥錯誤;⑦向沸騰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飽和溶液,生成的是氫氧化鐵沉淀,不是氫氧化鐵膠體,制取氫氧化鐵膠體方法應該是將飽和氯化鐵溶液加入沸水中,故⑦錯誤;⑧配制Al2(SO4)3溶液時,鋁離子能夠發生水解,所以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抑制鋁離子的水解,故⑧正確;敘述正確的有:①②⑤⑧;(2)①要通過測量排出水的體積確定產生氫氣的體積,廣口瓶中的進氣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而排水導管應伸入到廣口瓶底部;②由于等質量的水和乙醇相比,水的物質的量大于乙醇,與金屬鈉作用時,產生氫氣的物質的量增大,故用含水乙醇代替無水乙醇時,所得氫氣體積偏大;③要使該實驗安全順利進行,首先要保證該裝置不能漏氣;為使排出水的體積等于產生氫氣的體積,則加入乙醇的速度不能太快;為確保定量乙醇完全反應,金屬鈉應稍過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