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05 物質的特性(一)--【暑假進階練-復習部分】一、選擇題1.(2025七下·余杭期末)華夏造物歷史悠久,《天工開物》中記載的 過程或技術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燒制陶罐 B.雕刻石像C.水車灌溉 D.織衣布2.(2025七下·余杭期末) 規格相同的瓶子裝了不同的液體,放在已調平的天平上,靜止后如圖所示,則( )A.甲瓶液體質量較大 B.乙瓶液體質量較大C.甲瓶液體密度較大 D.乙瓶液體密度較大3.(2025七下·浙江月考)某同學有一個最多能裝5千克花生油的塑料桶,裝滿水后,則桶內水的質量()。(已知)A.大于5千克 B.小于5千克C.一定等于5千克 D.可能等于5千克4.(2025七下·浙江月考)筆、墨、紙、硯并稱文房四寶,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下列性質中屬于炭黑化學性質的是()A.熔點高 B.可燃性C.難溶于水 D.常溫下是固體5.(2025七下·柯橋月考)物體M通過適當處理,出現三種常見的不同物態(甲、乙、 (物態甲)丙),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甲為固態 B.丙為氣態C.丙變甲是凝華現象 D.乙變丙需要吸熱6.(2025七下·柯橋月考)冬天,天一冷,小科就喜歡吃火鍋;而到了夏天,天氣一暖和,小科就喜歡吃雪糕。小科觀察到,火鍋沸騰時會冒“熱氣”,而吃雪糕時,雪糕周圍會冒“冷氣”。以下是她對“冷氣”和“熱氣”的思考,其中正確的是 ( )A.“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它們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氣B.“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氣C.“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7.(2025七下·柯橋月考)某興趣小組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液體的密度,他們根據實驗數據,繪出如圖圖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體甲的密度小于液體乙的密度B.當質量相同時,液體甲與液體乙的體積比是5:4C.當體積為60厘米3時,液體甲的質量為80克D.液體乙的密度是 千克/米38.(2025七下·臨平月考) “宏觀———微觀————符號————量”是科學特有的表征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木炭燃燒時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從宏觀物質看:燃燒產生了新的物質B.從微觀構成看: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C.從符號表征看:二氧化碳的化學式是D.從數量的角度看:反應前后原子總數減少9.(2025七下·臨平月考)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其密度與質量成正比B.水的密度是 表示1m3水的質量是C.氧氣瓶中的氧氣用掉一半,剩下的氧氣質量變小、密度不變D.月壤從月球帶回到地球,同一物體在不同位置時質量相同10.(2025七下·杭州月考)我國古代有許多藝術性、科學性較高的飲器。有一種杯子叫“常滿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圓錐體。這種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氣中,白玉圓錐體上就會有水滴產生,過一段時間后杯中就會盛滿水,故稱常滿杯。下列有幾種關于此杯的說法,其中錯誤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B.杯中的水是空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C.有水滴產生前,白玉溫度比周圍空氣溫度低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嶺中可能自動“生”水11.(2025七下·婺城月考)哈爾濱火爆全國,很多游客在寒冬戶外體驗了“潑水成冰”的奇觀,如圖所示。“潑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氣在極低的溫度下直接變為小冰晶。對此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水蒸氣 B.該過程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固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效果會更好 D.氣溫高于0℃也會出現該現象12.(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某興趣小組以甲、乙、丙三個相同的小燒杯盛等量的水,在同一環境下以相同的熱源同時加熱,如圖所示,甲杯為隔酒精加熱,乙杯為隔水加熱,丙杯為隔油加熱,加熱一段時間后,測得小燒杯外大燒杯中物質的溫度已處于一穩定值,關于此時小燒杯中水的說法正確的( )A.甲、乙、丙溫度均相同,但只有乙、丙中水沸騰B.甲、乙、丙溫度均相同,但只有丙中水沸騰C.三杯水溫度是t甲< t乙=t丙,只有乙、丙中水沸騰D.三杯水溫度是 t甲二、填空題13.(2025七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圖甲為某物質的凝固圖像。(1)根據圖像可知該物質為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它從開始凝固到凝固完成耗時 min。(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的冰將 (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14.(2025七下·臨平月考)如圖分別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的關系。請根據圖中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從圖甲中可見,A、B、C、D四種物質中,密度最大的是 。(2)從圖乙中可見,斜線部分S的面積表示物質的 ,其值為 。15.(2025七下·杭州月考)物態變化時構成物質的分子(原子)的間距會發生變化,如圖1;(1)我國古代就掌握了高超的鑄鐵技術,圖2是某環境下鑄造鐵器過程中鐵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根據圖像回答;①鐵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在該環境下,鐵的熔點是 ℃;②整個過程,鐵的物質分子(原子)間距是如何變化的 (用“A”“B”“C排序”);(2)小明閱讀了關于水循環的材料,做出示意圖如圖3,則括號中的物態變化是:①為 ,②為 。16.(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層厚度均勻的積雪,小科同學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個下凹的腳印,如圖所示。腳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擠壓可近似看成冰層。請回答:(1)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測量下列哪組物理量,就可以估測出積雪的密度()。A.積雪的厚度h和腳印的深度h1 B.積雪的厚度h和腳印的面積SC.冰層的厚度h2和腳印的面積S D.腳印的深度h1和腳印的面積S(2)若冰的密度為ρm,根據你的選擇估測出積雪的密度ρ雪= 。三、實驗探究題17.(2025七下·余杭期末)媽媽制作了一杯奶茶,小明想知道奶茶的密度,他將奶茶帶到實驗室進行了測量。(1)調節天平時,指針出現如圖甲所示的情況。要使天平平衡,接下來的操作是 。(2)當天平平衡后,小明開始測量,測量步驟如圖乙所示,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字母)。A. 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奶茶的總質量B. 將待測奶茶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奶茶的總質量C. 將燒杯中的奶茶部分倒入量筒,測量這部分奶茶的體積(3)由圖乙數據可知奶茶的密度為 千克/米3。18.(2025七下·余杭期末) 實驗室里,同學們為了“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在大燒杯中盛水,將溫度計浸沒在水中,如圖甲,并將燒杯置于石棉網上慢慢加熱,每隔1分鐘記錄溫度計的讀數。(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溫度計和燒杯,應先調整 (填“溫度計”或“燒杯”)的位置。(2)同學們觀察到燒杯中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的情況如圖乙所示,圖中 (填“A”或“B”)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3)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是 。(4)第一小組的同學描繪的曲線是丙圖中的a,旁邊第二小組的同學用初溫相同的水做這個實驗,描繪的圖像為丙圖中的b。兩組同學的圖像存在差異,請說出一條可能的原因: 。19.(2025七下·浙江月考)今年春節期間,某同學購買了一個實心且材質均勻的臺州生肖蛇“臺臺”飾品(如圖1所示)。為了鑒別該飾品是由何種物質制成的,該同學打算通過測量其密度的方法來判斷。(1)測量前,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調到稱量標尺的零刻度線處,觀察到指針偏向如圖2所示的位置,她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直到天平平衡。(2)用調節好的天平測該飾品的質量,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3所示,則質量為 。(3)在燒杯中加入適量水,用細線吊著飾品浸沒于水中,標記出水面位置(如圖4所示),然后取出飾品;往量筒中加入40mL水,再將量筒中的水緩慢倒入燒杯,使燒杯中水面上升至標記處,測出量筒中剩余水量,則飾品的體積為 cm3(4)測出該飾品的密度后,由下表可知,該飾品最可能是由 制成的。物質 PVC 塑料 PU 樹脂 PP 塑料密度20.(2025七下·柯橋月考)在課堂上老師用如圖甲所示的小紙鍋演示實驗,已知紙在空氣中溫度到達183℃就可以燃燒,酒精燈火焰外焰溫度約520℃,為什么水能燒開而紙鍋不會燃燒呢 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1)由圖乙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是 ℃;(2)交流評估環節中,同學們提出各自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有( )(填字母);A.組裝器材時若溫度計玻璃泡碰到燒杯底部,圖甲中應將B處向下調整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C.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3)小科再次探究:實驗中給一定質量的水加熱,其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丙中圖線a所示,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的質量增加,則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線正確的是圖線 。21.(2025七下·臨平月考) 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小科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小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在同一室內環境中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1)選擇裝置甲和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3)利用裝置甲、乙、丙進行實驗前后的數據記錄(如下表)。實驗組別 實驗記錄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丙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510分鐘后 6.1 5.5 4.8從實驗記錄的數據可知,可以得出結論(寫出一條): 。四、綜合題22.(2025七下·余杭期末) 熔模精密鑄造是一種常用的鑄造工藝,其做法如圖:先用蠟做鑄件的模型(蠟模),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熱烘烤后,蠟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鑄件材料的熔液,冷卻后便鑄成器物。現對某準備用于鑄造的固態材料持續加熱使其變成液態,溫度達400℃后開始記入下表格: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金屬溫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1)分析表格,該材料屬于晶體還是非晶體 答: 。(2)該材料熔化過程大約持續了 分鐘。(3)為制造某工件,用密度為0.9g/cm3的蠟制成蠟模,蠟模的質量為3.6kg。請計算:①該蠟模體積為多少立方厘米 ②若用密度為 的金屬澆鑄工件,該工件的質量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是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產生而物理變化沒有。【解答】A、燒制過程中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故A正確;B、雕刻石像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C、水車灌溉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D、織衣布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故答案為:A。2.【答案】D【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密度公式的應用;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判斷液體密度大小。【解答】AB、由圖可知,天平平衡,說明兩側液體的質量相同,故AB錯誤;CD、甲中液體的體積更大,由可知,甲液體的密度更小,故C錯誤,D正確。故答案為:D。3.【答案】A【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質單位體積所擁有的質量,常用ρ表示。密度的量綱是L-3M,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kg/m3。密度是一個較為普遍的概念,常見的物理量有質量密度、電荷密度、能流密度等。絕大多數情況下密度默認指的是質量密度。質量密度ρ的計算公式是ρ=,其中m是質量,V是體積。【解答】 某同學有一個最多能裝5千克花生油的塑料桶,(已知 ,說明相同質量下,油的體積比水大, 所以在體積相同時,密度越大的物體,質量越大,所以裝滿水后,則桶內水的質量 大于5千克 ;故答案為:A4.【答案】B【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助燃性是能夠支持燃燒的性質,可燃性是能夠燃燒的性質。助燃性和可燃性二者不能兼得,有助燃性的沒有可燃性,有可燃性的沒有助燃性,而它們又是相互依存的,要想燃燒就必須要有具有助燃性和可燃性的兩種物質。【解答】筆、墨、紙、硯并稱文房四寶,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下列性質中屬于炭黑化學性質的是可燃性;ACD都是物理性質;故答案為:B5.【答案】A【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 (1)液化方法:①降低溫度:只要科學條件允許,任何氣體溫度降到足夠低的時候,都可以液化;②壓縮體積:有的氣體在常溫下壓縮體積就能液化;(2)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凝固是放熱過程;(3)物質從固態不經過液態而直接轉化為氣態過程叫升華,升華過程中需要吸熱。【解答】 由圖分析可知:物態乙壓縮變成物態丙,然后降溫變成物態甲,推斷甲為固態,乙為氣態,丙為液態;A.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是固態,故A正確;B.由上述分析可知丙為液態,故B錯誤;C.丙變甲是凝固現象,此過程需要放熱,故C錯誤;D.乙變丙為液化現象,此過程放熱,故D錯誤。故選A。6.【答案】D【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解答】 火鍋沸騰時會冒“熱氣”,是火鍋內冒出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吃雪糕時,雪糕周圍會冒“冷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7.【答案】D【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AD.由圖象得出質量等于100g時,甲、乙液體的體積,利用密度公式求甲、乙液體的密度;B.由可知,在質量相同時,體積與密度成反比;C.由圖象可以得出當體積為60cm3時液體甲的質量。【解答】 AD.根據圖像可知,m=100g時,V甲=80cm3、V乙=100cm3,甲、乙液體的密度為:,,且ρ甲>ρ乙,故A錯誤,D正確;B.由可知,在質量相同時,,故B錯誤;C.由圖象可以得出當體積為60cm3時,液體甲的質量為100g,故C錯誤。故選D。8.【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分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總數均不變,分子的個數可能會變。【解答】A、由圖可知,碳在氧氣中燃燒,產生了新物質二氧化碳,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由圖可知,氧氣由氧分子構成,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由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總數均不變,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答案】D【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質量指的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其大小與物體的位置、狀態、形狀等無關。【解答】A、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質量無關,故A錯誤;B、水的密度是 表示1m3水的質量是 ,故B錯誤;C、氧氣瓶中的氧氣用掉一半,剩下的氧氣質量變小,由于氣體的體積不變,可知密度將減小,故C錯誤;D、質量的大小與位置無關,所以月壤從月球帶回到地球,質量不變,故D正確。故答案為:D。10.【答案】B【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物質從氣態變為液體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一是降低溫度,二是壓縮體積。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B、把這種圓錐形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氣中,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白玉杯子)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白玉杯內壁上,積少成多,過一段時間后杯中就會盛滿水,故稱常滿杯。由此可見杯中的水是水蒸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故A正確、B錯誤;C、有水滴產生前,白玉溫度比周圍空氣溫度低,故C正確;D、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嶺中,空氣中水蒸氣可以液化成水,即自動“生”水,故D正確。故答案為:B。11.【答案】C【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再確定吸入還是放熱。【解答】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是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B.在“潑水成冰”的過程中,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華,故B錯誤;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會產生更多的水蒸氣,效果會更好,故C正確;D.氣溫高于0℃,水蒸氣不會凝華,只會液化,不會出現“潑水成冰”的奇觀,故D錯誤。故選C。12.【答案】D【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沸騰及沸騰條件【解析】【分析】 液體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解答】 酒精的沸點低于水的沸點,油的沸點高于水的沸點。大燒杯中物質的溫度已處于一穩定值說明酒精,水和油正在沸騰。要讓小燒杯中的水沸騰必須要達到水的沸點和繼續吸收熱量。對于甲而言,無法達到水的沸點,所以甲中的水不會沸騰;對于乙而言,杯內外水的溫度相同,無法吸收熱量,所以乙中的水不會沸騰;對于丙而言,油溫高于水溫,滿足水沸騰的條件,所以丙中的水會沸騰,且t甲故選D。13.【答案】(1)晶體;10(2)變多【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分析】(1)晶體在凝固時溫度不變可據此判斷物質是否屬于晶體。(2)凝固的條件:溫度到達凝固點且能繼續放熱。【解答】(1)由圖甲可知,該物質在凝固時溫度不變,可知屬于晶體。該物質從第10分鐘開始凝固,到第20分鐘凝固結束,可知耗時10分鐘。(2)物質在熔化時吸收熱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高于該物質的凝固點,物質可以從冰水混合物中吸收熱量,冰水混合物因為熱量散失而凝固,可知冰將變多。14.【答案】(1)A(2)質量;12g【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結合圖像和進行比較,采用控制變量法會更直觀。(2)根據可知,面積的意義為物質的質量,結合公式計算質量大小。【解答】(1)由圖甲可知,體積相同時,A的質量最大,由可知,A的密度最大。(2)斜線部分S的面積等于體積與密度的乘積,由可知,表示的是物質的質量,其值為:。15.【答案】(1)晶體;1535℃;ABCBA(2)凝華;凝固【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晶體與非晶體;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1)①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在于晶體有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②物質由固態變為液體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2)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華。【解答】(1)①由圖可知,鐵在熔化過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所以鐵是晶體,由圖2可知,鐵的熔點是1538℃;②鑄造鐵器過程中鐵經過了熔化和凝固的過程,從固態到液態再到固態,即ABCBA;(2)由圖3可知,①水蒸氣直接變為小冰晶,是凝華現象;②小水滴變為小冰珠,是凝固現象。故答案為:(1)①晶體;1538;②ABCBA;(2)凝華;凝固。16.【答案】(1)A(2)【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1)雪變成了冰層,它得質量沒有變,根據面積相同,可知與高度的關系;(2)根據雪和冰層的質量相等即可表示出雪的密度;【解答】(1)雪被踩成冰層后,對應的體積雪和冰的質量不變:即m雪=m冰;Shρ雪=S( h-h1 )ρ冰;底面積S不變,所以只要知道積雪的高度和腳印的深度即可估算雪的密度,故選A。(2 )雪被踩成冰層后,對應的體積雪和冰的質量不變:即m雪=m冰,Shρ雪=S( h-h1 )ρ冰,所以。17.【答案】(1)向左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中央紅線(或指針在中央紅線等幅擺動)(2)BCA(3)1.05×103【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密度公式的應用;液體密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調平天平時,指針向哪邊偏,平衡螺母就向反方向移。(2)由于將液體倒出時會殘留在容器內,所以選擇將部分液體倒入量筒內,用兩次質量差表示量筒內液體的質量。(3)根據(2)可知,量筒內液體的質量等于兩次測量值之差,再由密度公式計算密度。【解答】(1)由圖可知,指針指向分度盤右側,說明右側偏重,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直至指針指示分度盤中央。(2)應先測量燒杯和奶茶的總質量(B),再將部分奶茶倒入到量筒內(C),最后稱量燒杯和剩余奶茶的總質量(A),故順序為:BCA。(3)由圖乙中的C可知,量筒內奶茶的體積為40mL,B中總質量為50g+20g+5g+2g=77g,AA中總質量為20g+10g+5g=35g,可知量筒內奶茶的質量為77g-35g=42g。奶茶的密度為。18.【答案】(1)燒杯(2)A(3)溫度保持不變(4)水的質量不同、酒精燈火焰大小不同(合理即可)【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探究水的沸騰實驗【解析】【分析】(1)溫度計在使用時不能接觸容器底部和器壁,所以需根據燒杯位置確定溫度計的位置。(2)B中氣泡自下而上逐漸變小,是沸騰前的情景,此時水面的水溫度較低,熱脹冷縮,所以上面的氣泡體積更小。(3)水在沸騰時雖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4)由圖可知,水的初溫和末溫相同,b加熱時間更長,可能是b中水的質量更大,或者加熱b的酒精燈火焰較小。【解答】(1)組裝裝置時,應自下而上進行組裝,可知應先調整燒杯的高度。(2)水沸騰時,氣泡自下而上逐漸變大,可知A表示的是水正在沸騰時的情景。(3)由圖丙可知,水在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4)由圖丙可知,b加熱至沸騰所需時間更長,可能是因為b中水的質量更大,或者加熱b的酒精燈火焰較小。19.【答案】(1)右(2)33g(3)30(4)PU【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液體密度的測量;設計實驗測密度【解析】【分析】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計算密度公式是ρ=m/V ;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還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質量m的單位是:千克;體積V的單位是米3。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密度知識的應用:(1)鑒別物質:用天平測出質量m和用量筒測出體積V就可據公式: ρ=m/V 求出物質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質量:m=ρV。(3)求體積:V =m/ρ 。【解答】(1) 測量前,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調到稱量標尺的零刻度線處,觀察到指針偏向如圖2所示的位置,她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直到天平平衡。稱量前,天平不平衡,調平衡時用平衡螺母,平衡螺母的移動方向和指針的偏轉方向相反’(2) 用調節好的天平測該飾品的質量,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3所示,則質量=30g+3g=33g;(3) 在燒杯中加入適量水,用細線吊著飾品浸沒于水中,標記出水面位置(如圖4所示),然后取出飾品;往量筒中加入40mL水,再將量筒中的水緩慢倒入燒杯,使燒杯中水面上升至標記處,測出量筒中剩余水量,則飾品的體積=40mL-10mL=30cm3(4) 測出該飾品的密度=質量/體積=33g/30cm3=1.1g/cm3,所以最可能是PU樹脂;故答案為:(1)右(2)33g(3)30(4)PU20.【答案】(1)99(2)B;C(3)C【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解析】【分析】(1)根據乙圖確定水加熱時保持不變的溫度;(2) A.實驗時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B.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水的初溫、水量多少、火焰大小;C.水沸騰時溫度不變,持續吸熱,而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3)從水的沸點和加熱時間長度的改變兩個角度分析判斷。【解答】 (1)根據乙圖可知,水吸熱過程中保持不變的溫度為99℃,則實驗中水的沸點為99℃;(2) A.實驗時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若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上調整,故A錯誤;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故B正確;C.紙鍋燒水實驗中,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且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故C正確。故選BC。(3)根據題意可知,水的沸點相同,即最終水保持不變的溫度應該與a相等。由于水的質量增大,那么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的熱量更多,則加熱時間更長,故選C。21.【答案】(1)液體表面積(2)甲、丙(3)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或者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越快,水蒸發越快)【知識點】蒸發及其現象;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唯一變量即為探究的影響因素,可知甲和丁探究的是液體表面積的影響。(2)要探究空氣流速的影響,則應控制除流速以外的條件相同。(3)電子天平的示數越小,說明蒸發的速度越快。【解答】(1)由圖可知,甲和丁液體表面積不同,可知探究的是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積的關系。(2)甲和丙之間的變量是空氣流速,可用于探究蒸發快慢與空氣流速的關系。(3)由表中數據可知,乙電子天平的示數小于甲,說明溫度高的乙蒸發速度快;同理,丙電子天平的示數小于甲,說明空氣流速快的丙蒸發速度快,可知升高溫度和加快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速,均能加快蒸發的速度。22.【答案】(1)晶體(2)5(3)①該蠟模體積 V=m/ρ=3600g/0.9g/cm3=4×103cm3②m=ρV=2.7×103kg/m3×4×10-3m3=10.8kg【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熔化與熔化現象;晶體與非晶體【解析】【分析】(1)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2)由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判斷晶體開始熔化和熔化結束的時間,從而確定熔化過程持續的時間。(3)由密度公式計算蠟模的體積換用金屬澆鑄,體積不變。【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該物體的溫度在4-9分鐘保持在660℃不變,可知該物質的熔點為660℃,該物質屬于晶體。(2)由表中數據可知,該物質從第4分鐘開始熔化,到第9分鐘熔化結束,可知熔化過程持續了5分鐘。1 / 105 物質的特性(一)--【暑假進階練-復習部分】一、選擇題1.(2025七下·余杭期末)華夏造物歷史悠久,《天工開物》中記載的 過程或技術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燒制陶罐 B.雕刻石像C.水車灌溉 D.織衣布【答案】A【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是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產生而物理變化沒有。【解答】A、燒制過程中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故A正確;B、雕刻石像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C、水車灌溉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D、織衣布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故答案為:A。2.(2025七下·余杭期末) 規格相同的瓶子裝了不同的液體,放在已調平的天平上,靜止后如圖所示,則( )A.甲瓶液體質量較大 B.乙瓶液體質量較大C.甲瓶液體密度較大 D.乙瓶液體密度較大【答案】D【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密度公式的應用;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判斷液體密度大小。【解答】AB、由圖可知,天平平衡,說明兩側液體的質量相同,故AB錯誤;CD、甲中液體的體積更大,由可知,甲液體的密度更小,故C錯誤,D正確。故答案為:D。3.(2025七下·浙江月考)某同學有一個最多能裝5千克花生油的塑料桶,裝滿水后,則桶內水的質量()。(已知)A.大于5千克 B.小于5千克C.一定等于5千克 D.可能等于5千克【答案】A【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質單位體積所擁有的質量,常用ρ表示。密度的量綱是L-3M,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kg/m3。密度是一個較為普遍的概念,常見的物理量有質量密度、電荷密度、能流密度等。絕大多數情況下密度默認指的是質量密度。質量密度ρ的計算公式是ρ=,其中m是質量,V是體積。【解答】 某同學有一個最多能裝5千克花生油的塑料桶,(已知 ,說明相同質量下,油的體積比水大, 所以在體積相同時,密度越大的物體,質量越大,所以裝滿水后,則桶內水的質量 大于5千克 ;故答案為:A4.(2025七下·浙江月考)筆、墨、紙、硯并稱文房四寶,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下列性質中屬于炭黑化學性質的是()A.熔點高 B.可燃性C.難溶于水 D.常溫下是固體【答案】B【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助燃性是能夠支持燃燒的性質,可燃性是能夠燃燒的性質。助燃性和可燃性二者不能兼得,有助燃性的沒有可燃性,有可燃性的沒有助燃性,而它們又是相互依存的,要想燃燒就必須要有具有助燃性和可燃性的兩種物質。【解答】筆、墨、紙、硯并稱文房四寶,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下列性質中屬于炭黑化學性質的是可燃性;ACD都是物理性質;故答案為:B5.(2025七下·柯橋月考)物體M通過適當處理,出現三種常見的不同物態(甲、乙、 (物態甲)丙),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甲為固態 B.丙為氣態C.丙變甲是凝華現象 D.乙變丙需要吸熱【答案】A【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 (1)液化方法:①降低溫度:只要科學條件允許,任何氣體溫度降到足夠低的時候,都可以液化;②壓縮體積:有的氣體在常溫下壓縮體積就能液化;(2)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凝固是放熱過程;(3)物質從固態不經過液態而直接轉化為氣態過程叫升華,升華過程中需要吸熱。【解答】 由圖分析可知:物態乙壓縮變成物態丙,然后降溫變成物態甲,推斷甲為固態,乙為氣態,丙為液態;A.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是固態,故A正確;B.由上述分析可知丙為液態,故B錯誤;C.丙變甲是凝固現象,此過程需要放熱,故C錯誤;D.乙變丙為液化現象,此過程放熱,故D錯誤。故選A。6.(2025七下·柯橋月考)冬天,天一冷,小科就喜歡吃火鍋;而到了夏天,天氣一暖和,小科就喜歡吃雪糕。小科觀察到,火鍋沸騰時會冒“熱氣”,而吃雪糕時,雪糕周圍會冒“冷氣”。以下是她對“冷氣”和“熱氣”的思考,其中正確的是 ( )A.“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它們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氣B.“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氣C.“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答案】D【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解答】 火鍋沸騰時會冒“熱氣”,是火鍋內冒出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吃雪糕時,雪糕周圍會冒“冷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7.(2025七下·柯橋月考)某興趣小組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液體的密度,他們根據實驗數據,繪出如圖圖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體甲的密度小于液體乙的密度B.當質量相同時,液體甲與液體乙的體積比是5:4C.當體積為60厘米3時,液體甲的質量為80克D.液體乙的密度是 千克/米3【答案】D【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AD.由圖象得出質量等于100g時,甲、乙液體的體積,利用密度公式求甲、乙液體的密度;B.由可知,在質量相同時,體積與密度成反比;C.由圖象可以得出當體積為60cm3時液體甲的質量。【解答】 AD.根據圖像可知,m=100g時,V甲=80cm3、V乙=100cm3,甲、乙液體的密度為:,,且ρ甲>ρ乙,故A錯誤,D正確;B.由可知,在質量相同時,,故B錯誤;C.由圖象可以得出當體積為60cm3時,液體甲的質量為100g,故C錯誤。故選D。8.(2025七下·臨平月考) “宏觀———微觀————符號————量”是科學特有的表征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木炭燃燒時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從宏觀物質看:燃燒產生了新的物質B.從微觀構成看: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C.從符號表征看:二氧化碳的化學式是D.從數量的角度看:反應前后原子總數減少【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分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總數均不變,分子的個數可能會變。【解答】A、由圖可知,碳在氧氣中燃燒,產生了新物質二氧化碳,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由圖可知,氧氣由氧分子構成,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由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總數均不變,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2025七下·臨平月考)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其密度與質量成正比B.水的密度是 表示1m3水的質量是C.氧氣瓶中的氧氣用掉一半,剩下的氧氣質量變小、密度不變D.月壤從月球帶回到地球,同一物體在不同位置時質量相同【答案】D【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質量指的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其大小與物體的位置、狀態、形狀等無關。【解答】A、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質量無關,故A錯誤;B、水的密度是 表示1m3水的質量是 ,故B錯誤;C、氧氣瓶中的氧氣用掉一半,剩下的氧氣質量變小,由于氣體的體積不變,可知密度將減小,故C錯誤;D、質量的大小與位置無關,所以月壤從月球帶回到地球,質量不變,故D正確。故答案為:D。10.(2025七下·杭州月考)我國古代有許多藝術性、科學性較高的飲器。有一種杯子叫“常滿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圓錐體。這種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氣中,白玉圓錐體上就會有水滴產生,過一段時間后杯中就會盛滿水,故稱常滿杯。下列有幾種關于此杯的說法,其中錯誤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B.杯中的水是空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C.有水滴產生前,白玉溫度比周圍空氣溫度低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嶺中可能自動“生”水【答案】B【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物質從氣態變為液體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一是降低溫度,二是壓縮體積。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B、把這種圓錐形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氣中,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白玉杯子)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白玉杯內壁上,積少成多,過一段時間后杯中就會盛滿水,故稱常滿杯。由此可見杯中的水是水蒸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故A正確、B錯誤;C、有水滴產生前,白玉溫度比周圍空氣溫度低,故C正確;D、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嶺中,空氣中水蒸氣可以液化成水,即自動“生”水,故D正確。故答案為:B。11.(2025七下·婺城月考)哈爾濱火爆全國,很多游客在寒冬戶外體驗了“潑水成冰”的奇觀,如圖所示。“潑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氣在極低的溫度下直接變為小冰晶。對此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水蒸氣 B.該過程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固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效果會更好 D.氣溫高于0℃也會出現該現象【答案】C【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再確定吸入還是放熱。【解答】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是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B.在“潑水成冰”的過程中,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華,故B錯誤;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會產生更多的水蒸氣,效果會更好,故C正確;D.氣溫高于0℃,水蒸氣不會凝華,只會液化,不會出現“潑水成冰”的奇觀,故D錯誤。故選C。12.(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某興趣小組以甲、乙、丙三個相同的小燒杯盛等量的水,在同一環境下以相同的熱源同時加熱,如圖所示,甲杯為隔酒精加熱,乙杯為隔水加熱,丙杯為隔油加熱,加熱一段時間后,測得小燒杯外大燒杯中物質的溫度已處于一穩定值,關于此時小燒杯中水的說法正確的( )A.甲、乙、丙溫度均相同,但只有乙、丙中水沸騰B.甲、乙、丙溫度均相同,但只有丙中水沸騰C.三杯水溫度是t甲< t乙=t丙,只有乙、丙中水沸騰D.三杯水溫度是 t甲【答案】D【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沸騰及沸騰條件【解析】【分析】 液體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解答】 酒精的沸點低于水的沸點,油的沸點高于水的沸點。大燒杯中物質的溫度已處于一穩定值說明酒精,水和油正在沸騰。要讓小燒杯中的水沸騰必須要達到水的沸點和繼續吸收熱量。對于甲而言,無法達到水的沸點,所以甲中的水不會沸騰;對于乙而言,杯內外水的溫度相同,無法吸收熱量,所以乙中的水不會沸騰;對于丙而言,油溫高于水溫,滿足水沸騰的條件,所以丙中的水會沸騰,且t甲故選D。二、填空題13.(2025七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圖甲為某物質的凝固圖像。(1)根據圖像可知該物質為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它從開始凝固到凝固完成耗時 min。(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的冰將 (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答案】(1)晶體;10(2)變多【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分析】(1)晶體在凝固時溫度不變可據此判斷物質是否屬于晶體。(2)凝固的條件:溫度到達凝固點且能繼續放熱。【解答】(1)由圖甲可知,該物質在凝固時溫度不變,可知屬于晶體。該物質從第10分鐘開始凝固,到第20分鐘凝固結束,可知耗時10分鐘。(2)物質在熔化時吸收熱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高于該物質的凝固點,物質可以從冰水混合物中吸收熱量,冰水混合物因為熱量散失而凝固,可知冰將變多。14.(2025七下·臨平月考)如圖分別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的關系。請根據圖中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從圖甲中可見,A、B、C、D四種物質中,密度最大的是 。(2)從圖乙中可見,斜線部分S的面積表示物質的 ,其值為 。【答案】(1)A(2)質量;12g【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結合圖像和進行比較,采用控制變量法會更直觀。(2)根據可知,面積的意義為物質的質量,結合公式計算質量大小。【解答】(1)由圖甲可知,體積相同時,A的質量最大,由可知,A的密度最大。(2)斜線部分S的面積等于體積與密度的乘積,由可知,表示的是物質的質量,其值為:。15.(2025七下·杭州月考)物態變化時構成物質的分子(原子)的間距會發生變化,如圖1;(1)我國古代就掌握了高超的鑄鐵技術,圖2是某環境下鑄造鐵器過程中鐵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根據圖像回答;①鐵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在該環境下,鐵的熔點是 ℃;②整個過程,鐵的物質分子(原子)間距是如何變化的 (用“A”“B”“C排序”);(2)小明閱讀了關于水循環的材料,做出示意圖如圖3,則括號中的物態變化是:①為 ,②為 。【答案】(1)晶體;1535℃;ABCBA(2)凝華;凝固【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晶體與非晶體;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1)①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在于晶體有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②物質由固態變為液體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2)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華。【解答】(1)①由圖可知,鐵在熔化過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所以鐵是晶體,由圖2可知,鐵的熔點是1538℃;②鑄造鐵器過程中鐵經過了熔化和凝固的過程,從固態到液態再到固態,即ABCBA;(2)由圖3可知,①水蒸氣直接變為小冰晶,是凝華現象;②小水滴變為小冰珠,是凝固現象。故答案為:(1)①晶體;1538;②ABCBA;(2)凝華;凝固。16.(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層厚度均勻的積雪,小科同學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個下凹的腳印,如圖所示。腳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擠壓可近似看成冰層。請回答:(1)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測量下列哪組物理量,就可以估測出積雪的密度()。A.積雪的厚度h和腳印的深度h1 B.積雪的厚度h和腳印的面積SC.冰層的厚度h2和腳印的面積S D.腳印的深度h1和腳印的面積S(2)若冰的密度為ρm,根據你的選擇估測出積雪的密度ρ雪= 。【答案】(1)A(2)【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1)雪變成了冰層,它得質量沒有變,根據面積相同,可知與高度的關系;(2)根據雪和冰層的質量相等即可表示出雪的密度;【解答】(1)雪被踩成冰層后,對應的體積雪和冰的質量不變:即m雪=m冰;Shρ雪=S( h-h1 )ρ冰;底面積S不變,所以只要知道積雪的高度和腳印的深度即可估算雪的密度,故選A。(2 )雪被踩成冰層后,對應的體積雪和冰的質量不變:即m雪=m冰,Shρ雪=S( h-h1 )ρ冰,所以。三、實驗探究題17.(2025七下·余杭期末)媽媽制作了一杯奶茶,小明想知道奶茶的密度,他將奶茶帶到實驗室進行了測量。(1)調節天平時,指針出現如圖甲所示的情況。要使天平平衡,接下來的操作是 。(2)當天平平衡后,小明開始測量,測量步驟如圖乙所示,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字母)。A. 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奶茶的總質量B. 將待測奶茶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奶茶的總質量C. 將燒杯中的奶茶部分倒入量筒,測量這部分奶茶的體積(3)由圖乙數據可知奶茶的密度為 千克/米3。【答案】(1)向左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中央紅線(或指針在中央紅線等幅擺動)(2)BCA(3)1.05×103【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密度公式的應用;液體密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調平天平時,指針向哪邊偏,平衡螺母就向反方向移。(2)由于將液體倒出時會殘留在容器內,所以選擇將部分液體倒入量筒內,用兩次質量差表示量筒內液體的質量。(3)根據(2)可知,量筒內液體的質量等于兩次測量值之差,再由密度公式計算密度。【解答】(1)由圖可知,指針指向分度盤右側,說明右側偏重,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直至指針指示分度盤中央。(2)應先測量燒杯和奶茶的總質量(B),再將部分奶茶倒入到量筒內(C),最后稱量燒杯和剩余奶茶的總質量(A),故順序為:BCA。(3)由圖乙中的C可知,量筒內奶茶的體積為40mL,B中總質量為50g+20g+5g+2g=77g,AA中總質量為20g+10g+5g=35g,可知量筒內奶茶的質量為77g-35g=42g。奶茶的密度為。18.(2025七下·余杭期末) 實驗室里,同學們為了“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在大燒杯中盛水,將溫度計浸沒在水中,如圖甲,并將燒杯置于石棉網上慢慢加熱,每隔1分鐘記錄溫度計的讀數。(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溫度計和燒杯,應先調整 (填“溫度計”或“燒杯”)的位置。(2)同學們觀察到燒杯中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的情況如圖乙所示,圖中 (填“A”或“B”)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3)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是 。(4)第一小組的同學描繪的曲線是丙圖中的a,旁邊第二小組的同學用初溫相同的水做這個實驗,描繪的圖像為丙圖中的b。兩組同學的圖像存在差異,請說出一條可能的原因: 。【答案】(1)燒杯(2)A(3)溫度保持不變(4)水的質量不同、酒精燈火焰大小不同(合理即可)【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探究水的沸騰實驗【解析】【分析】(1)溫度計在使用時不能接觸容器底部和器壁,所以需根據燒杯位置確定溫度計的位置。(2)B中氣泡自下而上逐漸變小,是沸騰前的情景,此時水面的水溫度較低,熱脹冷縮,所以上面的氣泡體積更小。(3)水在沸騰時雖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4)由圖可知,水的初溫和末溫相同,b加熱時間更長,可能是b中水的質量更大,或者加熱b的酒精燈火焰較小。【解答】(1)組裝裝置時,應自下而上進行組裝,可知應先調整燒杯的高度。(2)水沸騰時,氣泡自下而上逐漸變大,可知A表示的是水正在沸騰時的情景。(3)由圖丙可知,水在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4)由圖丙可知,b加熱至沸騰所需時間更長,可能是因為b中水的質量更大,或者加熱b的酒精燈火焰較小。19.(2025七下·浙江月考)今年春節期間,某同學購買了一個實心且材質均勻的臺州生肖蛇“臺臺”飾品(如圖1所示)。為了鑒別該飾品是由何種物質制成的,該同學打算通過測量其密度的方法來判斷。(1)測量前,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調到稱量標尺的零刻度線處,觀察到指針偏向如圖2所示的位置,她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直到天平平衡。(2)用調節好的天平測該飾品的質量,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3所示,則質量為 。(3)在燒杯中加入適量水,用細線吊著飾品浸沒于水中,標記出水面位置(如圖4所示),然后取出飾品;往量筒中加入40mL水,再將量筒中的水緩慢倒入燒杯,使燒杯中水面上升至標記處,測出量筒中剩余水量,則飾品的體積為 cm3(4)測出該飾品的密度后,由下表可知,該飾品最可能是由 制成的。物質 PVC 塑料 PU 樹脂 PP 塑料密度【答案】(1)右(2)33g(3)30(4)PU【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液體密度的測量;設計實驗測密度【解析】【分析】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計算密度公式是ρ=m/V ;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還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質量m的單位是:千克;體積V的單位是米3。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密度知識的應用:(1)鑒別物質:用天平測出質量m和用量筒測出體積V就可據公式: ρ=m/V 求出物質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質量:m=ρV。(3)求體積:V =m/ρ 。【解答】(1) 測量前,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調到稱量標尺的零刻度線處,觀察到指針偏向如圖2所示的位置,她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直到天平平衡。稱量前,天平不平衡,調平衡時用平衡螺母,平衡螺母的移動方向和指針的偏轉方向相反’(2) 用調節好的天平測該飾品的質量,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3所示,則質量=30g+3g=33g;(3) 在燒杯中加入適量水,用細線吊著飾品浸沒于水中,標記出水面位置(如圖4所示),然后取出飾品;往量筒中加入40mL水,再將量筒中的水緩慢倒入燒杯,使燒杯中水面上升至標記處,測出量筒中剩余水量,則飾品的體積=40mL-10mL=30cm3(4) 測出該飾品的密度=質量/體積=33g/30cm3=1.1g/cm3,所以最可能是PU樹脂;故答案為:(1)右(2)33g(3)30(4)PU20.(2025七下·柯橋月考)在課堂上老師用如圖甲所示的小紙鍋演示實驗,已知紙在空氣中溫度到達183℃就可以燃燒,酒精燈火焰外焰溫度約520℃,為什么水能燒開而紙鍋不會燃燒呢 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1)由圖乙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是 ℃;(2)交流評估環節中,同學們提出各自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有( )(填字母);A.組裝器材時若溫度計玻璃泡碰到燒杯底部,圖甲中應將B處向下調整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C.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3)小科再次探究:實驗中給一定質量的水加熱,其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丙中圖線a所示,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的質量增加,則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線正確的是圖線 。【答案】(1)99(2)B;C(3)C【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解析】【分析】(1)根據乙圖確定水加熱時保持不變的溫度;(2) A.實驗時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B.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水的初溫、水量多少、火焰大小;C.水沸騰時溫度不變,持續吸熱,而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3)從水的沸點和加熱時間長度的改變兩個角度分析判斷。【解答】 (1)根據乙圖可知,水吸熱過程中保持不變的溫度為99℃,則實驗中水的沸點為99℃;(2) A.實驗時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若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上調整,故A錯誤;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故B正確;C.紙鍋燒水實驗中,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且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故C正確。故選BC。(3)根據題意可知,水的沸點相同,即最終水保持不變的溫度應該與a相等。由于水的質量增大,那么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的熱量更多,則加熱時間更長,故選C。21.(2025七下·臨平月考) 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小科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小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在同一室內環境中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1)選擇裝置甲和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3)利用裝置甲、乙、丙進行實驗前后的數據記錄(如下表)。實驗組別 實驗記錄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丙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510分鐘后 6.1 5.5 4.8從實驗記錄的數據可知,可以得出結論(寫出一條): 。【答案】(1)液體表面積(2)甲、丙(3)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或者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越快,水蒸發越快)【知識點】蒸發及其現象;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唯一變量即為探究的影響因素,可知甲和丁探究的是液體表面積的影響。(2)要探究空氣流速的影響,則應控制除流速以外的條件相同。(3)電子天平的示數越小,說明蒸發的速度越快。【解答】(1)由圖可知,甲和丁液體表面積不同,可知探究的是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積的關系。(2)甲和丙之間的變量是空氣流速,可用于探究蒸發快慢與空氣流速的關系。(3)由表中數據可知,乙電子天平的示數小于甲,說明溫度高的乙蒸發速度快;同理,丙電子天平的示數小于甲,說明空氣流速快的丙蒸發速度快,可知升高溫度和加快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速,均能加快蒸發的速度。四、綜合題22.(2025七下·余杭期末) 熔模精密鑄造是一種常用的鑄造工藝,其做法如圖:先用蠟做鑄件的模型(蠟模),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熱烘烤后,蠟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鑄件材料的熔液,冷卻后便鑄成器物。現對某準備用于鑄造的固態材料持續加熱使其變成液態,溫度達400℃后開始記入下表格: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金屬溫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1)分析表格,該材料屬于晶體還是非晶體 答: 。(2)該材料熔化過程大約持續了 分鐘。(3)為制造某工件,用密度為0.9g/cm3的蠟制成蠟模,蠟模的質量為3.6kg。請計算:①該蠟模體積為多少立方厘米 ②若用密度為 的金屬澆鑄工件,該工件的質量為多少 【答案】(1)晶體(2)5(3)①該蠟模體積 V=m/ρ=3600g/0.9g/cm3=4×103cm3②m=ρV=2.7×103kg/m3×4×10-3m3=10.8kg【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熔化與熔化現象;晶體與非晶體【解析】【分析】(1)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2)由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判斷晶體開始熔化和熔化結束的時間,從而確定熔化過程持續的時間。(3)由密度公式計算蠟模的體積換用金屬澆鑄,體積不變。【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該物體的溫度在4-9分鐘保持在660℃不變,可知該物質的熔點為660℃,該物質屬于晶體。(2)由表中數據可知,該物質從第4分鐘開始熔化,到第9分鐘熔化結束,可知熔化過程持續了5分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5 物質的特性(一)--【暑假進階練-復習部分】(學生版).docx 05 物質的特性(一)--【暑假進階練-復習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