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2025年九年級一診化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2025年九年級一診化學試題

資源簡介

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2025年九年級一診化學試題
1.(2025·龍馬潭模擬)2025春節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的片段一定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采摘蓮藕 B.蓮藕搗碎成糊
C.三昧真火塑肉身 D.刻刀雕琢人形
【答案】C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A、采摘蓮藕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B、蓮藕壓成泥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的變化,并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三昧真火塑肉身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D、刻刀雕琢人形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的變化,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來解答。
2.(2025·龍馬潭模擬)為了使家鄉瀘州天更藍、水更清、景更美。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A.盡量進行無紙化辦公
B.大力開采礦產資源,加快經濟發展
C.建設污水處理管道,解決生活污水問題
D.舊電池統一回收并處理
【答案】B
【知識點】空氣的污染與防治;保護水資源;合理利用金屬資源
【解析】【解答】A、盡量進行無紙化辦公能減少紙張使用,降低樹木砍伐,從而有利于環境保護,符合主題,不符合題意;
B、大力開采礦產資源可加快經濟發展,但會導致資源枯竭、環境污染,不符合主題,符合題意;
C、建設污水處理管道,能有效處理生活污水,防止水體污染,符合主題,不符合題意;
D、舊電池統一回收并處理,能防止電池中的有害物質污染土壤和水源,符合主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愛護環境防治空氣污染、水體污染,大量植樹造林,低碳出行和生活,合理開采礦物質,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后排放,廢舊金屬回收再利用來解答。
3.(2025·龍馬潭模擬)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肼的化學式為N2H4
B.反應I 中甲與乙的分子個數比為1:1
C.反應Ⅱ丙中氮、氫元素質量比為14:3
D.反應Ⅱ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
【答案】B
【知識點】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
【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肼的化學式為N2H4,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反應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Ⅰ為N2H4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氮氣和氫氣,該方程式為,則反應Ⅰ中甲(氫氣)與乙(氮氣)的分子個數比為2:1,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C、反應Ⅱ中丙為氨氣其化學式為NH3,其中氮、氫元素質量比為,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反應Ⅱ為N2H4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氨氣和氮氣,該反應“一變多”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反應模型圖分析可知,肼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氨氣和氮氣,或者生成氮氣和氫氣,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分解反應的概念是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來解答。
4.(2025·龍馬潭模擬)某小組同學利用杠桿原理設計如圖所示實驗,實驗前在杠桿的兩端分別掛質量相等的銅球和鋅球(均已打磨),此時杠桿平衡,然后將兩個金屬球分別浸沒在盛有稀硫酸和FeSO4溶液的燒杯中進行實驗。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中觀察到左端燒杯中無明顯現象
B.右端燒杯中反應后的溶液里一定有ZnSO4
C.一段時間后移走燒杯,杠桿左端下沉
D.該實驗可得出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答案】D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銅的金屬活動性位于氫后,不能與稀硫酸發生反應,實驗中觀察到左端燒杯中無明顯現象,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鋅排在鐵前,能置換出硫酸亞鐵溶液中的鐵同時生成硫酸鋅,所以右端燒杯中反應后的溶液里一定有ZnSO4,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左端銅球質量不變,右端鋅與硫酸銅反應,反應后鋅球質量減小,因此取掉燒杯后,杠桿左端下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左側燒杯中無現象,說明銅的活動順序小于氫,右側燒杯中鋅能置換出硫酸亞鐵溶液中的鐵,說明鋅的活動順序大于鐵,不能得出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金屬活潑性順序表可知鋅比鐵活潑,鐵比銅活潑,銅不與酸反應,鋅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鐵,鋅的質量減小,銅的質量不變來解答。
5.(2025·龍馬潭模擬)教學節活動中,化學老師給同學們展示了“大象牙膏”的趣味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沒有催化劑,過氧化氫不會分解
B.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只有一種
C.反應前后,發泡劑催化劑的化學性質不變
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O2H2↑+O2↑
【答案】C
【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A、過氧化氫在沒有催化劑時也會分解產生氧氣和水,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不止一種,例如二氧化錳、氧化鐵、氧化銅或泥土等都可以作為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過氧化氫在催化劑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的方程式為,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催化劑改變其它物質的反應速度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一種物質反應可以有多種催化劑來解答。
6.(2025·龍馬潭模擬)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過程中,測得壓強及氧氣體 積分數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過程中應該在b 點打開止水夾
B.該實驗中,若白磷不足,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會偏小
C.ab 段的變化說明:放熱對壓強的影響比消耗氧氣更大
D.由圖丙可知: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氧氣必須達到一定濃度
【答案】A
【知識點】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
【解析】【解答】A、由圖示可知,若在b 點打開止水夾,因氣體受熱膨脹,倒流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偏小,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符合題意;
B、該實驗中若白磷不足,不能充分的消耗裝置內的氧氣,會導致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偏小,不符合題意;
C、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ab段的變化說明放熱對壓強的影響比消耗氧氣更大,不符合題意;
D、氧氣的濃度低于3%時白磷不能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氧氣必須達到一定濃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氧氣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足量的白磷燃燒消耗氧氣并且放熱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恢復到室溫時打開彈簧夾回流到集氣瓶中的水就是氧氣的體積,氧氣的濃度低于一定值時不支持物質燃燒來解答。
7.(2025·龍馬潭模擬)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下列實驗方案不能實現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A B C D
實驗目的 探究氧氣對鐵釘生銹的影響 探究空氣、呼出氣體中CO2的含量 排水法收集氧氣 探究鋁和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實驗方案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金屬活動性的探究;探究金屬銹蝕的條件;萬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A、第一支試管中的鐵釘與氧氣、水充分接觸,第二支試管中的鐵釘只與水接觸,一段時間后,第一支試管中的鐵釘生銹,第二支試管中的鐵釘沒有生銹,可用于探究鐵生銹條件之一是與氧氣充分接觸,不符合題意;
B、將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別滴入呼出氣體和空氣中,觀察到呼出氣體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空氣中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可證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中的高,不符合題意;
C、氧氣不易溶于水且氧氣密度比水小,用圖中裝置收集氧氣時,氧氣應該短進長出,該操作錯誤,符合題意;
D、鋁絲的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溶液顏色由藍色變為無色,說明鋁能與硫酸銅反應,則鋁比銅活潑,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鐵、氧氣和水反應生成鐵銹來解答;
B、根據呼出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比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來解答;
C、根據氧氣不溶于水來解答;
D、根據鋁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銅來解答。
8.(2025·龍馬潭模擬)試管內固體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隨加熱時間的變化 如圖2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縱坐標某元素指的是銅元素
B.M 點時,裝置①中有氣泡冒出,石灰水變渾濁
C.N點時含有兩種固體物質
D.取P 點時的固體加入足量稀鹽酸,固體全部溶解
【答案】A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碳、一氧化碳、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A、木炭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逐漸增大,故縱坐標表示銅元素的質量分數,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M點時,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說明還沒有發生反應,故M點時裝置①中沒有氣泡產生無現象,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N點時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增大,說明正在發生反應,固體中含有銅、氧化銅和單質碳三種物質,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P點時表示氧化銅完全反應,銅沒有氫活潑不與酸反應,所以取P點時的固體銅中加入足量稀鹽酸無現象,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氧化銅和單質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銅在氫的后面不與酸反應來解答。
9.(2025·龍馬潭模擬)可燃冰外觀類似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還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氣體。溫度不高、壓力足夠大、有甲烷氣源時,甲烷可與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巖層的空隙中。甲烷水合物能穩定存在的壓強和溫度范圍如圖所示。
(1)可燃冰屬于    (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2)寫出可燃冰中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3)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燃冰的開采和利用有利于緩解能源危機
B.在300atm下,任何溫度下都可以形成可燃冰
C.可燃冰作為燃料優點是對環境沒有任何影響
D.其他條件相同,溫度越低,壓強越大,甲烷水合物越穩定
【答案】(1)混合物
(2)
(3)A;D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純凈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還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氣體屬于混合物;
(2)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方程式為;
(3)A、可燃冰被科學家譽為“未來能源”、“21世紀能源”,可燃冰的開采和利用有利于緩解能源危機,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溫度不高、壓力足夠大、有甲烷氣源時,甲烷可與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巖層的空隙中,在300atm下,不是任何溫度下都可以形成可燃冰,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可燃冰外觀類似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過多的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由甲烷水合物能穩定存在的壓強和溫度范圍圖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越低,壓強越大,甲烷水合物越穩定,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D.
【分析】(1)根據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組成來解答;
(2)根據甲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
(3)根據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儲存在海底,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可燃冰在低溫高壓下穩定,合理開采環境能源危機來解答。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還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氣體,屬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3)A、可燃冰被科學家譽為“未來能源”、“21世紀能源”,可燃冰的開采和利用有利于緩解能源危機,故A正確;
B、根據題意,溫度不高、壓力足夠大、有甲烷氣源時,甲烷可與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巖層的空隙中,在300atm下,不是任何溫度下都可以形成可燃冰,故B錯誤;
C、可燃冰外觀類似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可燃冰作為燃料,生成的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故C錯誤;
D、由甲烷水合物能穩定存在的壓強和溫度范圍圖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越低,壓強越大,甲烷水合物越穩定,故D正確。
故選AD。
10.(2025·龍馬潭模擬)碳封存和碳轉化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
(1)將CO2注入地殼油氣層起到驅油作用,既提高油的采收率,又實現碳封存。用圖1裝置模擬油氣田封存CO2,連接A、B裝置,將CO2從    ( 填“a”或“b”) 端通入裝有油的廣口瓶中封存,油被壓入燒杯中。
(2)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是將油田開發伴生的二氧化碳捕獲、分離,進行加壓和干燥,使之變成介于氣體和液體之間的超臨界狀態(超臨界狀態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態二氧化碳,粘度小,流動快,接近氣態二氧化碳)。最后通過回注井將二氧化碳回注至海床之下的咸水層中,實 現長期穩定封存。下列對超臨界二氧化碳的理解正確的是 (填序號) 。
A.超臨界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組成不同
B.超臨界二氧化碳容易燃燒
C.同等條件下,超臨界二氧化碳的輸送量比二氧化碳更大
D.超臨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條件下,條件改變,狀態改變
(3)利用CO2和H2O可以制取甲酸 (CH2O2),進一步轉化為甲醇 (CH4O),轉化關系如圖2。
①反應1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分析圖中反應2、3,你對催化劑新的認識是   。
【答案】(1)b
(2)C;D
(3);催化劑具有選擇性,不同的催化劑可以催化同一反應物發生不同的反應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碳中和、碳達峰
【解析】【解答】(1)因為要將CO2通入廣口瓶中封存,油被壓入燒杯中,則連接A、B裝置,將CO2從b端通入;
(2)A、超臨界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一種特殊狀態,與二氧化碳組成相同,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碳本身不可燃也不助燃,超臨界二氧化碳同樣不易燃燒,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因為超臨界狀態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態二氧化碳,所以同等條件下,超臨界二氧化碳的輸送量比二氧化碳更大,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超臨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條件下,當條件改變時,其狀態也會改變,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D.
(3)①由圖可知,反應1為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劑a的作用下反應生成CH2O2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分析圖中反應2、3可以看出,在不同反應中,催化劑可以使同一物質發生不同的反應,即催化劑具有選擇性,不同的催化劑可以催化同一物質發生不同的反應。
【分析】(1)根據二氧化碳排出多功能瓶中的液體是短進長出來解答;
(2)根據超臨界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一種特殊狀態,與二氧化碳組成相同,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相同來解答;
(3)根據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甲酸和氧氣,甲酸在不同的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不同的物質來解答。
(1)因為要將CO2通入廣口瓶中封存,油被壓入燒杯中,則連接A、B裝置,將CO2從b端通入,故填:b;
(2)A、超臨界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一種特殊狀態,與二氧化碳組成相同,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A錯誤;
B、二氧化碳本身不可燃也不助燃,超臨界二氧化碳同樣不易燃燒,故B錯誤;
C、因為超臨界狀態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態二氧化碳,所以同等條件下,超臨界二氧化碳的輸送量比二氧化碳更大,故C正確;
D、超臨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條件下,當條件改變時,其狀態也會改變,故D正確;
故選CD;
(3)①由圖可知,反應1為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劑a的作用下反應生成CH2O2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②分析圖中反應2、3可以看出,在不同反應中,催化劑可以使同一物質發生不同的反應,即催化劑具有選擇性,不同的催化劑可以催化同一反應物發生不同的反應,故填:催化劑具有選擇性,不同的催化劑可以催化同一反應物發生不同的反應。
11.(2025·龍馬潭模擬)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完成了以下實驗,在常溫下的10mL 水中,分兩次分別 加入2.5gKNO3, 然后依次放入剛加的固體CaO和NH4NO3燒杯的水中,實驗③試管中 的固體全部溶解。下面是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以及實驗操作過程。
溫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①②③④試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    (填序號)
(2)實驗③燒杯中的液體溫度升高,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升高的溫度會比30℃    (填“高”或“低”)
【答案】(1)②
(2);高
【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溶解度的影響因素;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
【解析】【解答】(1)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則20℃時10mL(合1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
①向20℃10mL(合10g)水中加入硝酸鉀2.5g為不飽和溶液;
②再加入2.5g硝酸鉀后的溶質是2.5g+2.5g=5.0g大于了3.16g,而該溫度下只能溶解3.16g硝酸鉀,還有5g-3.16g=1.84g硝酸鉀沒有溶解,則②試管中的溶液為飽和溶液;
③放入剛加的固體氧化鈣的燒杯中,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并放出大量的熱,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觀察到實驗③試管中的固體全部溶解,故③試管中的溶液可能是恰好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
④放入剛加的固體硝酸銨燒杯的水中,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則④試管中的溶液中沒有硝酸鉀晶體析出,所得溶液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
綜上所述,①②③④試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②。
(2)實驗③,放入剛加的固體氧化鈣的燒杯中溫度升高的反應方程式為;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觀察到實驗③試管中的固體全部溶解;
3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5.8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則30℃時10mL(1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鉀,而此時試管中溶質質量為2.5g+2.5g=5g>4.58g,說明升高的溫度會比30℃高。
【分析】(1)根據一定溫度下的硝酸鉀的溶解度的含義來計算該溫度下的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解一定量的溶質是否是飽和溶液來解答;
(2)根據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放熱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來解答。
(1)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則20℃時10mL(合1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
①向20℃10mL(合10g)水中加入硝酸鉀2.5g<3.16g,則①試管中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②再加入2.5g硝酸鉀,2.5g+2.5g=5.0g>3.16g,只能溶解3.16g硝酸鉀,還有5g-3.16g=1.84g硝酸鉀沒有溶解,則②試管中的溶液為飽和溶液;
③放入剛加的固體氧化鈣的燒杯中,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觀察到實驗③試管中的固體全部溶解,③試管中的溶液可能是恰好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
④放入剛加的固體硝酸銨燒杯的水中,硝酸銨溶于水吸熱,使溫度降低,④試管中的溶液中沒有硝酸鉀晶體析出,所得溶液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
綜上,①②③④試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②;
(2)實驗③,放入剛加的固體氧化鈣的燒杯中,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溫度升高,化學方程式為;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觀察到實驗③試管中的固體全部溶解;
3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5.8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則30℃時10mL(1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鉀,而此時試管中溶質質量為2.5g+2.5g=5g>4.58g,說明升高的溫度會比30℃高。
12.(2025·龍馬潭模擬)某品牌維C 泡騰片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C(C6H8O6)、碳酸氫鈉(NaHCO3)、檸檬酸 (C6H8O7); 檸檬酸屬于有機酸,具有酸的通性,在水溶液中可以解離出 H+。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按下圖裝置進行實驗,測定維C 泡騰片中NaHCO3的含量。
【計算思路】將維C 泡騰片溶于水中,測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出 參與反應的維C 泡騰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進而求出維C 泡騰片中NaHCO3的質量分數。
將一定量的樣品放入錐形瓶,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應。(已知:堿石灰常作干燥劑, 主要成分有氧化鈣和氫氧化鈉)
(1)實驗開始前后均需向裝置內通入一段時間空氣,實驗結束后通入空氣的目的是   ;
(2)裝置A 的作用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根據計算思路,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應該稱量反應前后以上裝置    的質量(填 字母序號),若省略裝置ENaHCO3質量分數的測定結果會    (選填“偏大”“不 變”或“偏小”)。若取4g維生素C泡騰片,實驗后測得CO2的質量為0.22g,則泡騰片 中NaHCO3的質量分數為    (結果保留到0.1%)
(4)老師告訴同學們維C 泡騰片 溶于水發生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 由微觀示意圖可知,上述B 裝置反應減少的離子是   。
【答案】(1)將裝置內殘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裝置 D 中,使其被充分吸收,保證測量結果準確
(2)
(3)D;偏大;10.5%
(4)、
【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堿的化學性質;常用鹽的用途;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將一定量的樣品放入錐形瓶,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應,檸檬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裝置C中濃硫酸吸收水蒸氣,裝置D中堿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則實驗結束后通入空氣的目的是將裝置內殘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裝置 D 中,使其被充分吸收,保證測量結果準確;
(2)裝置A中濃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擾實驗中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的測定,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方程式為;
(3)裝置A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裝置B為發生裝置,裝置C吸收水蒸氣,裝置D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裝置E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進入裝置D,干擾實驗測定,因此根據計算思路,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應該稱量反應前后裝置D的質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質量;
若省略裝置E,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會進入裝置D,使得裝置D增重的質量偏大,即測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大,導致質量分數的測定結果會偏大;
若取4g維生素C泡騰片,實驗后測得的質量為0.22g。
解: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x,
則泡騰片中的質量分數為;
(4)由微觀示意圖可知,氫離子與碳酸氫根離子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上述B裝置反應減少的離子是、。
【分析】(1)根據檸檬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實驗前后通入空氣的目的是將二氧化碳全部排到D中來解答;
(2)根據A中的氫氧化鈉是吸收二氧化碳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測定來解答;
(3)根據濃硫酸具有吸水性,E裝置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使其準確的測定B裝置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來計算小蘇打的質量來解答;
(4)根據氫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來解答。
(1)某品牌維C泡騰片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C、碳酸氫鈉、檸檬酸,將一定量的樣品放入錐形瓶,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應,檸檬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裝置C中濃硫酸吸收水蒸氣,裝置D中堿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則實驗結束后通入空氣的目的是將裝置內殘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裝置 D 中,使其被充分吸收,保證測量結果準確;
(2)裝置A中濃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其干擾實驗中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的測定,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3)裝置A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裝置B為發生裝置,裝置C吸收水蒸氣,裝置D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裝置E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進入裝置D,干擾實驗測定,因此根據計算思路,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應該稱量反應前后裝置D的質量;
若省略裝置E,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會進入裝置D,使得裝置D增重的質量偏大,即測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大,導致質量分數的測定結果會偏大;
若取4g維生素C泡騰片,實驗后測得的質量為0.22g,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x,
則泡騰片中的質量分數為;
(4)由微觀示意圖可知,氫離子與碳酸氫根離子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上述B裝置反應減少的離子是、。
13.(2025·龍馬潭模擬)鎂被譽為海洋里寶貴的“國防元素”,海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從海水(含氯化鎂)中提取鎂的主要步驟如圖:
(1)寫出步驟4生成Mg的化學方程式   ;
(2)根據流程圖,不利用海水直接制取MgCl2,而是通過步驟2和步驟3的原因是   ;
(3)步驟4一般在充有氬氣的環境中進行,目的是   ;
(4)鎂條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表面形成黑色。查閱資料得知該黑色固體的主要成 分是Mg2(OH)2CO3,這可能是Mg與空氣中的O2、CO2和H2O反應生成的。設計實驗方 案如圖, 一段時間后,A 中鎂條表面變黑,B、C、D中鎂條均無明顯變化。
①A和B對比的目的是探究鎂條表面形成Mg2(OH)2CO3,是否與   有關;
②A和D對比的目的是探究鎂條表面形成Mg2(OH)2CO3,是否與   有關;
③A、B、D中的蒸餾水    (填“能”或“不能”)用自來水代替。
【答案】(1)
(2)海水中的氯化鎂含量較低,直接提取成本較高且效率低,通過先制得氫氧化鎂,再轉化為氯化鎂,可以更有效地提取鎂元素
(3)防止金屬鎂被氧化
(4)氧氣;二氧化碳;不能
【知識點】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海洋中的資源;定性實驗(控制變量、空白實驗、對比實驗)
【解析】【解答】(1)由流程圖可知,步驟4是氯化鎂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鎂和氯氣,化學方程式為;
(2)不利用海水直接制取的原因是海水中的氯化鎂含量較低,直接提取成本較高且效率低,需要先制得氫氧化鎂后再轉化為氯化鎂,可以更有效地提取鎂元素;
(3)氬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保護氣,步驟4一般在充有氬氣的環境中進行,目的是防止金屬鎂被氧化;
(4)①A中鎂條與水、二氧化碳和氧氣同時接觸, 一段時間后,A中鎂條表面變黑;B中鎂條與水和二氧化碳接觸,無明顯變化,則對比A和B的目的是探究鎂條表面形成,是否與氧氣有關;
②A中鎂條表面變黑;D中鎂條與水和氧氣接觸,無明顯變化,則對比A和D的目的是探究鎂條表面形成,是否與二氧化碳有關;
③A、B、D中的蒸餾水不能用自來水代替,是因為自來水中含有氧氣等雜質,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分析】(1)根據氯化鎂在通電的作用下分解生成鎂和氯氣來解答;
(2)根據海水中的氯化鎂的含量低,制取氯化鎂的成本高,速度慢來解答;
(3)根據氬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防止鎂被氧化來解答;
(4)根據鎂、氧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堿式碳酸鎂來解答。
(1)由流程圖可知,步驟4生成Mg的反應是氯化鎂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鎂和氯氣,化學方程式為;
(2)不利用海水直接制取,而是通過步驟2和步驟3的原因是海水中的氯化鎂含量較低,直接提取成本較高且效率低,通過先制得氫氧化鎂,再轉化為氯化鎂,可以更有效地提取鎂元素;
(3)氬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保護氣,步驟4一般在充有氬氣的環境中進行,目的是防止金屬鎂被氧化;
(4)①A中鎂條與水、二氧化碳和氧氣同時接觸, 一段時間后,A中鎂條表面變黑;B中鎂條與水和二氧化碳接觸,無明顯變化,則對比A和B的目的是探究鎂條表面形成,是否與氧氣有關;
②A中鎂條與水、二氧化碳和氧氣同時接觸, 一段時間后,A中鎂條表面變黑;D中鎂條與水和氧氣接觸,無明顯變化,則對比A和D的目的是探究鎂條表面形成,是否與二氧化碳有關;
③A、B、D中的蒸餾水不能用自來水代替,是因為自來水中含有氧氣等雜質,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14.(2025·龍馬潭模擬)從古至今,鋼鐵及其鐵的化合物一直被人類廣泛應用。
(1)《夢溪筆談》記載“熬膽礬鐵釜久亦化為銅”(膽礬為CuSO4晶體),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2)碳酸亞鐵 (FeCO3)可作補血劑,與胃酸反應生成    (寫化學式) 被人體吸收,促進血紅蛋白的生成。
(3)近年來,零價鐵 (ZVI) 作為一種廉價高效的處理劑已經受到了水處理行業的廣泛關注。納米零價鐵(nZVI) 除廢水中金屬離子的性能優越, nZVI 用于去除廢水中金屬離子,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可分三 種途徑(如圖所示),第一類是吸附捕捉,第二類是吸附捕捉再慢慢反應,第三類是直接反應。
結合圖分析,Zn2+屬于第    (填“一”“二”或“三”)類;若Cd2+屬于第一類,則金屬Cd 比金屬Ag 的金屬活動性    (填“強” “弱”或“接近”);
(4)熱處理后的納米鐵粉能夠除去地下水中的磷元素,煅燒溫度及pH 對納米鐵除磷的影響如圖所示。處理效果好應選擇的條件是:   ℃、   (填“酸性”或“堿性”)。
【答案】(1)
(2)FeCl2
(3)一;強
(4)550;酸性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熬膽礬鐵釜久亦化為銅”涉及的反應為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碳酸亞鐵與胃酸的主要成分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亞鐵(FeCl2)被人體吸收,可以促進血紅蛋白的生成;
(3)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由圖可知第一類適用于除去金屬活動性較強的離子鋅離子,Zn2+是吸附捕捉;若Cd2+屬于第一類,說明金屬Cd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則金屬Cd的金屬活動性比Ag強;
(4)由圖可知,溫度為550℃的除磷率較高,pH在0~6的酸性環境中除磷率較高。
【分析】(1)根據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來解答;
(2)根據碳酸亞鐵與胃酸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水和二氧化碳,氯化亞鐵可以防止缺鐵性貧血來解答;
(3)根據鋅的活潑性比鐵強,鐵比銀活潑來解答;
(4)根據圖示分析可知,高溫酸性的環境中除磷效果良好來解答。
(1)“熬膽礬鐵釜久亦化為銅”涉及的反應為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2)碳酸亞鐵與胃酸的主要成分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亞鐵(FeCl2)被人體吸收,可以促進血紅蛋白的生成,故填:FeCl2;
(3)鋅的金屬活動性強于鐵,由圖可知,第一類適用于除去金屬活動性較強的離子,Zn2+是吸附捕捉,故Zn2+屬于第一類;若Cd2+屬于第一類,說明金屬Cd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則金屬Cd的金屬活動性比Ag強,故填:一;強;
(4)由圖可知,溫度為550℃的除磷率較高,pH在0~6的除磷率較高,故處理效果好應選擇的條件是:550℃、酸性,故填:550;酸性。
15.(2025·龍馬潭模擬)CoO是研發超級電容器電極的重要材料,工業上制備CoO的流程如圖1所示。已知:堿式碳酸鈷可以看作CoCO3和 Co(OH)2結合而成的化合物;Co2+的溶液呈粉紅色
(1)過程1:堿式碳酸鈷與稀鹽酸反應,觀察到的現象是   ,除生成 CoCl2之外,還生成了   、   。(均填化學式)
(2)過程2:化學方程式為   。
(3)過程3:將93g的Co(OH)2在空氣中加熱,固體質量隨溫度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鈷元素Co有+2,+3兩種常見的化合價,與鐵元素相似,可形成CoO、Co3O4及Co2O3等多種氧化物)。
①290 ℃時,剩余固體M中鈷元素的質量為   g;
②1000℃剩余固體為CoO,則X的值為   。
【答案】(1)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粉紅色;;
(2)
(3)59;75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堿式碳酸鈷可以看作和結合而成的化合物,堿式碳酸鈷與稀鹽酸反應,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與稀鹽酸反應生成和水,故觀察到的現象是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粉紅色;除生成之外,還生成了、;
(2)由圖1可知,過程2發生的反應是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
(3)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及質量不變,則290℃時,剩余固體M中鈷元素的質量為;
②1000℃剩余固體為CoO,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及質量不變,則CoO中鈷元素的質量等于中鈷元素的質量,則生成CoO的質量為,即X的值為75。
【分析】(1)根據堿式碳酸鈷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粉紅色的氯化鈷、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
(2)根據氯化鈷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鈷沉淀和氯化鈉來解答;
(3)根據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一定質量的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來解答。
(1)堿式碳酸鈷可以看作和結合而成的化合物,堿式碳酸鈷與稀鹽酸反應,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與稀鹽酸反應生成和水,故觀察到的現象是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粉紅色;除生成之外,還生成了、;
(2)由圖1可知,過程2發生的反應是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
(3)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及質量不變,則290℃時,剩余固體M中鈷元素的質量為;
②1000℃剩余固體為CoO,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及質量不變,則CoO中鈷元素的質量等于中鈷元素的質量,則生成CoO的質量為,即X的值為75。
1 / 1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2025年九年級一診化學試題
1.(2025·龍馬潭模擬)2025春節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的片段一定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采摘蓮藕 B.蓮藕搗碎成糊
C.三昧真火塑肉身 D.刻刀雕琢人形
2.(2025·龍馬潭模擬)為了使家鄉瀘州天更藍、水更清、景更美。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A.盡量進行無紙化辦公
B.大力開采礦產資源,加快經濟發展
C.建設污水處理管道,解決生活污水問題
D.舊電池統一回收并處理
3.(2025·龍馬潭模擬)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肼的化學式為N2H4
B.反應I 中甲與乙的分子個數比為1:1
C.反應Ⅱ丙中氮、氫元素質量比為14:3
D.反應Ⅱ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
4.(2025·龍馬潭模擬)某小組同學利用杠桿原理設計如圖所示實驗,實驗前在杠桿的兩端分別掛質量相等的銅球和鋅球(均已打磨),此時杠桿平衡,然后將兩個金屬球分別浸沒在盛有稀硫酸和FeSO4溶液的燒杯中進行實驗。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中觀察到左端燒杯中無明顯現象
B.右端燒杯中反應后的溶液里一定有ZnSO4
C.一段時間后移走燒杯,杠桿左端下沉
D.該實驗可得出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5.(2025·龍馬潭模擬)教學節活動中,化學老師給同學們展示了“大象牙膏”的趣味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沒有催化劑,過氧化氫不會分解
B.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只有一種
C.反應前后,發泡劑催化劑的化學性質不變
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O2H2↑+O2↑
6.(2025·龍馬潭模擬)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過程中,測得壓強及氧氣體 積分數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過程中應該在b 點打開止水夾
B.該實驗中,若白磷不足,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會偏小
C.ab 段的變化說明:放熱對壓強的影響比消耗氧氣更大
D.由圖丙可知: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氧氣必須達到一定濃度
7.(2025·龍馬潭模擬)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下列實驗方案不能實現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A B C D
實驗目的 探究氧氣對鐵釘生銹的影響 探究空氣、呼出氣體中CO2的含量 排水法收集氧氣 探究鋁和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實驗方案
A.A B.B C.C D.D
8.(2025·龍馬潭模擬)試管內固體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隨加熱時間的變化 如圖2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縱坐標某元素指的是銅元素
B.M 點時,裝置①中有氣泡冒出,石灰水變渾濁
C.N點時含有兩種固體物質
D.取P 點時的固體加入足量稀鹽酸,固體全部溶解
9.(2025·龍馬潭模擬)可燃冰外觀類似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還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氣體。溫度不高、壓力足夠大、有甲烷氣源時,甲烷可與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巖層的空隙中。甲烷水合物能穩定存在的壓強和溫度范圍如圖所示。
(1)可燃冰屬于    (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2)寫出可燃冰中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3)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燃冰的開采和利用有利于緩解能源危機
B.在300atm下,任何溫度下都可以形成可燃冰
C.可燃冰作為燃料優點是對環境沒有任何影響
D.其他條件相同,溫度越低,壓強越大,甲烷水合物越穩定
10.(2025·龍馬潭模擬)碳封存和碳轉化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
(1)將CO2注入地殼油氣層起到驅油作用,既提高油的采收率,又實現碳封存。用圖1裝置模擬油氣田封存CO2,連接A、B裝置,將CO2從    ( 填“a”或“b”) 端通入裝有油的廣口瓶中封存,油被壓入燒杯中。
(2)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是將油田開發伴生的二氧化碳捕獲、分離,進行加壓和干燥,使之變成介于氣體和液體之間的超臨界狀態(超臨界狀態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態二氧化碳,粘度小,流動快,接近氣態二氧化碳)。最后通過回注井將二氧化碳回注至海床之下的咸水層中,實 現長期穩定封存。下列對超臨界二氧化碳的理解正確的是 (填序號) 。
A.超臨界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組成不同
B.超臨界二氧化碳容易燃燒
C.同等條件下,超臨界二氧化碳的輸送量比二氧化碳更大
D.超臨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條件下,條件改變,狀態改變
(3)利用CO2和H2O可以制取甲酸 (CH2O2),進一步轉化為甲醇 (CH4O),轉化關系如圖2。
①反應1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分析圖中反應2、3,你對催化劑新的認識是   。
11.(2025·龍馬潭模擬)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完成了以下實驗,在常溫下的10mL 水中,分兩次分別 加入2.5gKNO3, 然后依次放入剛加的固體CaO和NH4NO3燒杯的水中,實驗③試管中 的固體全部溶解。下面是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以及實驗操作過程。
溫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①②③④試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    (填序號)
(2)實驗③燒杯中的液體溫度升高,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升高的溫度會比30℃    (填“高”或“低”)
12.(2025·龍馬潭模擬)某品牌維C 泡騰片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C(C6H8O6)、碳酸氫鈉(NaHCO3)、檸檬酸 (C6H8O7); 檸檬酸屬于有機酸,具有酸的通性,在水溶液中可以解離出 H+。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按下圖裝置進行實驗,測定維C 泡騰片中NaHCO3的含量。
【計算思路】將維C 泡騰片溶于水中,測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出 參與反應的維C 泡騰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進而求出維C 泡騰片中NaHCO3的質量分數。
將一定量的樣品放入錐形瓶,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應。(已知:堿石灰常作干燥劑, 主要成分有氧化鈣和氫氧化鈉)
(1)實驗開始前后均需向裝置內通入一段時間空氣,實驗結束后通入空氣的目的是   ;
(2)裝置A 的作用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根據計算思路,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應該稱量反應前后以上裝置    的質量(填 字母序號),若省略裝置ENaHCO3質量分數的測定結果會    (選填“偏大”“不 變”或“偏小”)。若取4g維生素C泡騰片,實驗后測得CO2的質量為0.22g,則泡騰片 中NaHCO3的質量分數為    (結果保留到0.1%)
(4)老師告訴同學們維C 泡騰片 溶于水發生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 由微觀示意圖可知,上述B 裝置反應減少的離子是   。
13.(2025·龍馬潭模擬)鎂被譽為海洋里寶貴的“國防元素”,海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從海水(含氯化鎂)中提取鎂的主要步驟如圖:
(1)寫出步驟4生成Mg的化學方程式   ;
(2)根據流程圖,不利用海水直接制取MgCl2,而是通過步驟2和步驟3的原因是   ;
(3)步驟4一般在充有氬氣的環境中進行,目的是   ;
(4)鎂條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表面形成黑色。查閱資料得知該黑色固體的主要成 分是Mg2(OH)2CO3,這可能是Mg與空氣中的O2、CO2和H2O反應生成的。設計實驗方 案如圖, 一段時間后,A 中鎂條表面變黑,B、C、D中鎂條均無明顯變化。
①A和B對比的目的是探究鎂條表面形成Mg2(OH)2CO3,是否與   有關;
②A和D對比的目的是探究鎂條表面形成Mg2(OH)2CO3,是否與   有關;
③A、B、D中的蒸餾水    (填“能”或“不能”)用自來水代替。
14.(2025·龍馬潭模擬)從古至今,鋼鐵及其鐵的化合物一直被人類廣泛應用。
(1)《夢溪筆談》記載“熬膽礬鐵釜久亦化為銅”(膽礬為CuSO4晶體),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2)碳酸亞鐵 (FeCO3)可作補血劑,與胃酸反應生成    (寫化學式) 被人體吸收,促進血紅蛋白的生成。
(3)近年來,零價鐵 (ZVI) 作為一種廉價高效的處理劑已經受到了水處理行業的廣泛關注。納米零價鐵(nZVI) 除廢水中金屬離子的性能優越, nZVI 用于去除廢水中金屬離子,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可分三 種途徑(如圖所示),第一類是吸附捕捉,第二類是吸附捕捉再慢慢反應,第三類是直接反應。
結合圖分析,Zn2+屬于第    (填“一”“二”或“三”)類;若Cd2+屬于第一類,則金屬Cd 比金屬Ag 的金屬活動性    (填“強” “弱”或“接近”);
(4)熱處理后的納米鐵粉能夠除去地下水中的磷元素,煅燒溫度及pH 對納米鐵除磷的影響如圖所示。處理效果好應選擇的條件是:   ℃、   (填“酸性”或“堿性”)。
15.(2025·龍馬潭模擬)CoO是研發超級電容器電極的重要材料,工業上制備CoO的流程如圖1所示。已知:堿式碳酸鈷可以看作CoCO3和 Co(OH)2結合而成的化合物;Co2+的溶液呈粉紅色
(1)過程1:堿式碳酸鈷與稀鹽酸反應,觀察到的現象是   ,除生成 CoCl2之外,還生成了   、   。(均填化學式)
(2)過程2:化學方程式為   。
(3)過程3:將93g的Co(OH)2在空氣中加熱,固體質量隨溫度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鈷元素Co有+2,+3兩種常見的化合價,與鐵元素相似,可形成CoO、Co3O4及Co2O3等多種氧化物)。
①290 ℃時,剩余固體M中鈷元素的質量為   g;
②1000℃剩余固體為CoO,則X的值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A、采摘蓮藕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B、蓮藕壓成泥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的變化,并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三昧真火塑肉身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D、刻刀雕琢人形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的變化,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來解答。
2.【答案】B
【知識點】空氣的污染與防治;保護水資源;合理利用金屬資源
【解析】【解答】A、盡量進行無紙化辦公能減少紙張使用,降低樹木砍伐,從而有利于環境保護,符合主題,不符合題意;
B、大力開采礦產資源可加快經濟發展,但會導致資源枯竭、環境污染,不符合主題,符合題意;
C、建設污水處理管道,能有效處理生活污水,防止水體污染,符合主題,不符合題意;
D、舊電池統一回收并處理,能防止電池中的有害物質污染土壤和水源,符合主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愛護環境防治空氣污染、水體污染,大量植樹造林,低碳出行和生活,合理開采礦物質,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后排放,廢舊金屬回收再利用來解答。
3.【答案】B
【知識點】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
【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肼的化學式為N2H4,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反應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Ⅰ為N2H4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氮氣和氫氣,該方程式為,則反應Ⅰ中甲(氫氣)與乙(氮氣)的分子個數比為2:1,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C、反應Ⅱ中丙為氨氣其化學式為NH3,其中氮、氫元素質量比為,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反應Ⅱ為N2H4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氨氣和氮氣,該反應“一變多”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反應模型圖分析可知,肼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氨氣和氮氣,或者生成氮氣和氫氣,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分解反應的概念是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來解答。
4.【答案】D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銅的金屬活動性位于氫后,不能與稀硫酸發生反應,實驗中觀察到左端燒杯中無明顯現象,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鋅排在鐵前,能置換出硫酸亞鐵溶液中的鐵同時生成硫酸鋅,所以右端燒杯中反應后的溶液里一定有ZnSO4,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左端銅球質量不變,右端鋅與硫酸銅反應,反應后鋅球質量減小,因此取掉燒杯后,杠桿左端下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左側燒杯中無現象,說明銅的活動順序小于氫,右側燒杯中鋅能置換出硫酸亞鐵溶液中的鐵,說明鋅的活動順序大于鐵,不能得出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金屬活潑性順序表可知鋅比鐵活潑,鐵比銅活潑,銅不與酸反應,鋅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鐵,鋅的質量減小,銅的質量不變來解答。
5.【答案】C
【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A、過氧化氫在沒有催化劑時也會分解產生氧氣和水,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不止一種,例如二氧化錳、氧化鐵、氧化銅或泥土等都可以作為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過氧化氫在催化劑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的方程式為,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催化劑改變其它物質的反應速度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一種物質反應可以有多種催化劑來解答。
6.【答案】A
【知識點】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
【解析】【解答】A、由圖示可知,若在b 點打開止水夾,因氣體受熱膨脹,倒流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偏小,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符合題意;
B、該實驗中若白磷不足,不能充分的消耗裝置內的氧氣,會導致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偏小,不符合題意;
C、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ab段的變化說明放熱對壓強的影響比消耗氧氣更大,不符合題意;
D、氧氣的濃度低于3%時白磷不能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氧氣必須達到一定濃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氧氣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足量的白磷燃燒消耗氧氣并且放熱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恢復到室溫時打開彈簧夾回流到集氣瓶中的水就是氧氣的體積,氧氣的濃度低于一定值時不支持物質燃燒來解答。
7.【答案】C
【知識點】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金屬活動性的探究;探究金屬銹蝕的條件;萬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A、第一支試管中的鐵釘與氧氣、水充分接觸,第二支試管中的鐵釘只與水接觸,一段時間后,第一支試管中的鐵釘生銹,第二支試管中的鐵釘沒有生銹,可用于探究鐵生銹條件之一是與氧氣充分接觸,不符合題意;
B、將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別滴入呼出氣體和空氣中,觀察到呼出氣體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空氣中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可證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中的高,不符合題意;
C、氧氣不易溶于水且氧氣密度比水小,用圖中裝置收集氧氣時,氧氣應該短進長出,該操作錯誤,符合題意;
D、鋁絲的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溶液顏色由藍色變為無色,說明鋁能與硫酸銅反應,則鋁比銅活潑,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鐵、氧氣和水反應生成鐵銹來解答;
B、根據呼出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比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來解答;
C、根據氧氣不溶于水來解答;
D、根據鋁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銅來解答。
8.【答案】A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碳、一氧化碳、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A、木炭與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逐漸增大,故縱坐標表示銅元素的質量分數,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M點時,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說明還沒有發生反應,故M點時裝置①中沒有氣泡產生無現象,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N點時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增大,說明正在發生反應,固體中含有銅、氧化銅和單質碳三種物質,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P點時表示氧化銅完全反應,銅沒有氫活潑不與酸反應,所以取P點時的固體銅中加入足量稀鹽酸無現象,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氧化銅和單質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銅在氫的后面不與酸反應來解答。
9.【答案】(1)混合物
(2)
(3)A;D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純凈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還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氣體屬于混合物;
(2)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方程式為;
(3)A、可燃冰被科學家譽為“未來能源”、“21世紀能源”,可燃冰的開采和利用有利于緩解能源危機,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溫度不高、壓力足夠大、有甲烷氣源時,甲烷可與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巖層的空隙中,在300atm下,不是任何溫度下都可以形成可燃冰,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可燃冰外觀類似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過多的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由甲烷水合物能穩定存在的壓強和溫度范圍圖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越低,壓強越大,甲烷水合物越穩定,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D.
【分析】(1)根據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組成來解答;
(2)根據甲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
(3)根據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儲存在海底,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可燃冰在低溫高壓下穩定,合理開采環境能源危機來解答。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還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氣體,屬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3)A、可燃冰被科學家譽為“未來能源”、“21世紀能源”,可燃冰的開采和利用有利于緩解能源危機,故A正確;
B、根據題意,溫度不高、壓力足夠大、有甲烷氣源時,甲烷可與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巖層的空隙中,在300atm下,不是任何溫度下都可以形成可燃冰,故B錯誤;
C、可燃冰外觀類似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組成),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可燃冰作為燃料,生成的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故C錯誤;
D、由甲烷水合物能穩定存在的壓強和溫度范圍圖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越低,壓強越大,甲烷水合物越穩定,故D正確。
故選AD。
10.【答案】(1)b
(2)C;D
(3);催化劑具有選擇性,不同的催化劑可以催化同一反應物發生不同的反應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碳中和、碳達峰
【解析】【解答】(1)因為要將CO2通入廣口瓶中封存,油被壓入燒杯中,則連接A、B裝置,將CO2從b端通入;
(2)A、超臨界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一種特殊狀態,與二氧化碳組成相同,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碳本身不可燃也不助燃,超臨界二氧化碳同樣不易燃燒,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因為超臨界狀態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態二氧化碳,所以同等條件下,超臨界二氧化碳的輸送量比二氧化碳更大,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超臨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條件下,當條件改變時,其狀態也會改變,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D.
(3)①由圖可知,反應1為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劑a的作用下反應生成CH2O2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分析圖中反應2、3可以看出,在不同反應中,催化劑可以使同一物質發生不同的反應,即催化劑具有選擇性,不同的催化劑可以催化同一物質發生不同的反應。
【分析】(1)根據二氧化碳排出多功能瓶中的液體是短進長出來解答;
(2)根據超臨界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一種特殊狀態,與二氧化碳組成相同,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相同來解答;
(3)根據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甲酸和氧氣,甲酸在不同的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不同的物質來解答。
(1)因為要將CO2通入廣口瓶中封存,油被壓入燒杯中,則連接A、B裝置,將CO2從b端通入,故填:b;
(2)A、超臨界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一種特殊狀態,與二氧化碳組成相同,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A錯誤;
B、二氧化碳本身不可燃也不助燃,超臨界二氧化碳同樣不易燃燒,故B錯誤;
C、因為超臨界狀態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態二氧化碳,所以同等條件下,超臨界二氧化碳的輸送量比二氧化碳更大,故C正確;
D、超臨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條件下,當條件改變時,其狀態也會改變,故D正確;
故選CD;
(3)①由圖可知,反應1為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劑a的作用下反應生成CH2O2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②分析圖中反應2、3可以看出,在不同反應中,催化劑可以使同一物質發生不同的反應,即催化劑具有選擇性,不同的催化劑可以催化同一反應物發生不同的反應,故填:催化劑具有選擇性,不同的催化劑可以催化同一反應物發生不同的反應。
11.【答案】(1)②
(2);高
【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溶解度的影響因素;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
【解析】【解答】(1)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則20℃時10mL(合1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
①向20℃10mL(合10g)水中加入硝酸鉀2.5g為不飽和溶液;
②再加入2.5g硝酸鉀后的溶質是2.5g+2.5g=5.0g大于了3.16g,而該溫度下只能溶解3.16g硝酸鉀,還有5g-3.16g=1.84g硝酸鉀沒有溶解,則②試管中的溶液為飽和溶液;
③放入剛加的固體氧化鈣的燒杯中,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并放出大量的熱,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觀察到實驗③試管中的固體全部溶解,故③試管中的溶液可能是恰好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
④放入剛加的固體硝酸銨燒杯的水中,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則④試管中的溶液中沒有硝酸鉀晶體析出,所得溶液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
綜上所述,①②③④試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②。
(2)實驗③,放入剛加的固體氧化鈣的燒杯中溫度升高的反應方程式為;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觀察到實驗③試管中的固體全部溶解;
3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5.8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則30℃時10mL(1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鉀,而此時試管中溶質質量為2.5g+2.5g=5g>4.58g,說明升高的溫度會比30℃高。
【分析】(1)根據一定溫度下的硝酸鉀的溶解度的含義來計算該溫度下的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解一定量的溶質是否是飽和溶液來解答;
(2)根據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放熱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來解答。
(1)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則20℃時10mL(合1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
①向20℃10mL(合10g)水中加入硝酸鉀2.5g<3.16g,則①試管中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②再加入2.5g硝酸鉀,2.5g+2.5g=5.0g>3.16g,只能溶解3.16g硝酸鉀,還有5g-3.16g=1.84g硝酸鉀沒有溶解,則②試管中的溶液為飽和溶液;
③放入剛加的固體氧化鈣的燒杯中,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觀察到實驗③試管中的固體全部溶解,③試管中的溶液可能是恰好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
④放入剛加的固體硝酸銨燒杯的水中,硝酸銨溶于水吸熱,使溫度降低,④試管中的溶液中沒有硝酸鉀晶體析出,所得溶液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
綜上,①②③④試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②;
(2)實驗③,放入剛加的固體氧化鈣的燒杯中,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溫度升高,化學方程式為;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觀察到實驗③試管中的固體全部溶解;
3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5.8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則30℃時10mL(1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鉀,而此時試管中溶質質量為2.5g+2.5g=5g>4.58g,說明升高的溫度會比30℃高。
12.【答案】(1)將裝置內殘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裝置 D 中,使其被充分吸收,保證測量結果準確
(2)
(3)D;偏大;10.5%
(4)、
【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堿的化學性質;常用鹽的用途;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將一定量的樣品放入錐形瓶,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應,檸檬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裝置C中濃硫酸吸收水蒸氣,裝置D中堿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則實驗結束后通入空氣的目的是將裝置內殘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裝置 D 中,使其被充分吸收,保證測量結果準確;
(2)裝置A中濃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擾實驗中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的測定,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方程式為;
(3)裝置A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裝置B為發生裝置,裝置C吸收水蒸氣,裝置D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裝置E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進入裝置D,干擾實驗測定,因此根據計算思路,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應該稱量反應前后裝置D的質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質量;
若省略裝置E,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會進入裝置D,使得裝置D增重的質量偏大,即測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大,導致質量分數的測定結果會偏大;
若取4g維生素C泡騰片,實驗后測得的質量為0.22g。
解: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x,
則泡騰片中的質量分數為;
(4)由微觀示意圖可知,氫離子與碳酸氫根離子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上述B裝置反應減少的離子是、。
【分析】(1)根據檸檬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實驗前后通入空氣的目的是將二氧化碳全部排到D中來解答;
(2)根據A中的氫氧化鈉是吸收二氧化碳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測定來解答;
(3)根據濃硫酸具有吸水性,E裝置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使其準確的測定B裝置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來計算小蘇打的質量來解答;
(4)根據氫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來解答。
(1)某品牌維C泡騰片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C、碳酸氫鈉、檸檬酸,將一定量的樣品放入錐形瓶,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應,檸檬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裝置C中濃硫酸吸收水蒸氣,裝置D中堿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則實驗結束后通入空氣的目的是將裝置內殘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裝置 D 中,使其被充分吸收,保證測量結果準確;
(2)裝置A中濃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其干擾實驗中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的測定,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3)裝置A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裝置B為發生裝置,裝置C吸收水蒸氣,裝置D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裝置E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進入裝置D,干擾實驗測定,因此根據計算思路,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應該稱量反應前后裝置D的質量;
若省略裝置E,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會進入裝置D,使得裝置D增重的質量偏大,即測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大,導致質量分數的測定結果會偏大;
若取4g維生素C泡騰片,實驗后測得的質量為0.22g,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x,
則泡騰片中的質量分數為;
(4)由微觀示意圖可知,氫離子與碳酸氫根離子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上述B裝置反應減少的離子是、。
13.【答案】(1)
(2)海水中的氯化鎂含量較低,直接提取成本較高且效率低,通過先制得氫氧化鎂,再轉化為氯化鎂,可以更有效地提取鎂元素
(3)防止金屬鎂被氧化
(4)氧氣;二氧化碳;不能
【知識點】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海洋中的資源;定性實驗(控制變量、空白實驗、對比實驗)
【解析】【解答】(1)由流程圖可知,步驟4是氯化鎂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鎂和氯氣,化學方程式為;
(2)不利用海水直接制取的原因是海水中的氯化鎂含量較低,直接提取成本較高且效率低,需要先制得氫氧化鎂后再轉化為氯化鎂,可以更有效地提取鎂元素;
(3)氬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保護氣,步驟4一般在充有氬氣的環境中進行,目的是防止金屬鎂被氧化;
(4)①A中鎂條與水、二氧化碳和氧氣同時接觸, 一段時間后,A中鎂條表面變黑;B中鎂條與水和二氧化碳接觸,無明顯變化,則對比A和B的目的是探究鎂條表面形成,是否與氧氣有關;
②A中鎂條表面變黑;D中鎂條與水和氧氣接觸,無明顯變化,則對比A和D的目的是探究鎂條表面形成,是否與二氧化碳有關;
③A、B、D中的蒸餾水不能用自來水代替,是因為自來水中含有氧氣等雜質,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分析】(1)根據氯化鎂在通電的作用下分解生成鎂和氯氣來解答;
(2)根據海水中的氯化鎂的含量低,制取氯化鎂的成本高,速度慢來解答;
(3)根據氬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防止鎂被氧化來解答;
(4)根據鎂、氧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堿式碳酸鎂來解答。
(1)由流程圖可知,步驟4生成Mg的反應是氯化鎂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鎂和氯氣,化學方程式為;
(2)不利用海水直接制取,而是通過步驟2和步驟3的原因是海水中的氯化鎂含量較低,直接提取成本較高且效率低,通過先制得氫氧化鎂,再轉化為氯化鎂,可以更有效地提取鎂元素;
(3)氬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保護氣,步驟4一般在充有氬氣的環境中進行,目的是防止金屬鎂被氧化;
(4)①A中鎂條與水、二氧化碳和氧氣同時接觸, 一段時間后,A中鎂條表面變黑;B中鎂條與水和二氧化碳接觸,無明顯變化,則對比A和B的目的是探究鎂條表面形成,是否與氧氣有關;
②A中鎂條與水、二氧化碳和氧氣同時接觸, 一段時間后,A中鎂條表面變黑;D中鎂條與水和氧氣接觸,無明顯變化,則對比A和D的目的是探究鎂條表面形成,是否與二氧化碳有關;
③A、B、D中的蒸餾水不能用自來水代替,是因為自來水中含有氧氣等雜質,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14.【答案】(1)
(2)FeCl2
(3)一;強
(4)550;酸性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熬膽礬鐵釜久亦化為銅”涉及的反應為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碳酸亞鐵與胃酸的主要成分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亞鐵(FeCl2)被人體吸收,可以促進血紅蛋白的生成;
(3)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由圖可知第一類適用于除去金屬活動性較強的離子鋅離子,Zn2+是吸附捕捉;若Cd2+屬于第一類,說明金屬Cd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則金屬Cd的金屬活動性比Ag強;
(4)由圖可知,溫度為550℃的除磷率較高,pH在0~6的酸性環境中除磷率較高。
【分析】(1)根據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來解答;
(2)根據碳酸亞鐵與胃酸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水和二氧化碳,氯化亞鐵可以防止缺鐵性貧血來解答;
(3)根據鋅的活潑性比鐵強,鐵比銀活潑來解答;
(4)根據圖示分析可知,高溫酸性的環境中除磷效果良好來解答。
(1)“熬膽礬鐵釜久亦化為銅”涉及的反應為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2)碳酸亞鐵與胃酸的主要成分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亞鐵(FeCl2)被人體吸收,可以促進血紅蛋白的生成,故填:FeCl2;
(3)鋅的金屬活動性強于鐵,由圖可知,第一類適用于除去金屬活動性較強的離子,Zn2+是吸附捕捉,故Zn2+屬于第一類;若Cd2+屬于第一類,說明金屬Cd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則金屬Cd的金屬活動性比Ag強,故填:一;強;
(4)由圖可知,溫度為550℃的除磷率較高,pH在0~6的除磷率較高,故處理效果好應選擇的條件是:550℃、酸性,故填:550;酸性。
15.【答案】(1)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粉紅色;;
(2)
(3)59;75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堿式碳酸鈷可以看作和結合而成的化合物,堿式碳酸鈷與稀鹽酸反應,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與稀鹽酸反應生成和水,故觀察到的現象是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粉紅色;除生成之外,還生成了、;
(2)由圖1可知,過程2發生的反應是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
(3)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及質量不變,則290℃時,剩余固體M中鈷元素的質量為;
②1000℃剩余固體為CoO,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及質量不變,則CoO中鈷元素的質量等于中鈷元素的質量,則生成CoO的質量為,即X的值為75。
【分析】(1)根據堿式碳酸鈷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粉紅色的氯化鈷、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
(2)根據氯化鈷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鈷沉淀和氯化鈉來解答;
(3)根據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一定質量的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來解答。
(1)堿式碳酸鈷可以看作和結合而成的化合物,堿式碳酸鈷與稀鹽酸反應,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與稀鹽酸反應生成和水,故觀察到的現象是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粉紅色;除生成之外,還生成了、;
(2)由圖1可知,過程2發生的反應是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
(3)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及質量不變,則290℃時,剩余固體M中鈷元素的質量為;
②1000℃剩余固體為CoO,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及質量不變,則CoO中鈷元素的質量等于中鈷元素的質量,則生成CoO的質量為,即X的值為75。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孚县| 高密市| 武平县| 自治县| 西华县| 钟祥市| 曲麻莱县| 涿州市| 北宁市| 平乐县| 武陟县| 当涂县| 沙河市| 日土县| 柳江县| 望奎县| 嘉峪关市| 汉寿县| 沁水县| 定安县| 泰州市| 彭州市| 玉树县| 德惠市| 嘉善县| 云梦县| 北流市| 资中县| 岑溪市| 犍为县| 小金县| 江门市| 湖南省| 甘孜县| 剑河县| 宁都县| 都兰县| 兰溪市| 图木舒克市| 肇州县| 轮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