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試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Na-23 Si-28 Mn-55 Fe-56 Cu-64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題,計2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 “以美育人,向美而行”。深圳各校正以多元而靈動的姿態開展美育探索。下列“美育一件事”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 生活美:燒火煲湯 B. 科學美:凝水成冰C. 藝術美:臨摹字帖 D. 環境美:收集廢紙2. 青白瓷是我國宋元時期主要瓷器品種,青白瓷瓷胎的化學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鋁,所占比例分別為75%、17%,此外還有氧化鈣、二氧化錳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氧化鋁的化學式為 B. 青白瓷屬于金屬材料C. 氧化鈣中鈣元素化合價為 D. 二氧化錳中的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比二氧化硅的低3. 下列跨學科實踐活動涉及的化學知識錯誤的是選項 實踐活動 化學知識A 用自制簡易凈水器凈化雨水 雨水經過濾后得到純水B 給大棚蔬菜施加氣體肥料CO2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 用H2O2溶液作供氧劑制作簡易供氧器 H2O2溶液分解產生O2D 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 燃氣灶火焰呈黃色時,應調大進風口A. A B. B C. C D. D4. 下列所示實驗能達到目的的是A. 實驗①能探究物質燃燒需要氧氣 B. 實驗②能驗證金屬活動性的強弱:C. 實驗③能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D. 實驗④能說明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 我國科學家在光照、Pd基催化劑條件下,以、為原料合成乙酸,該技術既開發新能源,又緩解“溫室效應”,助力“碳達峰”和“碳中和”。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 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質量比為 B. 反應后Pd原子減少C. 反應前后分子數目沒有改變 D. 乙酸屬于有機物6. 化學觀念和科學思維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下列有關認識正確的是A. 分類觀念:生鐵、礦泉水、液氮都屬于混合物B. 守恒思想:鎂條燃燒后固體質量增加,則該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C. 宏微結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分子構成不同D. 證據推理:置換反應中元素化合價一定發生改變,則元素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7. 下列溶液中的離子能大量存在的是A. 呈藍色的溶液中:Ba2+、OH-、C1-B. 無色透明的溶液中:A13+、C1-、C. pH=2溶液中:K+、、D. pH=12的溶液中:Mg2+、K+、8. 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 判斷露置在空氣中的溶液是否發生變質:取適量該溶液,滴加1滴酚酞溶液,觀察是否變色B. 證明稀能與溶液反應:取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溶液后,再滴入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C. 區分溶液和溶液:分別取等量兩種溶液,滴加等量的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D. 除去溶液中: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9. 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點表示時和溶解度都為30B. 點處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C. 將點處的溶液變為點處狀態,可將溶液恒溫蒸發水分D. 時,等質量的和的飽和溶液中,溶液中的水比溶液中多10. 海水化學資源利用已成為各沿海國家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國在氯堿工業技術上有長足的發展。如圖是氯堿工業流程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制粗鹽:操作1為蒸發結晶B. 粗鹽精制:可以用飽和氯化鈉溶液鹽洗方法制得精鹽C. 工業制燒堿:反應①屬于分解反應D. 制漂白劑:漂白劑主要成分為和,由此可推測起漂白作用的是二、填空簡答題(共2小題,每空1分,化學方程式2分,共計12分。)11.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鈉、氯化鎂等,研究它們的組成和性質具有重要意義。(1)構成水分子的微粒是______(填符號)。(2)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①鈉原子轉變為鈉離子時發生變化的是______(選填“質子數”或“電子數”),②______。(3)工業可通過電熔融氯化鎂制備兩種單質,寫出其中非金屬單質的化學式:______。12. 化學社團開展“化學伴我行”項目式學習。活動一:“化”中有味(1)社團購買原料自制汽水,如圖1。原料中營養物質主要有水、糖類、無機鹽和______。飲用時感覺整杯飲料的口感一致,說明溶液具有______性。(2)為減少氣體的逸出,應使用______(填“涼開水”或“熱水”),確保汽水較好的口感。活動二:“化”中有畫(3)魏晉南北朝時期壁畫中黑色顏料為石墨(如圖2甲),墨跡千年不變色,說明常溫下石墨的_____穩定(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4)小牧用某無色液體在木板上寫字,木板上很快出現兩個黑色字如圖2乙所示,此無色液體可能是______(填名稱)。活動三:“化”中有用(5)全球首艘氨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自主研發設計。液氨被廣泛認為是未來理想的清潔燃料。點燃氨氣前需進行______,氨氣燃燒生成水和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三、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每空1分,化學方程式2分,共計18分)13.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展開了實現“碳中和”一系列項目式學習。任務一:的制備與性質(1)儀器B的名稱是______。圖1中______組合(填字母),與圖2的發生裝置具有相同的優點。(2)用圖2裝置制備時,銅網不能用鐵網代替,其原因是______(用方程式表示)。(3)燒杯中的現象是______,說明密度比空氣大。檢驗時,將裝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氣瓶______(填“b”或“c”)端連接到橡膠管a上。任務二:的捕捉與封存(4)同學們設計了一款簡易吸風機(圖3)捕碳。在紗布上被吸碳劑捕獲。若吸碳劑是石灰乳,一段時間后,吸風效果變差,原因是____________。(5)同學們用圖4裝置捕碳,寫出裝置中發生反應得方程式____________14. 春暖花開之時,成子湖芝櫻花海,與青綠草坪相映成趣。同學們對探究櫻花生長的土壤成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某化學興趣小組開啟了項目式學習的探究之旅。【任務一】認識物質,享受自然(1)使用無人機攝影。無人機使用的能源為鋰電池,鋰電池工作時的能量轉化形式為______。【任務二】認識土壤的酸堿性【實驗1】取少量土壤樣品于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浸泡后過濾,得到土壤浸出液。用試紙測定土壤浸出液的酸堿度,記錄數據如下:測定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pH 8 9 8(2)進行三次測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實驗結論】(3)由土壤浸出液的可知:該土壤顯______性。【任務三】探究土壤所含的成分查閱資料:該堿性土壤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種或兩種。【實驗2】實驗步驟 現象 結論①取適量實驗1中土壤浸出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 ______ 含有②向試管中繼續滴加適量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含有(4)將步驟①的現象補充完整______。(5)寫出步驟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6)土壤含鹽量高時會析出白色固體物質,其中含有____________。【任務四】改良土壤的酸堿度,提高土壤的肥力(7)上述土壤樣品中含有對農作物危害較大。可向該塊地中施加______(填字母),以減輕對農作物的危害。A. 熟石灰 B. 濃鹽酸 C. 硫酸鈣反思評價】(8)反思過程中,小布認為不進行任務二也可以得出本次探究活動的最終結論。你是否贊同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四、推理計算題(每空1分,化學方程式2分,第(4)小題3分,計10分)15. Ⅰ.《天工開物》中記述了金、銅、鋅、鐵等金屬的開采和冶煉方法。銅是重要的金屬資源,它對于改善人類生活、促進人類文明起著重要作用。(1)火法煉銅:以木炭、孔雀石(主要成分)為原料。木炭燃燒放熱使孔雀石分解為氧化銅,該過程需持續鼓風的原因是______。木炭還用于還原氧化銅,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2)用廢銅屑(含、、等)制備膽礬()的流程如圖1:①“溶解”時,銅發生的反應為:,待完全反應后,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有______。②請寫出用氧化銅調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Ⅱ.《天工開物》另記述:“燒鐵器淬于膽礬水中,即成銅色也”,其中蘊含的化學原理主要是鐵與硫酸銅反應。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2所示。(3)由圖2中分析可知,右圖中缺少一種微粒,請寫出該微粒符號:______。(4)將鐵粉放入硫酸銅和硫酸鋅的混合溶液中,其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為,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向濾渣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①則濾液中含有的溶質為______(填化學式)。②求生成銅的質量是多少?______化學試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Na-23 Si-28 Mn-55 Fe-56 Cu-64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題,計2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 “以美育人,向美而行”。深圳各校正以多元而靈動的姿態開展美育探索。下列“美育一件事”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 生活美:燒火煲湯 B. 科學美:凝水成冰C. 藝術美:臨摹字帖 D. 環境美:收集廢紙【答案】A【解析】【分析】物理變化主要是物質的狀態或形狀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而化學變化則會產生新物質。【詳解】A.燒火煲湯涉及燃燒過程中,燃燒需要木材(主要成分為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符合題意;B.凝水成冰過程中水從液態變為固態,僅是狀態變化,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不符合題意;C.臨摹字帖過程中字跡轉移不涉及物質組成改變,屬于物理變化,故不符合題意;D.收集廢紙過程中僅改變廢紙的位置或形狀,未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不符合題意,故選A。2. 青白瓷是我國宋元時期主要瓷器品種,青白瓷瓷胎的化學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鋁,所占比例分別為75%、17%,此外還有氧化鈣、二氧化錳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氧化鋁的化學式為 B. 青白瓷屬于金屬材料C. 氧化鈣中鈣元素化合價為 D. 二氧化錳中的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比二氧化硅的低【答案】B【解析】【詳解】A. 氧化鋁的化學式為Al2O3,故選項說法正確;B. 青白瓷是陶瓷,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而非金屬材料,故選項說法錯誤;C. 氧化鈣(CaO)中,O為-2價,Ca為+2價,故選項說法正確;D. 二氧化錳中的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二氧化硅中的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3. 下列跨學科實踐活動涉及的化學知識錯誤的是選項 實踐活動 化學知識A 用自制簡易凈水器凈化雨水 雨水經過濾后得到純水B 給大棚蔬菜施加氣體肥料CO2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 用H2O2溶液作供氧劑制作簡易供氧器 H2O2溶液分解產生O2D 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 燃氣灶火焰呈黃色時,應調大進風口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詳解】A、經自制簡易凈水器凈化雨水,雨水經過濾后,只能除去難溶性雜質,雨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雜質,屬于混合物,不能得到純水,故錯誤;B、CO2用作大棚蔬菜的氣體肥料,是因為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正確;C、用H2O2溶液作供氧劑制作簡易供氧器,是因為H2O2溶液分解可生成氧氣,故正確;D、燃氣灶火焰呈黃色時,說明氧氣不足,燃氣燃燒不充分,此時應調大進風口,提供充足的氧氣,使燃氣充分燃燒,故正確;故選A。4. 下列所示實驗能達到目的的是A. 實驗①能探究物質燃燒需要氧氣 B. 實驗②能驗證金屬活動性的強弱:C. 實驗③能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D. 實驗④能說明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答案】C【解析】【詳解】A、實驗中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對比的是溫度對燃燒的影響(白磷著火點低,紅磷著火點高),此實驗沒有設置探究物質燃燒需要氧氣的對比實驗,所以不能探究物質燃燒需要氧氣,該實驗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B、實驗中,左邊試管鐵能置換出硝酸銀溶液中的銀,說明金屬活動性的強弱:Fe>Ag;右邊試管銅能置換出硝酸銀溶液中的銀,說明金屬活動性的強弱:Cu>Ag,不能確定Fe、Cu活動性強弱,該實驗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C、紅磷本身是固體,能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導致集氣瓶中氣壓減小,可形成壓強差,待裝置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即為消耗氧氣的體積,可用于能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該實驗能達到目的,符合題意;D、電解水實驗能得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通過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1×2):16=1:8,而不是2:1,該實驗結論錯誤,不符合題意。故選C。5. 我國科學家在光照、Pd基催化劑條件下,以、為原料合成乙酸,該技術既開發新能源,又緩解“溫室效應”,助力“碳達峰”和“碳中和”。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 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質量比為 B. 反應后Pd原子減少C. 反應前后分子數目沒有改變 D. 乙酸屬于有機物【答案】D【解析】【詳解】A、根據微觀示意圖,該反應是CO2、CH4在Pd基催化劑、光照條件下反應生成CH3COOH,化學方程式為。參加反應的CO2與CH4分子質量比為,該選項錯誤;B、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Pd基催化劑中的Pd原子在反應前后不會減少,該選項錯誤;C、根據,1個CO2分子能與1個CH4分子反應生成1個CH3COOH分子,反應前后分子數目發生了改變,該選項錯誤;D、乙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且不屬于CO、CO2、H2CO3、碳酸鹽等少量含碳化合物,所以屬于有機物,該選項正確。故選D。6. 化學觀念和科學思維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下列有關認識正確的是A. 分類觀念:生鐵、礦泉水、液氮都屬于混合物B. 守恒思想:鎂條燃燒后固體質量增加,則該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C. 宏微結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分子構成不同D. 證據推理:置換反應中元素化合價一定發生改變,則元素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答案】C【解析】【詳解】A、生鐵是由鐵、碳等混合而成,屬于混合物;礦泉水是由水、可溶性礦物質等混合而成,屬于混合物;液氮是液態氮氣,由氮氣一種物質組成,屬于純凈物,不符合題意;B、鎂燃燒生成氧化鎂,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遵循質量守恒定律,鎂條燃燒后固體質量增加,是因為生成氧化鎂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鎂的質量與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之和,空氣中的氧氣參與了反應,不符合題意;C、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構成不同,故化學性質不同,符合題意;D、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不是0,故置換反應中元素化合價一定發生改變,但是元素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反應不一定是置換反應,如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元素化合價發生了改變,但是屬于化合反應,不符合題意。故選C。7. 下列溶液中的離子能大量存在的是A. 呈藍色的溶液中:Ba2+、OH-、C1-B. 無色透明的溶液中:A13+、C1-、C. pH=2的溶液中:K+、、D. pH=12的溶液中:Mg2+、K+、【答案】B【解析】【詳解】A、溶液呈藍色,說明溶液中含有Cu2+,Cu2+與OH-結合生成Cu(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題意;B、A13+、C1-、三種離子間不能結合生成沉淀、氣體或水,能大量共存,符合題意;C、pH=2說明溶液顯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H+與結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題意;D、pH=12說明溶液顯堿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Mg2+與OH-結合生成Mg(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題意。故選B。8. 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 判斷露置在空氣中的溶液是否發生變質:取適量該溶液,滴加1滴酚酞溶液,觀察是否變色B. 證明稀能與溶液反應:取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溶液后,再滴入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C. 區分溶液和溶液:分別取等量兩種溶液,滴加等量的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D. 除去溶液中: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答案】C【解析】【詳解】A、氫氧化鈉溶液在空氣中變質是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而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均顯堿性,都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所以滴加酚酞溶液無法判斷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B、稀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會生成硫酸鈉和水(),反應后稀硫酸可能有剩余,而硫酸鈉以及稀硫酸都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即、。所以滴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證明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反應,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C、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會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化學方程式為;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不反應。分別取等量兩種溶液,滴加等量的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鈣溶液,無明顯現象的是氫氧化鈉溶液,該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D、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均能與稀鹽酸反應,即、,加入足量稀鹽酸會把原物質氫氧化鈉也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C。9. 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點表示時和溶解度都為30B. 點處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C. 將點處的溶液變為點處狀態,可將溶液恒溫蒸發水分D. 時,等質量的和的飽和溶液中,溶液中的水比溶液中多【答案】C【解析】【詳解】A、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a點表示t1℃時KNO3和NaCl溶解度大于30g,說法錯誤;B、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b點處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0g,則b點處硝酸鉀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說法錯誤;C、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d點在硝酸鉀溶解度曲線下方,則d點對應溶液表示t2℃時硝酸鉀不飽和溶液,c點在硝酸鉀溶解度曲線上,則c點對應溶液表示t2℃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將d點處的硝酸鉀溶液變為c點處,即由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且溫度不變,可將溶液恒溫蒸發水分或增加溶質,說法正確;D、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t2℃時KNO3的溶解度比氯化鈉大,則t2℃時等質量的KNO3和NaCl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KNO3>NaCl,則硝酸鉀溶液中的水比NaCl溶液中少,說法錯誤。故選C。10. 海水化學資源利用已成為各沿海國家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國在氯堿工業技術上有長足的發展。如圖是氯堿工業流程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制粗鹽:操作1為蒸發結晶B. 粗鹽精制:可以用飽和氯化鈉溶液鹽洗方法制得精鹽C. 工業制燒堿:反應①屬于分解反應D. 制漂白劑:漂白劑的主要成分為和,由此可推測起漂白作用的是【答案】C【解析】【詳解】A、操作1為從溶液中得到晶體,為蒸發操作,故選項說法正確;B、當粗食鹽被加入到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時,粗食鹽中的雜質如硫酸鹽、鈣鹽等會溶解在溶液中,而純凈的氯化鈉則以晶體的形式沉淀出來,可以用飽和氯化鈉溶液鹽洗方法制得精鹽,故選項說法正確;C、反應①氯化鈉和水通電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氯氣和氫氣,不符合“一變多”特征,不屬于分解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D、氯氣與燒堿制備漂白劑的產物為NaClO、NaCl和H2O,其中NaCl和H2O不具有漂白性,則產物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質為NaClO,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二、填空簡答題(共2小題,每空1分,化學方程式2分,共計12分。)11.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鈉、氯化鎂等,研究它們的組成和性質具有重要意義。(1)構成水分子的微粒是______(填符號)。(2)鈉原子結構示意圖 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①鈉原子轉變為鈉離子時發生變化的是______(選填“質子數”或“電子數”),②______(3)工業可通過電熔融氯化鎂制備兩種單質,寫出其中非金屬單質的化學式:______。【答案】(1)H、O (2) ①. 電子數 ②. 8(3)Cl2【解析】【小問1詳解】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根據水的化學式可知,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構成水分子的微粒是H、O;【小問2詳解】①鈉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1,化學反應時易失去一個電子轉變為鈉離子,發生變化的是電子數,質子數不變;②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氯原子核外電子數=質子數=17,則17=2+x+7,x=8;【小問3詳解】氯化鎂通電熔融反應生成鎂和氯氣,非金屬單質氯氣的化學式:Cl2。12. 化學社團開展“化學伴我行”項目式學習。活動一:“化”中有味(1)社團購買原料自制汽水,如圖1。原料中營養物質主要有水、糖類、無機鹽和______。飲用時感覺整杯飲料的口感一致,說明溶液具有______性。(2)為減少氣體的逸出,應使用______(填“涼開水”或“熱水”),確保汽水較好的口感。活動二:“化”中有畫(3)魏晉南北朝時期壁畫中黑色顏料為石墨(如圖2甲),墨跡千年不變色,說明常溫下石墨的_____穩定(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4)小牧用某無色液體在木板上寫字,木板上很快出現兩個黑色字如圖2乙所示,此無色液體可能是______(填名稱)。活動三:“化”中有用(5)全球首艘氨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自主研發設計。液氨被廣泛認為是未來理想的清潔燃料。點燃氨氣前需進行______,氨氣燃燒生成水和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答案】(1) ①. 維生素 ②. 均一(2)涼開水 (3)化學性質(4)濃硫酸 (5) ①. 驗純 ②.【解析】【小問1詳解】營養的角度看,食物中的六大基本營養素為: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由圖1可知,自制汽水的原料中小蘇打屬于無機鹽,蔗糖屬于糖類,果汁中含有維生素和水分,涼開水是溫度較低的水,因此原料中營養物質主要有:水、糖類、無機鹽和維生素,飲用時感覺整杯飲料的口感一致,說明溶液具有均一性,故填:維生素;均一。【小問2詳解】溫度降低,氣體溶解度變大,故為減少氣體的逸出,應使用涼開水確保汽水較好的口感,故填:涼開水。【小問3詳解】墨跡千年不變色,說明常溫下石墨的化學性質穩定,故填:化學性質。【小問4詳解】小牧用某無色液體在木板上寫字,木板上很快出現兩個黑色字如圖2乙所示,此無色液體可能是濃硫酸,因為濃硫酸具有脫水性故填:濃硫酸。【小問5詳解】點燃氨氣前需進行驗純,防止發生爆炸,氨氣燃燒生成水和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氮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驗純;。 。三、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每空1分,化學方程式2分,共計18分)13.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展開了實現“碳中和”一系列項目式學習。任務一:的制備與性質(1)儀器B的名稱是______。圖1中______組合(填字母),與圖2的發生裝置具有相同的優點。(2)用圖2裝置制備時,銅網不能用鐵網代替,其原因是______(用方程式表示)。(3)燒杯中的現象是______,說明密度比空氣大。檢驗時,將裝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氣瓶______(填“b”或“c”)端連接到橡膠管a上。任務二:的捕捉與封存(4)同學們設計了一款簡易吸風機(圖3)捕碳。在紗布上被吸碳劑捕獲。若吸碳劑是石灰乳,一段時間后,吸風效果變差,原因是____________。(5)同學們用圖4裝置捕碳,寫出裝置中發生反應得方程式____________。【答案】(1) ①. 錐形瓶 ②. AD(2)(3) ①. 氣球上浮 ②. c(4)石灰乳中的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覆蓋在石灰乳表面,阻止石灰乳與二氧化碳進一步接觸(5)【解析】【小問1詳解】儀器B是常見的反應容器,名稱為錐形瓶;圖 2 的發生裝置可通過抽動銅絲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圖 1 中 A 和D(多孔塑料板能使固體和液體分離,控制反應發生與停止)組合與圖 2 發生裝置具有相同優點,都能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小問2詳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若用鐵網代替銅網,鐵會與稀鹽酸發生反應,消耗稀鹽酸且產生氫氣,會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純,化學方程式為。【小問3詳解】因為CO2密度比空氣大,且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所以倒入CO2時,燒杯中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檢驗時,應讓CO2氣體長進短出,使CO2與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觸,所以將裝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氣瓶c端連接到橡膠管a上。【小問4詳解】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會與CO2發生反應,生成的碳酸鈣難溶于水,會覆蓋在石灰乳表面,阻止繼續CO2與石灰乳反應,從而使吸風效果變差。【小問5詳解】圖 4 裝置中,高濃度CO2通入裝有NaOH溶液的裝置,CO2與NaOH發生反應生成碳酸氫鈉(NaHCO3),化學方程式為。14. 春暖花開之時,成子湖芝櫻花海,與青綠草坪相映成趣。同學們對探究櫻花生長的土壤成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某化學興趣小組開啟了項目式學習的探究之旅。【任務一】認識物質,享受自然(1)使用無人機攝影。無人機使用的能源為鋰電池,鋰電池工作時的能量轉化形式為______。【任務二】認識土壤的酸堿性【實驗1】取少量土壤樣品于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浸泡后過濾,得到土壤浸出液。用試紙測定土壤浸出液的酸堿度,記錄數據如下:測定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pH 8 9 8(2)進行三次測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實驗結論】(3)由土壤浸出液的可知:該土壤顯______性。【任務三】探究土壤所含的成分查閱資料:該堿性土壤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種或兩種。【實驗2】實驗步驟 現象 結論①取適量實驗1中土壤浸出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 ______ 含有②向試管中繼續滴加適量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含有(4)將步驟①的現象補充完整______。(5)寫出步驟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6)土壤含鹽量高時會析出白色固體物質,其中含有____________。【任務四】改良土壤的酸堿度,提高土壤的肥力(7)上述土壤樣品中含有對農作物危害較大。可向該塊地中施加______(填字母),以減輕對農作物的危害。A. 熟石灰 B. 濃鹽酸 C. 硫酸鈣【反思評價】(8)反思過程中,小布認為不進行任務二也可以得出本次探究活動的最終結論。你是否贊同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答案】(1)化學能轉化為電能(2)減小測量誤差 (3)堿(4)產生氣泡 (5)Na2SO4+BaCl2=BaSO4↓+2NaCl(6)NaCl、Na2CO3、Na2SO4 (7)C(8)贊同,土壤中含有碳酸鈉,碳酸鈉溶液呈堿性【解析】【小問1詳解】鋰電池工作時的能量轉化形式為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小問2詳解】進行三次測定是為了減小測量誤差。【小問3詳解】根據表格信息,三次測定中土壤浸出液的pH都大于7,所以盆土呈堿性。【小問4詳解】步驟①:根據實驗結論是含有碳酸鈉,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可觀察到產生氣泡;【小問5詳解】步驟②,根據實驗結論是含有硫酸鈉,硫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Na2SO4+BaCl2=BaSO4↓+2NaCl;【小問6詳解】根據任務三的結果,白色固體中含有NaCl、Na2CO3、Na2SO4;【小問7詳解】A、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稱,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對農作物的危害較大,故A不符合題意;B、濃鹽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對農作物的危害較大,故B不符合題意;C、硫酸鈣溶液呈中性,硫酸鈣能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硫酸鈉,可減輕碳酸鈉對農作物的危害,故C符合題意。故選C。【小問8詳解】任務二的結論為盆土顯堿性;根據任務三的結果,白色固體中含有NaCl、Na2CO3、Na2SO4;根據土壤中含有碳酸鈉,溶液呈堿性,所以不進行任務一也可以得出本次探究活動的最終結論。四、推理計算題(每空1分,化學方程式2分,第(4)小題3分,計10分)15. Ⅰ.《天工開物》中記述了金、銅、鋅、鐵等金屬的開采和冶煉方法。銅是重要的金屬資源,它對于改善人類生活、促進人類文明起著重要作用。(1)火法煉銅:以木炭、孔雀石(主要成分)為原料。木炭燃燒放熱使孔雀石分解為氧化銅,該過程需持續鼓風的原因是______。木炭還用于還原氧化銅,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2)用廢銅屑(含、、等)制備膽礬()的流程如圖1:①“溶解”時,銅發生的反應為:,待完全反應后,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有______。②請寫出用氧化銅調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Ⅱ.《天工開物》另記述:“燒鐵器淬于膽礬水中,即成銅色也”,其中蘊含的化學原理主要是鐵與硫酸銅反應。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2所示。(3)由圖2中分析可知,右圖中缺少一種微粒,請寫出該微粒符號:______。(4)將鐵粉放入硫酸銅和硫酸鋅的混合溶液中,其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為,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向濾渣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①則濾液中含有的溶質為______(填化學式)。②求生成銅的質量是多少?______【答案】(1) ①. 提供氧氣,維持高溫(或使木炭充分燃燒) ②.(2) ①. Fe3+、Cu2+、H+ ②.(3)Fe2+ (4) ①. FeSO4、ZnSO4 ②. 解:設生成銅的質量為xx=16g答:生成銅的質量為16g。【解析】【小問1詳解】燃燒需要氧氣,持續鼓風能為木炭燃燒提供充足氧氣,使木炭充分燃燒釋放大量熱,維持孔雀石分解所需的高溫;木炭具有還原性,在高溫下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小問2詳解】①廢銅屑中含Cu、CuO、Fe2O3等,“溶解” 時,發生反應、、,待完全反應后,稀硫酸過量,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有Fe3+、Cu2+、H+。②用氧化銅調節pH,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化學方程式為。【小問3詳解】鐵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從微觀角度看,反應中Fe原子失去電子變成Fe2+,Cu2+得到電子變成Cu原子,未參與反應,在溶液中始終存在,所以圖中缺少的微粒是Fe2+。【小問4詳解】①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鋅>鐵>銅,鐵不能與硫酸鋅反應,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向濾渣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鐵過量,硫酸銅完全反應,所以濾液中含有的溶質是未反應的ZnSO4和反應生成的FeSO4。②硫酸銅完全反應,根據硫酸銅的質量計算,見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九年級中考三模化學試題 .docx 2025年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九年級中考三模化學試題 (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