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04 物質的微觀結構(二)--【暑假進階練-復習部分】一、選擇題1.(2025七下·杭州期中)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以下是不同時期科學家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結構模型建立先后順序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答案】B【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 年盧瑟福提出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1913年玻爾提出軌道式原子模型。【解答】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 年盧瑟福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1913年玻爾提出了軌道式原子模型(即分層結構模型)。所以,先后順序為③→②→①。故答案為:B。2.(2025七下·杭州月考)患流感發高燒時,醫學上經常使用布洛芬來退燒,其化學式為C13H18O2下列關于布洛芬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B.C、H、O三種原子的個數比為13:18:2C.相對分子質量是206克D.布洛芬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答案】C【知識點】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A、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1個布洛芬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C、相對分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g”;D、根據布洛芬的微觀構成,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布洛芬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3):(1×18):(16×2)=78:9:16,則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A錯誤;B、1個布洛芬分子是由13個碳原子、18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則C、H、O三種原子的個數比為13:18:2,B正確;C、相對分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寫,C錯誤;D、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構成的,布洛芬分子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D錯誤。故答案為:B。3.(2025七下·杭州月考)臭氧(O3)、二氧化氯(ClO2)、過氧化氫(H2O2)都是生產、生活中最常用的消毒劑.三種物質中都含有( )A.氧分子 B.氧離子 C.氧氣 D.氧元素【答案】D【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分析】 根據這三種物質分子的組成和構成進行分析;【解答】A、從三種物質的組成來看,它們均不含氧分子,畢竟只有氧氣中才存在氧分子,所以 A 錯誤。B、這三種物質都不含氧離子,不過含有氧原子,因此 B 錯誤。C、臭氧、二氧化碳、雙氧水皆屬于純凈物,且都不含氧氣,故 C 錯誤。D、依據三種物質的化學式能夠得知,它們都含有氧元素,所以 D 正確。故答案為:D。4.(2025七下·杭州月考)據英國《自然》雜志宣布:科學家初次在太空中檢測到了氦合氫離子(HeH+)——被猜測為宇宙中構成的第一個分子離子。關于1個He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有1個原子核 B.共有2個質子 C.共有4個電子 D.相對質量為5【答案】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根據科學家初次在太空中檢測到了氦合氫離子(HeH+),結合氦原子、氫離子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1個HeH+中含有氦、氫2個原子核,A錯誤;B、1個HeH+中含有2+1=3個質子,B錯誤;C、1個HeH+中含有2+0=2個電子,C錯誤;D、HeH+的相對質量為4+1=5,D正確。故答案為:D。5.(2025七下·杭州期中)天宮課堂中,航天員王亞平用視頻展示了在無容器材料實驗柜中進行的“鋯金屬熔化與凝固”實驗,鋯原子核外電子數為40,中子數為51,相對原子質量為91,元素符號為 Zr。模仿圖甲,將該元素對應信息編寫到圖乙中相應位置,則“①”處應填( )A.40 B.51 C.91 D.鋯【答案】A【知識點】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根據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鋯原子核外電子數為40;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鋯元素的原子序數為40,則“①”處應填40。故答案為:A。6.(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C6H8O6,它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下列關于維生素C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維生素C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B.一個維生素C分子由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和6個氧原子構成C.維生素 C由C6H8O6分子構成D.一個維生素C分子中含3個氧分子【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分析】A.根據物質的化學式來分析;B.根據物質的構成來分析;C.根據物質的構成來分析;D.根據物質的化學式來分析。【解答】 A.由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C6H8O6可知,維生素C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A正確不合題意;B.根據維生素 C 的化學式C6H8O6可知,一個維生素 C 分子由 6 個碳原子、8 個氫原子和 6 個氧原子構成,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根據維生素 C 的化學式可知,維生素 C 由分子構成,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分子是由原子構成,一個維生素C分子中含 6 個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7.(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某元素氧化物的分子量為 a,其相同價態硫酸鹽(定義:硫酸根離子與其它金屬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的分子量為b,則該元素的化合價數值可能是 ( )A. B. C. D.【答案】B【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根據相對分子的質量為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1)如x為奇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R2Ox,硫酸鹽的化學式為R2(SO4)x;(2)x為偶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硫酸鹽的化學式為, 依據相對分子質量與化學式的關系解答出x的值即可。【解答】 設該元素化合價為+x價,相對原子質量為y。(1)如x為奇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 R2Ox,硫酸鹽的化學式為R2(SO4)x,據題意有:2y+16x=a,2y+96x=b;解得:。(2)x為偶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硫酸鹽的化學式為,根據題意得到:,;解得:。故選B。8.(2025七下·杭州月考)已知一個甲烷分子(CH4)的質量為 ag,一個乙烯分子(C2H4)的質量為 bg,若某原子的質量為 mg,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A. B. C. D.【答案】D【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相對原子質量等于一個該原子的實際質量與一個碳12原子實際質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解答】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故答案為:D。9.(2025七下·義烏月考)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可以生活在人胃中的細菌,對腸胃傷害較大,且具有傳染性。臨床上醫生通過讓受檢者口服14C標記的尿素膠囊進行呼氣試驗檢測,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14C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gB.14C和12C的中子數相同C.14C和12C互為同位素D.14C和12C的核外電子數分別為8和6【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解答】A、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不是g,故A錯誤;BC、14C和12C屬于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故B錯誤,C正確;D、14C和12C屬于同位素,質子數相同,可知電子數也相同,均為6個,故D錯誤。故答案為:C。10.(2025七下·奉化期中)某陽離子Mn+的核外電子共有x個電子,核內有y個中子,則M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 )A.x+y B.x+y+n C.x-n+y D.x+n-y【答案】B【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陽離子是原子失去電子之后形成的,由陽離子的核外電子數推出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核內質子數,由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計算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即可.【解答】 某陽離子Mn+的核外電子共有x個電子,是M原子失去n個電子得到的,則M原子核外電子數為x+n;由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其核內質子數為x+n;核內有y個中子,由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x+n+y。故答案為:B。11.(2025七下·奉化期中)2022年冬奧會在北京舉行,歷屆奧運會開幕式都要進行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燃料是丁烷(化學式C4H10),它燃燒時,火苗高且亮.下列關于丁烷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丁烷是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的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構成③丁烷分子是由碳、氫兩種元素構成的④丁烷是由4個碳原子和10個氫原子組成的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答案】B【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本題涉及的知識點如下:(1)物質的組成:從宏觀角度看,物質由元素組成。丁烷的化學式為C4H10,所以丁烷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2)物質的構成:從微觀角度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由分子聚集而成。丁烷由丁烷分子構成 。(3)分子的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 。【解答】①丁烷的化學式為C4H10,從宏觀上看,丁烷是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的,該說法正確。②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構成的,該說法正確。③分子是由原子構成,元素是宏觀概念,不能說丁烷分子由元素構成,該說法錯誤。④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構成,一個丁烷分子是由 4 個碳原子和 10 個氫原子構成,不能說丁烷由 4 個碳原子和 10 個氫原子組成,該說法錯誤。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該說法正確。A 選項包含錯誤說法③④,所以 A 選項錯誤。B 選項包含正確說法①②⑤,所以 B 選項正確。C 選項包含錯誤說法③④,所以 C 選項錯誤。D 選項包含錯誤說法④,所以 D 選項錯誤。故答案為:B。12.(2025七下·浙江期中)下列關于“不一定”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在同種物質中的同種元素,其化合價不一定相同B.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C.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D.同種元素的原子,其質子數不一定相同【答案】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單質指的是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解答】A、在同種物質中的同種元素,其化合價不一定相同,例如在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3價和+5價,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一個分子和一個原子中的質子數相同,但不屬于同種元素,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氧氣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組成的,將氧氣和臭氧混合,只含有一種元素,但屬于混合物,不屬于單質,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所以質子數相同的原子一定屬于同種元素,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3.(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是某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變化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每個分子是由3個氧原子和1個硫原子構成的B.變化Ⅰ實質是分子間隙發生變化C.變化Ⅱ中分子的種類和原子的種類均發生改變D.圖3中為混合物【答案】C【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分析】結合題目示意圖及根據分子結構模型、質量守恒定律、物質的分類來分析;【解答】A、由分子結構模型可知,每個分子是由3個氧原子和1個硫原子構成的,A正確;B、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變化Ⅰ實質是分子間隙發生變化,B正確;C、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變化Ⅱ中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說明發生了化學變化,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C錯誤;D、圖3中含有三種分子,因此圖示物質屬于混合物,D正確。故答案為:C。14.(2025七下·越城期中) 核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進入人體可能會對人造成輻射損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氕原子與氚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相同B.氕原子與氚原子的核外電子數不同C.氕原子與氚原子的質子數相同D.氕原子與氚原子的中子數相同【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1)氕原子與氚原子屬于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且質子數=核外電子數;(2)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解答】結合圖像分析可知氕原子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0,核外電子數為1,相對原子質量為1;氚原子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2,核外電子數為3。故答案為:C。15.(2025七下·龍泉期中)2023年7月12日,由朱雀二號遙二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火箭助推器內燃燒時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從符號表征看:甲的化學式是C2H8N2B.從量的角度看:反應前甲和乙分子數目之比為2:3C.從微觀構成看:丙物質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D.從宏觀物質看:生成物中含有單質與化合物兩類物質【答案】B【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A、根據微觀粒子的構成分析;B、根據圖示中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確定分子個數比分析;C、根據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分析;D、根據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單質,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化合物分析。【解答】 由微觀示意圖可知,偏二甲肼與四氧化二氮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氮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2H8N2+2N2O43N2↑+2CO2↑+4H2O。A、由分子結構模型可知,甲的化學式是C2N2H8,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該反應方程式為C2H8N2+2N2O43N2↑+2CO2↑+4H2O,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之比為2:8,選項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C、丙物質為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生成物中含有單質與化合物兩類物質,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16.(2025七下·溫州期中)如圖所示是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a、b、c分別表示構成原子的不同微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種類由微粒a的數量決定B.原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微粒b和c 上C.核電荷數由微粒b的數量決定D.c 的數量=a 的數量+b的數量【答案】B【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原子中帶正電的是質子,帶負電的是電子,不帶電的是中子,可知a為電子,b為中子,c為質子。【解答】A、原子種類由質子數決定,由圖可知,是由微粒c決定的,故A錯誤;B、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質子c和中子b決定,故B正確;C、核電荷數等于質子數,由圖可知,是由微粒c決定的,故C錯誤;D、原子呈電中性,電子數a等于質子數c,故D錯誤。故答案為:B。二、實驗探究題17.(2025七下·義烏月考)某項目化小組設計改進了電解水實驗(圖甲),將普通石墨電極改為多孔石墨電極。(1)將電極變成了多孔石墨的目的為 。(2)根據圖乙中電解水的微觀過程,補全方框內容。 。(3) 檢 驗 電 解 過 程 中 正 極 產 生 氣 體 的 操 作是 。(4)如表為20℃時氧氣和氫氣的溶解度。最初的一段時間內,正極產生的氣體與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 1:2(填寫“>”或“<”),而電解時間更久之后兩者的體積比逐漸接近1: 2。表 氫氣、氧氣在標準大氣壓下,20℃時的溶解度氣體 氧氣 氫氣溶解度 1L 升水溶解0.031L氧氣 1L 水溶解0.018L氫氣【答案】(1)增大與水的接觸面積,加快電解水反應速率(2)(3)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與正極相連的玻璃管處.若木條復燃.則為02(4)<【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 水電解是一種化學實驗,通過水的分解和合成實驗來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所組成的。主要用品有霍夫曼電解器、直流電源(或鉛蓄電池)、導線、試管、酒精燈、量氣管、感應圈、電鍵、鐵架臺、鐵夾、貯氣瓶、玻璃水槽等。 水電解時一種化學變化,生成了氫氣和氧氣兩種新的物質;【解答】(1) 將電極變成了多孔石墨的目的為 增大與水的接觸面積,加快電解水反應速率;(2) 根據圖乙中電解水的微觀過程,補全方框內容。水電解形成氫氣和氧氣;(3) 檢 驗 電 解 過 程 中 正 極 產 生 氣 體 的 操 作是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與正極相連的玻璃管處.若木條復燃.則為02;(4)如表為20℃時氧氣和氫氣的溶解度。最初的一段時間內,正極產生的氣體與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 <1:2,因為氧氣比氫氣更溶于水,而電解時間更久之后兩者的體積比逐漸接近1: 2。故答案為:(1)增大與水的接觸面積,加快電解水反應速率;(2);(3)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與正極相連的玻璃管處.若木條復燃.則為02;(4)<。18.(2025七下·永康月考)小東利用如圖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加快電解速度,常會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電解過程中硫酸本身不會減少)。實驗編號 ① ② ③ ④硫酸溶液濃度 0.5% 1.0% 1.5% 2.0%氫氣體積/毫升 5 5 5 5時間/秒 300 100 60 50(1)實驗結束后,關閉電源,打開 (選填“a”或“b”)處活塞,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玻璃管口,可觀察到木條復燃。(2)如表是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溶液濃度時得到的實驗數據。請結合表格內容,分析隨著實驗的進行,產生氫氣的速度變快的原因是 。(3)本實驗通過比較 來判斷水電解的快慢。(4)如圖是水的電解過程的微觀示意圖,請補充完整。【答案】(1)b(2)硫酸溶液濃度增大,溶液導電性增強,電解速度加快(3)產生相同體積氫氣所需的時間(4)【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電解水實驗 “正氧負氫” 的原理,判斷產生氧氣的玻璃管連接位置,從而確定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活塞位置。(2)觀察表格中硫酸溶液濃度和產生相同體積氫氣所需時間的數據關系,結合硫酸增強水導電性的知識,分析產生氫氣速度變化的原因。【解答】(1)電解水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氫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根據裝置圖,b端與電源正極相連,所以實驗結束后,關閉電源,打開b處活塞,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玻璃管口,可觀察到木條復燃;(2)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硫酸溶液濃度的增大,產生相同體積氫氣所用的時間逐漸減少,即產生氫氣的速度變快,這是因為硫酸溶液濃度增大,溶液導電性增強,電解速度加快;(3)本實驗中,由于產生氫氣的體積相同,所以通過比較產生相同體積氫氣所需的時間來判斷水電解的快慢,時間越短,電解速度越快;(4)水的電解過程的微觀示意圖,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則水分子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氫氣,氧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氧氣,所以應補充的是氫原子和氧原子,如圖:。(1)電解水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氫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根據裝置圖,b端與電源正極相連,所以實驗結束后,關閉電源,打開b處活塞,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玻璃管口,可觀察到木條復燃;(2)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硫酸溶液濃度的增大,產生相同體積氫氣所用的時間逐漸減少,即產生氫氣的速度變快,這是因為硫酸溶液濃度增大,溶液導電性增強,電解速度加快;(3)本實驗中,由于產生氫氣的體積相同,所以通過比較產生相同體積氫氣所需的時間來判斷水電解的快慢,時間越短,電解速度越快;(4)水的電解過程的微觀示意圖,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則水分子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氫氣,氧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氧氣,所以應補充的是氫原子和氧原子,如圖:。三、綜合題19.(2025七下·余杭期末) 氟(F)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種元素。(1)全氟辛酸是穩定的含氟化合物,耐熱性好,廣泛用于冷卻劑等領域。其結構模型如圖,化學式為 。(2)牙膏中的氟對預防齲齒有重要作用。某品牌牙膏凈含量為190克,要求含氟0.1%,若牙膏中的氟僅有氟化鈉(NaF)提供,則需添加氟化鈉多少克 【答案】(1)C8HF15O2(2)氟元素的質量=190g×0.1%=0.19g氟化鈉中氟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100%=45.2%需要添加氟化鈉的質量 0.19g÷45.2%=0.42g【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確定分子含有的原子種類及個數。(2)已知某元素的質量,求解物質的質量時,用該元素的質量與該元素的質量分數相除即可。【解答】(1)由結構模型可知,一個分子中含有8個碳原子、一個氫原子、十五個個氟原子和兩個氧原子,化學式為C8HF15O2。20.(2025七下·浙江月考)相對原子質量(即原子量)是原子實際質量與基準相比后得出的比值。基準的確定經歷了幾代科學家的研究,下列是其歷程的部分資料:(1)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____。A.O-16 B.Cl-35.5 C.Ag-108(2)若氧原子質量為a,氫原子質量為b,根據材料二,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3)在克魯克斯的假設中,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如 6O、 7O和 8O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6、17、18,這是因為原子結構中 不同造成的。(寫出微粒的名稱)。(4)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它對科學的發展沒有價值B.只要方法正確、儀器精確,實驗結果就不會存在誤差C.若干年后,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答案】(1)B(2)b /a(3)中子數(4)C;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相對原子質量是指一種原子的質量與碳-12原子質量的比值。具體計算公式為:相對原子質量 = 某種原子的質量 / 碳-12原子質量的(1/12)。【解答】(1) 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 C。不是氫元素的整數倍;(2) 若氧原子質量為a,氫原子質量為b,根據材料二,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3) 在克魯克斯的假設中,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如 6O、 7O和 8O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6、17、18,這是因為原子結構中中子數不同造成的。 6O、 7O和 8O是同位素,他們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4) 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 ;故答案為:(1)B(2)b /a(3)中子數(4)CD21.(2025七下·杭州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小科同學繪制的元素周期表的局部,依據此表回答問題。1H 氫 2He氦3Li 鋰 4Be 鈹 5B 硼 6C 碳 7N 氮 8O 氧 9F 氟 10Ne氖11Na鈉 12Mg鎂 13Al鋁 14SI 硅 15P 磷 16S 硫 17Cl 氯 18Ar 氬(1)其中有一處元素符號不正確,應改為 。(2)科學家計劃于2025年啟動合成120號元素的實驗,若成功,則該元素的核電荷數為 。(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質子數是 ,在化學反應中它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答案】(1)Si(2)120(3)8;得到【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周期表;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1)元素符號取自于拉丁文名稱的首字母,若首字母相同,則再加一個小寫字母來區別。(2)原子中: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3)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轉化為離子,得到電子轉化為陰離子,失去電子轉化為陽離子。【解答】(1)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故錯誤的是硅的元素符號,正確的符號為:Si。(2)原子序數等于核電荷數,可知120號元素的核電荷數為120。(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由圖可知氧元素點的原子序數為8,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可知氧原子的質子數為8。氧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2,易得到電子轉化為帶兩個單位負電荷的氧離子。22.(2025七下·義烏月考)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春季流感高發,注意防控。如果被確認為甲流,醫生建議在48小時內服用磷酸奧司他韋,可以有效縮短病程。如圖為磷酸奧司他韋干混懸劑及其說明書部分內容。【成分】本品活性成分為磷酸奧司他韋【性狀】白色混懸液【適應癥】用于成人和1周及以上兒童的甲型流感【規格】總容量60mL(按照奧司他韋計) 12.5mL: 75mg奧司他韋分子式: C16H28N2O4【用量】對1歲以上的兒童推薦按照下列體重一劑量表服用(劑量是以奧司他韋質量計)體重 推薦劑量≤15千克 每次30毫克,每天兩次15-23千克 每次45毫克,每天兩次23-40千克 每次60毫克,每天兩次>40千克 每次75 毫克,每天兩次(1)奧司他韋分子中碳、氫原子的個數比 ,碳、氧原子質量比為 。(2)奧司他韋(C16H28N2O4)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精確至0.01%)(3)某甲流患者體重是25千克,在治療過程中,需每天服用“奧司他韋”2次,那么該患兒每天需服用該混懸劑多少毫升 (請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4:7;3:1(2)(3)【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元素質量分數是指某元素的質量占該化合物總質量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計算公式為:元素質量分數(%)= 元素的質量 / 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 × 100% ;元素的質量比計算公式為:各元素的質量比=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與相應原子個數的乘積之比。例如,化學式為AmBn的物質中,A、B兩元素的質量比= (A的相對原子質量×m): (B的相對原子質量×n)。【解答】(1) 奧司他韋分子中碳、氫原子的個數比4:7,碳、氧原子質量比為 3:1;(2)N%=;(3)故答案為:(1)4:7;3:1(2)9%(3)20mL23.(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是某種品牌補鈣藥品的部分說明書,請回答下列問題:××牌鈣片 【藥品規格】每片含 0.5g 【用法用量】每次1片,每天2次(1)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2)CaCO3中Ca、C、O三種原子的個數比為 ,三種元素質量比為 。(3)CaCO3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4)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攝入鈣元素的質量為 g。(5)含100gCaCO3的藥物中,與多少克葡萄糖酸鈣[化學式Ca(C6H11O7)2]中鈣元素的質量相等。(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100(2)1∶1∶3;10∶3∶12(3)40%(4)0.4(5)設葡萄糖的質量為x,則:解得x=430g。【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1)根據相對分子質量 =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 原子個數之和進行計算;(2)根據元素的質量比 =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 原子個數進行計算;(3)根據元素的質量分數 =×100% 進行計算;(4)根據物質的質量 = 元素的質量 ÷ 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5)根據元素的質量 = 物質的質量 × 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解答】(1)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40+12+16×3=100;(2)CaCO3中 Ca、C、O 三種元素質量比為 40 : 12 :(16×3)=10 : 3 : 12;(3)碳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 =40%;(4)如果按用量服用,則每天攝入鈣元素的質量為1×2×0.5g×40%=0.4g;(5)設葡萄糖酸鈣的質量為,則:100g×40%=××100%,解得:= 430g。故答案為:(1)100 (2)10 : 3 : 12 (3)40% (4)0.4 (5)430g。24.(2025七下·路橋期中)核事故中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為避免核輻射,需一次性口服(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體甲狀腺中的碘達到飽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從而起到保護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1)是一種質子數為53、中子數為78的碘原子。該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2)與的關系是____(填字母)。A.同種元素 B.同種物質 C.同種分子 D.同種原子(3)假設所處的環境已受污染,通過服用加碘食鹽(注:加碘食鹽中的碘為碘元素)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輻射的目的呢?【查閱資料】成人每天食用食鹽的質量通常為6g,某種加碘食鹽的標簽如圖所示。配料表:氯化鈉、碘酸鉀()凈含量:500g 碘含量(以I計):【問題分析】500g該品牌食鹽中,含碘的最大質量是 ;若要使人體甲狀腺中的碘達到飽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該品牌碘鹽 。【結論】日常服用加碘食鹽不能起到避免核輻射的目的。【答案】(1)53(2)A(3)25mg;2kg【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概念;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在原子中,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2)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同種元素具有相同的質子數;(3)結合標簽信息及根據化學式計算分析。【解答】(1)在原子中,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所以該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53;(2)與 屬于碘的兩種同位素,這兩種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但中子數不同,所以屬于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屬于同種元素;(3)利用圖示中加碘鹽的碘的含量可知 500g 該品牌食鹽中含碘的最大質量是= 25mg(標簽所示一千克食鹽的含碘量是 20 ~ 50mg);因為一次性口服100 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可使人體甲狀腺中碘達到飽和,因該食鹽的含碘量是50mg/kg,又因 100 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體甲狀腺中碘達到飽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從而起到保護作用。所以需要至少食用 2kg 這種食鹽才能達到碘的飽和。故答案為:(1)53 (2)A (3)25mg;2kg。1 / 104 物質的微觀結構(二)--【暑假進階練-復習部分】一、選擇題1.(2025七下·杭州期中)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以下是不同時期科學家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結構模型建立先后順序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2.(2025七下·杭州月考)患流感發高燒時,醫學上經常使用布洛芬來退燒,其化學式為C13H18O2下列關于布洛芬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B.C、H、O三種原子的個數比為13:18:2C.相對分子質量是206克D.布洛芬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3.(2025七下·杭州月考)臭氧(O3)、二氧化氯(ClO2)、過氧化氫(H2O2)都是生產、生活中最常用的消毒劑.三種物質中都含有( )A.氧分子 B.氧離子 C.氧氣 D.氧元素4.(2025七下·杭州月考)據英國《自然》雜志宣布:科學家初次在太空中檢測到了氦合氫離子(HeH+)——被猜測為宇宙中構成的第一個分子離子。關于1個He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有1個原子核 B.共有2個質子 C.共有4個電子 D.相對質量為55.(2025七下·杭州期中)天宮課堂中,航天員王亞平用視頻展示了在無容器材料實驗柜中進行的“鋯金屬熔化與凝固”實驗,鋯原子核外電子數為40,中子數為51,相對原子質量為91,元素符號為 Zr。模仿圖甲,將該元素對應信息編寫到圖乙中相應位置,則“①”處應填( )A.40 B.51 C.91 D.鋯6.(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C6H8O6,它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下列關于維生素C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維生素C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B.一個維生素C分子由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和6個氧原子構成C.維生素 C由C6H8O6分子構成D.一個維生素C分子中含3個氧分子7.(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某元素氧化物的分子量為 a,其相同價態硫酸鹽(定義:硫酸根離子與其它金屬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的分子量為b,則該元素的化合價數值可能是 ( )A. B. C. D.8.(2025七下·杭州月考)已知一個甲烷分子(CH4)的質量為 ag,一個乙烯分子(C2H4)的質量為 bg,若某原子的質量為 mg,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A. B. C. D.9.(2025七下·義烏月考)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可以生活在人胃中的細菌,對腸胃傷害較大,且具有傳染性。臨床上醫生通過讓受檢者口服14C標記的尿素膠囊進行呼氣試驗檢測,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14C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gB.14C和12C的中子數相同C.14C和12C互為同位素D.14C和12C的核外電子數分別為8和610.(2025七下·奉化期中)某陽離子Mn+的核外電子共有x個電子,核內有y個中子,則M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 )A.x+y B.x+y+n C.x-n+y D.x+n-y11.(2025七下·奉化期中)2022年冬奧會在北京舉行,歷屆奧運會開幕式都要進行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燃料是丁烷(化學式C4H10),它燃燒時,火苗高且亮.下列關于丁烷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丁烷是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的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構成③丁烷分子是由碳、氫兩種元素構成的④丁烷是由4個碳原子和10個氫原子組成的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12.(2025七下·浙江期中)下列關于“不一定”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在同種物質中的同種元素,其化合價不一定相同B.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C.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D.同種元素的原子,其質子數不一定相同13.(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是某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變化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每個分子是由3個氧原子和1個硫原子構成的B.變化Ⅰ實質是分子間隙發生變化C.變化Ⅱ中分子的種類和原子的種類均發生改變D.圖3中為混合物14.(2025七下·越城期中) 核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進入人體可能會對人造成輻射損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氕原子與氚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相同B.氕原子與氚原子的核外電子數不同C.氕原子與氚原子的質子數相同D.氕原子與氚原子的中子數相同15.(2025七下·龍泉期中)2023年7月12日,由朱雀二號遙二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火箭助推器內燃燒時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從符號表征看:甲的化學式是C2H8N2B.從量的角度看:反應前甲和乙分子數目之比為2:3C.從微觀構成看:丙物質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D.從宏觀物質看:生成物中含有單質與化合物兩類物質16.(2025七下·溫州期中)如圖所示是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a、b、c分別表示構成原子的不同微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種類由微粒a的數量決定B.原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微粒b和c 上C.核電荷數由微粒b的數量決定D.c 的數量=a 的數量+b的數量二、實驗探究題17.(2025七下·義烏月考)某項目化小組設計改進了電解水實驗(圖甲),將普通石墨電極改為多孔石墨電極。(1)將電極變成了多孔石墨的目的為 。(2)根據圖乙中電解水的微觀過程,補全方框內容。 。(3) 檢 驗 電 解 過 程 中 正 極 產 生 氣 體 的 操 作是 。(4)如表為20℃時氧氣和氫氣的溶解度。最初的一段時間內,正極產生的氣體與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 1:2(填寫“>”或“<”),而電解時間更久之后兩者的體積比逐漸接近1: 2。表 氫氣、氧氣在標準大氣壓下,20℃時的溶解度氣體 氧氣 氫氣溶解度 1L 升水溶解0.031L氧氣 1L 水溶解0.018L氫氣18.(2025七下·永康月考)小東利用如圖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加快電解速度,常會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電解過程中硫酸本身不會減少)。實驗編號 ① ② ③ ④硫酸溶液濃度 0.5% 1.0% 1.5% 2.0%氫氣體積/毫升 5 5 5 5時間/秒 300 100 60 50(1)實驗結束后,關閉電源,打開 (選填“a”或“b”)處活塞,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玻璃管口,可觀察到木條復燃。(2)如表是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溶液濃度時得到的實驗數據。請結合表格內容,分析隨著實驗的進行,產生氫氣的速度變快的原因是 。(3)本實驗通過比較 來判斷水電解的快慢。(4)如圖是水的電解過程的微觀示意圖,請補充完整。三、綜合題19.(2025七下·余杭期末) 氟(F)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種元素。(1)全氟辛酸是穩定的含氟化合物,耐熱性好,廣泛用于冷卻劑等領域。其結構模型如圖,化學式為 。(2)牙膏中的氟對預防齲齒有重要作用。某品牌牙膏凈含量為190克,要求含氟0.1%,若牙膏中的氟僅有氟化鈉(NaF)提供,則需添加氟化鈉多少克 20.(2025七下·浙江月考)相對原子質量(即原子量)是原子實際質量與基準相比后得出的比值。基準的確定經歷了幾代科學家的研究,下列是其歷程的部分資料:(1)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____。A.O-16 B.Cl-35.5 C.Ag-108(2)若氧原子質量為a,氫原子質量為b,根據材料二,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3)在克魯克斯的假設中,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如 6O、 7O和 8O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6、17、18,這是因為原子結構中 不同造成的。(寫出微粒的名稱)。(4)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它對科學的發展沒有價值B.只要方法正確、儀器精確,實驗結果就不會存在誤差C.若干年后,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21.(2025七下·杭州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小科同學繪制的元素周期表的局部,依據此表回答問題。1H 氫 2He氦3Li 鋰 4Be 鈹 5B 硼 6C 碳 7N 氮 8O 氧 9F 氟 10Ne氖11Na鈉 12Mg鎂 13Al鋁 14SI 硅 15P 磷 16S 硫 17Cl 氯 18Ar 氬(1)其中有一處元素符號不正確,應改為 。(2)科學家計劃于2025年啟動合成120號元素的實驗,若成功,則該元素的核電荷數為 。(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質子數是 ,在化學反應中它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22.(2025七下·義烏月考)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春季流感高發,注意防控。如果被確認為甲流,醫生建議在48小時內服用磷酸奧司他韋,可以有效縮短病程。如圖為磷酸奧司他韋干混懸劑及其說明書部分內容。【成分】本品活性成分為磷酸奧司他韋【性狀】白色混懸液【適應癥】用于成人和1周及以上兒童的甲型流感【規格】總容量60mL(按照奧司他韋計) 12.5mL: 75mg奧司他韋分子式: C16H28N2O4【用量】對1歲以上的兒童推薦按照下列體重一劑量表服用(劑量是以奧司他韋質量計)體重 推薦劑量≤15千克 每次30毫克,每天兩次15-23千克 每次45毫克,每天兩次23-40千克 每次60毫克,每天兩次>40千克 每次75 毫克,每天兩次(1)奧司他韋分子中碳、氫原子的個數比 ,碳、氧原子質量比為 。(2)奧司他韋(C16H28N2O4)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精確至0.01%)(3)某甲流患者體重是25千克,在治療過程中,需每天服用“奧司他韋”2次,那么該患兒每天需服用該混懸劑多少毫升 (請寫出計算過程)23.(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是某種品牌補鈣藥品的部分說明書,請回答下列問題:××牌鈣片 【藥品規格】每片含 0.5g 【用法用量】每次1片,每天2次(1)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2)CaCO3中Ca、C、O三種原子的個數比為 ,三種元素質量比為 。(3)CaCO3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4)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攝入鈣元素的質量為 g。(5)含100gCaCO3的藥物中,與多少克葡萄糖酸鈣[化學式Ca(C6H11O7)2]中鈣元素的質量相等。(寫出計算過程)24.(2025七下·路橋期中)核事故中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為避免核輻射,需一次性口服(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體甲狀腺中的碘達到飽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從而起到保護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1)是一種質子數為53、中子數為78的碘原子。該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2)與的關系是____(填字母)。A.同種元素 B.同種物質 C.同種分子 D.同種原子(3)假設所處的環境已受污染,通過服用加碘食鹽(注:加碘食鹽中的碘為碘元素)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輻射的目的呢?【查閱資料】成人每天食用食鹽的質量通常為6g,某種加碘食鹽的標簽如圖所示。配料表:氯化鈉、碘酸鉀()凈含量:500g 碘含量(以I計):【問題分析】500g該品牌食鹽中,含碘的最大質量是 ;若要使人體甲狀腺中的碘達到飽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該品牌碘鹽 。【結論】日常服用加碘食鹽不能起到避免核輻射的目的。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 年盧瑟福提出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1913年玻爾提出軌道式原子模型。【解答】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 年盧瑟福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1913年玻爾提出了軌道式原子模型(即分層結構模型)。所以,先后順序為③→②→①。故答案為:B。2.【答案】C【知識點】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A、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1個布洛芬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C、相對分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g”;D、根據布洛芬的微觀構成,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布洛芬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3):(1×18):(16×2)=78:9:16,則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A錯誤;B、1個布洛芬分子是由13個碳原子、18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則C、H、O三種原子的個數比為13:18:2,B正確;C、相對分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寫,C錯誤;D、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構成的,布洛芬分子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D錯誤。故答案為:B。3.【答案】D【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分析】 根據這三種物質分子的組成和構成進行分析;【解答】A、從三種物質的組成來看,它們均不含氧分子,畢竟只有氧氣中才存在氧分子,所以 A 錯誤。B、這三種物質都不含氧離子,不過含有氧原子,因此 B 錯誤。C、臭氧、二氧化碳、雙氧水皆屬于純凈物,且都不含氧氣,故 C 錯誤。D、依據三種物質的化學式能夠得知,它們都含有氧元素,所以 D 正確。故答案為:D。4.【答案】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根據科學家初次在太空中檢測到了氦合氫離子(HeH+),結合氦原子、氫離子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1個HeH+中含有氦、氫2個原子核,A錯誤;B、1個HeH+中含有2+1=3個質子,B錯誤;C、1個HeH+中含有2+0=2個電子,C錯誤;D、HeH+的相對質量為4+1=5,D正確。故答案為:D。5.【答案】A【知識點】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根據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鋯原子核外電子數為40;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鋯元素的原子序數為40,則“①”處應填40。故答案為:A。6.【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分析】A.根據物質的化學式來分析;B.根據物質的構成來分析;C.根據物質的構成來分析;D.根據物質的化學式來分析。【解答】 A.由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C6H8O6可知,維生素C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A正確不合題意;B.根據維生素 C 的化學式C6H8O6可知,一個維生素 C 分子由 6 個碳原子、8 個氫原子和 6 個氧原子構成,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根據維生素 C 的化學式可知,維生素 C 由分子構成,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分子是由原子構成,一個維生素C分子中含 6 個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7.【答案】B【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根據相對分子的質量為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1)如x為奇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R2Ox,硫酸鹽的化學式為R2(SO4)x;(2)x為偶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硫酸鹽的化學式為, 依據相對分子質量與化學式的關系解答出x的值即可。【解答】 設該元素化合價為+x價,相對原子質量為y。(1)如x為奇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 R2Ox,硫酸鹽的化學式為R2(SO4)x,據題意有:2y+16x=a,2y+96x=b;解得:。(2)x為偶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硫酸鹽的化學式為,根據題意得到:,;解得:。故選B。8.【答案】D【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相對原子質量等于一個該原子的實際質量與一個碳12原子實際質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解答】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故答案為:D。9.【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解答】A、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不是g,故A錯誤;BC、14C和12C屬于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故B錯誤,C正確;D、14C和12C屬于同位素,質子數相同,可知電子數也相同,均為6個,故D錯誤。故答案為:C。10.【答案】B【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陽離子是原子失去電子之后形成的,由陽離子的核外電子數推出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核內質子數,由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計算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即可.【解答】 某陽離子Mn+的核外電子共有x個電子,是M原子失去n個電子得到的,則M原子核外電子數為x+n;由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其核內質子數為x+n;核內有y個中子,由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x+n+y。故答案為:B。11.【答案】B【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本題涉及的知識點如下:(1)物質的組成:從宏觀角度看,物質由元素組成。丁烷的化學式為C4H10,所以丁烷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2)物質的構成:從微觀角度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由分子聚集而成。丁烷由丁烷分子構成 。(3)分子的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 。【解答】①丁烷的化學式為C4H10,從宏觀上看,丁烷是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的,該說法正確。②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構成的,該說法正確。③分子是由原子構成,元素是宏觀概念,不能說丁烷分子由元素構成,該說法錯誤。④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構成,一個丁烷分子是由 4 個碳原子和 10 個氫原子構成,不能說丁烷由 4 個碳原子和 10 個氫原子組成,該說法錯誤。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該說法正確。A 選項包含錯誤說法③④,所以 A 選項錯誤。B 選項包含正確說法①②⑤,所以 B 選項正確。C 選項包含錯誤說法③④,所以 C 選項錯誤。D 選項包含錯誤說法④,所以 D 選項錯誤。故答案為:B。12.【答案】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單質指的是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解答】A、在同種物質中的同種元素,其化合價不一定相同,例如在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3價和+5價,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一個分子和一個原子中的質子數相同,但不屬于同種元素,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氧氣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組成的,將氧氣和臭氧混合,只含有一種元素,但屬于混合物,不屬于單質,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所以質子數相同的原子一定屬于同種元素,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3.【答案】C【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分析】結合題目示意圖及根據分子結構模型、質量守恒定律、物質的分類來分析;【解答】A、由分子結構模型可知,每個分子是由3個氧原子和1個硫原子構成的,A正確;B、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變化Ⅰ實質是分子間隙發生變化,B正確;C、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變化Ⅱ中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說明發生了化學變化,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C錯誤;D、圖3中含有三種分子,因此圖示物質屬于混合物,D正確。故答案為:C。14.【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1)氕原子與氚原子屬于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且質子數=核外電子數;(2)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解答】結合圖像分析可知氕原子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0,核外電子數為1,相對原子質量為1;氚原子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2,核外電子數為3。故答案為:C。15.【答案】B【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A、根據微觀粒子的構成分析;B、根據圖示中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確定分子個數比分析;C、根據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分析;D、根據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單質,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化合物分析。【解答】 由微觀示意圖可知,偏二甲肼與四氧化二氮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氮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2H8N2+2N2O43N2↑+2CO2↑+4H2O。A、由分子結構模型可知,甲的化學式是C2N2H8,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該反應方程式為C2H8N2+2N2O43N2↑+2CO2↑+4H2O,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之比為2:8,選項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C、丙物質為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生成物中含有單質與化合物兩類物質,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16.【答案】B【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原子中帶正電的是質子,帶負電的是電子,不帶電的是中子,可知a為電子,b為中子,c為質子。【解答】A、原子種類由質子數決定,由圖可知,是由微粒c決定的,故A錯誤;B、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質子c和中子b決定,故B正確;C、核電荷數等于質子數,由圖可知,是由微粒c決定的,故C錯誤;D、原子呈電中性,電子數a等于質子數c,故D錯誤。故答案為:B。17.【答案】(1)增大與水的接觸面積,加快電解水反應速率(2)(3)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與正極相連的玻璃管處.若木條復燃.則為02(4)<【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 水電解是一種化學實驗,通過水的分解和合成實驗來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所組成的。主要用品有霍夫曼電解器、直流電源(或鉛蓄電池)、導線、試管、酒精燈、量氣管、感應圈、電鍵、鐵架臺、鐵夾、貯氣瓶、玻璃水槽等。 水電解時一種化學變化,生成了氫氣和氧氣兩種新的物質;【解答】(1) 將電極變成了多孔石墨的目的為 增大與水的接觸面積,加快電解水反應速率;(2) 根據圖乙中電解水的微觀過程,補全方框內容。水電解形成氫氣和氧氣;(3) 檢 驗 電 解 過 程 中 正 極 產 生 氣 體 的 操 作是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與正極相連的玻璃管處.若木條復燃.則為02;(4)如表為20℃時氧氣和氫氣的溶解度。最初的一段時間內,正極產生的氣體與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 <1:2,因為氧氣比氫氣更溶于水,而電解時間更久之后兩者的體積比逐漸接近1: 2。故答案為:(1)增大與水的接觸面積,加快電解水反應速率;(2);(3)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與正極相連的玻璃管處.若木條復燃.則為02;(4)<。18.【答案】(1)b(2)硫酸溶液濃度增大,溶液導電性增強,電解速度加快(3)產生相同體積氫氣所需的時間(4)【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電解水實驗 “正氧負氫” 的原理,判斷產生氧氣的玻璃管連接位置,從而確定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活塞位置。(2)觀察表格中硫酸溶液濃度和產生相同體積氫氣所需時間的數據關系,結合硫酸增強水導電性的知識,分析產生氫氣速度變化的原因。【解答】(1)電解水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氫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根據裝置圖,b端與電源正極相連,所以實驗結束后,關閉電源,打開b處活塞,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玻璃管口,可觀察到木條復燃;(2)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硫酸溶液濃度的增大,產生相同體積氫氣所用的時間逐漸減少,即產生氫氣的速度變快,這是因為硫酸溶液濃度增大,溶液導電性增強,電解速度加快;(3)本實驗中,由于產生氫氣的體積相同,所以通過比較產生相同體積氫氣所需的時間來判斷水電解的快慢,時間越短,電解速度越快;(4)水的電解過程的微觀示意圖,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則水分子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氫氣,氧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氧氣,所以應補充的是氫原子和氧原子,如圖:。(1)電解水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氫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根據裝置圖,b端與電源正極相連,所以實驗結束后,關閉電源,打開b處活塞,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玻璃管口,可觀察到木條復燃;(2)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硫酸溶液濃度的增大,產生相同體積氫氣所用的時間逐漸減少,即產生氫氣的速度變快,這是因為硫酸溶液濃度增大,溶液導電性增強,電解速度加快;(3)本實驗中,由于產生氫氣的體積相同,所以通過比較產生相同體積氫氣所需的時間來判斷水電解的快慢,時間越短,電解速度越快;(4)水的電解過程的微觀示意圖,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則水分子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氫氣,氧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氧氣,所以應補充的是氫原子和氧原子,如圖:。19.【答案】(1)C8HF15O2(2)氟元素的質量=190g×0.1%=0.19g氟化鈉中氟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100%=45.2%需要添加氟化鈉的質量 0.19g÷45.2%=0.42g【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確定分子含有的原子種類及個數。(2)已知某元素的質量,求解物質的質量時,用該元素的質量與該元素的質量分數相除即可。【解答】(1)由結構模型可知,一個分子中含有8個碳原子、一個氫原子、十五個個氟原子和兩個氧原子,化學式為C8HF15O2。20.【答案】(1)B(2)b /a(3)中子數(4)C;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相對原子質量是指一種原子的質量與碳-12原子質量的比值。具體計算公式為:相對原子質量 = 某種原子的質量 / 碳-12原子質量的(1/12)。【解答】(1) 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 C。不是氫元素的整數倍;(2) 若氧原子質量為a,氫原子質量為b,根據材料二,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3) 在克魯克斯的假設中,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如 6O、 7O和 8O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6、17、18,這是因為原子結構中中子數不同造成的。 6O、 7O和 8O是同位素,他們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4) 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 ;故答案為:(1)B(2)b /a(3)中子數(4)CD21.【答案】(1)Si(2)120(3)8;得到【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周期表;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1)元素符號取自于拉丁文名稱的首字母,若首字母相同,則再加一個小寫字母來區別。(2)原子中: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3)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轉化為離子,得到電子轉化為陰離子,失去電子轉化為陽離子。【解答】(1)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故錯誤的是硅的元素符號,正確的符號為:Si。(2)原子序數等于核電荷數,可知120號元素的核電荷數為120。(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由圖可知氧元素點的原子序數為8,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可知氧原子的質子數為8。氧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2,易得到電子轉化為帶兩個單位負電荷的氧離子。22.【答案】(1)4:7;3:1(2)(3)【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元素質量分數是指某元素的質量占該化合物總質量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計算公式為:元素質量分數(%)= 元素的質量 / 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 × 100% ;元素的質量比計算公式為:各元素的質量比=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與相應原子個數的乘積之比。例如,化學式為AmBn的物質中,A、B兩元素的質量比= (A的相對原子質量×m): (B的相對原子質量×n)。【解答】(1) 奧司他韋分子中碳、氫原子的個數比4:7,碳、氧原子質量比為 3:1;(2)N%=;(3)故答案為:(1)4:7;3:1(2)9%(3)20mL23.【答案】(1)100(2)1∶1∶3;10∶3∶12(3)40%(4)0.4(5)設葡萄糖的質量為x,則:解得x=430g。【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1)根據相對分子質量 =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 原子個數之和進行計算;(2)根據元素的質量比 =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 原子個數進行計算;(3)根據元素的質量分數 =×100% 進行計算;(4)根據物質的質量 = 元素的質量 ÷ 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5)根據元素的質量 = 物質的質量 × 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解答】(1)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40+12+16×3=100;(2)CaCO3中 Ca、C、O 三種元素質量比為 40 : 12 :(16×3)=10 : 3 : 12;(3)碳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 =40%;(4)如果按用量服用,則每天攝入鈣元素的質量為1×2×0.5g×40%=0.4g;(5)設葡萄糖酸鈣的質量為,則:100g×40%=××100%,解得:= 430g。故答案為:(1)100 (2)10 : 3 : 12 (3)40% (4)0.4 (5)430g。24.【答案】(1)53(2)A(3)25mg;2kg【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概念;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在原子中,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2)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同種元素具有相同的質子數;(3)結合標簽信息及根據化學式計算分析。【解答】(1)在原子中,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所以該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53;(2)與 屬于碘的兩種同位素,這兩種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但中子數不同,所以屬于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屬于同種元素;(3)利用圖示中加碘鹽的碘的含量可知 500g 該品牌食鹽中含碘的最大質量是= 25mg(標簽所示一千克食鹽的含碘量是 20 ~ 50mg);因為一次性口服100 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可使人體甲狀腺中碘達到飽和,因該食鹽的含碘量是50mg/kg,又因 100 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體甲狀腺中碘達到飽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從而起到保護作用。所以需要至少食用 2kg 這種食鹽才能達到碘的飽和。故答案為:(1)53 (2)A (3)25mg;2kg。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4 物質的微觀結構(二)--【暑假進階練-復習部分】(學生版).docx 04 物質的微觀結構(二)--【暑假進階練-復習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