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廣大附中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化學試題1.(2025九下·白云月考)嶺南有眾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廣府木雕、佛山醒獅、香云紗染整技藝和肇慶端硯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廣府木雕的雕刻過程涉及物理變化B.醒獅表演所用的打擊樂器銅镲主要成分是黃銅,屬于金屬材料C.香云紗染整技藝中去除絲膠所用的碳酸鈉溶液屬于純凈物D.肇慶端硯研出的墨經久不褪色,體現了常溫下碳單質的穩定性【答案】C【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碳的化學性質;純凈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廣府木雕的雕刻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醒獅表演所用的打擊樂器銅镲主要成分是黃銅,黃銅為合金,屬于金屬材料,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碳酸鈉溶液中是由碳酸鈉和水組成的混合物,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肇慶端硯研出的墨經久不褪色,體現了常溫下碳單質的穩定性,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來解答;B、根據金屬、合金是金屬材料來解答;C、根據溶液的概念是具有均一性穩定性的混合物來解答;D、根據單質碳的化學性質穩定來解答。2.(2025九下·白云月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下列勞動項目所涉及的化學知識錯誤的是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A 將自行車的鏈條涂油以防銹 使鏈條與空和水隔絕B 使用天然氣做飯、炒菜 天然氣的成分是甲烷C 使用伍德合金做保險絲 伍德合金熔點高D 在冰箱中放置活性炭包去除異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解析】【解答】A、將自行車的鏈條涂油,使鏈條與空氣和水隔絕,達到防銹的目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甲烷可用于做飯、炒菜,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合金與組成成分的純金屬相比,硬度大、熔點低,抗腐蝕性強,伍德合金的特點是熔點低(約70℃),適合做保險絲,在電流過大時熔斷以保護電路,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在冰箱中放置活性炭包,是因為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作用能夠去除異味,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鐵與氧氣、水接觸生成鐵銹氧化鐵來解答;B、根據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來解答;C、根據合金的特性是熔點低、硬度大、耐腐蝕來解答;D、根據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異味來解答。3.(2025九下·白云月考)國家正在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光,可制成霓虹燈B.空氣中含有氧氣,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C.空氣中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食品防腐的保護氣D.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有害氣體主要包括SO2、CO、NO2、O3等【答案】B【知識點】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污染與防治;氮氣及稀有氣體的用途【解析】【解答】A、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燈,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空氣中含有氧氣,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21%,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空氣中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可用作食品防腐的保護氣,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有害氣體主要包括SO2、CO、NO2、O3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稀有氣體通電時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作霓虹燈來解答;B、根據空氣中各物質的體積分數是:氧氣21%,氮氣78%,稀有氣體0.96%來解答;C、根據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可以作為食品的保護氣來解答;D、根據空氣的污染物有粉塵可氣體,氣體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和臭氧來解答。4.(2025九下·白云月考)“艾灸”是中華醫學的瑰寶,利用艾草燃燒的熱刺激體表特定部位達到防病治病目的。艾草含有的黃酮素(化學式為C15H10O2)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A.黃酮紫屬于氧化物B.黃酮素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1C.黃酮素中含有1個氧氣分子D.黃酮素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黃酮素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不符合題意;B、黃酮素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10):(16×2)=5:16,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黃酮素是由黃酮素分子構成的,不含氧氣分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黃酮素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來解答。5.(2025九下·白云月考) 對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合理的是A.空氣濕度增大:單位體積空氣中水分子數目增多B.石墨一定條件下轉變成金剛石:原子種類發生改變C.CO2氣體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由運動變為靜止D.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溶液中含硫酸根離子【答案】A【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酸、堿、鹽的概念【解析】【解答】A. 空氣濕度增大,是因為單位體積空氣中水分子數目增多, 故合理,符合題意;B. 石墨一定條件下轉變成金剛石,因為原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 只是原子的排列方式發生改變,有新物質生成,故不合理,不符合題意;C. CO2氣體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也是在不斷運動的, 故不合理,不符合題意;D. 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是因為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氫離子,故不合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空氣濕度增大的原因分析。B、根據石墨一定條件下轉變成金剛石,有新物質生成分析。C、根據原子,或者分子在不斷運動的分析。D、根據酸的概念分析。6.(2025九下·白云月考)晉朝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記載:“乃取蒙沖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下列說法有誤的是A.“薪草”是可燃物B.“時風盛猛”提供了充足的氧氣C.“同時發火”降低了“諸船”的著火點D.“膏油”著火不宜用水滅火【答案】C【知識點】燃燒與燃燒的條件;完全燃燒與不完全燃燒;滅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薪草”能燃燒,具有可燃性,因此屬于可燃物,故A選項說法正確;B、“時風盛猛”會加快空氣流通速度,為燃燒提高更充足的氧氣,故B選項說法正確;C、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不會增高也不會降低,“同時發火”是提高溫度至可燃物的著火點,從而使可燃物燃燒,故C選項說法錯誤;D、膏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若是用水撲滅,膏油會漂浮在水面上方,繼續與氧氣接觸,并且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還會增大,燃燒更旺,故D選項說法錯誤;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薪草”可以燃燒進行分析;B、根據“時風盛猛”可以加快空氣流通進行分析;C、根據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進行分析;D、根據膏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小進行分析。7.(2025九下·白云月考).2024年我國對氧化鎵實施出口管制,如圖是鎵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鎵屬于非金屬元素B.鎵是第四周期元素C.“31”表示鎵原子核內有31個中子D.氧化鎵的化學式是GaO【答案】B【知識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解答】A、鎵帶有“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元素的周期數與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相同,鎵原子核外有四層電子,故鎵是第四周期元素,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質子數=31,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鎵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3,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最外層3個電子,從而帶上3個單位的正電荷,故鎵元素一般顯+3價,氧元素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故氧化鎵的化學式為Ga2O3,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下方的數字表示原子的相對質量,左上方的數字表示質子數,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以及是否是金屬元素,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原子的電子層數決定元素的周期數來解答。8.(2025九下·白云月考)鑭(La)是一種活動性比鋅更強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學式是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堿,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由此推斷下列幾組物質組合,不能直接反應制取LaCl3的是()A.La和稀鹽酸 B.La2O3和稀鹽酸C.La(OH)3和稀鹽酸 D.La(OH)3和氯化鉀溶液【答案】D【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解答】A、金屬La的活動性比鋅強,而鋅排在氫之前,La可以和HCl反應制得LaCl3和氫氣,可以直接制取LaCl3,故不符合題意;B、金屬氧化物能與酸反應,La2O3和HCl可以反應制得LaCl3和水,可以直接制取LaCl3,故不符合題意;C、La(OH)3難溶于水,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LaCl3和水,可以直接制取LaCl3,故不符合題意;D、La(OH)3難溶于水,不能與氯化鉀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不能直接制取LaCl3,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因為金屬La的活動性比鋅強,所以金屬La能與稀鹽酸反應;La2O3,La(OH)3能與稀鹽酸反應,符合鹽酸的化學性質。La(OH)3難溶于水,不能與鹽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因為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的特點。9.(2025九下·白云月考)《天工開物》中記載燒制青磚時“火候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轉釉”。該過程的主要化學反應為3CO+Fe2O32Fe+3C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B.氧化鐵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大于氧化亞鐵C.青磚抗腐蝕強,既耐酸又耐堿D.塞住磚窯的通氣孔,造成窯內柴火燃燒不充分,生成CO【答案】D【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化學式的相關計算;碳的化學性質;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該反應的反應物均為化合物,不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置換反應,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氧化鐵中鐵元素質量分數為,氧化亞鐵中鐵元素質量分數為,故氧化鐵中鐵元素質量分數小于氧化亞鐵,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青磚中含有金屬鐵,鐵能與酸反應,所以青磚不耐酸,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塞住磚窯的通氣孔,造成窯內柴火燃燒不充分,生成CO ,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置換反應的概念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鐵和酸反應生成亞鐵鹽和氫氣,碳在氧氣不充分時燃燒生成一氧化碳來解答。10.(2025九下·白云月考)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除去Fe3O4中混有的Fe 在空氣中點燃B 除去FeCl3固體中混有的CuCl2 溶解,加入過量鐵粉,過濾C 鑒別硝酸銨和氫氧化鈉兩種固體 取樣,加適量水溶解,測量溫度D 鑒別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取樣,加入稀鹽酸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金屬的化學性質;中和反應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不能除去Fe3O4中混有的Fe,不符合除雜原則,該方案錯誤,不符合題意;B、鐵既能與氯化銅反應,也能與氯化鐵反應,該方案錯誤,不符合題意;C、硝酸銨固體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故取樣分別加適量水溶解、測量溫度能鑒別硝酸銨和氫氧化鈉兩種固體,該方案正確,符合題意;D、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無現象;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也無現象,該方案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鐵在空氣中不燃燒來解答;B、根據鐵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鐵和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來解答;C、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來解答;D、根據氫氧化鈣和鹽酸生成氯化鈣和水,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均無現象來解答。11.(2025九下·白云月考)如圖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B.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和性質不變C.參加反應的甲烷與氧氣質量比為1:1D.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答案】B【知識點】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化合反應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解答】由反應模型圖分析可知,甲烷與氧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甲醇的方程式為。A、在化學變化中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催化劑的概念是在化學變化中,改變其它物質的反應速度,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不變,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由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甲烷與氧氣的質量比為(16×2):32=1:1,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甲烷與氧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甲醇,符合多變一的化合反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反應模型圖分析可知,甲烷與氧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甲醇的方程式的含義是各物質之間 等質量關系,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催化劑的概念是改變其它物質的反應速度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化合反應的概念是由多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來解答。12.(2025九下·白云月考)化合價和物質類別的二維圖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如圖是鈣元素的價類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c能一步轉化為d B.b不能一步轉化為dC.x處的物質類別為單質 D.物質c可以用來改良酸性土壤【答案】B【知識點】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酸、堿、鹽的概念;單質和化合物【解析】【解答】A、c是+2價的鈣元素的堿為氫氧化鈣,d為鈣鹽,氫氧化鈣能與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或者是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故c能一步轉化為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b為鈣的氧化物氧化鈣,d為鈣鹽,而氧化鈣能與酸反應生成鈣鹽和水,故b能一步轉化為d,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0,則x處的物質類別為單質鈣,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c為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鈣元素在化合物中為+2價,在單質中為0價;鈣的氧化物是氧化鈣,氫氧化鈣是堿,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氧化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氫氧化鈣是弱堿可以中和酸性土壤或河水來解答。13.(2025九下·白云月考)如圖為Na2SO4與NaCl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30℃時,Na2SO4的溶解度為41B.P點表示該溫度下,兩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C.20℃時,Na2SO4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馓分數為19.5%D.若氯化鈉中含有少量硫酸鈉,則提純氯化鈉的方式為蒸發結晶,趁熱過濾,洗滌,干燥【答案】D【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30℃時,Na2SO4的溶解度為41g,而題中沒有溶解度的單位,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P點表示該溫度下,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相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若未指明溶液的質量,溶質質量無法比較,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20℃時,Na2SO4的溶解度為19.5g,則20℃時Na2SO4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氯化鈉和硫酸鈉的溶解度都隨溫度降低而減小,且氯化鈉變化較小,硫酸鈉變化較大,可以恒溫蒸發溶劑結晶氯化鈉,趁熱過濾,洗滌,干燥,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不同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交叉點表示該溫度下的物質的溶解度相等且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的溶質相等;一定溫度下的物質的溶解度以及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隨溫度變化明顯的物質可以降溫結晶,隨溫度變化不明顯的物質的可以恒溫蒸發溶劑結晶來解答。14.(2025九下·白云月考)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實驗目的 A.探究NH3和CO2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 B.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C.探究鐵銹蝕的條件 D.證明MnO2能作為H2O2分解的催化劑實驗設計A.A B.B C.C D.D【答案】A【知識點】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屬銹蝕的條件【解析】【解答】A、氣體溶于水試管內氣體減少,溶解的氣體越多,在大氣壓作用下進入試管中的水越多。圖中實驗,左邊試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明顯比右邊試管中的高,可探究NH3和CO2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該實驗能達到目的,符合題意;B、鎂比鐵活潑,鐵釘和硫酸鎂溶液不能發生反應沒有發生化學變化,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題意;C、第一支試管中的鐵釘只與干燥的空氣接觸,第二支試管中的鐵釘只與水接觸;一段時間后兩支試管中的鐵釘沒有生銹,不能用于探究鐵生銹條件,該實驗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D、要驗證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需要驗證二氧化錳加快了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同時還要驗證反應前后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該實驗只驗證了二氧化錳加快了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該實驗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氨氣比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來解答;B、根據金屬活潑性順序表鎂比鐵活潑,化學變化遵守質量守恒定律來解答;C、根據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和水接觸來解答;D、根據催化劑的概念是改變反應速度,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來解答。15.(2025九下·白云月考)在《天工開物》中有關靛藍的記載:“凡造淀,葉者莖多者入窯,少者入桶與缸。水浸七日,其汁自來。每水漿一石下石灰五升,攪沖數十下,淀信即結”。制備得到的靛藍無法直接染色,需要把它通過還原反應轉為靛白才能讓它進入紡織品的纖維,衣物透風又可變回靛藍。現代工業常用保險粉即連二亞硫酸鈉(Na2S2O3)還原靛藍,保險粉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被氧氣氧化,可以用它保存食物水果等。(1)Na2S2O3所屬物質類別為________。A.酸 B.堿 C.鹽 D.氧化物 E.化合物(2)“石灰”指的是生石灰,與水發生反應生成 (填化學式),再與發酵產生的CO2發生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將凝結的沉淀(靛藍)分離出來的方法是 。(3)衣物透風的目的是與空氣中的 (填化學式)接觸,使得靛白變回靛藍。(4)保險粉用于保存食物水果的原理為:2Na2S2O4+ +2 =4NaHSO3.【答案】(1)C;E(2);;過濾(3)O2(4)O2;H2O【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物質的簡單分類;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解析】【解答】(1)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故Na2S2O3屬于鹽,該物質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故答案為:CE.(2)“石灰”指的是生石灰氧化鈣,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再與發酵產生的CO2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的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過濾能將固體和液體分開。(3)衣物透風的目的是與空氣中的O2接觸,發生氧化反應,使得靛白變回靛藍。(4)由題意可知保險粉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被氧氣氧化,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保險粉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的方程式為:2Na2S2O3+O2+2H2O=4NaHSO3。【分析】(1)根據物質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純凈物包含化合物和單質,化合物包含氧化物、酸、堿、鹽,而連二亞硫酸鈉(Na2S2O3)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化合物中的鹽來解答;(2)根據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過濾分離溶和不溶物來解答;(3)(4)根據連二亞硫酸鈉(Na2S2O3)還原靛藍的原理是連二亞硫酸鈉與氧氣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來解答。(1)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Na2S2O3屬于鹽,該物質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故選CE。(2)“石灰”指的是生石灰,與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再與發酵產生的CO2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過濾能將固體和液體分開,故將凝結的沉淀(靛藍)分離出來的方法是過濾。(3)衣物透風的目的是與空氣中的O2接觸,發生氧化反應,使得靛白變回靛藍。(4)由題意可知,保險粉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被氧氣氧化,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各種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保險粉用于保存食物水果的原理為:2Na2S2O3+O2+2H2O=4NaHSO3。16.(2025九下·白云月考)請回答下列問題。(1)人類文明與金屬材料的發展應用關系十分密切。①三星堆遺址現已出土了青銅面具、青銅神樹等重要文物。青銅的硬度比純銅要 (選填“大” 或“ “小”)。②西漢劉安所著《淮南萬畢術》中有關于“曾青(硫酸銅溶液)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載,這類化學反應屬于 反應。(選填“分解”、 “化合”、“置換”、“復分解”之一)。③近現代,鋼鐵工業的發展狀況是世界各國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發生反應,是目前工業煉鐵的主要原理,請你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銅、鐵、鎳(Ni)是應用廣泛的金屬材料。某小組針對銅、鐵、鎳的金屬活動性開展了如下探究。【查閱資料】鎳在空氣中會生成一層致密氧化膜(NiO),鎳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溶于水的NiSO4.【實驗1】小組同學將未打磨的鎳片浸泡在過量稀硫酸中,一開始無明顯現象,此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過一會表面有大量氣泡冒出。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實驗 (選填“能”或“不能”)直接比較出銅、鎳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實驗2】將相同的鐵片和銅片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相同濃度的NiSO4溶液中,觀察到鐵片表面有固體析出,銅片表面無明顯現象。寫出鐵片表面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得出結論】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交流討論】用鎳片、硫酸亞鐵溶液和 進行實驗也能判斷銅、鐵、鎳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答案】(1)大;置換;(2);能;;;硫酸銅溶液【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置換反應及其應用;金屬活動性的探究【解析】【解答】(1)①由于合金的硬度大于組分金屬,所以青銅的硬度比純銅要大。②“曾青(硫酸銅溶液)得鐵則化為銅”即原理是硫酸銅溶液與鐵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溶液,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單質另一化合物的置換反應的特征,屬于置換反應。③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2)實驗1:未打磨的鎳片浸泡在過量稀硫酸中,一開始無明顯現象,說明鎳片表面有致密氧化膜(NiO)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鎳和水,該發生的方程式為;過一會表面有大量氣泡冒出,說明鎳片表面的氧化膜(NiO)與硫酸完全反應后,鎳與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而銅與硫酸不反應,說明鎳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所以該實驗能直接比較出銅、鎳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實驗2:鐵片與硫酸鎳溶液反應生成鎳和硫酸亞鐵的化學方程式為,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鎳強。得出結論:結合實驗1、實驗2可知,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Fe、Ni、Cu。交流討論:由于鎳片與硫酸亞鐵溶液不反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溶液,所以用鎳片、硫酸亞鐵溶液和硫酸銅溶液行實驗也能判斷銅、鐵、鎳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分析】(1)根據合金的特性是熔點低、硬度大、耐腐蝕,置換反應的概念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來解答;(2)根據金屬活潑性順序表可知強者置換弱者,氧化鎳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鎳和水,鎳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鎳和氫氣,鎳比銅活潑;鐵片與硫酸鎳溶液反應生成鎳和硫酸亞鐵;鐵比鎳活潑,鎳比銅活潑來解答。(1)①由于合金的硬度大于組分金屬,所以青銅的硬度比純銅要大。故填:大。②“曾青(硫酸銅溶液)得鐵則化為銅”即硫酸銅溶液與鐵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溶液,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單質另一化合物的置換反應的特征,屬于置換反應。故填:置換。③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故填:。(2)實驗1:未打磨的鎳片浸泡在過量稀硫酸中,一開始無明顯現象,說明鎳片表面的層致密氧化膜(NiO)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鎳和水,此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過一會表面有大量氣泡冒出,說明鎳片表面的層致密氧化膜(NiO)與硫酸完全反應后,鎳與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而銅與硫酸不反應,說明鎳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所以該實驗能直接比較出銅、鎳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填:;能。實驗2:鐵片與硫酸鎳溶液反應生成鎳和硫酸亞鐵 ,化學方程式為,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鎳強。故填:。得出結論:結合實驗1、實驗2可知,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Fe、Ni、Cu。故填:Fe、Ni、Cu。交流討論:由于鎳片與硫酸亞鐵溶液不反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溶液,所以用鎳片、硫酸亞鐵溶液和硫酸銅溶液行實驗也能判斷銅、鐵、鎳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故填:硫酸銅溶液。17.(2025九下·白云月考)某硫酸廠的廢液中含有H2SO4化學興趣小組計劃幫助其測定廢液中H2SO4的質量分數,實驗步驟:向燒瓶中倒入20g廢液樣品,插入pH計測定溶液的pH,向廢液樣品中逐滴加入5%的NaOH溶液。實驗過程中溶液pH變化如圖所示。(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請在下圖畫出5%的NaOH溶液質量為32g時,燒瓶內溶液中存在的離子(考慮離子數目比)。(3)該廢液中H2SO4的質量分數為 。(4)若上述實驗改用5%的KOH溶液,則pH=7時KOH溶液的質量為 。(5)工業上一般不使用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常用下列物質中的來處理含硫酸的酸性廢水。A.CaO B.CaCO3 C.Ca(OH)2 D.BaCl2【答案】(1)(2)(3)4.9%(4)22.4g(5)C【知識點】中和反應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解析】【解答】(1)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的方程式為:;(2)由pH值的變化曲線可知,當加入16g氫氧化鈉溶液時,pH=7,說明氫氧化鈉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當加入32g氫氧化鈉溶液時,說明氫氧化鈉過量,此時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鈉和氫氧化鈉,其化學式為:Na2SO4、NaOH,溶液中含有鈉離子、硫酸根離子、氫氧根離子的個數比為3:1:1,如圖:;(3)解:設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x,解得x=0.98g,則該廢液中H2SO4的質量分數為:;(4)解:設5%的將氫氧化鈉改用5%的KOH溶液,則pH=7時KOH溶液的質量為y,解得y=1.12g,故改用5%的KOH溶液時,當pH=7時KOH溶液的質量為:;(5)工業上處理含硫酸的廢水時,通常選用廉價且易得的堿性物質進行中和。而氫氧化鈉(NaOH)和氫氧化鉀(KOH)堿性太強,成本較高,因此不常用。A、氧化鈣價格低廉,但需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后才能中和酸,過程中釋放大量熱量,可能增加操作復雜性,不符合題意;B、碳酸鈣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可能影響操作,且硫酸鈣微溶易覆蓋碳酸鈣表面并阻礙反應徹底進行,不符合題意;C、氫氧化鈣直接與硫酸中和生成硫酸鈣和水,氫氧化鈣為粉末狀固體,易運輸儲存,反應溫和且成本低,工業上常用,符合題意;D、硫酸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雖然除去硫酸但又生成了鹽酸溶液任然呈酸性,需二次處理,故不適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是中和反應,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再根據酸堿中和反應的方程式計算來解答。(1)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由pH變化曲線可知,當加入16g氫氧化鈉溶液時,pH=7,此時說明氫氧化鈉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當加入32g氫氧化鈉溶液時,氫氧化鈉過量,此時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鈉、氫氧化鈉,化學式為:Na2SO4、NaOH,溶液中鈉離子、硫酸根離子、氫氧根離子的個數比為3:1:1,如圖:;(3)設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x,x=0.98g,該廢液中H2SO4的質量分數為:;(4)設改用5%的KOH溶液,則pH=7時KOH溶液的質量為y,y=1.12g,改用5%的KOH溶液,則pH=7時KOH溶液的質量為:;(5)工業上處理含硫酸的廢水時,通常選用廉價且易得的堿性物質進行中和。氫氧化鈉(NaOH)和氫氧化鉀(KOH)堿性太強,但成本較高,因此不常用。A、氧化鈣價格低廉,但需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后才能中和酸,過程中釋放大量熱量,可能增加操作復雜性,故錯誤;B、碳酸鈣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可能影響操作,且硫酸鈣微溶易覆蓋碳酸鈣表面,阻礙反應徹底進行,故錯誤;C、氫氧化鈣直接與硫酸中和生成硫酸鈣和水,氫氧化鈣為粉末狀固體,易運輸儲存,反應溫和且成本低,工業上常用,故正確;D、硫酸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但生成鹽酸使廢水仍呈酸性,需二次處理,故不適用,故錯誤;故選C。18.(2025九下·白云月考)工業上,常采用“鹽硝聯產工藝”"生產高純度食鹽,還可以制得硫酸鈉。鹵水中主要含有NaCl,還含有少量Na2SO4、MgSO4、CaCl2、MgCl2、FeCl3,用火堿和煙道氣中的CO2為原料凈化鹵水,符合低碳經濟發展要求。分析流程,回答問題:(1)反應器1中主要除去的離子是 (填符號)。(2)將反應器1所得液體從反應器2的上端以霧狀噴淋進入的目的是 ;反應器2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為 。(3)下表為NaCl和Na2SO4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溫度/℃ 0 10 20 30 32.4 40 50 60 70 80 90 100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4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Na2SO4 4.9 9.1 19.5 40.8 52.0 48.8 46.2 45.3 44.3 43.7 42.7 42.5析鹽罐獲得氯化鈉晶體最好控制在 ℃蒸發,原因是: 。為提高Na2SO4純度,析硝罐中析出Na2SO4,需采用 (填“升溫”或“降溫”)結晶方法。(4)取10g鹵水樣品,滴加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鋇,測得生成的白色沉淀為0.466g。假定析鹽罐中析出氯化鈉晶體純度為100%,則100kg鹵水最終進入析硝罐的溶液中含硫酸鈉的質量為: kg。【答案】(1)Mg2+、Fe3+(2)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其充分反應;CaCl2+Na2CO3=CaCO3↓+2NaCl(3)32.4;此時硫酸鈉的溶解度最大,存在于溶液中,氯化鈉的溶解度減小,蒸發過程中結晶析出(合理即可);升溫(4)2.84【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粗鹽提純;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解析】【解答】(1)氫氧根離子和鎂離子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鐵離子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鐵沉淀,所以反應器1中主要除去的離子是:Mg2+、Fe3+;(2)將反應器1所得液體從反應器2的上端以霧狀噴淋進入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其充分反應;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硫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CaCl2+Na2CO3=CaCO3↓+2NaCl;(3)根據表中數據可知,析鹽罐蒸發水時溫度宜控制為32.4℃,此時硫酸鈉的溶解度最大,存在于溶液中,氯化鈉的溶解度減小,通過蒸發過程可以得到氯化鈉晶體,硫酸鈉在溶液中;若升溫時氯化鈉溶解度增大不會析出晶體,而硫酸鈉的溶解度減小,有晶體析出;所以采用升溫結晶的方法析出硫酸鈉晶體;(4)解:設10g鹵水樣品中含有硫酸鈉的質量為x,解得x=0.284g,則100kg鹵水最終進入析硝罐的溶液中含硫酸鈉的質量為:0.284g×=2.84kg。【分析】(1)根據火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氫氧化鈉和氯化鐵、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淀和氫氧化銅成來解答;(2)根據反應器2的上端以霧狀噴淋進入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度,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來解答;(3)根據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且變化不明顯,可以恒溫增發溶劑結晶;而硫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來解答;(4)根據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的方程式中已知硫酸鋇沉淀的質量和式量來計算硫酸鈉的質量來解答。(1)氫氧根離子和鎂離子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鐵離子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鐵沉淀,所以反應器1中主要除去的離子是:Mg2+、Fe3+;(2)將反應器1所得液體從反應器2的上端以霧狀噴淋進入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其充分反應;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硫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CaCl2+Na2CO3=CaCO3↓+2NaCl;(3)根據表中數據可知,析鹽罐蒸發水,溫度宜控制為32.4℃,此時硫酸鈉的溶解度最大,存在于溶液中,氯化鈉的溶解度減小,蒸發過程中結晶析出;降溫的話氯化鈉也可能析出,而升溫的話,氯化鈉溶解度增大,不會析出,硫酸鈉的溶解度減小,結晶析出,所以采用升溫結晶的方法;(4)設10g鹵水樣品中含有硫酸鈉的質量為x,x=0.284g,則100kg鹵水最終進入析硝罐的溶液中含硫酸鈉的質量為:0.284g×=2.84kg。19.(2025九下·白云月考)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我們對二氧化碳有全面的認識。Ⅰ.二氧化碳的發現(1)1772年,拉瓦錫進行木炭在納氧燃燒的實驗,發現只生成一種氣體,由此得出該氣體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拉瓦錫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 。后來,人們用更精確的實驗方法證明了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原子的個數比為1:2。Ⅱ.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2)利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為了便于控制生成CO2的速率,發生裝置應選用圖1中 (選填編號)。用圖2裝置收集CO2時,空氣從 (選填“α”或“b”")口排出。圖2還可以用來洗氣:若要除去CO2中的H2O,則瓶內裝的物質是 。Ⅲ.二氧化碳的捕集與資源化利用(3)控制CO2的排放,主要是為了減緩溫室效應。加壓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為 。(4)CaO可在較高溫度下捕集CO2,在更高溫度下將捕集的CO2釋放利用。已知:CaC2O4·H2O熱分解可制備CaO,CaC2O4·H2O加熱升溫過程中固體的質量變化見圖。①據圖分析:第一階段反應后固體質量減輕的原因是 ,第二階段反應產生的氣體是 。②據圖分析,CaO捕捉CO2的反應溫度應 (填“高于”或“低于”)800℃。【答案】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ACEF;b;濃硫酸;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CaC2O4 H2O加熱分解失去結晶水;一氧化碳;低于【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碳中和、碳達峰【解析】【解答】(1)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則拉瓦錫進行木炭在純氧燃燒的實驗,發現只生成一種氣體,由此得出該氣體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拉瓦錫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2)分析圖中儀器可知,利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不需要加熱,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加入稀鹽酸的速率,所以為了便于控制生成CO2的速率,發生裝置應選用圖1中ACEF;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空氣應從圖2裝置的b端排出;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圖2的多功能瓶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3)加壓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4)①分析圖中信息;第一階段反應后固體質量減少了18g,則減輕的原因是CaC2O4 H2O加熱分解失去結晶水;第二階段固體質量減少了28g,則反應產生的氣體是CO;②CaC2O4 H2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6,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0,Ca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56,由圖中數據可知,高于800℃后碳酸鈣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因此CaO捕捉CO2的反應溫度應低于800℃,避免碳酸鈣分解。【分析】(1)根據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來解答;(2)根據實驗室常用固體碳酸鈣和液體稀鹽酸反應生成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選擇固液不加熱裝置的為發生裝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氣體來解答;(3)根據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來解答;(4)根據CaC2O4·H2O受熱分解生成CaO、水和二氧化碳, 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來解答。20.(2025九下·白云月考)某化學興趣小組研究影響化學反應快慢的因素。(1)如圖是實驗室中常用配制溶液的儀器:①儀器C的名稱是 。②如圖選擇合適的儀器將20%過氧化氫溶液稀釋為20mL10%過氧化氫溶液,不需要用到的儀器有哪些? (填標號)。需要取用20%過氧化氫溶液 mL,水 mL。(已知10%過氧化氫溶液密度近似為1g/mL,20%過氧化氫溶液密度近似為1.1g/mL)(2)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很多,老師又布置了一道作業題:設計下列實驗,對比分析影響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1min生成O2的體積。雙氧水濃度 雙氧水體積 反應溫度 催化劑及用量 補加蒸餾水實驗1 10% 20.0mL 25℃ MnO2固體1.0g 0mL a實驗2 10% 20.0mL 25℃ CuCl2固體1.0g 0mL b實驗3 10% 20.0mL 25℃ FeCl3固體1.0g 0mL c實驗4 10% 10.0mL 25℃ FeCl3固體1.0g xmL d實驗5 10% 10.0mL 30℃ FeCl3固體1.0g xmL e已知,MnO2、Fe3+、Cu2+都可以作為雙氧水分斛的催化劑﹔假設相同體積下,CuCl2溶液、FeCl3溶液的濃度相同。①請寫出實驗3的化學方程式 。②若其他條件相同時,催化效果為MnO2>FeCl3>CuCl2,則a,b,c的大小順序為 。③實驗3和實驗4實驗研究在相同反應條件下雙氧水濃度對分解速率的影響,則x= 。④實驗4和實驗5的實驗目的是 。【答案】(1)量筒;DE;9.1;10(2);a>c>b;10;探究相同條件下,溫度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解答】(1)①根據圖示可知儀器C的名稱是量筒;②用20%過氧化氫溶液稀釋為20mL10%過氧化氫溶液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儀器有量筒、燒杯、膠頭滴管、玻璃棒;不需要用到D托盤天平與E藥匙;根據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故需要20%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20mL×1g/mL×10%)÷20%=10g,體積為,則需要水的質量為20g-10g=10g,體積為10 mL;(2)①實驗3為過氧化氫在氯化鐵的作用下分解產生水與氧氣,則化學反應方程式為:;②若其他條件相同時催化效果為MnO2>FeCl3>CuCl2,即1min生成O2的體積由多到少的是MnO2>FeCl3>CuCl2,故答案為:a>c>b;③驗3和實驗4實驗研究在相同反應條件下雙氧水濃度對分解速率的影響,則實驗中需要控制雙氧水的體積相同,濃度不同,則需要補加蒸餾水10mL,則x=10;④分析實驗4、5組數據可知實驗中反應溫度不同,其他條件均相同,則目的為探究相同條件下,溫度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分析】(1)根據實驗室常見儀器,用水改變溶液的濃度時稀釋前后溶質不變以及稀釋過程中的儀器來解答;(2)根據不同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速度不同,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的速度與溫度和濃度成正比(實驗需控制單一變量法來探究催化劑的種類、反應物的濃度和溫度對反應的速度的影響)來解答。(1)①根據圖示可知儀器C的名稱是量筒;②用20%過氧化氫溶液稀釋為20mL10%過氧化氫溶液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儀器有量筒、燒杯、膠頭滴管、玻璃棒;不需要用到D托盤天平與E藥匙,因為不需要稱量固體藥品;需要20%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20mL×1g/mL×10%)÷20%=10g,體積為,需要水的質量=20g-10g=10g,即10 mL;(2)①實驗3為過氧化氫在氯化鐵的作用下分解產生水與氧氣,則化學反應方程式為:;②若其他條件相同時,催化效果為MnO2>FeCl3>CuCl2,即1min生成O2的體積MnO2>FeCl3>CuCl2,故:a>c>b;③驗3和實驗4實驗研究在相同反應條件下雙氧水濃度對分解速率的影響,則實驗中需要控制雙氧水的體積相同,濃度不同,則需要補加蒸餾水10mL,則x=10;④分析實驗4、5組數據可知實驗中反應溫度不同,其他條件均相同,則目的為探究相同條件下,溫度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1 / 1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廣大附中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化學試題1.(2025九下·白云月考)嶺南有眾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廣府木雕、佛山醒獅、香云紗染整技藝和肇慶端硯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廣府木雕的雕刻過程涉及物理變化B.醒獅表演所用的打擊樂器銅镲主要成分是黃銅,屬于金屬材料C.香云紗染整技藝中去除絲膠所用的碳酸鈉溶液屬于純凈物D.肇慶端硯研出的墨經久不褪色,體現了常溫下碳單質的穩定性2.(2025九下·白云月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下列勞動項目所涉及的化學知識錯誤的是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A 將自行車的鏈條涂油以防銹 使鏈條與空和水隔絕B 使用天然氣做飯、炒菜 天然氣的成分是甲烷C 使用伍德合金做保險絲 伍德合金熔點高D 在冰箱中放置活性炭包去除異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A.A B.B C.C D.D3.(2025九下·白云月考)國家正在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光,可制成霓虹燈B.空氣中含有氧氣,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C.空氣中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食品防腐的保護氣D.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有害氣體主要包括SO2、CO、NO2、O3等4.(2025九下·白云月考)“艾灸”是中華醫學的瑰寶,利用艾草燃燒的熱刺激體表特定部位達到防病治病目的。艾草含有的黃酮素(化學式為C15H10O2)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A.黃酮紫屬于氧化物B.黃酮素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1C.黃酮素中含有1個氧氣分子D.黃酮素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5.(2025九下·白云月考) 對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合理的是A.空氣濕度增大:單位體積空氣中水分子數目增多B.石墨一定條件下轉變成金剛石:原子種類發生改變C.CO2氣體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由運動變為靜止D.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溶液中含硫酸根離子6.(2025九下·白云月考)晉朝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記載:“乃取蒙沖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下列說法有誤的是A.“薪草”是可燃物B.“時風盛猛”提供了充足的氧氣C.“同時發火”降低了“諸船”的著火點D.“膏油”著火不宜用水滅火7.(2025九下·白云月考).2024年我國對氧化鎵實施出口管制,如圖是鎵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鎵屬于非金屬元素B.鎵是第四周期元素C.“31”表示鎵原子核內有31個中子D.氧化鎵的化學式是GaO8.(2025九下·白云月考)鑭(La)是一種活動性比鋅更強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學式是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堿,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由此推斷下列幾組物質組合,不能直接反應制取LaCl3的是()A.La和稀鹽酸 B.La2O3和稀鹽酸C.La(OH)3和稀鹽酸 D.La(OH)3和氯化鉀溶液9.(2025九下·白云月考)《天工開物》中記載燒制青磚時“火候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轉釉”。該過程的主要化學反應為3CO+Fe2O32Fe+3C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B.氧化鐵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大于氧化亞鐵C.青磚抗腐蝕強,既耐酸又耐堿D.塞住磚窯的通氣孔,造成窯內柴火燃燒不充分,生成CO10.(2025九下·白云月考)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除去Fe3O4中混有的Fe 在空氣中點燃B 除去FeCl3固體中混有的CuCl2 溶解,加入過量鐵粉,過濾C 鑒別硝酸銨和氫氧化鈉兩種固體 取樣,加適量水溶解,測量溫度D 鑒別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取樣,加入稀鹽酸A.A B.B C.C D.D11.(2025九下·白云月考)如圖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B.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和性質不變C.參加反應的甲烷與氧氣質量比為1:1D.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12.(2025九下·白云月考)化合價和物質類別的二維圖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如圖是鈣元素的價類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c能一步轉化為d B.b不能一步轉化為dC.x處的物質類別為單質 D.物質c可以用來改良酸性土壤13.(2025九下·白云月考)如圖為Na2SO4與NaCl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30℃時,Na2SO4的溶解度為41B.P點表示該溫度下,兩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C.20℃時,Na2SO4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馓分數為19.5%D.若氯化鈉中含有少量硫酸鈉,則提純氯化鈉的方式為蒸發結晶,趁熱過濾,洗滌,干燥14.(2025九下·白云月考)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實驗目的 A.探究NH3和CO2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 B.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C.探究鐵銹蝕的條件 D.證明MnO2能作為H2O2分解的催化劑實驗設計A.A B.B C.C D.D15.(2025九下·白云月考)在《天工開物》中有關靛藍的記載:“凡造淀,葉者莖多者入窯,少者入桶與缸。水浸七日,其汁自來。每水漿一石下石灰五升,攪沖數十下,淀信即結”。制備得到的靛藍無法直接染色,需要把它通過還原反應轉為靛白才能讓它進入紡織品的纖維,衣物透風又可變回靛藍。現代工業常用保險粉即連二亞硫酸鈉(Na2S2O3)還原靛藍,保險粉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被氧氣氧化,可以用它保存食物水果等。(1)Na2S2O3所屬物質類別為________。A.酸 B.堿 C.鹽 D.氧化物 E.化合物(2)“石灰”指的是生石灰,與水發生反應生成 (填化學式),再與發酵產生的CO2發生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將凝結的沉淀(靛藍)分離出來的方法是 。(3)衣物透風的目的是與空氣中的 (填化學式)接觸,使得靛白變回靛藍。(4)保險粉用于保存食物水果的原理為:2Na2S2O4+ +2 =4NaHSO3.16.(2025九下·白云月考)請回答下列問題。(1)人類文明與金屬材料的發展應用關系十分密切。①三星堆遺址現已出土了青銅面具、青銅神樹等重要文物。青銅的硬度比純銅要 (選填“大” 或“ “小”)。②西漢劉安所著《淮南萬畢術》中有關于“曾青(硫酸銅溶液)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載,這類化學反應屬于 反應。(選填“分解”、 “化合”、“置換”、“復分解”之一)。③近現代,鋼鐵工業的發展狀況是世界各國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發生反應,是目前工業煉鐵的主要原理,請你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銅、鐵、鎳(Ni)是應用廣泛的金屬材料。某小組針對銅、鐵、鎳的金屬活動性開展了如下探究。【查閱資料】鎳在空氣中會生成一層致密氧化膜(NiO),鎳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溶于水的NiSO4.【實驗1】小組同學將未打磨的鎳片浸泡在過量稀硫酸中,一開始無明顯現象,此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過一會表面有大量氣泡冒出。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實驗 (選填“能”或“不能”)直接比較出銅、鎳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實驗2】將相同的鐵片和銅片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相同濃度的NiSO4溶液中,觀察到鐵片表面有固體析出,銅片表面無明顯現象。寫出鐵片表面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得出結論】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交流討論】用鎳片、硫酸亞鐵溶液和 進行實驗也能判斷銅、鐵、鎳的金屬活動性順序。17.(2025九下·白云月考)某硫酸廠的廢液中含有H2SO4化學興趣小組計劃幫助其測定廢液中H2SO4的質量分數,實驗步驟:向燒瓶中倒入20g廢液樣品,插入pH計測定溶液的pH,向廢液樣品中逐滴加入5%的NaOH溶液。實驗過程中溶液pH變化如圖所示。(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請在下圖畫出5%的NaOH溶液質量為32g時,燒瓶內溶液中存在的離子(考慮離子數目比)。(3)該廢液中H2SO4的質量分數為 。(4)若上述實驗改用5%的KOH溶液,則pH=7時KOH溶液的質量為 。(5)工業上一般不使用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常用下列物質中的來處理含硫酸的酸性廢水。A.CaO B.CaCO3 C.Ca(OH)2 D.BaCl218.(2025九下·白云月考)工業上,常采用“鹽硝聯產工藝”"生產高純度食鹽,還可以制得硫酸鈉。鹵水中主要含有NaCl,還含有少量Na2SO4、MgSO4、CaCl2、MgCl2、FeCl3,用火堿和煙道氣中的CO2為原料凈化鹵水,符合低碳經濟發展要求。分析流程,回答問題:(1)反應器1中主要除去的離子是 (填符號)。(2)將反應器1所得液體從反應器2的上端以霧狀噴淋進入的目的是 ;反應器2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為 。(3)下表為NaCl和Na2SO4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溫度/℃ 0 10 20 30 32.4 40 50 60 70 80 90 100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4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Na2SO4 4.9 9.1 19.5 40.8 52.0 48.8 46.2 45.3 44.3 43.7 42.7 42.5析鹽罐獲得氯化鈉晶體最好控制在 ℃蒸發,原因是: 。為提高Na2SO4純度,析硝罐中析出Na2SO4,需采用 (填“升溫”或“降溫”)結晶方法。(4)取10g鹵水樣品,滴加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鋇,測得生成的白色沉淀為0.466g。假定析鹽罐中析出氯化鈉晶體純度為100%,則100kg鹵水最終進入析硝罐的溶液中含硫酸鈉的質量為: kg。19.(2025九下·白云月考)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我們對二氧化碳有全面的認識。Ⅰ.二氧化碳的發現(1)1772年,拉瓦錫進行木炭在納氧燃燒的實驗,發現只生成一種氣體,由此得出該氣體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拉瓦錫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 。后來,人們用更精確的實驗方法證明了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原子的個數比為1:2。Ⅱ.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2)利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為了便于控制生成CO2的速率,發生裝置應選用圖1中 (選填編號)。用圖2裝置收集CO2時,空氣從 (選填“α”或“b”")口排出。圖2還可以用來洗氣:若要除去CO2中的H2O,則瓶內裝的物質是 。Ⅲ.二氧化碳的捕集與資源化利用(3)控制CO2的排放,主要是為了減緩溫室效應。加壓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為 。(4)CaO可在較高溫度下捕集CO2,在更高溫度下將捕集的CO2釋放利用。已知:CaC2O4·H2O熱分解可制備CaO,CaC2O4·H2O加熱升溫過程中固體的質量變化見圖。①據圖分析:第一階段反應后固體質量減輕的原因是 ,第二階段反應產生的氣體是 。②據圖分析,CaO捕捉CO2的反應溫度應 (填“高于”或“低于”)800℃。20.(2025九下·白云月考)某化學興趣小組研究影響化學反應快慢的因素。(1)如圖是實驗室中常用配制溶液的儀器:①儀器C的名稱是 。②如圖選擇合適的儀器將20%過氧化氫溶液稀釋為20mL10%過氧化氫溶液,不需要用到的儀器有哪些? (填標號)。需要取用20%過氧化氫溶液 mL,水 mL。(已知10%過氧化氫溶液密度近似為1g/mL,20%過氧化氫溶液密度近似為1.1g/mL)(2)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很多,老師又布置了一道作業題:設計下列實驗,對比分析影響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1min生成O2的體積。雙氧水濃度 雙氧水體積 反應溫度 催化劑及用量 補加蒸餾水實驗1 10% 20.0mL 25℃ MnO2固體1.0g 0mL a實驗2 10% 20.0mL 25℃ CuCl2固體1.0g 0mL b實驗3 10% 20.0mL 25℃ FeCl3固體1.0g 0mL c實驗4 10% 10.0mL 25℃ FeCl3固體1.0g xmL d實驗5 10% 10.0mL 30℃ FeCl3固體1.0g xmL e已知,MnO2、Fe3+、Cu2+都可以作為雙氧水分斛的催化劑﹔假設相同體積下,CuCl2溶液、FeCl3溶液的濃度相同。①請寫出實驗3的化學方程式 。②若其他條件相同時,催化效果為MnO2>FeCl3>CuCl2,則a,b,c的大小順序為 。③實驗3和實驗4實驗研究在相同反應條件下雙氧水濃度對分解速率的影響,則x= 。④實驗4和實驗5的實驗目的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碳的化學性質;純凈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廣府木雕的雕刻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醒獅表演所用的打擊樂器銅镲主要成分是黃銅,黃銅為合金,屬于金屬材料,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碳酸鈉溶液中是由碳酸鈉和水組成的混合物,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肇慶端硯研出的墨經久不褪色,體現了常溫下碳單質的穩定性,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來解答;B、根據金屬、合金是金屬材料來解答;C、根據溶液的概念是具有均一性穩定性的混合物來解答;D、根據單質碳的化學性質穩定來解答。2.【答案】C【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解析】【解答】A、將自行車的鏈條涂油,使鏈條與空氣和水隔絕,達到防銹的目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甲烷可用于做飯、炒菜,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合金與組成成分的純金屬相比,硬度大、熔點低,抗腐蝕性強,伍德合金的特點是熔點低(約70℃),適合做保險絲,在電流過大時熔斷以保護電路,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在冰箱中放置活性炭包,是因為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作用能夠去除異味,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鐵與氧氣、水接觸生成鐵銹氧化鐵來解答;B、根據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來解答;C、根據合金的特性是熔點低、硬度大、耐腐蝕來解答;D、根據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異味來解答。3.【答案】B【知識點】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污染與防治;氮氣及稀有氣體的用途【解析】【解答】A、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燈,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空氣中含有氧氣,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21%,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空氣中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可用作食品防腐的保護氣,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有害氣體主要包括SO2、CO、NO2、O3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稀有氣體通電時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作霓虹燈來解答;B、根據空氣中各物質的體積分數是:氧氣21%,氮氣78%,稀有氣體0.96%來解答;C、根據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可以作為食品的保護氣來解答;D、根據空氣的污染物有粉塵可氣體,氣體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和臭氧來解答。4.【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黃酮素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不符合題意;B、黃酮素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10):(16×2)=5:16,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黃酮素是由黃酮素分子構成的,不含氧氣分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黃酮素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來解答。5.【答案】A【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酸、堿、鹽的概念【解析】【解答】A. 空氣濕度增大,是因為單位體積空氣中水分子數目增多, 故合理,符合題意;B. 石墨一定條件下轉變成金剛石,因為原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 只是原子的排列方式發生改變,有新物質生成,故不合理,不符合題意;C. CO2氣體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也是在不斷運動的, 故不合理,不符合題意;D. 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是因為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氫離子,故不合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空氣濕度增大的原因分析。B、根據石墨一定條件下轉變成金剛石,有新物質生成分析。C、根據原子,或者分子在不斷運動的分析。D、根據酸的概念分析。6.【答案】C【知識點】燃燒與燃燒的條件;完全燃燒與不完全燃燒;滅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薪草”能燃燒,具有可燃性,因此屬于可燃物,故A選項說法正確;B、“時風盛猛”會加快空氣流通速度,為燃燒提高更充足的氧氣,故B選項說法正確;C、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不會增高也不會降低,“同時發火”是提高溫度至可燃物的著火點,從而使可燃物燃燒,故C選項說法錯誤;D、膏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若是用水撲滅,膏油會漂浮在水面上方,繼續與氧氣接觸,并且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還會增大,燃燒更旺,故D選項說法錯誤;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薪草”可以燃燒進行分析;B、根據“時風盛猛”可以加快空氣流通進行分析;C、根據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進行分析;D、根據膏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小進行分析。7.【答案】B【知識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解答】A、鎵帶有“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元素的周期數與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相同,鎵原子核外有四層電子,故鎵是第四周期元素,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質子數=31,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鎵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3,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最外層3個電子,從而帶上3個單位的正電荷,故鎵元素一般顯+3價,氧元素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故氧化鎵的化學式為Ga2O3,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下方的數字表示原子的相對質量,左上方的數字表示質子數,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以及是否是金屬元素,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原子的電子層數決定元素的周期數來解答。8.【答案】D【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解答】A、金屬La的活動性比鋅強,而鋅排在氫之前,La可以和HCl反應制得LaCl3和氫氣,可以直接制取LaCl3,故不符合題意;B、金屬氧化物能與酸反應,La2O3和HCl可以反應制得LaCl3和水,可以直接制取LaCl3,故不符合題意;C、La(OH)3難溶于水,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LaCl3和水,可以直接制取LaCl3,故不符合題意;D、La(OH)3難溶于水,不能與氯化鉀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不能直接制取LaCl3,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因為金屬La的活動性比鋅強,所以金屬La能與稀鹽酸反應;La2O3,La(OH)3能與稀鹽酸反應,符合鹽酸的化學性質。La(OH)3難溶于水,不能與鹽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因為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的特點。9.【答案】D【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化學式的相關計算;碳的化學性質;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該反應的反應物均為化合物,不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置換反應,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氧化鐵中鐵元素質量分數為,氧化亞鐵中鐵元素質量分數為,故氧化鐵中鐵元素質量分數小于氧化亞鐵,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青磚中含有金屬鐵,鐵能與酸反應,所以青磚不耐酸,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塞住磚窯的通氣孔,造成窯內柴火燃燒不充分,生成CO ,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置換反應的概念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鐵和酸反應生成亞鐵鹽和氫氣,碳在氧氣不充分時燃燒生成一氧化碳來解答。10.【答案】C【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金屬的化學性質;中和反應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不能除去Fe3O4中混有的Fe,不符合除雜原則,該方案錯誤,不符合題意;B、鐵既能與氯化銅反應,也能與氯化鐵反應,該方案錯誤,不符合題意;C、硝酸銨固體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故取樣分別加適量水溶解、測量溫度能鑒別硝酸銨和氫氧化鈉兩種固體,該方案正確,符合題意;D、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無現象;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也無現象,該方案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鐵在空氣中不燃燒來解答;B、根據鐵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鐵和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來解答;C、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來解答;D、根據氫氧化鈣和鹽酸生成氯化鈣和水,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均無現象來解答。11.【答案】B【知識點】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化合反應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解答】由反應模型圖分析可知,甲烷與氧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甲醇的方程式為。A、在化學變化中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催化劑的概念是在化學變化中,改變其它物質的反應速度,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不變,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由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甲烷與氧氣的質量比為(16×2):32=1:1,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甲烷與氧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甲醇,符合多變一的化合反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反應模型圖分析可知,甲烷與氧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甲醇的方程式的含義是各物質之間 等質量關系,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催化劑的概念是改變其它物質的反應速度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化合反應的概念是由多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來解答。12.【答案】B【知識點】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酸、堿、鹽的概念;單質和化合物【解析】【解答】A、c是+2價的鈣元素的堿為氫氧化鈣,d為鈣鹽,氫氧化鈣能與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或者是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故c能一步轉化為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b為鈣的氧化物氧化鈣,d為鈣鹽,而氧化鈣能與酸反應生成鈣鹽和水,故b能一步轉化為d,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0,則x處的物質類別為單質鈣,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c為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鈣元素在化合物中為+2價,在單質中為0價;鈣的氧化物是氧化鈣,氫氧化鈣是堿,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氧化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氫氧化鈣是弱堿可以中和酸性土壤或河水來解答。13.【答案】D【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30℃時,Na2SO4的溶解度為41g,而題中沒有溶解度的單位,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P點表示該溫度下,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相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若未指明溶液的質量,溶質質量無法比較,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20℃時,Na2SO4的溶解度為19.5g,則20℃時Na2SO4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氯化鈉和硫酸鈉的溶解度都隨溫度降低而減小,且氯化鈉變化較小,硫酸鈉變化較大,可以恒溫蒸發溶劑結晶氯化鈉,趁熱過濾,洗滌,干燥,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不同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交叉點表示該溫度下的物質的溶解度相等且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的溶質相等;一定溫度下的物質的溶解度以及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隨溫度變化明顯的物質可以降溫結晶,隨溫度變化不明顯的物質的可以恒溫蒸發溶劑結晶來解答。14.【答案】A【知識點】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屬銹蝕的條件【解析】【解答】A、氣體溶于水試管內氣體減少,溶解的氣體越多,在大氣壓作用下進入試管中的水越多。圖中實驗,左邊試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明顯比右邊試管中的高,可探究NH3和CO2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該實驗能達到目的,符合題意;B、鎂比鐵活潑,鐵釘和硫酸鎂溶液不能發生反應沒有發生化學變化,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題意;C、第一支試管中的鐵釘只與干燥的空氣接觸,第二支試管中的鐵釘只與水接觸;一段時間后兩支試管中的鐵釘沒有生銹,不能用于探究鐵生銹條件,該實驗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D、要驗證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需要驗證二氧化錳加快了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同時還要驗證反應前后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該實驗只驗證了二氧化錳加快了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該實驗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氨氣比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來解答;B、根據金屬活潑性順序表鎂比鐵活潑,化學變化遵守質量守恒定律來解答;C、根據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和水接觸來解答;D、根據催化劑的概念是改變反應速度,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來解答。15.【答案】(1)C;E(2);;過濾(3)O2(4)O2;H2O【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物質的簡單分類;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解析】【解答】(1)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故Na2S2O3屬于鹽,該物質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故答案為:CE.(2)“石灰”指的是生石灰氧化鈣,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再與發酵產生的CO2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的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過濾能將固體和液體分開。(3)衣物透風的目的是與空氣中的O2接觸,發生氧化反應,使得靛白變回靛藍。(4)由題意可知保險粉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被氧氣氧化,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保險粉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的方程式為:2Na2S2O3+O2+2H2O=4NaHSO3。【分析】(1)根據物質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純凈物包含化合物和單質,化合物包含氧化物、酸、堿、鹽,而連二亞硫酸鈉(Na2S2O3)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化合物中的鹽來解答;(2)根據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過濾分離溶和不溶物來解答;(3)(4)根據連二亞硫酸鈉(Na2S2O3)還原靛藍的原理是連二亞硫酸鈉與氧氣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來解答。(1)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Na2S2O3屬于鹽,該物質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故選CE。(2)“石灰”指的是生石灰,與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再與發酵產生的CO2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過濾能將固體和液體分開,故將凝結的沉淀(靛藍)分離出來的方法是過濾。(3)衣物透風的目的是與空氣中的O2接觸,發生氧化反應,使得靛白變回靛藍。(4)由題意可知,保險粉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被氧氣氧化,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各種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保險粉用于保存食物水果的原理為:2Na2S2O3+O2+2H2O=4NaHSO3。16.【答案】(1)大;置換;(2);能;;;硫酸銅溶液【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置換反應及其應用;金屬活動性的探究【解析】【解答】(1)①由于合金的硬度大于組分金屬,所以青銅的硬度比純銅要大。②“曾青(硫酸銅溶液)得鐵則化為銅”即原理是硫酸銅溶液與鐵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溶液,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單質另一化合物的置換反應的特征,屬于置換反應。③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2)實驗1:未打磨的鎳片浸泡在過量稀硫酸中,一開始無明顯現象,說明鎳片表面有致密氧化膜(NiO)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鎳和水,該發生的方程式為;過一會表面有大量氣泡冒出,說明鎳片表面的氧化膜(NiO)與硫酸完全反應后,鎳與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而銅與硫酸不反應,說明鎳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所以該實驗能直接比較出銅、鎳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實驗2:鐵片與硫酸鎳溶液反應生成鎳和硫酸亞鐵的化學方程式為,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鎳強。得出結論:結合實驗1、實驗2可知,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Fe、Ni、Cu。交流討論:由于鎳片與硫酸亞鐵溶液不反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溶液,所以用鎳片、硫酸亞鐵溶液和硫酸銅溶液行實驗也能判斷銅、鐵、鎳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分析】(1)根據合金的特性是熔點低、硬度大、耐腐蝕,置換反應的概念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來解答;(2)根據金屬活潑性順序表可知強者置換弱者,氧化鎳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鎳和水,鎳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鎳和氫氣,鎳比銅活潑;鐵片與硫酸鎳溶液反應生成鎳和硫酸亞鐵;鐵比鎳活潑,鎳比銅活潑來解答。(1)①由于合金的硬度大于組分金屬,所以青銅的硬度比純銅要大。故填:大。②“曾青(硫酸銅溶液)得鐵則化為銅”即硫酸銅溶液與鐵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溶液,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單質另一化合物的置換反應的特征,屬于置換反應。故填:置換。③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故填:。(2)實驗1:未打磨的鎳片浸泡在過量稀硫酸中,一開始無明顯現象,說明鎳片表面的層致密氧化膜(NiO)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鎳和水,此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過一會表面有大量氣泡冒出,說明鎳片表面的層致密氧化膜(NiO)與硫酸完全反應后,鎳與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而銅與硫酸不反應,說明鎳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所以該實驗能直接比較出銅、鎳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填:;能。實驗2:鐵片與硫酸鎳溶液反應生成鎳和硫酸亞鐵 ,化學方程式為,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鎳強。故填:。得出結論:結合實驗1、實驗2可知,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Fe、Ni、Cu。故填:Fe、Ni、Cu。交流討論:由于鎳片與硫酸亞鐵溶液不反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溶液,所以用鎳片、硫酸亞鐵溶液和硫酸銅溶液行實驗也能判斷銅、鐵、鎳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故填:硫酸銅溶液。17.【答案】(1)(2)(3)4.9%(4)22.4g(5)C【知識點】中和反應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解析】【解答】(1)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的方程式為:;(2)由pH值的變化曲線可知,當加入16g氫氧化鈉溶液時,pH=7,說明氫氧化鈉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當加入32g氫氧化鈉溶液時,說明氫氧化鈉過量,此時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鈉和氫氧化鈉,其化學式為:Na2SO4、NaOH,溶液中含有鈉離子、硫酸根離子、氫氧根離子的個數比為3:1:1,如圖:;(3)解:設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x,解得x=0.98g,則該廢液中H2SO4的質量分數為:;(4)解:設5%的將氫氧化鈉改用5%的KOH溶液,則pH=7時KOH溶液的質量為y,解得y=1.12g,故改用5%的KOH溶液時,當pH=7時KOH溶液的質量為:;(5)工業上處理含硫酸的廢水時,通常選用廉價且易得的堿性物質進行中和。而氫氧化鈉(NaOH)和氫氧化鉀(KOH)堿性太強,成本較高,因此不常用。A、氧化鈣價格低廉,但需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后才能中和酸,過程中釋放大量熱量,可能增加操作復雜性,不符合題意;B、碳酸鈣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可能影響操作,且硫酸鈣微溶易覆蓋碳酸鈣表面并阻礙反應徹底進行,不符合題意;C、氫氧化鈣直接與硫酸中和生成硫酸鈣和水,氫氧化鈣為粉末狀固體,易運輸儲存,反應溫和且成本低,工業上常用,符合題意;D、硫酸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雖然除去硫酸但又生成了鹽酸溶液任然呈酸性,需二次處理,故不適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是中和反應,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再根據酸堿中和反應的方程式計算來解答。(1)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由pH變化曲線可知,當加入16g氫氧化鈉溶液時,pH=7,此時說明氫氧化鈉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當加入32g氫氧化鈉溶液時,氫氧化鈉過量,此時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鈉、氫氧化鈉,化學式為:Na2SO4、NaOH,溶液中鈉離子、硫酸根離子、氫氧根離子的個數比為3:1:1,如圖:;(3)設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x,x=0.98g,該廢液中H2SO4的質量分數為:;(4)設改用5%的KOH溶液,則pH=7時KOH溶液的質量為y,y=1.12g,改用5%的KOH溶液,則pH=7時KOH溶液的質量為:;(5)工業上處理含硫酸的廢水時,通常選用廉價且易得的堿性物質進行中和。氫氧化鈉(NaOH)和氫氧化鉀(KOH)堿性太強,但成本較高,因此不常用。A、氧化鈣價格低廉,但需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后才能中和酸,過程中釋放大量熱量,可能增加操作復雜性,故錯誤;B、碳酸鈣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可能影響操作,且硫酸鈣微溶易覆蓋碳酸鈣表面,阻礙反應徹底進行,故錯誤;C、氫氧化鈣直接與硫酸中和生成硫酸鈣和水,氫氧化鈣為粉末狀固體,易運輸儲存,反應溫和且成本低,工業上常用,故正確;D、硫酸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但生成鹽酸使廢水仍呈酸性,需二次處理,故不適用,故錯誤;故選C。18.【答案】(1)Mg2+、Fe3+(2)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其充分反應;CaCl2+Na2CO3=CaCO3↓+2NaCl(3)32.4;此時硫酸鈉的溶解度最大,存在于溶液中,氯化鈉的溶解度減小,蒸發過程中結晶析出(合理即可);升溫(4)2.84【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粗鹽提純;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解析】【解答】(1)氫氧根離子和鎂離子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鐵離子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鐵沉淀,所以反應器1中主要除去的離子是:Mg2+、Fe3+;(2)將反應器1所得液體從反應器2的上端以霧狀噴淋進入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其充分反應;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硫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CaCl2+Na2CO3=CaCO3↓+2NaCl;(3)根據表中數據可知,析鹽罐蒸發水時溫度宜控制為32.4℃,此時硫酸鈉的溶解度最大,存在于溶液中,氯化鈉的溶解度減小,通過蒸發過程可以得到氯化鈉晶體,硫酸鈉在溶液中;若升溫時氯化鈉溶解度增大不會析出晶體,而硫酸鈉的溶解度減小,有晶體析出;所以采用升溫結晶的方法析出硫酸鈉晶體;(4)解:設10g鹵水樣品中含有硫酸鈉的質量為x,解得x=0.284g,則100kg鹵水最終進入析硝罐的溶液中含硫酸鈉的質量為:0.284g×=2.84kg。【分析】(1)根據火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氫氧化鈉和氯化鐵、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淀和氫氧化銅成來解答;(2)根據反應器2的上端以霧狀噴淋進入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度,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來解答;(3)根據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且變化不明顯,可以恒溫增發溶劑結晶;而硫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來解答;(4)根據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的方程式中已知硫酸鋇沉淀的質量和式量來計算硫酸鈉的質量來解答。(1)氫氧根離子和鎂離子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鐵離子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鐵沉淀,所以反應器1中主要除去的離子是:Mg2+、Fe3+;(2)將反應器1所得液體從反應器2的上端以霧狀噴淋進入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其充分反應;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硫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CaCl2+Na2CO3=CaCO3↓+2NaCl;(3)根據表中數據可知,析鹽罐蒸發水,溫度宜控制為32.4℃,此時硫酸鈉的溶解度最大,存在于溶液中,氯化鈉的溶解度減小,蒸發過程中結晶析出;降溫的話氯化鈉也可能析出,而升溫的話,氯化鈉溶解度增大,不會析出,硫酸鈉的溶解度減小,結晶析出,所以采用升溫結晶的方法;(4)設10g鹵水樣品中含有硫酸鈉的質量為x,x=0.284g,則100kg鹵水最終進入析硝罐的溶液中含硫酸鈉的質量為:0.284g×=2.84kg。19.【答案】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ACEF;b;濃硫酸;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CaC2O4 H2O加熱分解失去結晶水;一氧化碳;低于【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碳中和、碳達峰【解析】【解答】(1)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則拉瓦錫進行木炭在純氧燃燒的實驗,發現只生成一種氣體,由此得出該氣體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拉瓦錫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2)分析圖中儀器可知,利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不需要加熱,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加入稀鹽酸的速率,所以為了便于控制生成CO2的速率,發生裝置應選用圖1中ACEF;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空氣應從圖2裝置的b端排出;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圖2的多功能瓶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3)加壓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4)①分析圖中信息;第一階段反應后固體質量減少了18g,則減輕的原因是CaC2O4 H2O加熱分解失去結晶水;第二階段固體質量減少了28g,則反應產生的氣體是CO;②CaC2O4 H2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6,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0,Ca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56,由圖中數據可知,高于800℃后碳酸鈣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因此CaO捕捉CO2的反應溫度應低于800℃,避免碳酸鈣分解。【分析】(1)根據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來解答;(2)根據實驗室常用固體碳酸鈣和液體稀鹽酸反應生成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選擇固液不加熱裝置的為發生裝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氣體來解答;(3)根據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來解答;(4)根據CaC2O4·H2O受熱分解生成CaO、水和二氧化碳, 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來解答。20.【答案】(1)量筒;DE;9.1;10(2);a>c>b;10;探究相同條件下,溫度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解答】(1)①根據圖示可知儀器C的名稱是量筒;②用20%過氧化氫溶液稀釋為20mL10%過氧化氫溶液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儀器有量筒、燒杯、膠頭滴管、玻璃棒;不需要用到D托盤天平與E藥匙;根據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故需要20%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20mL×1g/mL×10%)÷20%=10g,體積為,則需要水的質量為20g-10g=10g,體積為10 mL;(2)①實驗3為過氧化氫在氯化鐵的作用下分解產生水與氧氣,則化學反應方程式為:;②若其他條件相同時催化效果為MnO2>FeCl3>CuCl2,即1min生成O2的體積由多到少的是MnO2>FeCl3>CuCl2,故答案為:a>c>b;③驗3和實驗4實驗研究在相同反應條件下雙氧水濃度對分解速率的影響,則實驗中需要控制雙氧水的體積相同,濃度不同,則需要補加蒸餾水10mL,則x=10;④分析實驗4、5組數據可知實驗中反應溫度不同,其他條件均相同,則目的為探究相同條件下,溫度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分析】(1)根據實驗室常見儀器,用水改變溶液的濃度時稀釋前后溶質不變以及稀釋過程中的儀器來解答;(2)根據不同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速度不同,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的速度與溫度和濃度成正比(實驗需控制單一變量法來探究催化劑的種類、反應物的濃度和溫度對反應的速度的影響)來解答。(1)①根據圖示可知儀器C的名稱是量筒;②用20%過氧化氫溶液稀釋為20mL10%過氧化氫溶液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儀器有量筒、燒杯、膠頭滴管、玻璃棒;不需要用到D托盤天平與E藥匙,因為不需要稱量固體藥品;需要20%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20mL×1g/mL×10%)÷20%=10g,體積為,需要水的質量=20g-10g=10g,即10 mL;(2)①實驗3為過氧化氫在氯化鐵的作用下分解產生水與氧氣,則化學反應方程式為:;②若其他條件相同時,催化效果為MnO2>FeCl3>CuCl2,即1min生成O2的體積MnO2>FeCl3>CuCl2,故:a>c>b;③驗3和實驗4實驗研究在相同反應條件下雙氧水濃度對分解速率的影響,則實驗中需要控制雙氧水的體積相同,濃度不同,則需要補加蒸餾水10mL,則x=10;④分析實驗4、5組數據可知實驗中反應溫度不同,其他條件均相同,則目的為探究相同條件下,溫度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廣大附中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化學試題(學生版).docx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廣大附中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化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