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6月四川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地理試題一、單選題2024年5月10日至13日,地球出現幾十年來最強磁暴,磁暴接近當前周期的最大值,全球多地可見極光。下圖為太陽黑子統計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導致2024年地球磁暴發生的是( )A.太陽活動 B.地殼運動 C.臺風活動 D.板塊運動2.下次全球多地能見到極光的年份大致是( )A.2025年前后 B.2030年前后 C.2035年前后 D.2040年前后安陽的殷墟作為商朝后期都城遺址,出土了大量青銅器,其中亞長牛尊(下圖)是現今為止殷墟發現的唯一牛形青銅器。同時,遺址中還發現大量亞長牛尊對應種類的牛骨骼。研究表明,此類牛與現代南方水牛的習性相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河南安陽發掘出牛骨骼的地層形成于( )A.寒武紀 B.白堊紀 C.侏羅紀 D.第四紀4.該品種牛生活的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環境特征應為( )A.溫暖干燥,風沙肆虐 B.寒冷潮濕,草原廣布C.溫暖濕潤,湖沼遍布 D.寒冷干燥,植被稀疏下圖為2022年9月22日20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此時北京的風向是( )A.東北風 B.東南風 C.偏東風 D.偏北風6.此時四個城市中風力最大的是( )A.長春 B.北京 C.濟南 D.西安紐芬蘭島位于北美大陸的東海岸。16世紀,這里鱈魚非常密集,甚至用“可以踩著鱈魚背在海面上行走”來形容。經過幾個世紀的開發,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后,紐芬蘭漁場魚群數量急劇下降。下圖為紐芬蘭島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甲洋流的流向及性質是( )A.向北,暖流 B.向北,寒流 C.向南,暖流 D.向南,寒流8.20世紀50年代,紐芬蘭漁場魚群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是( )A.洋流減弱 B.海域污染嚴重 C.過度捕撈 D.淡水注入減少下圖所示地貌景觀在我國西北干旱地區常見。該區域一些湖泊干涸后,湖底開裂,在定向風的長期吹蝕下,裂縫逐漸擴大成為溝槽,形成該地貌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該地貌屬于(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地貌 C.海岸地貌 D.風沙地貌10.考察該地貌時,應防范的風險主要有( )①缺水②風沙③暴雨④冰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生態適度人口,是指從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和保證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角度來考慮區域的適度人口規模。依據資源、環境狀況,有學者提出了廣西、新疆、四川、內蒙古4省(區)生態適度人口數據(下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省(區) 生態適度人口/萬人 P1/萬人 P2/萬人 現實人口/萬人廣西 3276.2 2970.6 7203.2 5331.4新疆 1957.3 1937.2 4303.3 2164.4四川 2990.3 3229.2 6574.5 9001.3內蒙古 1825.8 3912.3 4014.3 2453.2注:P1表示將消費水平提高到全國平均消費水平后各省(區)人口容量,P2表示基于全國平均生態壓力指數的各省(區)人口容量。11.與新疆相比,廣西生態適度人口較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水熱條件好 B.油氣資源豐富 C.地域面積大 D.地形平坦開闊12.僅從全國平均生態壓力指數看,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最應該注重資源節約利用的是( )A.廣西 B.新疆 C.四川 D.內蒙古街巷是城市傳統的居住巷道、里弄或者胡同等,承載著一個地區的地域文化特色,與人的活動關系最為密切,起到生活性街道向外圍交通性街道的轉換作用。圖1、圖2分別為北京胡同、上海里弄城市街巷平面布局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圖中甲、乙分別代表的用地類型是( )A.綠化用地、住宅用地 B.住宅用地、商業用地C.商業用地、工業用地 D.商業用地、住宅用地14.最適宜街巷發展的方向是( )A.拓展街巷寬度,提高出行效率 B.劃定歷史街區,發展文旅產業C.擴建原有建筑,增加居住面積 D.增設商業網點,方便居民生活剪紙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之一,于2009年9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下圖為一幅民居剪紙作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該民居景觀多見于( )A.四川盆地 B.黃土高原 C.云貴高原 D.華北平原16.該景觀主要分布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是( )A.川劇 B.豫劇 C.秦腔 D.京劇某縣建立的農業產業園融合了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的體驗觀光農業,采用智能溫棚控制技術,農產品品質得到提升;訂單式的私人配送與定制服務,為農戶帶來“四季不斷”的收入。下圖為該園區鳥瞰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智能溫棚主要改造了自然條件中的( )A.水分 B.土壤 C.熱量 D.光照18.這種農業生產的改變帶來的有利影響是( )①利于大型機械耕作②催生農業新業態出現③有效提高農民收入④大幅度提升市場需求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下圖為中國某企業發展歷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影響該企業發展的主導區位因素是( )A.科技 B.勞動力 C.原料 D.交通20.該類企業的特點是( )①設計與加工空間分離②組件來源地分布集中③生產完全依托互聯網④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滬昆高速鐵路橋隧長度占總長度的比例高,尤其在貴州段。下圖為滬昆高速鐵路貴州段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1.滬昆高速鐵路在貴州段橋隧比例高,主要影響因素是( )A.氣候 B.水文 C.植被 D.地形22.滬昆高速鐵路經過長三角某些地段也架設橋梁,其主要目的是( )A.減少洪澇對軌道的影響 B.降低線路坡度C.減少對耕地資源的占用 D.增加行車安全火山噴發時放出各種氣體,主要成分有水蒸氣、含硫化合物和二氧化碳。2024年12月6日,日本鹿兒島縣24小時內連續發生了30次火山性地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這類地震最可能誘發( )A.沙塵暴 B.旱災 C.泥石流 D.火災24.火山噴發后,當地較長日期內晝夜溫差減小,主要原因是( )①地面輻射增強②大氣逆輻射增強③大氣反射增強④太陽輻射增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綜合題25.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我國東南沿海一中學研學小組發現,暴雨后校園道路常會出現積水。經討論,小組提出構建“海綿校園”的規劃與設想。下圖為“海綿校園”規劃設計原理圖。(1)從水循環角度看,校園道路為硬化路面,雨水降落后 少,更多以 的形式流到路面的低洼處,產生積水。(2)研學小組設計的“海綿校園”能否解決校園積水問題?請表明你的看法,并說明理由。2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下圖為土壤形成過程、土壤概念和物質組成的邏輯關系圖。合理的人類活動可以提高土地生產力,實現土壤可持續利用,例如黏土摻砂等。(1)土壤是由 、水、空氣和有機質構成。(2)結合材料分析,亞馬孫熱帶雨林地區,全年高溫多雨,土壤化學風化作用和 作用強,有機質分解 ,積累少,土壤貧瘠。(3)從土壤物質組成與結構角度,簡述黏土摻砂對改良土壤的作用。2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河甸村位于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內,所在的科爾沁沙地歷史上為水草豐茂的科爾沁草原。清朝末年以來,荒漠化面積擴大。20世紀90年代中期,河甸村面臨風沙覆蓋的窘境和生態移民的抉擇。最終,河甸村村民選擇留下并開始植樹造林。經過20多年的努力,突破了生態惡性循環。下圖為河甸村土地利用現狀示意圖。(1)概括河甸村土地利用的分布特點。(2)將下列各項的數碼代號填入甲、乙、丙對應的橫線處,以正確表示圖2所示的河甸村人地關系。Ⅰ勞動力流失減少、Ⅱ生態修復、Ⅲ單產提高甲 ,乙 ,丙 。參考答案1.A 2.C3.D 4.C5.D 6.B7.A 8.C9.D 10.A11.A 12.C13.D 14.B15.B 16.C17.C 18.B19.A 20.B21.D 22.C23.C 24.B25.(1) 下滲 地表徑流(2)能。理由:設置透水路面、下凹式綠地、綠色屋頂,有利于增加下滲、減少地表徑流,改善了下雨時校園路面積水嚴重的現象;下凹式綠地等裝置能有效吸納雨水并儲存。不能。理由:校園部分路段和建筑屋頂趨于平坦,雨后匯水量大,而雨水回收裝置容量有限,仍可能存在積水問題;東南沿海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多臺風,遇上極端強降水天氣,可能出現校園積水問題。26.(1)礦物質(2) 淋溶 快(3)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通氣性和透水性;使土壤疏松,利于作物根系生長,提高保肥保水能力。27.(1)耕地、養殖用地在中間,林地、草地濕地、村莊在周圍相間(交錯)分布。(2) Ⅱ Ⅲ 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