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綿陽市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綿陽市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

資源簡介

四川省綿陽市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
1.(2024·綿陽)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下列成語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百煉成鋼 C.云開霧散 D.鐵杵成針
【答案】B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A、木已成舟只是物質的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不符合題意;
B、百煉成鋼,是生鐵中的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符合題意;
C、云開霧散,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
D、鐵杵成針只是物質的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進行分析解答。
2.(2024·綿陽)化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化學服務于生活。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延長保質期
B.用75%的醫用酒精消毒殺菌
C.用含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D.用含NaOH的爐具清潔劑去除油污
【答案】A
【知識點】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有害化學物質的性質與人體健康;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A、甲醛會使蛋白質變性,危害人體健康,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延長保質期,故A錯誤;
B、75%的醫用酒精能使微生物蛋白質變性凝固,從而殺滅微生物,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故B正確;
C、人體胃液中的胃酸是鹽酸,氫氧化鋁和鹽酸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所以可用含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故C正確;
D、氫氧化鈉(NaOH)顯堿性,堿性物質能與油污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去除油污,所以用含NaOH的爐具清潔劑去除油污,故D正確。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甲醛會危害人體健康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75%的醫用酒精會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凝固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氫氧化鋁和鹽酸可以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氫氧化鈉可以與油污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3.(2024·綿陽)催化劑可以促進汽車尾氣中有害氣體的轉化,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其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B.反應前后原子總數不變,分子總數減少
C.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均有變化
D.反應產物都是空氣的組成成分
【答案】C
【知識點】空氣的組成;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解答】A、由催化劑的特點是“一變兩變”,即催化劑能改變反應速率,但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變,故A正確;
B、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一氧化碳與一氧化氮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氮氣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NO2CO2+N2,反應前有2個碳原子,4個氧原子、2個氮原子,反應后也有2個碳原子、4個氧原子和2個氮原子,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不變,反應前有2+2=4個分子,反應后有2+1=3個分子,分子的總數減少了,故B錯誤;
C、單質元素化合價為0,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反應物CO中氧元素為-2價,碳元素為+2價,NO中氧元素為-2價,氮元素為+2價,生成物CO2中氧元素為-2價,碳元素為+4價,N2為單質,氮元素的化合價為0,故反應前后氧元素化合價不變,碳、氮元素的化合價均發生了改變,故C錯誤;
D、空氣的成分銨體積分數計,氮氣約占78%,氧氣約占21%,稀有氣體約占0.94%,二氧化碳約占0.03%,氣體氣體和雜質約占0.03%,從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產物為CO2和N2,都是空氣的組成成分,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根據化學方程式,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微粒個數等于化學計量數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單質元素化合價為0,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空氣中各成分的含量以及該反應的反應物為二氧化碳和氮氣進行分析解答。
4.(2024·綿陽)火箭推進劑在火箭發動機中快速燃燒,為火箭飛行提供能量,液氫-液氧、液態甲烷-液氧都是優良的運載火箭推進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液氫、液氧都是單質,液態甲烷是化合物
B.火箭推進劑氣化時,分子間距離大大增加
C.制造火箭發動機需用多種金屬、合金以及復合材料
D.等質量的氫氣、甲烷完全燃燒,氫氣消耗氧氣更少
【答案】D
【知識點】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單質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單質,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化合物,則液氫只由氧元素組成屬于單質,液態甲烷由碳、氧元素組成屬于化合物,故A正確;
B、分子之間有間隔,氣體分子間隔<液體分子間隔>固體分子間隔,火箭推進劑氣化時,由液態變成氣態,所以分子間距離大大增加,故B正確;
C、制造火箭發動機需要高強度、耐高溫和抗腐蝕性能強的金屬材料和輕質、高強度和耐高溫特性的符合材料,所以 制造火箭發動機需用多種金屬、合金以及復合材料 ,故C正確;
D、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氫氣和氧氣的質量為:4:32=1:8 ,即每1份質量的氫氣完全燃燒,需要消耗8份質量的氧氣,
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甲烷和氧氣的質量比為:16:64=1:4,即每1份質量的甲烷完全燃燒,需要消耗4份質量的氧氣,
故等質量的氫氣、甲烷完全燃燒,氫氣消耗氧氣更多,故D錯誤。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分子之間有間隔,氣體分子間隔>液體分子間隔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制造火箭發動機需要多種金屬、合金以及復合材料等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比等于相對分子質量×化學計量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5.(2024·綿陽)下列溶液配制及酸堿中和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稱5.0gNaOH
B.量30.0mL濃硫酸
C.稀釋濃硫酸
D.滴加稀硫酸
【答案】C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稀釋濃硫酸
【解析】【解答】A、氫氧化鈉固體易吸水而潮解,且有強烈的腐蝕性,不能直接放在白紙上稱量,需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故A錯誤;
B、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讀數時,量筒放平,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視線沒有與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故B錯誤;
C、稀釋濃硫酸時,不能將水注入濃硫酸中,以防液體沸騰飛濺,應將濃硫酸沿燒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使熱量盡快散發出去,故C正確;
D、使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時,應垂直懸空于試管口上方滴加,不能伸入試管,更不能觸屏試管內壁,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氫氧化鈉易吸收潮解,有腐蝕性,應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量筒量取液體時的正確讀數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濃硫酸稀釋 的注意事項及正確操作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膠頭滴管滴加液體藥品時的正確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
6.(2024·綿陽)氫氣是一種清潔、高效、可再生的能源。我國科學家巧妙地把海水蒸發淡化與電解水結合起來,實現了海水的穩定、高效制氫,裝置如圖所示,其中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只允許水蒸氣通過。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導線a端接電源的負極
B.聚四氟乙烯是合成材料
C.該法得到的氫氣與氧氣的質量比約為2:1
D.電解時,M、N室中海水含鹽的濃度均增大
【答案】C
【知識點】電解水實驗;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A、電解水實驗,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導線a端接電源的負極,故A正確;
B、聚四氟乙烯是一種塑料,屬于合成材料,因為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故B正確;
C、電解水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2H2O2H2↑+O2↑,化學反應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比=相對分子質量×化學計量數之比,所以氫氣與氧氣的質量比約為(1×2×2):(16×2)=1:8,故C錯誤;
D、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濃度)=電解水實驗不斷消耗水,產生氫氣和氧氣,鹽沒有參加反應,即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變小,故M、N室中海水含鹽的濃度均增大,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電解水實驗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塑料屬于合成材料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比等于相對分子質量×化學計量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電解水時,溶劑質量不斷減少,溶質質量不變,溶質質量分數不斷增大進行分析解答。
7.(2024·綿陽)實驗室有一包白色固體粉末可能含有NaCl、、中的一種或幾種,取適量試樣溶于水,滴加稀鹽酸產生氣泡,再滴加溶液產生沉淀。下列關于固體粉末成分的推斷正確的是
A.一定有,沒有NaCl和
B.一定有NaCl、和三種
C.一定有和,可能有NaCl
D.一定有,可能有NaCl和
【答案】D
【知識點】鹽的化學性質;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解答】白色固體粉末滴加稀鹽酸產生氣泡,說明一定有碳酸鈉,因為 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再滴加氯化鋇溶液,產生沉淀,可能是過量的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與氯化鈉,也可能是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完了,硫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與氯化鈉,氯化鈉與鹽酸、氯化鋇均不反應,所以無法確定是否含有硫酸鈉、氯化鈉,故白色粉末一定含有碳酸鈉,可能含有氯化鈉、硫酸鈉;故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氯化鈉和鹽酸、氯化鋇均不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8.(2024·綿陽)電解水制氫聯合碳酸鈣分解制備氧化鈣,能減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該新方法涉及的主要化學反應有:①②③2H2+CO(甲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以上3個反應包含單質、氧化物、堿和鹽
B.以上3個反應只涉及2種基本反應類型
C.傳統的高溫分解法會產生大量
D.新方法制得32g甲醇的同時產生48g氧氣
【答案】A
【知識點】反應類型的判定;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堿、鹽的概念;單質和化合物;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
【解析】【解答】A、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單質,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由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堿,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從 以上3個反應可知,氫氣、氧氣屬于單質;水、氧化鈣、一氧化碳屬于氧化物;碳酸鈣屬于鹽,甲醇含碳元素,屬于有機物的是,3個反應的物質中沒有堿,故A錯誤;
B、反應①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反應③由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置換反應的特征是“一單一化生成另一單另一化”;復分解反應的特征是“雙交換,價不變”,反應②不符合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特征,不屬于基本反應,因此以上3個反應只涉及2種基本反應類型,故B正確;
C、 傳統的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會產生大量,故C正確;
D、設制得32g甲醇的同時產生氧氣的質量為x,
將反應①×3,反應②×2,反應③×2相加可知,總的反應為4H2O+2CaCO3=2CaO+2CH3OH+3O2↑,
2×32 3×32  
32g x  
,故D正確。
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單質、氧化物、堿、鹽、有機物的定義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化合反應的特征、分解反應的特征,置換反應的特征,復分解反應的特征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碳酸鈣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三個反應乘以相應的化學計量數再進行左右相加,消去中間產物氫氣和一氧化碳得出總反應,再設氧氣的質量為未知數,找準總反應中相關物質的質量關系,已知量是甲醇的質量,未知量是氧氣的質量,列出比例式,求出氧氣的質量進行分析解答。
9.(2024·綿陽)將一定質量的水煤氣(CO和的混合物)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燃燒產物依次通過足量的濃硫酸和NaOH溶液,濃硫酸增重0.9g,NaOH溶液增重2.2g。該水煤氣中CO和的質量比為
A.7:1 B.14:1 C.28:1 D.56:1
【答案】B
【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將一定質量的水煤氣(CO和 H2的混合物)在氧氣中充分燃燒,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氫氣燃燒生成水,燃燒產物依次通過足量的濃硫酸和NaOH溶液,濃硫酸吸收水,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濃硫酸增重0.9g,NaOH溶液增重2.2g,則生成水的質量為0.9g,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2g;
設該水煤氣中CO的質量為,則
設的質量為,則
從以上計算可得CO的質量為1.4g,H2的質量為0.1g,則
該水煤氣中CO和的質量比=。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氫氣燃燒生成,濃硫酸吸水質量增加為水的質量,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質量增加為二氧化碳的質量,設一氧化碳質量為未知數,正確寫出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找準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質量,未知量是一氧化碳的質量,列比例式,求出一氧化碳的質量。
再設氫氣的質量為未知數,正確寫出氫氣燃燒生成水的化學方程式,找準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已知量是水的質量,未知量是氫氣的質量,列比例式,求出氫氣的質量。再用一氧化碳的質量和氫氣的質量進行比較,得出正確選項進行分析解答。
10.(2024·綿陽)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和能源寶庫,向海圖強是中國人民的夙愿。回答下列問題:
(1)海水是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其中元素總量最大的是   。從海水獲得淡水的方法可以是   (填標號)。
a.蒸餾 b.加熱分解 c.活性炭吸附 d.高分子膜分離
(2)海產品可以為人類提供豐富的食物。海魚中富含的營養素是   ,魚肝油是人體獲取   的主要來源之一。深海魚油中一種成分的化學式為,下列關于該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填標號)。
a.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b.每個分子中含有1個氧分子
c.相對分子質量為312 d.C、H、O的質量比為33:4:4
(3)20℃時,海水中主要鹽類的含量為:NaCl 2.696%、0.328%、 0.210%,它們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
①海水曬鹽后的母液是氯化鈉的   (填“不飽和”或“飽和”)溶液。曬鹽時不能將水全部蒸干,目的是使海水中的NaCl大量析出,而其它鹽類基本不析出,其它鹽類不析出的原因是   。
②在實驗室進行粗鹽提純時,溶解操作所用的儀器有   ,過濾操作的下列做法不規范的是   (填標號)。
a.濾紙邊緣高出漏斗 b.將濾紙潤濕,使其緊貼漏斗內壁
c.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d.將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層濾紙處引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輕輕攪動以加快過濾速度
【答案】(1)混合物;O;ad
(2)蛋白質;維生素;d
(3)飽和;其它鹽含量較小,且溶解度接近或大于NaCl;燒杯、玻璃棒、量筒;ae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海洋中的資源
【解析】【解答】(1)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鈉、氯化鎂等物質,屬于混合物;海水中元素總量最大的是氧;
a.通過加熱海水使其蒸發,然后冷凝成淡水,是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之一,故a方法正確;
b.加熱分解不適合用于海水淡化,因為海水中的鹽分與水分子形成化學鍵,無法通過加熱分解去除,故b錯誤;
c.活性炭吸附,雖然活性炭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色素和異味,但其不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的鹽分,因此不適合作為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故c錯誤;
d.高分子膜分離,通過選擇性高分子膜(如反滲透膜)分離海水中的水分子和鹽分,是海水淡化的重要技術之一,故d正確;
故答案為:混合物;O;ad;
(2)海魚中富含的營養素是蛋白質;魚肝油是人體獲取維生素的主要來源之一;
a、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化合物,但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不屬于有機高子化合物,故a錯誤;
b、1個分子中含有22個碳原子、32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b錯誤;
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22+1×32+16×2=328,故c錯誤;
d、中C、H、O的質量比為(12×22):(1×32):(16×2)=33:4:4,故d正確;
故答案為:蛋白質;維生素;d;
(3)①海水曬鹽后的母液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由溶解度曲線可知,曬鹽時海水中的NaCl大量析出,其它鹽類不析出的原因是其它鹽含量較小,且溶解度接近或大于NaCl;
故答案為:飽和;其它鹽含量較小,且溶解度接近或大于NaCl;
②在實驗室進行粗鹽提純時,溶解操作所用的儀器有燒杯、玻璃棒、量筒;
a、濾紙邊緣應該低于漏斗,該做法不規范,故a符合題意;
b、將濾紙濕潤,使其緊貼漏斗內壁,這樣可以防止濾紙和漏斗壁之間有氣泡,影響過濾速度,該做法規范,故b不符合題意;
c、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這樣做可以防止濾液濺出,使濾液順利流入燒杯,故做法規范,故c不符合題意;
d、將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層濾紙處引流,這樣做可以防止損壞濾紙,該做法規范,故c不符合題意;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輕輕攪動,容易捅破濾紙,使過濾失敗,該做法不規范,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燒杯、玻璃棒、量筒;ae。
【分析】(1)根據海水中溶解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從海水獲得淡水的方法可以是蒸餾、高分子膜分離,加熱分解和活性炭吸附都不能除去水中溶解的各種鹽分無法得到淡水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魚肉富含蛋白質,魚肝油富含維生素進行分析解答;|
a、相對分子質量比較小,不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分子由原子構成,分子中不含有分子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化學式的相對分子質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對原值質量的總和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化學式各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比進行分析解答;
(3) ① 根據析出晶體之后的母液是該晶體的飽和溶液,海水中其他鹽類含量低,且相同溫度下,溶解度比氯化鈉的大進行分析解答;
② 根據溶解需要用到燒杯、玻璃杯、量筒等玻璃儀器進行分析解答;
a、根據過濾時濾液邊緣要低于漏斗邊緣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過濾需要使濾紙緊貼漏斗內壁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過濾時漏斗下端要緊靠燒杯內壁,以防液滴飛濺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玻璃棒下端要輕靠三層濾紙,以防損壞濾紙進行分析解答;
e、根據玻璃棒攪動會使濾紙破損,過濾失敗進行分析解答。
(1)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鈉、氯化鎂等物質,屬于混合物;海水中元素總量最大的是氧;
a.通過加熱海水使其蒸發,然后冷凝成淡水,是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之一,故選項方法正確;
b.加熱分解不適合用于海水淡化,因為海水中的鹽分與水分子形成化學鍵,無法通過加熱分解去除,故選項方法不正確;
c.活性炭吸附,雖然活性炭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色素和異味,但其不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的鹽分,因此不適合作為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故選項方法不正確;
d.高分子膜分離,通過選擇性高分子膜(如反滲透膜)分離海水中的水分子和鹽分,是海水淡化的重要技術之一,故選項方法正確;
故填:混合物;氧或O;ad;
(2)海魚中富含的營養素是蛋白質;魚肝油是人體獲取維生素的主要來源之一;
a.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化合物,但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不屬于有機高子化合物,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b.1個分子中含有22個碳原子、32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22+1×32+16×2=328,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d.中C、H、O的質量比為(12×22):(1×32):(16×2)=33:4:4,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填:蛋白質;維生素;d;
(3)①海水曬鹽后的母液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由溶解度曲線可知,曬鹽時海水中的NaCl大量析出,其它鹽類不析出的原因是其它鹽含量較小,且溶解度接近或大于NaCl,故填:飽和;其它鹽含量較小,且溶解度接近或大于NaCl;
②在實驗室進行粗鹽提純時,溶解操作所用的儀器有燒杯、玻璃棒、量筒;
a.濾紙邊緣應該低于漏斗,故選項做法不規范;
b.將濾紙濕潤,使其緊貼漏斗內壁,這樣可以防止濾紙和漏斗壁之間有氣泡,影響過濾速度,故選項做法規范;
c.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這樣做可以防止濾液濺出,使濾液順利流入燒杯,故選項做法規范;
d.將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層濾紙處引流,這樣做可以防止損壞濾紙,故選項做法規范;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輕輕攪動,容易捅破濾紙,使過濾失敗,故選項做法不規范;
故填:燒杯、玻璃棒、量筒;ae。
11.(2024·綿陽)氧化釔()被廣泛用于航空航天涂層材料,以富釔稀土礦(主要成分為,含有少量的、CuO、等雜質)生產氧化釔的工藝流程如下:
(1)釔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釔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為   ,   。
(2)中Y的化合價為   ,“酸浸”過程中,氧化釔()溶于鹽酸的化學方程式是   。
(3)“調pH”時,通入使溶液呈堿性,“濾渣”的主要成分是   。
(4)加入發生“沉釔”的化學反應為,X的化學式為   ,寫出X在農業生產中的一種用途:   。
(5)“焙燒”的反應原理與煅燒相似,焙燒生成的化學方程式是   。
【答案】(1)39;9
(2)+3;
(3)、
(4);作氮肥
(5)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
【解析】【解答】(1)由釔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圓圈內的數字為質子數,所以 釔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為 39,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39=2+8+18+x+2,得x=9;
(2)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則Y的化合價為+3價;“酸浸”過程中,氧化釔()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釔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調pH”時,通入使溶液呈堿性,“濾渣”的主要成分是氫氧根離子與鐵離子、銅離子生成的氫氧化鐵沉淀、氫氧化銅沉淀;
(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反應前Y、Cl、N、H、C、O的原子個數分別為2、6、6、30、6、18,反應后Y、Cl、N、H、C、O的原子個數分別為2、0、0、6、6、18,則6X中含有6個氮原子、6個氯原子和24個氫原子,X的化學式為,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
(5)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焙燒”的反應原理與煅燒相似,則焙燒生成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1)39;9 ;(2)+3; ;
(3)、 ;(4) ;作氮肥;
(4) 。
【分析】(1)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圓圈內的數字表示質子數,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氧化釔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釔和水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加入NH3調節溶液pH,是為了使鐵離子變成氫氧化鐵沉淀、銅離子變成氫氧化銅沉淀而除去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氯化銨含有氮元素,可以作氮肥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碳酸釔焙燒生成氧化釔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
(1)由釔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釔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為39,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39=2+8+18+x+2,得x=9,故填:39;9;
(2)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則Y的化合價為+3價;“酸浸”過程中,氧化釔()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釔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3或+3價;;
(3)“調pH”時,通入使溶液呈堿性,“濾渣”的主要成分是氫氧根離子與鐵離子、銅離子生成的氫氧化鐵沉淀、氫氧化銅沉淀,故填:、;
(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反應前Y、Cl、N、H、C、O的原子個數分別為2、6、6、30、6、18,反應后Y、Cl、N、H、C、O的原子個數分別為2、0、0、6、6、18,則6X中含有6個氮原子、6個氯原子和24個氫原子,X的化學式為,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故填:;作氮肥;
(5)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焙燒”的反應原理與煅燒相似,則焙燒生成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12.(2024·綿陽)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根據所給儀器和實驗設計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極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正確接口順序從左到右依次為   ,儀器X的名稱為   。
(2)實驗室利用BD裝置制取,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將通入E裝置,觀察到白磷的變化是   ,產生該變化的原因是   。
(3)利用下圖所示裝置制取并探究其性質。將Y形管傾斜,使M中的溶液流入N中與固體顆粒完全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然后向N中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整個實驗過程中氣球的變化情況為   。
【答案】(1)ad;集氣瓶
(2);白磷在水中燃燒;滿足了白磷燃燒的兩個條件: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
(3);先變大再變小
【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堿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燃燒與燃燒的條件;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該反應屬于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選擇A,極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應選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收集裝置選用C,且氣體應從導管d端通入,故正確接口順序從左到右依次為ad;由圖可知,儀器X的名稱為集氣瓶;
(2)B裝置為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利用BD裝置制取,應選用藥品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若將通入E裝置,觀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燒,這是因為滿足了白磷燃燒的兩個條件: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為: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將Y形管傾斜,使M中的溶液流入N中與固體顆粒完全反應,氣球會先變大,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 NaOH 溶液,二氧化碳會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氣球又會變小,故整個實驗過程中,氣球先變大后變小。
故答案為:(1) ad;集氣瓶;
(2) ;白磷在水中燃燒 ;
滿足了白磷燃燒的兩個條件: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
(3);先變大再變小。
【分析】(1)根據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選擇的依據以及常見儀器的名稱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以及燃燒的條件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使氣球膨脹,注入氫氧化鈉溶液之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由于氣體減少,壓強變小,氣球變小進行分析解答。
(1)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該反應屬于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選擇A,極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應選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收集裝置選用C,且氣體應從導管d端通入,故正確接口順序從左到右依次為ad;由圖可知,儀器X的名稱為集氣瓶;
(2)B裝置為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利用BD裝置制取,應選用藥品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若將通入E裝置,觀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燒,這是因為滿足了白磷燃燒的兩個條件: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為: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將Y形管傾斜,使M中的溶液流入N中與固體顆粒完全反應,氣球會先變大,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 NaOH 溶液,二氧化碳會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氣球又會變小,故整個實驗過程中,氣球先變大后變小。
13.(2024·綿陽)食品包裝袋中的脫氧劑可以起到吸氧防腐的作用。其主要成分包括活性炭、鐵粉和氯化鈉。某興趣小組對脫氧劑的成分進行探究。
(1)分離、提取氯化鈉。取適量的脫氧劑粉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后過濾,得黑色濾渣和澄清濾液。從濾液中提取氯化鈉固體的操作名稱為   ,該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   。
(2)分離、驗證鐵粉。用磁鐵靠近干燥的黑色濾渣,一部分固體被吸引,取少量被磁鐵吸引的固體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觀察到   的現象,證明固體為鐵粉,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分離、驗證活性炭。取少量未被磁鐵吸引的固體進行如圖所示實驗,觀察到   的現象,證明固體為活性炭。試管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深入探究脫氧劑。①失效后的脫氧劑中存在紅棕色固體,該固體易溶于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②已知:Fe粉易溶于溶液,發生反應。將部分失效的脫氧劑加入到過量的鹽酸中充分反應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鹽為   ,可能存在的鹽為   。
【答案】(1)蒸發結晶;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2)有紅色固體生成;
(3)黑色固體變為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NaCl;氯化鐵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酸堿鹽的溶解性;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從濾液中提取氯化鈉固體的操作名稱為蒸發,蒸發可除去溶液中的水分,得到固體;
蒸發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2)用磁鐵靠近干燥的黑色濾渣,一部分固體被吸引,鐵粉可被磁鐵吸引,故該固體為鐵粉,取少量被磁鐵吸引的固體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故觀察到有紅色固體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少量未被磁鐵吸引的固體是活性炭,活性炭能與氧化銅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故現象為:黑色固體變為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①鐵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反應生成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是紅棕色固體,故發生反應為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部分失效的脫氧劑中含鐵粉、活性炭、氯化鈉、氧化鐵,將部分失效的脫氧劑加入到過量的鹽酸中,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鐵能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鐵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活性炭、氯化鈉與稀鹽酸不反應,氯化鈉溶于水,活性炭難溶于水,且氯化鐵、氯化亞鐵、氯化鈉屬于鹽,故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鹽為氯化亞鐵、氯化鈉,可能存在的鹽為氯化鐵。
故答案為:(1)蒸發結晶; 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
(2)有紅色固體生成; ;
(3) 黑色固體變為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
(4) ;、NaCl ;氯化鐵 。
【分析】(1)根據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采用蒸發結晶進行提取;蒸發操作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是為了防止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磁鐵能吸引鐵粉,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反應現象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碳單質和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以及氧化銅是黑色粉末,銅是紅色固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進行分析解答;
(4) ① 根據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
② 根據鐵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氯化鈉不反應,溶液中一定存在氯化亞鐵和氯化鈉,可能有未反應完的氯化鐵進行分析解答。
(1)從濾液中提取氯化鈉固體的操作名稱為蒸發,蒸發可除去溶液中的水分,得到固體;
蒸發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2)用磁鐵靠近干燥的黑色濾渣,一部分固體被吸引,鐵粉可被磁鐵吸引,故該固體為鐵粉,取少量被磁鐵吸引的固體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故觀察到有紅色固體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少量未被磁鐵吸引的固體是活性炭,活性炭能與氧化銅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故現象為:黑色固體變為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①鐵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反應生成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是紅棕色固體,故發生反應為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部分失效的脫氧劑中含鐵粉、活性炭、氯化鈉、氧化鐵,將部分失效的脫氧劑加入到過量的鹽酸中,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鐵能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鐵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活性炭、氯化鈉與稀鹽酸不反應,氯化鈉溶于水,活性炭難溶于水,且氯化鐵、氯化亞鐵、氯化鈉屬于鹽,故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鹽為氯化亞鐵、氯化鈉,可能存在的鹽為氯化鐵。
14.(2024·綿陽)春耕時節,農民大量采購化肥等農資,假冒偽劣化肥案件時有發生。為維護農民利益,確保糧食安全,相關部門加大了對化肥等農資的“盲檢”力度。
(1)氮肥、磷肥、鉀肥是最主要的化學肥料,它們對植物的主要作用可以簡單記憶為“氮肥壯葉,磷肥壯根,鉀肥壯莖”。下列幾種化肥:
①②③④⑤
含氮量最高的是   (填序號),要增強小麥的抗寒、抗旱、抗病蟲害和抗倒伏的能力,宜施用的復合肥料是   (填序號)。
(2)長期施用硫酸銨會使土壤酸化、板結,這時可以使用   來改良酸性土壤。
(3)某化肥包裝袋標簽上的部分內容如圖。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測定該化肥的含氮量,取15.0g樣品配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溶液至不再產生沉淀為止,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所得沉淀質量為23.3g。通過計算判斷該化肥是否合格。(無計算過程不給分)
硫酸銨 凈重25kg 含氮量 ××化肥有限責任公司
【答案】(1)②;④
(2)熟石灰或草木灰()
(3)解:設樣品中含的質量為x
含氮量
含氮量<20.5%,所以不合格。
【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1)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②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③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④中不含氮元素;
⑤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故含氮量最高的是②;要增強小麥的抗寒、抗旱、抗病蟲害和抗倒伏的能力,宜施用的復合肥料中應含有鉀元素和磷元素;
故答案為: ② ;④;
(2)長期施用硫酸銨會使土壤酸化、板結,這時可以使用熟石灰或草木灰()來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為: 熟石灰或草木灰() 。
【分析】(1)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磷元素可以增強農作物抗寒、抗寒能力,鉀元素可以增強農作物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可選用同時含有磷、鉀元素的復合肥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進行分析解答;
(3)先設未知數,正確寫出硫酸銨和氯化鋇反應生成氯化銨和硫酸鋇的化學方程式,找準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已知量是硫酸鋇的質量,未知量是硫酸銨的質量,列比例式,求出硫酸銨的質量,再根據化肥中氮元素的含量=,求出化肥樣品的含氮量,與標簽上的含氮量對比進行分析解答。
(1)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②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③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④中不含氮元素;⑤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故含氮量最高的是②;要增強小麥的抗寒、抗旱、抗病蟲害和抗倒伏的能力,宜施用的復合肥料中應含有鉀元素和磷元素,故填④;
(2)長期施用硫酸銨會使土壤酸化、板結,這時可以使用熟石灰或草木灰()來改良酸性土壤;
(3)解析見答案。
1 / 1四川省綿陽市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
1.(2024·綿陽)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下列成語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百煉成鋼 C.云開霧散 D.鐵杵成針
2.(2024·綿陽)化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化學服務于生活。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延長保質期
B.用75%的醫用酒精消毒殺菌
C.用含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D.用含NaOH的爐具清潔劑去除油污
3.(2024·綿陽)催化劑可以促進汽車尾氣中有害氣體的轉化,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其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B.反應前后原子總數不變,分子總數減少
C.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均有變化
D.反應產物都是空氣的組成成分
4.(2024·綿陽)火箭推進劑在火箭發動機中快速燃燒,為火箭飛行提供能量,液氫-液氧、液態甲烷-液氧都是優良的運載火箭推進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液氫、液氧都是單質,液態甲烷是化合物
B.火箭推進劑氣化時,分子間距離大大增加
C.制造火箭發動機需用多種金屬、合金以及復合材料
D.等質量的氫氣、甲烷完全燃燒,氫氣消耗氧氣更少
5.(2024·綿陽)下列溶液配制及酸堿中和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稱5.0gNaOH
B.量30.0mL濃硫酸
C.稀釋濃硫酸
D.滴加稀硫酸
6.(2024·綿陽)氫氣是一種清潔、高效、可再生的能源。我國科學家巧妙地把海水蒸發淡化與電解水結合起來,實現了海水的穩定、高效制氫,裝置如圖所示,其中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只允許水蒸氣通過。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導線a端接電源的負極
B.聚四氟乙烯是合成材料
C.該法得到的氫氣與氧氣的質量比約為2:1
D.電解時,M、N室中海水含鹽的濃度均增大
7.(2024·綿陽)實驗室有一包白色固體粉末可能含有NaCl、、中的一種或幾種,取適量試樣溶于水,滴加稀鹽酸產生氣泡,再滴加溶液產生沉淀。下列關于固體粉末成分的推斷正確的是
A.一定有,沒有NaCl和
B.一定有NaCl、和三種
C.一定有和,可能有NaCl
D.一定有,可能有NaCl和
8.(2024·綿陽)電解水制氫聯合碳酸鈣分解制備氧化鈣,能減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該新方法涉及的主要化學反應有:①②③2H2+CO(甲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以上3個反應包含單質、氧化物、堿和鹽
B.以上3個反應只涉及2種基本反應類型
C.傳統的高溫分解法會產生大量
D.新方法制得32g甲醇的同時產生48g氧氣
9.(2024·綿陽)將一定質量的水煤氣(CO和的混合物)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燃燒產物依次通過足量的濃硫酸和NaOH溶液,濃硫酸增重0.9g,NaOH溶液增重2.2g。該水煤氣中CO和的質量比為
A.7:1 B.14:1 C.28:1 D.56:1
10.(2024·綿陽)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和能源寶庫,向海圖強是中國人民的夙愿。回答下列問題:
(1)海水是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其中元素總量最大的是   。從海水獲得淡水的方法可以是   (填標號)。
a.蒸餾 b.加熱分解 c.活性炭吸附 d.高分子膜分離
(2)海產品可以為人類提供豐富的食物。海魚中富含的營養素是   ,魚肝油是人體獲取   的主要來源之一。深海魚油中一種成分的化學式為,下列關于該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填標號)。
a.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b.每個分子中含有1個氧分子
c.相對分子質量為312 d.C、H、O的質量比為33:4:4
(3)20℃時,海水中主要鹽類的含量為:NaCl 2.696%、0.328%、 0.210%,它們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
①海水曬鹽后的母液是氯化鈉的   (填“不飽和”或“飽和”)溶液。曬鹽時不能將水全部蒸干,目的是使海水中的NaCl大量析出,而其它鹽類基本不析出,其它鹽類不析出的原因是   。
②在實驗室進行粗鹽提純時,溶解操作所用的儀器有   ,過濾操作的下列做法不規范的是   (填標號)。
a.濾紙邊緣高出漏斗 b.將濾紙潤濕,使其緊貼漏斗內壁
c.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d.將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層濾紙處引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輕輕攪動以加快過濾速度
11.(2024·綿陽)氧化釔()被廣泛用于航空航天涂層材料,以富釔稀土礦(主要成分為,含有少量的、CuO、等雜質)生產氧化釔的工藝流程如下:
(1)釔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釔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為   ,   。
(2)中Y的化合價為   ,“酸浸”過程中,氧化釔()溶于鹽酸的化學方程式是   。
(3)“調pH”時,通入使溶液呈堿性,“濾渣”的主要成分是   。
(4)加入發生“沉釔”的化學反應為,X的化學式為   ,寫出X在農業生產中的一種用途:   。
(5)“焙燒”的反應原理與煅燒相似,焙燒生成的化學方程式是   。
12.(2024·綿陽)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根據所給儀器和實驗設計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極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正確接口順序從左到右依次為   ,儀器X的名稱為   。
(2)實驗室利用BD裝置制取,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將通入E裝置,觀察到白磷的變化是   ,產生該變化的原因是   。
(3)利用下圖所示裝置制取并探究其性質。將Y形管傾斜,使M中的溶液流入N中與固體顆粒完全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然后向N中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整個實驗過程中氣球的變化情況為   。
13.(2024·綿陽)食品包裝袋中的脫氧劑可以起到吸氧防腐的作用。其主要成分包括活性炭、鐵粉和氯化鈉。某興趣小組對脫氧劑的成分進行探究。
(1)分離、提取氯化鈉。取適量的脫氧劑粉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后過濾,得黑色濾渣和澄清濾液。從濾液中提取氯化鈉固體的操作名稱為   ,該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   。
(2)分離、驗證鐵粉。用磁鐵靠近干燥的黑色濾渣,一部分固體被吸引,取少量被磁鐵吸引的固體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觀察到   的現象,證明固體為鐵粉,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分離、驗證活性炭。取少量未被磁鐵吸引的固體進行如圖所示實驗,觀察到   的現象,證明固體為活性炭。試管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深入探究脫氧劑。①失效后的脫氧劑中存在紅棕色固體,該固體易溶于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②已知:Fe粉易溶于溶液,發生反應。將部分失效的脫氧劑加入到過量的鹽酸中充分反應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鹽為   ,可能存在的鹽為   。
14.(2024·綿陽)春耕時節,農民大量采購化肥等農資,假冒偽劣化肥案件時有發生。為維護農民利益,確保糧食安全,相關部門加大了對化肥等農資的“盲檢”力度。
(1)氮肥、磷肥、鉀肥是最主要的化學肥料,它們對植物的主要作用可以簡單記憶為“氮肥壯葉,磷肥壯根,鉀肥壯莖”。下列幾種化肥:
①②③④⑤
含氮量最高的是   (填序號),要增強小麥的抗寒、抗旱、抗病蟲害和抗倒伏的能力,宜施用的復合肥料是   (填序號)。
(2)長期施用硫酸銨會使土壤酸化、板結,這時可以使用   來改良酸性土壤。
(3)某化肥包裝袋標簽上的部分內容如圖。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測定該化肥的含氮量,取15.0g樣品配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溶液至不再產生沉淀為止,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所得沉淀質量為23.3g。通過計算判斷該化肥是否合格。(無計算過程不給分)
硫酸銨 凈重25kg 含氮量 ××化肥有限責任公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A、木已成舟只是物質的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不符合題意;
B、百煉成鋼,是生鐵中的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符合題意;
C、云開霧散,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
D、鐵杵成針只是物質的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進行分析解答。
2.【答案】A
【知識點】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有害化學物質的性質與人體健康;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A、甲醛會使蛋白質變性,危害人體健康,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延長保質期,故A錯誤;
B、75%的醫用酒精能使微生物蛋白質變性凝固,從而殺滅微生物,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故B正確;
C、人體胃液中的胃酸是鹽酸,氫氧化鋁和鹽酸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所以可用含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故C正確;
D、氫氧化鈉(NaOH)顯堿性,堿性物質能與油污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去除油污,所以用含NaOH的爐具清潔劑去除油污,故D正確。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甲醛會危害人體健康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75%的醫用酒精會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凝固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氫氧化鋁和鹽酸可以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氫氧化鈉可以與油污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3.【答案】C
【知識點】空氣的組成;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解答】A、由催化劑的特點是“一變兩變”,即催化劑能改變反應速率,但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變,故A正確;
B、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一氧化碳與一氧化氮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氮氣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NO2CO2+N2,反應前有2個碳原子,4個氧原子、2個氮原子,反應后也有2個碳原子、4個氧原子和2個氮原子,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不變,反應前有2+2=4個分子,反應后有2+1=3個分子,分子的總數減少了,故B錯誤;
C、單質元素化合價為0,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反應物CO中氧元素為-2價,碳元素為+2價,NO中氧元素為-2價,氮元素為+2價,生成物CO2中氧元素為-2價,碳元素為+4價,N2為單質,氮元素的化合價為0,故反應前后氧元素化合價不變,碳、氮元素的化合價均發生了改變,故C錯誤;
D、空氣的成分銨體積分數計,氮氣約占78%,氧氣約占21%,稀有氣體約占0.94%,二氧化碳約占0.03%,氣體氣體和雜質約占0.03%,從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產物為CO2和N2,都是空氣的組成成分,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根據化學方程式,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微粒個數等于化學計量數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單質元素化合價為0,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空氣中各成分的含量以及該反應的反應物為二氧化碳和氮氣進行分析解答。
4.【答案】D
【知識點】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單質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單質,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化合物,則液氫只由氧元素組成屬于單質,液態甲烷由碳、氧元素組成屬于化合物,故A正確;
B、分子之間有間隔,氣體分子間隔<液體分子間隔>固體分子間隔,火箭推進劑氣化時,由液態變成氣態,所以分子間距離大大增加,故B正確;
C、制造火箭發動機需要高強度、耐高溫和抗腐蝕性能強的金屬材料和輕質、高強度和耐高溫特性的符合材料,所以 制造火箭發動機需用多種金屬、合金以及復合材料 ,故C正確;
D、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氫氣和氧氣的質量為:4:32=1:8 ,即每1份質量的氫氣完全燃燒,需要消耗8份質量的氧氣,
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甲烷和氧氣的質量比為:16:64=1:4,即每1份質量的甲烷完全燃燒,需要消耗4份質量的氧氣,
故等質量的氫氣、甲烷完全燃燒,氫氣消耗氧氣更多,故D錯誤。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分子之間有間隔,氣體分子間隔>液體分子間隔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制造火箭發動機需要多種金屬、合金以及復合材料等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比等于相對分子質量×化學計量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5.【答案】C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稀釋濃硫酸
【解析】【解答】A、氫氧化鈉固體易吸水而潮解,且有強烈的腐蝕性,不能直接放在白紙上稱量,需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故A錯誤;
B、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讀數時,量筒放平,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視線沒有與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故B錯誤;
C、稀釋濃硫酸時,不能將水注入濃硫酸中,以防液體沸騰飛濺,應將濃硫酸沿燒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使熱量盡快散發出去,故C正確;
D、使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時,應垂直懸空于試管口上方滴加,不能伸入試管,更不能觸屏試管內壁,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氫氧化鈉易吸收潮解,有腐蝕性,應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量筒量取液體時的正確讀數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濃硫酸稀釋 的注意事項及正確操作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膠頭滴管滴加液體藥品時的正確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
6.【答案】C
【知識點】電解水實驗;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A、電解水實驗,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導線a端接電源的負極,故A正確;
B、聚四氟乙烯是一種塑料,屬于合成材料,因為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故B正確;
C、電解水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2H2O2H2↑+O2↑,化學反應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比=相對分子質量×化學計量數之比,所以氫氣與氧氣的質量比約為(1×2×2):(16×2)=1:8,故C錯誤;
D、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濃度)=電解水實驗不斷消耗水,產生氫氣和氧氣,鹽沒有參加反應,即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變小,故M、N室中海水含鹽的濃度均增大,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電解水實驗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塑料屬于合成材料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比等于相對分子質量×化學計量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電解水時,溶劑質量不斷減少,溶質質量不變,溶質質量分數不斷增大進行分析解答。
7.【答案】D
【知識點】鹽的化學性質;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解答】白色固體粉末滴加稀鹽酸產生氣泡,說明一定有碳酸鈉,因為 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再滴加氯化鋇溶液,產生沉淀,可能是過量的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與氯化鈉,也可能是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完了,硫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與氯化鈉,氯化鈉與鹽酸、氯化鋇均不反應,所以無法確定是否含有硫酸鈉、氯化鈉,故白色粉末一定含有碳酸鈉,可能含有氯化鈉、硫酸鈉;故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氯化鈉和鹽酸、氯化鋇均不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8.【答案】A
【知識點】反應類型的判定;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堿、鹽的概念;單質和化合物;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
【解析】【解答】A、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單質,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由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堿,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從 以上3個反應可知,氫氣、氧氣屬于單質;水、氧化鈣、一氧化碳屬于氧化物;碳酸鈣屬于鹽,甲醇含碳元素,屬于有機物的是,3個反應的物質中沒有堿,故A錯誤;
B、反應①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反應③由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置換反應的特征是“一單一化生成另一單另一化”;復分解反應的特征是“雙交換,價不變”,反應②不符合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特征,不屬于基本反應,因此以上3個反應只涉及2種基本反應類型,故B正確;
C、 傳統的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會產生大量,故C正確;
D、設制得32g甲醇的同時產生氧氣的質量為x,
將反應①×3,反應②×2,反應③×2相加可知,總的反應為4H2O+2CaCO3=2CaO+2CH3OH+3O2↑,
2×32 3×32  
32g x  
,故D正確。
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單質、氧化物、堿、鹽、有機物的定義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化合反應的特征、分解反應的特征,置換反應的特征,復分解反應的特征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碳酸鈣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三個反應乘以相應的化學計量數再進行左右相加,消去中間產物氫氣和一氧化碳得出總反應,再設氧氣的質量為未知數,找準總反應中相關物質的質量關系,已知量是甲醇的質量,未知量是氧氣的質量,列出比例式,求出氧氣的質量進行分析解答。
9.【答案】B
【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將一定質量的水煤氣(CO和 H2的混合物)在氧氣中充分燃燒,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氫氣燃燒生成水,燃燒產物依次通過足量的濃硫酸和NaOH溶液,濃硫酸吸收水,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濃硫酸增重0.9g,NaOH溶液增重2.2g,則生成水的質量為0.9g,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2g;
設該水煤氣中CO的質量為,則
設的質量為,則
從以上計算可得CO的質量為1.4g,H2的質量為0.1g,則
該水煤氣中CO和的質量比=。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氫氣燃燒生成,濃硫酸吸水質量增加為水的質量,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質量增加為二氧化碳的質量,設一氧化碳質量為未知數,正確寫出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找準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質量,未知量是一氧化碳的質量,列比例式,求出一氧化碳的質量。
再設氫氣的質量為未知數,正確寫出氫氣燃燒生成水的化學方程式,找準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已知量是水的質量,未知量是氫氣的質量,列比例式,求出氫氣的質量。再用一氧化碳的質量和氫氣的質量進行比較,得出正確選項進行分析解答。
10.【答案】(1)混合物;O;ad
(2)蛋白質;維生素;d
(3)飽和;其它鹽含量較小,且溶解度接近或大于NaCl;燒杯、玻璃棒、量筒;ae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海洋中的資源
【解析】【解答】(1)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鈉、氯化鎂等物質,屬于混合物;海水中元素總量最大的是氧;
a.通過加熱海水使其蒸發,然后冷凝成淡水,是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之一,故a方法正確;
b.加熱分解不適合用于海水淡化,因為海水中的鹽分與水分子形成化學鍵,無法通過加熱分解去除,故b錯誤;
c.活性炭吸附,雖然活性炭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色素和異味,但其不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的鹽分,因此不適合作為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故c錯誤;
d.高分子膜分離,通過選擇性高分子膜(如反滲透膜)分離海水中的水分子和鹽分,是海水淡化的重要技術之一,故d正確;
故答案為:混合物;O;ad;
(2)海魚中富含的營養素是蛋白質;魚肝油是人體獲取維生素的主要來源之一;
a、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化合物,但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不屬于有機高子化合物,故a錯誤;
b、1個分子中含有22個碳原子、32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b錯誤;
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22+1×32+16×2=328,故c錯誤;
d、中C、H、O的質量比為(12×22):(1×32):(16×2)=33:4:4,故d正確;
故答案為:蛋白質;維生素;d;
(3)①海水曬鹽后的母液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由溶解度曲線可知,曬鹽時海水中的NaCl大量析出,其它鹽類不析出的原因是其它鹽含量較小,且溶解度接近或大于NaCl;
故答案為:飽和;其它鹽含量較小,且溶解度接近或大于NaCl;
②在實驗室進行粗鹽提純時,溶解操作所用的儀器有燒杯、玻璃棒、量筒;
a、濾紙邊緣應該低于漏斗,該做法不規范,故a符合題意;
b、將濾紙濕潤,使其緊貼漏斗內壁,這樣可以防止濾紙和漏斗壁之間有氣泡,影響過濾速度,該做法規范,故b不符合題意;
c、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這樣做可以防止濾液濺出,使濾液順利流入燒杯,故做法規范,故c不符合題意;
d、將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層濾紙處引流,這樣做可以防止損壞濾紙,該做法規范,故c不符合題意;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輕輕攪動,容易捅破濾紙,使過濾失敗,該做法不規范,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燒杯、玻璃棒、量筒;ae。
【分析】(1)根據海水中溶解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從海水獲得淡水的方法可以是蒸餾、高分子膜分離,加熱分解和活性炭吸附都不能除去水中溶解的各種鹽分無法得到淡水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魚肉富含蛋白質,魚肝油富含維生素進行分析解答;|
a、相對分子質量比較小,不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分子由原子構成,分子中不含有分子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化學式的相對分子質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對原值質量的總和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化學式各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比進行分析解答;
(3) ① 根據析出晶體之后的母液是該晶體的飽和溶液,海水中其他鹽類含量低,且相同溫度下,溶解度比氯化鈉的大進行分析解答;
② 根據溶解需要用到燒杯、玻璃杯、量筒等玻璃儀器進行分析解答;
a、根據過濾時濾液邊緣要低于漏斗邊緣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過濾需要使濾紙緊貼漏斗內壁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過濾時漏斗下端要緊靠燒杯內壁,以防液滴飛濺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玻璃棒下端要輕靠三層濾紙,以防損壞濾紙進行分析解答;
e、根據玻璃棒攪動會使濾紙破損,過濾失敗進行分析解答。
(1)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鈉、氯化鎂等物質,屬于混合物;海水中元素總量最大的是氧;
a.通過加熱海水使其蒸發,然后冷凝成淡水,是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之一,故選項方法正確;
b.加熱分解不適合用于海水淡化,因為海水中的鹽分與水分子形成化學鍵,無法通過加熱分解去除,故選項方法不正確;
c.活性炭吸附,雖然活性炭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色素和異味,但其不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的鹽分,因此不適合作為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故選項方法不正確;
d.高分子膜分離,通過選擇性高分子膜(如反滲透膜)分離海水中的水分子和鹽分,是海水淡化的重要技術之一,故選項方法正確;
故填:混合物;氧或O;ad;
(2)海魚中富含的營養素是蛋白質;魚肝油是人體獲取維生素的主要來源之一;
a.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化合物,但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不屬于有機高子化合物,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b.1個分子中含有22個碳原子、32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22+1×32+16×2=328,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d.中C、H、O的質量比為(12×22):(1×32):(16×2)=33:4:4,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填:蛋白質;維生素;d;
(3)①海水曬鹽后的母液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由溶解度曲線可知,曬鹽時海水中的NaCl大量析出,其它鹽類不析出的原因是其它鹽含量較小,且溶解度接近或大于NaCl,故填:飽和;其它鹽含量較小,且溶解度接近或大于NaCl;
②在實驗室進行粗鹽提純時,溶解操作所用的儀器有燒杯、玻璃棒、量筒;
a.濾紙邊緣應該低于漏斗,故選項做法不規范;
b.將濾紙濕潤,使其緊貼漏斗內壁,這樣可以防止濾紙和漏斗壁之間有氣泡,影響過濾速度,故選項做法規范;
c.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這樣做可以防止濾液濺出,使濾液順利流入燒杯,故選項做法規范;
d.將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層濾紙處引流,這樣做可以防止損壞濾紙,故選項做法規范;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輕輕攪動,容易捅破濾紙,使過濾失敗,故選項做法不規范;
故填:燒杯、玻璃棒、量筒;ae。
11.【答案】(1)39;9
(2)+3;
(3)、
(4);作氮肥
(5)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
【解析】【解答】(1)由釔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圓圈內的數字為質子數,所以 釔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為 39,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39=2+8+18+x+2,得x=9;
(2)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則Y的化合價為+3價;“酸浸”過程中,氧化釔()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釔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調pH”時,通入使溶液呈堿性,“濾渣”的主要成分是氫氧根離子與鐵離子、銅離子生成的氫氧化鐵沉淀、氫氧化銅沉淀;
(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反應前Y、Cl、N、H、C、O的原子個數分別為2、6、6、30、6、18,反應后Y、Cl、N、H、C、O的原子個數分別為2、0、0、6、6、18,則6X中含有6個氮原子、6個氯原子和24個氫原子,X的化學式為,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
(5)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焙燒”的反應原理與煅燒相似,則焙燒生成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1)39;9 ;(2)+3; ;
(3)、 ;(4) ;作氮肥;
(4) 。
【分析】(1)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圓圈內的數字表示質子數,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氧化釔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釔和水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加入NH3調節溶液pH,是為了使鐵離子變成氫氧化鐵沉淀、銅離子變成氫氧化銅沉淀而除去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氯化銨含有氮元素,可以作氮肥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碳酸釔焙燒生成氧化釔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
(1)由釔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釔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為39,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39=2+8+18+x+2,得x=9,故填:39;9;
(2)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則Y的化合價為+3價;“酸浸”過程中,氧化釔()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釔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3或+3價;;
(3)“調pH”時,通入使溶液呈堿性,“濾渣”的主要成分是氫氧根離子與鐵離子、銅離子生成的氫氧化鐵沉淀、氫氧化銅沉淀,故填:、;
(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反應前Y、Cl、N、H、C、O的原子個數分別為2、6、6、30、6、18,反應后Y、Cl、N、H、C、O的原子個數分別為2、0、0、6、6、18,則6X中含有6個氮原子、6個氯原子和24個氫原子,X的化學式為,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故填:;作氮肥;
(5)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焙燒”的反應原理與煅燒相似,則焙燒生成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12.【答案】(1)ad;集氣瓶
(2);白磷在水中燃燒;滿足了白磷燃燒的兩個條件: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
(3);先變大再變小
【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堿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燃燒與燃燒的條件;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該反應屬于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選擇A,極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應選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收集裝置選用C,且氣體應從導管d端通入,故正確接口順序從左到右依次為ad;由圖可知,儀器X的名稱為集氣瓶;
(2)B裝置為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利用BD裝置制取,應選用藥品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若將通入E裝置,觀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燒,這是因為滿足了白磷燃燒的兩個條件: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為: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將Y形管傾斜,使M中的溶液流入N中與固體顆粒完全反應,氣球會先變大,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 NaOH 溶液,二氧化碳會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氣球又會變小,故整個實驗過程中,氣球先變大后變小。
故答案為:(1) ad;集氣瓶;
(2) ;白磷在水中燃燒 ;
滿足了白磷燃燒的兩個條件: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
(3);先變大再變小。
【分析】(1)根據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選擇的依據以及常見儀器的名稱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以及燃燒的條件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使氣球膨脹,注入氫氧化鈉溶液之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由于氣體減少,壓強變小,氣球變小進行分析解答。
(1)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該反應屬于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選擇A,極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應選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收集裝置選用C,且氣體應從導管d端通入,故正確接口順序從左到右依次為ad;由圖可知,儀器X的名稱為集氣瓶;
(2)B裝置為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利用BD裝置制取,應選用藥品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若將通入E裝置,觀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燒,這是因為滿足了白磷燃燒的兩個條件: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為: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將Y形管傾斜,使M中的溶液流入N中與固體顆粒完全反應,氣球會先變大,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 NaOH 溶液,二氧化碳會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氣球又會變小,故整個實驗過程中,氣球先變大后變小。
13.【答案】(1)蒸發結晶;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2)有紅色固體生成;
(3)黑色固體變為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NaCl;氯化鐵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酸堿鹽的溶解性;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從濾液中提取氯化鈉固體的操作名稱為蒸發,蒸發可除去溶液中的水分,得到固體;
蒸發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2)用磁鐵靠近干燥的黑色濾渣,一部分固體被吸引,鐵粉可被磁鐵吸引,故該固體為鐵粉,取少量被磁鐵吸引的固體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故觀察到有紅色固體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少量未被磁鐵吸引的固體是活性炭,活性炭能與氧化銅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故現象為:黑色固體變為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①鐵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反應生成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是紅棕色固體,故發生反應為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部分失效的脫氧劑中含鐵粉、活性炭、氯化鈉、氧化鐵,將部分失效的脫氧劑加入到過量的鹽酸中,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鐵能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鐵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活性炭、氯化鈉與稀鹽酸不反應,氯化鈉溶于水,活性炭難溶于水,且氯化鐵、氯化亞鐵、氯化鈉屬于鹽,故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鹽為氯化亞鐵、氯化鈉,可能存在的鹽為氯化鐵。
故答案為:(1)蒸發結晶; 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
(2)有紅色固體生成; ;
(3) 黑色固體變為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
(4) ;、NaCl ;氯化鐵 。
【分析】(1)根據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采用蒸發結晶進行提取;蒸發操作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是為了防止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磁鐵能吸引鐵粉,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反應現象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碳單質和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以及氧化銅是黑色粉末,銅是紅色固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進行分析解答;
(4) ① 根據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
② 根據鐵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氯化鈉不反應,溶液中一定存在氯化亞鐵和氯化鈉,可能有未反應完的氯化鐵進行分析解答。
(1)從濾液中提取氯化鈉固體的操作名稱為蒸發,蒸發可除去溶液中的水分,得到固體;
蒸發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2)用磁鐵靠近干燥的黑色濾渣,一部分固體被吸引,鐵粉可被磁鐵吸引,故該固體為鐵粉,取少量被磁鐵吸引的固體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故觀察到有紅色固體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少量未被磁鐵吸引的固體是活性炭,活性炭能與氧化銅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故現象為:黑色固體變為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①鐵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反應生成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是紅棕色固體,故發生反應為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部分失效的脫氧劑中含鐵粉、活性炭、氯化鈉、氧化鐵,將部分失效的脫氧劑加入到過量的鹽酸中,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鐵能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鐵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活性炭、氯化鈉與稀鹽酸不反應,氯化鈉溶于水,活性炭難溶于水,且氯化鐵、氯化亞鐵、氯化鈉屬于鹽,故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鹽為氯化亞鐵、氯化鈉,可能存在的鹽為氯化鐵。
14.【答案】(1)②;④
(2)熟石灰或草木灰()
(3)解:設樣品中含的質量為x
含氮量
含氮量<20.5%,所以不合格。
【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1)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②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③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④中不含氮元素;
⑤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故含氮量最高的是②;要增強小麥的抗寒、抗旱、抗病蟲害和抗倒伏的能力,宜施用的復合肥料中應含有鉀元素和磷元素;
故答案為: ② ;④;
(2)長期施用硫酸銨會使土壤酸化、板結,這時可以使用熟石灰或草木灰()來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為: 熟石灰或草木灰() 。
【分析】(1)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磷元素可以增強農作物抗寒、抗寒能力,鉀元素可以增強農作物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可選用同時含有磷、鉀元素的復合肥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進行分析解答;
(3)先設未知數,正確寫出硫酸銨和氯化鋇反應生成氯化銨和硫酸鋇的化學方程式,找準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已知量是硫酸鋇的質量,未知量是硫酸銨的質量,列比例式,求出硫酸銨的質量,再根據化肥中氮元素的含量=,求出化肥樣品的含氮量,與標簽上的含氮量對比進行分析解答。
(1)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②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③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④中不含氮元素;⑤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故含氮量最高的是②;要增強小麥的抗寒、抗旱、抗病蟲害和抗倒伏的能力,宜施用的復合肥料中應含有鉀元素和磷元素,故填④;
(2)長期施用硫酸銨會使土壤酸化、板結,這時可以使用熟石灰或草木灰()來改良酸性土壤;
(3)解析見答案。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浙江省| 安仁县| 苏尼特左旗| 芒康县| 浮梁县| 柳林县| 手游| 渭源县| 深泽县| 江达县| 凤城市| 永平县| 洛川县| 白山市| 五常市| 安吉县| 如皋市| 长岛县| 冷水江市| 兰州市| 巢湖市| 曲阜市| 霞浦县| 鸡东县| 察隅县| 苏尼特左旗| 若尔盖县| 弋阳县| 正安县| 明水县| 盐城市| 余庆县| 长宁县| 弥渡县| 崇左市| 长春市| 团风县| 威宁| 旺苍县| 无极县|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