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南崗區2025年初中畢業考試理綜學科試卷檢測時間:120分鐘 檢測滿分:14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C-12 Na-23 Fe-56 Cl-35.5 Cu-64 S-32一、選擇題(1-23題為單項選擇題,24題為雙選題,25為多選題,每題2分,共50分)1. 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留有學生青春的印記。下列敘述合理的是A. 古杏樹光合作用是氧氣轉化為二氧化碳的過程B. 利用澄清石灰水給樹木刷白以保護樹木C. 操場上塑膠跑道是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D. 鐵質籃球架刷漆主要為了防銹2. 食品安全無小事,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 用甲醛溶液浸泡粽葉,包出的粽子色澤艷麗,營養豐富B. 在制作面包時添加適量的碳酸氫鈉,可使面包松軟可口C. 為了預防甲狀腺腫大,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D. 用亞硝酸鈉代替食鹽腌制臘肉3. 下列與大美龍江有關的場景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 帽兒山竹筏漂流 B. 大慶燒制黑陶C. 松花江冰雪融化 D. 農墾基地采摘蔬菜4. 了解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加油站、服裝廠必須嚴禁煙火 B. 電器著火時,迅速用水撲滅C 高樓失火時禁止乘坐電梯逃生 D. 可燃性氣體點燃前必須驗純5. 正確的實驗操作是實驗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證。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 蒸發氯化鈉溶液 B. 加熱液體C. 稀釋濃硫酸 D. 測溶液的6.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下列有關環境問題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能給水體提供養分,建議大量使用B. 為解決白色污染問題,可將廢棄塑料焚燒處理C. 汽車使用乙醇汽油,可以減緩溫室效應D. 冬季使用融雪劑清雪,雖然能減少交通事故,但會對土壤造成污染7. 下列物質用途錯誤的是A. 氖氣:填充霓虹燈 B. 氫氧化鈉:改良酸性土壤C. 氮氣:作保護氣 D. 金剛石:切割玻璃8. 氮化鎵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鎵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及鎵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鎵元素為非金屬元素 B. 鎵原子的中子數是31C. 圖中X的數值是8 D. 鎵的相對原子質量是69.72g9. 下列應用的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應類型均正確的是A. 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廠的廢水: 復分解反應B. 用稀硫酸洗去試管上附著的銅: 置換反應C. 聞氣味鑒別碳銨: 分解反應D. 驗證鐵和銀的活動性: 置換反應10. 要學會從化學的視角認識世界,對下列實例和微觀解釋都正確的是選項 實例 解釋A 鹽酸是混合物 溶液中含有不同種分子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 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個氧原子C 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D 金剛石和石墨化學性質相似 二者都由碳原子構成A. A B. B C. C D. D11. 下列“家庭小實驗”中,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A. 用圖甲所示實驗來獲得少量純水B. 用圖乙所示實驗來制得少量炭黑C. 用圖丙所示實驗來推測雞蛋殼中可能含有碳酸鈣D. 用圖丁所示實驗來驗證石墨具有導電性12. 物質檢驗、鑒別、除雜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和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氣體中,觀察現象B 除去CO中少量的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高溫氧化鐵粉末C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過量的鐵粉、過濾D 檢驗稀鹽酸中是否混有 取樣,加入溶液,觀察現象A A B. B C. C D. D13. 下列選項與圖示中所反映的變化關系不相符的是A. 等質量且過量的鋅粉、鋅粒分別與等質量、等濃度的稀鹽酸反應B. 向一定量與的混合溶液中逐漸通入至過量C. 在相同溫度下,等質量等濃度的溶液分解制D. 向一定體積的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濃度的稀硫酸二、非選擇題(26-33題,共44分)14. 同學們通過調查實踐活動,深刻理解了海洋資源對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意義。(1)海洋中物種豐富。魚類富含的營養素是___________。(2)圖1膜分離技術能使海水淡化,此過程是___________變化。目前我國正在研究核能將海水淡化,核能電池儲電具有安全、高效的優點。(3)海鹽場,陽光強烈,日照平均7小時以上、請結合圖2分析:海水曬鹽利用的結晶方法是___________ (填字母:A.蒸發溶劑B.冷卻熱飽和溶液)。曬鹽時不能將水全部蒸干,目的是保證大量的NaCl析出,MgCl2、MgSO4基本___________ (填字母:A.析出B.不析出),海洋還可以將CO2封存于海底深處,目前對CO2的封存、捕集和利用技術,可有效緩解___________問題。15. 能源、環境與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1)煤的使用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燒產生的兩種氣體污染物有___________(填化學式)。因此應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下列不屬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太陽能 B.風能 C.石油(2)燃煤工廠會在煤中加入石灰石除去燃燒時生成的SO2,其中涉及的一步反應如下:,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此反應中硫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由___________價變為+6價。請根據向煤中所加入的物質分析,上述反應中X的來源為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換用加入氫氣的天然氣能改善此問題。某摻有氫氣的天然氣(假設該混合氣僅含CH4和H2)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0%,則混合氣體充分燃燒后生成CO2和H2O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填最簡整數比)。16. 為探究分子、原子的性質和規律,興趣小組進行如圖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小工做了圖1對比實驗,發現空氣比水更容易被壓縮,證明氣體分子間的間隔比液體___________(填“大”或“小”)。而冰的分子間間隔比水___________(填“大”或“小”)。(2)圖2實驗中觀察到___________,另一燒杯無變化。小附針對該實驗進行圖3所示改進,改進后的優點是___________(寫一點)。(3)小組同學設計了圖4實驗,觀察到a處棉花團先變紅,據此推測氨氣的密度比空氣___________(填“大”、或“小”)。(4)元素周期表是研究原子的工具,判斷如圖所示的硒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應位于___________原子的正下方。17. 分類和類比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式。(1)請將以下實驗按照能否達到預期目的分類,將選項D與___________歸為一類。A. 圖1實驗能驗證二氧化碳與水發生了反應B. 圖2實驗能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C. 圖3實驗能驗證金屬活動性順序為Fe>Cu>AgD. 圖4實驗能說明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會吸收熱量(2)如圖,兩圓重疊區域表示兩種物質的共同性質,重疊區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各自獨有的性質。小工同學對甲~丁區域相對應的內容填寫正確的是__________。A. 甲:能使酚酞溶液變色 B. 乙:與所有非金屬氧化物反應C. 丙:物質由氫、氧原子構成 D. 丁:常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18. 實驗室中有必要的藥品和下列裝置,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Ⅰ.實驗室制取氧氣(1)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氧氣,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2)如果利用圖1裝置研究H2O2的分解反應,所得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A. 圖2中的a點對應的操作是推動注射器活塞B. 對比b點和e點不能驗證反應速率與H2O2的濃度有關C. 對比c點和e點可以驗證反應速率與H2O2的濃度有關D. 該實驗不能證明MnO2對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Ⅱ.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3)下列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步驟:①向錐形瓶中加入大理石②向長頸漏斗中注入稀鹽酸③將導管伸入集氣瓶④收集氣體。從節約藥品角度考慮,步驟③應該在步驟②___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4)實驗室若需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來制取二氧化碳,應選圖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做發生裝置。(5)如下圖所示,在制取過程中,開始長頸漏斗內液面高于錐形瓶中的液面,一段時間后,長頸漏斗內液面逐漸下降,此過程中錐形瓶內氣壓逐漸___________(填“變大”或者“變小”)Ⅲ.實驗室制取氫氣(6)為了檢驗收集到的氫氣的純度,應在裝置E___________(填“a”或“b”)導管口收集一小試管氣體。(7)按圖G裝置進行驗純,若___________,表示氫氣較純。19. 在學完初中化學知識后,把常見八種化合物(酸、堿、鹽、氧化物)的相互關系連接成如圖所示。已知A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F、G、H三種物質的類別相同均為鹽,G的相對分子質量是C的4倍。E是胃液中的成分,B俗稱熟石灰(“→”表示一種物質可以通過一步反應轉化為另一種物質,“—”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之間可以發生反應。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___________;G___________。(2)請寫出D溶液和F溶液反應的現象___________,(3)B轉化為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4)物質H可以是下列物種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A. BaCO3 B. Na2CO3 C. K2CO3 D. CuSO420. 某校化學活動小組的同學要測定菱鐵礦石(主要成分FeCO3,雜質不含鐵元素也不與酸發生反應,且不溶于水)的含量,小組同學取質量為40g的燒杯進行實驗,過程如下。請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2)根據已知條件列出求解B燒杯中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為(x)的比例式______。(3)實驗中過濾得到的不溶物a值是______。(4)樣品中碳酸亞鐵的含量是______。(5)C燒杯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______。(6)若用該菱鐵礦石來生產含鐵96%的生鐵,在冶煉過程中損失4%的鐵元素,則580t該礦石能得到產品的質量是_____。21. 初中化學實驗探究的方法分為“定性實驗探究”和“定量實驗探究”兩種探究方法。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如下探究活動。【問題引領】如何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觀點表達】通過明顯的實驗現象證明有新物質的生成,從而判斷化學反應發生。實驗活動一:【交流總結】(1)同學們通過分析得出:該實驗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判斷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理由是___________也會產生水槽中液體進入試管現象,不能準確說明有新物質生成。【拓展反思】(2)甲組同學討論后,認為若想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可以向上述實驗后的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填一種鹽溶液的名稱),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通過分析即可得出相應結論。【活動引領】老師肯定了同學們的做法,提出是否可以從定量實驗研究的角度解決問題,請同學們設計實驗。實驗活動二:【交流總結】(3)通過計算可知:9.3g固體物質的成分是___________,從而判斷出反應后有新物質生成,驗證了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經計算可得出固體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結論與評價】經過“實驗活動二”的深入探究,同學們運用定量實驗找到了根據“新物質生成”判斷化學反應發生的“新方法”。【拓展反思】(4)“實驗活動二”中,理論上最終得到固體質量多于最初氫氧化鈉固體質量,從微觀角度來看,除了水分蒸發、反應前后鈉離子個數和質量不變、未反應的氫氧根離子個數和質量不變等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______。南崗區2025年初中畢業考試理綜學科試卷檢測時間:120分鐘 檢測滿分:14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C-12 Na-23 Fe-56 Cl-35.5 Cu-64 S-32一、選擇題(1-23題為單項選擇題,24題為雙選題,25為多選題,每題2分,共50分)1. 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留有學生青春的印記。下列敘述合理的是A. 古杏樹光合作用是氧氣轉化為二氧化碳的過程B. 利用澄清石灰水給樹木刷白以保護樹木C. 操場上塑膠跑道是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D. 鐵質籃球架刷漆主要為了防銹【答案】D【解析】【詳解】A、光合作用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故說法錯誤;B、孰石灰具有殺菌消毒作用,是用石灰漿刷在樹木的表面用于保護樹木,故說法錯誤;C、塑膠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說法錯誤;D、鐵與氧氣和水共存時會發生銹蝕,噴漆可以隔絕鐵與氧氣和水的接觸,所以鐵質籃球架刷漆主要為了防銹,故說法正確。故選D。2. 食品安全無小事,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 用甲醛溶液浸泡粽葉,包出的粽子色澤艷麗,營養豐富B. 在制作面包時添加適量的碳酸氫鈉,可使面包松軟可口C. 為了預防甲狀腺腫大,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D. 用亞硝酸鈉代替食鹽腌制臘肉【答案】B【解析】【詳解】A、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粽葉,故選項說法錯誤;B、碳酸氫鈉受熱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且能與酸性物質反應,所以在制作面包時添加適量的碳酸氫鈉,可使面包松軟可口,故選項說法正確;C、為了預防甲狀腺腫大,在食品中添加適量的碘元素,但不能大量添加,人體攝入的碘過量也會造成甲狀腺疾病,故選項說法錯誤;D、亞硝酸鈉有毒,不能用亞硝酸鈉代替食鹽腌制臘肉,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3. 下列與大美龍江有關的場景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 帽兒山竹筏漂流 B. 大慶燒制黑陶C. 松花江冰雪融化 D. 農墾基地采摘蔬菜【答案】B【解析】【詳解】A、竹筏漂流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燒制黑陶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冰雪融化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采摘蔬菜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B。4. 了解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加油站、服裝廠必須嚴禁煙火 B. 電器著火時,迅速用水撲滅C. 高樓失火時禁止乘坐電梯逃生 D. 可燃性氣體點燃前必須驗純【答案】B【解析】【詳解】A、加油站、服裝廠必須嚴禁煙火是因為在這些地方的空氣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氣體或粉塵,它們接觸到明火就有發生爆炸的危險,選項正確;B、電器著火時,應該先直接切斷電源不能用水撲滅,選項錯誤;C、火災發生后容易導致斷電,造成電梯故障,故高樓失火時禁止乘坐電梯逃生,選項正確;D、可燃性氣體由于空氣混合達到爆炸極限時,遇到明火一定會發生爆炸,所以點燃可燃性氣體之前要驗純,選項正確。故選B。5. 正確的實驗操作是實驗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證。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 蒸發氯化鈉溶液 B. 加熱液體C. 稀釋濃硫酸 D. 測溶液的【答案】B【解析】【詳解】A、蒸發溶液時要不斷地用玻璃棒攪拌以防液體受熱不均造成液滴飛濺,A選項錯誤;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B選項正確;C、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的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飛濺,不能在量筒內稀釋濃硫酸,C選項錯誤;D、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濕潤的pH試紙上,測定的pH偏小,D選項錯誤。故選:B。6.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下列有關環境問題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能給水體提供養分,建議大量使用B. 為解決白色污染問題,可將廢棄塑料焚燒處理C. 汽車使用乙醇汽油,可以減緩溫室效應D. 冬季使用融雪劑清雪,雖然能減少交通事故,但會對土壤造成污染【答案】D【解析】【詳解】A、含磷洗衣粉能污染水體形成赤潮和水華現象,錯誤;B、將廢棄塑料焚燒處理,能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錯誤;C、乙醇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為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碳,所以使用乙醇汽油不能減少溫室效應,錯誤;D、采用大量撒工業鹽或各類含有氯化物成分的融雪劑進行快速除雪,積雪融化后,便捷了交通,卻對環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污染和危害,對土壤造成了污染,正確。故選:D。7. 下列物質用途錯誤的是A 氖氣:填充霓虹燈 B. 氫氧化鈉:改良酸性土壤C. 氮氣:作保護氣 D. 金剛石:切割玻璃【答案】B【解析】【詳解】A、氖氣是一種稀有氣體,稀有氣體通電能發出有色光,且性質穩定,常用于填充霓虹燈,故正確;B、氫氧化鈉具有極強的腐蝕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錯誤;C、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保護氣,故正確;D、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質,可用于切割玻璃,故正確。故選B。8. 氮化鎵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鎵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及鎵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鎵元素為非金屬元素 B. 鎵原子的中子數是31C. 圖中X的數值是8 D. 鎵的相對原子質量是69.72g【答案】C【解析】【詳解】A、鎵的漢字名稱帶有 “钅” 字旁,屬于金屬元素,而不是非金屬元素,錯誤;B、在元素周期表信息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鎵原子的原子序數是31,所以質子數是31,但從圖中無法直接得出中子數,錯誤;C、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即31=2+X+18+3,解得X=8,正確;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鎵的相對原子質量是69.72,單位是 “1”,通常省略不寫,不是 “g”,錯誤。故選C。9. 下列應用的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應類型均正確的是A. 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廠的廢水: 復分解反應B. 用稀硫酸洗去試管上附著的銅: 置換反應C. 聞氣味鑒別碳銨: 分解反應D. 驗證鐵和銀的活動性: 置換反應【答案】C【解析】【詳解】A、用熟石灰(氫氧化鈣)中和硫酸廠的廢水,氫氧化鈣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水,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屬于復分解反應,選項中化學方程式沒有配平,故錯誤;B、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銅排在氫的后面,銅不能和稀硫酸反應,所以用稀硫酸不能洗去試管上附著的銅,故錯誤;C、碳銨不穩定,容易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氨氣、水、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是一種物質生成三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故正確;D、驗證鐵和銀的活動性不能用碳酸銀,因為碳酸銀不溶于水,兩者不反應,故錯誤;故選C10. 要學會從化學的視角認識世界,對下列實例和微觀解釋都正確的是選項 實例 解釋A 鹽酸是混合物 溶液中含有不同種分子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 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個氧原子C 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D 金剛石和石墨化學性質相似 二者都由碳原子構成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詳解】A、鹽酸是氯化氫的水溶液,屬于混合物,溶液中含有水分子、氫離子和氯離子,故錯誤;B、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構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二者的分子構成不同,即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比一個一氧化碳分子多一個氧原子,故正確;C、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是因為水分子分裂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氧原子分別重新組合形成氫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氫分子、氧分子分別聚集成氫氣、氧氣,該事實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故錯誤;D、金剛石和石墨都由碳原子構成的單質,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故正確;故選:D。11. 下列“家庭小實驗”中,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A. 用圖甲所示實驗來獲得少量純水B. 用圖乙所示實驗來制得少量炭黑C. 用圖丙所示實驗來推測雞蛋殼中可能含有碳酸鈣D. 用圖丁所示實驗來驗證石墨具有導電性【答案】A【解析】【詳解】A、該裝置只能除去水中的難溶性雜質,色素和異味,不能除去可溶性雜質,不能獲得少量純水,符合題意;B、將冷碟子放在蠟燭火焰上方,碳不完全燃燒生成炭黑,故制得少量炭黑,不符合題意;C、雞蛋殼能與食醋反應生成氣體,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雞蛋中含碳酸根離子,說明雞蛋殼中可能含有碳酸鈣,不符合題意;D、用6B鉛筆芯和導線連接,燈泡發亮,說明石墨具有導電性,不符合題意。故選A。12. 物質的檢驗、鑒別、除雜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和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氣體中,觀察現象B 除去CO中少量的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高溫氧化鐵粉末C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過量的鐵粉、過濾D 檢驗稀鹽酸中是否混有 取樣,加入溶液,觀察現象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詳解】A 、氮氣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燒,都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氣體中,觀察到現象相同,無法用燃著的木條鑒別氮氣和二氧化碳,不能達到目的,錯誤;B、一氧化碳能與高溫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高溫氧化鐵粉末,反而把主要成分一氧化碳除去了,不能達到目的,錯誤;C、鐵粉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與HCl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混合物加入過量的鐵粉、過濾,會把氯化銅、HCl都除去,不能達到目的,錯誤;D 、稀硫酸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而稀鹽酸與氯化鋇不反應且生成的硫酸鋇不溶于稀酸,所以可以通過取樣,加入氯化鋇溶液,若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則稀鹽酸中混有硫酸,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稀鹽酸中不混有硫酸,能達到目的,正確。故選D。13. 下列選項與圖示中所反映的變化關系不相符的是A. 等質量且過量的鋅粉、鋅粒分別與等質量、等濃度的稀鹽酸反應B. 向一定量與的混合溶液中逐漸通入至過量C. 在相同溫度下,等質量等濃度的溶液分解制D. 向一定體積的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濃度的稀硫酸【答案】B【解析】【詳解】A、金屬與酸反應時氫氣來源于酸中的氫元素,因為酸的量相同,金屬鋅過量,最終生成的氫氣應該相等,最終剩余固體的質量相等;但鋅粉與稀鹽酸反應的速率快(接觸面積更大),至完全反應所需時間短,故選項圖像正確。B、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二氧化碳和碳酸鈣、水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氫鈣,沉淀的先增加后逐漸減少;,,由質量守恒定律,由于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的過程中消耗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大于沉淀消失時消耗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故選項圖像錯誤。C、在相同溫度下,等質量等濃度的H2O2溶液分解制O2,催化劑只能影響反應速率,不影響產生氧氣的質量,有催化劑的反應速率快,至完全反應所需時間短,故選項圖像正確。D、向一定體積的Ba(OH)2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濃度的稀硫酸,硫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中的離子數量減少,溶液的帶電能力逐漸減小,至完全反應減小至0,繼續滴加稀硫酸,溶液的導電能力又逐漸增強,故選項圖像正確。故選B。二、非選擇題(26-33題,共44分)14. 同學們通過調查實踐活動,深刻理解了海洋資源對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意義。(1)海洋中物種豐富。魚類富含的營養素是___________。(2)圖1膜分離技術能使海水淡化,此過程是___________變化。目前我國正在研究核能將海水淡化,核能電池儲電具有安全、高效的優點。(3)海鹽場,陽光強烈,日照平均7小時以上、請結合圖2分析:海水曬鹽利用的結晶方法是___________ (填字母:A.蒸發溶劑B.冷卻熱飽和溶液)。曬鹽時不能將水全部蒸干,目的是保證大量的NaCl析出,MgCl2、MgSO4基本___________ (填字母:A.析出B.不析出),海洋還可以將CO2封存于海底深處,目前對CO2的封存、捕集和利用技術,可有效緩解___________問題。【答案】(1)蛋白質 (2)物理(3) ①. A ②. B ③. 溫室效應增強或者全球氣候變暖【解析】【小問1詳解】動物肌肉、皮膚、毛發等富含蛋白質,故魚類富含的營養素是蛋白質;【小問2詳解】給右側海水加壓,海水中的水分子就會通過淡化膜而進入到左邊,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是物理變化【小問3詳解】海水曬鹽是利用風吹日曬蒸發水分,從而得到粗鹽,故利用的結晶方法是:蒸發溶劑結晶;氯化鎂和硫酸鎂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溫度較高時,氯化鎂、硫酸鎂的溶解度較大,故MgCl2、MgSO4等物質基本不析出;海洋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目前對CO2的封存、捕集和利用技術,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效緩解溫室效應加劇。15. 能源、環境與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1)煤的使用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燒產生的兩種氣體污染物有___________(填化學式)。因此應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下列不屬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太陽能 B.風能 C.石油(2)燃煤工廠會在煤中加入石灰石除去燃燒時生成的SO2,其中涉及的一步反應如下:,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此反應中硫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由___________價變為+6價。請根據向煤中所加入的物質分析,上述反應中X的來源為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換用加入氫氣的天然氣能改善此問題。某摻有氫氣的天然氣(假設該混合氣僅含CH4和H2)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0%,則混合氣體充分燃燒后生成CO2和H2O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填最簡整數比)。【答案】(1) ①. CO、SO2 ②. C(2) ①. CaO ②. +4 ③.(3)11∶18【解析】【小問1詳解】煤的主要成分為碳,碳不充分燃燒會生成一氧化碳,硫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硫,所以含硫煤不充分燃燒會生成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太陽能和風能屬于新能源,沒有污染,石油屬于化石燃料,不屬于新能源,故C符合題意;【小問2詳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個數和種類不變,反應后有2個Ca原子、2個S原子、8個O原子,反應前有2個S原子、6個O原子,故X含有1個Ca原子、1個O原子,故X是CaO;反應前在二氧化硫中氧元素化合價為-2,根據化合物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硫元素為+4價;上述反應中氧化鈣為碳酸鈣(石灰石主要成分)高溫反應生成的物質,化學方程式為:;【小問3詳解】設氫元素的質量為40m,則碳元素的質量為60m,氫元素完全燃燒生成水則生成水的質量=40m÷,碳元素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60m÷,混合氣體充分燃燒后生成CO2和H2O的質量比=[40m÷]:[60m÷]=11:18。16. 為探究分子、原子的性質和規律,興趣小組進行如圖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小工做了圖1對比實驗,發現空氣比水更容易被壓縮,證明氣體分子間的間隔比液體___________(填“大”或“小”)。而冰的分子間間隔比水___________(填“大”或“小”)。(2)圖2實驗中觀察到___________,另一燒杯無變化。小附針對該實驗進行圖3所示改進,改進后的優點是___________(寫一點)。(3)小組同學設計了圖4實驗,觀察到a處棉花團先變紅,據此推測氨氣的密度比空氣___________(填“大”、或“小”)。(4)元素周期表是研究原子的工具,判斷如圖所示的硒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應位于___________原子的正下方。【答案】(1) ①. 大 ②. 大(2) ①. 乙燒杯中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②. 污染小(合理即可)(3)小 (4)硫【解析】【小問1詳解】小工做了圖1對比實驗,發現空氣更容易被壓縮,證明氣體分子間的間隔比液體大;水結成冰時體積膨脹,說明分子間的間隔變大了;【小問2詳解】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氨分子運動到乙燒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顯堿性,故觀察到乙燒杯中的酚酞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針對圖2實驗進行改進后如圖3,改進后的優點是節約藥品、更環保等;【小問3詳解】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因此在實驗中觀察到a處的棉花團先變成紅色;【小問4詳解】硒原子核外有四個電子層,則硒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應排在第四周期;同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硒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6,硫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也為6,所以可以判斷硒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應排在硫原子正下方。17. 分類和類比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式。(1)請將以下實驗按照能否達到預期目的分類,將選項D與___________歸為一類。A. 圖1實驗能驗證二氧化碳與水發生了反應B. 圖2實驗能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C. 圖3實驗能驗證金屬活動性順序為Fe>Cu>AgD. 圖4實驗能說明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會吸收熱量(2)如圖,兩圓重疊的區域表示兩種物質的共同性質,重疊區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各自獨有的性質。小工同學對甲~丁區域相對應的內容填寫正確的是__________。A. 甲:能使酚酞溶液變色 B. 乙:與所有非金屬氧化物反應C. 丙:物質由氫、氧原子構成 D. 丁:常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答案】(1)BC (2)D【解析】【小問1詳解】A、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故圖1不能驗證二氧化碳與水發生了反應,說法錯誤;B、由銅片上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可以證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故圖2可以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說法正確;C、鐵能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單質,故活動性Fe>Cu,銀不能和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故活動性Cu>Ag,故圖3實驗能驗證金屬活動性順序為Fe>Cu>Ag,說法正確;D、硝酸鉀溶解度隨溫度下降而降低,氫氧化鈣溶解度隨溫度下降而升高,向水中加入硝酸銨,硝酸鉀溶液析出固體,證明環境溫度降低,故圖4實驗能說明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會吸收熱量,說法正確。故選項D與BC為一列。【小問2詳解】A、酸不能使無色酚酞變色,故甲區域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填寫錯誤;B、堿不能和一氧化碳發生反應,故乙不能和一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填寫錯誤;C、水、過氧化氫由分子構成,水、過氧化氫分子由氫、氧原子構成,填寫錯誤;D、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水不常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故丁區域常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填寫正確。故選D。18. 實驗室中有必要的藥品和下列裝置,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Ⅰ.實驗室制取氧氣(1)實驗室用A裝置制取氧氣,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2)如果利用圖1裝置研究H2O2的分解反應,所得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A. 圖2中的a點對應的操作是推動注射器活塞B. 對比b點和e點不能驗證反應速率與H2O2的濃度有關C. 對比c點和e點可以驗證反應速率與H2O2的濃度有關D. 該實驗不能證明MnO2對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Ⅱ.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3)下列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步驟:①向錐形瓶中加入大理石②向長頸漏斗中注入稀鹽酸③將導管伸入集氣瓶④收集氣體。從節約藥品角度考慮,步驟③應該在步驟②___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4)實驗室若需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來制取二氧化碳,應選圖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做發生裝置。(5)如下圖所示,在制取過程中,開始長頸漏斗內液面高于錐形瓶中的液面,一段時間后,長頸漏斗內液面逐漸下降,此過程中錐形瓶內氣壓逐漸___________(填“變大”或者“變小”)Ⅲ.實驗室制取氫氣(6)為了檢驗收集到的氫氣的純度,應在裝置E___________(填“a”或“b”)導管口收集一小試管氣體。(7)按圖G裝置進行驗純,若___________,表示氫氣較純。【答案】(1) (2)B(3)之前 (4)F(5)變小 (6)b (7)發出微弱的爆鳴聲【解析】【小問1詳解】A裝置為固固加熱型,且試管口有棉花,故為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較純凈的氧氣,制取原理是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小問2詳解】A、由圖2可知,a點時氧氣濃度開始逐漸增大,說明a點對應的操作是推動注射器活塞,過氧化氫溶液進入錐形瓶中,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氧氣濃度增大,說法正確;B、由圖2可知,b、e點是收集相同體積分數氧氣所需的時間①小于②,①②的過氧化氫溶液濃度不同,則對比b點和e點能驗證反應速率與的濃度有關,說法錯誤;C、由圖2可知,c、e點是相同時間內收集氧氣的體積分數①大于②,①②的過氧化氫溶液濃度不同,則對比c點和e點能驗證反應速率與的濃度有關,說法正確;D、該實驗的變量是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兩組實驗均有二氧化錳,故該實驗不能證明二氧化錳對過氧化氫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說法正確。故選B。【小問3詳解】從節約藥品的角度考慮,步驟③將導管伸入集氣瓶應該在步驟②向長頸漏斗中注入稀鹽酸之前,因為若先向長頸漏斗中注入稀鹽酸,再伸入導管,會導致部分氣體從導管逸散到空氣中,浪費藥品;【小問4詳解】裝置F能夠通過止水夾控制固體與液體的接觸與分離,從而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故選F;【小問5詳解】開始時長頸漏斗內液面高于錐形瓶中的液面,一段時間后,長頸漏斗內液面逐漸下降,說明此過程中錐形瓶內氣壓的變化情況是逐漸變小;【小問6詳解】因為氫氣密度小于空氣,故應在裝置E的b導管口收集一小試管氣體;【小問7詳解】氫氣具有可燃性,故點燃氫氣,若發出微弱的爆鳴聲,則表示氫氣較純。19. 在學完初中化學知識后,把常見八種化合物(酸、堿、鹽、氧化物)的相互關系連接成如圖所示。已知A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F、G、H三種物質的類別相同均為鹽,G的相對分子質量是C的4倍。E是胃液中的成分,B俗稱熟石灰(“→”表示一種物質可以通過一步反應轉化為另一種物質,“—”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之間可以發生反應。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___________;G___________。(2)請寫出D溶液和F溶液反應的現象___________,(3)B轉化為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4)物質H可以是下列物種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A. BaCO3 B. Na2CO3 C. K2CO3 D. CuSO4【答案】(1) ①. H2O ②. CuSO4(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3) (4)BC【解析】【分析】A是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E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故A是H2O;E是HCl,B俗稱熟石灰,故B是氫氧化鈣;F能與鹽酸相互轉化,D能生成鹽酸且能和F反應,故F可能是BaCl2,D可能是H2SO4;B能轉化為水和C,C可能是NaOH;D能轉化為G,則G可能是CuSO4,且此時G的相對分子質量是C的4倍,H能和B、E反應,則H可能是Na2CO3。代入驗證,推斷合理。【小問1詳解】由分析可知,A是水,化學式為:H2O;G是硫酸銅,化學式為:CuSO4;【小問2詳解】D溶液和F溶液反應是硫酸和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故現象為: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小問3詳解】B轉化為C可以是是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鈣沉淀,化學方程式為:;【小問4詳解】H需要和氫氧化鈣、鹽酸發生反應;A、碳酸鋇可以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但碳酸鋇不能溶于水,所以不能和氫氧化鈣反應,選項錯誤;B、碳酸鈉可以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也可以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鈣沉淀,選項正確;C、碳酸鉀可以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也可以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鉀和碳酸鈣沉淀,選項正確;D、硫酸銅不與鹽酸發生反應,硫酸銅可以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鈣,選項錯誤故選BC。20. 某校化學活動小組的同學要測定菱鐵礦石(主要成分FeCO3,雜質不含鐵元素也不與酸發生反應,且不溶于水)的含量,小組同學取質量為40g的燒杯進行實驗,過程如下。請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2)根據已知條件列出求解B燒杯中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為(x)的比例式______。(3)實驗中過濾得到的不溶物a值是______。(4)樣品中碳酸亞鐵的含量是______。(5)C燒杯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______。(6)若用該菱鐵礦石來生產含鐵96%的生鐵,在冶煉過程中損失4%的鐵元素,則580t該礦石能得到產品的質量是_____。【答案】 ①. ②. ③. 5.8 ④. 80% ⑤. 12.7% ⑥. 224t【解析】【分析】碳酸亞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二氧化碳和水。【詳解】(1)上述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反應是碳酸亞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2)反應為碳酸亞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關系為故B燒杯中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為(x)的比例式為。(3)反應后得到一種溶質的溶液,所以鹽酸完全反應。設燒杯A中樣品參加反應的碳酸亞鐵質量為x,生成的氯化亞鐵的質量為y,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z故實驗中過濾得到的不溶物a值是5.8g。(4)樣品中碳酸亞鐵的含量是。(5)C燒杯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6)若用該菱鐵礦石來生產含鐵96%的生鐵,在冶煉過程中損失4%的鐵元素,則580t該礦石能得到產品的質量是。21. 初中化學實驗探究的方法分為“定性實驗探究”和“定量實驗探究”兩種探究方法。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如下探究活動。【問題引領】如何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觀點表達】通過明顯的實驗現象證明有新物質的生成,從而判斷化學反應發生。實驗活動一:【交流總結】(1)同學們通過分析得出:該實驗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判斷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理由是___________也會產生水槽中液體進入試管的現象,不能準確說明有新物質生成。【拓展反思】(2)甲組同學討論后,認為若想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可以向上述實驗后的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填一種鹽溶液的名稱),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通過分析即可得出相應結論。【活動引領】老師肯定了同學們的做法,提出是否可以從定量實驗研究的角度解決問題,請同學們設計實驗。實驗活動二:交流總結】(3)通過計算可知:9.3g固體物質的成分是___________,從而判斷出反應后有新物質生成,驗證了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經計算可得出固體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結論與評價】經過“實驗活動二”的深入探究,同學們運用定量實驗找到了根據“新物質生成”判斷化學反應發生的“新方法”。【拓展反思】(4)“實驗活動二”中,理論上最終得到固體質量多于最初氫氧化鈉固體質量,從微觀角度來看,除了水分蒸發、反應前后鈉離子個數和質量不變、未反應的氫氧根離子個數和質量不變等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 ①. 不可以 ②. 二氧化碳溶于水(與水反應)(2)氯化鈣溶液或氯化鋇溶液或硝酸鈣溶液或硝酸鋇溶液(合理即可)(3) ①. NaOH、Na2CO3 ②. 3∶20(4)每兩個氫氧根離子被一個碳酸根離子替代,且兩個氫氧根離子的質量小于一個碳酸根離子質量【解析】【小問1詳解】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也會產生水槽中液體進入試管的現象,不能準確說明有新物質生成,所以該實驗不可以判斷化學反應發生;故填:不可以;二氧化碳溶于水。【小問2詳解】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則可以向上述實驗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鈣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故填:氯化鈣溶液或氯化鋇溶液或硝酸鈣溶液或硝酸鋇溶液(合理即可)。【小問3詳解】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8%的氫氧化鈉溶液中NaOH的質量為100g×8%=8g, 設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x,,碳酸鈉質量=,固體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故填:NaOH、Na2CO3;3:20。【小問4詳解】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每兩個氫氧根離子被一個碳酸根離子替代,且兩個氫氧根離子的質量小于一個碳酸根離子質量,所以固體質量增加,故填:每兩個氫氧根離子被一個碳酸根離子替代,且兩個氫氧根離子的質量小于一個碳酸根離子質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中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5月畢業考試化學試題.docx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中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5月畢業考試化學試題(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