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德陽市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1.(2024·德陽)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能源。下列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通過化學變化實現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的是A.水力發電 B.風力發電C.燃料電池發電 D.太陽能發電2.(2024·德陽)大量排放的CO2造成了碳循環的失衡,導致大氣溫室效應加劇,修復大氣中 CO2,含量的平衡必定要“降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大規模開采和利用化石燃料,會導致大氣中CO2含量持續升高B.將CO2壓入地下實現碳封存,CO2分子間隔變小、運動停止C.CO2被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分子變成了其他分子D.江河湖海的水體吸收CO2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3.(2024·德陽)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參與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微粒“R”的化學式為CO2B.反應前后,原子和分子數目均保持不變C.參加反應的與的質量之比為1:2D.天然氣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4.(2024·德陽)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滿水,接通直流電源一段時間后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通電過程中,觀察到 b 中液面下降B.a和c中收集氣體的方法均為排水法C.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a 中的氣體D.通過水通電生成的兩種物質可以確定水由氫、氧元素組成5.(2024·德陽)尿素是一種優良的氮肥,其化學式為 CO (NH2)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是60B.尿素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之比是6:1C.尿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46.7%D.尿素能使植物枝繁葉茂、葉色濃綠6.(2024·德陽)生活在鹽堿湖附近的人們習慣“夏天曬鹽、冬天撈堿”,其中“鹽”是指NaCl,“堿”是指Na2CO3。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B.30℃時Na2CO3的不飽和溶液降溫至20℃,變為Na2CO3的飽和溶液C.夏天曬“鹽”需要經過降溫結晶的過程使NaCl結晶析出D.冬天撈”堿”是利用Na2CO3的溶解度在冬天變小而結晶析出7.(2024·德陽)室溫時,利用壓強傳感器研究質量相同的一塊鎂片和一塊鋅片分別與等濃度、等質量的稀鹽酸反應的實驗如圖甲,壓強傳感器測得裝置內壓強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根據壓強變化推測兩個反應都有熱量放出B.曲線①的壓強上升比曲線②高,說明①產生H2總量更多C.曲線②是Mg與稀鹽酸反應的壓強變化曲線D.反應結束后Zn一定有剩余8.(2024·德陽)向m g溶質質量分數為w1%的BaCl2 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w2%的H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將沉淀濾出,所得溶液的質量剛好為m g。下列結論正確的是A.生成沉淀233 g B.可以確定m的值C.w1%=20.8% D.w2%≈42. 06%9.(2024·德陽)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回答下列問題:(1)牙膏是常見的日用化學品,二氧化硅(SiO2)是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劑之一,推測二氧化硅的性質,描述正確的是 (填標號)。a.易溶于水 b.難溶于水 c.能與水反應 d.有毒性(2)某些食品包裝袋內有一個裝有白色顆粒狀固體的小紙袋,袋內物質的主要成分是CaO。CaO作干燥劑的原理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達)。(3)草木灰是一種農家肥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含鉀的鹽。取一些草木灰,用水浸泡,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由此可推斷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10.(2024·德陽)金屬鉬(Mo)制成的合金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利用鉬礦石(主要成分為MoS2)制備金屬鉬的簡易流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灼燒”時,MoS2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中間產物(NH4)2MoO4中鉬元素的化合價為 。(3)“高溫”發生反應所屬的化學反應類型是 (填標號)。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11.(2024·德陽)常見物質A、B、C、D、E、F之間的轉化或反應關系如圖所示,其中,"→"表示一種物質可以通過一步反應轉化為另一種物質,"—"表示兩種物質或其溶液在常溫下可相互反應。轉化關系A→B常用于煉鐵,C的溶液呈藍色,D是一種常見的堿,E為海水"制堿"的重要產品。回答下列問題:(1)紅色粉末狀固體A的化學式為 。(2)C的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3)固體E中加入足量F溶液反應的現象是 。(4)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2.(2024·德陽)化學科學的本質是實驗探究。如圖1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圖2為某同學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設計的簡易供氧器。I.根據圖1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裝置A中任意一種儀器的名稱: 。(2)實驗室制取CO2的裝置可選擇 (填標號)來組裝,發生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II.根據圖2回答下列問題:(3)若試劑甲為MnO2,根據所學知識選擇試劑乙,反應倉中產生O2的化學反應原理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達)。(4)加濕過濾倉中H2O的作用有 (填標號)。a.吸收雜質提純O2b.觀察O2產生的速率c.加快O2的生成d.保證供給O2的濕度需求(5)調節供氧流速可以 (填具體操作)。13.(2024·德陽)某火力發電廠為防止燃煤煙氣中的SO2污染環境,使用石灰石進行煙氣脫硫,發生反應:,生成的CaSO4可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如果將燃煤煙氣中的256kgSO2全部吸收,至少需要CaCO3的質量是多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解析】【解答】A、水力發電是沒有發生化學變化,由水能直接轉化為電能,故A不符合題意;B、風力發電沒有發生化學變化,由風能直接轉化為電能,故B不符合題意;C、燃料電池發電的過程發生了物質的燃燒這個化學變化,所以是由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故C符合題意;D、太陽能發電沒有發生化學變化,由太陽能轉直接化為電能,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水力發電是由水能轉化為電能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風力發電是由風能轉化為電能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燃料電池發電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太陽能發電是由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進行分析解答。2.【答案】B【知識點】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常用燃料的使用與其對環境的影響【解析】【解答】A、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都含碳元素,化石燃料燃燒都會產生CO2氣體, 會導致大氣中CO2含量持續升高 ,故A正確;B、分子之間有間隔,增大壓強,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分子總是在做無規則運動,所以將CO2壓入地下封存時CO2分子間的間隔會變小,但不會停止運動,故B錯誤;C、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是:在光和葉綠素的條件下,CO2和H2O發生反應生成淀粉和 O2,反應前是CO2分子和H2O變成了淀粉分子和O2分子,故C正確;D、 江河湖海的水體吸收CO2過程中包括CO2溶于的過程,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還包括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反應生成碳酸的過程該,過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化石燃料都含碳元素,化石燃料燃燒都會產生二氧化碳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分子之間有間隔,加壓間隔變小,但是分子總是在不停的運動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淀粉和氧氣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CO能溶于水,是物理變化,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是化學變化進行分析解答。3.【答案】C【知識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解答】A、根據圖示可知,該反應反應物為甲烷和氧氣,生成物之一為水,化學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變、種類不變,則微粒R的化學式為CO2,該分析正確,不符合題意;B、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則反應前分子數為3,反應后分子數也為3,則該反應反應前后原子、分子數目均不變,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則參加反應的甲烷和水的分子數目之比為1:2,則其質量之比為 ,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天然氣為遠古生物遺蛻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反應生成,屬于不可再生能源,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反應模型圖分析書寫出甲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的含義以及天然氣是化石燃料來解答。4.【答案】A【知識點】電解水實驗【解析】【解答】A、電解水實驗正極(a管)產生O2,負極(c管)產生H2,a、c玻璃管內氣體增多,壓強增大,均把將水壓長頸漏斗(b)中,使長頸漏斗(b)中液面上升,故A錯誤;B、電解水產生的氧氣不易溶于水,氫氣難溶于水,所以a、c管內產生的氣體均把水從玻璃管中排出而收集氣體,屬于排水法,故B正確;C、電解水實驗正極(a管)產生O2,負極(c管)產生H2,O2具有助燃性,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a管中的氣體,故C正確;D、電解水實驗生成H2和O2,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所以水由氫、氧元素組成,故D正確。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兩邊玻璃管內氣體增多,壓強增大,把水壓回長頸漏斗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氧氣和氫氣的溶解性可知兩者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把水壓回長頸漏斗,氣體從玻璃管中排出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電解水實驗,正極產生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進行分析解答。5.【答案】B【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相對分子質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所以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16+(14+2)×2=60,故A正確;B、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所以尿素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1×4)=3:1,故B錯誤;C、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所以尿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故C正確;D、尿素的化學式為CO(NH2)2,含氮元素,屬于氮肥,氮肥促進植物枝繁葉茂,葉色濃綠,故D正確;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氮肥的作用進行分析解答。6.【答案】D【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解析】【解答】A、只有在相同溫度下,才能比較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不指明溫度的情況下,無法比較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大小,故A錯誤;B、30℃時Na2CO3的不飽和溶液降溫至20℃,可能變成飽和溶液,也可能仍然是不飽和溶液,故B錯誤;C、夏天曬“鹽”的是因為夏天溫度高,水蒸發得快,而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通過蒸發結晶得到晶體,故C錯誤;D、冬天撈”堿”是因為冬天溫度低,Na2CO3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明顯減小,通過降溫結晶得到晶體,故D正確。故選答案為:D。【分析】A、根據沒有指明溫度,無法比較兩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高溫下的不飽和溶液降溫之后不一定變成飽和溶液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通過蒸發結晶析出晶體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碳酸鈉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明顯減小,通過降溫結晶析出晶體進行分析解答。7.【答案】A【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鎂、鋅都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錐形瓶內氣體增多,壓強增大,如果反應不放熱,則壓強增大之后不會再,而從圖乙可知曲線①、曲線②的壓強都是先增大,后又小幅下降,說明兩個反應過程中都有熱量放出,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大,反應結束之后,溫度恢復至室溫,壓強又下降,但不會降到初始時的壓強,因為反應有氣體產生,故A正確;B、根據圖乙,雖然曲線①的壓強上升比曲線②高,但最后曲線①、曲線②壓強相等,說明兩者產生的氫氣質量相等,只是曲線①反應放出的熱量比曲線②更多,故B錯誤;C、在金屬活動順序中,鎂排在鋅的前面,鎂的活動性比鋅強,反應更快,放出的熱量更多,故曲線①是鎂與稀鹽酸反應的壓強變化曲線,故C錯誤;D、由圖乙可知,最終壓強相等,說明鎂、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質量相等,由公式:氫氣質量=,所以生成氫氣質量相等時,金屬相對原子質量越大,金屬消耗越多,鎂、鋅的相對原子質量分別是24、5,6,因此鋅消耗多,鎂消耗少,故反應結束后鎂一定有剩余,鋅可能有剩也可能反應完,故D錯誤;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圖乙,兩條曲線的壓強都是先增大,后下降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圖乙兩條曲線最后壓強一樣,說明產生氫氣的質量相等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鎂金屬活動性比鋅強,反應速率更快,反應放出的熱量更多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反應產生的氫氣質量相等,相對原子質量小的金屬一定有剩進行分析解答。8.【答案】D【知識點】鹽的化學性質;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解答】A、氯化鋇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向mg溶質質量分數為w1%的BaCl2 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w2%的H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將沉淀濾出,所得溶液的質量剛好為m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說明加入硫酸溶液的質量與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相同,由題意可知參加反應的氯化鋇的質量=,設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為x,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208 233mg×w1% x由于m和w1的值未知,所以不能確定生成的硫酸鋇沉淀就是一定是233g,故A錯誤;B、由于沉淀的質量未知或參加反應的硫酸的質量未知,不能直接求出m的值,故B錯誤;C、由分析可知,,則,x和m的值未知,所以不能得出,故C錯誤;D、由題意可知加入硫酸溶液的質量與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相同,參加反應的氯化鋇的質量=,設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為x,則參加反應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質量為,則,解得,故D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氯化鋇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向mg溶質質量分數為w1%的BaCl2 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w2%的H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將沉淀濾出,所得溶液的質量剛好為m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說明加入硫酸溶液的質量與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相同,設反應生成硫酸鋇的為未知數,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找出氯化鋇和硫酸鋇的質量關系,硫酸和硫酸鋇的質量關系,分別列出比例式,但是由于m的具體質量未知,無法求出硫酸鋇沉淀的質量,也無法求出w1的值,最后通過硫酸鋇質量與硫酸質量相等計算求出w2約等于42.06%進行分析解答。9.【答案】(1)b(2)CaO+H2O=Ca(OH)2(3)碳酸鉀(碳酸氫鉀或K2CO3或KHCO3)【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解析】【解答】(1)二氧化硅(SiO2)是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劑之一,故二氧化硅應難溶于才能起到摩擦的作用,由于牙膏是日用品不應有毒性,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CaO作干燥劑是因為CaO可以和水反應,CaO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3)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取一些草木灰加入鹽酸,生成的氣體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可推斷草木灰中含有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又因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含鉀的鹽,由此可推斷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鉀或碳酸氫鉀,故填:碳酸鉀(碳酸氫鉀或K2CO3或KHCO3)。故答案為:(1)b;(2)CaO+H2O=Ca(OH)2 ;(3) 碳酸鉀(碳酸氫鉀或K2CO3或KHCO3)。【分析】(1)根據牙膏摩擦劑應具備的性質為難溶于水、無毒、不能與水反應等性質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草木灰是一種鉀肥,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說明草木灰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氫根,得出草木方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鉀或碳酸氫鉀進行分析解答。(1)二氧化硅(SiO2)是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劑之一,故二氧化硅應難溶于才能起到摩擦的作用,由于牙膏是日用品不應有毒性,故選:b;(2)CaO作干燥劑是因為CaO可以和水反應,CaO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3)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取一些草木灰加入鹽酸,生成的氣體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可推斷草木灰中含有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又因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含鉀的鹽,由此可推斷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鉀或碳酸氫鉀,故填:碳酸鉀(碳酸氫鉀或K2CO3或KHCO3)。10.【答案】(1)(2)+6價(3)c【知識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反應類型的判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置換反應及其應用;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解析】【解答】(1)由流程圖可知,“灼燒”時,發生的反應為MoS2與氧氣在灼燒條件下反應生成MoO3和二氧化硫,化學方程式為;(2)(NH4)2MoO4中銨根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設鉬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解得,故(NH4)2MoO4中鉬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3)由流程圖可知,“高溫”時發生的反應為MoO3與氫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鉬和水,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故選:c。故答案為:(1) ;(2)+6;(3)c。【分析】(1)根據硫化鉬和氧氣在灼燒的條件下生成三氧化鉬和二氧化硫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流程圖寫出化學方程式,再根據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進行分析解答。(1)由流程圖可知,“灼燒”時,發生的反應為MoS2與氧氣在灼燒條件下反應生成MoO3和二氧化硫,化學方程式為;(2)(NH4)2MoO4中銨根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設鉬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解得,故(NH4)2MoO4中鉬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3)由流程圖可知,“高溫”時發生的反應為MoO3與氫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鉬和水,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故選:c。11.【答案】(1)Fe2O3(2)Cu2+(3)產生大量氣泡,固體逐漸消失(4)【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解答】(1)從題干信息可知C的溶液呈藍色,說明C是硫酸銅等可溶性銅鹽,轉化關系A→B常用于煉鐵,B和C能發生反應,則B為鐵,A是紅色粉末狀固體,則A是氧化鐵,E為海水"制堿"的重要產品,則E為碳酸鈉,D是一種常見的堿,C能和D反應,E能轉化為D,則D為氫氧化鈉,F能和D、B、A、E反應,則F的物質類別屬于酸,代入驗證,推論合理。故紅色粉末狀固體A的化學式為Fe2O3;(2)C溶液呈藍色,故C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為Cu2+;(3)從以上推斷可知固體E為碳酸鈉,F為酸,可以是稀硫酸或稀鹽酸,碳酸鈉中加入稀鹽酸或稀硫酸,碳酸根離子和氫離子結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現象是固體逐漸消失,并產生大量氣泡;(4)從以上推斷可知C可以是硫酸銅,D是氫氧化鈉,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沉淀,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1) Fe2O3 ;(2) Cu2+ ;(3) 產生大量氣泡,固體逐漸消失 ;(4)。【分析】根據題眼及各物質的轉化或反應圖可推斷出A為氧化鐵,B為鐵,C為硫酸銅,D為氫氧化鈉,E為碳酸鈉,F為稀鹽酸或稀硫酸,碳酸鹽和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以及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1)紅色粉末狀固體A為氧化鐵,化學式為Fe2O3;(2)C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為銅離子,離子符號表示為Cu2+;(3)固體E(碳酸鈉)中加入足量F溶液(稀鹽酸或稀硫酸),碳酸鈉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或硫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現象是產生大量氣泡,固體逐漸消失;(4)C與D反應可以為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沉淀,化學方程式為:。12.【答案】鐵架臺;BD;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2H2O+O2↑;abd;向下推動注射器的快慢【知識點】氣體反應裝置的選取;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萬用瓶的使用;基于特定需求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解析】【解答】(1)由圖可知,裝置A的儀器有鐵架臺、酒精燈、導氣管和試管;(2)實驗室制取CO2屬于固液常溫型,選擇的發生裝置為B,二氧化碳的密度空氣大,能溶于水,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選擇的收集裝置為D;實驗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即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3)若試劑甲為MnO2,反應倉是在固液常溫條件下制取氧氣,即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故填:2H2O22H2O+O2↑;(4)a.加濕過濾倉中的H2O能溶解一些可能存在的雜質氣體,可以提純O2,故a符合題意;b.可通過產生氣泡的速率觀察生成氧氣的速率,故b符合題意;c.加濕過濾倉中的H2O不能加快生成氧氣的速率,故c不符合題意;d.加濕過濾倉有保證供給O2的濕度需求的作用,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bd;(5)可以通過向下推動注射器的快慢,控制液體滴加速率,來調節供氧流速。故答案為:(1)鐵架臺;(2)BD; CaCO3+2HCl=CaCl2+H2O+CO2↑ ;(3) 2H2O22H2O+O2↑ ;(4)abd;(5) 向下推動注射器的快慢 。【分析】(1)根據常見儀器的名稱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選擇的依據,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4)根據加濕過濾倉中水可以吸收雜質、觀察氧氣產生的速率、增加氧氣濕度進行分析解答;(5)根據裝置特點可以通過向下推動注射器的快慢,控制液體滴加速率,來調節供氧流速進行分析解答。13.【答案】解:設將燃煤煙氣中的256kgSO2全部吸收,至少需要CaCO3的質量為。解得:=400kg。答:將燃煤煙氣中的256kgSO2全部吸收,至少需要CaCO3的質量是400k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先設未知數,再正確寫出碳酸鈣和二氧化硫、氧氣反應生成硫酸鈣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找準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已知量是二氧化硫的質量,未知量是碳酸鈣的質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碳酸鈣的質量,最后簡明寫出答案即可。1 / 1四川省德陽市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1.(2024·德陽)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能源。下列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通過化學變化實現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的是A.水力發電 B.風力發電C.燃料電池發電 D.太陽能發電【答案】C【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解析】【解答】A、水力發電是沒有發生化學變化,由水能直接轉化為電能,故A不符合題意;B、風力發電沒有發生化學變化,由風能直接轉化為電能,故B不符合題意;C、燃料電池發電的過程發生了物質的燃燒這個化學變化,所以是由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故C符合題意;D、太陽能發電沒有發生化學變化,由太陽能轉直接化為電能,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水力發電是由水能轉化為電能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風力發電是由風能轉化為電能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燃料電池發電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太陽能發電是由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進行分析解答。2.(2024·德陽)大量排放的CO2造成了碳循環的失衡,導致大氣溫室效應加劇,修復大氣中 CO2,含量的平衡必定要“降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大規模開采和利用化石燃料,會導致大氣中CO2含量持續升高B.將CO2壓入地下實現碳封存,CO2分子間隔變小、運動停止C.CO2被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分子變成了其他分子D.江河湖海的水體吸收CO2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答案】B【知識點】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常用燃料的使用與其對環境的影響【解析】【解答】A、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都含碳元素,化石燃料燃燒都會產生CO2氣體, 會導致大氣中CO2含量持續升高 ,故A正確;B、分子之間有間隔,增大壓強,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分子總是在做無規則運動,所以將CO2壓入地下封存時CO2分子間的間隔會變小,但不會停止運動,故B錯誤;C、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是:在光和葉綠素的條件下,CO2和H2O發生反應生成淀粉和 O2,反應前是CO2分子和H2O變成了淀粉分子和O2分子,故C正確;D、 江河湖海的水體吸收CO2過程中包括CO2溶于的過程,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還包括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反應生成碳酸的過程該,過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化石燃料都含碳元素,化石燃料燃燒都會產生二氧化碳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分子之間有間隔,加壓間隔變小,但是分子總是在不停的運動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淀粉和氧氣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CO能溶于水,是物理變化,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是化學變化進行分析解答。3.(2024·德陽)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參與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微粒“R”的化學式為CO2B.反應前后,原子和分子數目均保持不變C.參加反應的與的質量之比為1:2D.天然氣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答案】C【知識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解答】A、根據圖示可知,該反應反應物為甲烷和氧氣,生成物之一為水,化學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變、種類不變,則微粒R的化學式為CO2,該分析正確,不符合題意;B、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則反應前分子數為3,反應后分子數也為3,則該反應反應前后原子、分子數目均不變,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則參加反應的甲烷和水的分子數目之比為1:2,則其質量之比為 ,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天然氣為遠古生物遺蛻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反應生成,屬于不可再生能源,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反應模型圖分析書寫出甲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的含義以及天然氣是化石燃料來解答。4.(2024·德陽)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滿水,接通直流電源一段時間后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通電過程中,觀察到 b 中液面下降B.a和c中收集氣體的方法均為排水法C.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a 中的氣體D.通過水通電生成的兩種物質可以確定水由氫、氧元素組成【答案】A【知識點】電解水實驗【解析】【解答】A、電解水實驗正極(a管)產生O2,負極(c管)產生H2,a、c玻璃管內氣體增多,壓強增大,均把將水壓長頸漏斗(b)中,使長頸漏斗(b)中液面上升,故A錯誤;B、電解水產生的氧氣不易溶于水,氫氣難溶于水,所以a、c管內產生的氣體均把水從玻璃管中排出而收集氣體,屬于排水法,故B正確;C、電解水實驗正極(a管)產生O2,負極(c管)產生H2,O2具有助燃性,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a管中的氣體,故C正確;D、電解水實驗生成H2和O2,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所以水由氫、氧元素組成,故D正確。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兩邊玻璃管內氣體增多,壓強增大,把水壓回長頸漏斗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氧氣和氫氣的溶解性可知兩者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把水壓回長頸漏斗,氣體從玻璃管中排出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電解水實驗,正極產生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進行分析解答。5.(2024·德陽)尿素是一種優良的氮肥,其化學式為 CO (NH2)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是60B.尿素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之比是6:1C.尿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46.7%D.尿素能使植物枝繁葉茂、葉色濃綠【答案】B【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相對分子質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所以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16+(14+2)×2=60,故A正確;B、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所以尿素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1×4)=3:1,故B錯誤;C、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所以尿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故C正確;D、尿素的化學式為CO(NH2)2,含氮元素,屬于氮肥,氮肥促進植物枝繁葉茂,葉色濃綠,故D正確;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氮肥的作用進行分析解答。6.(2024·德陽)生活在鹽堿湖附近的人們習慣“夏天曬鹽、冬天撈堿”,其中“鹽”是指NaCl,“堿”是指Na2CO3。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B.30℃時Na2CO3的不飽和溶液降溫至20℃,變為Na2CO3的飽和溶液C.夏天曬“鹽”需要經過降溫結晶的過程使NaCl結晶析出D.冬天撈”堿”是利用Na2CO3的溶解度在冬天變小而結晶析出【答案】D【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解析】【解答】A、只有在相同溫度下,才能比較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不指明溫度的情況下,無法比較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大小,故A錯誤;B、30℃時Na2CO3的不飽和溶液降溫至20℃,可能變成飽和溶液,也可能仍然是不飽和溶液,故B錯誤;C、夏天曬“鹽”的是因為夏天溫度高,水蒸發得快,而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通過蒸發結晶得到晶體,故C錯誤;D、冬天撈”堿”是因為冬天溫度低,Na2CO3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明顯減小,通過降溫結晶得到晶體,故D正確。故選答案為:D。【分析】A、根據沒有指明溫度,無法比較兩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高溫下的不飽和溶液降溫之后不一定變成飽和溶液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通過蒸發結晶析出晶體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碳酸鈉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明顯減小,通過降溫結晶析出晶體進行分析解答。7.(2024·德陽)室溫時,利用壓強傳感器研究質量相同的一塊鎂片和一塊鋅片分別與等濃度、等質量的稀鹽酸反應的實驗如圖甲,壓強傳感器測得裝置內壓強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根據壓強變化推測兩個反應都有熱量放出B.曲線①的壓強上升比曲線②高,說明①產生H2總量更多C.曲線②是Mg與稀鹽酸反應的壓強變化曲線D.反應結束后Zn一定有剩余【答案】A【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鎂、鋅都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錐形瓶內氣體增多,壓強增大,如果反應不放熱,則壓強增大之后不會再,而從圖乙可知曲線①、曲線②的壓強都是先增大,后又小幅下降,說明兩個反應過程中都有熱量放出,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大,反應結束之后,溫度恢復至室溫,壓強又下降,但不會降到初始時的壓強,因為反應有氣體產生,故A正確;B、根據圖乙,雖然曲線①的壓強上升比曲線②高,但最后曲線①、曲線②壓強相等,說明兩者產生的氫氣質量相等,只是曲線①反應放出的熱量比曲線②更多,故B錯誤;C、在金屬活動順序中,鎂排在鋅的前面,鎂的活動性比鋅強,反應更快,放出的熱量更多,故曲線①是鎂與稀鹽酸反應的壓強變化曲線,故C錯誤;D、由圖乙可知,最終壓強相等,說明鎂、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質量相等,由公式:氫氣質量=,所以生成氫氣質量相等時,金屬相對原子質量越大,金屬消耗越多,鎂、鋅的相對原子質量分別是24、5,6,因此鋅消耗多,鎂消耗少,故反應結束后鎂一定有剩余,鋅可能有剩也可能反應完,故D錯誤;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圖乙,兩條曲線的壓強都是先增大,后下降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圖乙兩條曲線最后壓強一樣,說明產生氫氣的質量相等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鎂金屬活動性比鋅強,反應速率更快,反應放出的熱量更多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反應產生的氫氣質量相等,相對原子質量小的金屬一定有剩進行分析解答。8.(2024·德陽)向m g溶質質量分數為w1%的BaCl2 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w2%的H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將沉淀濾出,所得溶液的質量剛好為m g。下列結論正確的是A.生成沉淀233 g B.可以確定m的值C.w1%=20.8% D.w2%≈42. 06%【答案】D【知識點】鹽的化學性質;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解答】A、氯化鋇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向mg溶質質量分數為w1%的BaCl2 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w2%的H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將沉淀濾出,所得溶液的質量剛好為m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說明加入硫酸溶液的質量與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相同,由題意可知參加反應的氯化鋇的質量=,設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為x,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208 233mg×w1% x由于m和w1的值未知,所以不能確定生成的硫酸鋇沉淀就是一定是233g,故A錯誤;B、由于沉淀的質量未知或參加反應的硫酸的質量未知,不能直接求出m的值,故B錯誤;C、由分析可知,,則,x和m的值未知,所以不能得出,故C錯誤;D、由題意可知加入硫酸溶液的質量與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相同,參加反應的氯化鋇的質量=,設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為x,則參加反應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質量為,則,解得,故D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氯化鋇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向mg溶質質量分數為w1%的BaCl2 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w2%的H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將沉淀濾出,所得溶液的質量剛好為m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說明加入硫酸溶液的質量與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相同,設反應生成硫酸鋇的為未知數,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找出氯化鋇和硫酸鋇的質量關系,硫酸和硫酸鋇的質量關系,分別列出比例式,但是由于m的具體質量未知,無法求出硫酸鋇沉淀的質量,也無法求出w1的值,最后通過硫酸鋇質量與硫酸質量相等計算求出w2約等于42.06%進行分析解答。9.(2024·德陽)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回答下列問題:(1)牙膏是常見的日用化學品,二氧化硅(SiO2)是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劑之一,推測二氧化硅的性質,描述正確的是 (填標號)。a.易溶于水 b.難溶于水 c.能與水反應 d.有毒性(2)某些食品包裝袋內有一個裝有白色顆粒狀固體的小紙袋,袋內物質的主要成分是CaO。CaO作干燥劑的原理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達)。(3)草木灰是一種農家肥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含鉀的鹽。取一些草木灰,用水浸泡,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由此可推斷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答案】(1)b(2)CaO+H2O=Ca(OH)2(3)碳酸鉀(碳酸氫鉀或K2CO3或KHCO3)【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解析】【解答】(1)二氧化硅(SiO2)是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劑之一,故二氧化硅應難溶于才能起到摩擦的作用,由于牙膏是日用品不應有毒性,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CaO作干燥劑是因為CaO可以和水反應,CaO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3)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取一些草木灰加入鹽酸,生成的氣體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可推斷草木灰中含有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又因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含鉀的鹽,由此可推斷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鉀或碳酸氫鉀,故填:碳酸鉀(碳酸氫鉀或K2CO3或KHCO3)。故答案為:(1)b;(2)CaO+H2O=Ca(OH)2 ;(3) 碳酸鉀(碳酸氫鉀或K2CO3或KHCO3)。【分析】(1)根據牙膏摩擦劑應具備的性質為難溶于水、無毒、不能與水反應等性質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草木灰是一種鉀肥,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說明草木灰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氫根,得出草木方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鉀或碳酸氫鉀進行分析解答。(1)二氧化硅(SiO2)是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劑之一,故二氧化硅應難溶于才能起到摩擦的作用,由于牙膏是日用品不應有毒性,故選:b;(2)CaO作干燥劑是因為CaO可以和水反應,CaO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3)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取一些草木灰加入鹽酸,生成的氣體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可推斷草木灰中含有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又因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含鉀的鹽,由此可推斷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鉀或碳酸氫鉀,故填:碳酸鉀(碳酸氫鉀或K2CO3或KHCO3)。10.(2024·德陽)金屬鉬(Mo)制成的合金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利用鉬礦石(主要成分為MoS2)制備金屬鉬的簡易流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灼燒”時,MoS2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中間產物(NH4)2MoO4中鉬元素的化合價為 。(3)“高溫”發生反應所屬的化學反應類型是 (填標號)。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答案】(1)(2)+6價(3)c【知識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反應類型的判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置換反應及其應用;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解析】【解答】(1)由流程圖可知,“灼燒”時,發生的反應為MoS2與氧氣在灼燒條件下反應生成MoO3和二氧化硫,化學方程式為;(2)(NH4)2MoO4中銨根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設鉬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解得,故(NH4)2MoO4中鉬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3)由流程圖可知,“高溫”時發生的反應為MoO3與氫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鉬和水,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故選:c。故答案為:(1) ;(2)+6;(3)c。【分析】(1)根據硫化鉬和氧氣在灼燒的條件下生成三氧化鉬和二氧化硫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流程圖寫出化學方程式,再根據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進行分析解答。(1)由流程圖可知,“灼燒”時,發生的反應為MoS2與氧氣在灼燒條件下反應生成MoO3和二氧化硫,化學方程式為;(2)(NH4)2MoO4中銨根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設鉬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解得,故(NH4)2MoO4中鉬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3)由流程圖可知,“高溫”時發生的反應為MoO3與氫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鉬和水,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故選:c。11.(2024·德陽)常見物質A、B、C、D、E、F之間的轉化或反應關系如圖所示,其中,"→"表示一種物質可以通過一步反應轉化為另一種物質,"—"表示兩種物質或其溶液在常溫下可相互反應。轉化關系A→B常用于煉鐵,C的溶液呈藍色,D是一種常見的堿,E為海水"制堿"的重要產品。回答下列問題:(1)紅色粉末狀固體A的化學式為 。(2)C的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3)固體E中加入足量F溶液反應的現象是 。(4)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答案】(1)Fe2O3(2)Cu2+(3)產生大量氣泡,固體逐漸消失(4)【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解答】(1)從題干信息可知C的溶液呈藍色,說明C是硫酸銅等可溶性銅鹽,轉化關系A→B常用于煉鐵,B和C能發生反應,則B為鐵,A是紅色粉末狀固體,則A是氧化鐵,E為海水"制堿"的重要產品,則E為碳酸鈉,D是一種常見的堿,C能和D反應,E能轉化為D,則D為氫氧化鈉,F能和D、B、A、E反應,則F的物質類別屬于酸,代入驗證,推論合理。故紅色粉末狀固體A的化學式為Fe2O3;(2)C溶液呈藍色,故C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為Cu2+;(3)從以上推斷可知固體E為碳酸鈉,F為酸,可以是稀硫酸或稀鹽酸,碳酸鈉中加入稀鹽酸或稀硫酸,碳酸根離子和氫離子結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現象是固體逐漸消失,并產生大量氣泡;(4)從以上推斷可知C可以是硫酸銅,D是氫氧化鈉,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沉淀,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1) Fe2O3 ;(2) Cu2+ ;(3) 產生大量氣泡,固體逐漸消失 ;(4)。【分析】根據題眼及各物質的轉化或反應圖可推斷出A為氧化鐵,B為鐵,C為硫酸銅,D為氫氧化鈉,E為碳酸鈉,F為稀鹽酸或稀硫酸,碳酸鹽和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以及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1)紅色粉末狀固體A為氧化鐵,化學式為Fe2O3;(2)C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為銅離子,離子符號表示為Cu2+;(3)固體E(碳酸鈉)中加入足量F溶液(稀鹽酸或稀硫酸),碳酸鈉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或硫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現象是產生大量氣泡,固體逐漸消失;(4)C與D反應可以為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沉淀,化學方程式為:。12.(2024·德陽)化學科學的本質是實驗探究。如圖1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圖2為某同學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設計的簡易供氧器。I.根據圖1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裝置A中任意一種儀器的名稱: 。(2)實驗室制取CO2的裝置可選擇 (填標號)來組裝,發生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II.根據圖2回答下列問題:(3)若試劑甲為MnO2,根據所學知識選擇試劑乙,反應倉中產生O2的化學反應原理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達)。(4)加濕過濾倉中H2O的作用有 (填標號)。a.吸收雜質提純O2b.觀察O2產生的速率c.加快O2的生成d.保證供給O2的濕度需求(5)調節供氧流速可以 (填具體操作)。【答案】鐵架臺;BD;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2H2O+O2↑;abd;向下推動注射器的快慢【知識點】氣體反應裝置的選取;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萬用瓶的使用;基于特定需求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解析】【解答】(1)由圖可知,裝置A的儀器有鐵架臺、酒精燈、導氣管和試管;(2)實驗室制取CO2屬于固液常溫型,選擇的發生裝置為B,二氧化碳的密度空氣大,能溶于水,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選擇的收集裝置為D;實驗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即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3)若試劑甲為MnO2,反應倉是在固液常溫條件下制取氧氣,即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故填:2H2O22H2O+O2↑;(4)a.加濕過濾倉中的H2O能溶解一些可能存在的雜質氣體,可以提純O2,故a符合題意;b.可通過產生氣泡的速率觀察生成氧氣的速率,故b符合題意;c.加濕過濾倉中的H2O不能加快生成氧氣的速率,故c不符合題意;d.加濕過濾倉有保證供給O2的濕度需求的作用,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bd;(5)可以通過向下推動注射器的快慢,控制液體滴加速率,來調節供氧流速。故答案為:(1)鐵架臺;(2)BD; CaCO3+2HCl=CaCl2+H2O+CO2↑ ;(3) 2H2O22H2O+O2↑ ;(4)abd;(5) 向下推動注射器的快慢 。【分析】(1)根據常見儀器的名稱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選擇的依據,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4)根據加濕過濾倉中水可以吸收雜質、觀察氧氣產生的速率、增加氧氣濕度進行分析解答;(5)根據裝置特點可以通過向下推動注射器的快慢,控制液體滴加速率,來調節供氧流速進行分析解答。13.(2024·德陽)某火力發電廠為防止燃煤煙氣中的SO2污染環境,使用石灰石進行煙氣脫硫,發生反應:,生成的CaSO4可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如果將燃煤煙氣中的256kgSO2全部吸收,至少需要CaCO3的質量是多少?【答案】解:設將燃煤煙氣中的256kgSO2全部吸收,至少需要CaCO3的質量為。解得:=400kg。答:將燃煤煙氣中的256kgSO2全部吸收,至少需要CaCO3的質量是400k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先設未知數,再正確寫出碳酸鈣和二氧化硫、氧氣反應生成硫酸鈣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找準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已知量是二氧化硫的質量,未知量是碳酸鈣的質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碳酸鈣的質量,最后簡明寫出答案即可。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川省德陽市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學生版).docx 四川省德陽市2024年中考化學真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